化学清洗方案

合集下载

纯水设备化学清洗方案

纯水设备化学清洗方案

纯水设备化学清洗方案1. 背景在实验室中,经常需要对实验装置、仪器仪表等设备进行清洗。

对于一些需要高纯度水的实验,例如制备半导体材料,使用纯水进行清洗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单纯使用纯水进行清洗可能无法完全去除设备表面的污染物,因此需要采用化学清洗方案。

2. 纯水设备化学清洗方案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纯水设备化学清洗方案,可用于清洗各种类型的设备,包括氧化铝膜、硅片、石英仪器等。

2.1 准备材料•氢氟酸(HF)•氢氧化钠(NaOH)•硝酸(HNO3)•磷酸(H3PO4)•纯水2.2 清洗步骤1.使用纯水将设备表面的杂质和残留物清洗干净,并将设备放入化学清洗槽中。

2.使用氟化氢酸进行清洗。

将HF和纯水按照1:10的比例混合。

然后将混合液倒入化学清洗槽中,并浸泡设备2-5分钟。

3.清洗HF混合液。

将装有HF混合液的化学清洗槽拆卸并清洗干净,以去除设备表面残留的HF。

4.碱洗。

将NaOH与纯水按照1:10的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倒入化学清洗槽中,并浸泡设备2-5分钟。

5.清洗NaOH混合液。

将装有NaOH混合液的化学清洗槽拆卸并清洗干净。

6.酸洗。

将HNO3与纯水按照1:10的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倒入化学清洗槽中,并浸泡设备2-5分钟。

7.清洗HNO3混合液。

将装有HNO3混合液的化学清洗槽拆卸并清洗干净。

8.磷酸清洗。

将H3PO4与纯水按照1:10的比例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倒入化学清洗槽中,并浸泡设备2-5分钟。

9.清洗H3PO4混合液。

将装有H3PO4混合液的化学清洗槽拆卸并清洗干净。

10.最终清洗。

使用纯水将设备表面的化学残留物彻底冲洗干净,并使用干净的空气将设备表面吹干。

3. 结束语纯水设备化学清洗方案可以高效地去除设备表面的污染物,从而保证后续实验的精度和稳定性。

但是,在进行化学清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伤害。

储罐化学清洗方案

储罐化学清洗方案

储罐化学清洗方案在石化工业等领域中,储罐的化学清洗是一项重要的作业,因为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储罐内便会累积大量的化学残渣,这些残渣会影响到储罐的运行效率和设备安全。

针对此类情况,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化学清洗,本文将详细介绍储罐化学清洗方案。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储罐化学清洗之前,首先要做好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是检查储罐内的剩余物,如果是易燃易爆的物质,需要采用安全措施进行处理;二是准备好清洗用的化学剂。

常用的化学清洗剂有酸洗剂和碱洗剂,分别用于去除储罐内的无机和有机沉积物。

二、清洗过程1.预热步骤:将清洗剂加热至适当温度,这有助于增加其清洗效率。

2.充填步骤:将加热好的清洗剂加入储罐中,与残留物充分接触并反应。

3.浸泡步骤:让清洗剂在储罐内停留一段时间,以得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4.排放步骤:将反应后的清洗剂从储罐内排出,此步骤要确保全程环保处理。

三、后期处理清洗储罐完成后,需要对储罐进行风干处理,将储罐内的湿气彻底排出。

同时,对清洗出来的清洗剂也需要进行恰当的处理,不能直接排入环境中。

四、安全注意事项1.对储罐清洗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让他们了解清洗程序、清洗剂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2.确保清洗过程中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并且在清洗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3.合理安排清洗工作,避免工作人员长时间接触清洗剂。

储罐化学清洗是一种有效的设备维护方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我们需要在确保清洗效果的同时,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安全环保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储罐的长久安全使用,同时也能维护我们之所依赖的环境。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一、引言化学清洗是指通过使用化学溶液或化学药剂来去除杂质、污垢以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的一种清洗方式。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实验室研究以及日常生活。

本文将探讨化学清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二、清洗方案的考虑因素在制定化学清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清洗目标:明确需要清洗的物体或设备的类型、所含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以及所要达到的清洗效果。

2. 清洗方法:根据清洗目标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如浸泡法、喷洗法或刷洗法等。

3. 清洗剂选择:根据待清洗物体的材质和污染物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清洗剂,如酸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或有机溶剂等。

4. 清洗条件:确定清洗的温度、时间、浓度等条件,以最大程度保证清洗效果并确保操作安全。

5. 清洗设备:选择合适的清洗设备和工具,如喷洗枪、搅拌器等,以便有效地实施清洗。

三、清洗方案的设计基于上述考虑因素,以下是一个典型化学清洗方案的设计示例:1. 清洗目标:金属制品上的油污。

2. 清洗方法:浸泡法。

3. 清洗剂选择:选择一种适用于金属的碱性清洗剂。

4. 清洗条件:将清洗剂浓度控制在5%左右,温度设定为40摄氏度,清洗时间为30分钟。

5. 清洗设备:使用不锈钢浸泡槽进行清洗,可以配备搅拌器以提高清洗效果。

四、清洗方案的实施根据以上设计方案,以下是具体的清洗方案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设备和工具清洗干净,确保待清洗物体表面无其他杂质。

2. 清洗剂配置:按照规定比例将碱性清洗剂与水混合,制成适当浓度的清洗液。

3. 清洗准备:将待清洗物体放置于浸泡槽中,确保完全浸入清洗液中。

4. 清洗操作:启动搅拌器,使清洗液充分覆盖待清洗物体表面,并保持设定温度和时间。

5. 清洗后处理:将清洗物体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并进行必要的干燥或其他后处理。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注意安全,确保工作环境良好通风,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五、总结化学清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保证清洗效果和操作安全至关重要。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我们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需要定期清洗,而对于部分比较难以清洗的物品,传统的清洗方式可能并不是很有效。

这时,化学清洗方案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清洗物品的一种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清洗方式,化学清洗方案有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全面的清洁能力。

同时,在使用化学清洗方案时,也需要注意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

下面,本文就具体介绍一下化学清洗方案的原理、应用和注意事项。

一、化学清洗方案的原理化学清洗方案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清洗物品。

不同的清洗方案,有着不同的反应原理。

比如,对于清洗厨房油渍的方案,通常会用到碱性清洗剂。

这类清洁剂的作用,是可以中和油脂的酸性,使其变为可溶性的物质,从而起到清洗的作用。

在化学清洗方案中,清洁剂中的化学物质和需要清洗的物品中的杂质,会发生反应,从而使杂质离开物品表面。

部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或水,也可以帮助清除物品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二、化学清洗方案的应用化学清洗方案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物品,比如衣物、餐具、烤箱、马桶等等,都可以使用化学清洗方案进行清洗。

对于衣物清洗,人们通常会使用洗衣粉、洗衣液等。

这些清洁剂中,含有成分可以中和衣服表面的污渍,使其变得可溶性,从而达到清洗的作用。

对于餐具和厨房清洁,人们可以选择使用碱性清洁剂。

对于烤箱等需要清除焦渍的场景,则需要具备酸性成分。

在化学工业中,化学清洗方案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比如,利用化学反应清洗金属材料表面的污垢,可以使其表面更加平整,从而提升材料的性能。

三、化学清洗方案的注意事项使用化学清洗方案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安全问题。

比如,在清洁剂制备和使用时,需要配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设备,以免化学品对健康产生危害。

另外,在使用化学清洗剂时,需要避免将其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

某些化学物质混合后,可能会引起剧烈反应,产生危险的气体或火焰。

最后,使用化学清洗剂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充分的通风。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化学清洗是一种高效、快速、节约资源的清洗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本文将介绍化学清洗的基本原理、清洗剂的选择和常见的化学清洗方案。

一、化学清洗的基本原理化学清洗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表面污染物的方法。

在清洗过程中,清洗剂与污染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从被清洗物表面脱落或转化为可溶性废物,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

二、清洗剂的选择1. 硷性清洗剂硷性清洗剂主要用于去除油脂类污染物。

常见的硷性清洗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使用硷性清洗剂时应注意保护手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酸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适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铁锈。

常见的酸性清洗剂有盐酸、硝酸等。

使用酸性清洗剂时应戴上化学防护手套和护目镜,注意通风。

3. 酶清洗剂酶清洗剂主要用于去除生物性污染物,如蛋白质、血液等。

使用酶清洗剂时应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

4. 氧化剂清洗剂氧化剂清洗剂可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漂白杂质。

常见的氧化剂清洗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使用氧化剂清洗剂时应注意避免与易燃材料接触,并保持通风良好。

三、常见的化学清洗方案1. 硷性清洗方案:适用于去除油脂类污染物的金属表面清洗。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将被清洗物浸泡其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即可。

2. 酸性清洗方案:适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和铁锈。

将盐酸与水按比例混合,在该溶液中浸泡被清洗物,使其与清洗剂充分接触,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 酶清洗方案:适用于去除生物性污染物的表面清洗。

根据酶清洗剂的使用说明书,将适量的酶清洗剂溶解在水中,将被清洗物浸泡其中,按照要求的时间进行清洗,最后用清水冲洗。

4. 氧化剂清洗方案:适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漂白杂质。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将被清洗物浸泡其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即可。

综上所述,化学清洗是一种高效的清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自己和环境的安全。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清洗方案,可以有效去除表面污染物,保持被清洗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化学清洗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清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的化学溶液来去除表面的污垢、油脂、铁锈等,以达到清洗和保护物品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化学清洗的原理、应用和几种常见的化学清洗方案。

一、化学清洗的原理化学清洗是利用化学物质和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来实现清洗目的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溶解和分解:化学清洗溶液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与污垢、油脂等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溶解或分解为可溶性物质,从而去除污渍。

2. 中和和还原:酸性清洗溶液能够中和碱性物质,碱性溶液则能够中和酸性物质。

还原剂可以还原被氧化的物质,从而去除氧化层。

3. 表面活性剂作用:化学清洗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液体表面的张力,使清洗液更容易渗透到被清洗物体的微观孔隙中,并将污渍包围起来,便于清洗。

二、化学清洗的应用化学清洗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实验室、家庭清洗等。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金属清洗:金属制造、加工过程中常常会有油脂、铁锈等附着在金属表面,通过化学清洗可以有效去除这些附着物,保证金属的质量和外观。

2. 器械清洗:医疗、实验室等行业中,仪器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污染,通过化学清洗可以彻底去除细菌、病毒和其它污染物,确保器械的安全和卫生。

3. 清洗剂:化学清洗剂作为一种清洁剂,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工业清洁领域。

例如洗衣粉、洗洁精等,能够高效清洁衣物、器皿等,节省清洗时间和劳动力。

三、常见的1. 酸性清洗方案:常见的酸性清洗剂包括盐酸、硫酸等。

适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铁锈等,常用于金属清洗和脱脂工序。

2. 碱性清洗方案:常见的碱性清洗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适用于去除油脂、有机物等污渍,常用于清洗器皿、地板等。

3. 表面活性剂清洗方案: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清洗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适合清洗玻璃器皿、衣物等,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清洁效果。

4. 高温清洗方案:通过加热清洗溶液,可以提高溶液的清洁能力和清洗效果。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化学清洗是一种有效的清洗方法,通过使用化学试剂可以彻底清除各种表面污垢和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清洗方案,包括应用场景、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清洗方案一:酸洗酸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清洗方法,适用于金属表面的污垢清除。

在钢铁、铜、镍等金属的加工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铁锈、氧化物和其他有机物附着在表面。

酸洗可以有效地去除这些污垢,并恢复金属的光洁度。

操作步骤:1. 准备酸洗液。

常用的酸洗液包括盐酸、硫酸和硝酸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酸洗液。

2. 将待清洗的金属件放入酸洗槽中,确保金属件完全浸入酸液中。

3. 保持一定的酸洗时间。

酸洗时间根据金属类型和污垢程度而定,一般在10-30分钟之间。

4. 取出金属件,用水冲洗干净。

酸洗后一定要彻底冲洗,以防止酸液残留对金属产生腐蚀作用。

注意事项:1. 使用酸洗液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戴上化学防护手套和安全眼镜。

2. 酸洗液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 废酸液需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清洗方案二:碱洗碱洗适用于一些有机物表面的清洗,如油污、脂肪和染料等。

碱洗可以将这些污染物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从而容易被清洗掉。

操作步骤:1. 准备碱洗液。

常用的碱洗液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碱洗液。

2. 将待清洗的表面放入碱洗槽中,确保被清洗表面完全浸入碱液中。

3. 保持一定的碱洗时间。

碱洗时间根据污染程度而定,一般在3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

4. 取出被清洗表面,用水充分冲洗干净。

碱洗后一定要彻底冲洗,以防止碱液残留对表面材料产生腐蚀作用。

注意事项:1. 使用碱洗液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戴上化学防护手套和安全眼镜。

2. 碱洗液应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 废碱液需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清洗方案三:溶剂清洗溶剂清洗适用于一些无法用酸洗或碱洗的材料,如塑料、陶瓷和光学设备等。

溶剂清洗能够迅速溶解和清除表面的污染物。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化学清洗是一种常用的清洗方法,通过使用化学溶剂或反应剂来去除污渍、油脂、氧化物等表面污染物。

这种清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制造业、电子设备维修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清洗的原理、常用清洗剂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化学清洗的原理化学清洗的原理基于化学反应。

当清洗剂与污染物接触时,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污染物溶解、分解或与清洗剂反应产生可溶解的产物。

根据清洗剂的性质和污染物的性质,可以选择不同的清洗剂和清洗条件来实现高效清洗。

二、常用清洗剂1. 酸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常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污垢。

例如,硫酸、盐酸和酸性缓冲溶液都可以用作酸性清洗剂。

它们能够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类,从而实现清洗的目的。

2. 碱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通常用于去除油脂和有机物。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是常用的碱性清洗剂,它们能够与油脂发生皂化反应,从而使油脂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3. 氨基酸清洗剂氨基酸清洗剂是一种温和而环保的清洗剂,常用于去除蛋白质和有机污染物。

它们在清洗过程中能够与蛋白质形成络合物,从而有效去除污染物。

4.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如醇类、酮类和醚类,常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油脂。

它们能够与有机物相溶并将其溶解,从而实现清洗的效果。

三、注意事项1. 安全操作化学清洗过程需要注意安全操作。

使用清洗剂时,应戴上防护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同时,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清洗,以避免有害气体的吸入。

2.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条件根据不同的清洗对象和污染物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清洗条件。

不同的清洗剂在不同的温度和浓度下有不同的反应效果,因此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清洗效果。

3. 清洗时间控制清洗时间的控制也十分重要。

过短的清洗时间可能无法完全去除污染物,而过长的清洗时间则可能引起对清洗对象的损伤。

因此,在清洗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清洗时间。

4. 清洗后的处理清洗后的污染物和废液需要进行妥善处理。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概述:化学清洗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定的化学药剂,去除表面污垢和污染物的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制造、电子设备、食品加工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清洗方案及其应用。

一、碱性清洗方案碱性清洗方案采用碱性溶液作为清洗剂,能有效去除脂肪、油脂和有机物等污染物。

常见的碱性清洗剂包括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

碱性清洗方案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行业,用于清洗设备、管道和容器。

对于食品加工行业,使用碱性清洗方案可以彻底去除设备表面的有机物,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在制药行业中,使用碱性清洗剂可以去除残留的药物和微生物,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纯度。

二、酸性清洗方案酸性清洗方案采用酸性溶液作为清洗剂,可有效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锈蚀和硬水垢等污染物。

常见的酸性清洗剂包括硫酸、盐酸和磷酸等。

酸性清洗方案主要应用于金属加工、汽车维修和电路板清洗等领域。

在金属加工领域,酸性清洗可以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提高金属的质量和表面光洁度。

在汽车维修行业,酸性清洗可以去除发动机和零件上的油垢和氧化物,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在电子行业中,酸性清洗方案可以去除电路板上的焊渣和污垢,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溶剂清洗方案溶剂清洗方案采用有机溶剂作为清洗剂,适用于清洗对水敏感或不易清洗的物品。

常见的有机溶剂包括丙酮、醇类和酮类溶剂。

溶剂清洗方案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光学仪器和精密仪器等领域。

在电子设备制造和维修领域,溶剂清洗可以清除电子元件之间的焊接剂和污垢,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光学仪器行业,溶剂清洗可以去除光学元件表面的灰尘和指纹,确保光学系统的清晰度和精度。

在精密仪器制造领域,溶剂清洗可以去除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油脂和颗粒,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精度。

结论:化学清洗方案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清洗方法,能够去除各种类型的污染物。

碱性清洗方案适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行业,酸性清洗方案适用于金属加工和汽车维修行业,溶剂清洗方案适用于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制造领域。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化学清洗是一种常用的清洗方法,利用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来去除表面的污垢、油脂和其他污染物。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清洗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案和化学物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清洗方案:1. 碱性清洗方案:碱性清洗方案常用于去除油脂和有机物的清洗。

常见的碱性清洗剂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磷酸盐等。

碱性清洗剂能够与油脂中的酯类、脂肪和蛋白质发生皂化反应,使其分解为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起到清洗的作用。

2. 酸性清洗方案:酸性清洗方案常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水垢和铁锈等。

常见的酸性清洗剂有盐酸、硝酸和硫酸等。

酸性清洗剂能够与氧化物等不溶于水的物质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将其转化为溶于水的物质,从而实现清洗的目的。

3. 氧化清洗方案:氧化清洗方案常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染料等。

常见的氧化清洗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等。

氧化清洗剂能够氧化有机物和染料中的化学键,从而破坏它们的结构并使其失去色彩,实现清洗效果。

4. 氨水清洗方案:氨水清洗方案常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沉积物。

氨水是一种弱碱性的溶液,能够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并将其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起到清洗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清洗方案时,应注意正确选择和配比清洗剂,遵循安全操作规范,以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此外,根据清洗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清洗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因素,以获得最佳的清洗效果。

总之,化学清洗方案根据不同的清洗对象和清洗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清洗剂和方法。

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化学清洗方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其他的清洗方案和化学物质可供选择。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化学清洗方案,可以有效地清洗表面污染物,保持材料的品质和延长使用寿命。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化学清洗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它可以用于除去物体表面的各种污染物和杂质。

化学清洗方案通常包括化学清洗剂的选择、处理时间和条件、清洗后的处理等几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化学清洗方案和其应用范围。

化学清洗剂的选择化学清洗剂在化学清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化学清洗剂包括酸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有机溶剂和水性清洗剂。

不同种类的清洗剂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材料和污染物。

1. 酸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通常用于除去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和其他金属污染物。

常见的酸性清洗剂包括硝酸、硫酸和盐酸等。

这些酸性清洗剂一般需要在有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的条件下使用,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因此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

2. 碱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通常用于除去表面的油类和有机物质。

常见的碱性清洗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磷酸三钠等。

这类清洗剂一般在较低的温度下使用,同时也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操作。

3.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通常用于除去表面的油类污染物和有机化合物。

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醇、甲醇、醚类溶剂和苯等。

这些有机溶剂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防护,同时处理后的废液也需要妥善处理。

4. 水性清洗剂水性清洗剂常用于轻度污染物的清洗和表面处理。

常见的水性清洗剂包括去离子水和蒸馏水等。

这些清洗剂对环境无污染,可以有效降低废液处理的成本。

处理时间和条件化学清洗剂的选择之后,需要合理设置处理时间和条件,以保证清洗效果和处理效率。

清洗时间一般根据物品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在几分钟到数小时之间。

处理条件包括温度、浓度、pH值等多个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污染物进行调整。

清洗后的处理化学清洗后,需要对产生的废液进行妥善的处理。

废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沉淀、流程处理等,其中,中和方法较为常见。

中和废液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泥浆,需要注意妥善处置。

结论化学清洗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表面污染物和杂质。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化学清洗是一种常见的清洁技术,通过利用化学药剂来去除各种表面污染物。

在工业、家庭和医疗等领域,化学清洗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油脂、污垢、氧化物和其他无机物。

本文将探讨不同的化学清洗方案及其应用。

一、碱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是一类具有较高pH值的清洁剂,常用的成分包括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钾。

碱性清洗剂能有效去除油脂、蛋白质和有机杂质。

在工业领域,碱性清洗剂常被用于清洗机械零件、金属表面和玻璃器皿。

此外,碱性清洗剂还可用于清洗食品加工设备和厨房油污。

二、酸性清洗剂与碱性清洗剂相反,酸性清洗剂具有较低的pH值,常用的成分包括硫酸、盐酸和磷酸。

酸性清洗剂主要用于去除氧化物、铁锈和无机盐等金属污染物。

在工业中,酸性清洗剂通常应用于金属零件的表面清洗和去垢处理。

此外,酸性清洗剂还可用于清洗管道和消毒器具。

三、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一类可溶解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物质,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酮类、醇类和酯类。

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较高的溶解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去除有机废液、油漆和胶水等污染物。

在工业生产中,有机溶剂经常被用于清洗电子元件、塑料制品和纺织品。

四、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清洗是一种基于超声波振动原理的清洁技术。

通过超声波的振荡作用,液体中形成的微小气泡会迅速坍塌,产生局部高温和高压力,从而实现对表面的清洁。

超声波清洗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制药和电子行业。

与传统的清洗方法相比,超声波清洗具有高效、环保和无机械损伤的优点。

五、现代清洗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清洗技术也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如今,越来越多的清洗剂使用生物可降解的成分,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利用纳米技术和微尺度科学的进展,现代清洗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表面污染物,提高清洁效果。

在选择化学清洗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如待清洗物体的材质、污染物的种类和程度、清洗环境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清洗剂的安全性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清洗工作的顺利进行。

化学清洗施工方案

化学清洗施工方案

化学清洗施工方案一、施工目标化学清洗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设备或管道内的污垢、沉积物等进行清洗和除垢的技术。

其主要目标是恢复设备或管道的正常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确定清洗的设备或管道,并进行相关的设备或管道的检查,提前了解清洗的难度和工作环境。

2.准备所需的化学药剂,按照相应的配比进行调配。

根据设备或管道的材质和清洗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

3.准备所需的清洗工具和设备,如高压清洗机、刷子、擦拭布等。

4.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并进行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三、施工操作流程1.安全措施施工前需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并确保施工现场的通风良好。

对于含有有毒或腐蚀性物质的高浓度化学药剂,需采取密闭作业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2.清洗液制备按照药剂的技术要求和清洗对象的情况,准备足够的清洗液,并根据需要加热。

清洗液的温度一般应根据设备或管道的材质和清洗对象的类型来决定,一般为30℃~70℃。

3.清洗前处理将设备或管道的进、出口封堵,确保清洗液能够充分地在设备或管道内部进行循环。

清洗前需对设备或管道进行冲洗或预清洗,去除大部分的杂质和沉积物,以减轻清洗的难度。

4.清洗操作a.将清洗液注入设备或管道内,启动清洗设备,使清洗液在设备或管道内部进行循环。

b.清洗时间一般根据设备或管道的清洗程度和清洗液的浓度来决定,一般为2小时至数天不等。

c.清洗操作过程需定期检查清洗液的温度和浓度,确保清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5.清洗后处理清洗完毕后,需将清洗液排出,彻底冲洗设备或管道内的残留物,以防止对设备或管道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对清洗液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环境安全。

四、施工后工作1.清洗设备或管道内部彻底清理干净,去除清洗液的残留物和化学药剂的污染。

2.对清洗后的设备或管道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或管道内部无残留物,达到清洗的要求。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一、引言化学清洗是一种常见的清洗方式,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化学清洗的原理、常用的化学药剂以及化学清洗方案的制定和操作步骤。

二、化学清洗的原理化学清洗是利用化学药剂与物体表面的污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其分解或溶解,使其易于去除。

常见的化学清洗原理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反应等。

不同类型的污垢需要选择不同的化学药剂来实现清洗目的。

三、常用的化学药剂1. 酸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常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钙垢等。

常见的酸性清洗剂有盐酸、硝酸和硫酸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操作时间,避免对物体表面造成腐蚀。

2. 碱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主要用于去除有机污染物,如油脂和蛋白质等。

常见的碱性清洗剂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等。

使用碱性清洗剂时需注意防止药剂溅入眼睛和皮肤,同时避免药剂与酸性物质混合。

3. 氧化剂:氧化剂常用于去除有机颜料和染料等。

常见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等。

在使用氧化剂时需谨慎,避免药剂过量导致物体表面受损。

4. 螯合剂:螯合剂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从而去除表面的金属盐沉积。

常见的螯合剂有乙二胺四乙酸和草酸等。

螯合剂的选择应考虑其选择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化学清洗方案的制定1. 确定清洗目标:根据物体表面的污垢性质和清洗要求,明确清洗目标,确定选择适当的化学药剂和清洗方法。

2. 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根据清洗目标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考虑药剂的成分、浓度和作用时间等因素。

3. 制定操作步骤:详细制定清洗操作步骤,包括清洗剂的配制、物体的浸泡时间和清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4. 安全操作:在进行化学清洗时要注意安全操作,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确保通风良好。

五、化学清洗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需要清洗的物体放置在合适的容器或设备中,清洗区域要干净整洁,确保操作安全。

2. 配制清洗剂:根据清洗方案中的要求,准确配制所需的清洗剂,注意严格按照药剂的浓度使用。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布料、衣物和地毯等织物后继续使用,就会有污渍、痕迹留下。

这就要用到化学清洗了。

化学清洗指使用化学试剂来清除织物上的污渍、痕迹、异味等。

常用的清洗剂有碱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和酶催化清洗剂。

1、碱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是一种PH值较高的化学清洗剂,通常用于清洗油脂、蛋白质和细菌等容易附着在织物上的物质。

此类清洗剂可以尽快将含有蛋白质、油脂和其他有机物质的污渍溶解,从而使织物焕然一新。

碱性清洗剂分为弱碱性和强碱性两种,强碱性清洗剂比弱碱性清洗剂更能去除难以清洗的污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因为强碱性清洗剂的PH值高,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织物褪色或损伤。

因此,当使用强碱性清洗剂时,务必按照说明书中的指示进行使用。

2、酸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是一种PH值较低的化学清洗剂,通常用于清洗含有氧化物、铁锈、茶渍和其他酸性物质的污物。

此类清洗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此类污物,对于织物的损伤较小。

与碱性清洗剂相比,酸性清洗剂不太可能导致色彩的褪色或其他损伤。

然而,这种清洗剂应仅限于处理特定的污染物,如铁锈或生锈的水龙头,因为酸性清洗剂对于普通污渍的效果可能较差。

3、酶催化清洗剂酶催化清洗剂是一种特殊的化学清洗剂,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自然界中生物体产生的酶。

酶催化清洗剂可以在织物布上安全地去除蛋白质和血液污渍,而不会损伤织物本身。

与其他清洗剂不同,酶催化清洗剂不是卸除污物,而是分解污物。

污物上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会被酶水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驱除污染物的目的。

总结:在进行化学清洗时,应首先考虑要清除何种类型的污物,然后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对于细心的人,肉眼观测衣物上的污点是很容易判断出来何种清洗剂最合适的。

在实际操作时,注意务必按照清洗剂说明书中的建议去照顾织物。

如果使用不当,这些清洗剂可能会导致织物褪色、损伤或退色。

要记住,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清洗剂,能够给予我们的织物及家居环保擦亮新的生命和时尚。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化学清洗是一种常见而高效的清洁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医疗、食品加工等。

化学清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对清洗效果和工作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清洗方案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清洗剂及其应用,以及一些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化学清洗的原理化学清洗通过利用化学反应来去除表面的污垢、油渍等附着物。

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酸性清洗:采用酸性溶液来去除水垢、氧化物和金属表面的污垢。

常见的酸性清洗剂有盐酸、硫酸等。

2. 碱性清洗:采用碱性溶液来去除油脂、有机物和一些金属氧化物。

常见的碱性清洗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 氧化清洗:利用氧化剂来清洗表面,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4. 融解清洗:采用熔融盐来溶解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或污垢,常见的融解盐有氯化钠、氯化钙等。

二、常见的化学清洗剂及其应用1. 酸性清洗剂酸性清洗剂主要用于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水垢,例如清洗不锈钢设备、铁制零件等。

常见的酸性清洗剂有盐酸、硫酸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稀释剂的加入和浓度的调整,避免过度腐蚀金属表面。

2. 碱性清洗剂碱性清洗剂主要用于清洗油脂、有机物和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清洗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

常见的碱性清洗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使用后应及时彻底清洗。

3. 氧化清洗剂氧化清洗剂主要用于清洗表面的有机物和一些金属氧化物,例如清洗食品加工设备、医疗器械等。

常见的氧化清洗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消防安全,避免与可燃物接触或混合。

4. 融解清洗剂融解清洗剂主要用于溶解金属表面的氧化膜或污垢,例如清洗铝制品、铜制品等。

常见的融解盐有氯化钠、氯化钙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溶解温度和适用金属的选择,避免过度腐蚀。

三、安全注意事项1. 了解材料特性:在选择清洗剂时,应了解被清洗物体的材料特性,避免选择对其具有腐蚀性的清洗剂。

2. 保护个人安全:在进行化学清洗操作时,应戴上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防护眼镜等,避免溶液接触皮肤或眼睛。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

化学清洗方案化学清洗方案1. 简介化学清洗是一种利用化学药剂来去除污垢和污染物的技术方法。

它在各种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工业、制药、医疗和食品等领域。

化学清洗可以有效去除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包括油脂、铁锈、颜料和腐蚀产物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清洗方案及其应用。

2. 酸性清洗方案酸性清洗方案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清洗方法。

它利用酸性溶液来去除不溶于水的污垢。

酸性清洗方案可以有效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铁锈和钙垢等污染物。

常用的酸性清洗剂包括盐酸、硝酸和磷酸等。

**应用场景:**酸性清洗方案适用于金属制品的清洗,如不锈钢管道、金属容器等。

它还可以用于清洗腐蚀性污染物、如钙垢和水垢。

**操作步骤:**1. 配制酸性溶液,一般将酸性清洗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

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清洗对象的污染程度和材料的耐受性来确定。

2. 将清洗溶液倒入清洗容器中。

注意要选择耐酸的容器,防止溶液泄漏或对容器造成腐蚀。

3. 将需要清洗的金属制品放入清洗溶液中,确保完全浸没。

4. 按照清洗剂的要求,进行一定时间的清洗。

清洗时间通常取决于污染的程度,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5. 清洗结束后,将金属制品取出并用清水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清洗剂。

6. 最后,对清洗后的金属制品进行干燥,以防止水珠残留导致二次污染。

3. 碱性清洗方案碱性清洗方案是另一种常用的化学清洗方法。

它利用碱性溶液来去除酸性污染物和油脂等污垢。

碱性清洗剂可以有效去除金属表面的油脂、涂料和氧化物等污染物。

常用的碱性清洗剂包括氢氧化钠和磷酸钠等。

**应用场景:**碱性清洗方案适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油脂和涂料,以及一些酸性污染物。

它常被应用于金属制品的表面处理和涂装前的准备。

**操作步骤:**1. 配制碱性溶液,一般将碱性清洗剂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

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清洗对象的污染程度和材料的耐受性来确定。

2. 将清洗溶液倒入清洗容器中。

注意要选择耐碱的容器,防止溶液泄漏或对容器造成腐蚀。

储罐化学清洗方案

储罐化学清洗方案

储罐化学清洗方案储罐是工业生产中常见且重要的设备,广泛用于储存各种化工原料和终端产品。

长期的使用会导致储罐内壁积累各种沉淀物和污垢,这些污垢不仅会降低储罐的容量和效率,还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定期对储罐进行清洗是必不可少的。

储罐清洗的过程涉及到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使用适当的方法。

化学清洗是常见的一种清洗方式,其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分解和去除储罐内的沉积物。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储罐化学清洗方案。

一、酸洗方案:酸洗是一种采用酸性溶液来清除铁锈、水垢和其他金属氧化物的方法。

常用的酸性清洗剂包括盐酸、硝酸和稀硫酸等。

清洗过程中,将酸性清洗液注入储罐内,并通过循环泵将清洗液反复循环使之与储罐内壁接触,以便溶解和去除垢层。

酸洗过程需要控制酸液的浓度和清洗时间,以避免对储罐内壁造成腐蚀。

二、碱洗方案:碱洗是一种使用碱性溶液来清除油污、脂肪和其他有机污垢的方法。

常用的碱性清洗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清洗过程中,将碱性清洗液充分与储罐内壁接触,并通过循环泵将清洗液在储罐内循环往复,从而溶解和去除污垢。

碱洗前需要将储罐内的油脂等易燃物质进行清理,以避免洗涤过程中产生火灾危险。

三、溶剂清洗方案:溶剂清洗是使用有机溶剂来溶解和清除储罐内的油污、胶粘物和其他有机污垢的方法。

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丙酮、苯、酮类等。

清洗过程中,将溶剂注入储罐内,并通过搅拌、震动或刷洗的方式使其与储罐内壁充分接触,以便彻底清除污垢。

在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保证通风良好,避免溶剂进入眼睛或皮肤。

四、搅拌清洗方案:搅拌清洗是通过机械搅拌来分散和清除储罐内的污垢的方法。

清洗过程中,将清洗剂和清洗颗粒物注入储罐内,通过搅拌器或刮板将其搅拌均匀,以便彻底清除污垢。

搅拌清洗方案适用于一些较大的储罐和粘稠度较高的污垢。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储罐内积累的污垢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案非常重要。

在实施储罐化学清洗时,需要对清洗剂的浓度、温度、清洗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监测。

反渗透化学清洗方案

反渗透化学清洗方案

反渗透化学清洗方案1.反渗透化学清洗的原理反渗透化学清洗主要通过清洗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去除附着在膜上的尘埃、颗粒物、有机物和生物污染物。

清洗剂通常具有高效的溶解能力,能够分解有机物和生物膜,并改变污物附着在膜上的物理性质。

此外,清洗剂还能够去除微生物和藻类等有机污染物。

2.反渗透化学清洗的步骤(1)准备工作:关闭进水和出水管道,切断电源,放空系统的压力,并检查清洗设备和管道的状态。

(2)预清洗:通过冲洗膜面来去除大颗粒物和沉积物,用纯净水清洗1-2小时。

(3)清洗剂投加:根据污染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并按照推荐的浓度将其溶解在水中。

投加清洗剂时要确保均匀分布在整个系统中。

(4)清洗:将清洗剂溶液循环在膜元件中,持续清洗2-4小时。

清洗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溶液的温度和流速,以增强清洗效果。

(5)冲洗:将清洗剂溶液排出,并用纯净水进行冲洗,直到排出的水质与进水水质一致。

(6)检测:检测膜元件的通量、盐透过率和超滤率等指标,以评估清洗效果。

(7)验收:根据清洗效果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清洗或更换膜元件。

3.常用的清洗剂(1)碱性清洗剂:适用于有机物和油污的清洗,如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

碱性清洗剂能够通过皂化反应去除有机膜和有机颗粒物。

(2)酸性清洗剂:适用于无机盐垢和金属沉积物的清洗,如盐酸、硫酸等。

酸性清洗剂能够通过酸解反应去除无机盐垢和金属沉积物。

(3)氧化剂:适用于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清洗,如过氧化氢。

氧化剂能够氧化有机物和杀灭微生物。

(4)生物清洗剂:适用于生物膜和藻类的清洗,如酶和生物降解剂。

生物清洗剂能够通过酶解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生物膜和藻类。

总之,反渗透化学清洗是恢复反渗透膜通量和降低膜渗透压的重要方法。

通过正确选择和使用清洗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染物,延长膜元件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反渗透系统的工作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洗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化学清洗施工方案

化学清洗施工方案

化学清洗施工方案一、前言化学清洗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清洁方法,通过利用化学药剂来去除设备表面的沉垢和沉积物,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化学清洗的基本原理以及施工方案。

二、基本原理化学清洗是利用特定的化学药剂溶解或去除设备表面的污垢或沉积物,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浸泡作用:化学药剂与污垢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使污垢溶解或分解; 2. 溶解作用:药剂中的活性组分渗透到腐蚀物表面,使其软化; 3. 脱落作用:脱除已软化的污垢。

三、施工方案1. 前期准备在进行化学清洗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安全措施:穿戴好防护装备,避免药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 设备准备:将设备停机、排水、排气,并通风良好; - 清洗方案:根据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清洗方法。

2. 清洗操作进行清洗操作时,需按以下步骤进行: - 淋洗:先用清水对设备进行淋洗,将表面污垢冲洗干净; - 药剂处理:根据污垢种类和设备材质选择合适的药剂,按要求稀释; - 清洗:将稀释后的药剂均匀喷洒或浸泡在设备表面,保持一定时间,让药剂发挥作用; - 冲洗:清洗完毕后用清水进行充分冲洗,确保药剂残留物被清洗干净。

3. 后期处理清洗结束后,需做好设备的后期处理: - 检查: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残留物,如有需要重复清洗; - 干燥:保证设备干燥,避免残留水分造成腐蚀; - 记录:对清洗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清洗时间、药剂种类和浓度等信息。

四、总结化学清洗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清洁方法,对设备及时清洗保养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药剂、遵循正确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地去除设备表面的污垢,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本文能够对化学清洗施工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及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业任务1.1作业项目概况及范围1.1.1作业项目概况#1机组装机容量为600MW,配套锅炉为直流锅炉。

本机组属新建机组,机组设备在制造、运输、现场存放和安装过程中,其热力系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腐蚀产物及受到污染,为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确保锅炉在投运过程中水汽品质尽快合格,必须清除这些杂质。

根据《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794-2012)的有关规定,机组在投产前,其相关系统及蒸发受热面必须进行化学清洗。

1.1.2作业项目范围1.1.2.1炉前系统清洗范围其范围包括凝汽器汽侧、凝结水泵、凝结水精处理旁路管道、轴封加热器及旁路、高/低压加热器水侧及旁路、高/低压加热器汽侧及疏水系统、旁路省煤器低压级、除氧器水箱、给水泵前置泵、中低压给水管道、高压给水管道及临时系统管道等。

炉前系统碱洗清洗水容积如下:其范围包括省煤器系统、旁路省煤器高压级、水冷壁系统、启动分离器、储水箱等。

炉本体清洗水容积如下:1.2工程量包括炉前系统化学清洗临时管道安装、炉本体化学清洗临时管道安装、炉前系统及炉本体化学清洗。

其中临时系统管道包括临时进液管安装、临时回液管安装、废液排放管道安装、加热蒸汽管道安装、清洗水源管安装、清洗平台安装、过热器充保护液临时管道安装。

1.3工期要求2编写依据2.1《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 794-2012)2.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6部分:水处理及制氢设备和系统(DL 5190.6-2012) 2.3《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 5190.5-2012)2.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869-2012)2.5《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DL/T889-2004)2.6《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DL 5009.1-2014)2.7《锅炉化学清洗规则》(TSG G5003-2008)3作业准备和条件3.1技术准备3.1.1图纸、说明书及有关资料已到齐。

3.1.2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清洗系统图纸会审完成。

3.2作业人员3.2.1作业人员配置起重工,电焊工、架子工等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报监理审批;3.2.2人员职责3.2.3化学清洗的组织落实:本次化学清洗的临时系统比较复杂,涉及永久设备及系统较多,需要各单位及生产部门的密切配合。

现场施工人员稠密,施工高峰期明火作业很多,为了确保本次化学清洗安全顺利进行,请各单位、各部门严加管理,密切配合,从而保证化学清洗的成功和优良的清洗质量。

为此建议成立化学清洗小组,下设清洗操作组和清洗技术组,化学清洗小组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化学清洗人员组成,负责协调工作和重大问题的决策。

3.3材料、设备准备3.3.1临时系统安装材料临时系统安装用材料等到货应齐全,根据安装图纸和清单,认真清点材料,对材料的规格及外观进行全面检查,应无缺件、损坏件和与图纸不符件。

合金材质应进行光谱分析,分析结果应与图纸要求相符。

3.3.2化学清洗药品3.43.5作业条件3.5.1力能供应3.5.1.1施工电源布置完成,控制间电源按要求接好,化学清洗现场和周边道路照明充足。

提供电源容量为2×160KW动力电源及380V的施工临时电源;在清洗箱、清洗泵和锅炉零米层安装充足的照明和必要的脚手架。

3.5.1.2氧气、乙炔、氩气采用管道和瓶装等方式供应至施工现场,满足施工需求。

3.5.2场地要求3.5.2.1施工场地平整,现场道路畅通,小区布局合理、整洁、有序。

3.5.2.2控制平台布置:清洗设备场地布置于厂方指定地点。

3.5.3上道工序3.5.3.1炉前系统化学清洗应具备的条件:1)炉前系统所有的电动门应安装调试完毕并可投入使用,炉前系统所有设备和管道保温完毕。

2)凝结水泵、凝补水泵能正常运行,除氧器水箱具备加热条件。

3)与化学清洗无关的系统要逐个隔离。

4)化学清洗排放系统畅通,机组排水槽排水通往废水池的管道施工完毕,废水处理系统已经投用,满足排放条件。

雨水系统具备排放冲洗水条件。

5)所有除盐水箱、补给水箱贮满除盐水。

除盐水的供水能力不小于300t/h,并能连续供水5~6小时。

6)所有取样、压力、温度测点装好,表计应经校验准确无误。

7)临时加药装置安装并调试完毕。

8)水、电、汽供给可靠,施工场地平整,照明完善、通讯畅通。

3.5.4.1炉本体化学清洗应具备的条件:1)过热器充保护液:在对炉本体进行化学清洗前,配制200~250mg/L的联氨溶液,用氨水调至pH9.5~10.0,进行过热器保护。

当浓度和pH符合要求后用清洗泵打入过热器直到充满为止。

2)临时系统及其系统内的取样、压力、温度测点安装完毕,各支架固定牢固、可靠,强度满足酸洗要求。

3)需隔离的设备经检查已经充分隔离。

与化学清洗系统连接的所有热工仪表、取样、排污、疏水管道等一次门、二次门在化学清洗时关闭。

4)除盐水系统、辅助蒸汽系统、电气系统及排放系统等均能正常投运。

所有除盐水箱、补给水箱储满除盐水,除盐水的供水能力不小于300t/h。

5)永久设备的保温要全部竣工,所有压力、温度测点装好,表计应经校验准确无误。

6)废液处理的设施应安装完毕,并能有效地处理废液。

7)清洗临时值班室和化验间的通讯与照明装配好,并能满足清洗工作的要求,化验台、仪器、仪表、药品及记录报表齐全,有关电源座安装好。

8)临时加药装置安装并调试完毕,参与清洗的设备阀门能灵活操作,并可以严密关闭。

9)操作人员、化验人员经过培训和交底,操作无误、化验准确、熟悉系统,各负其责。

3.5.4工作环境a)施工焊接区域应做好防风、防雨工作;禁止在雨天进行露天焊接作业;b)立体交叉作业搭好隔离层或有专人监护。

3.5.5临时工作设施临时加药装置安装并调试完毕;清洗临时值班室和化验间的通讯与照明装配好,并能满足清洗工作的要求,化验台、仪器、仪表、药品及记录报表齐全,有关电源座安装好;临时加药装置安装并调试完毕,有关清洗的设备阀门能灵活操作,并可以严密关闭。

3.5.6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a)安全防护设施布置酸洗平台区域拉设红白带,药品堆放区域张贴警告牌。

b)主要安全防护设施和用品配置3.5.7其他要求本作业项目无其他要求。

4作业方法及工艺质量控制措施4.1作业主体方案先进行临时系统的安装及部分热力系统的隔离工作。

按炉前系统清洗流程进行水冲洗,先冲洗旁路,然后冲洗主路。

然后按流程进行炉前系统碱洗,符合要求后进行水冲洗。

按炉本体系统清洗流程先进行水冲洗和升温试验,接着进行EDTA铵盐清洗,最后进行废液的排放和临时系统的拆除和永久系统的干燥工作。

4.2作业方法与步骤4.2.1炉前系统清洗措施4.2.1.1炉前系统化学清洗回路Ⅰ回路:凝汽器→凝结水泵→凝结水管道→精处理旁路→轴封加热器→#9A/B、#8A/B、#7低加及其旁路→#6、#5低加及其旁路/旁路省煤器低压级→除氧器→前置泵→临时管道→给水泵出口母管→#3、#2、#1高加、蒸汽冷却器、#0高加及其旁路→给水管路预留接口→临时管道→凝汽器Ⅱ回路:凝汽器→凝结水泵→凝结水管道→精处理旁路→轴封加热器→#9A/B、#8A/B、#7低加及其旁路→#6、#5低加及其旁路/旁路省煤器低压级→凝结水排水→临时管道→#0高加抽汽管道→#0高压加热器汽侧→#0高加正常疏水→#1高压加热器汽侧→#1高加正常疏水→#2高压加热器汽侧→#2高加正常疏水→#3高压加热器汽侧→#3高加正常疏水→除氧器凝汽器→凝结水泵→凝结水管道→精处理旁路→轴封加热器→#9A/B、#8A/B、#7低加及其旁路→#6、#5低加及其旁路/旁路省煤器低压级→凝结水排水→临时管道→外置蒸汽冷却器抽汽管道→外置蒸汽冷却器汽侧→#3高压加热器汽侧→#3高加正常疏水→除氧器Ⅲ回路:凝汽器→凝结水泵→凝结水管道→精处理旁路→轴封加热器→#9A/B、#8A/B、#7低加及其旁路→#6、#5低加及其旁路/旁路省煤器低压级→凝结水排水→临时管道→五抽→#5低压加热器汽侧→#5低加正常疏水→#6低压加热器汽侧→#6低加正常疏水→#7低压加热器汽侧→#7低压加热器危急疏水管道→凝汽器4.2.1.2炉前系统化学清洗临时系统的接口:1)临时回液管接口:将主给水管路上的孔板流量计暂不安装,靠汽机侧断口做一个DN200的接口用Ф219×7的临时管道将清洗回液管与凝汽器汽侧人孔连通。

在凝汽器汽侧人孔处的临时回液管口前方做一个挡水板,防止回液直接冲刷换热管。

2)除氧器排放临时接口:将除氧器溢放水管于合适位置断开接Φ219×4.5的临时管,作为低压给水冲洗排水口。

3)汽泵的隔离:汽泵的进出口管道暂不安装,用Ф273×7的临时管道连接,短接汽动给水泵。

4)高、低加汽侧清洗的接口:在#0高加抽汽管道、外置蒸汽冷却器抽汽管道、#5低加抽汽管道上预留临时接口,从#5低加处凝结水排水管道接口处接Ф159×4.5临时管道分别与#0高加抽汽管道、外置蒸汽冷却器抽汽管道、#5低加抽汽管道相连作为高、低加汽侧碱洗的进口,汽侧碱洗回液走正常疏水,冲洗排放时走危急疏水。

5)清洗液排放接口:在高加出口至凝汽器汽侧的临时管道上适当位置安装三通,由此处接Φ219×7排污管至排污点。

4.2.1.3炉前系统碱洗工艺:1)水冲洗:按炉前系统清洗流程进行水冲洗,先冲洗旁路,然后冲洗主路。

由凝补水泵向凝汽器补水,凝汽器水位应维持高水位,除氧器给水箱水位应≥3/4。

凝结水泵、前置泵启停注意同步。

冲洗终点:出水基本澄清,无杂物。

2)碱洗:工艺参数:H2O2:0.05~0.1% 温度:常温时间:循环3小时,浸泡10~12小时按碱洗系统化学清洗流程建立循环,通过临时加药装置向系统内加入双氧水,双氧水浓度为0.05~0.1%。

控制凝汽器、除氧器给水箱水位,并注意调节凝结水泵和前置泵的同步性,循环3小时后,系统浸泡10~12小时候结束H2O2清洗。

➢危险点1)不熟悉系统流程及操作规程或与清洗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2)清洗现场容易发生火灾。

3)扶梯、孔、洞、脚手架等不规范。

4)药液飞溅伤人。

5)系统高温,容易发生烫伤。

6)清洗时系统上进行其他作业,或操作人员防护不到位。

7)化学药品存在腐蚀性。

➢安全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1)参加清洗人员必须学习清洗安全操作规程,熟悉系统及清洗药品的性能及烧伤急救方法,清洗人员反事故演练合格方可上岗操作,参加清洗人员应配戴专用符号,与清洗无关人员清出清洗现场。

2)清洗现场必备消防设备,消防管保持畅通,清洗现场必须挂“注意安全”“严禁烟火”“高温危险”“请勿靠近”的标语牌,并用绳子将现场围好。

3)对影响安全的扶梯、孔、洞、脚手架等要做妥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