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古典方法: 新古典方法: 运用回归分析,估算初始的人均收入水平在一定时期的 增长。估算方程一般具有下列非线性设定:
1 / T log(Yit / Yi 0 ) = a − 1 / T (1 − e βT ) log Yi 0 + γX it + uit
式中,Yit为i区域t时期的实际人均收入,Yi0为i区域基期 的实际人均收入,Xit为能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的外生结构 变量T为计算人均收入增长的时间长度,uit是方程的随 机误差,α是常量,其会受到技术进步率和人均收入的稳 定增长率的影响,β是趋同系数,由非线性估算式得到。 该式中系数β是一个正数,反映趋同的年增长率或趋同速 度。
——多区域综合分析 研究两个以上或多区域的增长趋同或趋异的方法主要有两 种:即传统方法与新古典方法。传统方法所揭示的趋同被 称为σ趋同,新古典方法所得出的趋同被称为β趋同。 传统的方法: 传统的方法 将所要研究的区域作为样本区域,然后选取若干年样本区 域的人均收入或产值数据,逐年计算区域间实际人均收入 或产值的离差与标准差。当标准差趋于下降时,表明区域 间人均收入的绝对差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这就是σ趋 同。当标准差趋于上升时,则表明存在趋异。 另一种计算σ趋同的方法是利用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是样 本平均值除数列的标准差。同样,变异系数值递减说明区 域趋同,上升则说明趋异。
A
假想地的梯度发展
第二节 区域趋同理论
一、区域趋同的含义
区域趋同(Regional convergence)也叫“区域经济增长 趋同”(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一般 是指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均收入差距逐渐缩小的 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反面则是趋异(Divergence)。 σ趋同 趋同 β趋同 条件趋同 俱乐部趋同 非条件趋同 绝对趋同
年轻期 特点:市场明显急剧扩张,区域的比较区位优势凸显,大量 资本涌入;技术引进和创新大量聚集;增长吸引了管理专家; 竞争优势明显,生产成本低,市场广阔。 成熟期 特点:区域居于主宰地位。向外输出管理和技术人才;为 应付其他区域的挑战,将分厂布局在其他区域;仍能保持 其比较区位成本优势。
老年期 特点:原有的成本优势丧失,市场明显转移。厂房与机器已 经过时,税收剧增,土地使用紧张,人才被其他区域吸引, 留下的是那些小的家庭经营企业。
二、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 第二,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由高 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 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 式: 局部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 局部范围的扩展: 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 大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 大范围的扩展 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非条件趋同
条件趋同
俱乐部趋同
• 二、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机理
•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解释 • 如果区域之间是相互开放的,那么,经济要素 为追求高收益率,就必然要在区域之间进行流 动。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支配下,要素区际 流动将导致区域之间的要素供给逐渐趋向均衡, 进而引致其经济增长趋向均衡。 • 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区域经济增长趋同 发生的关键是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或 稳态相同。因为,这种稳态决定了区域所具有 的稳定增长路径。如果一个区域偏离了其稳定 增长路径,那么,就会有一种力量使其向稳定 增长路径“回归” 。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创新期 研发费用较高, 研发费用较高,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成长期
出口国外市场
成熟期
国外开始模仿, 国外开始模仿,竞争加剧
衰退期
本国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 本国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劳 动力成本成为竞争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Q
出口>进口 出口 进口 美国 发展中国家 欧洲
• 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的决定因素: 产生这种有序的梯度转移的决定因素: 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1)大城市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种种信息汇集与传 播的中心 。 (2)大城市集中了大量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图书馆、 资料馆,同时也是各方面人才荟萃之地,给研究与发 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大城市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与加速发明创 造、研究与发展工作的进程,节约所需投资。 (4)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险 都较大 。 (5)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 。 总之,处在创新阶段上的产业及其产品,在布局 上主要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 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这些正是高梯度地区,特别是 其中的大城市的优势之所在。
港口城市
最后阶段为高级联系阶段(highpriority linkages)。这一阶段发生在 运网中产生很重要的高级联系之时。高 级联系发生在两个港口城市之间和一个 港口城市与一个内陆城市之间。最大的 城市中心的交通运输线路质量最好,运 出或运入的货物量最大,乘客数量最多。 新的内陆城市在网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 中心区位涌现。腹地在很大程度上重叠, 运网复杂化并相互连接。线路密度和交 通密度很高。通常只有在一个区域达到 很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后运输发展的这一 最后阶段才出现。通常在最后阶段,重 要性低的联系会放弃或减少密度。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 理论
一、塔弗网络模型
塔弗根据对西非运输网络变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有代 表性的交通运输发展的理想次序。 塔弗模型认为,在世界上许多地区,运输网络发展可分 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地方港口阶段(Local ports)。 特征:陆上交通极不发达,港口与内陆腹地的运输联系范 围很小。
2.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2.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处于有序转移阶段的因素: 必要: (1)必要:随着技术的转让,同种工厂增多, 竞争也将加剧。 有序: (2)有序:处在发展阶段上的产品的生产之所 以必须从第一梯度地区转移到第二梯度上某些 条件较具备的地区,而不能越级转到劳动力与 原料费用等更低廉的第三、第四梯度地区,是 由地区接受能力的差异决定的。 3.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3.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普及阶段或标准化阶段,生产由技术密集型 逐步转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
σ趋同 ——指区域之间的相对人均收入水平差异程度随时间推 移而缩小。 β趋同 ——指区域的相对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与其初始水平呈负 相关关系。 也称为绝对趋同,假定区域之间不 存在经济增长条件差异的情况下而 发生的β趋同。 在经济增长条件相似或相同的区域 之间所发生的β趋同,亦即不同的 区域趋同于不同的稳态。 在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和结构特征 等方面都相似的区域之间所发生的 相互趋同。
wenku.baidu.com
港口城市
第二阶段为渗透线阶段(penetration lines)。 特征:随着条件较好的港口伸展出的支 线的发展,线路开始向内陆渗透。线路 远远渗入内陆主要是为了获取自然资源, 例如,输出矿产资源。一般而言,如果 从前无居民区,在线路终端会出现一个 居民区。这个居民区将作为一个小腹地 的集散中心而发挥作用。港口扩大,支 线出现,意味着这些港口运输条件较从 前提高,腹地范围扩大。前一个阶段分 散的港口中心中大部分将中止其作为地 区港口的作用,虽然他们仍会作为居民 区而存在。那些具有运输优势的港口能 够完全覆盖其他中心,以至于布局不合 理的中心在经济上失去竞争力。
第七章 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 济格局演变理论
第一节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一、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基础
1、弗农(R 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 贸易》一文提出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主要内容 由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 由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产品的贸易先后要经历四个 不同的阶段: 创新期; 成长期; 成熟期; 不同的阶段:⑴ 创新期;⑵ 成长期;⑶成熟期;⑷衰 退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退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 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t1
t2
t3
t4
进口>出口 进口 出口
贸易开始
欧洲成为 美国 净进口国 成为 净进 口国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生产与消费
产量 消费 出口 发明国 生产 生产 消费
出口 模仿国
进口
第三国 进口
生产 消费 时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弗农理论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应用
弗农的理论被区域经济学家用来研究区域产业布局与转移 问题。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任何工业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生命 周期,即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会 下降,且随着产品技术密集度的变化,产品的生产会发生 区间转移,产品在生命周期内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创 新阶段、扩张阶段、成熟与成熟后期阶段。处于不同阶段 的产品的生产优势区域不同。
生命阶段 创新阶段 成长阶段
主要影响因素 科学与工程技 术、聚集经济 管理与资本
生产区域 大城市 毗邻大城市的 地区与中等城 市 落后地区生产
成熟及以后阶 段
便宜的简单劳 动力
2、区域生命周期理论 、
1966年,汤普森在《对制造业地理的几点理论思考》一 文中,提出了区域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旦一个工业区建立,它就像一个生命有机 体一样遵循一个规则的变化次序而发展,从年轻到成熟再 到老年阶段。不同阶段的区域面临一系列不同的问题,处 于不同的竞争地位。
• 推论: • 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初始水平越低,其 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就越快;反之亦然。 所以,尽管各个区域之间在初始阶段存 在比较大的经济增长差异,但从长期看, 欠发达区域将比发达区域发展的更快, 最后各区域的经济增长会趋向均衡。
三、区域趋同的分析方法
——两类区域对比分析 两类区域对比分析是研究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间的收入水平 动态演变关系。如果落后区域的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区域 时,会出现相对趋同。 用RT与RG分别表示领先者与跟随者之间的收入增量之比和 收入增长率之比,即: RT=PLR/PFR,RG=GLR/GFR 式中,PLR与PFR分别为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的收入增量, GLR与GFR分别为同一时期领先者与跟随者的收入增长率。 RT为领先者与跟随者之间的收入增量之比,若RT>1,则 表示发达区域的收入增量超过不发达区域的,区域间绝对收 入差距会扩大;RG为领先者与跟随者之间的收入增长率之比, 若RG>1,则表示发达区域的收入增长率超过不发达区域, 区域间会趋异。
港口城市
第三阶段是网络相互连接(network interconnection)。过去腹地的商品只 能合理地运到这个或那个港口,现在内 陆商品选择运达港口的自由度增大,因 而,过去不连接的腹地现在可能部分重 叠。随着主要港口的持续增长,网络相 互连接,内陆开始出现中心。从这些中 心又伸展出支线,以服务于增大了的腹 地。布局于渗透线路终点的中心会快速 扩张,因为这些中心在运网演变过程中 布局于战略要地。增长最迅速的中心往 往趋向于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布局,因为 他们在争夺服务范围方面存在竞争。一 个中心的重要性与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关 系十分密切。
港口城市
二、弗里德曼的空间一体化理论
弗里德曼于1966年提出空间一体化过程,有以下四个阶 段: 第一阶段:独立的地方中心,不存在等级。这是前工业化 社会特有的典型空间结构。每个城市坐落于一个小面积地 区的中央,腹地范围小。
第二阶段:单一强中心。工业化初期,中心城市的边缘区 (P)开始出现。由于拥有企业家素质的人才、知识分子和 劳动力大量迁至中心(C),中心以外的其他地区的经济会 遭到沉重打击;国民经济由单一大城市区域支撑,其增长 潜力有限;边缘区域的长期停滞可能会导致社会与政治动 荡。
P
P
第三阶段:一个惟一的全国中心,实力强的边缘次级中 心。这是工业化成熟时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战略次中 心(SCn)得到开发。因而使得全国的边缘区域范围缩小, 大城市间的边缘区域(Pn)更易管理。见图11 -9c;边缘 区域的重要资源被纳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性循环,国家中 心的膨胀问题能得以避免;国家的增长潜力提高,但在 大城市之间的边缘区域依然存在贫困与文化落后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