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案例
残疾人创业致富经案例
残疾人创业致富经案例创业是一本书,每个人的创业故事都是书中的精彩篇章,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残疾人创业致富经相关故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致富经案例相关文章。
案例1:残疾人创业,一双大脚赢得财富迎来她吴晓凡:这是那边那个新鸡舍,我给它做一道门。
记者:你做这些事没有困难。
吴晓凡:没困难,这都挺正常的,习惯了。
记者:捶到脚怎么办?吴晓凡:捶到脚它就疼了,现在还是不容易捶到脚了,以前捶得到。
砸两三次有可能就把脚指甲给捶掉了。
眼前这个用脚钉钉子的人叫做吴晓凡,他三岁时候失去双臂,此后就用脚代替手生活。
一年四季无论多冷,他都只穿一双拖鞋,记者发现,他的脚跟别人的很不一样。
记者:这个刀痕,这个还记得什么时候割的呢?吴晓凡:这个好像是去年给鸡加料的时候,被铁网给刮伤了。
记者:我看你脚上伤还不少呢。
吴晓凡:都没事。
记者:这边皮好硬。
吴晓凡:是挺硬的。
记者:比这边(左边)要硬多了,右边要硬。
吴晓凡:对,这边经常拿东西,拿那些东西去割草,还有去做事,都是用这只脚。
记者:我看你翻过来后面有茧吗?吴晓凡:还没什么茧子。
记者:你的脚比正常人宽好多。
吴晓凡:是。
记者:比正常人宽好多。
吴晓凡:自从用脚,用脚做事的时候,它就慢慢地就比那些皮肤要粗糙多了。
吴晓凡平时用右脚干活,用左脚撑着地,在记者好奇这样能站得住么,他非要和记者比试金鸡独立的功夫。
摄像:晓凡能把脚伸出来。
记者:我也可以。
吴晓凡:我也可以。
记者:那我不可以了,我伸不到。
现在,吴晓凡的这双脚不仅能钉钉子,还能钓鱼,就算穿蚯蚓都很轻松。
甚至,他还可以用脚抓鸡。
这个习惯用脚做事的男孩现在拥有三个养鸡场,成为了涪陵区知名创业人物,同时他还和一位女大学生拥有一段远近闻名的爱情,至今都让周围人惊叹不已。
吴晓凡的表哥罗春龙:反正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吧,真的。
他比我早成家,他成家孩子都一岁多了,我才成家的。
四川省重庆市涪陵区增福乡延寿村村民李克全:你说平常想起来的话手都没有了,这样两只手一点都没有,哪里能讨老婆,你看人家还讨了大学生,是不是。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
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1张书平,男,汉族。
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年,初中毕业的张书平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
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张书平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
2007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
从此,张书平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09年元月,张书平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
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张书平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
尝到甜头的张书平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11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万元。
张书平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
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案例分享激励更多残疾人积极就业创业
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案例分享激励更多残疾人积极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案例分享激励更多残疾人积极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创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我们社会中,残疾人面临着许多就业和创业的困难,但也有一些勇敢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他们的故事不仅激励了更多的残疾人积极就业创业,也向我们传递了重要的启示和价值观。
第一个成功案例是李明(化名),一位双下肢残障人士。
李明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但由于残疾身份,他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歧视。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学习,成为了一位优秀的绘画师。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艺术天赋,也传递了他对生命和美的热爱。
如今,李明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成为一名备受赞誉的艺术家。
他的故事鼓舞了很多残疾人不畏困难,追逐自己的梦想,并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个成功案例是王小华(化名),一位肢体残疾的年轻人。
王小华在大学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他并没有选择沉溺于困境,而是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经过反复思考和市场调研,王小华开设了一家以线上销售为主的小型网店。
他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自己精心设计的产品推向市场,并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如今,王小华的网店越来越受欢迎,不仅为自己创造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也为其他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他的成功案例鼓励了更多的残疾人积极思考创业的机会,并证明了残疾并不能成为成功的障碍。
第三个成功案例是陈红(化名),一位听障人士。
陈红自小对旅游和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听力障碍,她在传统的摄影行业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和梦想,而是选择了与残疾人相关的摄影主题,并通过使用手语和文字,传达了自己对旅游和摄影的热爱与见解。
她的作品不仅被众多摄影爱好者所喜爱,也为其他听障人士树立了榜样。
陈红的成功案例表明,残疾人也完全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残疾人创业励志事迹
残疾人创业励志事迹敢于与命运拼搏的人生才是勇者表现。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的创业事迹告诉我们他们残疾人也能行。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励志事迹相关文章。
案例1:被逼创业残疾“爬爬女”终成百万富翁10个月时,她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从小,别人是站着走,她是爬着走。
一个小板凳,一扇窗户,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20岁时,她学会了裁缝,学会了修表,收获了对于残疾人来说难得的爱情。
45岁的她,经过不懈创业,拥有了数家门面,经营着两大文印店,开了一家电脑培训学校,身家百万。
上高中的儿子对她说:“妈妈,同学们都说,很羡慕我有您这样的母亲。
”霎时,她泪如雨下。
51岁的她,成为临猗县残联阳光电脑培训基地负责人。
今年“三八”,她还当选运城市残疾巾帼创业明星。
日前,她筹备的彩印企业即将投产。
她,就是姚艳贤。
渴盼上学功课优秀躲在窗户后面的姚艳贤,那年6岁。
从她记事起,双腿就不能动,只能爬来爬去。
父母工作很忙,她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趴在窗台上,张望着窗户以外的世界。
父母给她买了一个小板凳,7岁的她通过锻炼,借助小板凳挪动身体。
她终于可以单独来到大门口了,看着过往的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地背着书包向巷子外走去。
她幼小的心里,隐隐作痛。
“我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非常难过……我多想,也像他们一样快乐,我的病一定能治好。
再痛的手术,我也不哭。
”对同龄人的羡慕,让幼小的姚艳贤格外坚强。
为了给她治病,父母求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医。
手术,是她的家常便饭。
“9岁以前做过不下8次手术,几乎每年一到两次,就是那种埋线刺激神经复苏的手术。
因为要测试神经灵敏度,手术是局部麻醉。
有一次,身边做手术的一个18岁男孩痛得大呼小叫,6岁的我咬着牙没哭。
我只想站起来……”无数次手术,无数次针灸,那些钻心刻骨的疼痛,在姚艳贤的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
一个信念支撑着她:上学!和胡同里那些同龄伙伴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
11岁那年,姚艳贤对上学近乎痴狂的渴求触动了父母。
关于残疾人成功的事例精选
关于残疾人成功的事例精选残疾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比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他们的成功比普通人更来之不易,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是不倒的英雄!下面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残疾人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残疾人成功的事例1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
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
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
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
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
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
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
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
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
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
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关于残疾人创业成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一)谢火胜:深山“种果人”创业感言:我们和正常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因此,我们注定要付出更多努力。
梨园果满枝,山上鸡相逐。
一位单腿老汉正在果园里忙碌着。
这是笔者在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见到的一幕。
果园主人叫谢火胜,今年62岁,家住客坊乡里元村。
二十多年前的一场大病,导致谢火胜左腿严重坏死,造成终生残疾,田里的农活基本没法干。
之后,他只好在村里开个小店,生活过得相当艰苦。
2003年,老谢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溪口镇枧头村帮别人管理果园。
“虽然当时全家人一年的工资只有几千元,但收获不小。
”回忆起这段日子,老谢满脸笑容。
2005年,老谢决心承包果园。
在县残联的扶持下,一份为期10年的果园承包合同签订了。
“管理果园虽然是件辛苦活,但有妻儿的关心和支持,我信心十足。
”说到这,老谢又笑了。
可这条路不好走。
承包第一年,老谢的果园,不仅没有挣钱,还亏了6000多元。
想起当时的情况,老谢直摇头,“这片果园之前没管理好,现在可是‘亏一年,补三年’啊。
”他说。
经营果园第二年,没有亏钱,老谢又白干了一年。
但他没有放弃,吸取经验,带着妻子和儿子继续管理果园。
第三年,果园有了收获,挣了2000多元。
“去年,一家人最高兴了,挣了4万多元。
”老谢说。
今年,果园收入有望超过6万元,老谢相信依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二)徐斌:家电“维修师”创业感言:依赖对于残疾人创业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必须依靠自己。
“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能做到……”在位于建宁县河东路口的“斌斌家电维修店”,面对笔者惊讶的眼神,一脸黝黑、身材瘦小的徐斌笑了。
今年27岁的徐斌,是濉溪镇河东村人,小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
残疾人创业的典型事迹
残疾人创业的典型事迹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是不倒的英雄!希望他们的故事让更多的残疾人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
残疾人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残疾人创业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残疾人创业的典型事迹1一、锤炼意志的四年1983年,谷秀全怀着憧憬和梦想,顶替父亲来到了长江重庆航道局丰都处白沙坡信号台,成为川江航道一名信号工。
偏僻的环境,单调的工作,拉信号、买米、买煤、挑水、煮饭……一下就将她的梦想击得粉碎。
原以为信号工很浪漫的她从憧憬中回到现实,面对的是比常人更多的障碍和困难,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使她行走不便,常人担一挑水约需20分钟,而她担半挑水就需1小时,买一次米几乎要耗去5个小时。
生活的不便,个别人的冷嘲热讽,常使她夜不能寐,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反复地问着自己:“我的选择对吗?残疾人能干好信号工作吗?”在彷徨和犹豫之时,张海迪、吴运铎、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
“不行,绝不能让人瞧不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她在心里发着誓。
战胜自我的谷秀全,象换了个人似的,工作上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向书本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信号工作。
为了给行轮提供优质的服务,她仔细琢磨,细心观察辖区航道水流、态势、过往船舶吨位、航速,测算出各类船舶通过控制河段的时间,准确、及时地指挥着行轮安全通过控制河段,赢得了行轮的好评。
生活上她深知自己是残疾人,要适应信号工作的生活,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动,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常常利用休假或空闲时间备好一段时间的生活用品。
挑水,一次不行,就多挑几次,电瓶拿多了走不动,就提几个走几十米,又再返回提几个,往返数十次。
白沙坡4年的信号工作,磨练出她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二、爱的奉献残疾人更需要爱,可是身有残疾的谷秀全却充满了对他人的爱,她十分珍爱与她朝夕相处的姐妹们。
虽然她行动不便,为让其他同志能多休息,自己经常冒雨或顶酷热步行到3公里外的邮电所交本台的电话费,同志们都关心地说:“你的脚不方便,以后就不要去了,让我们去吧。
残疾人员就业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残疾人员就业的成功案例与启示残疾人员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他们面临着身体或精神上的挑战,但他们的努力和毅力让他们战胜了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以下是一些残疾人员就业的成功案例,以及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案例一:李小明的创业之路李小明是一位失去双下肢的残疾人,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
通过参加康复训练和职业培训,他掌握了电脑技术和网络营销的知识。
他利用自己的技能开了一家网络营销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推广服务。
如今,他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员工数量也在增加。
从李小明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残疾人员在就业中的创业机会。
通过学习适应自己能力的技能,他们可以开展自己的事业,为自己和其他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
案例二:刘雅琳的职业发展之路刘雅琳是一位听力障碍者,但她通过努力和勤奋在职业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她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学士学位。
尽管她的听力障碍给她在就业面试中带来了一些挑战,但她通过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终于找到了一份自己擅长的工作。
如今,她不仅在公司中升职加薪,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其他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刘雅琳的案例告诉我们,残疾人员在就业中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克服自己面临的困难。
只要他们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他们一定能够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
案例三:张明的公益之路张明是一位轮椅使用者,他的职业生涯始于一家残疾人福利机构。
在那里,他从事为其他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设备的工作。
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学习,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并成为该机构的主管。
除了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他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帮助更多残疾人改善生活。
张明的案例告诉我们,残疾人员在就业中也可以选择从事与残疾人权益相关的工作。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他们可以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并帮助其他残疾人获得更好的生活。
以上案例为我们展示了残疾人员就业的成功经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1. 学习适应自己能力的技能:残疾人员可以通过学习适合自己的技能,开展自己的事业,并为其他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
残疾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及启示
残疾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及启示残疾人创新创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领域,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们不仅为自己创造了机会,也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本文将介绍一些残疾人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并探讨其中的启示。
第一位案例是杨蚌平。
杨蚌平是一位失明的创业者,他通过研发和生产盲文触摸屏幕,为失明人士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
他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了成功,还迅速扩展到国际市场。
杨蚌平的成功告诉我们,残疾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知识,在特定领域取得成功。
只要我们对残疾人的能力抱有正确的认知和预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他们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第二个案例是王银成。
王银成是一位腰椎受伤的青年,在意外事故中他丧失了双腿的行动能力。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通过自学计算机技术,开发了一款可以通过眼动识别控制的轮椅系统。
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他自身的出行问题,也为其他腰椎受伤的人提供了便利。
王银成的案例告诉我们,残疾人不仅可以创造有利于自己的产品,还可以为整个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个案例是赵余志。
赵余志是一位聋哑人,他自己设计并开发了一种聋哑人士用的声呐耳机。
这种耳机可以通过声音的震动来传达信息,帮助聋哑人士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
赵余志的创新不仅提高了聋哑人士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残疾人创新创业不仅可以满足自身需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些案例给我们启示了很多。
首先,残疾人的创新创业并不取决于他们的身体状况,而是取决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只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残疾人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其次,残疾人的创新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还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价值。
他们的创新成果往往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最后,残疾人的创新创业可以通过合作与分享来实现更大的价值。
他们可以与其他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者合作,共同推动创新的发展。
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
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开始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身体上的障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够给更多残疾人带来鼓舞和启示。
案例一:李明的盲人按摩连锁店李明是一位视力严重受损的盲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他深知自己的优势在于对肌肤的敏感度,于是他开设了一家盲人按摩连锁店。
李明聘请了一批受过专业培训的盲人按摩师,他们以自己敏锐的触觉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按摩服务。
李明的连锁店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吸引了大量的顾客。
他的成功不仅给了自己一个创业的机会,也为其他残疾人树立了榜样。
案例二:王娟的聋哑人创意工作室王娟是一位聋哑人,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艺术天赋,开设了一家聋哑人创意工作室。
工作室主要从事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王娟带领团队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
她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青睐,还走出国门,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王娟的创意工作室为聋哑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也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案例三:张强的轮椅出租平台张强是一位脊髓损伤的轮椅使用者,他深知身边很多轮椅使用者在外出时面临的交通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强创办了一家轮椅出租平台。
平台上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轮椅出租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轮椅,方便快捷。
张强的平台不仅解决了轮椅使用者的出行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互助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这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残疾人创新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只要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市场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同时,社会应该加大对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加公平和包容的创业环境。
总结起来,残疾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努力和成功证明了残疾并不是阻碍创业的障碍。
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
残疾⼈励志创业故事 创业活动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益重要的作⽤。
因为创业活动不仅促进社会创新,将新的知识与技术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还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
今天店铺为⼤家整理了关于残疾⼈励志创业故事的相关⽂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残疾⼈励志创业故事1:黄贵贤:残疾⼈创业建养殖场,猪和鸭⼦不愁卖 清晨,贵贤养殖场的100多头猪在“嗷嗷”地“呼唤”主⼈来喂⾷,鸭舍⾥的⼏千只鸭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那劳镇顶蚌村贵贤养殖场,负责⼈黄贵贤正带着他的3名残疾⼈员⼯,喂鸭⼦、清扫猪圈,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体都有残疾,做起⼯来⽐较费⼒,可稍微慢⼀些,这些⼩家伙们就会‘抗议’,所以⼀⼤早就起来忙了。
”黄贵贤⼀边擦额头上的汗珠,⼀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 为挣医疗费开始养猪 因⼗⼏年前的⼀场车祸,黄贵贤落下了四级残疾,之后⼉⼦⼜患智⼒障碍,对这个家庭来说⽆疑是雪上加霜。
2001年,为了挣巨额的医疗费⽤,黄贵贤与妻⼦放下村⾥⼩商店的⽣意,到那劳镇上租下空置的粮所,专门养猪。
因为本钱不多,刚开始只能养30多头,那段时间⾁猪价格连连攀升,让黄贵贤夫妇挣了不少钱。
“我们家的两层半楼房共350平⽅⽶,在2006年是村⾥最⼤的房⼦,都是⽤养猪赚来的钱建的。
”黄贵贤颇为⾃豪地说。
可房⼦建好后,黄贵贤⼿头上就只剩下2万多元,⽽且粮所的房⼦也被征收回去。
不能养猪了,还能做什么呢?黄贵贤陷⼊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我们家不是有⼀⽚地吗?荒着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点事?”妻⼦看出了丈夫的⼼思,从侧⾯“敲了敲”他的脑袋。
有了妻⼦的点拨,黄贵贤重新树⽴起信⼼,打算⼤⼲⼀场! 2 在爱⼼凝聚中前进 “开始办这个养殖场很困难,主要是资⾦缺乏,我借了贷款。
后来在县残联的⽀持下,慢慢改建、扩建,才慢慢还清了贷款,有了利润。
”说起当年的经历,黄贵贤依然记忆犹新。
要办养殖场,地是不⽤租了,但是建场房,盖猪圈,钱从哪来呢?黄贵贤⼀筹莫展。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3则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3则创业成功的案例或许你已经听过很多,但是这个被人们忽视的群体,他们创业中迸发的力量更让人叹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3则相关文章。
案例1:残疾人创业故事 70元起家成就百万富翁天生爱画画成就创业根基周彦俊的童年是灰色的。
一岁半的时候,正在蹒跚学步的他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永远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的机会。
父亲是个篾匠,经常外出揽活。
年幼的他寄养在别人家中吃百家饭。
但他并不甘心寄人篱下,十岁那年,他拄起拐杖开始独立生活。
穷苦的父亲希望残疾儿子学点实用的东西养活自己,12岁那年,他父亲买了一台缝纫机,让他学缝纫。
然而,周彦俊却痴迷上了画画。
没有专业老师指点,只有狂热的兴趣,他的画笔却从不停歇:画人物、画动物……为同学们描摹小人书,给班级出板报。
他笔下的人物、动物、植物惟妙惟肖。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画画竟成了他后来创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靠70元白手起家18岁那年,周彦俊的双脚动了两次大手术后休学了。
从此,村里人就经常看到一个双脚打着石膏,双手拄着拐杖,身背画架的少年。
他到处给人画画,一张画卖两块至两块五。
20岁那年,周彦俊迎来了生命中第一个转机。
这年他退学了。
怀揣着父亲给他的70元钱和朦胧的创业想法,他独自前往县城自谋出路。
当地有个风俗,办喜事盛行赠送画匾。
周彦俊认为这是个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生意。
进县城的第一个月,周彦俊没有赚到足够的钱交房租,被房东扫地出门。
周彦俊的忠厚老实打动了第二个房东,不但把房子低价租给他,还答应到年底再付房钱。
有了落脚的地方,周彦俊留下生活费,把剩余的钱都买了玻璃、颜料、画框,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小店。
开始时他给人画镜屏,别人做寿,他就画不老青松;别人结婚,他就画龙凤呈祥,再加上玻璃、画框来提高档次。
镜屏每块成本2元左右,卖出去3.8元,周彦俊的原始积累就是从这一个个细微的2元差价汇集而成的。
做大作坊远走他乡偷师学艺三个月下来,周彦俊攒了一笔小钱。
残疾人创业艰难案例
残疾人创业艰难案例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身体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缺陷,但心灵却比任何人都要强大。
他们就是残疾人。
尽管生活给予了他们无尽的挑战,但他们依然选择勇敢地面对,甚至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讲述一位残疾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创业梦想的。
李强,一个出生在普通农家的男孩,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
然而,命运却对他并不宽容。
在他十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他的双腿,让他从此与轮椅为伴。
面对生活的巨大打击,李强并没有选择放弃。
他坚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李强逐渐适应了残疾人的生活。
他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在反复的摸索中,他发现很多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和鞋子。
这让他看到了一个商机。
于是,他决定创办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舒适服饰的网店。
说干就干,李强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货源。
由于资金有限,他只能从小规模开始,亲自挑选、测量每一件衣服和鞋子,确保每一件商品都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的网店终于开张了。
然而,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尽管李强的网店受到了不少残疾人的欢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让他倍感压力。
由于货源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断货的情况;再加上运输成本高昂,让原本就利润微薄的小店更是雪上加霜。
此外,由于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使得产品定制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这一切都让李强感到前路艰难。
但李强并没有被困难打败。
他开始四处寻找投资,希望能扩大生产规模,稳定货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一家天使投资机构的青睐。
这笔投资不仅为他解决了资金问题,还为他引荐了一些可靠的供应商。
有了资金和稳定的货源,李强的网店开始逐渐走上正轨。
他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做宣传,提高店铺的知名度;同时,他还积极与残联等组织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优惠和帮助。
在他的努力下,店铺的销售额开始稳步增长。
残疾人的就业创业成功案例分享
残疾人的就业创业成功案例分享残疾人的就业创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困难,但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断探索和突破,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功。
以下是几个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成功案例分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感受他们的励志故事。
1. 张明:生命无须定格张明是一位肢体残疾人,他因脊髓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
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在残疾的束缚中,而是利用自己的学识和技能创办了一家独立设计工作室。
他利用电脑和自动生成的设计软件,设计出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包括海报、LOGO设计和品牌形象设计等。
他的作品先后被多家知名公司采用,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张明的成功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就业机会,也让更多人认识到残疾人在创业领域中的潜力和价值。
2. 杨帆:乐观面对挑战杨帆是一位视力残疾人,他在大学期间因突发眼病导致视力完全丧失。
然而,他没有放弃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
在大学毕业后,杨帆决定开设一家针灸按摩店。
尽管创业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但他始终乐观面对,坚持努力。
通过深入研究针灸按摩技术,并结合自身经验,他成功地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
现在,他的店铺不仅发展壮大,还聘用了其他残疾人为员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3. 赵娜:音乐艺术的激情赵娜是一位听力残疾人,她由于聋哑面临着沟通和交流的障碍。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束手无策,反而将自己的爱好与梦想结合,创办了一家音乐教室。
赵娜利用手语和嘴唇读唇等技巧,将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培养音乐才能。
她的音乐教室广受欢迎,吸引了许多学生和家长。
她的努力和成就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和认可,也为其他听力残疾人树立了榜样和希望。
以上是三个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成功案例,他们分别是张明、杨帆和赵娜。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残疾人的价值和潜力,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残疾人并不是因为身体或心理上的障碍而不能自立自强,相反,他们通过创业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于残疾人创业成功案例
关于残疾人创业成功案例残疾人身残但依旧热爱生活,通过创业成功致富。
身体的残疾打败不了这些残疾人的意志。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成功案例,希望大家喜欢。
残疾人创业成功案例一逆境,培植创业土壤家住市区城东街道银花苑居民残疾人(腿残)严茸,现年46岁。
原本是八一集团拉绒整理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几年的工作实践让他学会了服装设计和制作的手艺。
该厂90年代初效益开始滑坡,1996年正式倒闭,严茸下岗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遭受双重打击的他并没有退却,他在得到单位一笔很少的经济补偿后,加上抵押房子贷款作为启动资金,想自谋出路,开一家服装加工厂,却苦于没店面房,后在街道、社区的大力帮助下,在新海通22幢找到一个店面。
经各方筹备,他的服装加工厂终于开张了。
可“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举步维艰,由于对进货渠道的陌生,对顾客需求的不了解,严茸真是吃够了苦头,买回来的高价货销路很差,甚至一段时间入不敷出,但他并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精湛的服装设计手艺,在社区同志大力帮助下,渡过了难关。
他的生意日渐红火,客户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边远地区的客户也慕名而来。
他一个人兼顾设计、制版、裁剪、制作等活,常常一天只吃两顿饭,从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这份创业的执着实在难能可贵。
学习,夯实创业根基严茸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中,他并没有产生厌倦的想法,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创业愿望。
这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亲戚朋友都瞠目的决定,即让他的妻子去日本学习服装技艺,当时很多朋友都不赞成。
严茸却说:“我相信她,我们会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妻子去日本期间,他一个人将服装加工厂打理得井井有条,稍有空闲,他就在那里学习日语,为将来做准备。
21岁时,他曾亲自找到服装裁剪书的作者,并拜他为师。
在上海服装研究所,他大开眼界,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服装裁剪技术,服装技艺突飞猛进。
妻子学成归来,也掌握了很多服装制造技艺和进出口贸易的种种商业步骤。
资金、技术、经验都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残疾人创业案例广东
残疾人创业案例广东咱今儿个就唠唠广东的残疾人创业案例。
就说那个阿强吧,他是个腿部有残疾的小伙子,在广东这片充满机会的土地上,硬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阿强以前特别喜欢电子产品,对手机维修那叫一个着迷。
虽然身体不方便,但他脑子灵光得很。
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在自家小院子里摆了个简陋的小桌子,放上一些简单的维修工具,就这么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周围邻居都觉得他这是瞎折腾,可阿强不这么想啊。
他在网上自学各种手机维修的高端技术,还经常参加一些线上的交流群,跟同行们切磋。
慢慢的,他的技术越来越厉害,附近的人都知道有个残疾人修手机又快又好。
后来,他用自己攒的一点钱,在街边租了个小店面。
店面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而且阿强特别注重服务。
他会耐心地给顾客讲解手机的问题,还会给一些保养手机的小建议。
还有一位阿珍姐,她是手臂残疾的。
阿珍姐心灵手巧,对服装设计特别有天赋。
她在广东的服装产业氛围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她刚开始是在一些小的服装加工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像给衣服钉个纽扣、缝个小装饰啥的。
但是阿珍姐心里有更大的梦想,她想设计自己的服装。
阿珍姐就利用业余时间,用嘴叼着笔来画图,那个画面看着就让人心疼又敬佩。
她的设计风格独特,融合了很多广东本地的文化元素,像岭南的花卉图案啦,还有一些传统的刺绣风格。
后来,她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了个小小的服装工作室。
刚开始的时候,订单不多,但阿珍姐亲自带着样衣去各种服装店推销。
她的真诚和独特的设计打动了不少人,现在她的工作室已经小有名气,订单都排到好几个月后了呢。
在广东,像阿强和阿珍姐这样的残疾人创业者还有很多。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才华和不服输的精神,在创业的道路上闪闪发光,告诉大家残疾人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创业案例创业要想成功,除了有了点子以及热情是不够的,需要无所不用其极的接近真实。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残疾人创业案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残疾人创业案例1:85后小伙身残志坚开微店创业做微商自食其力拥抱幸福他是一名“85”后大男孩儿,阳光,爱笑,喜欢自拍;他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只能靠板凳和轮椅行走;他还是一名坚强、乐观的父亲,凭借着一双巧手和辛勤的付出,开起了微店,自食其力地养育着3岁的女儿。
他叫赵海利,今年26岁。
2015年3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新疆库尔勒市香梨大道华誉怡景苑小区附近的一户出租屋内,见到了赵海利,他正用剪刀细心地剪着一幅“羊”,一旁,3岁的女儿彩依乖巧地依偎在父亲身旁。
“今年是羊年,这些羊像比较受欢迎,所以就多剪些。
”赵海利边说,边用手机浏览微店上的客户订单记录。
一起来看这位80后小伙身残志坚的励志创业故事身残志坚巧手编织幸福生活赵海利的老家在河南驻马店,2010年跟随父母来到新疆库尔勒靠打工为生,一出生他就患上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停止发育,自此他只能依靠板凳和轮椅行走。
虽然没有一对健康、可以正常行走的腿,但他却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十字绣、串珠、剪纸样样拿手。
“从记事时起,我就知道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特别是走出家门,许多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我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是制作这些小手工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也慢慢有自信了。
”赵海利说,2008年起,他开始接触剪纸,并被剪纸多样的形态所吸引。
于是,赵海利买来剪刀、刻刀等剪纸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按照书本上所教的,开始自学起剪纸来。
“剪纸是一项技术活,剪重了会剪成豁口,整叠纸就会报废。
剪纸也是一个细致活,复杂一点的要剪一个晚上。
”赵海利说,渐渐地,从最初简单的“囍”、“福”,到现在的雷锋、《红楼梦》中等人物造型,自己的剪纸水平也日趋成熟。
“你瞧,这个喜羊羊、灰太狼是给我女儿剪的;这些福字、喜字是送给亲朋好友的。
”当天,赵海利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剪纸作品,虽然每幅作品造型各异,但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赵海利说,多年来,他的手因为剪纸纸没少受伤,每次受伤出血,他都只是简单挤一挤、擦一擦,然后继续剪。
除了剪纸,赵海利还喜欢十字绣、串珠等手工制作,白天,他在外打工,晚上,他就在灯下忙碌着制作手工。
“是这些手工作品,让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渐渐变得自信起来。
”赵海利说。
开微店自食其力盼女儿快乐成长2009年,赵海利邂逅了美丽的爱情,残疾姑娘张营营被他身上那种乐观、坚强所吸引,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2012年3月,女儿赵彩依的到来更是给这个小家增添了无限欢声笑语。
日子就这样在静默中流淌,很快,日常的柴米油盐将最初的浪漫和美好打磨殆尽,2014年初,不堪忍受贫困生活的妻子最终还是撇下赵海利走了,抚养女儿的担子全部落在了赵海利一个人身上。
面对着年迈的父母和可爱的女儿,赵海利将失去爱人的痛苦默默埋在心底,他开始想着如何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何凭自己的能力把女儿抚养长大。
“去年12月份,一个老师建议我开一家微店,说可以把剪纸、首饰都放在网上卖,非常方便。
”赵海利说,经过一阵摸索和学习,2014年12月10日,他在微信上的小店“创意手工坊”终于开张了。
各种形态的手工剪纸、串珠首饰和十字绣,打开“创意手工坊”的浏览网页,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也十分公道。
“店开张时间不久,生意并不太好。
”赵海利羞涩的说,为了增加点击量,他一有时间就琢磨着如何丰富剪纸种类和首饰的编织花样。
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对于赵海利来说更是如此。
赵海利在网店上承诺,凡是购买商品的顾客均免费送货上门,于是,晚上,他在灯下剪纸、编织首饰,白天,就骑着三轮电动车穿梭在梨城的大街小巷,风雪无阻。
“有的顾客不知道我是残疾人,见面时才知道,都特别感动。
”赵海利说,让他特别欣慰的是,一些顾客得知他的情况后,都主动帮他宣传网店,并成为了朋友。
顾客张庆雯说:“海利身上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大家都特别乐意去帮助他。
”“小赵这孩子是个热心肠,平日里用他的车,让他帮个忙什么的,他都特别积极。
”赵海利的邻居祝红英大姐说。
库尔勒市爱心互助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郑立峰得知赵海利的情况后,一直积极奔走,为他找合适的工作。
谈及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时,赵海利说,因为剪纸、手工编织等手艺让他收获了自信,今后,他还会继续不断学习,创新花样,将“创意手工坊”努力经营好,通过自己的手艺,让父母和女儿生活得更好,同时也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
“我的父母都快六十了,还在打工,为了我他们付出了太多,我希望通过我的双手让他们过上舒心的生活。
”赵海利说。
残疾人创业案例2:残疾男创业十余年挣下数百万身家在鸭子村,石本文是一个传奇。
他右半部分身体完全不管用,站立时体型会扭曲成近似于“C”形,让人担心他会重心不稳摔倒。
但这个41岁的男人没有摔倒。
借助拐杖和左腿,他顽强地往返于自己的养殖基地和门店,管理着小小的“农业王国”:387头猪、年产20吨鱼的两个鱼塘、占地17.6亩的25个蔬菜大棚、散养在山林里的大量鸡鸭……这个一级伤残者甚至指挥着13名工人和自己一起追寻梦想。
健全人也很难像他这样昼夜颠倒着劳累:每天凌晨2时,他驾驶着花1.86万元订做的三轮车,左手控制油门和离合,靠左脚控制刹车,从城市的门店返回村里的基地,将猪运送到屠宰场,再将猪肉送到门店,天亮后指挥销售,下午睡觉,如此循环。
车祸1973年,石本文出生于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鸭子村。
连名字都不会写的父母拿不出6.5元/年的学费和2分/顿的饭钱,于是,在鸭子村小念到四年级时,他辍学了。
他打过零工、学过石匠,也曾贩卖过生猪,成为村里做生意的探路者。
刚领到身份证时,打工潮汹涌而来,他和表哥袁大志一道去海南淘金。
“师傅”卷款“跑路”后,“带班”的他成为众矢之的,不得不打工挣钱兑付了工人的工资。
石本文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广东省陆河县搭建护栏和工棚。
吃苦耐劳的他获得了老板的认可和信任,成为工地管理者。
此刻,他春风得意:有帅气的外形,有月薪1200元的高收入,有热恋中的女友。
1996年8月25日,厄运不期而至。
当天,他和老板的妻弟小曾一起,骑摩托车从南宁去柳州办业务,路上和一辆大货车相撞。
驾车的小曾当场死亡,戴着头盔坐在后座的石本文被摔出10多米,颈部折断。
此后的两个多月,时年23岁的石本文一直在生死边缘挣扎。
“我们赶到医院时,他谁都不认识,对我说,‘你是蒋介石,快出去!’”石本文现年79岁的父亲石大全抹着眼泪回忆说,“当时心都碎了,我一个农民哪见过这个……”代表家庭去处理此事的石本文的大姐夫张明安回忆说:“在医院,他一直发着高烧,说胡话,不认识人。
”几个人在医院呆了几天,束手无策地回到老家。
几天后,张明安等人接到消息说,石本文死了,要他们去“处理后事”。
他们当即赶到柳州,却发现石本文仍在医院。
“当时,有人对我说,石本文已被宣告死亡,送到殡仪馆准备火化,却被人发现还有点呼吸,侥幸捡回一条命。
”张回忆说。
惨烈的车祸让石本文成为一级伤残——这是最高的伤残等级,意味着“最重的劳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识消失,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病情稍微稳定后,家人决定将他带回老家治疗。
他们需要务农以维持生计,无法服侍长时间昏迷、在病床上一动不能动的病人。
最初的一年,石本文只能睡在床上。
石大全回忆:“当时,我们上午出门干农活前,把他搬成靠右睡,他就靠右睡一个上午;中午回来,把他翻成左边睡,他就靠左睡一个下午。
”那个春节后,绝望的妻子提出离婚。
创业此后,石本文以惊人的生命力,渐渐好转起来。
亲人发明了电视机的“拉式开关”,他用唯一能动的左手拉线,电视就开了,再一拉则能关闭电视——他有了和外界联系的桥梁。
1997年,石本文再次去西南医院,手术成功后病情大有好转。
60多岁的父母下田务农前,把他抬到地边晒太阳,阳光让他的脸上开始有了一抹红色。
随后,父母为他当“拐杖”,一左一右扶着他,慢慢挪动。
几个月的练习让他能靠拐杖和左脚挪上几步。
即便如此,他右半部分的肢体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难道就这样由父母养着,一直到死?”1998年端午节后,已能“龟速”移动的石本文开始想“折腾”一下,用打工的积蓄去开一家商店。
家人在出村的米字型路口修了两间房:一间开小商店,另一间开小茶馆,村民可以打打麻将。
他每天有二三十元的收入,“废人”基本能自食其力了。
中午不愿回家的村民会一边打牌,一边吃方便面或廉价的午餐,吃剩的就倒在潲水桶里。
“能不能用这些潲水就近喂猪?”石本文有些兴奋,“这是不是一个商机?”想干就干,他让父母买来一头母猪,在厕所旁养——他就睡在这头320元的猪的旁边。
打牌的村民经常会搭个手,亲人也时常来帮忙。
但是,因为残疾太重,石本文为创业梦想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幸运的是,当年,母猪生了8只崽儿。
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他喂猪赚了好几千元,这让他看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终于能自食其力了。
喂猪就必须走路,也是一个锻炼,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所以,为了养病,我也要坚持养猪。
”守候2004年,看到前景的石本文干脆关了商店,向残联申请了1万元贷款,建起了养猪场,一门心思养猪。
那时,他已经有了6头母猪。
他一步一蹒跚地经营着猪场,请一名哑巴当帮手,事业渐有起色。
2007年,一场席卷涪陵乃至重庆的猪瘟——蓝耳病,让石本文的189头商品猪锐减至40多头,他所有的投入几乎都打了水漂,包括3个姐姐的6万元借款、1万元银行贷款、此前打工和经商后的全部积蓄。
祸不单行,因对抗猪瘟而连续劳累的母亲也突然撒手人寰。
“就当这几年没做事,我还在病床上躺着。
”历经人生大起大落的石本文并未被困难压倒,更小心地照料存活下来的猪。
很快,市场行情见涨,小猪崽儿的售价高达16元/斤。
13头母猪让他过上了几年好光景。
可是,因为垂涎高价格,人们纷纷养母猪,2010年,价格急转直下,石本文又陷入亏损。
就在石本文苦苦坚持的时候,2010年,重庆在全国率先整体推出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乘此东风,2011年4月,他成立了“盘拾水产养殖场”,成为“微型企业示范户”。
在养殖行业浸润多年的石本文掌握了技术,也有了些管理和运营能力。
他认为,从事农业养殖应有一定的规模并形成产销链条,否则,行情好时,贩子赚了大头;行情差时,小型养殖户承担了最后的风险。
可是,钱从哪来?一筹莫展之际,团涪陵区委举办“微企创业达人秀”活动的消息传来。
石本文的事迹让评委们落泪了,为他打了满分。
获奖的他得到两万元扶持资金。
更多的利好消息传来。
重庆组建了由团市委主管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会,推出了“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
2013年,团涪陵区委推进“青锋计划”时,想到了石本文,主动联系他。
对于正急于扩大养殖规模却苦于资金压力的石本文来说,“这就是雪中送炭”。
他的创业项目被纳入首批评审并通过,获得了17万元的资金和创业导师“一对一”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