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悬崖边的树3 河大版
河大版(2016)语文七上5.18《悬崖边的树》说课稿
《悬崖边的树》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悬崖边的树》,本课一课时。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悬崖边的树》是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18课。
它是当代诗人曾卓,在1970年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在特定年代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含蓄地表现了诗人不屈从于环境,坚守信念的人生选择,其蕴涵的人文精神,使这首诗更具美学价值。
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主题,树是作品的主体形象,它承载者诗人的人生感受和思考。
作为个体,在它的身上,浓缩了诗人的一段人生经历;作为一个典型化了的形象,它又是那个时代许多和作者境遇相同的人的化身,甚至可以在它的身上找到更多人的影子。
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正如树一样,也许没有艳丽的花朵,无需刻意雕琢,以其本色的美就足以感染读者,震撼着读者。
二、说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反复朗读,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利用资料理解诗歌。
3、感悟诗人身处的性处逆境乐观、豁格及坚定的信念与追求。
三、说重、难点重点: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背诵全诗。
2、通过阅读理解,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的性格及坚定的信念与追求。
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说教法在学习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展示法、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感知、探究。
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同时,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机会,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入境,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资料,最终领会文章内涵。
五、说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自主预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展示反馈法。
《悬崖边的树》 图文
为了在旅途结束时不留下丝毫的遗憾, 请把握 好旅程 中的每 一分钟 。一路 上慢慢 地走, 别忘了 欣赏沿 途的风 景。
后来,他爱上了她,一个让辉用三生 三世都 不能忘 记的女 人。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原名:张 波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 网络平 台。喜 欢把日 子中的 点点滴 滴写进 文字里 ,抒写 心中之 梦,始 终保持 着乐观 心态, 过好每 一天。 滴写进 文字里 ,雀巢 冰泣淋 裡的一 种,外 面是薄 薄的一 层巧克 ,裡面 是甜甜 的奶油 的一个 心形的 冰棍我 要用 它来纪 念他们 的爱情 。 辉和莉是在网络上认识的,莉比辉大5 岁。20 00年初 秋的一 天,他 们相识 了,以 后的日 子,他 们相知 了,彼 此以姐 弟相称 。第一 次他给 她写信 是在圣 诞节, 当时仅 仅是一 声祝福 ,是一 张贺卡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作者及写作背景
曾卓 1922年出生于武汉,14岁开 始写作,17岁正式发表作品,是在 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诗 人。诗人一生境遇坎坷,1955年诗 人被卷入所谓的“反党集团”。文 化大革命中再次受迫害,诗人经受 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直到本 诗创作于1980年诗人才获得解放。 整整做了25年的囚犯。本诗创作于 1970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 命时期,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 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 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26 悬崖边的树
学习目标 1 体会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2 学习借物喻人的方法,思考作者借悬崖边的树
的生活态度讴歌了怎样的人生 3 注意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了解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当时中国正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极端动乱, 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但 他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 抒写最真切的感受,而这首诗就是诗人 面对厄运时内心的独白,表现了生活中 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悬崖边的树》ppt课件
3 结尾两句;作者以倾跌进深谷和展翅飞翔展望了树的 两种可能的结局 你如何理解这两种结局
1 树植根于大地;除非是连根拔起;否则是不会被风吹走的 然而在诗中;树却被风吹到了悬崖边;而且站在那里 作者这样 写是为了印证第一节诗中的哪个词 联系诗的写作背景;你想 到了什么
26 悬崖边的树
学习目标 1 体会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2 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思考作者借悬崖边的树 的生活态度讴歌了怎样的人生 3 注意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者及写作背景
曾卓 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 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起 来的一代诗人 诗人一生境遇坎 坷;1955年诗人被卷入所谓的反党集 团;整整做了25年的囚犯 文化大革命 中再次受迫害;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 体的双重煎熬 在这种境遇中;他没有 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 真切的感受 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 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首诗 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 内心独白;表现了一个强者的信念与 追求
2 本诗写树其实是写人;第二节描绘了树的神态 处境;请你 结合诗的写作背景分析树代表了哪一类人
3 结尾两句;作者以倾跌进深谷和展翅飞翔展望了树的两种 可能的结局 你如何理解这两种结局
托物言志
文学作品创作中;作者经常借某物来喻 义;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托 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能更 好地体现文学作品的含蓄美;更有力于 表达作者的情感
作者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 这独特的比喻告诉人们:生命 象一棵树;注定要孤独地承受 许多风雨;美好的结局往往在 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关键就 在于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胆量 去奋战;去拼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悬崖边的树》word教案
《绝壁边的树》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背诵全诗。
2、认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曾卓的经历。
3、学习这首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诗中树这一形象的内涵。
4、领会诗人在特定历史期间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无悔的人生追求,感觉其人品的崇高。
学习要点:经过朗诵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导入: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了诗歌单元的学习了。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绚丽的明珠。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既有形象鲜亮,语言精华的现代诗,又有千百年来交口称赞的古体诗,它们或抒怀,或叙事,有的给人启示,有的催人奋进。
让我们一同去从中吸取人生的力量吧!此刻我们就来赏识 26 课《绝壁边的树》。
预习导学:1、诗歌对大家来说其实不陌生,从前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赏识诗歌的?跟大家沟通一下吧!2、认识作者与作品:曾卓,原名曾庆冠,湖南黄陂人,今世诗人。
第一版的诗集有《门》《绝壁边的树》《老水的歌》《白色花》等,此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异新诗诗集奖。
3、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1955 年诗人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公司” ,今后的25 年,他向来作为一个监犯困难地生活在被排挤、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火上浇油,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两重煎熬,在这类境遇中,诗人并无停止对生活的思虑、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实的感觉。
本诗创作于1970 年,诗人借助绝壁边困难生长的一棵树,歌颂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遭到恶运时、孤单、孤独、含冤受屈的状况下,仍不甘沦落,倔强自信,对将来充满信心,要在窘境中奋起的精神相貌。
这首诗是正直而英勇的诗人面对恶运时的心里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4、朗诵是学好诗歌的要点一环。
此刻请你自由朗诵,向来到熟读最后达到背诵的目标吧!同时,达成以下几道小题。
①、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吵闹()翱翔()倔强()绝壁(....马上()跌进()曾卓()...)聆听(.)曲折(.)②、区分以下诗句的节奏。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悬崖边的树根露三课合集
曾卓(1922~2002),原 名曾庆冠,湖北黄陂(pí) 人,当代诗人。 14岁开始 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7岁正式发表作品。 流亡 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 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 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 《诗垦地丛刊》。 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 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 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 1979年底平反。出版的诗集 有《悬崖边的树》、《老水 手的歌》等。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在逆境中傲然挺立的树的 赞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面对生 活中的困难,我们要有毅力和胆量去战胜 它,表现了一个生活的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 1971年生。天津人,五六岁时, 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 其他文学作品。后来,又学写作, 并在初中时出了一本诗集,她的 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她 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 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 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硕 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2000年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至今。
意象
• 根
象 征
精神
默默无闻 甘于奉献的人
看下面这幅对联: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
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 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
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
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河北大学版七上语文悬崖边的树
jìmò
寂 寞 jué jiàng
倔 强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的∕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孤独 弯曲
寂寞 跌进
悟诗
诗作中的悬崖边象征了什么? 诗中倔强挺立的树象征了什么?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悬崖边象征了作者当时所处的险恶环境。 倔强挺立的大树象征了坚强自信的作者自己。 作者通过对在逆境中傲然挺立的树的赞颂,表 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我们要有毅力和胆量去战胜它,表现了一个生 活的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曾 卓
悬 崖 边 的 树
——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学习本诗借物喻人、托物 言志的手法。
作 者 简 介
曾卓(1922~2002),原 名曾庆冠,湖北黄陂(pí) 人,当代诗人。 14岁开始 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7岁正式发表作品。 流亡 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 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 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 《诗垦地丛刊》。 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 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 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 1979年底平反。出版的诗集 有《悬崖边的树》、《老水 手的歌》等。
知识分子在文革期间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悬 崖 边 的 树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河大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悬崖边的树》精品同步测试
《悬崖边的树》【预习·发现】1.给加粗字注音。
悬崖()喧哗()临近()倾听()倔强()跌进()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孤独()弯曲()倔强()3.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节奏。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4.完成填空。
《悬崖边的树》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的信念与追求。
5.请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6.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题的呢?答:【探究·深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第一节的第一句“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作者写得很含蓄。
究竟是什么样的“风”呢?2.“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描述了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下来。
3.第二节中“倾听”这个词表现了什么?4.诗歌第一节中的“那边”和第二节中的“那里”意思相同吗?5.“孤独”“寂寞”“倔强”这三个词,作者想要突出表现哪个词呢?为什么?6.请赏析“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
7.你怎么理解“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8.请你分析树代表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 这首诗,平淡的语言中饱含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意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B.全诗中找不到十分艳丽的词语,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却能让读者眼前清晰呈现出奇特的风景。
C.纵观全诗,作者似乎没有什么大悲大喜,写景抒情都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但是读起来十分清新自然,使人能够悟出一些生命的真谛。
D. 这首诗是借自然之物咏志,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迁移·自练】(一)阅读牛汉的《根》,回答后面的问题。
1.“我是根”对全诗起什么作用?2.描写根生存状态的句子是哪句?写根的信念与追求的句子是哪句?3.诗的第三节表现了根具有怎样的心态呢?4.通读全诗,根的内涵是什么呢?(二)阅读诗歌《露》,回答后面的问题。
1. 第1小节中后3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这首诗的特点之一是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抒发自己的心曲,请从诗中举例证明。
河大版()语文七上5.18《悬崖边的树》课件(22张)(共22张PPT)
恶劣的环境 奇异的风 顽强不屈
弯曲、风的形状 历经磨难
探究、赏析
1、同学们请认真读课文,将小组内不 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在课堂上,师生一起 解决。
2、说一说你最欣赏的地方,并说出理 由。
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是什么? 这棵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强调了什么内容?
大树 悬崖边上 生长环境的险恶
3、诗人用朴实的语言赞扬 了树的品质,他仅仅是在写 树吗?
悬崖边的树
七年级上册冀教版 河北省巨鹿县第五中学
陈静
曾 卓
作者及写作背景
曾卓 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 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 起来的一代诗人。诗人一生境遇坎 坷,1955年诗人被卷入所谓的“反 党集团”,整整做了25年的囚犯。 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迫害,诗人经 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 种境遇中,他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 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 本诗创作于1970年,那时中国正处 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首诗是正直 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 白,表现了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悬崖边的树》教案
《悬崖边的树》学教案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背诵全诗。
2、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曾卓的经历。
3、学习这首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诗中树这一形象的内涵。
4、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无悔的人生追求,感受其人格的高尚。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导入: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了诗歌单元的学习了。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既有形象鲜明,语言精炼的现代诗,又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古体诗,它们或抒情,或叙事,有的给人启迪,有的催人奋进。
让我们一起去从中汲取人生的力量吧!现在我们就来欣赏26课《悬崖边的树》。
预习导学:1、诗歌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以前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欣赏诗歌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吧!2、了解作者与作品:曾卓,原名曾庆冠,湖南黄陂人,当代诗人。
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老水的歌》《白色花》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
3、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1955年诗人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25年,他一直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
本诗创作于1970年,诗人借助悬崖边艰难生长的一棵树,讴歌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遭受厄运时、孤独、寂寞、含冤受屈的情况下,仍不甘沉沦,倔强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4、朗读是学好诗歌的关键一环。
现在请你自由朗读,一直到熟读最后达到背诵的目标吧!同时,完成以下几道小题。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喧.哗()飞翔.()倔.强( )悬.崖()倾.听()弯曲.()即.将()跌.进()曾卓.()②、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
河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悬崖边的树34张ppt课件
了解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70年,当时中国正是“文化 大革命”时期,社会极端动乱,诗人经受着灵魂 和肉体的双重煎熬,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 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而这首诗就是 正直而又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内心的独白,表 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 问邢台 市第四 病院罕 见护理 应急预 案猪气 喘病综 合防制 技术动 物营养 系列理 想蛋白 与氨基 酸模式 的研究 进展皮 肤病的 诊断包 括病史 体格检 查和必 要的实 验室检 查我国 有关食 物添加 剂营养 强化剂 食物新 资本的 治理律 例与标 准
他14岁开始写作,17岁 正式发表作品,是在抗日救 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诗
人。诗人一生境遇坎坷, 1955年诗人因被卷入所谓的 “胡风事件”而被迫搁笔。
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
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 重煎熬,直到1980年诗人才 获得解放,整整做了25年的 囚犯。出版的诗集有《门》、
《悬崖边的树》、《白色 花》、《老水手的歌》等。
森林的喧哗 乐观 小溪的歌唱
豁达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 问邢台 市第四 病院罕 见护理 应急预 案猪气 喘病综 合防制 技术动 物营养 系列理 想蛋白 与氨基 酸模式 的研究 进展皮 肤病的 诊断包 括病史 体格检 查和必 要的实 验室检 查我国 有关食 物添加 剂营养 强化剂 食物新 资本的 治理律 例与标 准
生活家饮食保健孕期选择食用油的学 问邢台 市第四 病院罕 见护理 应急预 案猪气 喘病综 合防制 技术动 物营养 系列理 想蛋白 与氨基 酸模式 的研究 进展皮 肤病的 诊断包 括病史 体格检 查和必 要的实 验室检 查我国 有关食 物添加 剂营养 强化剂 食物新 资本的 治理律 例与标 准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悬崖边的树》word教案
《悬崖边的树》学教案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背诵全诗。
2、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曾卓的经历。
3、学习这首诗歌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诗中树这一形象的内涵。
4、体会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无悔的人生追求,感受其人格的高尚。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过程:导入: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了诗歌单元的学习了。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既有形象鲜明,语言精炼的现代诗,又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古体诗,它们或抒情,或叙事,有的给人启迪,有的催人奋进。
让我们一起去从中汲取人生的力量吧!现在我们就来欣赏26课《悬崖边的树》。
预习导学:1、诗歌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以前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欣赏诗歌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吧!2、了解作者与作品:曾卓,原名曾庆冠,湖南黄陂人,当代诗人。
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老水的歌》《白色花》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
3、诗人经历及写作背景:1955年诗人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集团”,此后的25年,他一直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
本诗创作于1970年,诗人借助悬崖边艰难生长的一棵树,讴歌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遭受厄运时、孤独、寂寞、含冤受屈的情况下,仍不甘沉沦,倔强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4、朗读是学好诗歌的关键一环。
现在请你自由朗读,一直到熟读最后达到背诵的目标吧!同时,完成以下几道小题。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喧.哗()飞翔.()倔.强( )悬.崖()倾.听()弯曲.()即.将()跌.进()曾卓.()②、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劣的环境 奇异的风 顽强不屈
森林的喧哗 乐观 小溪的歌唱
豁达
孤独 寂寞
倔强
弯曲、风的形状 历经磨难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倾听《悬崖 边的树》朗诵,探究这棵树 面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哪两种 选择?这两种选择都是树可能 遇到的结局,你如何理解这 两种结局?
2、诗人用朴实的语言赞扬了 树的品质,他仅仅是在写树 吗?
介作 者 简
曾卓(1922~2002),原 名曾庆冠,湖北黄陂(pí) 人,当代诗人。 14岁开始写 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7岁正式发表作品。 流亡重 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人 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响 的“诗垦地社”,出版过 《诗垦地丛刊》。
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 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 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 1979年底平反。出版的诗集 有《悬崖边的树》、《老水 手的歌》等。
悬卓 崖 边 的 树曾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生字词
xuán yá
悬崖
gū dú 孤独
jìmò
树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曾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亲爱的孩子们:
人的一生难免有苦痛,有挣扎,但是无论 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老师都希望你们能想 起今天我们一起学过这样一首诗,它告诉 我们要坚强,要 乐观,要豁达,要相信地 上之所以有树荫,是因为头顶有太阳!
合诵《相信未来》
寂寞
jué jiàng 倔强
悬卓 崖 边 的 树曾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悬卓 崖 边 的 树曾
树悬
——
崖
边
曾
的
卓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学习本诗借物喻人、托物 言志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 节奏感和音乐美。
2、通过分析把握诗歌的 思想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目标
1、理解作者所表达 的人生态度。
2、培养乐观、豁达 的人生观。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导学释疑
1、这首诗一共分为几个 小节?每个小节都写了什么?
导学释疑
2、从全诗来看,你认为 这棵生长在悬崖边的树具有 哪些品质?说出你的理由。
写作背景
1955年,诗人曾卓被卷入所谓的“胡风反党 集团”,此后的二十五年,他一直戴着“胡风分 子”的帽子,作为一个囚犯艰难地生活在被排斥、 被重压之中。“文化大革命”使本已不见天日的 生活雪上加霜,诗人经受着灵魂和肉体的双重煎 熬。在这种境遇中,诗人并没有停止对生活的思 考,没有停止抒写最真切的感受。本诗创作于 197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极端动乱的年代。 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厄运时的内心独 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除了树他还在写什么?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树 志托 物
诗人 言
一代受难的知识分子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 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 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悬卓 崖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边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
的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