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5-73 课——地球之肺
我拿什么拯救你——地球之肺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仍属于少林 国家 2、森林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低下 3、森林类型多样,森林资源地理分 布不均匀 4、森林资源增长缓慢 5、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1、乱砍乱伐 2、毁林开荒 3、采集薪材 4、大规模放牧 5、空气污染 如酸雨 6、娱乐设施的开发 如滑雪场等 7、森林火灾
海南省破坏森林 自然灾害接连不断
海南省万宁县的森林覆盖率原来高达63%,由于有森林调节,四、五 十年代没发生过干旱。后来,人为的破坏使森林覆盖率降至9.8%,从 60到70年代,平均每10年就有6年闹旱灾,致使21条河的河水断流, 3/4的农田受旱减产,25个水库干涸。特别是森林被毁,我国的海南坡 鹿、华南虎、黑冠长臂猿等珍贵动物都由于生境遭到破坏而濒临灭绝。
云南龙陵上万人集中采挖黄龙玉 植被遭严重破坏
黄龙玉产地的云南省龙陵 县,当地的农民在发现自 己的脚下居然藏着如此巨 大的财富之后,纷纷开采 黄龙玉,这种疯狂的开采, 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 破坏,当地的植被已经被 挖的千疮百孔…
失去了当初的生机盎然
林业局长玩忽职守致800亩林地被毁案
2009年11月,检察机关在调 查中发现,时任昌江县林业 局局长关远武在处理毁林建 设项目过程中,明知项目拟 用土地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海 防林,对毁林行为未予以制 止,导致国家重点公益林 499.1亩、一般林地340.7亩 被毁后果严重。
中国案例
2009年2月12日12时30分左右,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砂镇 端溪村突发森林火灾,由于风大火势迅速蔓延,山火已 经蔓延七个村庄,烧毁山林二千余亩。
1、拒绝一次性筷子 2、个人环保用纸 3、办公室环保用纸 ①主动地减少、再利用和回收纸张。 ②监督并设立减少纸张使用量的目标。 ③只使用环保纸,比如再生纸和FSC纸。 4、复印机和打印机 ①将复印机和打印机设置为默认双面打 印。 ②使用单面的废纸打印草稿
金山区中学安全教育读本地球的肺
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地球家园。
环保小贴士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中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不但能利用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 有机物(森林每年提供 28.3 亿吨有机物,占陆地 植物生产有机物总量的一半多),而且靠光合作用 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 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 获得新鲜空气。森林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 生态平衡息息相关。森林给予人类的是清洁的生 存环境,是全人类的“绿色宝库”。
“当然是因为人类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植被,所以才
造成了这种恶劣的天气。我记得在书上看到过,土壤表
面的草和树等植物就像一个‘大被子’,盖住了土和沙
子,使土和沙子不易飘扬起来。但由于过度放牧,草都
被羊和牛吃掉了,‘被子’没了,土和沙子就露出来了,
再加上过度砍伐森林,没有森林挡住风,风就更大了,
所以就有了沙尘暴。”贝贝说完摊开手无奈地耸了耸肩。
装”,又觉得很好笑。小胖嘴里不住地嘟囔:“这什么鬼
天气啊,前几天还好好的呢,怎么今天早上一下子就变
天了,呼吸都不畅了。贝贝你不知道,我来的路上看到
来往的行人都跟逃难一样!”
贝贝被小胖夸张的表情逗乐了:“还说别人,你自己
不也一样?不过这种天气真的让人心情很不好。”
“就是啊,好端端的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25
23
金 山 区 中 学 安 全 教 育 读 本
小玉走进教室,听到贝贝的这番话,接着说:“是 啊,乱砍滥伐森林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土表裸 露、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土层干燥、土壤侵蚀。昔日的 黄土高原森林茂密、郁郁葱葱,随着历代王朝大兴土木 和无数次的战争,导致黄土高原森林被毁,造成了今天 千沟万壑、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的模样。”
为什么说森林是地球之肺的阅读答案
为什么说森林是地球之肺的阅读答案“能吞能吐的森林”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
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
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
大约在4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文中将为什么说森林是地球之肺?(2)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森林破坏严重。
(3)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地球之肺
地球之肺——森林翠峰中学地球之肺——森林森林是地球的肺,假若没有郁郁葱葱的森林,那么地球将会怎样呢?森林是地球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是制造新鲜空气的使者,每天制造出新鲜的空气提供给人类;他是吸尘器,将对人类呼出的有害二氧化碳吸走,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第天那郁郁葱葱的颜色让人神往;他降低燥音,提供木料;他是人类最忠实有朋友,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我们的家乡云南拥有上亿亩广袤的森林圸格外美丽,成为闻名全国全世界的一颗璀璨的绿明珠,所以我们有一张“森林云南”的名片,云南各族人民有一笔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森林。
我们为之感到无上的自豪与骄傲。
大森林总是无私地为全省各族人民提供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包括连绵的粮田,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川,绿色的家园,我们在这个绿色世界中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但无情的森林火灾却一直在吞噬着我省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2010年2月7日,昆明市石林县因一名60多岁的妇女烧地埂草引发了森林火灾。
这个恶魔跑到这儿,这儿就着火了,跑到那儿,那儿一片火海,无论他跑到哪,那儿准遭殃。
这次的火真是令人意想不到,火大声的笑着,讽刺着人类真是傻,傻到极点,并蔓延烧入曲靖市陆良县境内,一度对多个村庄和500多村民的安全构成威胁,出动15万人救火,历时长达60多个小时才将明火扑灭。
此次森林火灾造成1.3万亩林地过火,影响极大。
这还不算什么,还有昆明安宁市“3.29”重大森林火灾;丽江玉龙县“4.12”重大森林火灾……1951年至2010年,我省发生森林火灾多达13.75万起,8580万亩森林受害,人死亡,1975人受伤,森林火灾次数,受害面积极大,一个个鲜红的生命被森林火灾吞噬,一片片绿色的森林瞬间化为乌有,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一系列森林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惨剧留给后人深刻的“血与火”的永恒教训。
我们是森林的继承人,也是森林的营造者和传让者,是森林真正珠主人森林离不开我们的呵护,森林不能没人人类的呵护。
保护好地球的“肺
西南林区——第二大的天然林区 第二大的天然林区 西南林区
(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 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横断山区)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 )
分布在交通 不便的深山 区和边疆地 区,开发利 用困难
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 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 东南林区
资料
“美索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 美索达米亚、希腊、 美索达米亚 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砍完了, 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砍完了, 但是他们意想不到, 但是他们意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 为荒芜不毛之地……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 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 为荒芜不毛之地 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 在山南坡砍光了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 在山南坡砍光了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 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 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 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地给毁了; 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地给毁了;他们更没 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 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 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 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 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资料
全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摘要)
根据本次清查结果, 根据本次清查结果,全国森 林覆盖率为16.55%;人工林 %;人工林 林覆盖率为 %; 蓄积10.1亿立方米 人工林面积 蓄积 亿立方米 居世界首位, 居世界首位,我国森林面积居 世界第五位, 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列第 七位, 七位,但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 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 世界森林覆盖率的 , 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 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 界人均占有量的 , 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 量的12.5%。 量的 。
关爱地球系列之十四地球之肺
关爱地球系列之十四地球之肺关爱地球系列之十四地球之肺——awake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
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全球大面积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方面。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森林是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
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
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许多树木都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刺槐、臭椿、桧柏、女贞、橡树、红柳、木槿、榆树、马尾松、法国梧桐等。
树木都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
这些气体通过绿化林带,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净化,或变成氧气。
森林能涵养水源,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
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树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
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
树木的叶子就像一把大伞,可以不让雨水直接冲刷地面;树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都可以吸收一部分水。
台湾的柳杉林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
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
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
地球之肺
地球之肺——森林吴丽红人文学院历本101班 10020126摘要森林是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净化了空气,还为数以万计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之所,总而言之,地球与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息息相关。
但是人类对森林的破坏,却使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本文是我在对森林系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的基础上再次重申森林的重要性,以及对森林未来发展的一些希望。
关键词森林;破坏;保护一、森林的基本介绍(一)森林的涵义森林指土地面积大于等于0.0667hm2(一亩),郁闭度大于等于0.2,就地生长高度达到2米以上(含2米)的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一个高密度树木聚集的区域,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这些植物群落大面积覆盖着地球表面并且对二氧化碳下降、养育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构成地球生物圈地一个最重要方面。
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地功能。
(二)森林的演变现代森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蕨类古裸子植物阶段在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由蕨类植物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大面积的滨海和内陆沼泽森林。
其中鳞木和封印木可高达20-40米,径长1-3米,是石炭纪的重要的造煤植物。
现在热带地区还保留着孑遗的树蕨。
2、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的晚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为裸子植物的全盛时期。
例如苏铁、本内苏铁、银杏和松柏类形成地球陆地上大面积的裸子植物和针叶林。
3、被子植物阶段在中生代的晚白垩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被子植物的乔木、灌木、草本相继大量出现,遍及地球陆地,形成各种类型的森林,直至现在仍为最有优势、最稳定的植物群落。
(三)森林的类型1、针叶林针叶林包括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暖温带针叶林、亚热带针叶林和热带针叶林四种。
根据不同的温度需要分布在地球的不同纬度地段,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说地球的肺是森林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肺是主要呼吸器官,但是为什么说地球的肺是森林呢?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篇为什么说地球的肺是森林吧!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说地球的肺是森林为什么说森林是“地球之肺”?森林里生长着大量的绿色植物,这些绿色植物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气调节系统。
它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地球的氧气平衡。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大片的森林,地球将是一个缺乏生气的星球。
其次,森林能消除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
另外,森林还是天然的“吸尘器”,它能拦截、过滤、吸附空气中的大量粉尘和污染物。
如果把森林里的空气和没有植物地区的空气作一个比较,就可以发现,森林里的空气中尘埃要少得多。
地球的肺脏:探秘地理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
地球的肺脏:探秘地理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
曾经有一个叫做地球的大肺,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但就在不久前,地球的肺脏感到有些郁闷,因为一只名叫“人类”的迷失的物种总是调皮捣蛋,让这片天然的绿色宝地倍感疲惫。
有一次,地球的肺脏对一棵参天大树抱怨说:“你知道吗,最近我真的快受不了那些所谓的游客了!他们总是用那双铁蹼踩来踏去,简直比拆迁队还凶狠。
”
大树摇摇头,宽慰地说:“别担心,地球的肺脏,我们得团结起来,让这帮游客知道我们的生态系统可不是他们随便踩来踏去的。
”
有一天,一位游客兴致勃勃地走进了地球的肺脏,手里拿着一把钢锯。
地球的肺脏看着他,悄悄地招呼那棵大树,大树一挥枝叶,将游客藏了起来。
游客惊恐地喊道:“放开我,放开我!”
地球的肺脏悠闲地对他说:“嘘,小声点,这里是我们的地盘,你可别想随便乱来。
”
大树也跟着说:“没错,我们可是地球的肺脏,你来这里就得乖乖保持环境卫生,别乱砍乱砸。
”
游客吓得屁滚尿流,连忙表示愿意改过自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在地球的肺脏随意破坏生态环境了。
地球的肺脏和大树相互击掌庆祝胜利,它们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整个生态系统更加健康,保护地球的肺脏,也就是保护了整个地球家园。
所以,无论你是谁,从今天开始,记得要爱护地球的肺脏,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地球之肺
地球之肺——森林森林是一切的源泉,是万物的开始。
很多人都知道森林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但有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给予我们的一切。
森林就好像地球的“肺部”,它每个子民,都不停地呼吸,不停地提供氧气,也不停地吸取二氧化碳。
就是因为它的子民如此工作,才使我们维持了生命,传宗接代。
数据证明:如果每个居民平均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居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而氧气又有了来源。
所以千万别小看那几棵树;森林就好像大自然的“调节师”,它调节自然界中的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森林就好像“长城”能防止沙尘,制止水土流失。
当狂风吹来,大树用它宽大的树冠挡住了,降低了风速,然而树根紧紧抓住土壤。
狂风过后,大雨来临。
大雨就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岩石缝,成为地下水流出,从而保住了土壤。
根据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
所以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最有效的帮手就是森林。
我们所处的环境都是森林为我们创造的,所以我们要保护森林。
那保护森林要从哪里入手呢?其实近几年来,发生了不少火灾,也排除人为。
比如近日的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森林火灾。
那可不是一场简单的小火,那一烧,烧了2600公顷不止。
火势汹涌,至今都仍未扑灭。
如果计算,如果每10平方米供一个居民使用,那这一大火就使260万人无法呼吸。
这足以让人惊吓的数字。
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本,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山洪、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
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地球之肺——森林教学案
地球之肺----森林教学案一、森林的环境效应1、净化大气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各种有毒气体;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3、调节气候有森林地方冬暖夏凉,空气湿度大,降雨次数和数量要多20%。
4、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防护林)5、优化环境降低噪声、吸烟滞尘、美化环境§湿地环境效应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独特生态系统,它与农田、森林并列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蓄洪抗旱、保护物种、净化环境、减少温室效应等环境效应。
§上海的湿地上海的湿地分两大类:江海岸湿地和湖泊湿地,总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
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淀山湖、南汇边滩、九段沙、扁担沙、横沙岛和长兴岛等地。
二、森林资源的分布1、平均覆盖率30%2、主要分布区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3、世界森林面积居前列的国家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印度尼西亚4、我国森林资源特点⑴森林总量大,类型多,树种丰富⑵森林覆盖率低:16.55%(2001年),人均占有量少⑶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占1/3)西南林区――横断山地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南坡(占1/4)东南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人工林、次生林所占比重较大)广大西北、华北、中原地区森林资源极少5、保护森林,绿化祖国⑴造林重点:北方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⑵我国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⑶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城市绿化,延中绿地上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变化:1双鞋→1页报→1张床→1间房上海1949年人均绿地面积仅为0.132平方米,勉强放进一双鞋;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人均绿地一直徘徊在0.45平方米左右,恰好等同于一页报纸;到1995年,上海人均绿地面积为1.69平方米,差不多有一张床的大小;2005年达到11平方米,每人有“绿色一间房”。
班会地球之肺,森林的故事
班会地球之肺,森林的故事
科普故事:-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
“开开,心心,你们知道人是用什么器官呼吸的吗?”
“用鼻子呼吸。
”心心指着自己的小鼻头笑着回答。
“嗯,表面上是的。
但是实际上人是用肺呼吸的。
”妈妈解释道。
“也就是说,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喽。
”看妈妈点头,开开问道,“那地球有肺吗?”
“地球又不是人,怎么会有肺?”心心摇头表达着观点。
“森林就是地球的肺,大家公认的‘地球之肺’是亚马孙雨林。
”妈妈打开一本地理杂志,指着上面的图片说道。
“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亚马孙雨林呢?”心心不解地问道。
“我们先来看看人的肺是如何工作的吧。
”妈妈拿出纸和笔,边画边解释,“空气中的氧气经由肺进入身体,同样身体里无用的二氧化碳经由肺排出体外,这样就完成了气的交换,维持人的正常呼吸。
”
“亚马孙雨林也是这样呼吸的?”心心问道。
“方法一样,只不过它与大自然交换的气是相反的。
”
“相反的?”开开看着画纸,“哦,我知道了,它吸进去的是二氧化碳,但是呼出来的是氧气。
”。
73地球之肺森林
读写第七十一课教案学校名称:任课教师:课型:读写课教学对象:中级班留学生教学时间:4个课时教学课题:地球之肺——森林教学目标及要求:1、要求学生知道生词的意思和文章大意2、提高阅读速度教学内容:课文、生词、练习教学环节:(第一、二课时)一、作业讲解二、导入三、学习新课(一)生词(二)课文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三、四课时)一、听写二、课文三、复习巩固四、讲解练习五、限时阅读六、布置作业教学程序:(第一、二课时)一、作业讲解二、导入三、学习新课(一)生词(请学生读生词,老师纠错)1、森林:n 大片生长的树木(图片)2、亲密:adj 感情好,关系好常用搭配:关系亲密、亲密的朋友例句:我和我的姐姐很亲密。
我和我的姐姐关系亲密。
我们是亲密的朋友。
3、巨大:adj 形容非常大常用搭配:巨大的石头、巨大的进步、巨大的影响例句:我的汉语有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文化对我有巨大的影响。
4、提供:v 供给。
提出可供参考或利用的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
常用搭配:提供帮助、提供机会例句:日本地震后,很多国家对日本提供了帮助。
森林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木材。
5、木材:n 树木砍倒后,经初步加工,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用的材料。
(图片)6、忽略:v 没有注意到,不在意例句:我刚才太忙,忽略了你,不好意思。
我们要学会忽略别人的缺点。
7、生态: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ecology)常用搭配:生态环境、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例句: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8、平衡:n balance9、蓄积:v 存起来例句:下雨的时候,树冠可以蓄积雨水。
不喜欢运动的人会蓄积很多脂肪。
10、调节:v 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例句:这个台灯的亮度可以调节。
11、净化:v 清除杂质使物体纯净。
(To purify)常用搭配:净化空气、净化水、净化心灵例句:森林可以净化空气。
12、阔叶林:n 很多生长在一起的阔叶树(图片)13、树冠:n 高大的树的树干以上枝叶的部分(图片)14、挡:v (动作释义)15、覆盖:v 遮盖例句:下雪后,地面被雪覆盖。
地球之肺—森林
地球之肺—森林第七十三课地球之肺—森林课程名称:初级汉语阅读教学对象: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授课学时:2课时(每课时50分钟)使用教材:汉语阅读教程(第三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了解这些词语,进而理解课文的意思,领会使用本课所学的生词,并能从中复习旧词。
2、技能领域:通过学习本课重点词语,使学生在阅读方面达到本课所要求的知识点,进而学会阅读的方法,锻炼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词语进行交际。
3、情感领域:通过讲解课文和生词,指导学生学习森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学要求1、能够较流利地并准确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2、要求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和运用本课23个生词。
3、能够掌握重点词语并且能够造简单的句子。
4、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能够简单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词汇共23个,共9个名词,3个形容词,10个动词,1个量词。
1、森林2、亲密3、提供4、木材5、忽略6、生态7、平衡 8、蓄积9、调节 10、净化11、覆盖 12、挡13、流失 14、泥石流15、公顷 16、改观(二)补充词汇乐园初期仅为将现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综合性和交际性2、通过具体的事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生词、语法规则和课文内容。
教学进度(教学步骤)分2个课时,每课时50分钟第一课时(50分钟)一、组织教学(2分钟)1、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
2、检查出席情况。
二、复习旧课 (10分钟)1、生词复习。
(用提问的方式问学生生词是什么意思,并造句。
)2、讲评情况并纠错。
(及时表扬说得好的或进步大的学生)3、课文内提问,复述的方式。
三、导入新课(3分钟)老师:你们觉得昆明的树多不多?学生:多!老师:你们知道树的作用是什么吗?学生:…老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森林的作用。
请把书翻到课本的八十八页…四、讲解生词(30分钟)让学生在生词表中找出同类词并进行分类,另外,让同学把生词在课本中标注出来。
地球之肺优选PPT文档
泽,平原为草本沼泽。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做出的,即: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 湖泊湿地。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 无论你经过一片丰收后稻田,还是进入保护区观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等
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 都属于湿地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等 都属于湿地
•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沼泽、 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 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 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 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 湿地
我国湿地类型及分布
• 沼泽湿地。我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等
• 河流湿地。我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 作品二 ---庄艳平摄
在湿地中,这些过程常常是循环的,在几十年、几百年或几千年的时期内发生。
的河流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 在湿地中,这些过程常常是循环的,在几十年、几百年或几千年的时期内发生。 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 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 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无论你为洪水和沙尘暴感叹,还是梦回童年般的香格里拉--其实在你的身边,处处都有湿地。 湿地常常包含或促成生态学、地形学或地质学系统或过程的形成。 就海岸湿地及其对海平面波动的反应而言,这些过程的周期更是如此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ƯỜNG ĐẠI HỌC LẠC HỒNGKHOA ĐÔNG PHƯƠNG HỌCGIÁO ÁN课堂教学教案讲授课:阅读五–ĐỌC 5 (TIẾNG TRUNG)教学对象:三年级教材:汉语阅读教程(一年级教材),彭志平、赵冬梅,第三册,第七十三课。
课时:2课时★★★BÀI 73: 《地球之肺》--- 森林(第88页)A.第一部分:第七十三课I.教学目的及要求:-阅读技能训练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培训学生课堂阅读技能、个人阅读技能,在课堂上该怎么阅读较有效果,做练习的时候该怎么阅读较有效果。
让学生一定要读懂课文基本篇目,对课文内容完全理解,可以准确回答问题。
- 第七十三课: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地球之肺,森林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人类要怎么保护森林。
- 要求学生要认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按照课文或短文要求时间准时完成阅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各问题。
II.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全文基本意思,不只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还要学会保护地球森林。
- 难点:解释课文里面的内容、一些复杂词语、短语,句型等。
学会运用阅读到相当的阅读篇目。
III.教法:- 讲解、问答、带读、朗读、练习。
教师要按下列上课过程来进行教书。
IV.教具:-教科书- 板书设计B.第二部分:教学环节第一课时(45分钟)1.教师介绍阅读的作用、功能和方法1.1 阅读的作用及功能- 阅读是一个了解个人、事物、现象等的过程。
阅读时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生活中或在学习中阅读每一篇文章一样都需要这些能力。
所以我们要多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 我们今天上的课叫汉语阅读课,所以更需要把握阅读的作用、功能和方法。
同学们上课的时候一定知道阅读课的目的,要培训好这种能力。
1.2 阅读方法(1)仔细通读全文。
(2)读完题目后,开始做题。
(3)看懂题目,看清楚出题者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一篇文章里有几个主要问题,阅读时要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
如:选题时要求选正确答案还是回答问题等,都不要漏题。
(4)选择答案时,最基本的方法将题目拿到原文去,再找答案,一般,答案一般在题目这句话的附近。
(5)在找答案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要认真思考是否正确。
2. 检查旧课- 检查第七十二课的生词和课文内容。
检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如果学生都能记得内容,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理解。
- 如果大多学生都不怎么记得上次课内容,教师得抽几分钟时间重新讲解,并要求学生要重新复习到记住了为止。
3. 讲授新课师:+ 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球之肺的吗?生:+说知道的:要解释一下,给全班同学介绍什么叫地球之肺。
+ 说不知道的:老师就接着来介绍,然后进入新课。
→教师概括介绍新课:《地球之肺——森林》3.1 教师范读生词并解释生词:- 教师范读生词→教师给学生带读→个别学生读- 教师解释重点生词:(1)亲密qīnmì:感情、关系等,亲近密切,亲爱的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等意思。
例如:母亲和她孩子的关系总是亲密的。
(2)巨大 jùdà:+ 尺寸、体积或容积的极其大的;谓庞大之物;+ 很大。
常形容体积、数量、规模、程度、贡献等。
例如:橡胶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忽略hūluè: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
例如:一些很有意义的论点被忽略了(被无视了)。
(4)蓄积xùjī:积聚,储存。
指积聚储存的财物。
例如:在密接结合的细胞浆内,有时可见有电子密度大的物质蓄积。
(5)净化 jìnghuà: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使纯净。
净化工程;净化车间;净化设备;净化人心;净化方法,净化灵魂净化空气等。
例如:我觉得如果能看得下去《金刚经》很能净化人之心灵,亦能使人平静。
(6)阔叶林 kuòyèlín:由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称阔叶林。
(7)树冠shùguān:树的地上部分包括主干和树冠两部分。
从根颈到第一主枝(或第一个分枝)的部分叫主干。
主干以上的部分叫树冠。
例如: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
(8)覆盖 fùgài:(1) 遮盖;掩盖; 2) 指空中某点发出的电波笼罩下方一定范围的地面; (3) 指地面生长的成片植物。
例如:覆盖安装会修复软件的错误。
(9)暴雨bàoyǔ: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
例如: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10)泥石流 níshíliú: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山洪。
例如: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11)砍伐kǎnfá :用锯、斧等把树干锯下来或伐倒当然,砍伐还可以用于起义中。
例如:几个世纪以来,砍伐森林带来的大自然惩罚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
(12)改观gǎiguān: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看法、观感例如:希望你看完本书后,品质、气质即刻就有改观2.2 教师范读课文并带读:- 教师先带读一遍- 全班同学跟教师一起读一遍2.3教师指定学生朗读段课文,翻译成越南语,教师进行改正:-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同时把课文也分成四个小部分,一个一个小组轮流念课文的每一部分,教师改正。
- 指定个别学生翻译课文。
- 叫其他学生帮同学改正若有错。
2.4教师解释课文的短文、句型的语法:- 教师主动解释一些关键的语法并问学生要解释的地方一起解释。
-课文重点语法:(1)“为……做出……贡献”:→ ....Cống hiến cho...例如:1)帮助企业在建立自我品牌做出贡献。
2)以普度众生为根本,也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
3)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4)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 Mà ...例如:1)政府只有发行国债的权利,而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
2)德国何以能够统一,而朝鲜却不能。
3)而她却不想告诉你吧!4)他幸福了。
而我却不幸福。
为什么?(3)―而且...‖:意思表示递进,也是最常用的表示递进含义的词语。
→Mà còn...例如:1)她不仅聪明,而且还很漂亮。
2)怎样有效率学习而且不累。
3)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第二课时(45分钟)练习——阅读训练1.阅读文章训练★课文:-学生先通读课文内容,然后仔细看提问问题《判断正误》,那么学生得仔细看没疑问句,然后拿这句子到课文里边找,看课文里边,在这句子前和后面的其他句子的意思,是否有连贯,然后进行判断。
如:“(1)森林在保持生态平衡和维护自然环境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拿这句子到课文里对比,在课文的第一段第一句话:“人们,只知道森林可以大量木材,而忽略了森林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重要的作用”→那么这句话是对的,因为问句和文章里边的完全都一样的,只有一个词是不一样的是,问句有“等”这个词,而文章里没有,这也可以判断是错的,因为“等”是表示还有很多其他的。
但如果继续往下面看,森林的作用不止如此,所以这句话是对的。
★练习 4:* 阅读1: 220个字,让学生在1.5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进行做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些生词:“无力”:动词,没有能力;无能为力。
“乱砍滥伐”:是指过度的,没有节制的砍伐。
“毁林造田”:砍伐树林,种地种田。
“异常”:动词,不正常,不同寻常。
* 阅读2:410个字,让学生在3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进行做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生词:“涵养”:动词,积累水分,保持水分的一定的水量,不会流失叫做涵养。
“不复存在”:是指不再存在,指曾经存在过,但现在不存在了。
“丧失”:动词,是指森林所失去的东西。
* 阅读 3:260个字,让学生在2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完成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生词:“导致”:动词,导引到达,直接致使后果。
“水质恶化”:水的质量变坏,污染由于某一个原因。
* 阅读4:280 个字,让学生在2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进行做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生词:“荒漠”:是一个生命体难以存活的地方之一,条件恶劣,降水极少的沙漠。
“面临”:动词,面前遇到的问题、形势等。
* 阅读5:270 个字,让学生在2分钟之内看完文章并进行做练习:读后选择正确答案。
教师解释生词:“覆盖”:动词,是遮掩、掩盖的意思,这里是指面的生长的成片植物。
“蓄积”:动词,是指积聚、储存的意思。
2.巩固课文内容巩固一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率,是否能把握课文的全文内容:让学生不要看书,重复简单说一下课文内容。
教师再按课文内容提出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
3.布置作业安排学生回家完成练习2、3、4/ 第89、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