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面设计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横断面设计》课件

《横断面设计》课件
降低噪音等。
照明设施
根据道路使用要求,设置合适的照 明设施,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
道路标志
合理设置道路标志,提供必要的信 息,引导驾驶员安全行驶。
道路安全要素
视距
视距是指驾驶员在一定距离内能 够看清前方障碍物的能力,需根 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进行合理设
置。
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需 进行合理设计,提高行车安全性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需要遵循安全、 高效、环保和经济等原则,以提高道 路的使用效率和城市的交通环境。
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道路宽度 、车道数、路肩宽度、人行道宽度、 绿化带宽度等,以及各种交通管制设 施的布置。
公路横断面设计
公路横断面设计是指根据公路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对公路的路幅宽度、车道数、路 肩宽度、边坡坡度等进行规划和设计。
道路横断面要素
行车道宽度
根据交通量大小确定行车道宽度,确 保车辆行驶安全。
路肩宽度
侧向净空
侧向净空是指道路边缘至障碍物的横 向距离,需满足车辆安全行驶的要求 。
路肩是道路两侧的余地,用于临时停 车、紧急救援等,需合理设置宽度。
道路景观要素
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 分,能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可持续性
注重设计的可持续性,考虑材料的可回收性和再 利用性,减少资源浪费。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需求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习惯,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舒适性 。
人机交互
优化人机交互设计,使产品更符合人的操作习惯和心理预期。
个性化定制
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提高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
2023
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路肩宽度、绿化带宽度 、边坡坡度等,以及各种景观设施的布置。

道路勘测设计第11讲横断面设计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第11讲横断面设计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第11讲横断面设计
20
(一)加宽值的计算
l 1. 普通汽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l
b = R-(R1+ B)
R 1BR 2A 2RA 2R 28 A R 3
b A2 A 2R 8R3
b
A2 2R
式中: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 杠的距离(m):
R—— 圆 曲 线 半 径 ( m ) 。 对于有N个车道的行车道:
2.路肩的构造:
道路勘测设计第11讲横断面设计
11
硬路肩:有路面铺装的路肩。 作用:它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在混合交
通的公路上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 土路肩: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 作用:它起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
余宽。
3. 路肩的宽度:
道路勘测设计第11讲横断面设计
12
三、路拱横坡
17
5. 中间带开口:
道路勘测设计第11讲横断面设计
18
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缘石
一、非机动车道 二、人行道 三、路缘石
道路勘测设计第11讲横断面设计
19
第四节 平曲线加宽设计
平曲线加宽原因: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 路面宽度大。 (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一)加宽值的计算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 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 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3.单车道 适用: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区公路 或地方性道路,山区四级公路。
道路勘测设计第11讲横断面设计
3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1.单幅路 (1)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

道路交通道路横断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交通道路横断面设计PPT课件
一、分车带 分车带是指在多幅道路上,用于分隔车辆,沿道路纵 向设置的带状非行车部分。
– 中央分车带(中央带或中间带) – 两侧分车带(侧分带或两侧带)
功能主要是分隔交通,也作为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 与绿化用地。还可为设置港湾式停车站、在交叉口增 设候驶车道提供场地,同时为远期路面展宽留有余地。
5-5 分车带、路肩、缘石及人行道铺装
(3)道路沿台阶地形布置的横断面
5-6 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
设计道路沿线各项公用设施的项目、及其设置要求 七、横断面设计的远近期结合
(4)道路沿天然水体布置的横断面 只设行人护栏的设施带为0.
道路绿化包括路侧带、分车带、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以及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 5-8 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2、道路纵坡:如果道路纵坡较大,则路拱坡度宜小。 两侧分车带(侧分带或两侧带) 适用于柔性路面在四车道以上的道路。 适用于柔性路面在四车道以上的道路。 功能主要是分隔交通,也作为安设交通标志、公用设施与绿化用地。 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取得协调。 5-4 路侧带设计 5-4 路侧带设计 5-8 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五、横断面布置与道路功能相结合 5-3 车行道路拱设计 人行道宽度应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畅通。 是最为常见的路拱形式。 五、横断面布置与道路功能相结合 缺点:中部排水不畅、车辆集中在路中行驶。
5-4 路侧带设计
三、设施带宽度
• 设施带是指路侧带中为行人护栏、照明杆柱、标志牌、信 号灯等提供的安设地带。
• 只设行人护栏的设施带为0.25-0.5m。设置杆柱的设施带为 1.0~1.5m,同时设置护柱和杆柱为1.5m。要布置其他公用设 施,还应增加一些宽度。
四、绿化带宽度

横断面设计课件优秀课件

横断面设计课件优秀课件
横断面设计课件
4、路拱横坡
路拱由路面横坡及路肩横坡构成。
路面横坡度: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 同,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选用不同的路拱坡度。
表4-13 路拱横坡
路肩横坡度:
(1)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 (2)硬路肩:一般情况下横坡度与行车道横坡度相同;
V2 127ihmax
ih m ax
RA
VA2 127ihmax
ih min
1
1
RV
RA
1
R min
1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R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横坡度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横坡度
三、超高过渡方式:
1 .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1)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一般用于新建工程。 (2)绕路中线旋转:一般用于改建工程 (3)绕路面外边缘旋转:可在特殊设计时采用。
Lc bih bih i p
p—超高渐变率
iz
b
H
i
2. 绕路面中线旋转:
n 附加纵坡 :
iΔHb(giih) Lc 2Lc
Lc b(ig ih ) 2i
Lc b(ig ih ) 2p
b
ih
H
i
iz
3. 《规范》推荐公式:
LC
i
p
式中:Lc——超高缓和段长 (m);
β——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 外侧边缘的宽度(m);
双坡阶段长度x0计算:
超高过渡原则: n路面外边缘高程按正比例升高,直到超高横坡断面。 n路面横坡度按正比例增加,直到超高横坡度。
图4-19
2. 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
(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4.5m)的公 路可采用; (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课件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PPT课件
第20页/共90页
5.2 机动车道的设计
5.2.3 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
一条机动车车道在路段的可能通行能力(N可)是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条件下, 单位时间内连续的车流通过车道某个断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车辆数。其计算式为:
N可=3600/t距(辆/小时) 式中:N可――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辆/小时)
第7页/共90页
5.1 道路横断面设计原理及布置类型
⑴ 单幅路——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第8页/共90页
5.1 道路横断面设计原理及布置类型
⑵ 双幅路——俗称“两块板”断面。道路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道分为两 半,每边的路上依然是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路两边是人行道。
第25页/共90页
第26页/共90页
5.3 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5.3.2 非机动车车道的通行能力
一条自行车车道的通行能力,通常是按照其道路的宽度折算 成1m当量宽的车道条数去除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自行车数。
第27页/共90页
5.3 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5.3.2 非机动车车道的通行能力
第28页/共90页
5.4.2 人行道的宽度
行人在自由活动圈,人均间距为1.22~1.34米,是最理想的,步行可以很自 由,也不干扰别人。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一些大城市的城市布局与道路系统大都是千百年前就已 形成的,繁华地区往往就是主要干道所经过的地带,两侧人行道的行人川流不息, 节假日更是拥挤不堪,人车不能各行其道,危及行车安全,造成车辆延误,最终 导致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
此外,行人过街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弄不好,将对车辆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 行人交通最基础的资料是行人步行速度和行人密度。

横断面设计课件-PPT

横断面设计课件-PPT

1、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得确定
影响因素:一就是设计车型,二就是富余宽度 (1)设计车型
宽度a,一般取载重汽车车箱得总宽度, a=2、5;
(2)富余宽度
车辆之间得安全间隙x与轮胎到路面边缘得安全距离y。由试
验得到得经验公式为:
2、有中央分隔带得行车道宽度
影响因素:车速、交通组成与大型车得混入率对行车道宽度得 确定有较大得影响。
三、中间带
1、作用
(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车祸,又能减少 公路中心线附近得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
(2)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得场地,也可作为行人得安全 岛使用。
(3)设置一定宽度得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 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与环境得作用。来自(二)公路横断面得类型
1、单幅双车道
定义:指得就是整体式得供双向行车得双车道公路。 特点:
u使用最普遍,所占得比例最大,可适用范围大。 适应得交通量(400~15000)小客车/昼夜; 行车速度可从(20~80)km/h。
u混合交通。当交通量较大,非机动车混入率高, 视距条件又差时,对车速与通行能力影响较大, 事故率也高。可增设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与机 动车分离行驶。
适用: 二、三、四级公路。
2、双幅多车道
定义:一般指双向分隔四车道、六车道与八车道公路。可以就 是整体式或分离式路基断面。。
特点: u车速高、通行能力大、行车舒适、事故率低。 u占地多、造价高。 适用: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3、单幅单车道
(4)设于分隔带两侧得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 线,又增加行车所必须得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得安全性与舒适性。

标准横断面设计PPT演示课件

标准横断面设计PPT演示课件

三、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城市道路机动车车道宽度规范值
根据经验一般双车道宽度7.5-8.0米;三车道10.0-11.0米; 四车道13.0-15.0米,六车道19.0-22.0米
•14
三、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城市道路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规范值 1、定义 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及兽力车等行驶的车道。在我国 的城市道路上,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主。 2、城市规划设计对非机动车道的考虑
设置专用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 通组织和横断面布置应尽可能机非分离行驶; 非机动车道设计应“宁宽勿窄”,要适当留有余地。
根据我国各城市设计和使用经验,基本宽度推荐采用5.0m(或 4.5m);6.5m(或6.0m);8.0m(或7.5m)。当机、非混行的 道路断面上借划线分流时,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得小于2.5m。只 有当交通量不大,考虑到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有可能互 相调剂使用时,其宽度才宜于适量酌减。
任务一 横断面路幅设计
横断面相关概念 公路横断面设计线:组成包括行车道、路肩、
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 弃土堆、环境保护设施等。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 二级公路还有爬坡车道、避险车道;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的出入口处还有变速车道等。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组成包括机动车道、非机 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分车带等。
(二)路拱曲线
1.抛物线型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24
• 优点:中部平、两边陡,有利于排水 • 缺点:车辆集于中部,容易破坏 • 适用条件:路面宽度小于20m
抛物线型路计算图式
•25
2.直线接圆曲线型(见图4-17)
直线接圆曲线型计算图式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 ▪ (一)积距法:(条分法) ▪ 适用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 把横断面图划分成若干条等宽的小条,累加每一小条中心处
的高度,再乘以条宽即为该图形的面积。
§ 每个小条块的近似面积为: Fi bhi
n 横断面面积:
n
Fb1hb2hb1h bnhb hi i1
(二)块分法:
n把横断面图上地面线及设计线的转折点划分成若干块不等宽 的梯形或三角形,分别计算为一块图形的面积并累加起来, 即为该图形的面积。 n适用于计算机计算,精度高。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n(一)横断面设计图 n 当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地形条件以及近期与远期相 结合的原则确定了横断面组成和宽度以后,即可绘制横断面 设计图。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n(一)横断面设计图 n 当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地形条件以及近期与远期相 结合的原则确定了横断面组成和宽度以后,即可绘制横断面 设计图。 n(二)横断面现状图
• 应进行远运利用与附近借土的经济比较(移挖作填与借土
费用的比较)。
• 远运利用的费用:运输费用、装卸费等 • 借土费用:开挖费用、占地及青苗补偿费用、弃土占地
及运费
• (5)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 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
• (6)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处 理。
横断面设计
(二)路基横断面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资料
n1.平曲线资料:半径、缓和曲线、偏角、曲线位置(交点桩 号)等; n2.每个中桩的填挖高度; n3.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分别确定左右侧宽度); n4.各中桩的超高值; n5.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式(典型横断面 ); n6.路基边坡坡度值; n7.边沟、截水沟的形式及尺寸; n8.弯道上视距的是否得到保证(视距台设计)。
(三)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n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n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 形图上内插获得。 n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
n 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n 3. 绘出防护及加固设施的断面图。 n 4.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 的位置和断面形式。 n (四)编制路基设计表 n 应在绘制横断面图之前完成。
n 一般工程的土石方总量,实际上是指计价土石方数量。一条 公路的土石方总量,一般包括路基工程、排水工程、临时工程、 小桥涵工程等项目的土石方数量。
n 对于独立大、中桥梁、长隧道的土石方工程数量应另外计算。
作业:

已知某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为12m,水泥混凝土路面,
n 沿道路中线每隔一定距离绘制横断面地面线。
n(三)横断面施工图
第八节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 一、横断面面积计算 ▪ (一)积距法:(条分法) ▪ 适用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 把横断面图划分成若干条等宽的小条,累加每一小条中心处
的高度,再乘以条宽即为该图形的面积。
第八节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n平均运距:挖方路段中心桩号至填方路段中心桩号的距离计算。
n (3)运量
n 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单位: m3·km
(4)计价土石方数量
n
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n如某工程土石方数量:填方500m3 挖方200m3
n
借方400m3 弃方100m3
n则计价土石方数量=600m3
L经
B T
L免
n式中:B——借土单价(元/m3);
n
T——远运运费单价(元/m3·km);
n
L兔——免费运距(km)。
(三)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
n(1)经济运距:
n 移挖作填与附近借方经济比较,调运填方的最大距离即所 谓“经济运距”。
L经
B T
L免
n(2)平均运距
n 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离。
(三)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n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n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 形图上内插获得。 n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 n 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K5+300.00 T=2.52
nK5+300.00 n右:3.7, -0.17, 12.7, -1.07, 25, -2.31 n左:6.4, 0.82, 8.7, 1.3, 13.58,1.79, 25, 2.87
n1. 平均断面法: n 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 可假定两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1 V 2(F1 F2)L
2. 棱台体积法: 若F1和F2相差甚大,则与棱台更为接近。其计算公式为:
V 13(F1F2 F1F2)L
3. 土石方数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填挖方数量分别计算,(填挖方面积分别计算); (2)土石方应分别计算,(土石面积分别计算); (3)路基填、挖方数量中应考虑路面所占的体积,(填方 扣除、挖方增加); (4)大中桥位处所占的路基土石方应扣除。 4. 编制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5. 编制每公里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三)坐标法
• 已知断面图上各转折点坐标(xi,yi),则断面面积为:
F1 2
n i1
(xi
yi1
xi1yi
)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
n1. 平均断面法: n 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 可假定两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1 V 2(F1 F2)L
二、土石方数量计算
三、路基土石方调配
▪ 土石方调配的目的: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 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
▪ 填方土源:附近挖方利用

借土
▪ 挖方去向:调往土石方调配原则
▪ (1)就近利用,以减少运量;
▪ (2)不跨沟调运;
▪ (3)高向低调运;
▪ (4)经济合理;
(4)经济合理;
(二)土石方调配方法
• 土石方计算表调配法:公路设计文件推荐方法。
• 土石方调配后,应按下式进行复核检查: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三)关于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
n(1)经济运距:
n 移挖作填与附近借方经济比较,调运填方的最大距离即所 谓“经济运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