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精品教案
第3课 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 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8e4b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3.png)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理解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学会使用历史资料进行一定的历史探究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1.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
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问:你知道盛唐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吗?
2.通过引入《太平广记》中的一个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分类整理学习资料
1.让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一种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例如:–华丽的宫殿建筑和寺庙
–繁荣的艺术文化和科技发展
–丰富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2.每个组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出所需信息并分别汇报
C. 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
1.导入盛唐时期气象的概念,了解盛唐时期的主要气候类型和降水情况
2.引出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例如对农业、物资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D. 历史探究与分析
1.分组讨论,探究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2.汇总讨论结果,形成小论文
E. 总结
1.简单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让学生自己总结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气象的影响,并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
四、教学评估
1.手册作业:要求学生们编写一篇名为“盛唐时期的发展与灾害”的小论文,讲述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分析
2.展示:在下节课上,让各小组的代表进行展示,介绍自己小组整理的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资料
3.讨论:在展示后进行讨论,加深对盛唐时期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02c80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8.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 (1)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1课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设计意图] 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887fae6294dd88d0d26ba4.png)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第三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情况,了解唐朝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教学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几种陕西西安的传统美食:牛羊肉夹馍、牛羊肉泡馍,biang biang面、菠菜面、锅盔、石子馍。
引出西安五花八门的面食制作工艺,就是源自盛唐时期的农业繁荣,盛唐时代,粮食充盈,人们充分利用这些多的吃不完的粮食,加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品,既满足了他们对主食的要求,又大大丰富了当时的饮食生活。
而这种饮食习惯,也历经1300多年一直延续至今。
导入1300多年前的西安——长安。
(二)讲授新课:1、商业(经济的繁荣)⑴长安城出示长安城整体布局图,提出问题:长安整体布局呈现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规划整齐)出示白居易诗节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qí)。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进一步说明长安城布局整齐。
介绍长安城基本情况: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它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2米。
是同一时期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6倍、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7倍。
纵贯南北11条、横贯东西的14条主要街道宽度在20—120米不等。
作为全城中轴线的朱崔大街更是达到155米,(以沈阳青年大街为例作比较,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当时的各国使臣,沿着如同广场一样宽广的朱崔大街前往朝觐的时候,这番中华民族的威武之气,这番泱泱大国的盛世景象,无不将其心灵深深震撼。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42ad2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1.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唐朝的繁荣时期展开,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盛唐时期的气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所耳闻。
但是,对于盛唐时期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盛唐气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盛唐时期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盛唐时期的繁荣背后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盛唐气象。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素材。
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盛唐时期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盛唐气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盛唐时期的具体情况。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4735115ba0d4a7303763a7b.png)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奉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开展的光芒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开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互相联络,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展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唐朝前期施行开通友好的民族政策,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展示?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提出问题:吐蕃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唐太宗时期,谁统一青藏高原各个部落?赞普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实行了一系列开展消费、改革制度的措施。
展示?步辇图?,提出问题:?步辇图?反映什么历史事件?你能从这幅图中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展示?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老师讲述: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想一想: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唐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新开展?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唐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意义?老师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唐蕃和以下问题。
观察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答复以下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概况。
学生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唐中宗时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03d0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8.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内容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唐朝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4a909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6.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三课,名称为“盛唐气象”。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唐朝的时期,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本课程重点讲解唐朝的盛世气象,包括唐朝的统一、繁荣、开放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
本课程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的长河,对于学生对于我国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和体验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唐朝的盛世气象;(2) 了解唐朝统一之后的政治制度;(3) 了解唐朝繁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4) 了解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对外交往。
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文字表述唐朝盛世的主要表现;(2) 能够发现和分析唐朝盛世的因素;(3) 能够带领小组探究唐朝盛世和对外交往的得失。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3) 培养学生热爱和珍惜家乡及国家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唐朝的基本情况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 理解唐朝盛世的原因和表现;(3) 探究唐朝对外交往的得失。
2.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唐朝盛世的原因和表现;(2) 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回味一下唐朝盛世的气象,“唐朝盛世”这个词语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共同记忆。
究竟是什么让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代?唐朝盛世的表现有哪些?2. 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自由阅读本单元教材,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在唐朝的时期,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政治局面?唐朝统一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 唐朝繁荣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是怎样的?(3) 唐朝的文化繁荣是如何体现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对唐朝的影响是什么?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小组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探究唐朝盛世及对外交往的得失。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b5d580b9f3f90f77c61b0f.png)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盛唐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3)掌握唐朝的诗歌、书法和绘画成就。
(4)通过列表整理盛唐时期主要文学艺术家及其艺术特点和代表作,提高归纳和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丝织品、瓷器的欣赏,培养美感和历史情趣;(2)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3)通过赏析唐诗,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初步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2)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这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3)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色,感受热爱祖国、关心民情的爱国情感。
培养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对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知道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知道唐诗。
难点: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了解它们的结构原理;盛世经济繁荣的原因;明白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色及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精心挑选一些反映当时丝织业水平的丝织品图片、唐三彩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合教学过程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同学们好,上课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同学们知道怎样把一根很细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吗?请同学回答后,教师:是的,同学们很聪明,那么大家知道吗,在距今1000多年的唐朝也有人解出了这道难题。
公元640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携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盛唐气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盛唐气象](https://img.taocdn.com/s3/m/f59226e30b4c2e3f56276367.png)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 3 课盛唐气象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情境引入(一)课前准备【温故而知新】上课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填写学案。
【设计意图】用课前预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能够相对较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新课导入(3分钟)【教师行为】课前引入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推动东西方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方面具有重大贡献,最后教师引出本课内容。
【教师说明】至今,外国人仍称呼中国人为“唐人”,称呼华人聚居区为“唐人街”,那么,在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上,都运输过什么样的物品、有过什么样的文化交流呢?让我们通过丝绸之路来看盛唐的社会气象吧!【设计意图】通过导入地图和文字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帮助学生从丝绸之路探讨盛唐的社会气象,形成对接下来学习盛唐的社会气象的认识。
讲授新课(三)课程教学(37分钟)第一部分:丝路上繁荣的经济气象(共12分钟)1、走向世界的农业【教师行为】教师讲述:唐朝先进的农业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海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耕的必备工具——犁。
教师呈现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设问】结合材料观察曲辕犁的构造,说一说曲辕犁有什么特点?曲辕犁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说明】与此同时,唐代水利灌溉的广泛开展和先进经验,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相继效仿。
【教师设问】结合教材和图片,思考与过去的翻车对比,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参考:节省人力,提高效率)2、持续发展的手工业【教师过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朝前期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地改进,与此同时,手工业也发展到很高水平。
【教师行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去感受唐朝手工业的繁荣气象。
接着,展示丰富的考古史料和图片,讲述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情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515bae551810a6f52486a6.png)
第三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归纳唐初经济发展特点。
2、知道唐朝的社会风气3、了解唐朝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掌握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开放社会风气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风气的改变,了解唐朝妇女地位较高;通过对唐朝诗歌的学习,理解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及其诗歌的艺术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学习,知道他们的诗歌使对社会现实反映,他们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应当德才兼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初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2、难点: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三、教学过程导入:唐代,号称大唐盛世,他社会开放,经济繁荣,诗歌璀璨,声威远播,使一个令中国人骄傲的辉煌时代。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盛唐气象”的具体表现。
PPT导出杜甫《忆昔》回答:1、这首诗描述的是那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仓库充实,国家富足)2、杜甫的诗反映了社会哪一个方面的繁荣发展?(社会经济方面)一、社会经济的繁荣1、农业思考: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如: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
教师对曲辕犁和筒车分别进行介绍他们作用及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2、手工业教师向学生展示唐朝的纺织业(丝绸)、陶瓷业(瓷器)及精美的唐三彩,让学生感受唐朝手工业的发达。
3、商业展示唐都长安闹市图片,说明长安城既是当时我国各民族交往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展示唐都长安平面图,请同学们思考:唐长安城布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问:我国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叫什么?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二、开放的社会风气阅读课本,回答:1、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有哪些?2、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展示图片,思考:3、唐朝妇女的地位如何?活动探究:唐代妇女可以离婚吗?给定材料说明唐代妇女地位较高,婚姻较为自由,女性在婚姻中是可以离婚的。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精品教案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59269e14791711cc7917d6.png)
第3课盛唐气象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第3课 盛唐气象-2020—2021学年七下历史备课教案(部编版)
![第3课 盛唐气象-2020—2021学年七下历史备课教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59f20c7f1922791788e81d.png)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教学任务】【教学流程】讲授新课展览馆一:经济繁荣馆1.出示: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曲辕犁、筒车等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元·王桢《农书》体现出唐朝的农业繁荣出示蜀锦图片、材料:唐代蜀锦技术有很大发展,远销到日本、波斯。
唐代蜀锦保存到现代的有团花纹锦、赤狮凤纹蜀江锦等多种,其图案有团花、龟甲、莲花、对禽、对兽、斗羊、翔凤、游鳞等。
体现唐朝纺织业发达出示图片,唐朝瓷器、唐三彩体现唐朝的制瓷业发达出示唐朝平面图、长安户口统计表等材料体现唐朝城市规模大、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展览馆二:民族交融管出示唐朝疆域图和各民族分布图,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睦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
历史故事:文成公主入藏1.松赞干布多次求婚的原因?2.此次唐藩和亲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带来的影响。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自主学习,归纳出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的表现。
展览馆三:文化艺术馆自主学习教材,搜查相关资料,完成诗人简历,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展览馆四:忆昔鉴今馆1.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2.给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有哪些积极启示?何谓盛唐气象?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开放的帝国,它的核心文明体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兼收并蓄的,正是由于它的兼收并蓄,才造就了盛唐气象。
板书设计。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a0d0efcaaedd3383c4d3b1.png)
导入出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提问:这首诗描述的是哪
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
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
何种景象呢?
我们共同感受盛唐繁
荣开放的社会气象。
学生阅读诗歌,体会诗中描述的内
容,回答问题。
通过杜甫的诗中所描
写的繁荣景象现象让
学生了解到历史上唐
玄宗创造了中国封建
王朝的全盛时代──
开元盛世。
一、开元盛世
出示“唐太宗、武则
天和唐玄宗”的图片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13、14页。
了解什么叫“开元盛
世”?
唐玄宗前期为什么会出
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提示:联系所学知识
和唐玄宗前期采取的措施
回答。
在pad上书写唐玄宗采取
的措施,潜意识中和贞观
之治形成对比。
正是由于唐朝前期统
治者的励精图治,政局相
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
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
农业、手工业、商业、以
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
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回忆以
前所学,回答问题。
在pad上书写
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潜意识中和贞
观之治形成对比。
使学生对“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到“开
元盛世”这样一个递
进发展有了初步认
识,盛世局面的出现
决非唐玄宗一个人的
功劳,与他前几任的
统治者的奠定的良好
基础有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e69bc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4.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盛唐形成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唐盛世吗?它有哪些令我们自豪和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盛唐气象》;
二、繁荣的经济和民族大融合:
师:课件出示唐朝前期社会发展状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唐朝的经济繁荣体现在哪些方面?唐朝为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哪些贡献?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bac7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6.png)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并了解相应的历史事件;2.理解气候与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2.盛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状况。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气候与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2.解读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老师先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和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有哪些影响?2.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老师提供几篇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3.引导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特点:在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下,盛唐时期出现了哪些历史事件?2.讲解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1.展示盛唐时期的地图,让学生快速浏览一下盛唐时期的版图和领土范围;2.讲解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介绍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壮美;3.讲解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如潭州之变、唐肃宗和班于赤、安禄山之乱等。
3.解读盛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状况1.引导学生分析盛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状况,了解它们对盛唐时期的影响;2.对比现代的气候和环境状况,了解它们与盛唐时期的不同之处;3.让学生用笔和纸画出盛唐时期的气候环境图。
4.历史影响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盛唐时期的历史影响,并与现代的社会状况做比较;2.让学生让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并和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历史知识、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否提高;2.学生对盛唐时期和气候环境的理解是否符合课程目标;3.学生的写作和口试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六、课后作业1.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写一篇学习笔记;2.调查本地的气候环境状况,并撰写一篇调研报告;3.背诵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最好用朗朗上口的方式。
七、教学素材1.盛唐时期的地图;2.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3.盛唐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
八、教学参考1.《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古代中国气候研究。
九、教学实录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efe2a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9.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包括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
此外,教材还涉及到唐朝的对外交往、民族关系、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隋唐时期的一些基础知识,如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但学生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掌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2.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
4.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35cdc76edb6f1aff001fd8.png)
盛唐气象教案详稿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以这种特殊方式来学习,希望你们能:更上一层楼。
好,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多次提到文化自信。
他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
相信:今天这节“盛唐气象”历史课会带给你别样感受,有助于你文化自信的提升。
盛唐气象,说到盛唐你会想到什么?是诗仙李白《月下独酌》的身影,还是2019年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建筑风貌,是一代女皇的传奇,还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真实的盛世大唐。
首先,我们要明确盛唐的时间概念。
唐朝开国者是唐高祖李渊,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后历经唐高宗李治及其两个儿子中宗、睿宗,到一代女皇武则天,他们在位时间有长有短,但都推动了大唐经济的发展。
到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更是达到鼎盛时期。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至此,盛唐局面基本结束。
学历史要逐步建立起时空观念,东方的大唐盛世荣光之时,当时的欧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欧洲正处于中世纪前期(476—1453年)。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在《世界史纲》写到: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的对照。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盛唐文明代表着先进、开放,引领世界。
首先我们来了解盛唐经济的繁荣。
说到经济,还记得包括哪几个方面?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先来了解一下农业有哪些发展?请看材料,自行归纳总结发展内容。
——垦田面积增加。
好,再看材料2,请提取材料的共有关键词。
它们都属于什么?分别是做什么用的?曲辕犁是用来耕地,筒车是灌溉工具。
——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大家仔细看一下曲辕犁的构造变化,由原来的直辕改成曲辕,辕的长度缩短,便于回转,操作灵活,利于水田的精耕细作。
曲辕犁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地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盛唐气象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
2.(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人物,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松赞干布的基本情况)读图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
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 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 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 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唐朝唐朝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教师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
目标导学四 多彩的文学艺术
1.(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西突厥
吐蕃
东突厥
南诏
回纥
靺鞨
李白
杜甫
白居
易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白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
②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③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多媒体出示问题:通过朗诵,同学们感受到李白诗歌有哪些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①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4.(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
家
代表作作品特点
颜真
卿
《颜氏家
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欧阳
询
《九成宫
醴泉碑》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阎立
本
《历代帝
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
子
《送子天
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主要内容有: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唐与吐蕃的关系。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