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

合集下载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开卷)一、名词解释:(共20分)1、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是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三公分别领导九卿,名义上是宰相之职,他们总隶于皇帝。

所谓九卿,就是奉常(后改太常),掌宗庙礼仪和文教;郎中令(后改光禄勋),掌宫廷车马仪仗及牧养;廷尉(几度改为大理),掌司法;典客(后改为大行令、大鸿胪),掌诸侯、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大司马),掌国家财政;少府,掌皇帝私人财政及山海池泽之税。

除此之外,还有与九卿地位相当的中尉、大长秋等。

这些官员与九卿合在一起称为“列卿”。

三公九卿等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能世袭。

2、三省六部制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各项政务,其分工如下:吏部掌管官吏的铨选、考课、勋封等事务;户部掌管户口、田土、赋税等事务;礼部掌管礼仪、祠祭、学校等文教事务;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后勤供应、武职铨选等事务;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和司法行政等事务;工部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及工匠等事务。

三省六部是隋代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唐朝曾编入著名的行政法典—《唐六典》之中,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二、简答:(共30分)1、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

答案要点:从三个方面的改革来回答:一是军事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建立了陆、海军。

二是行政机构的改革,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调整和增设中央各部,组织责任内阁。

三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建立新式学堂,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废除八股文,另立取士标准。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库30、(内务府)掌皇宫内一应事务(包括宦官系统),设有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担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1、秦朝统一后,以(三公九卿)为中央行政系统的主体。

1、一般把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类。

32、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郡县)制度。

2、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33、汉代(汉景帝)时采纳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

(社会主义社会)34、(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继续推行削弱王国势力的"推恩法",王国土地日以缩4、中国的君主制出现于公元前21 世纪的(夏朝)。

小。

5、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35、(路)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6、中国奴隶制国家结构是一种(等级君主制)。

36、元地方最高行政组织是(省)。

7、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是建立在封建(家庭)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封建专制君主制。

37、明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省)。

8、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

38、选官制度的最初形态,始于(原始民主)制度下,对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

9、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 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39、西周的学校教育,按("六艺" )来考核学生。

即:礼、乐、射、御(驭)、书、数。

476 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

40、(春秋战国)时期是士阶层的黄金盛世。

10、(启)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41、秦始皇重(法家)治国之术,倡导以吏人为师。

11、分封制则是依据(宗法制)原则实行的中国奴隶制下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表现。

42、(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12、(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题已排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题已排版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皇权专制)的统治。

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君主专制)的统治。

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王)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5.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C一条鞭法)。

6.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70 )岁。

.7.明清时代中国的政体是( D 绝对君主制)。

8.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A世官世禄制)。

、9.三国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属于(A.制度荐举)。

10.晚清时期的国体是(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11.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典客)。

、12.隋炀帝改革国家组织,增设谒者台和( A 司隶台),与御史台合称三台。

、13.在中国历史上六部职权最大的时期是(D、明朝)14.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C礼部)。

15.两汉国家结构与秦代最大不同是(C郡国并存制)16.明代首创的国家组织是(B通政司)17.我国出现“私学”教育是在(B春秋)时期。

18.初创于南朝,后发展为南北朝时对州一级行政长官刺史行使监查的主要官员是(B典签)。

19.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周礼》)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20.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D东汉)时期。

*21.中国古代地主封建制的衰落时期是(B明清)。

22.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A门下省)。

23.宋代的三师是( B 太师、太保、太)。

24.元代掌管驿站的机构是( C 通政院)。

25.“秀才”是指通过(A童试)的称谓。

26.标志清政府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是(A设五口通商大臣)。

27.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 D 、秦朝)时期28.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制中由各省主持,在各省贡院举行的考试称(B乡试)。

29.一般认为中国古代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时期是(A春秋战国)。

《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考复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考复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网考复习题一、判断题×1. 1911年12月2日正式颁布的《鄂州约法》,虽然并非永久宪法,却是选举临时大总统,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依据。

×2. 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自始至终是一个办理外交的机构。

×3. 1870年,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领成为定制后,南洋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也成为定制。

√4.《国语?楚语》记载: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是谓重、黎绝地天通。

颛顼的“绝地天通”的涵义,是指颛顼以政治权力拥有者的身份,垄断了沟通神、人的巫术权力。

×5.《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

说明巫术活动在商代盛行。

商代的青铜器除武器和部分器皿之外,绝大多数是用于生产活动。

×6.《新约法》,就是《中华民国约法》,是由《临时约法》增修而成的,形式上拼凑了西方国家的法律条款,实际上是确认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因而又称袁氏约法。

对大总统实行一切有效的制约。

×7.《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年12月2日正式颁布。

是一部永久性的宪法文件。

×8.《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简称《鄂州约法》,它是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颁布的第一个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A×9.按照清朝的政治体制,南洋大臣与北洋大臣名义上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以,两大臣实际上没有相当的独立处置事务的权力。

B×10.北洋通商大臣依例由两江总督兼任。

×11.北洋大臣的地位与权限与南洋大臣相同。

×12.八股文除了应付科举,还在公私文书、记事、抒情、说理等方面,使用这种文体。

√13.八股文的惟一作用就是应付科举,无论是公私文书、记事、抒情、说理等,都无法使用这种文体。

C×14.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

在我国国家起源阶段出现如此之多的战争记载是偶然的。

×15.从现代政治学理念上看,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民主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5.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6.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7.明清时代中国的政体是( D )。

A、贵族君主制B、君主丞相制C、君主宰辅制D、绝对君主制8.在先秦时代占主导的官吏选任制是( A )。

A、世官世禄制B、乡举里选制C、简选制D、军功、事功选拔制9.三国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属于( A )。

A.制度荐举 B.私人荐举 C.官府荐举 D.自荐10.晚清时期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B. 地主封建制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11.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2.隋炀帝改革国家组织,增设谒者台和( A ),与御史台合称三台。

A、司隶台B、都水台C、殿内省D、少府监13.在中国历史上六部职权最大的时期是( D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4.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 C )。

A、吏部B、户部C、礼部D、国子监15.两汉国家结构与秦代最大不同是( C )A、郡县制B、属国制C、郡国并存制D、监查制26.明代首创的国家组织是( B )A、都察院B、通政司C、大理寺D、六部17.我国出现“私学”教育是在( B )时期。

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

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册姓名班级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 B.西周 C.战国 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 C.《礼记》 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 A.宋 B.元 C.明 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 A.夏 B.商 C.西周 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 A.审批 B.任命 C.登记 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中国政治制度史》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习题
2、论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
第一,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的依据,以政权和神权作为制定制度的标推,是一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伦理道德和传统思想依然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2)基于血缘关系的守法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宗法(家族)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法(家族)制社会,家族关系根深蒂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崇宗敬祖、尊老敬孝、由孝入忠,以孝道治天下的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家长意识和君主意识相结合的权威意识浓厚。社会关系的取向主要依据血缘关系及由血缘关系外延的地缘关系,由亲情关系到地缘关系到政治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往往通过这种多重的人情关系来构建,重群体、轻个体。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责任,忽略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
(3)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一 个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官学),兼采法、道、阴阳与儒家之学的文化专制主义社会。
(4)礼教为本的伦理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强调群体性、礼法合一(或礼法并用)的伦理型社会。它与宗法制度、专制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尊卑分明、等级有序的身份取向制;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礼制来规范社会行为,形成重礼制、重人治、轻法治的社会格局;群体本位主义,强调群体的认同;重名分,重面子的社会习俗与社会心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这种道德的养成是为了群体的和谐与有序,即“修己以安人”;重义轻利与重道轻器的价值取向。儒学(经学)独尊并成为官学。这是伦理至上的一种外化;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倾向(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佛家的慈悲之心);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开卷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题10分,共20分)1、三公九卿制度考核知识点:秦汉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48--572、三省六部制考核知识点:隋唐国家组织模式,参见P70--78二、简答:(1题15分,共30分)1、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

考核知识点: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参见P268--2742、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构成。

考核知识点:南京临时政府,参见P274--276三、论述:(1题25分,共50分)1、评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考核知识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程,参见P211--2432、评述中国古代官吏选任制度。

考核知识点:古代官吏选任制度,参见P161--195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1、秦汉郡县制考核知识点: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参见P120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核知识点:晚清国家组织,参见P269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1、简述秦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参见P1212、简述解放区政权的政治制度。

考核知识点:解放区政权的政治制度,参见P377--381三、论述题(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1、评述唐代科举制。

考核知识点:官吏选任制度,参见P199--2042、评述中国宰相制度。

考核知识点:宰相制度,参见P33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1、王官世守的含义考核知识点:官吏选任制度,参见P1622、《公务员任用法》考核知识点:官吏选拔,参见P344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1、简述工农民主政权的选举、监察和司法制度。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题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题

(单选题)1.隋朝中央实行三省制,即()A: 尚书省、门下省、内侍省B: 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C: 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正确答案: C(单选题)2.秦朝时的“三公”是()A: 太师、太保、太傅B: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 司徒、司马、司空D: 太师、太傅、太尉正确答案: B(单选题)3.()的职责是总管百官,协助天子治理天下。

A: 三公B: 三事大夫C: 五官D: 六卿正确答案: A(单选题)4.在君主专制的朝代,辅政体制基本上是()A: 士大夫辅政制度B: 官僚地主辅政制度C: 军阀辅政制度D: 贵族辅政制正确答案: D(单选题)5.关于明代“六部”分工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吏部掌管人事工作B: 户部掌管工程修建事务C: 礼部掌管文教礼仪及部分对外关系事务D: 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及武职任免等事务正确答案: B(单选题)6.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正确答案: A(单选题)7.汉武帝时,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是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A: 中朝官尚书B: 中朝官中书C: 中朝官侍中D: 中朝官秘书正确答案: A(单选题)8.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文官的是()A: 司徒B: 司空C: 司马D: 廷尉正确答案: C(单选题)9.西周早期是以“太史寮”和“卿事寮”执管政务全局,称为()A: 公卿B: 两公C: 两卿D: 两寮正确答案: D(单选题)10.商代,在朝廷和商王直接统治区域担任官吏的称为();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地方官吏称为()。

A: 里服;外服B: 内服;外服C: 上服;下服D: 高服;下服正确答案: B(单选题)11.清代()设立密建皇储制度。

A: 顺治B: 康熙C: 雍正D: 乾隆(单选题)12.中国古代的()是单线垂直型的,用以监督和检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官员,由君主直接控制和掌握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名词解释1、官僚政治:所谓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但是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2、郡县制:确立于战国时期而被后世广泛采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制。

(1分)春秋时代中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国开始将兼并小国改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郡的设置比县稍晚,且规格比县要低,战国时出现郡管县。

郡的长官为“守”或“太守”,负责一郡行政、军事和财政。

县的长官称“令”或长,主管全县军政事务。

汉代以后州、路、行省先后取代郡成为一级行政区,而县制则沿用至今。

5、三公九卿:P229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所谓三公即:丞相,“掌呈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

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列卿。

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

7、二十四司:P237尚书省所属各部门的总称。

唐宋两朝,尚书省统领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部。

六部下面分置二十四司处理政务,即:吏部:吏部、司封、司勋、考功户部:户部、度支、金部、仓部礼部:礼部、祀部、主客、膳部兵部: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刑部: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工部:工部、屯田、虞部、水部1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

220年,三国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开始实行,亦称为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取士制度。

具体做法是: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然后由小中正上报大中正审核,大中正上报司徒核实,再交吏部选用。

12、胥吏:胥是供官府驱使的劳役,负责催征赋税、维持治安、把手关卡、看守仓库、看管和押解犯人,站堂、看门、传唤、传送文移,押解官府物品等诸多杂事。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2010年7月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 A 是中国第一个一姓王朝.A、夏B、商C、周D、汉2、 B 学说适应了战国时代的要求,受到各国君主的青睐.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3、历史上开创科举制度的是B.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4、隋唐时期,官阶分为C .A、七品B、八品C、九品D、十品5、五代十国时期,D 是藩镇最核心的权力集团.A、藩兵B、民兵C、府兵D、牙兵6、宋朝的枢密院主要负责D .A、农业B、行政C、司法D、军事7、蒙古帝国的大汗,必须经过蒙古王公贵族C 大会的推举,才具有合法性.A、可汗B、部族C、忽里台D、议事8、明朝负责内宫事宜的机构叫 D ,是管理宦官的衙门.A、监B、司C、局D、内侍省9、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的继承采取的是B .A、嫡长子继承B、贵族推举制C、预立太子D、秘密建储10、夏的最高统治者多被称为 D.A、王B、帝C、启D、后11、A 是帝国体制的首创者.A、秦B、汉C、唐D、宋12、在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上, C的科举最为成功.A、明朝B、隋朝C、唐朝D、宋朝13、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府兵制,府兵到京师和边境服役,又叫 C.A、外番B、外调C、上番D、下番14、五代十国时期,每个藩镇最精锐的部队是D .A、藩兵B、民兵C、府兵D、牙兵15、宋朝元丰改制前,三司权力很大,有时甚至超过宰相,所以又被人称为B .A、副相B、计相C、首相D、丞相16、猛安谋克最初是女真人的一种C 的社会制度.A、农牧合一B、农商合一C、兵民合一D、纯军事性质17、下列哪个王朝废除了宰相体制DA、唐B、宋C、元D、明18、下列哪个部门属于清朝皇帝的秘书班子AA、军机处B、南书房C、翰林院D、内阁二、多选题1、商朝的礼仪制度分为B和 D.A、君臣礼仪B、日常礼仪C、宗法礼仪D、朝堂礼仪2、汉代的选举制度主要有A 和C两大部分.A、察举B、科举C、征辟D、征用3、唐朝的地方政府机构由ABC 组成.A、道B、州与府C、县D、台4、隋唐时期的司法原则大体上有以下哪些ABCA、五刑B、十恶C、八议D、十议5、五代时期军阀实行野蛮统治, AC 是其基本手段.A、滥杀B、军事C、滥刑D、高压统治6、宋朝的三司由下面哪些部门构成 ABDA、铁盐司B、度支司C、赏给案D、户部7、下列哪几项是元朝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AC .A、宣政院B、萨满院C、大禧宗禋院D、中书省8、中国历史上真正实施帝王专制的是 CD .A、汉B、唐C、明D、清9、清朝刑部的主要职责包括ABD .A、审核各地司法案件材料B、修订律例C、审理各地列刑案件D、管理赋税10、清朝洋务运动的三部曲包括ACD .A、军事现代化B、农业现代化C、军火工业现代化D、工商业现代化11、商朝的官员分为两类,分别是A 和 C.A、辅弼重臣B、行政官员C、政务和事务管理体系官员D、军事官员12、汉代的官吏大体上可分为A 和C 两个系统.A、外朝官B、外服官C、内朝官D、内服官13、隋唐时期的御史台下设机构分别为 ABC .A、殿院B、察院C、台院D、贡院14、唐朝一般通过设置B 和 D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控制.A、县B、都护府C、州D、羁縻州15、五代时期军阀实行野蛮统治, AC 是其基本手段.A、滥杀B、军事C、滥刑D、高压统治16、宋朝的基层政府有哪些 ACD .A、县B、府C、镇D、寨17、从经济形态上讲,元朝投下主的“王国”属于A和 C 的复合体.A、奴隶制B、农业C、农奴制D、牧业18、明代的地方区划有哪些 BCD .A、道B、省C、府D、州县19、下列属于清朝八旗制度中上三旗的是BCD .A、正红B、正黄C、镶黄D、正白E、镶白三、名词解释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分封制:分封制是奴隶社会在宗法制基础上建立的主要政治制度,它通过层层分封的组织形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贵族政治网络.3、军机处:军机处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始设于雍正年间,当时正值对西北准噶尔部用兵,因内阁距皇宫较远,加上为保密考虑,为处理军机要务,始于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清代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4、通政使司:明代中央官署.掌收转奏章和官民密封申诉材料的机构.5、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和政治学的基础学科.6、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时舍学士院,挑选用文才的朝臣任翰林学士,德宗时,翰林学士得以随侍皇帝左右,充任顾问,起草机密诏书,权力日重,有"内相"之称.7、三司推事:唐朝时,特别重大的案件,须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联合审理,被称为“三司推事”8、羁縻府州制:是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特殊行政单位,它与内地一般府州不同,中央政府并不对其实行直接的统治,而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四、简答题1、简答汉朝监察体系的主要功能.答案要点:一是维护王朝秩序的稳定运转.二是保证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三是作为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因素.2、唐代宰相制度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第一,群相制.宰相是集体的而非个人.第二,有共同的办公地点和集体议事会议称为"政事堂". 第三,既有分工,又集体议政.决策、审议、执行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办事效率高,政策性失误相对较少,有利于唐代政局之相对稳定.第四,科举进士逐渐成为宰相来源的主体.唐代大兴科举,科举宰相日益增多并逐步成为中枢系统的主体.第五,使相制.唐代后期,有一种特殊的宰相称为"使相",多指节度使兼宰相.这种使相实为优崇性职务,并不过问宰相政事,因此并非实际上的宰相,至于以宰相衔兼地方节度使、盐铁使等的也可称为"使相".但这种宰相兼任外官的使相,回朝后一般还继续行使宰相权力,这与以外官兼宰相的"使相"有所不同.3、列举清代军机处的职能及基本特征.答:军机处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清代实际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掌是每日晋见皇帝,商讨处理军国大事;草拟皇帝诏旨并负责将诏旨下达给各级部门.军机处自雍正以后虽成为实际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权力机构,但它不是法定的正式独立的政府部门,直属于皇帝.它没有正式的官署,只有值班办事的地点位于皇宫内隆宗门附近;但军机处也只能奉承皇帝旨意办事,并没有任何独立决策权力,实际上也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皇权的发展到清朝达到高度浓缩程度.4、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具体领域是什么答: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历代国体和政体形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和规律.具体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性质,中国古代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管理体制,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5、秦朝时期三公的涵义及职能. 答: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由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构成中央的中枢核心机构.丞相也称相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军政,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兼掌监察百官.6、宋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答案要点:第一、机构重叠,床上架床.第二、权力分散,职能混淆.第三、机构臃肿、人员众多.第四、事权不一,部门官不管本部门的事.第五、对于官员不信任,很少给予全权.7、什么是宗法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答: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基本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大、小宗的区别与划分.两者关系:宗法制与政权组织形式上的分封制紧密结合.宗法制度是分封制得以推行的前提,而分封制则是依据宗法制原则实行的中国奴隶制下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表现.两者的紧密结合,形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贵族等级从属关,以及中国奴隶社会宗法政治或血缘政治的基本政治格局.8、列举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弊端答:1它是君主专制的工具君为臣纲、臣事君以忠、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传统社会的官僚只是君主的奴仆而非民众的公仆.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必然形成惟命是从、欺上瞒下、阿谀奉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僚主义的官场恶习及长官意志、奴性意识和官本位心态.2缺乏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所受教育局限于经学、文学和史学等引经据典式的人文领域.缺乏自然科学和辨证逻辑思维的训练.3导致重义轻利与重利轻义的双重价值观.9、清代的内阁是一个什么机构与明代内阁相比有那些变化.答:清代内阁与明代内阁相比并不具备中枢性质,官居一品的内阁大学士没有参预国家重大政务的权力,远远比不上明内阁大学士的权力.特别是军机处成立后,内阁的票拟诏旨等权又为军机处侵夺.内阁大学士更无什么实权了,清政府往往还以此作为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五、论述题1、论述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1君主制政体一以贯之,历时久远;2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和完备的文官制度;3政治体制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与制约;4王权、族权、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5政体的严整与思想的控制严密互为表里;6礼制的法律化及以礼治国的伦理型政治;7君主制政体始终与农耕文明相联系;8政治结构发展不平衡.2、结合两汉、宋、明、清各朝代削弱相权的事实谈谈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答案要点:汉初丞相吕后以前多称相国位高权重,"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深,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武帝以后,丞相与皇帝殿廷相争乃至拒绝执行帝命的事是很难再见了.不仅如此,汉武帝时,丞相时有贬官杀头之虞,位居相职,竟被视为祸事.汉武帝为限制相权,还重用"中朝官",使丞相的实际权力也开始被剥夺.东汉时期,相权进一步削弱,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但实际权力都转移到尚书台手中.宋代是皇权高度凝固,相权空前萎缩的的时期.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和枢密使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军政权;三司使司和三司使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审官院和三班院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人事权;审刑院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司法权.辽代中枢机构形式上也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大系统,而且北面官又分北、南二大分支系统.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时又废三省制,正式确立尚书一省为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构.到了元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一大变化,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朱元璋集皇权、相权于一身. 相权与皇权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并直至废止,皇权不断加强而至极度集中.3、论述中国古代中枢系统发展演变的线索. 答案要点: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可以分为以宰相为核心的中枢系统和一般政务执行系统两个层级.所谓中枢核心系统指官僚机构中奉行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中国封建官制中的中枢机构从战国到清,总体线索是由将相制到三公制、三省制、二府制、一省制、内阁制和军机处.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在各国的逐次建立,封建的职官制度也相应形成,将、相分治始成定制.秦朝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其中的"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职权最重,由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构成中央的中枢核心机构.汉承秦制,西汉初年仍以三公系统为中枢核心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隋唐五代中枢机构以三省制为主体、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虽置,均为荣誉性职位,无实权,无僚属.宰相机构为三省.唐朝立国后,上承隋制,继续完善和发展了三省制.宋代,中枢机构又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三省制向"二府制"过渡."中书门下"与枢密院这种所谓"二府制",构成宋代的中枢系统.明朝废除相权后为保证君权不至旁落,又便于处理政事的需要,内阁制开始产生.内阁成为事实上的全国行政中枢机构.清代的中枢机构几经变化,较为复杂,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仍为内阁4、论宰相制度的演变. 答案要点:春秋时期,各国中央一级的主要职官仍承袭西周制度,尚无太多的变化,但宰相制度确已显端倪,各国都相继出现君主之下执掌朝政的职官.战国时期,宰相制始告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中,宰相为百官之长,"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位高权重".秦朝时丞相也称相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汉初丞相吕后以前多称相国位高权重,"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随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深,汉武帝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至南朝梁时,正式出现了尚书省的名称.尚书省成为最高行政管理系统,尚书令也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隋代的三省长官尚书令不常授、左右仆射、内史令、纳言均为宰相.以他官加"参预朝政"、"知政事"名衔执行宰相事务者,也是实际上的宰相.唐太宗时,以"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政朝政"等名衔行使宰相职权,成为实际上的宰相.高宗时期,又以品位较低的官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衔行宰相之事,加此称号者即为宰相.宋代的实际宰相机构称"中书门下"简称"中书".宰相名称则多有变化.元代的宰相较宋代权重.其宰相制度表现了一定的贵族色彩和民族歧视政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

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

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中国政治制度史考试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通过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一篇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考试试卷。

一、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王朝为基础,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下设各级官员管理地方事务。

到了唐朝,政治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宋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程度最为发达,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是什么?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是深远的。

自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

由于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人开始接触到现代政治制度的理念和实践,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社会体系产生了怀疑和冲击。

这导致了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探索和实践,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3.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

这一政治制度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机遇,并在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论述题请论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

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历史悠久:中国政治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王朝制度。

这一传统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受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如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形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风格。

3. 革新与改革:中国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经历过多次革新和改革。

中国政治制度史科目考试复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科目考试复习题

《中国政治制度史》单项选择题"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哪一种王位继承制的基本原则。

() (C) C、嫡长子继承制()府兵制最为完备。

(A) A、唐代()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C) C、启()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继续推行削弱王国势力的"推恩法",王国土地日以缩小。

(A) A、汉武帝()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C) C、路()时期,贵族世兵制被最后取消,各国开始实行普遍的征兵制。

(B) B、战国()时期是士阶层的黄金盛世。

(A) A、春秋战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D) D、宗法制()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D) D、董仲舒()在秦变法时,改法为律,参照李悝的《法经》制定《秦律》。

(D) D、商鞅()掌皇宫内一应事务(包括宦官系统),设有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担任。

(A) A、内务府“责任内阁”是一个具有()色彩的内阁(B) B、皇族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一个办理()的机构(B) B、外交北洋大臣依例由()兼任。

(B) B、直隶总督车已用于军事目的是在()时期。

(A) A、夏朝分封制则是依据()原则实行的中国奴隶制下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表现。

(B) B、宗法制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为核心。

(C) C、宰相汉代()时采纳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

(B) B、汉景帝汉武帝时开始重用()为中朝官以牵制外朝。

(D) D、尚书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彻底合流,凡"科举者必由学校"是在()。

(C) C、明代科举制度是在()年废止的。

(C) C、1905明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D) D、省明洪武十三年废除宰相制度以后,()成为直属皇帝的全国最高法定政务机构。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题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题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复习题(单选题)1.隋朝中央实行三省制,即()A: 尚书省、门下省、内侍省B: 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C: 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正确答案: C(单选题)2.秦朝时的“三公”是()A: 太师、太保、太傅B: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 司徒、司马、司空D: 太师、太傅、太尉正确答案: B(单选题)3.()的职责是总管百官,协助天子治理天下。

A: 三公B: 三事大夫C: 五官D: 六卿正确答案: A(单选题)4.在君主专制的朝代,辅政体制基本上是()A: 士大夫辅政制度B: 官僚地主辅政制度C: 军阀辅政制度D: 贵族辅政制正确答案: D(单选题)5.关于明代“六部”分工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吏部掌管人事工作B: 户部掌管工程修建事务C: 礼部掌管文教礼仪及部分对外关系事务D: 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及武职任免等事务正确答案: B(单选题)6.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A: 尚书省B: 门下省C: 内史省正确答案: A(单选题)7.汉武帝时,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是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A: 中朝官尚书B: 中朝官中书C: 中朝官侍中D: 中朝官秘书正确答案: A(单选题)8.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文官的是()A: 司徒B: 司空C: 司马D: 廷尉正确答案: C(单选题)9.西周早期是以“太史寮”和“卿事寮”执管政务全局,称为()A: 公卿B: 两公C: 两卿D: 两寮正确答案: D(单选题)10.商代,在朝廷和商王直接统治区域担任官吏的称为();在商王直接统治区域以外的地方诸侯、伯、甸等地方官吏称为()。

A: 里服;外服B: 内服;外服C: 上服;下服D: 高服;下服正确答案: B(单选题)11.清代()设立密建皇储制度。

A: 顺治B: 康熙C: 雍正D: 乾隆(单选题)12.中国古代的()是单线垂直型的,用以监督和检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官员,由君主直接控制和掌握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答案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考试答案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考试答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相”。

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17、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1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19、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20、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21、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22、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

23、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中国政治制度史总复习

中国政治制度史总复习

《中国政治制度史》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五帝时期,实行的“禅让”权力转移,始自( A)。

A.黄帝B.颛顼C.唐尧D.虞舜2.商代最高政务官是商王的辅佐大臣称为(B)。

A.尹B.相C.保D.臣3.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于(A )。

A.镐京B.洛邑C.周原D.肃慎4.周代进行了两次较大的立法活动,“作吕刑”发生于( D)A.成王B.康王C.昭王D.穆王5.最早提出了“刑无等级”的原则的是(C)。

A.管仲B.韩非C.商鞅D.李悝6.对个体家庭进行户口登记起于(A)。

A.春秋初期B.春秋中期C.春秋后期 E.战国早期7.秦朝掌刑罚的全国最高司法官是(D)A.卫尉B.太仆C.宗正D.廷尉8.除皇帝之外,秦朝审级是(D)A.二级二审B.二级三审C.三级二审D.三级三审9.创建帝王年号是汉代礼乐建设的重要作为,颜师古认为改元之制始自(D)。

A.高帝B.文帝C.景帝D.武帝10.汉朝皇帝直接控制的宫廷内参决国家政务的机关是(C )A.尚书台B.大理C.内朝D.外朝11.西魏宇文泰在总结魏晋以来军事制度优劣的基础上创立了( B)。

A.部落兵制B.府兵制C.世兵制D.谪罪兵制12.东汉末年由地方监察区划演变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的是(A)。

A.州B.府C.郡D.县13.隋代掌管学校教育的机构是(A)。

A.国子寺B.太常寺C.国子监D.国子学14.“府院之争”是国务总理和大总统之间发生的斗争,亦指(D)。

A .段祺瑞与孙中山 B.段祺瑞与黄兴C .段祺瑞与蒋介石 D.段祺瑞与黎元洪15.在北宋初年一系列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A.军事制度改革B.法律制度改革C.经济制度改革D.政治制度改革16.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A.行省制B.分省制C.三省制D.乡都制17.自秦汉以来确立的皇帝制度在明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是确立了(A)。

A.独裁皇权B.礼乐制度C.宫廷制度D.封藩制度18.为保证将“黄册”作为对人民管理征收的依据,明政府开始推行(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般把政体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类。

2、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

(社会主义社会)4、中国的君主制出现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5、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

6、中国奴隶制国家结构是一种(等级君主制)。

7、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是建立在封建(家庭)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封建专制君主制。

8、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

9、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

10、(启)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11、分封制则是依据(宗法制)原则实行的中国奴隶制下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表现。

12、(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1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哪一种王位继承制的基本原则。

(嫡长子继承制)14、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主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司徒、司马和(司空)。

15、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

16、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宰相)为核心。

17、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僚体制取代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是在(战国)。

18、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三公九卿)为主干。

19、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20、宋代(参知政事)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21、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御史台)。

22、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3、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

24、清军机处成立后(内阁大学士)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25、汉武帝时开始重用(尚书)为中朝官以牵制外朝。

26、隋唐时期,正式确立和发展了三省(六)部制。

27、宋代在中枢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之外的最重要的机构是主管全国财政的(三司)。

28、明洪武十三年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六部)成为直属皇帝的全国最高法定政务机构。

29、清代官制中,(内阁)是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构。

30、(内务府)掌皇宫内一应事务(包括宦官系统),设有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担任。

31、秦朝统一后,以(三公九卿)为中央行政系统的主体。

32、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建制的基本结构是(郡县)制度。

33、汉代(汉景帝)时采纳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

34、(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继续推行削弱王国势力的"推恩法",王国土地日以缩小。

35、(路)是宋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36、元地方最高行政组织是(省)。

37、明代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是(省)。

38、选官制度的最初形态,始于(原始民主)制度下,对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

39、西周的学校教育,按("六艺")来考核学生。

即:礼、乐、射、御(驭)、书、数。

40、(春秋战国)时期是士阶层的黄金盛世。

41、秦始皇重(法家)治国之术,倡导以吏人为师。

42、(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43、魏晋南北朝的主体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

44、一般认为(隋炀帝)设置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形成。

45、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彻底合流,凡"科举者必由学校"是在(明代)。

46、车已用于军事目的是在(夏朝)时期。

47、商朝时(商王)是军队最高统帅,常直接统兵打战。

48、我国古代军事制度,大致可以(安史之乱)为前后分界点,前期是以征兵制为主。

世兵制和募兵制为辅的时期,后期则是募兵制和征兵制相互参用的时期。

49、(战国)时期,贵族世兵制被最后取消,各国开始实行普遍的征兵制。

50、秦朝一统天下,军事制度整齐划一,(太尉)作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政。

51、(唐代)府兵制最为完备。

52、宋代的军队主要分禁军、厢军、乡兵、蕃兵四种,其中由朝廷直接统领的(禁军)构成宋朝的军事主力。

53、清朝八旗兵采取(世袭)兵制,年16以上的八旗子弟需当兵。

54、唐开元时期,节度使势力急剧膨胀成为拥兵一地,兼有行政、财政等权的地方实力人物,其发展结果最终酿至("安史之乱")55、战国、秦、汉的法律总体上属于(法家)系统。

56、魏律、晋律和唐律中的"八议"之条,体现着(儒家)的礼义学说,法律的道德化成为明显的特点。

57、中国古代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

(天子)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

58、(商鞅)在秦变法时,改法为律,参照李悝的《法经》制定《秦律》。

59、下列属于唐代的法律形式的是(‘律、令、格’以上四种都是)。

60、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三国、两晋、南朝、北魏均称廷尉(三国初曾称大理),北齐改称(大理寺)。

61、清朝司法制度中的民族不平等性比较明显,有专门受理(满人)案件的特殊司法机构。

62、随着(秦朝)的统一,统一的封建司法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了。

63、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半封建与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社会。

64、1861年设立的总理衙门是一个办理(外交)的机构65、湘军的创始人是(曾国藩)66、北洋大臣依例由(直隶总督)兼任。

67、预备立宪时期的咨议局是一个(中央)“民意”机构。

68、“责任内阁”是一个具有(皇族)色彩的内阁69、科举制度是在(1905)年废止的。

70、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设立(制度局)作为主持变法的机构。

二、判断题1、政治是对公共权利的争取与运用。

(√)2、国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

(×)3、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是国体。

(×)4、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封建社会)的农耕社会。

(√)5、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6、君主制政体始终与农耕文明相联系。

(√)7、传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一般走的是传统史学的治学之路,以写“信史”为原则,注重考据和实录。

(√)8、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9、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历史上出现了所谓"春秋五霸",奴隶制走向瓦解。

(√)10、"外服官"指商王和周天子直接管辖的中央地区(王畿地区)的行政官员。

(×)11、"礼"是为了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目的是使君臣有位、贵贱有别、尊卑有等、长幼有序。

(√)1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母系大家长制演变而来,至西周是趋于完善。

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大、小宗的区别与划分。

(×)1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世袭贵族,与王侯同姓的称为"公族",异姓的称为卿族,统称"世族"。

(√)14、春秋这一时代名,因孔子所修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

(√)15、夏、商、周实行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结构,其王朝实际是一种复合制。

(×)16、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这三个历史时期年代学的项目。

(√)17、春秋时期,将、相分治始成定制。

(×)18、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19、隋炀帝杨坚统一全国后,正式确定了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大系统的三省制。

(×)20、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

(×)21、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执掌最高军政事务。

(×)22、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

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23、三省制使丞相之权一分为三,由独相制到群相制演变,有利于皇权的集中。

(√)24、元朝重宗教,宣政院的权力很大。

(√)25、明代中央官制的一个特点是中央主要官僚机构有三套系统。

(×)26、明代掌学校教育的是国子监。

(√)27、清朝各部中有一批属于雇员性质的,专门负责处理文书事务的书吏,称"部办"或"承差"。

(√)28、"笔帖式"是清代在各主要衙门中设立的,专门负责翻译满汉奏章文书的高级官员。

(×)29、清代理藩院地位很高,官员均由汉、满、蒙贵族担任。

(×)30、"非进士者不入翰林,非翰林者不入内阁"说明清代翰林院的地位重要。

(√)31、六部位次在武则天时期依照《周礼》定为:吏、户、礼、兵、刑、工,这种位次编排一直沿袭到清朝。

(√)32、秦统一全国后,在全国置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一郡)。

以守、尉、监类从中央的三公,郡尉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掌军事。

(×)33、汉代县以下的乡里基层组织沿秦制,为乡、亭、里三级,设有乡官。

(√)34、隋和唐前期是州(府)、县二级制,安史之乱以后是郡、州(府)、县三级制。

(×)35、唐朝州的最高长官称太守,府的最高长官称刺史。

(×)36、唐朝在边地军事要地或其他紧要地区又设有都督府,设都督掌若干州所在区域的军队。

(√)37、唐高宗永微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始称为节度使。

(√)38、节度使、刺史这些官名,宋代仍有,但都属于"官"一类,俱为虚衔,不领实事,多作为加于武将、宗室、勋戚的荣誉性称号。

(√)39、明朝州有二种类型,一种称直隶州,另一种称府属州。

(√)40、西周的选"士"制度是我国奴隶制时代最为完备、典型的推选中下级官员的选官制度。

(√)41、西周的选拔人才注重德与能的结合,而以能为重。

(×)42、封建性的选官制度按照"选贤任能"、"论功赏爵"的原则。

(√)43、汉代属于正式职官系统的称"中朝官";属于非正式的职官系统的称内朝官。

(×)44、察举制是一种在独尊儒术方针指导下,以儒生为主要对象的选官制度。

(√)45、曹操在东汉末年掌朝中大权时,为适应争雄天下的需要,曾提出"唯才是举"的选人原则。

(√)46、唐宋科举考生来源有两种途径,即"生员"和"乡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