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春归何处
清平乐黄庭坚意思翻译
清平乐黄庭坚意思翻译
译文:
春天回到了什么地方?没有找到春天来去的踪迹,感到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踪迹,就唤来春天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能去询问黄鹂。
黄鹂的婉转鸣声,无人能理解,顺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原文:
《清平乐》
黄庭坚〔宋代〕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全词上片写春去无痕,下片写之无踪影可以追寻,抒发了词人惜春、恋春的情怀。
全诗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描绘词人的主观感受。
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下片中“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写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
- 1 -。
《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及鉴赏
《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及鉴赏《清平乐·春归何处》宋代: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
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注释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①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②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③【注释】①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
②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③因风:乘着风势。
【译文】春天到哪里去了呢?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一点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就应把它召唤回来住在一起。
春天无影无踪,有谁能知道它的去向?除非问取枝头的黄鹂。
可是,黄鹂宛转地啼叫着,它顺着风势,飞过了蔷薇。
【集评】宋·胡仔;“《复斋漫录》云:“王逐客送鲍浩然之浙东长短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用其意以为诗,断章曰:‘明日一杯愁送春,后日一杯愁送君。
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记归路。
’苕溪渔隐曰: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体山谷语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赏析】这首词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珍爱、留恋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精神。
古典诗词中以惜春为主题者比比皆是,作者立意新颖,构思曲折。
以丰富新奇的想象,把对春光的眷恋、珍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黄鹂掠过蔷薇作结,余味无穷。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的意思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的意思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古诗作品《清平乐·春归何处》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翻译】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
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ORg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出自]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因风:顺着风势。
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译文1: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译文2:美好的春天回到了何处?悄悄地走了没有行踪去路。
如果有人能够知道,美好的春天归去何处,请他把春天唤来与我同住。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黄鹂百啭无人明白,它只好乘风飞过蔷薇花去。
译文3:春天回到了哪里?四面一片静悄悄,找不到她的踪迹。
如果有谁知道了,春天的去处,赶快把她追赶回来,不要令人失望啊,让她和咱们一起同住。
谁也找不到春天的脚印,真的要想知道吗?可只有这个办法了,那就去问一问黄莺吧。
那黄莺千百遍地宛转啼叫,特别是在这春夏之际啊,可是,谁又能懂得黄莺的语言?看吧,黄莺也离去了,正飞过盛开的蔷薇花,趁着这春天归去的风势。
赏析:这首词写的清新雅致,天真活泼。
全词通过曲折的手笔,起落有致的句法,含蓄委婉的把作者留春,惜春情态描绘的栩栩如生。
词一开篇就把‘春’拟人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又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悄悄地就离去了呢?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似问非问,似答非答,隐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寻春与留春的热切心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注释|大意|赏析《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解释|大意|赏析《清平乐·春归何处》译文|解释|大意|赏析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清平乐·春归何处百啭①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解释】这是一首表达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之情的惜春之作,同时也抒写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北宋黄庭坚作。
黄庭坚,字鲁直,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开创江西诗派,“宋四家”之一。
①啭(zhuàn):形容鸟儿婉转的啼叫。
【大意】春天回到了哪里?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道?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它凭借轻风飘过蔷薇。
【赏析】春天的消逝容易让人感到寂寞、怅然、若有所失,无处觅得安慰。
这是的主观感受,因深知春天的可爱,才更感春去的可惜。
春天去哪里了?恐怕没有人能够给出具体的回答,但还是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它回来,与它同住。
这种奇想,恐怕只有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人才会产生。
走出幻想,回到现实的世界里,终究还是无人知道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仍不放弃。
既然人回答不了,那就去问问树上的黄鹂吧!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如此,复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黄鹂啼叫不停,婉转的啼声,把寂静打破。
疑惑仍然没有得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黄鹂凭借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了,夏来了,春天是可能真的回不来了。
【拓展】唐代韩愈曾作《晚春》,将春天的景色拟人化。
全诗如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
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上片写春天的归去。
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
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
“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
下片写夏季的到来。
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
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
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
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作品原文:清平乐[宋]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品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作品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1。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2。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1. 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
2.唤取:唤来。
取,语助词。
3.因风:乘着风势。
【译文】春天呵,渐渐消失了你的脚步悄悄地,谁也看不见你的归路。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呼唤春神归来,与我同住。
可是,谁又知晓春的踪迹?除非,去问一问黄鹂。
谁人解得黄鹂的百啭千啼?顺着风儿,它飞过了蔷薇。
【赏析】这是一首绝妙的“春”的咏调。
其意境似乎很熟悉,在王观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欧阳永叔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中都可看到此词的影子,但细细品味,此词又不是前哲之词的简单综合与复制,而是在揉进了黄山谷的个人遭际,对前词的独特的审美感受之后所创造出来的新词。
黄庭坚在作诗方面提倡“点铁成金”,此词之作,也有此意,而且可以视为点金银而成为更宝贵的宝石。
如果说,王观之词妙在以美人与美景之间比喻的新奇,永叔之妙在揭示一位贵妇人心灵深锁之“深”字,山谷此词则妙在将“春”字赋与某种品格,深刻刻画了她的寂寞无奈。
至于这种品格到底喻指什么,却又让人有似此又彼,既确定又不确定之感,而不似前二者之或写山水、或写贵妇之明确。
此词若设题目,当作“咏春”,或作“春之寂寞”,故词人起首便发问:春,你就要归去了,你要归往何处呢?可是,世人又有谁能知道春的归路呢?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受到人类顶礼膜拜的“春”却无人知其归处,此诚可悲可叹之一也;而春只得独自寂寞地走在自己的归路上,可悲可叹之二也。
“寂寞”二字为全词之眼,亦是春这总体形象之概括;词人明知无人可知“春”之归处,偏偏去假设,“若有人知春去处”的话,请你务必留住美好的“春”吧!明知其不可却偏要作此假设,更增加了可悲可叹的委婉深曲,此为其三。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清平乐(春归何处)体裁:词题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者:名字:黄庭坚年代:宋代描述: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翻译: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
原文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译文: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原文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原文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
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五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词为惜春之作,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赏析三:艺术特色“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古诗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古诗(全诗)一、《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二、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2、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lí)。
百啭(zhuàn)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qiáng)薇(wēi)。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5、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6、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7、黄鹂: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8、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9、解:懂得,理解。
10、因风:顺着风势。
11、蔷薇: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三、春天回到哪里了?四处一片沉寂,没有它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儿了,记得喊它回来与我们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可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又有谁能知晓它的意思呢?看吧,一阵风起,黄鹂鸟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四、《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一首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在近乎口语化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就翻身飞走了。
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我找不到它的脚印,四面一片沉寂。
[出典]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注:1、《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注释(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顺着风势。
(3)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3、翻译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春归何处?4、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
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
治平四年(1067)进士,授叶县尉。
熙宁五年(1072)为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
哲宗立,召为秘书郎。
元佑元年(1086)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着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时张耒、秦观、晁补之俱京师,与庭坚同游苏轼之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
《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
绍圣四年(1097)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崇宁元年(1102),内迁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到任九天,即被罢免,主管洪州玉隆观。
次年复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
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私谥文节先生。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称为“苏门四学士”.在苏门学士当中,秦观和黄庭坚两个人的成就最高,秦观是词苑圣手,黄庭坚是诗坛宗匠。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清平乐》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原词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译文: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四处一片沉寂,找不到它归去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麻烦把它叫回来和我们一起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行踪,要想知道,只有去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鸟千回百转地鸣叫,却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的意思,只见它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花丛。
词的上阕开篇就发出疑问:“春归何处?”春天到底去了哪里?一个“归”字,仿佛春天是一个有生命、有目的地的存在,它的离去让人感到无比的失落和困惑。
“寂寞无行路”,写春天离去后留下的是一片寂寞和冷清,连它走过的道路都难以寻觅。
接下来,词人突发奇想:“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就把它叫回来吧,让它和我们一起相伴。
这种对春天的留恋和渴望,表现得极为真挚和迫切。
下阕则继续追寻春天的踪迹。
“春无踪迹谁知?”春天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谁能知道它的去向呢?这里再次强调了春天的难以捉摸和神秘。
“除非问取黄鹂”,词人把希望寄托在了黄鹂鸟身上,觉得或许它能知道春天的消息。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鹂鸟不停地婉转啼叫,可是没有人能听懂它在说什么,最后它趁着风飞过了蔷薇花。
这两句充满了无奈和怅惘,黄鹂鸟似乎知道春天的秘密,却无法与人交流,而春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
这首词以清新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全词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意境优美。
从整体来看,上阕以问句开篇,营造出一种急切追寻的氛围;下阕则通过黄鹂鸟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春天的追寻和失落之情。
上下阕相互呼应,使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完整和深沉。
在艺术手法上,词人通过巧妙的设问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对春天的深情。
同时,黄鹂鸟的形象也为词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活泼,使整首词不至于过于沉重和压抑。
清平乐宋黄庭坚古诗讲解
清平乐宋黄庭坚古诗讲解
《清平乐》宋黄庭坚古诗讲解如下: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归去,作者由此感发内心的寂寞和惆怅,以及对于春天逝去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上片写的是春天归去无处寻的无奈,下片则转入到对于春天归去的遐想。
作者先是幻想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同住,这种奇思妙想对于表现作者的惜春之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接下来作者又将希望寄托到黄鹂身上,希望黄鹂能够知道春天的踪迹,将春天唤回来。
但是黄鹂的婉转啼声无人能解,这更加重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寂寞之情。
最后两句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预示着夏天的来临,春天确实是回不来了,这更加重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如下: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
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
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古诗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赏析《清平乐》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前言】《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词,作者黄庭坚。
此词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翻译】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鉴赏】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清平乐》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原文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译文: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到一片寂寞,不知它的归处。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喊它回来与我们同住该多好啊。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去问那黄鹂。
然而黄鹂那婉转的鸣叫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吹来,它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花丛。
词的上阕开篇就发出疑问,“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到底去了哪里呢?四周一片寂静,找不到它离去的路径。
一个“寂寞”,把那种寻觅春天而不得的失落和怅惘,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接着,作者又怀着一丝希望,“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要是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一定要把它叫回来,让它和我们一起相伴。
这种对春天的留恋和渴望,是那么的真挚和迫切。
下阕则继续探寻春天的踪迹,“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天没有留下任何踪迹,谁能知道它的去向呢?或许只有去问问黄鹂鸟了。
黄鹂鸟在春天里欢快地歌唱,也许它能知道春天的消息。
但是,“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鹂鸟婉转啼鸣,可是没有人能理解它的意思,它趁着风势飞过了蔷薇花丛。
这里的“无人能解”,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寻春不得的失落感。
而黄鹂鸟飞过蔷薇,也暗示着春天已经远去,夏天即将到来。
整首词构思巧妙,通过不断地追问和探寻,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离去后的寂寞景象,以及自己对春天的执着追寻。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词运用了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
将春天拟人化,仿佛它是一个可以被呼唤回来的伙伴。
而不断的设问,既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曲折有致。
再从情感内涵上分析,它不仅仅是在写春天的消逝,更是在借春天的离去,表达对美好时光匆匆而过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片以凄婉的笔法,从探寻春天的踪迹落笔,将春拟人化,感叹春天的悄然离去。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的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的情绪。
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词人对春天的依恋深情。
词的下片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笔法也更加曲折多变。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作者想到黄鹂定会知道春天的消息,于是向黄鹂询问,但又担心黄鹂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思。
这一问一答,不仅使词的意境得到了升华,也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最后两句,词人以黄鹂“飞过蔷薇”这一景象,暗示春天已经悄然离去,而自己的寻觅也最终以失败告终。
蔷薇花的开放,不仅象征着夏天的到来,也象征着词人心中的希望破灭。
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等,将春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同时,词中还通过描写黄鹂的叫声和蔷薇的开放,暗示春天的离去和夏天的到来,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深沉的惜春词。
它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黄庭坚词作中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
这是一首惜春的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一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宋黄庭坚赏析
清平乐宋黄庭坚赏析一、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二、词意解析1. 上阕-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开篇词人以问句起笔,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春天离去后,四周一片寂寞,没有留下它的行踪。
这里将春天拟人化,仿佛春天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它的离去让人感到惆怅和失落。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词人进一步展开想象,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就把春天叫回来,和自己住在一起。
这种想法天真而又充满诗意,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希望春天能永驻人间。
2. 下阕-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春天的踪迹谁也不知道,除非去问那黄鹂鸟。
黄鹂鸟常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它的歌声似乎能带来春天的消息。
词人在这里把寻找春天的希望寄托在黄鹂身上,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对春天的执着追寻。
-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 黄鹂鸟婉转地啼叫着,但是没有人能听懂它的歌声,它就趁着风势飞过了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意味着夏天即将到来,春天已经远去。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试图从黄鹂那里寻找春天踪迹却最终失败的无奈,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不可逆转。
三、艺术特色1. 拟人手法的运用- 全词将春天当作一个有情感、有行踪的人来写。
如“春归何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春天具有了生命,同时也更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对春天的深情。
2. 以景结情- 结尾“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以黄鹂飞过蔷薇的景象作结。
在词意上,蔷薇花开表示春去夏来,黄鹂的飞走也暗示着春天的消逝,词人的情感在这一景象中得到了含蓄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3. 词风清新自然- 黄庭坚的这首词语言浅近直白,没有过多的雕琢。
词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消失、寻找春天的过程等,都如同口语般自然流畅,却又富有诗意。
例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简单的话语就营造出一种孤寂、怅惘的氛围。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及翻译赏析《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及翻译赏析《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及翻译赏析1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古诗简介《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词,作者黄庭坚。
此词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翻译/译文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赏析/鉴赏情感此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修辞(1)拟人(或比拟);(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 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 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 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 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赏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清平乐
黄庭坚
一.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 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北宋诗 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 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 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 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 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4.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 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 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 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 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 情层层深化。
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在“归”、“行路”、“唤取”、 “同住”、“踪迹”等词语上。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 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 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 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⑴春天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 晓呢?作者想象飞来飞去的黄鹂可能知晓,可 谁能听懂它悦耳多变的歌声呢? 留给词人自己 的,依旧只是满腹的惆怅。 ⑵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 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 确实回不来了。 ⑶作者用黄鹂和蔷薇这两个意象进一步烘托 出惜春的惆怅。
二.写作背景:
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 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 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 伤春悼处?寂寞无行路。”词人 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 到无处觅得安慰。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 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为什么“问取黄鹂”?
因为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 能得知春天的讯息。词人察觉到无人 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 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 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 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因风飞过蔷薇”有什么含义?
蔷薇在夏天(季节)开花,夏天已经 来了,春天确乎回不来了。 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 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 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 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 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 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