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
泰宁县城市生态休闲型绿地规划

态 效 果 的综 合 性 城 市 绿 地 。 一方 面 城 区 生 是 城 市 居 民 休 闲娱 乐 的地 方 , 是 维 既 又 护 生 态 安 全 格 局 , 城 市 生 态 环 境 得 到 优 化 的 重要 措 施 ; 使
中 心 区 的 市级 公 园 。 市 生 态休 闲绿 地 概 念 的提 出代 表 着 城
和 果 园相 间 其 中 , 稻香 鱼 水 散 置 其 间 , 同世 外桃 源 , 如 池塘
水系、 生态 湿地 、 船坞 码头 共 同组成 人 间天堂 。 19 8 8年霍 华德 提 出 的 田园城市 理论 明 确提 出城 市生态
施, 优化 城 市景 观休 闲资源 , 一步 开 发城 市 旅游 配套 资 源 进 的 要 求 下 , 动 了 泰 宁 生 态 休 闲 农 业 园 。 公 园 集 生 态 休 启 该 闲、 生产 生 活为 一 体 , 新 型 的城 郊 绿 地 产 业公 园 , 该 背 是 在
景 下 正 式诞 生 . 市 各 种绿 地 已成 为 城 市 的 重要 功 能 组 成 城
休 闲绿地 、 农业 牧场 与城 市 的密 切联 系脚,0世 纪 5 2 O年 代 以
前 的公 园改 革 使 公 园 向 多样 化 方 向发 展 , 量 休 闲 设施 引 大 入 , 重公 园 的生态 平衡 和 经营 管理 并 日渐 融入城 市 ;0世 注 2
现 代农 业 科技
21 0 2年第 3期
林业 科 学
泰 宁 县城 市 生态 休 闲型绿 地 规 划
谢祥 财 ・ 林禄 盛 刘 杨 苏 晓毅 樊 国盛
(福 建 农 林 大 学 , 建 福 州 3 00 西 南 林 业 大 学 ) 福 5 00;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明政文〔2021〕123号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明政文〔2021〕1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三明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2021年10月18日三明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认真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闽政〔2021〕8号)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促进三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三明市红色和绿色资源优势,努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融合推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发展,争创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把三明市打造成为全国、全省知名旅游目的地。
争取到2023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超5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500亿元;到2025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超7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650亿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旅游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1.优化旅游发展布局。
逐步完善“一带二区二窗口”发展布局。
“一带”即以三明市区为中心的沙溪滨河城市休闲旅游带,包括三元、沙县、永安,突出城市休闲、研学培训、小吃寻味、会务商务功能,沿沙溪河流域构建城市旅游带。
“二区”即以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为主的北部山湖洞生态度假旅游区,包括泰宁、建宁、将乐三县,突出碧水、丹山、溶洞等特色,着力开发自然科考、康养度假等产品;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为主的西部客家红色文化体验旅游区,包括宁化、清流、明溪三县,突出红色文化、客家风情、养生泡汤等元素,重点开发红色教育培训、客家寻根祭祖、温泉疗养度假等项目。
依托旅游资源优势 打造泰宁茶业品牌——泰宁县茶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分 散 ,全 县 现 有 规 模 茶 叶生 产 加 工 企 业 仅 4 , 产 品 主 要 有 : 家 湖 上 岩 茶 、螺 毫 、针 螺 、雪 茸 、毛 峰 等 。其 中 大 金 湖 茶 业 有
龙 大 白茶 、迎 霜 、黄 观 音 、金 观 音 、丹 桂 等 ;茶 叶 经 营 较 为
坚 持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以 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以 农 民 增 收 为 目标 ,以 增 强 茶 业 的 市 场 竞 争 力 为 核 心 , 以龙 头 企 业 带 动 、 产 业 经 营 为 绷 带 , 以 提 升 品质 、 提 升 品 牌 、提 升 效 益 为 出 发 点 ,通 过 优 化 布 局 、 改 良品 种 、建 立 基 地 、提 高 质 量 、创 建
2 发 展 思 路 2 1 总 体 发 展原 则 .
截 止 2 0 年 , 全 县 茶 园 面 积 5 0 m , 其 中 采 摘 面 积 06 8h 3 0 m ,茶 叶 总 产 量 4 5, 产 值 1 3 .万 元 ; 主 要 茶 树 品 种 1h 1t 0 52 有 :福 云6 、福 鼎 大 白茶 、福 鼎 大 毫 、 福 云 5 5 号 9 、梅 占 、毛 蟹 、黄 旦 、本 山 、铁 观 音 等 ,近 年 新 引进 品种 有 台 茶 1 、 九 2
公 园 等 众 多 国 家 级 、世 界 级 知 名 品 牌 ,原 本 鲜 为 人 知 的泰 宁 被 人 喻 为是 “ 夜 之 间 从 地 球 上 冒 出来 的” 如 今 旅 游 业 已 成 一 。
党委信息报送工作业务讲座

对策建议型
要注意有针对性,所提出的对策建议 要有理有据,切实可行,确有见地。 例:《基层建议对新阶层人士入党应 做到“三看”》:一看财产来源和用 途。二看其入党动机是否纯洁。三看 群众反映。
报告动态型
反映的内容广泛。一般由背景、动态两部 分组成,有时省略背景 。 例:《福建三钢集团提前完成全年国税入 库目标》:前11月份,福建三钢集团共完成 钢材售量123万吨,钢坯销量72万吨,主要 产品销量同比增加3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30.2亿元,累计增加销售收入4.44亿元,增 长20.16%;共入库增值税25789万元,完成 年入库目标的108.3%,比增5114万元,增 长24.7%。
突出“内情”。
抓住特色做文章。
例:泰宁旅游业迅速崛起,从信息角 度为泰宁旅游造势、宣传,营造良好 环境。如《泰宁县旅游经济工作力争 在四方面取得突破》、《泰宁县建管 并举提供旅游城市品位》、《泰宁县 旅游业发展对社会就业产生三个“拉 力”》等。
了解“外情”
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发现的政策、指
令、讲话、决定等 。
党委信息的收集
十六字口诀:学、商、筛、
捞、约、提、挖、捕、摸、 搜、拣、抓、追、抢、转、 借。
党委信息的收集
“四追”信息 :追会议、追文件、追 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追主要领导关 注的问题 “三闻”必看 :中央、省、市新闻必 看 “三报”必读 :人民日报》、《福建日 报》、《三明日报》必读
省委办刊物
统称《八闽快讯》系列刊物,主要
有七种,分别是正刊(交流版), 专报件(直转件),增刊,《网络 舆情专报 》、《决策参考信息》、 《福建信息》和业务通讯 。
三、党政信息的类型
211214315_传统旅游目的地影视旅游发展对策探析——以泰宁县为例

Tourism Economy旅游经济传统旅游目的地影视旅游发展对策探析——以泰宁县为例洪秀娟(泰宁县文体和旅游局,福建三明 354400)摘 要:依托旅游资源建设集旅游、文化、美食、影视为一体的影视旅游基地,是当前国内地方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并且实现服务产业的深化。
基于此,本文以泰宁县为例探讨传统旅游目的地影视旅游发展,首先分析泰宁发展影视旅游的重要意义,其次总结泰宁影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最后找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且提出破除困境的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影视旅游;传统旅游目的地;泰宁县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影视旅游是一种因特定对象的某一性征引发媒体的关注与投入,通过电视广播与影片使该对象的特殊性征得以强化,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从而引发带动旅游效应的一种旅游形式。
这样一种全新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不论是在经济效益还是产业发展上都极富成效。
近年来,泰宁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将影视产业作为县域文旅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成立数字和影视产业攻坚组,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实施影视攻坚项目20余个,“泰宁影视基地”被纳入省市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等各类政策文件支持范围,跻身福建省三大重点影视基地,被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授予“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
当然,良好的发展势头下也存在着急需解决的发展问题,泰宁只有破除当前发展困境才能实现以影视旅游驱动产业发展、激活传统旅游目的地经济活力的目的。
未来,泰宁县将发挥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一个方向”(打造全国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三大特色”(红色题材影视拍摄基地、影视高校毕业生作品创作设计实践地、短视频和网络剧生产聚集区),实现影视差异化发展。
一、泰宁发展影视旅游的重要意义(一)丰富泰宁的旅游产品从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泰宁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已经老化,以金湖为主的山水观光型旅游产品也比较单一,远远满足不了当前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泰宁旅游产业制约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始生态为主要景观 , 奇异性 、 集 多样性 、 闲性 、 休 文化性为
一身 , 成了“ 、 、 、、 ” 形 湖 溪 山 府 潭 的组 合 景 观 体 系 和 多 日
( ) 色 旅 游 产 品开 发 未 能 满 足 需 求 。 三 绿 目前 泰 宁 旅
游 格 局 。 宁旅 游 业 已成 为推 动 县 域经 济 增 长 的 主力 军 , 泰 带 动 了 当地 经 济社 会 协 调 发 展 , 由此 , 宁也 走 出 了一 条 泰 特 色优 势 明显 、 展潜 力 巨 大 、 会 更 加 和谐 、 合 竞 争 发 社 综 力 不 断 提 升 的 县 域 发 展 之 路 。 统 计 ,十 五 ” 间 , 县 据 “ 期 全 生产 总值 年均 增 长 1 .% , 于 三 明市 平 均 水 平 3 个 百 29 高 . 6
布 了《 于 大力 发 展 旅 游 业 促 进 就 业 指 导 意 见 》 提 出 若 关 ,
干措 施 支 持 与推 动 旅 游产 业 的发展 。 此 背 景下 , 文 着 在 本
( ) 游 产 业 的 龙 头 带 动 作 用 不 够 突 出 。 然 经 过 一 旅 虽 多 年 的 建设 发 展 , 宁旅 游 在 区 域旅 游 格 局 中脱 颖 而 出 , 泰
境 的促 进 作 用 日益 显 现 。 预 测 , 来 1 年 问 . 国旅 游 据 未 0 我
分 点 , 幅 连 续 3 居 全 市 前 3 。o 7 接 待 游 客 18 增 年 位 20年 4余 万人次 , 游总收人4 亿 元 , 旅 . 9 以旅 游 业 为 主 的第 三产 业 增 加 值 占G P 比重 达 3 . 泰 宁 已成 为三 明的 旅游 龙 D的 41 %. 头 和 福 建省 继 厦 门 、 武夷 山之 后 的重 点 新 兴 旅游 区 。 步 初 形成了“ 游带百业 、 业促旅游” 旅 百 的大 旅 游 发展 格 局 。
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探究——以福建泰宁为例

■接待人次
在题 为《 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中提出了人类应该可持续 发
展的策略 ,并 明确 阐述 了布伦特 兰提 出的可持续发展 的定
年份
图 1 2 0— 0 8 0 0 2 0 年泰宁旅游接待游客人次
义: 可持续发展应该能够满 足当代人类的需要 , 同时 又不 损
资 助 项 目 : 建省 质 量 工 程 项 目( L 8 1 CS 福 Z 00 / )
一
1 O8一
从图 1 可以看出 , 2 0 除 0 3年受非典影 响泰宁接待游客
人次有所下 降 , 他年份都 是增长 的 , 其 而且 2 0 突破 了 0 8年
我们从下 面的图 2可 以看 出,正是 由于政府 的大力 扶 持, 为旅 游发展开绿灯 , 才使得泰宁游客接待 人次在整个 三
害人类后代满足其 自身需要的能力. 我国较早引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社
会发展方面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
面、可持续 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等方面取得 了举世瞩 目的成
宁县 的支柱产业来 发展 ,0 7年全县共接 待游客 1 8 20 4. 5万 人 次 ,同比增 66 ,实现旅 游收人 4 . % . 元 ,同 比增长 9亿 1.%, 4 6 旅游收入增长迅速 , 特别 是近几年增长更快 , 泰宁旅
性. 1 理 论依 据
21 旅游业快速发展 , . 环境问题 1渐 突出 3 旅游资 源是 泰宁最具特 色和发展潜力 的优势资源 , 以 奇 特性、 多样性 、 闲性 和文化性 见长. 休 神奇灵秀 的水 上丹 霞、 深邃 幽静 的峡谷 曲流 、 布幽奥 的洞穴奇观 、 遍 千奇百怪 的山峰石柱 、奇险峻峭的花 岗岩石蛋地貌景 观和源远流长
泰宁县生态旅游资源模糊评价与开发

Ke y wo r d s * , e c o —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S WO T a n ly a s i s me ho t d;f u z z y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s t r a t e y ;T g a i n i n g C o u n t y
A b s t r a c t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s u r v e y o f f u n d a me n t a l r e s o u r c e s o f e c o - t o u r i s m i n T a i n i n g C o nt u y , S WO T t d i s a p p H e d t o
d e l a w i t h t h e s t r a t e g y f o r 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i n g e c o  ̄ t o u i r s m i n T a i n i n g , a n d t h e a n l a y t i c h i e r a r c h y p r o c e s s( A H P )i s u s e d t o s e t u p he t
“
一
Fu z z y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m e nt o f e c o - t o ur i s m r e s o ur c e s i n Ta i n i ng Co un t y
C HE N We n — s h e n g .F AN S h u i — s h e n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宁县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框架思路泰宁县旅游局美丽的山城泰宁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边界武夷山脉中段的东南侧,土地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人,隶属三明市。
泰宁县旅游业起步于80年代中期,1987年金湖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升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首批AAAA级旅游区。
经过十几年努力,泰宁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
1 泰宁县旅游业的发展条件和环境1.1 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1.1.1 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根据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划分标准,泰宁旅游资源可分为地文、水域风光、生物、古迹与建筑、消闲健身、购物六大类、44种,占总类型的63.8%,其中尤以独具特色的自然水域风光闻名于世。
赤壁丹崖、奇峰怪石、古刹山寨融汇于浩瀚幽深的大金湖,形成了原始古朴的生态、旖旎瑰丽的水景与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完美结合的“水上丹霞”奇观,山、水、峰、林、石、洞、瀑、寺、动植物等景点众多,疏密度优良,完整性好,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和科考价值。
1.1.2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品位较高。
早在新石器时代,泰宁县境便有人类活动。
在先秦为七闽之地,秦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
史籍记载,泰宁为闽越王无诸的猎场,有行宫乐野宫、高平苑,无诸死后葬在泰宁,至今留有无诸墓。
泰宁建县于南唐中兴元年(958),两宋是泰宁人文最灿烂的时期,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有过“一门四进士(宋朝泰宁县出了23名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杨时、李纲、朱熹等历史名人曾在此讲学读书,遗墨尚在。
县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为江南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珍品:宋朝古寺——甘露岩寺,“一柱插地,不假片瓦”是我国古建筑史上一大杰作;地方剧种梅林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此外,泰宁还是革命老区和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县内有周恩来、朱德故居,东方军司令部,红军街等革命历史遗迹。
丰厚的人文积淀为游客提供了觅古寻踪、追溯历史的理想去处。
1.1.3 产品组合协调,休闲性强。
泰宁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国家级资源实体,由此形成的旅游产品在地域分布上以县城为中心,南北对应,距离适中,集中度较高,同时产品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组合协调,休闲性强。
无论是乘船观湖,还是坐排戏水,或者流连杉阳古镇,或者徜徉茂密林海,均无车马劳顿之苦,给人以超然物外,其乐融融的休闲享受。
1.2 区位优势分析泰宁地处二省三地市交界(即福建的三明、南平、江西的抚州),与五个县市毗邻(邵武、将乐、明溪、建宁、黎川),县城至鹰厦铁路枢纽站邵武76公里,至武夷山机场150公里,至地区中心城市三明176公里,南平184公里;至省会城市福州330公里,南昌360公里,省内和省外部分周边地市成为泰宁旅游客源的主要产出地。
同时,大金湖为“大武夷绿三角旅游合作片”的重要组成区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福高速公路将穿过县境,凭借武夷山“双世遗”强劲的市场辐射和日益改善的可进入性条件,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以及京、津、粤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1.3 经济发展状况200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0062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9.3:40.3:3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302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781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3元,全年游客接待量8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690万元,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2.6%。
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三明市前列,1999年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位列福建省60个县(市)的第19位。
1.4 旅游发展环境21世纪世界旅游热点正向亚太地区转移,按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成果,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同时也将成为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已形成大众化的消费时尚,旅游业已成为有效扩大内需的动力产业;国家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国家旅游局向全行业提出要实现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跨越;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明确指出,把旅游业建成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0年把福建基本建成台湾海峡西岸旅游繁荣带,全国旅游强省;三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京福高速公路经济带,构筑大金湖旅游格局”的区域发展战略;创建“新兴旅游城、文明小康县”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共为。
这些都为新世纪实现泰宁旅游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九五”期间泰宁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2.1 “九五”期间泰宁县旅游业发展情况“九五”期间是泰宁县旅游业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五年中旅游环境逐步改善,旅游要素的供给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由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发展成为县城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
2.1.1 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自成体系。
“九五”期间,先后开发开放了以“大金湖”为品牌形象的丹霞湖、上清溪、杉阳古镇三大景区,初步建立了以“水上丹霞地貌”景观资源为基础,融合古建、岩寺、民俗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独特景观体系,形成了以观光产品为主体的2-3日游格局,在省内和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1.2 旅游服务设施逐步改善。
“九五”期间,景区旅游公路硬化改造全面完成,京福高速公路泰宁段连接线工程已开工建设,游客进出景区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实现现代化,程控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传呼网覆盖各景区;旅游购物市场初具规模;现有11家国内旅行社,宾馆、饭店30多家(其中二星级涉外宾馆6家),旅游家庭旅馆30多家,总床位3000余张,各类娱乐健身场所20余家,各类游船60余艘、竹筏300多条,旅游服务设施基本满足游客行、游、食、住、购、娱等方面需求。
2.1.3 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通过精心组织强有力的宣传促销,大金湖知名度日渐提高,上海、闽东南及周边重点客源市场不断拓展,苏、渐、赣、粤等客源市场初步启动,游客年均以30%左右的高幅递增。
“九五”期间共接待游客280多万人次,2000年全县接待游客8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690万元,相当于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2.6%,分别比“八五”期间的1995年增长263%、459%、9个百分点。
2.1.4 旅游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先后成立了旅游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金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旅游事业局,旅游行业协会;组建了金湖旅游经济开发实业有限公司、金湖旅游资源投资公司、金湖导游服务公司、游船(竹筏)公司等。
编制完成《金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泰宁县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完善了旅游安全、资源保护、行业管理、教育培训等系列制度,大金湖旅游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文明、安全的旅游环境逐步形成。
2.1.5 旅游龙头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宾馆饭店、餐饮、交通运输、建筑、金融、邮电、商贸、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活跃了城乡经济。
全县旅游直接从业1000多人,间接从业5000余人,2000年以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8525万元,比“八五”末的1995年增长127.8%,年递增25.6%,占全县GDP比重从1995年的25.2%上升到30.4%,三次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39.7:35.3:25调整为2000年的29.3:40.3:30.4。
同时,大金湖吸引了一批客商到我县投资兴业,推动了外引内联工作,扩大了县域经济的外向度,促进了国家、省、市对我县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2.2 存在主要问题一方面,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摆上了重要位置,各种新兴旅游区和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促销手段日新月异,旅游业已进入买方市场,旅游发展竞争态势相当激烈,武夷山、龙虎山、冠豸山等景观与大金湖相似的周边旅游区,发展势头迅猛,给大金湖开拓市场和加快发展造成强大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起步较晚,大金湖的知名度、认知度不高,旅游业还存在旅游配套设施滞后,个性化,富有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尚未形成,旅游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产业素质整体较弱,旅游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如何迎接挑战,顺势而谋,加快发展,是泰宁旅游业跨入新世纪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3 “十五”期间泰宁县旅游业总体发展思路3.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为动力,根据省市委、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和县委、政府提出的“兴旅游、创品牌、立支柱、增总量”的发展思路,围绕“扩大客源总量”和“提升产业素质”两个重点,开发大金湖,开拓大市场,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为实现“新兴旅游城、文明小康县”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2 发展目标“十五”期间,力争接待游客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05年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届时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支柱产业,大金湖成为全市中心旅游区、全省重点旅游区、全国知名旅游区,泰宁县成为福建省旅游强县。
3.3 区域布局根据泰宁县旅游资源特色、地域分布、开发方向和重点客源市场发展趋势,兼顾旅游产品类型组合和地域结构的完整性,泰宁旅游经济的区域布局分为“四区一带”,即丹霞湖水上观光旅游区、上清溪生态休闲旅游区、杉阳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区、弋口平湖旅游度假区、城郊旅游经济开发带。
3.3.1 丹霞湖水上观光旅游区主要由丹霞湖景区、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组成,以水上丹霞、绿色生态、岩寺文化为基本特色。
本区发展重点应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景点档次,丰富文化内涵,科学编排旅游线路,增设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形成大金湖观光产品的极品。
远期可开发李家岩、丹霞岩、金龟寺等景点,作为本区岩寺文化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3.3.2 上清溪生态休闲旅游区主要由上清溪峡谷漂流景区、状元岩景区、栖真岩道教游览区组成,主要特色为古朴自然、丹峡幽谷、上清灵迹、状元遗风。
本区旅游开发应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回归自然、生态休闲为主题,在严格保持其原始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有序经营,形成大金湖休闲性旅游产品的精品。
远期可将峨嵋峰自然保护区、石辋大峡谷纳入开发范围,注重环境质量,增强休闲色彩和自然属性。
3.3.3 杉阳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区以尚书第、风情演艺馆、红军街、状元街为主体,以古建艺术、民俗风情、革命遗址为特色,深度挖掘泰宁的古建、官宦、戏曲、民俗、苏区和饮食文化,逐步修复开放世德堂、杉阳八景,形成大金湖文化型旅游产品的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