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2011年福建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2011年福建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带球带着月球跑。
”童谣中的天体类型包括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小行星、流星体D.恒星、行星、小行星2.福建省昼夜等长的节气是A.冬至B.春秋分C.夏至D.不存在读图1亚洲季风示意图,回答3-4题。
3.表示东南季风的是A.①B.②C.③D.④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读图2水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干预了水循环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6.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陆地内循环D.岩石圈循环读图3,回答7-8题。
7.从①到②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8.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水分C.海拔D.海陆分布2010年第10号台风莫兰蒂9月10日在福建石狮沿海登陆,强降水造成沿海地区发生严重水灾,回答9-10题。
9.图4中表示台风的天气系统是10.救灾部门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的情况,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是A.地理信息系统(GIS)B.遥感技术( RS)C.全球定位系统(GPS)D.数字地球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约为13.4亿人(不含港、澳、台)。
年均增长0.5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率下降0.5%,回答11-12题。
1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传统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现代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2.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老年人口快速增长B.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C.社会保障系滞后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读图5甲、乙、丙三地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变化图,回答13-14题。
2011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第1~50题的相应位置上。
(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E )对其进行同步监测。
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总星系 2.卫星发射时,远望五号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A .18时59分57秒B .未到18时59分57秒C .已过18时59分57秒D .次日18时59分57秒3.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A .没有大气层B .有自转运动C .有公转运动D .存在生命现象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A .诱发沙尘暴B .维持地表温度C .产生潮汐现象D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读图1“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6.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A .①减弱B .②增强C .③减弱D .④增强 7.图2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据北京气象台2010年1月2日预报:受强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我市将有降雪天气,并伴有5~6级偏北风,气温将下降10~12℃。
据此完成8~11题。
8.“未来三天”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是A. 低气压B. 暖锋C. 冷锋D. 高气压 9.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北京A. 气温升高,降雪B. 气温降低,伴有大风C. 气温升高,大雾D. 气温降低,晴朗无风10.该天气系统造成的自然灾害是A. 台风B. 地震C. 寒潮D. 洪涝图2 ②① ③ ④图111.该天气系统过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①降雪影响出行②暴雨摧毁房屋③浓雾妨碍交通④大风净化空气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读图3,完成12~14题。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大全马上既要进行地理学科的会考了,你准备好了吗?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欢迎阅读!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一)地壳和地壳变动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人们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地壳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
1)地壳。
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壳的厚度不均,其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6千米。
2)地幔。
地幔位于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
地幔为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
地幔又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
上地幔比较复杂,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而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圈),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发源地之一。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3)地核。
从古登堡面至地球的核心是地核。
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内核两个部分。
地下2 900千米~5 000千米深处为外核。
外核的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5 000千米以下的深部是内核,内核的物质为固态。
据推测,地核的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并含少量较轻元素。
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1)地壳的化学组成。
地壳中有90多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约占四分之一强。
(2)地壳的结构。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硅铝层,下层叫硅镁层。
硅铝层的成分主要是硅、铝,这层的化学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质与花岗岩极为相似,所以又叫花岗岩层。
硅镁层中的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这层的化学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质与玄武岩相似,所以又叫玄武岩层。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普遍存在。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3)矿物。
地壳中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
2011届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2)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五篇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五篇高中地理会考资料1 区位农业发展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纬度高、跨度大。
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
结论: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无霜期180天~80天。
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
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生产情况。
提示: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3.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举例,教师参与讨论。
提示:劣势有热量要求、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等。
优势有光照、温差、土壤肥力、积雪融化缓解春旱等。
讨论不局限于以上几点。
由以上讨论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地形和土壤条件。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2 湖泊的分布一、东亚: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2、东部河流短小;二、东南亚: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三、南亚: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四、中亚: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五、西亚和北非: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高中地理会考资料3 主要经线及穿过的地理事物:0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
老人教版地理会考复习资料11全套10.doc
老人教版高一地理会考考点分析一、自然地理考试内容分析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2、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3、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4、影响工业区位因素(1)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2)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3)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5、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1)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2)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5)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6)国防的需要:如我国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7)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8)工业惯性的影响(9)环境保护的影响: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气污、水污:化工厂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6、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1)工业联系: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2)工业集聚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7、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形成类型:(1)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2)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发展特点:(1)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2)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汽车城十堰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1、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1)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2)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促进了城市出现(3)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发达;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2、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地理因素:(1)地形: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2)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3)河流: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宜宾——长江与岷江汇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汇合处上海、广州——河口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资源: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2)交通: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运河城市:扬州、济宁(3)政治古希腊——雅典;古罗马——罗马;古都——西安、洛阳、杭州我国100万人口大城市中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发展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4)军事(5)宗教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新的因素出现: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3、城市化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大纲要求:1.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整理(必修1全册)解答
高中地理必修I全部复习纲要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时间和空间的总和2、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着的种类: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2)、天体系统概念:运动中的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关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2、小行星带位置:火星和木星之间。
3、行星分类(1)、划分依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2)、类型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4、八大行星的特征:公转方向同向性、公转轨道近圆性、公转轨道面共面性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特殊行星:目前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行星2、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条件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②地球自身的条件:距离太阳远近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始大洋形成,液态水的存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概况:太阳是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为6000K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3)、影响: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的太阳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量来源。
(4)、分布: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我国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地势高、大气稀薄,天气晴天为主)我国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地势低、盆地,距离海洋近大气中水汽多,气候湿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2、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2)、类型:黑子光球层表面常出现的一些黑斑点;耀斑色球层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太阳风日冕层向宇宙空间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单元四.doc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1.气候资源的特点⑴属于资源⑵与其他资源相比的共同点:①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②对其开发利用,就要有一定的和投入。
⑶与其他资源相比的不同点:①气候资源是的。
②气候资源的特征。
③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⑴气候为农业提供、、、等物质和能量,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农业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②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制度。
③合理、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采用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和温室等农业生产措施,以及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
⑵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0~0的夹角。
⑶风与城市规划:①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地区:布局在上风向,布局在下风向。
②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工业企业应避开冬夏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风向,居民区在风向。
⑷气候资源与交通铁路公路设计:注意沿线及其激发的、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桥涵、路基等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航空机场的选址:、和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
宜建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的地区。
⑸新的类型的气候资源:如:资源(吉林市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冰雕艺术)。
3.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⑴生物资源:20多万种,包括、、、等。
食用和药用;养殖、增殖等。
⑵海洋渔业资源:①分布:主要集中在带沿海(从海岸——200米深的海底)海域。
②形成条件:a大陆架海深200米以内( 充足,作用强);b大陆架位置近陆,入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因而浮游生物繁盛,鱼类丰富);c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d温带海区是暖流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海水扰动将海底盐类上泛,浮游生物众多)。
⑶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北太平洋渔场(如:渔场)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太平洋东南太平洋渔场(如:渔场)大范围渔场东北大西洋渔场(如:渔场)大西洋西北大西洋渔场(如: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4.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⑴海洋矿产资源砂矿中: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海底:石油、天然气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多数深海海盆中:它是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发电、发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精选三篇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精选三篇学习上做一眼勤、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1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先天脆弱性。
国土的自然基础构成与地理特点;人口众多、相对贫乏的人均资和很高的人类活动强度;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结构的特征与环境治理的艰巨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长期负面积累等,共同造成了中国生态环境更易遭到损害,区域开发成本较高,需要投入更多的基础建设资本和维修成本。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会考考试非常重要,成绩是直接影响要我们的最终高考成绩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必修2知识结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2、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发达国家增长 (如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增长 (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3、人口问题: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4、人口增长模式①原始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分布地区: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落②传统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分布地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③现代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分布地区:多数发达国家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①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仍处于型转向型的过渡阶段;B、②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从型向型的转变。
二、人口的迁移1、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2、我国的人口迁移①改革开放前,主要由沿海迁到边疆迁移原因:受政策影响(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的影响:利:人才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弊: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②对迁出地的影响:利: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弊:人才、劳动力流失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等②政治因素:如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③社会文化因素:如宗教、民族等④自然环境因素(生态因素):如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等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状况(正比)——主要因素②科技发展水平(正比)——影响资源开发数量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比)——影响资源消耗数量④地域的开放程度(正比)——影响区域外资源的输入会考示例:1.图1中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2.图1中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3.人口合理容量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B.等同于人口容量C.等同于环境承载力D.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分区及其特点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3、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多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地带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越发达,地租越高)2、历史因素:早期功能分区的延续(如北京故宫)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种族等(如唐人街)4、行政因素:政策、城市规划等三、城市的服务范围特点:(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人口规模)1、小城市级别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 ;大城市级别高,服务种类,服务范围。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
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 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
下面是由小编 带来的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 66°34′纬线3、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 。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 小时 56 分 4 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 。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 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1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1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回归年(365 日 5 小时 48 分 46 秒)1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1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目前为 23°26′。
1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 间往返移动1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 白天向黑夜过渡 为昏线。
时 西1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 ,时刻增大 4 分钟。
1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 15,再四舍五入。
2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 1 个时区,时刻增大 1 个小时。
2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 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2011年湖北地理中考会考专题复习系列资料
澳门的区旗是绘有 五星、莲花、大桥、海 水图案的绿色旗帜,五 星代表统一的祖国,三 朵含苞待放的白莲花象 征澳门特别行政区是由 三个岛组成的吉祥之地, 绿色代表祖国大地。
读课文部分,分析香港和澳门的产业构成。 香港
国 际 贸 易 中 心
澳门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旅 游 中 心 博彩旅游业是 重要支柱产业
盆地内部
很少
在50毫米以 下,稀少
盆地边缘
较多
较多
新疆气候特征是干旱,表现 为光热丰富,降水稀少。
新疆的绿洲面积 只占总面积的8%,却 集中了新疆90%的耕 地、人口及国内生产 总值。
绿洲发展问题之一:距离遥远,交通不便。
绿洲发展问题之二:荒漠化问题严重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一词是 1949年法国科学家奥布里维尔提出来的, 当时他把热带雨林在人为影响下变成稀 疏草原,乃至荒漠景观的过程称为荒漠 化。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召开的世界防治荒漠化会议上首次被正 式使用了“荒漠化”这个词。这次会议 有94个国家代表参加,“荒漠化”被定 义为“土地具有的生物生产力减退乃至 破坏,最终变成荒芜状态的现象”,后 又重新被定义为“主要起因于不恰当人 类活动的干旱、半干旱和干旱半湿润地 带的土地退化现象”。
水资源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绿洲是新疆地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载体和地理空间。
绿洲农业
• 主要农产品 • 发展条件(有利,不利) • 面临问题
坎 儿 井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 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 全长约500O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 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 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 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 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 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 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 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老人教版地理会考复习资料11全套4.doc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一:气候资源的特点(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2)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资源(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海洋渔业生产上升)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三:陆地资源(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4)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一)1.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2.随着天文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观测的尺度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3.天体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慧星以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4.天体系统的各个级别: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太阳系-地月系)}5.地球是一颗行星,太阳是一颗恒星,月球是一颗卫星。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冥王星。
7.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是总星系。
8.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⑴地球拥有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宇宙环境(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且太阳很稳定)⑵地球自身条件优越: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存在的气温(表面平均气温为15℃)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中的引力并形成适于生命存在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9.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10.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1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13.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而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4.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15.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有影响(影响降水量的多少);②对地球电离层有影响(会使无线短波通讯发生中断);③对地球磁场有影响(产生“磁暴”现象)。
17.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方是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
18.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由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空间开发利用的阶段。
19.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而载人航天飞机的成功发射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间接观测阶段进入到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的阶段。
20.“天空实验室”是美国专门观测和研究太阳及日地关系的宇宙空间站。
21.宇宙资源有:①空间资源;②太阳能资源;③矿产资源。
22.人类利用人造卫星从不同角度观测地球及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宇宙条件进行各种在地球无法进行的科学实验,是利用宇宙的空间资源。
宇宙中的矿产资源主要储存在小行星上。
月球中有而地球没有的燃料元素是3He。
23.空间垃圾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而且体积越来越大。
其对航天器有重大损害。
24.宇宙垃圾产生的原因有: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的垃圾等。
25.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26.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27.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最多的是氮,其次是氧。
2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臭氧因能吸收紫外线而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能吸收红外线而对地面有保温的作用;水汽和杂质也能吸收红外线。
29.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3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吸收、反射、散射。
其中大部分可见光不被大气吸收而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天空云层越厚越多,反射越强,这使白天温度不太高,夜晚温度不太低。
31.太阳出来前天已亮,或太阳下山了天却还未黑,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尉蓝色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32.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也主要是来自于地面。
33.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即热量收支平衡。
34.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开形成的空气环流。
35.当地面受热的时候,近地面的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而当地面遇冷的时候,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36.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7.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8.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39.随着太阳直射点往北移,风带、气压带也跟着往北移;反之往南移。
由于风带、气压带的南北移动而产生的气候有:影响我国的西南季风、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40.1月份亚洲大陆上形成的是高压,叫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7月份亚洲大陆上形成的是低压,叫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
受它们的影响,夏季,吹向我国的风向是从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使我国高温、湿润和多雨;冬季,吹向我国的风是从大陆吹来的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使我国广大地区寒冷而干燥。
41.季风环流产生的原因是: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作南北移动。
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是亚洲东部。
42.我国的旱涝灾害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43.冷锋与暖锋的区别:44.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关。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寒潮多与它有关。
45.每当气旋过境时,气流上升,云量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而反气旋过境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我国北方秋季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就是由于高压系统(反气旋)的控制下出现的。
46.气候形成的因子有:①太阳辐射②下垫面③大气环流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47.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48.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而下垫面使气温分布复杂化。
大气环流决定降水的情况。
49.赤道地区受低压控制,气流辐合上升,全年降水充沛;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常年干旱少雨;亚欧大陆东岸主要为季风气候,降水比西岸的地中海气候稍多。
50.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球经历了三次大冰期气候;在人类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51.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危害。
;52.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时向大气排放大量的CO2②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CO吸收量减少。
253.全球变暖的危害:①会引起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的排放量的方法: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54.减少CO2源;②加强国际合作。
55.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为草原;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56.臭氧层遭破坏的原因: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制冷剂所释放出来的氟氯烃化合物57.臭氧层遭破坏的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58.解决方法:减少或禁止释放这类气体的制冷剂的使用59.1979—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
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60.“南极臭氧洞”只在南极的春季(9—11月)再现,持续1个月左右。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二)61.酸雨(PH<5.6)产生的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时排放出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再遇降水时溶入雨水所至。
分为硫酸型的酸的SO2雨和硝酸型的酸雨,影响我国的主要是SO,因此是硫酸型的酸雨。
262.酸雨的危害:①使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文物古迹;④危害人体健康等。
63.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成为酸雨区,覆盖了我国国土地面积的40%。
我国南方的四川、云贵、上海、湖南和广东等部分地区成为重酸雨危害区。
64.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65.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已发现的有90多种。
最多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硅,第三是铝,第四是铁。
66.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
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67.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6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二三十种,如: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69.常见岩石的矿物组成:花岗岩(长石、云母、石英);石灰岩(方解石)70.按岩石成因分类:①岩浆岩如:玄武岩、花岗岩②沉积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③变质岩如:大理岩、板岩71.在沉积岩中能找到生物化石,因而其被称为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72.“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属于沉积岩。
能在其中找到生物化石。
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大理岩。
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岩溶(喀斯特)地貌。
73.“沧海桑田”、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说明了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74.地质作用的分类:75.地壳运动分为:1、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沟2、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76.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找石油、天然气——背斜;地下水——向斜;修隧道——避开断层、适宜在背斜修;修水库——应避开断层。
77.一般来说: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如果背斜反而成谷、向斜反而成山,原因如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78.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流水侵蚀——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崎岖的山地流水堆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力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风力搬运——戈壁、裸岩荒漠79.海水温度变化的分布规律:一般来说,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于高纬度海区的水温。
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80.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81.海水的盐度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
另外还看该海区附近有无河流注入或有无寒暖流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