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46781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2.png)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实践和探索的角度,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广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实践:现状分析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对于课外阅读缺乏主动性,甚至出现阅读“懒惰”的现象。
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弱,不善于理解和分析文章,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理解偏差和阅读障碍,表现出模糊不清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混乱的倾向。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囿于“注重知识性”的误区,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
二、探索:教学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注重课内外相结合,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体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阅读理解和思维训练,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表达观点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情感引导和价值引导,通过对文章情感和价值的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内化,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三、实践:案例分享四、探索:未来展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需要加强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创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和阅读方式,培养他们的多元化阅读能力。
我们需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的阅读发展。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7e7a5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a.png)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革。
“多文本阅读”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多种文本的阅读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之一。
一、多文本阅读的概念及其意义多文本阅读是指通过阅读和比较多种文本,包括文章、课文、故事、诗歌、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多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跨学科的文本阅读和多样化的文本阅读。
通过多文本阅读,学生可以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思辨能力。
多文本阅读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1. 精心选择文本。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精心选择适合的文本。
可以选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本,包括故事、诗歌、小品、漫画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设置多样化的阅读任务。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包括解读文本、对比分析文本、写作训练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4. 组织多元化的活动。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包括朗读比赛、文本创作、文学欣赏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结合实际情境展开教学。
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文本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61667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3.png)
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我们需要创新和实践新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阅读教学法多媒体阅读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材料。
通过使用图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文本内容,并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英语阅读时,可以使用在线英语学习平台提供的视频教材,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听力实践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合作学习阅读教学法合作学习阅读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到小组中进行阅读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可以相互激发想法和观点,互相批判和评价,并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主题阅读教学法主题阅读教学法聚焦于特定主题的阅读素材,通过设定具体的主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历史时,可以选择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种方法能够将阅读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
四、互联网资源阅读教学法互联网资源阅读教学法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和工具,能够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和交互性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在线词典、在线翻译工具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阅读中的难题。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博客、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其他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情境阅读教学法情境阅读教学法将阅读与实际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实践。
例如,在学习旅游英语时,可以模拟旅游场景,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训练和实践。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在实际使用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评估与反馈在创新的阅读教学方法中,评估和反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9889e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5.png)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材料的文本,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一个话题或主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探索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在实施多文本阅读教学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多文本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并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所以教师需要选取一些相关性强、对比性明显的文本材料,如同一主题的不同版本的故事,同一事件的多种报道等。
并且要确定学生对不同文本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选材的多样性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另一个关键就是选材的多样性。
在选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容生动有趣、题材多样、角度突出的文本材料。
比如选取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社会新闻报道、科普读物等。
这些文本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话题或事件,提高综合分析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固守传统的讲授、讨论、问答等方法,更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对不同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音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文本表达;还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型作业,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不同文本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评价方式的创新变革与传统的阅读理解测验不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避免简单机械的记忆性答题。
可以采用开放性的问答、小组演讲、作业评价等方式来考察学生对多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关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1837ae2172ded630b1cb64b.png)
、
大程 度 上会 造 成 理 解 感 悟 上 的 困难 和 偏 颇 。 《 游 峰 的 扫路 如 天 人 》 教 学 , 理 解 老人 说 的 “ 累 , 累 , 每 天 早 晨 扫 上 山 , 的 在 不 不 我 傍 晚 扫下 山 . 一 程 , 一 程 , 把 好 山 好 水 看 一程 。 一 句 时 , 扫 歇 再 ” 教师 要 让 学 生 通 过 相关 词 语 和 句 子 来 充 分 感 悟 “ 游 峰 的 高 、 天 险 、 以及 游 人 登 山 的艰 难 ”深 刻 体会 老 人 每 天 扫 上 山 、 下 玄 . 扫 山的劳累 , 而再深入探究老人所说 “ 累” 含的思想感情 。 从 不 蕴 教 学 《 椅 上 的霍 金 》 文 , 使 学 生体 会 “ 轮 一 要 为什 么称 霍 金 是非 凡 的科 学 家 ” 也需 要 有 这 种 整 体 意 识 。让 学 生 体 会 霍 金 是个 , 非 凡 的科 学 家 先 看 他 所 取 得 的 辉 煌 成 就 ,再 从 文 本 语 言 中具 体 感 受 他 的悲 惨 命 运 .以 及 他 的 勇 敢 顽 强 的生 命 力 和孜 孜 探 求 的科 学 精 神 。 这样 学 生 就 能从 更 深层 面上 理 解 “ 什 么称 霍 为 金 是 非 凡 的科 学 家 ” 由 此 可 见 。 悟 必 须 体 现 递 进 性 、 次 。 感 层 性 . 也 是 为 什 么 要 重 视 前后 呼 应 贯 连 的 根本 理 由 。 这 二 、 注 理 解 表 达 。 会 表 达 手 法 关 学 阅读 教 学 最 关 注 的 话 题 历 来 是 理 解 及 表 达 。就 小 学 高年 段 的学 生 而 言 , 凸 显 以 下 两个 方 面 : 要 1 解 具 体 意 义 , 别 感 情 色彩 。 所 谓 “ 解 具 体 意 义 ” . 理 辨 理 , 指 的是 联 系具 体 的语 境 , 解 词 句 的恰 当 意 义 。 《 光 启 蒙 》 理 如 月 中的“ 蒙” 词 , 典解释为 “ 初 学的人得 到基本 的 、 门 启 一 词 使 人 的知 识 ” 很 显 然 , 种解 释 在这 一 课 中是 不 确 切 的 , 。 这 母亲 不 可 能让 “ ” 到这些基本 的、 门的启蒙知识 , 为她不识字 。 我 得 入 因 所 以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联 系课 文 来 理 解 .指 导 学 生 辨 别 词 语 的 感 情 色 彩 。 教 学 《 成 功 》 课 , 师 可 以 让 学 生在 阅读 课 文 如 郑 一 教 的 同时 .分 褒 义 和 贬义 色 彩 摘 录 课 文 中描 写 郑 成 功 、郑 军 官 兵 、 湾 人 民 及 荷 兰 侵 略 者 的词 语 。 生 对 于课 文 中感 情 色彩 台 学 鲜 明 的词 语 是 比较 容 易 辨别 的 , 对 于有 些 褒 义 贬用 、 义 褒 但 贬 用 的词 语 或 一 些 中性 词 就 难 辨 别 了。 “ 嚷 嚷 ” “ 叽 呱 呱 ” 如 闹 、叽 这 两 个 词 语 一 般 都 作 为 贬 义 使 用 , 《 拣 儿 童 多 处 行 》 文 但 只 一
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4e4f71a6edb6f1aff001fdb.png)
善 自己。
一
、
与作者 共同游历生命情感的 历程。阅读可以 丰富学生的 情感,睿智
学生 的心灵 ,陶冶 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 。 阅读 的本质 是 “ ” 读 ,学生是语文学 习的主体 ,阅读 教学当然 以 学生 自己阅读 为主。叶圣陶在 《 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 : 阅读 总得 “ ‘ , 读’ 出声念诵固然是读, 不出声默读也是读, 乃至口舌绝不运动, 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 目治’ ,也是 读”。阅读教 学没有学生的实践就像作文教学没有自己的写作实践一样,肯定收 不到任何实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为了少讲,以读代讲。 通 过读,学生会 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工具书和 自己 已有的知识、经 验解 决不少问题 ,因为课 是循序渐进的,只要熟知 作品就能 自学到 相 当程度 ,并且 自己动 手动脑解决问题是一种主动 接受,是 自我消 生特定的美的感受 。 可见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核心。通过想象可 以 ” 让 纸上的形象在脑 子里活起来,进而展现意境 。朗读便为学生创造 形 象架起 了桥梁 。而整个过程又是在创造美 。让学生懂得在朗读 中 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 自己进入角色,达到忘我的境界,才
二、结合教材开展拓展阅读
抓住教材 中的名家名篇 的节选欣赏 ,推动深入 到全篇 全文甚 至 原著中去,把课堂提高一个档次,引向高层次的阅读。一位教育家 曾说过 : 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 学习语 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 来 “ 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 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其次抓住学生相信权威崇拜名人的心理,弓 ” I 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中有歌迷、影迷、球迷,倘若再培养一 批书迷,岂不更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名人效应和 权威意识,把优秀作家作品的权威地位和名人对作品的经典性评价 介绍给学生,也可以穿插一些名人轶事, 激发学生接受他们的兴趣, 同时也可抓住学生好奇 的心理 ,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确引导学
语文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
![语文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474944a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3.png)
语文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及尝试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主要对象,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例如“早操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 “一帮一制度方法”等。
这样就能够有序、有效率的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健全并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自学上也就构成了较好的自学习惯。
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
记得刚接手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
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
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
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自学方法教给学生。
比如:“写下人记事”的文章,我使学生按这几步回去自学,第一步,念课文,必须必须介绍课文写下的就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念课文,必须必须介绍课文描述顺序、厘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把握住文中描绘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反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
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
有效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有效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3bcf0e6102de2bd96058891.png)
信 大义 ,曹 操 的凶狠 奸诈 … … ” 随 着 读 书 的 不 断 深入 ,我 组织 学 生 开 展 读 书 交 流 会 。 日的 还 有 的学 生这 样 写 : “ 想起 来 , 如令 虽 说不上 广读 诗 节, 细 是 增 长学 生 的见 ,又榆 查他 们 的读 书情 况 , 以便 更有利 于 今 但 也 并 不足 昔 日的 ‘ 陋寡 ’了 。通过 读 我 认 识 了好 多人 , 孤 后 的 阅读 。读 书交 流会 的主 题 有 时是单 项 的 ,有 时是综 合 的 。在 看懂 了好 多 事情 ,也 去 了好 多地 方 ,人文 地 理 、风俗 习惯也 知道 足 “ 说 四大 名 著 ”交流 会上 ,学生 争相 发表 自 己的读 书体 会 。那 了不少 ,正所 谓 ‘ 未动 ,心 己过 万里 路 ’。 ” 我 精彩 的演 说 ,次次 使读 书交 流会 火爆 异常 ,妙 论连连 。你 听 : 多 次 在报 刊 发表 文 章 的学 生 这 样 写 道 : “ 带着 我 穿越 时 书 “ 我喜 欢薛 宝 钗这 个人 物 , 开朗 大=: 斤斤 计 较 。林 空 , 去贾 府 里 看 哀 怨 情 愁 , 到 粱 山泊 去 看 好 汉 们 的 悲 欢离 敞 , 』,不 J 黛 l 夫 哭哭 啼啼 ,在 《 { 红楼 梦 》里就 没 见过 她放 开 一切地 开 心 到 蜀 国 去 看 诸 葛 亮 的 足 智 多 谋 ,到 近 代 去 看 鲁 迅 的 ‘一 _ 味 屋 ’… …因 为有 了火 阅 读 ,才 有 了我 写作 水 平的提 高 ,真得 感谢 过 一次 。 一 点小 事放在 心上 ,就 像谁 都欠她 的 一 …… ” 样 “ 《 固演 义 》不 翻 还 好 ,这 一 翻 可 ‘ 惨 ’ 了我 , 一 害 大阅读 我 的魂 全 被张 飞 、关 羽 、刘 备、 曹操 、 诸葛亮 等 人勾 去 了。 经过 j 周 的废 寝 忘食 ,终 于 被我 ‘ ’完 了 。那 刘 备啊 ,是 K
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实践与探索的天地
![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实践与探索的天地](https://img.taocdn.com/s3/m/9328db41b307e87101f6960b.png)
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实践与探索的天地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创造型的学生。
这样就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践与探索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特别在阅读教学中,怎样给学生营造实践与探索的天地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创设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应该借助课文内容,创设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首先,老师做到少讲、少问,摒弃繁琐的课文分析,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
拥有时间才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语言的内涵只有在适合个性生活体验和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转而化之,成为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时,才真正属于学习主体的东西。
这样的理解和内化所需的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解说,而是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比如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这样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巩固和综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给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
只有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学训练课,才能从情节分析中跳出来,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将精彩词句融入学生的词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感情语言的能力才能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二、鼓励质疑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得好:“学贵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全景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全景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97ca4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e.png)
文|张艳妮我校主动探索并积极践行“全景式阅读教学”理念,以“阅读树德、阅读增智、阅读强体、阅读育美、阅读促劳”为价值追求,采用全景式阅读方式,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思维水平和语言学习规律,整合多种要素,纵向构建了阶梯式、螺旋式分级阅读体系的经线,横向构建了“全人员、全领域、全时段、全场景、全方式”的纬线。
全景式阅读通过“三线并进、两轮驱动”的运行机制有效实施。
“三线”即全景式场域、全景式主体、全景式路径并行推进。
“两轮”即“学生、教师、志愿者阅读共同体”(内因)和“家庭、学校、社会阅读共同体”(外因),启动动力系统,积极自然地阅读,激发阅读内驱力。
一、全景式场域学校积极构建“四A ”全景智慧阅读品牌。
“四A ”即:Any-where ———任何地方都可以是阅读的空间。
Anytime ———任何时刻都能够成为阅读的时候。
Any-one ———任何教师、学生还有家长都争做爱阅读的人。
Anyway ———不论以何种方式、从何种角度,打破阅读空间上的边界,让阅读无处不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精致打造适合共同体阅读的“一一三五七”阅读场馆。
一馆:悦读·彩虹花儿童全景阅读馆。
现藏书近8万册,其中,绘本近3万册,其他书籍近5万余册。
在这个能容纳100多人的悦读空间里,橙色的悦读列车、放飞梦想的鸟巢、勃勃生机的小树型绘本书架……每一寸土地都书香四溢,阅读的种子已悄悄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一亭:乐读·全景阅读朗读亭。
丰富多彩的主题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诵课文、诗歌、经典文章,感悟文学的力量,学会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三苑:越读·杏林书斋、静读·闲庭心语、趣读·紫藤书苑。
教师、学生纷纷捧起书本,静心阅读,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平日里走进杏林书斋,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教师围坐一处,或手持书卷,独享宁静世界,或轻声漫谈,分享读后感悟。
教室是教师的舞台,这里则是心灵的港湾。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效果报告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效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0d67fbf61fb7360b4c65dd.png)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探索和实践效果报告课题组:凭祥市第一中学语文组课题研究人员:邱国安陈长安黄振超陈军明刘惠群赵艳妮陆康李燕婷闭福玉杨军张燕萍一、课题提出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
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第四学段(初中)分目标提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朱永新也指出:“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
”但经调查,我们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1.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
调查显示,有60%左右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
他们在星期天与节假日里进行的课外阅读实际上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变种,受到外界因素很大的干扰,缺乏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课外阅读内容不丰富。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不仅阅读量少,而且内容不丰富。
很多学生为取得较好成绩,仅看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教辅读物;一些学生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笑话幽默等书籍;即使部分学生关注鲁迅、冰心、老舍、安徒生等大家的作品,也只是泛泛而读;对外国作家作品的涉猎更是不足。
3.课外阅读方法不科学。
从调查结果看出,有18,3%的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写摘录,作一些批注或标记,仅15.68%和3.09%的学生能够做到边读边想或写读后感,而70.23%的学生课外阅读只是随便翻翻而已,缺乏目的性、有序性和系统性。
“词串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词串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70690fe4693daef5ef73dbc.png)
陆娅 萍 在 阅读 教学 中 ,我 常从文 本 中提 取一 组或 多组 词 串 ,或 者 围绕 文本 中的某一 个 中心把词
二、紧扣 词串 。 理清文章脉络
宋陆游云 : “ 论文有脉络 , 千古著不诬 。 ” 人身
语“ 串” 起来 , 构建成 一组词 串 , 以“ 词 串式” 阅读 脉络是人 的命脉 , 文章脉络是文 章的生命线 。若 教 学方式 引领学 生通过诵 读 、想 象 、角 色体验 学生能抓住文章 的脉络 , 对理解课 文就会起事半 等, 在脑海 中体 验一个个 优美 的情景 、 一个个 温 功倍 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 《 我 和祖父 的园子 》 时,
馨 的画面 , 在 耳畔 感受 “ 词串” 的鲜 明节 奏所 带 便 出示 了以下 三组 词串。
来 的音乐 美 , 从 而促进 阅读 、 理解 、 感 悟和表 达 ,
蜂子
韭菜
蝴蝶
谷穗
蜻蜓
倭瓜
蚂蚱
黄瓜
提高学生的悟性和灵性 ,使阅读教学变得轻松
铲地
浇水
、
巧用词 串. 提升概括能力
么, 第 三排写 的是“ 我们 ” 在 园子里干什 么 。 其实 这 就是课 文的两 条主线 : 园子里 有什 么 , 我 们在 园子里 干什么 。在此基 础上我 要求 大家按 照这 两 条线索 用心 去读课文 , 用 心去 品文字 , 深人体
味“ 我” 在 园子里 自由 自在 、 快 乐无忧 的心情 。 我
大刀阔斧
与 日俱 增
开天辟地
顶 天 立地
变化 多端
改 天换 地
我 先让 学 生将 词 串读 了几遍 ,接 着 提 问 : 想有 了这两 条线 索 在前 方 “ 照 明” , 学 生 学起 来
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的探索与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的探索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175e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e.png)
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与实践的探索与研究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快速有效地获取和理解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们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并提供一些相关研究的案例和建议。
一、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师生或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和观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互相帮助和交流,共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研究表明,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一项针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通过互动和合作的方式相互促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二、阅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外,阅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也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和训练一些阅读技巧,能够更加高效和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阅读技巧包括速读、扫读、定读、精读等。
速读是指快速阅读,抓住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扫读是指快速浏览,寻找特定信息;定读是指有目的地搜索某些特定内容;精读是指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各个细节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并在实际阅读中加以应用和巩固。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技巧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阅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a6420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1.png)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一、引言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和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探索和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困难出发,分析探索和实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最后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1. 现状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单一。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素材大多以文言文、课文为主,缺少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现代文学作品。
这导致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够。
(2)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以讲解、解题为主,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环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的语文阅读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测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思想理解、情感共鸣和创新发挥。
2. 困难(1)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对教材和课文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
(2)学生阅读能力有限。
由于教材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局限在文言文和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上,缺乏对现代文学作品和多元化文本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3)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
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和解题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不佳。
1. 丰富教材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选择多样化的阅读素材,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并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现代文学作品。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效果。
2. 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解、讨论、研究、实践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尤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生修养。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1de4e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e.png)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寻新的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选取几篇相关性较强的文章,让学生系统地阅读、比较和分析,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实践进行分析和探索。
一、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设计1. 教材选择选择合适的教材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教材应当选取在一定主题范围内相关性较强的文章,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材应当包括不同文体的文章,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以便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课前导学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和了解。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前对文章的主题和范围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看法。
3. 阅读过程管理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分段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文章,并在阅读后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4. 总结归纳在学生完成文章的阅读和讨论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扩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者再现,从而巩固和提高语文素养。
二、实践探索通过实践探索,我发现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还可以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7-06-05T11:36:53.9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1期作者:胡加春[导读] 逆向思维阅读文本,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心小学265301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践逆向阅读的探究
逆向思维阅读文本,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创设“反弹琵琶”式的问题情境,往往能使“情”更真、“意”更切,并及时反馈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1.变述式探究——“反弹”文本内容。
变述式探究就是在基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变换人称或角色,改变课文的叙述方式,再造文本逆向表述。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抓住提领全文的关键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教师巧引学生动情演读,设问:“阿曼达,此时,你看到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你最迫切地想从父亲那儿了解什么?”于是,“儿子”会描述看到了满脸灰尘、衣衫褴褛、浑身血迹、疲惫不堪……的父亲,并惊讶地问道:“爸爸,你怎么了?你是怎样发现并解救我们的呀?”启发学生由果溯因,身临父亲情境,以父口讲己事,“反弹”课文内容,内化文本。
再加上教师以“儿子”的身份,不时激动地、敬佩地、感恩地插问,以文本中“知情者”的身份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说出父亲看到废墟后与别家父母不同的心境、表现;想象苦挖8小时、12小时……38小时的周边环境变化、神情变化,以及身体、心理困境等,体悟父亲执着的言行:“儿子,你在哪里?爸爸来救你了。
”“儿子,你一定要挺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
”“儿子在等着我,我不能失信于儿子,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挖掘到底,决不放弃!”……
2.活用化探究——“反弹”文本特点。
活用化探究就是学生通过所读作品的内容情节、语言表达,探索作者写作的思路、采用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等等,从而得到写作方面具有规律性的知识。
再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写作特点,灵动仿说仿写类似文章,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如《生活的好帮手——电脑》教学后,设问:神奇的电脑管起了我们的住、食、行,那么凭借生活所需,你还希望创设具有哪些功能的物品呢?让学生结合相关科幻知识,运用课文按几方面并列说明的方法,分组说一说、写一写。
这下学生可来劲了,什么“四季如春空调衣”、“微型万能书包”、“多功能眼镜”、“魔鞋”、“神奇警示课桌椅”、“笔记本百科全书”……只要想得出,他们就能谈得头头是道。
又有谁能说,他们今天的幻想不能成为明天的现实?
二、巧设生活情境“创弹琵琶”,实践创新阅读的探究
1.对应式探究——挖掘文本意蕴。
对应式探究就是根据课文显现内容挖掘相应的蕴含内容,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展示与提高创造机会。
再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儿子从父亲那儿汲取的伟大力量,真切地体验儿子安慰、鼓励同伴的不容易,谦让的“了不起”,对应父亲废墟上的感人故事,抓住关键句,创设生活情境,由“父亲”询问阿曼达或由旁人打听其他孩子,创弹文本隐蕴的情境——废墟底下近39小时的故事,可深化主题,拓宽意境。
2.链接式探究——丰富文本语境。
链接式探究就是指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链接生活内存、知识积淀、情感因素和阅读经验,开放情境,为文本填补空白,拓展延伸,丰富语境,增加阅读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如教学《燕子》,可引导学生观赏“燕子飞行于春光美景间、屋檐巢穴中姿态”的录像,补充拓写“春、燕美景”。
如:“在和煦的阳光下,在习习的春风中,在蒙蒙的细雨间,燕子时而拍拍翅膀在绿油油的禾苗上盘旋,时而展开翅膀在花草丛中滑翔,时而又落在柔柳翠叶间呼朋引伴,时而又直奔巢穴喂哺乳燕,时而又在院子上空教雏燕飞行……燕子不辞辛劳地履行着庄稼卫士的职责,无私地奉献着做父母的爱意。
啊!燕子带着他剪刀似的尾巴,为我们剪出了一幅幅“春光烂漫图”、“鸟语花香图”、“爱满人间图”……这样,不仅全方位、多角度体验了春光美景,还感受了燕子勤劳和无私奉献爱心的情感。
三、创设视听情境“串弹琵琶”,实践互动阅读的探究
1.场面化探究——拓展或完善故事情节。
还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这对父子回家后,家人会询问,记者会采访,政府官员会表彰,感恩者会送锦旗……众人交互“串弹”,人文交融,结局美满。
又如:《负荆请罪》、《穷人》、《少年闰土》等文章也可进行场面化“串弹”。
不过,这场面该设在文中还是文尾,得视具体情境而定。
2.串联式探究——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老师以记者身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视听情境——穿梭采访:“请问小巴迪,当你听到母亲唯美的赞扬声时,你心里感觉如何?都做了些什么呀?”“请问妈妈,你真觉得巴迪的诗精彩极了吗?为什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请问父亲,你为什么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作了如此残酷的评价?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再问巴迪,面对父亲的评价,你有否感到伤心透了?那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向成功的呢?”如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心灵,在穿梭的人物交流中贯通全文,长文短教,并使静态的文本活动化。
总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面的、发展的、多元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多元互动,强化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再创造过程,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