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立体图形》教学与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数学教后反思(二篇)
《认识立体图形》数学教后反思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教授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反思。
这份反思报告主要总结了我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认为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优点是能够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使用了幻灯片、实物模型和绘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的属性。
我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三维拼图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
其次,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时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的机会。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立体图形只是纸上谈兵,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其次,在一些关键概念的阐述上,我可能没有给出足够的例子或图解,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
为了改进我的教学方法,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将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的机会。
我计划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绘图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属性。
其次,我将更加注重关键概念的讲解,采用更多的例子和图解来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另外,我还打算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习题解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反思和总结,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立体图形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能够更好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教授学生认识立体图形,使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认识立体图形》数学教后反思(二)在教学中,我们较为常见的一个数学内容就是《认识物体和图形》了。
这个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能够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和比较。
我觉得这个内容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首先,我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介绍不同的物体和图形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触摸、感受和观察,使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备课时,我借鉴教参,查阅优秀教案,上网搜集资料,设计了一堂开放、活泼、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等自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由于很多学生都没有按要求带实物图形来,在上课时有很多同学没能按我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摸一摸”,而且一年级的学生还非常的好动好玩,上课时总是把玩物品,标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在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特征时,孩子们用小手摸了,但是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后面还算顺利,好歹把这节课上下来了,但是回想起来,这两天一直很郁闷,一直在想着如何搞好上课的常规.上完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年龄小,人数多,又加上刚入学不久,第一次上公开课,结果导致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难以掌控的情形.2、第一次带如此多的实物来进行教学,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上课常规的课堂来讲太难以控制学生的行为.3、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在教学的引导、提问语言的有效性上还需加强.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练习有层次性.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通过课件展示,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3、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今后努力的方向:“课堂纪律管理”和“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是我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我会进一步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收获!。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设计中的教学反思与改进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设计中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本学期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立体图形的知识。
作为数学的一个基础领域,立体图形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和视觉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教案设计中,我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让孩子们能够在参与和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反思与改进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立体图形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难以把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比如说,我将教室里的桌子、椅子、书柜等摆放成常见的各种立体图形,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摸摸、感知不同的面来了解图形的不同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联。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立体图形绘制中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孩子们对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理解不够清晰,导致绘制出来的图形不够准确。
在这种情况下,我引导孩子们通过观看实物和各种图片来加深认识。
同时,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说香皂盒、笔筒等常见的物品,通过与盒子类似的这类物品来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图形所代表的真实物品。
最后一个需要改进的问题是针对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个教学内容本身。
在教案设计的时候,我发现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且较为简单。
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制作模型来教给孩子们如何绘制图形的不同面。
我还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制作折纸模型,让他们在制作中逐渐认识到图形的三维特征和形状关系,促进视觉空间能力的发展。
教学反思和改进此类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孩子们一起合作来寻找改进的方法。
在本次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引导孩子们了解了基本的立体图形,而且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亲近这个环节。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孩子们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
《立体图形》教学与反思
《立体图形》教学与反思一、导入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几位朋友,(出示长方体),谁认识它?生:长方体。
师:你对长方体有哪些了解吗?生1 :它相对的边相等。
师:谁来帮帮她,给她纠正。
生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前后两个面相等。
师:这个朋友谁认识?(出示正方体),你对它有哪些了解?生:是正方体,它的六个面都相等。
师:这个朋友谁认识呢?(出示圆柱),你对它有哪些了解?生:是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的,它还可以滚动。
师:(出示三棱柱),谁认识它?对它有哪些了解?生:是三角体,它上下两个面是三角形。
师:它叫三棱柱。
老师想做一个和三棱柱上的这个面(手指三棱柱上的三角形)的面一样的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生:(小组讨论,很兴奋)。
生1:我把它压在纸上画下来,。
(教师请他上讲台画)。
生2:我把它摁在橡皮泥上,橡皮泥上就有一个和三棱柱上的三角形一样的面了。
(教师请她上讲台操作)。
生3:我用水彩笔给那个面上涂上色,再往纸上一印,就有一个和三棱柱上的三角形一样的面了。
(教师请她上讲台演示)。
生4:我拿三棱柱往沙滩上一压,就会有一个和三棱柱上的三角形一样的面了。
教学反思: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学生感到很亲切,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而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学生都知道,学生缺少的是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能力,所以,开课时表面看似顺利、精彩,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如果开课时能给学生许多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模型,让他们分类;再让他们“送平面图形回家”(找一找哪个立体图形中有该平面图形),这样就建立了立体——平面的联系;最后再让学生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画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相信这样的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动手、动脑而有所收获的。
二、学生活动,体会“面在体上”。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好,用你喜欢的办法,利用你的学具,试一试你能得到哪些图形?生:(很高兴地活动,大多数学生采用先用水彩笔在立体模型某一平面上涂一涂,再印在纸上。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1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前言《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教授立体图形的定义、性质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立体图形的认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存在一些困难和误区。
本次教学反思将对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各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并了解其性质和特点。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能够正确辨认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展示:通过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个立体图形的外观和形状特点;2.讨论引导: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描述不同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3.游戏活动:设计一些学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立体图形,巩固所学的知识;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引入活动。
我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体,并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认识立体图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知识讲解在引入活动后,我简要地讲解了立体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我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立体图形的外观和特点。
我重点介绍了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等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游戏活动为了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
我将准备好的不同立体图形模型放在桌上,然后随机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图形卡片,要求他们找到与自己卡片上相同的立体图形,并将其放在一起。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巩固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和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
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
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一)球的认识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
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方城县博望镇第三小学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认识立体图形》是本单元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入校前就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篇一」汶上县汶上镇中心小学冯西亚在我校的常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给予了非常中肯和合理的建议。
建议一:注意板书的位置。
黑板的左侧是主板书,右侧是辅助板书,标题和板书内容上下间隔距离太近。
字虽然写的认真,但还要多练基本功,尽量争取美观。
讲课语言表达要准确,特别是对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这种概念教学,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无误。
还有尽量用数学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比如说在音乐机器人的身上“数一数”有几个球的时候,我说的是“查一查”,普通话有待提高,要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分。
建议二:在“看谁摸得准”这个环节,建议把“摸一个薯片盒”改成“摸一个薯片筒”,因为是为了学习圆柱,教具和学具都是准备的筒状的薯片外包装,虽然是一字之差,理解起来意思却不一样。
建议三:在学生认识球的时候,我是通过从黑色袋子摸一个乒乓球―通过摸学生描述球的特点―找生活中的和乒乓球这种图形相同的物体―揭示像乒乓球等这种图形的物体叫做球―教师小结这样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但发现有几个同学在下面的巩固练习中把球说成了圆。
有的老师建议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把第三和第四环节调整一下,变成从黑色袋子摸一个乒乓球―通过摸学生描述球的特点―揭示像乒乓球这种图形的物体叫做球―找生活中的和乒乓球这种图形相同的物体―教师小结。
建议四:注重课堂的生成引导。
在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指着教室上面的一个正方形玻璃说是正方体,我举着魔方问同学们:“你们赞成他的说法吗?”学生很显然不赞成,理由是玻璃是扁的,不是正方体的形状。
但此时我班学生王远见站起来用手比划着说:“这样放一块(下面),这边放一块(前面),这边放一块(后面),这边放一块(左面),这边再放一块(右面),上面再放一块!”很明显,他的意思是用6块正方形的玻璃围成一个正方体。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2)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2)《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四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2、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
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三)、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
合作完成表格《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五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科书34页至35页上面“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至3题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数学教后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数学教后反思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这个数学课题之后,我回顾了整个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通过这个反思过程,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个课题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并思考了如何改进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我在备课阶段的不足。
在准备这个课题的教学内容时,我对于教材中的各种立体图形的名称、特性以及判断方法并没有做到准确无误地掌握。
这导致了我在课堂上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给予准确的回答,影响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理解和学习进度。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
课堂上,我过于依赖讲解和演示的方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思考和互动。
这导致了学生的被动接受程度较高,课堂氛围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
再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不够。
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很好的分析和分类,没有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这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中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进展较快,有的学生难以跟上进度。
最后,我在课堂管理上的不足。
在教学中,我没有很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活动,也没有对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课堂纪律进行很好的监督和管理。
这导致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秩序不够井然有序,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我会加强备课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确保对于每一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特性以及判断方法都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掌握。
同时,我也会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案例或者实际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其次,我会改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在课堂上,我将多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互相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者任务,让学生们能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立体图形》教案教学设计《立体图形》这堂课可以让孩子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立体图形》的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干。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片四张(见活动材料)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儿从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面、六条边、六个顶点、立体图形)。
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动手操作:搭积木。
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等16页,观察页面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面上的一个造型。
第一组:搭建页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组:搭建页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组:搭建页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组:搭建页面右下角的造型。
请幼儿在桌面上搭建,四组的桌子依次并排,以便后面的观察和计数。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实施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幼儿是怎么搭建的,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
3、请幼儿依次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用了几个立方体。
幼儿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用的砖块数量。
待幼儿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用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启发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启发幼儿思考验证答案的方法:把造型拆散,数一数它用了几个砖块。
)请第一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一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请第二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四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篇一: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是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开始,它与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是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在目标定位上,虽然只要求学生会分辨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但对于刚跨入小学大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要建立空间观念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在此节课中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的效果。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整个教学过程努力营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数一数、搭一搭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感性的。
初步的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在跟物体、模型间的“碰撞”中,领悟到知识的真谛,脑中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学生积存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把身边实物引入课堂,培养应用能力。
立体图形认识的教学,由于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教学设计上确立了“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教学过程。
教学中,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各种形状),让学生分一分,唤起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辨别,并安排了大量观察、操作实物活动来使学生得到感性的认识和真实的体验。
并板书各种图形画成平面图形后是什么样,最后,再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体,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认识和发现世界。
篇二: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
所以,本节课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反思本次课堂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本次教学的反思:一、教学环节方面在引入新课时,我通过展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从直观上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1.找一找: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尝试描述它们的特征。
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
2.折一折、剪一剪:让学生动手将一些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或者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
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1.判断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一些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填空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填写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的性质,帮助他们加深对两者概念的理解。
3.动手操作题: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立体图形,并尝试将它展开成平面图形。
这个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方面本次教学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效果方面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能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空间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帮助。
四、改进方向方面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立体图形》教学与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and Refle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Graphic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立体图形》教学与反思
一、导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几位朋友,(出示长方体),谁认识它?
生:长方体。
师:你对长方体有哪些了解吗?
生1:它相对的边相等。
师:谁来帮帮她,给她纠正。
生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前后两个面相等。
师:这个朋友谁认识?(出示正方体),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是正方体,它的六个面都相等。
师:这个朋友谁认识呢?(出示圆柱),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是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的,它还可以滚动。
师:(出示三棱柱),谁认识它?对它有哪些了解?
生:是三角体,它上下两个面是三角形。
师:它叫三棱柱。
老师想做一个和三棱柱上的这个面(手指三棱柱上的三角形)的面一样的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小组讨论,很兴奋)。
生1:我把它压在纸上画下来,。
(教师请他上讲台画)。
生2:我把它摁在橡皮泥上,橡皮泥上就有一个和三棱柱上的三角形一样的面了。
(教师请她上讲台操作)。
生3:我用水彩笔给那个面上涂上色,再往纸上一印,就有一个和三棱柱上的三角形一样的面了。
(教师请她上讲台演示)。
生4:我拿三棱柱往沙滩上一压,就会有一个和三棱柱上的三角形一样的面了。
教学反思: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学生感到很亲切,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而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学生都知道,学生缺少的是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能力,所以,开课时表面看似顺利、精彩,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进来。
如果开课时能给学生许多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模型,让他们分类;再让他们“送平面图形回家”(找一找哪个立体图形中有该平面图形),这样就建立了立体——平面的联系;最后再让学生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画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相信这样的活动绝大多数学生
都能通过动手、动脑而有所收获的。
二、学生活动,体会“面在体上”。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好,用你喜欢的办法,利用你的学具,试一试你能得到哪些图形?
生:(很高兴地活动,大多数学生采用先用水彩笔在立体模型某一平面上涂一涂,再印在纸上。
)
教学反思:学生很喜欢自己动手做一做,喜欢有趣的、象玩一样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心情愉快,没有负担。
三、建立“形”与名称的联系。
师:谁来把得到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争先恐后)。
师:请得到最多图形的同学来。
生:我得到四个。
(请他到讲台上展示)。
师:你得到了什么图形?
生:(边指边说)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
师:(板书: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同桌互相说说,你从哪些学具上得到了哪些图形,指一指,摸一摸,并说出它叫什么?
生:(很认真地指一指,摸一摸,并说出它叫什么)。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它们找不到“家”了,谁愿意帮帮它们呢?
生:(请四名代表分别手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其他学生发令“1、2、3”,他们便将图形贴在相应的名称下面)。
师:你们真了不起!
教学反思:对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学生知道它们的名称,所以,教师不必讲,而是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展示。
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可以肯定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但是仔细回想,学生的思维含量低。
如果设计为在图形上写错名称,请学生纠正,他们便要对图形、名称重新审视,经过一番思考后才能作出判断。
所以,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对于学生会的内容,怎样让学生再动动脑筋。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