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初三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学习知识情况总结及训练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2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2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使在空气中燃着的蜡烛熄灭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使蜡烛隔绝空气 B.必须把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C.必须使蜡烛隔绝空气并降温至它的着火点以下 D.把蜡烛移到盛氧气的瓶中2.与氧气混合点燃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二氧化碳 B.天然气 C.氢气 D.煤气3.为了保证旅客安全,交通部门规定: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腐蚀品和危险品等进站上车。

下列物品中,能携带上车的是()A.汽油 B.鞭炮 C.酒精 D.合成洗衣粉4.欲使燃着的酒精灯熄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要使酒精灯隔绝空气B.只要把温度减低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C.必须使酒精灯隔绝空气并且降温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D.使酒精灯隔绝空气或者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5.菜锅里的油被引燃后,所采用的最佳灭火方案是()A.使用灭火器 B.撒上沙土 C.盖上锅盖 D.浇水6.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7.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

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8.根据氧气易于跟别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9.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后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10.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二.填空题11.以下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填序号,下同),禁止吸烟的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共18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共18张PPT)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94页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以碳为例说出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条件
以及生成物 说出一氧化碳的性质
一氧化碳的有关知识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 空气。
(2)化学性质:
点燃
①可燃性: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②剧毒性: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 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 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交流与讨论
思考下列问题,试着总结燃烧发生的条件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2.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能燃烧?
用玻璃杯罩着的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 3.木条和煤,哪个比较容易点燃? 4.为什么在高温干燥的季节里,在没有明火
观察与思考
烧不坏的手绢
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把一 块棉布手绢进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 ,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 ,并轻轻抖动手绢。
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 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创设情境 自然过渡
联系生活 思考问题
将玻璃片置于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玻璃 片上会变黑,为什么?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1、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同时具备 燃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燃料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效率高,比不完全燃烧对环 境的污染少。
课堂小结

沪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化学(试用本)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复习课件

沪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化学(试用本)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复习课件
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 分析。 • 【实验现象】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 色。
3、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 【化学方程式】C+2CuO 高温 2Cu+CO2↑ •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
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
A 釜底抽薪 隔离可燃物
(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薪:指木柴)
B 杯水车薪 不能起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你选择的成语是
,其中的
化学原理是

二、碳
1、同素异形体
• “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 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 的物质。
金刚 石
石墨
化学 式
颜色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润滑性 熔点
用途
C
无色透明
正八面 体
最硬


划玻璃、切割金属、

钻探机钻头、制装

饰品等
深灰色、有金属 光泽、不透明
细鳞片 状
最软之 一
优良
良好
良好Βιβλιοθήκη 电极、铅笔芯、润 滑剂等•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 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 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 液变红。
5、二氧化碳-用途
• 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 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一般情 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章末知识小结沪教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章末知识小结沪教版

章末知识小结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定义和条件(1)定义:燃烧是一种__ __、__ __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__ __;②可燃物与__ __接触;③要使可燃物达到__ __。

2.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1)内因:__ __;(2)外因1:__ __;(3)外因2:__ __。

3.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条件氧气__ __时发生的燃烧氧气__ __时发生的燃烧燃烧快慢__ ____ __放热多少__ ____ __4.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__ __,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如果氧气的浓度较__ __,或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__ __,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5.灭火的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__ __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离。

(3)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使燃烧物冷却,让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__ __以下。

6.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注意通风、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等可有效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2)消防安全标志(3)火险自救①火势很小,根据起火原因,可以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将火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 __求救。

②被困在火灾区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自救。

如用__ __或__ __捂住口鼻,__ __沿墙壁或__ __跑出火灾区等。

二、质量守恒守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 __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__ __变化,且适用于一切__ __变化。

2.用微粒构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改变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__ __、__ __和__ __不变。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0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0

第四章?理解化学变化?复习教课设计〔一〕教材地位1、承上启下,从剖析反应物、生成物为什么种物质向商讨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转变;2、指引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课作好理论准备;3、本章内容不只解说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并且让学生对生活中焚烧灭火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使学生理解生活中到处有化学。

(二)教课目的①培育学生的察看水平、剖析实验现象水平。

②培育学生定量研究问题和剖析问题的研究水平。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培育学生定量研究和剖析推理的水平及解决实质问题的水平。

②培育学生敢于怀疑、猜想、自主研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1.焚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详细应用二、学法剖析新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复习课那么经过知识网络化、知识习题化,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教法剖析小组合作研究、沟通经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着手练习的机遇,调换学生的踊跃性,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来。

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向学生供给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线,加强教课内容的直观性。

四、教课程序〔一〕引入课题,展告知识点学生议论回复5知识回想1、焚烧的观点61、焚烧的观点72、焚烧的条件83、完整焚烧和不完整焚烧9、影响焚烧的要素10、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1、化石燃料种类、对环境的影响二、定量理解化学变化1、质量守恒定律⑴内容: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⑵合用范围:只有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说。

⑶微观解说: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从头组合成其余物质的过程,因此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研究:用以下列图所示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a、实验中的现象:①试管中有;②澄清的石灰水;③反应结束后天平。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燃烧 燃料.docx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燃烧  燃料.docx

第四章燃烧燃料第1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燃烧是化学变化B.燃烧都是氧化反应C.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的现象D.有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2.一般情况下,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具备( )①较高的温度②充足的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④物质具有可燃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3.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与氧气接触B.无水酒精是液体C.没有达到着火点D.酒精没有可燃性4.因罐装汽油泄漏引起大火时,消防人员所考虑的以下灭火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设法关闭阀门,阻止汽油继续泄漏B.设法降低汽油的着火点C.设法降低汽油的温度D.设法让汽油与空气隔绝5.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的电源开关6.我们依据反应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

(2)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_______的方法。

7.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

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2019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

2019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

2019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知识点与练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1.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通常伴随发生的现象有:光、焰、烟、雾光:燃烧生成物状态为固体时,一般是产生光;焰:燃烧生成物状态为气体时,一般是产生火焰;烟:燃烧生成物有固体,一般会有烟产生,烟就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中形成的;雾:就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3.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物质具有可燃性(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具有助燃性的物质)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发生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绢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中酒精的燃点很低,它很快地燃烧了,而且酒精的沸点只有78℃,水的沸点是100℃,所以,酒精很容易从手帕中挥发出来烧掉,一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

另外,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变成蒸气挥发了,这些挥发的水汽带走了手帕上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着火点。

以上的两个因素保护了手帕的安全。

4.可燃物的点燃方式:主要是由于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接触面积不同,导致点燃方式的不同。

点燃的作用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5.燃烧现象的剧烈程度,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氧气的浓度,可燃物的颗粒大小,以及接触面积等。

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的颗粒越小,以及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境)的意义。

7.一氧化碳的毒性:毒性是化学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该马上打开门窗,切记不能打开电灯、排风扇等电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的尾气、煤气泄漏等。

8.(1)爆炸的条件: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4.1 燃烧与灭火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4.1 燃烧与灭火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同步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2.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燃气灶上煮饭时,不一定要有人照看B.夜间察觉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时,要及时开灯查找泄漏源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遇到明火一定会引起爆炸4.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B.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5. “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6.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恰当的是()A.计算机起火时,用水浇灭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D.煤气炉着火时,用扇子扇火7. 下列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氢气燃烧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C.大量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D.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它有放热多、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8.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钢铁的生锈9.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造成的B.只有燃烧才能将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蜡烛火焰一吹就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使蜡烛熄灭的D.将划着的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慢慢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10. 如图所示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 )A.B.C.D.11. 年 月 日,江苏省昆山市一金属制品厂的抛光车间发生了粉尘爆炸,导致 人死 人伤的悲剧,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称为爆炸极限)后,遇火发生剧烈燃烧产生的爆炸,以下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产生粉尘的车间必须注意通风排气B.在容易产生粉尘的生产车间周围张贴图标C.粉尘爆炸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D.铁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因此,铁产生的粉尘不会爆炸12. 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不能用明火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13.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睡觉时闻到很重的煤气味,打开电灯检查煤气罐漏气部位C.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14. 年月日下午,台州大东鞋业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造成多人死亡.下列关于火灾及逃生、急救方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C.扑灭大火,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由后住口鼻,低姿势前行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和甲烷B.液化石油气和空气C.二氧化碳和空气D.天然气和空气16.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7. 关于化学爆炸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爆炸是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天然气和氢气在密闭容器内混合,用电火花点火可能发生化学爆炸C.化学爆炸一定会伴有发光、发热现象D.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严禁穿棉线类衣服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请分别写出图中各标志所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如图是第七单元课题的教学片断:【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如图).【学生讨论】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老师】下面是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原理:.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学生】(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两位同学,对灭火原理描述错误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2)请你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例的灭火原理________.(3)若实验室酒精灯不慎失火,可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反思】(1)当发生火险时,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可取________、如果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可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呼救(2)假如某地图书馆发生火灾,你应最先考虑使用________(填“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20. 煤是现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燃料,里面含有少量的硫,它燃烧时常产生一种有害的________气体,一种有毒的气体________.农村常用沼气代替煤和柴禾,沼气的成分是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10分) 液化石油气和煤气是常用的民用燃料.液化石油气的燃气炉具和煤气炉具的基本结构相似,但进风量设计得不同[已知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且冬季和夏季的比例略有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液化石油气炉和煤气炉哪一种进风量大?为什么?(2)已知丁烷沸点,丙烷,分析液化石油气冬季和夏季比例应有何不同,为什么?(3)气体打火机的物质是丁烷.有的商贩为了降低成本,用液化石油气来代替,结果经常出现打火机爆炸事故,分析原因.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答出一种即可)(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3.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和;【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中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2)根据装置的作用和的位置,推测的作用是________.(3)观察到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体含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交流讨论】(4)小明认为:从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5)小张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________(6)若反应前加入的粉末质量为克,反应中氧化铜全部还原成铜(杂质不反应),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克,则实验前粉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燃烧与灭火同步检测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A【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易造成污染。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3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3

课题第1节常有的化学反应1、经过研究学习理解焚烧发生的化学反应2、划分完整焚烧和不完整焚烧的观点目3、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认识防备爆炸的举措,形成“灭火防爆,人人有标责〞的意识4、能正确理解平时生活中某些焚烧、爆炸现象发生的原由重物质焚烧需要哪些条件;燃料完整燃难1、焚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点烧的条件及重要性点2、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行课时课时数__2_第_1_教时讲课时间____年____月___日课前准备执笔人教课过程改进建议第1课时焚烧的条件〔创建情形〕:展现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升空等几幅图片。

〔教师发问〕:看完图片后,你对焚烧有了如何的理解?〔经过创建情形使学生回想焚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倡始学生探究焚烧实质与焚烧条件的兴趣。

〕〔议论沟通〕:只有理解焚烧的实质,才能让焚烧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想想〕:火是如何产生的?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你能描绘出哪些焚烧的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请你将知道的焚烧案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沟通、议论:物质的焚烧有何特点?案例察看到的现象焚烧反应的特点:〔师生整理〕:〔1〕共同点:发光,放热,化学变化。

〔2〕焚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强烈的化学反应。

【提问】焚烧终究需要如何的条件呢?请依据自己对焚烧的认识,做出一些猜想。

【沟通与实验】沟通以下问题〔课本P93的沟通与议论的3个问题〕学生依据供给的仪器和物件推行实验。

〔增补分验:用大烧杯罩住上下不同的两支蜡烛,察看实验现象〕【提问】针对问题3推行发问: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为何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相同?(可燃物的点燃方式:主假如由于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接触面积不同,致使点燃方式的不同)(焚烧现象的强烈水平与以下要素有关:氧气的浓度, ,可燃物的颗粒大小以及接触面积等)不同的点燃方式有相同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焚烧的条件:1〕物质拥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需抵达焚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doc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doc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燃烧是指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反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

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2.灭火的原理:(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思路解析:本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

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4.住宅或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思路解析:灭火通常从三个方面考虑:设法降低火焰温度,使之在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设法切断火与可燃物接触;设法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用水灭火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能改变它的着火点。

答案:C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上海初三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上海初三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节碳第 1课时碳单质第 2 课时 CO2和 CO的性质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第四节化学燃料考点一: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 A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燃烧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以下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爆炸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与空气或氧接触化反应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 ,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 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上海市初三化学上册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知识总结及训练教学内容

上海市初三化学上册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知识总结及训练教学内容

上海市初三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知识总结及训练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燃烧的定义(1)狭义的燃烧:通常的燃烧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广义的燃烧: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

例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最低温度(着火点)3、灭火与防火(1)灭火的方法①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②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③隔离(移走)可燃物(2)几种常见灭火器①泡沫灭火器。

使用方法:头朝下倒转过来,使筒内两种药液混合;灭火原理:二氧化碳和泡沫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

灭火原理: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NaHCO3), NaHCO3遇热分解产生CO2和水。

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使用方法:手先握在钢筒上的木柄,然后打开螺帽;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紧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比较5、燃料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①一定量的燃料燃烧需要一定量的氧气,含碳燃料在氧气充足时,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不能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②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浪费燃料产生有毒气体(CO等)污染环境③促进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供给足够量的氧气。

例题[例1] 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1)和(2)(B)(3)和(4)(C)(2)和(4)(D)(1)和(4)[例2] 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例3]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例4] 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例5]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例6]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地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燃烧(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都是燃烧(C)不是所有的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提供足够的热量都会燃烧(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能产生燃烧现象[例8]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例9]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

沪教版初三全册(全国版)第四章第一节燃烧、爆炸、防火灭火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初三全册(全国版)第四章第一节燃烧、爆炸、防火灭火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初三全册(全国版)第四章第一节燃烧、爆炸、防火灭火知识点归纳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火是燃烧时的一种现象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小tip:某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简语: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燃烧时氧气充足与不充足时,可燃物燃烧的情形是不同的例子: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O2 点燃CO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C + O2 CO2一氧化碳也能够燃烧,它是一种常见的气体燃料CO + O2 CO2区别: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的快,放出的热量多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的慢,放出的热量少小tip: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有剧毒中毒原理:吸入人体中的一氧化碳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严峻时,甚至导致窒息死亡中毒处理:开窗通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动空气新奇处,严峻者应赶忙送医院救治爆炸起因: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刻内集合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利用:爆竹、炸弹、开采爆破注意:当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的接触专门充分氧气充足时,遇明火专门容易在短时刻内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危害:面粉厂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煤矿坑道的瓦斯气体(要紧成分是甲烷),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汽油加油站挥发出的多种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拓展: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小tip: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一些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面粉爆炸实验图防火与灭火原理:使燃烧的条件不成立方法: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例子:液化气、煤气起火,能够关闭阀门森林火灾,能够设置隔离带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例子:油锅起火,盖上锅盖使用大量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例子:民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小tip: 易燃易爆物,遇到明火、高温或装机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发觉室内煤气泄漏,不能够立马打开电器开关(比如开启排风扇或油烟机等)室内起火时,不能够赶忙打开门窗,以免放入新奇空气,火势增强逃生:烟雾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有烟雾的地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课件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整理与归纳课件沪教版
(2)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D两个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教师引 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的原因。你认为要用如图B装置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 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___改__为__密__闭__容__器__________。
(3)写出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_u_S_O_4+__2_N_a_O_H_=_=_=_C_u_(_O_H_)_2_↓__+__N_a_2_S_O_4 ___。 (4)D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 _____氧__气__参__加__了__反__应__,__同__时__反__应__生__成__的__氧__化__镁__部__分__扩__散__到__空__气__中_________________。
(1)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可__燃__物__与__氧__气__接__触____;白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__4_P_+__5_O_2=_点=_=燃=_=_2_P2O5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 ____量__筒__中__的__水__进__入__集__气__瓶__(_或__A_)_中__的__体__积__为__4_0__m_L_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A. 16 B. 17 C. 32 D. 34
易错点一、误认为着火点可以升高或降低 10. (2020·内蒙古赤峰红山区期中)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 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D )。 A. 提供可燃物 B. 提供氧气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1. (2020·扬州广陵区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C. 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 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 烧,燃烧的快,放出的热量多;
2、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 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 少。
使燃料完全燃烧的方法
①燃料燃烧时要有充足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试一试
白磷的着火点40摄氏度;红磷240摄氏度,观察 图有什么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事例
镁条的燃烧
观察到的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 有白色物质生成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黑色固体
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发光、放热、
产生白烟
燃烧反应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发光、发热,化学反 可归纳为: 应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 应。
一、燃烧的条件
用火柴分别点燃纸条和石块
点燃的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
将一张纸和一木条用火柴点燃 ,比较点燃的难易
[实验一]
石头 点不着
点燃了 纸条 总结: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实验二]
熄灭了 总结: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三]
纸条
木块
很快燃烧了
很久才燃烧
总结: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铜片上白磷----;红磷----开水下的白磷----------。 解释及结论 来了
1).红磷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左右,而白 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左右,所以相 同的温度下,白磷能够燃烧起来, 如何能使 而红磷不能燃烧。故燃烧的条件之 水中的白 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磷在水中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起来,燃烧起来? 是因为在热水中没有足量的氧气, 因此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要有充足 的氧气。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燃烧与燃料》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燃烧与燃料》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 燃烧与燃料》基本知识点总结1.燃烧的特点:发光、发热、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有氧气、温室达到着火点3.灭火的原理: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4.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5.一氧化碳的化学物质:(1)可燃性:2CO+O 2 2CO 2 蓝色火焰 (2)毒性: 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 (3)还原性: CO+CuO Cu+CO 2黑色 红色6.碳完全与不完全燃烧C+O 2(充足) CO 22C+O 2(不足) 2CO7.爆炸的条件:可燃物极速燃烧,在有限空间气体膨胀8.手帕烧不着的原因:酒精燃烧使水蒸发,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到手帕着火点以下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0.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11.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有:元素种类、质量、原子种类、数目、质量。

“变”的有:物质种类、分子的种类。

“可能变的”有:分子数目12.化学方程式 4P+5O 2 P 2O 5的涵义①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②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之比为:4:5:2 ③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31:40:7113.计算3g 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2Mg+O 2 2MgO28 803g xxg 80348 x=5g 答:3g 镁完全燃烧可生成5g 的氧化镁。

14.煤“工业的粮食” 石油“工业的血液”煤的干馏或炼焦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利用沸点的不同)15.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16.天燃气主要成份是甲烷CH 4点燃4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ρ<ρ空难溶于水是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高温17.烧煤时加水的原因: C+H2O CO+H2产生水煤气(CO+H2)燃烧更充分。

九年级化学第4章知识点(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4章知识点(沪教版)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接触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2.常用灭火方法: 隔离火源 隔绝空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O 2充足,含C 、H 燃料完全燃烧,产物:CO 2 、H 2OO 2不足,含C 、H 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CO 、碳氢化合物、炭黑颗粒3.CO 是无色无味、有毒的 可燃气体,易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输氧功能。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化学爆炸)①爆炸极限: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H 2、CH 4、CO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②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须检验纯度。

5防火灭火(1)书P98 6种消防安全标志 (2)火场自救(3)常见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①泡沫式灭火器适用范围: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②干粉是灭火器适用范围:一般失火,以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范围: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灭火时不留任何痕迹。

注意:电器或者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在用干粉或者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直接灭火。

练习:下列气体混合物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H 2和COB.H 2和CO 2C.N 2和O 2D.CO 和空气第二节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知识梳理)-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上海)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知识梳理)-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上海)

第1节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一)燃烧条件1、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②红磷不燃烧。

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

2、(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补充实验: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1)现象:水中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2)该实验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4、燃烧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氧气(或空气)。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5、燃烧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只要是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的现象的化学反应,都可称为可燃物的燃烧。

(二)爆炸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2、什么物质能引起爆炸?(1)可燃性的气体;(2)可燃性的粉尘。

3、思考: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不是的,例如:(1)轮胎的爆炸,(因气体物质在有限的密闭容器内,因受热体积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爆炸。

(2)高压锅的爆炸。

(3)气球的爆炸。

(三)灭火与防火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1)清除可燃物。

第2节(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一)碳同素异形体1、金刚石性质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作装饰品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

切割玻璃;作钻头2、石墨性质用途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

作铅笔芯质软。

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作电极有滑腻感。

作润滑剂3、生活中常见的含石墨的物质(1)、木炭和活性炭:黑色固体,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于吸附剂和脱色剂,可以吸附色素、有异味的物质。

(2)、焦炭可用于金属冶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燃烧的定义(1)狭义的燃烧:通常的燃烧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广义的燃烧: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

例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最低温度(着火点)3、灭火与防火(1)灭火的方法①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②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③隔离(移走)可燃物(2)几种常见灭火器①泡沫灭火器。

使用方法:头朝下倒转过来,使筒内两种药液混合;灭火原理:二氧化碳和泡沫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

灭火原理:用压缩的CO2吹出干粉(NaHCO3), NaHCO3遇热分解产生CO2和水。

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使用方法:手先握在钢筒上的木柄,然后打开螺帽;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紧密仪器等处的火灾。

4、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比较5、燃料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①一定量的燃料燃烧需要一定量的氧气,含碳燃料在氧气充足时,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不能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②燃料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浪费燃料产生有毒气体(CO等)污染环境③促进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供给足够量的氧气。

例题[例1] 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1)和(2)(B)(3)和(4)(C)(2)和(4)(D)(1)和(4)[例2] 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例3]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例4] 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例5]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例6]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地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能燃烧(B)凡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都是燃烧(C)不是所有的物质与氧气接触,且提供足够的热量都会燃烧(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能产生燃烧现象[例8]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例9]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

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

第二节碳1、同素异形现象与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这种现象叫做同素异形体。

常见的还有红磷与白磷、氧气和臭氧。

(活性炭是混合物)2、金刚石与石墨性质与作用的比较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自然界最硬的矿物之一;晶莹剔透,不易导电导热深灰色的细鳞片状固体;软而滑;可导电,易传热。

原子排列结构立体网状片层结构用途切割玻璃,做钻探机的钻头,做装饰品铅笔芯,润滑剂,电极等定义: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由碳元素形成的无固定几何形状的单质。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吸附气体或溶液里的色素。

活性炭常用于防毒面具以及制糖工业里脱色。

4、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①C+O2→点燃CO2 (空气足量)②2C+O2 →点燃2CO(空气不足量)(3)还原性单质碳在高温下,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反应为吸热反应,需要大量的热。

因此条件为高温。

①2CuO+C →高温2Cu+ 2CO2↑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木炭粉应过量,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在实验结束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回流②3C+2Fe2O3→高温4Fe+3CO2↑③C+ CO2 →高温2CO5、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能供给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它具有氧化性;得到氧的物质叫还原剂,它具有还原性。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存在于同一个反应中。

3物理性质:CaCO3是白色难溶于水固体。

化学性质:可溶于酸CaCO3+2HCl →CaCl2+ CO2↑+ H2O 实验室制取CO2原理高温分解CaCO3 →高温CaO + CO2↑工业制取CO2原理CaO+ H2O →Ca(OH) 2Ca(OH) 2 + CO2→CaCO3 ↓+H2O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aCO3+ H2O+ CO2 →Ca(HCO3)2Ca(HCO3)2 →△CaCO3↓+ H2O+ CO2↑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例题[例1] 区别CO、CO2、O2 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到三个盛气体的集气瓶中[例2] 在新刷石灰浆的房间里往往放一个燃烧的炭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烘干墙壁B.使房间保温C.消耗房间内的O2,防止墙皮氧化脱落 D.提供CO2,促进墙壁变白变硬[例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B.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例4]“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例5] 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

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人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

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A. 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例6] 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

你认为小张()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

可收集到一瓶CO2[例7] 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例8] 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

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讲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试问答:甲同学乙同学丙同学丁同学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10.0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0 30.0 45.0 50.0剩余固体的质量(g) 6.0 4.0 1.0 1.0(1)10.0g样品与45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否还剩余__________ (填“是”或“否”),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2)10.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例9]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

“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海水的吸收。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CO2的途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