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模范省广西抗战前的职业教育
广西——民国时期的“模范省”
广西——民国时期的“模范省”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0年第8期美国《纽约时报》远东特约记者亚奔特和皮林汉丁考察中国后,1936年合著了《中国的命运》一书,其中专门有一章称赞中国的模范省——广西。
国联远东调查团团长李顿赞道:“假如中国有两省这样干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满洲了。
”德国驻粤总领事阿登伯博士到广西视察商务时说:“由梧到邕沿途所见,觉广西秩序甚佳,各项建设已有显著进步。
”美国传教家艾迪博士说:“中国各省之中,只有广西一省可称为近乎模范省,凡爱国而具有国家的眼光的中国人,必然感觉广西是他们的光荣。
”浴火重生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桂系铩羽而归。
第二年,桂系联袂冯玉祥、阎锡山,再次与蒋逐鹿中原,又一败涂地。
连战折戟的桂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
当时,广西绥靖公署主任李宗仁以国府委员及参军处参军的名义,留居广州,对外广泛联络;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白崇禧和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则驻守广西,全副身心擘划广西的建设发展大业。
三驾马车,担负起了广西中兴的重任,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1932年,桂系第一次公布《广西省施政方针及进行计划》建设总方案,其目的在于“统一政令,澄清政纪,严整行政系统,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生产,重振地方教育,藉以排除障碍,奠定建设基础”。
1934年初,由广西省主席黄旭初主持制定了《广西建设纲领》。
《广西建设纲领》号称广西“根本大法”,是广西的“宪法”。
该纲领以“提高民族意识,消灭阶级斗争,为一切教育、思想、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之最高原则,实施适应政治、经济、军事需要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最终目标。
耳目一新的政治建设推行“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是新桂系政治建设的最大特色。
所谓的“三位一体”就是行政人员中的县长、乡镇长、村街长兼任中小学校长和民团长官;行政机构、学校、民团三个机构合并办公。
“保长、国民学校校长、保壮丁队队长暂以一人兼任之”,其实质是“以乡(镇)、村(街)公所为中心领导机关,运用民团的组织力量推动建设,以国民基础学校为实施教育,以教育的力量辅助建设工作的进行,而统一于乡(镇)、村(街)长的掌握之下”,以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灵活的组织。
民国时期广西高等教育的演进及影响因素
21 0 0年 l 1月
社 会科学 家
SoCI AL SCI ENTI T S
No . 0 0 v, 1 2
( l期, 第 l 总第 13期 ) 6
中图 分 类 号 : 4 — 9 G 0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2 34 (0 0)10 3— 4 10 — 2 0 2 1 1- 0 6 0
自近代以来 , 地处祖国边疆之南的广西受地理环 资源 区域 分 布畸形 化 的局 面 。 2 到 0世纪 3 0年代 前 中 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 ,其教育发展水平长 期 , 在当时全 国 18 0 所专科以上学校中, 上海独 占 2 5 期甚为低下 , 中尤以高等教育最为明显。 其 广西高等教 校位居第一 , 而北平 以 l , 州以 7 , 4校 广 校 南京 以 6 育在清 末 民初 开始起 步 , 在经 历长期 徘徊 之后 于 13 校紧随其后 , 97 四地 占据了全 国专科以上学校数量 的半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地则是 内地与边疆地区的 年 以后迎 来 了一次前所 未有 的发 展机 遇 ,不仅 最终完 壁江山。 与之 相 对应 成了广西高等教育地域与学科布局上的重大转变, 高 等教 育长 期落 后 的局 面没有 多少 改 变 ( 而 。这种高等教育 且开始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学界有关 民国时期广西 地则是其初等与 中等教育同样落后 ) 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 , 大多停留在对表象的叙述之上 , 资源地域分布畸形 发展 的状况不仅为全 国教育界人 而对其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原因大多语焉不详① 本文 士所 诟 病 , 同时 也 引起 了 国际教 育 界 人 士 的广 泛 注 。 91 月 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开始了对 中国 在 回顾 民国时期广西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 意。13 年 9 , 探 教育 发展 状况 长达 3 月 的考察 。在 其后 的报 告 中 , 个 讨 民国时期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诸多特点与成因, 以 “ 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广西区情 , 并为我们当今广西 考察 团在针对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进意见 中指出 : 中 国大学 在 地理 上之 分布 杂乱 无章 , 同一 地域 内常 有 在 高 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 地发展提供借 鉴 。 多所 大 学 , 所 进行 之 工 作几 全 相 同 , 大 学 问 亦无 其 诸 合理之分工 。” 【 6 3 ) 13 97年以前广西高等教育事业 自清 末新 政期 间新 式教 育兴起 以来 , 经济 社 会 受 的起步 发展水 平 的影 响 , 广西 新式 教育 发展 速度 一 直非 常 缓 慢 , 中尤 以高 等教育 表现最 为 明显 。 12 其 在 9 5年新 桂 自近代新式 教育 兴起 以来 , 南沿 海 和沿 江一 带 系上 台之 前 ,广西 只有 成立 于 10 东 9 8年 的广西 公 立法 由于经 济 发 展水 平 较 高 ,率先 进入 了较 快 发展 的轨 政专 门学 校与 成立 于 12 年 的广 西 省立 工程 专 门学 91 道。就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而言 , 近代 以来 中国的大 校两 所 专科 学 校 ( 校后 合 并 于 广 西大 学 ,分 别 于 两 学一直集 中在东部的几个大都市中, 形成了高等教育 13 与 12 停办 )k 。高等 教育 资源 的极度 90年 99年 [/ 2 ' F
抗战时期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实践教学探析
抗战时期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实践教学探析作者:余海岗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3年第06期【摘要】阐述唐现之与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的创办,并探讨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实践教学的理念、举措、制度等。
【关键词】抗战时期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0172-03一、唐现之与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的创办唐现之(1897-1975),出生于广西灌阳县文市镇田村的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春考入桂林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就读期间深受改良主义教育思潮和教育救国思想影响,立志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1919年9月至1923年,就读南京高等师范教育系,这个时期,恰逢卓越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执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特别是他的“锄头锄头要奋斗”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论,对唐现之产生重要影响。
1923年,唐现之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回母校二师任教员,之后辗转受聘于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中华书局、广西教育厅、中山大学等处,1932年应招回桂,筹办广西省立师专。
之后又先后担任广西省教育厅设计委员会委员、督导室主任,广西省政府教育顾问、武汉省教育学院教授、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室导师、柳州乡村建设实验室农训班主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唐现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广西是新桂系的根据地,1934年新桂系根据“自卫”、“自治”、“自给”所谓“三自”原则制定和颁布《广西建设纲领》,提出“建设广西,复兴国家”口号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等“三寓政策”,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军事建设四大建设,其实质就是要壮大实力,与蒋介石分庭抗礼。
抗战爆发后,新桂系积极抗战,李宗仁、白崇禧到南京做官,新桂系与蒋介石矛盾有所缓和,但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并没有放弃“建设广西,复兴国家”口号,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就是在新桂系统治者“建设广西”、培植基层教育骨干的指导思想下诞生的,他们对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寄予厚望,把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喻为“全省师范的楷模”。
广西师大校史
1936年陈望道在广西师专 任教时与陈此生合影
陈望道在广西师专讲课手稿《中国文法研究》
陈望道与广西师专部分教师合影,1936年3月18日于尧山(后排右1为李勉学,右2为廖 必光,右3为陈望道,后排左3穿白长衫者为熊得山,左4为邓初民,前排右1为宾书德, 李勉学之夫,时任师专文书股长,右2戴眼镜拿礼帽者为千家驹。)
• 杨东莼在1932-10-12就任校长暨开学典礼讲 话时说:“在这国难当头,农村经济日益破 产,危机四伏的时候,广西政府能拿12万元 开办费,每年9万元的经常费用来办师专,实 在有它的特殊意义。师专是对现有的学校或 过去的师范学校革命而产生的——这便是创 办师专的特殊意义。”
• 时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的李任仁说:“政 府创办师专,就是要着手改建农村的经济 和政治。因而就应有一种相适应的教育。 师专学生,每个人都应负起改建农村的责 任,要和社会打成一片。”“假如师专学 生是我们改造农村的动力,那么师专便是 一座总发电机,将来把电源接到全省的乡 村去,把电送出去,使全省的乡村都放出 光明,这便是政府创办师专的目的。”
20世纪30年代的薛暮桥
• 在当时,这样一批共产党人有领导、有计 划地在青年中传播马列主义,进行革命人 生观教育, 使“广西师专成为除苏区外, 当时国内独一无二的公开宣传马列主义、 宣传民主思想,实行科学教育方针,学风 端正,思想活跃的高等学校。”
• 中国共产党利用蒋介石与桂系的矛盾,积极 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广西师专在仅仅四年中 成为一个“小小的革命据点”,成为广西当 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培养革命干部的 摇篮,时称“小莫斯科”。
从广西师大校史 看广西师大精神
王枬 2012-6-17
目 录
• 广西师范大学的历史 • 广西师范大学的精神
抗战前新桂系主桂建设述论
作者: 朱寒冬
作者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5-99页
主题词: 新桂系;广西省;地方实力派;抗战前;教育建设;旧桂系;地方建设;国民党;建设事业;经济建设
摘要: <正> 在民国史上,新桂系是从旧桂系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并在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崛起,后又在同蒋介石集团的角逐中成为拥兵割地的地方实力派,在国民党新军阀派系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桂系镇压革命力量,这无疑有其反动的一面,但其在抗战前的主桂时期(1930—1937),曾致力于广西建设事业,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本文仅就所搜集到的资料,对抗战前新桂系在广西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方面的业绩及其原因与办法作一初步探讨,是否得当,期望方家匡正。
民国时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以柳州为例
清末 民初 ,“学 堂分 为普 通 和实业 两个 系统 ,
在 我 国农 业 学 堂 教 育发 展 的早 期 ,出现 了一
① 民国时期,柳 州的行政 所属几 经更换 ,名称也多次更改。1912年 (民国元年 )1月,马平县省入 柳州府。1913年 6月,置柳 江道裁柳 州府,复 置马平县 , 属 柳 江 道 ,为道 治 所 。1926年 9月 ,废 道 制 ,裁 撤 柳 江道 ,马 平县 直 隶 广西省 。为 论 述 方 便 起 见 (除 引用 文字 外 ),本 文 统一 使 用 “柳 州”这 个名称 --
为 当 时桂 中 、桂 西北 地 区 的 文化 教 育 中心 城 市 之 为主 ,农 工 商三类 学 校均 有 涉及,但 大 多为农业 、
一 , 其 文化 教 育 较 之 广 西 其 他 地 区更 为 发 达 。近 工 业 类 职 业学 校 。其 间 ,柳 州职 业 教 育发 展 虽时
代 ,随 着 西 方 职 业 教 育 理 念 的引 入 ,柳 州职 业 教 断 时 续 ,但 总体 上 仍 在 向前 发 展 。抗 战 时期 ,虽
同参 与进来 ,使 得多数百 姓有事可做 ,民生问题得 到解决 。 柳州工业专门学校 、# ̄OlJ, 3,1,1第四女子职业学校 、广西省立交通 经 省劝业 道 调查 ,“清 宣统 元年 (1909年 )七月 ,马平 县 专 门学 校分别 成 立 】。这 些职 业学 校均培 养具 有相关专业 技
三都乡产蚕 较 附城 为 多,洛垢 、那 甫 (拉堡 )出蚕 较 好,郡 城 术 的学 生。
收 户和源 中和 堂去 年收 丝 ‘千 七八百斤 ’,在 香 港售 出 。获
民 国21年 (1932年 ),柳 州 开办 平 民 习艺所 。民 国26年
抗战前的职业教育
抗战前的职业教育
谢长法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民族工商业的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和生产力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谢长法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教科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抗战前后西南大后方职业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2.回望抗战前后的职业教育--兼谈大学的“民国范儿”
3.抗战前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研究述论
4.抗战前十年武汉的职业教育
5.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职业教育办学成果展暨毗邻县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城口职教中心成功举行重庆市城口县职业教育中心2021 年职业教育办学成果展暨毗邻县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大学的发展历史带来的启示
广西大学的发展历史带来的启示抗战时期广西高校教育发展概况1912年广西省会迁往南宁,桂林城人口锐减。
1925年省会回迁桂林,城区人口增加到七万余人,但是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尚不迫切。
放大到全省而言,抗战前广西的高等教育水平落后于全国。
当时广西仅仅有一所省立综合大学,那就是1927年创办于梧州的广西大学。
1927年粤桂战争爆发,广西再次陷入了战火之中,萌芽中的广西大学于1929年不得不因为战争而停办。
教育家李任仁先生曾为此痛心疾首:“不幸的就是,令人恐怖的战争——俞李之乱,又在十八年夏季发生,于是教育上的一些萌芽,也不得不因之枯萎下去。
”(1)(3)人口不足,教育经费紧张,教育人才缺乏加上战乱的影响,致使广西的新教育在抗战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几乎停摆的状态。
1938年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大批难民涌入桂林,导致城区人口激增。
人口的剧增,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渴望逐步提高。
随着大批文化人内迁入桂的还有不少高等学校。
一时间,广西,特别是桂林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据统计,抗战时期办学桂林的高等院校就有10所,分别是:国立广西大学、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私立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私立西南商业专科学校、广西医学院、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桂林俄文专修学校、私立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2)(702-705)。
抗日战争给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增加了两所国立大学,私立高校也是从无到有,如雨后春笋,遍及多个领域。
二、抗战时期广西高校发展特点抗日战争给广西特别是桂林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带来了鲜明的特点。
(一)办学目标——为抗战服务。
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一向以国家为服务对象。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陷入空前未有的危难当中,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就是以为抗战服务为办学宗旨。
马君武曾经在广西大学纪念周会的演讲上谈及广西大学的教育目标:“广西大学的教育的目标不但是知识的传授、技术的学习;无疑,应与国运的隆盛、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普通高等学校
桂林旅游学院
桂林旅游学院(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简称“桂林旅院”, 坐落于山水甲天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 究与实践项目,广西一流学科(培育)立项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 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大陆唯一的 重点支持单位及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世界旅游联盟会员单位、亚 太旅游协会教育类会员单位、亚洲开发银行“高端旅游人才培训优秀合作 伙伴”、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单位、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 (CATEA)发起院校及其秘书处所在地。
1979年1月,学校前身桂林工业经济管理学校正式创办,隶属于原中 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 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81年3月,学校更名为桂林工业管理学校。
1982年5月,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航天工业部,学校转隶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是2003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国 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获得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历教 育招生资格。学院实行全日制普通高等。
详情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学历教育,学制三年,纳入国家招生计划,毕业合 格发给经电子注册的大专学历文凭,国家承认学历。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 桂林临桂新区。这里原属临桂县城。“江南有绍兴,广西有临桂”,临桂 自古属桂林郡,因其临附桂林,故称临桂。这里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文 化底蕴浑厚,历史上考取进士291名,状元5名,由古到现代,陈宏谋、李 宗仁、李天佑、白崇禧、唐灵生、李婷等名人皆生于斯,长于斯,可谓聚 自然山水之精华,集历史人文之神韵藏龙卧虎之地也。西城经济开发区还 与湘桂铁路、桂柳高速公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等交通要道相邻,交通便 利、资讯发达,与繁华的桂林市中心仅距8公里,是个读书、治学的理想 天地。
抗战时期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的发展历程
抗战时期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的发展历程
李晨辉
【期刊名称】《艺术探索》
【年(卷),期】2009(023)005
【摘要】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是抗战时期桂林重要的艺术培训机构,其发展共经历了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第一期)、广西省中等学校艺术教员暑期讲习班、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第二期)、广西省立音乐戏剧馆(艺术馆)附设的艺术师资训练班和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五个阶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力求详尽地梳理其发展历程.并对当前研究中的某些疏漏之处进行补充和修正.
【总页数】10页(P71-80)
【作者】李晨辉
【作者单位】美术界杂志社,广西,南宁,5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23
【相关文献】
1.抗战时期广西高等艺术教育源流 [J], 黄伟林
2.抗战期间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的美术教育活动 [J], 李晨辉
3.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纪事 [J], 马卫之
4.艺术场域下文化资本积累分析
——以抗战时期广西桂林为例 [J], 温婷;张贤
5.抗战时期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美术教育活动特点及美术活动纪事 [J], 李晨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抗战时期桂林教育运动概说
关于抗战时期桂林教育运动概说[论文关键词]抗战时期;桂林;教育运动[论文摘要]概说了抗战时期桂林教育运动的盛况、特色及其兴盛的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文化知名人士云集桂林。
先后到过桂林的文化人数以千计。
其中闻名全国的近200人。
“留桂文化工作者,无论质和量,有一个时期占全国的第一位。
〞其时桂林人口缺乏10万,竟聚集如此众多的文化人,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聚集桂林的文化人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结成浩浩荡荡的文化大军,积极开展抗日救亡的文化运动,使桂林的文化运动一度成为国统区抗日文化运动的中心,被誉为我国抗日大前方的一座“文化城〞,著名中外,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抗日教育运动是抗日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局部,和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一样,当时桂林以至整个广西的抗日教育运动也是十分活泼,对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巨大奉献,在桂林文化运动的丰碑上铭刻着光辉的烙樱桂林文化城的始末时间,是从1938年10月起至1944年湘桂大撤退止,前后6年时间。
但就桂林抗日教育运动而言,应始于1933年广西推行普及国民根底教育运动。
这是因为,在国民党的政治集团中,新桂系是较早走上抗日道路的派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华的步伐,亡国危机日益严重。
新桂系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揭起“抗日救国〞的大旗。
1933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士抗战论?,认为中国“今日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日图存,便是投降卖国〞,“与其听任敌人蚕食而亡国,毋宁抗战以图存〞。
桂系领袖们认识到,兴办教育,通过学校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国民同仇敌汽,一致抗日,是挽救中国的必要措施。
因此,广西省政府于1933年就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普及国民根底教育运动。
对于这个运动的宗旨,当时广西省教育厅长雷沛鸿指出,这一教育革新运动是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灭亡,到达民族中兴的愿望。
〞所以,桂林抗战时期教育运动,应以1933年广西推行普及国民根底教育运动为发端。
这里应首先说明,桂林作为抗战时期广西省省会,是广西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的筹划中心。
民国时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
民国时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特点作者:杨勇勤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18期摘要民国时期,柳州职业教育在不断引进、吸收西方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自身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
政府大力支持举办职业教育、社会各界给予极大关注,合力办教育的特点,也使得柳州职业教育在办学力量、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较快发展。
这种发展特点也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民国时期;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 G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8-0062-06柳州①地处广西中部偏北,是多民族聚居地,素有“桂中商埠”之称。
同时,因其与汉族文化交往密切,至明代已有“粤西声名文物盛郡”之誉,为当时桂中、桂西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城市之一,其文化教育较之广西其他地区更为发达。
近代,随着西方职业教育理念的引入,柳州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引进、吸收西方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自身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
研究柳州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特点,对于理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国时期柳州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清末民初,“学堂分为普通和实业两个系统,实业学堂亦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级。
实业包括农、工、商三方面,农业学堂是实业学堂中的一种。
”[1]民国时期,柳州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农工商三类学校均有涉及,但大多为农业、工业类职业学校。
其间,柳州职业教育发展虽时断时续,但总体上仍在向前发展。
抗战时期,虽然存在广西经济落后和战争负担等多方面不利因素,但在柳州沦陷前,职业教育还是在困难中艰难持续前进。
而且,由于抗战初期,柳州作为后方接纳了其他沦陷区的中学和高等学校迁入,也为柳州职业教育注入了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柳州职业教育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实业学堂时期(清末民初)在我国农业学堂教育发展的早期,出现了一股兴办蚕桑教育的热潮,柳州也不例外。
民国时期广西的国民基础教育运动
民国时期广西的国民基础教育运动●蒙贵恩黄祐摘要1933年 1940年间,广西开展了一场旨在提高民众素质的国民基础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是在多种因素和力量的推动下进行的,具有鲜明的特点。
其成功经验,对于当前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广西国民基础教育作者蒙贵恩,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南宁530226)黄祐,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教授(南宁530226)1933年 1940年,在新桂系军事集团的全力支持下,以雷沛鸿为首的广西教育行政当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民基础教育运动。
这场教育运动由于领导有方、措施有力、方式得当、经费保障、立法健全,得到顺利推进,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推动民国时期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一开展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是在新桂系军事集团的认可和支持下才得以进行的。
从实质上看,这是新桂系军事集团建设广西、强基固本的政治需要所致。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军事集团在统一广西后,就以广西为基地,与蒋介石等其他军事集团进行争夺地盘、扩张势力的竞争。
当时的广西,虽然局势初定,但政治腐败、贪污成风、乡村政权组织极不健全,而且匪患猖獗、经济十分萧条。
在基础教育方面,虽然推行了义务教育,但收效甚微,民众知识文化水平很低。
与此同时,与其他省外军事集团的冲突加剧,特别是蒋介石军事集团试图消灭桂系,在周边集结军队,企图借根基尚未牢固之时一举消灭新桂系军事集团。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下,新桂系为了防备蒋介石等军事集团的进攻,保住和巩固广西基地,果断地采取了先稳内后图外的战略和策略。
稳内的关键所在就是通过发展国民基础教育,加强对学童和成人进行基本的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生产技术教育和人格教育,来提高省内民众的素质,为建设广西、统治广西和对外扩张势力培养和训练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后备人才队伍,以实现其政治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新桂系军事集团不仅认可、支持了国民基础教育运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给予推进。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
龙源期刊网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
作者:林砺儒
来源:《教育》2017年第40期
中国职业教育被提出是在一战期间,由于欧洲各国正在埋头作战,无力顾及远东,因而中国的民族资本得到了些机会抬一抬头,扬子江下游及沿海各都市陆续开办了一些工厂。
工商业既呈现几分活气,人们便觉得普通中学生不合用,从而职业教育思潮便容易得教育界人士接受。
1916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嫌中学课程过于划一,建议于北洋政府旧教育部,分中学后两
年为第一部及第二部。
1917年6月,北洋政府旧教育部规定办法如下:中学二年级学生志愿
将来毕业后从事职业教育者得入第二部;第二部自第三学年起,减少普通学科的授课时间,加习农业或工商业,办法及科目由各校订定,呈主管官厅核准备案。
这一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正式成立于上海,自此以后职业教育思潮在中国教育界渐渐得势。
1919年欧战结束后,和
平恢复,中国文化教育界受世界潮流所激荡,曾发生五四运动那一场空前的文化革命运动。
又适值当时世界各国都纷纷参考大战的经验,以检讨自己的教育,于是中国改革学制之议也一天比一天有力起来。
这时期美国的教育思潮输入中国特别占优势,便造成一种竭力摹仿美国教育的流行倾向。
这种结果表现为1922年的学制改革。
这次改革在中等教育有一段是硬把美国自1905年以来所计划试行的“六三三制”完全抄袭过来。
当年北洋政府公布学制系统改革方案,关于中等教育有一段这样的說明:(八)中学修业年限六年,分为初高两级,初级三年,高级三。
广西第一所商业专科学校——西南商业专科学校
作者: 陈丽玫
出版物刊名: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页码: 53-53页
主题词: 黄旭初;人文荟萃;金融界人士;行政当局;校董会;王逊志;教务主任;钟岳;财经学院;陈恩元
摘要: 在艰苦抚战的岁月——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一月,由于沿海被封锁,大小工业纷纷迁往内地,广西成为西南大后方的支撑点,桂林一跃而为西南重镇,交通发展,公路铁路纵横全省,人文荟萃,商品流通,盛极一时。
为了争取时机,培养新型商业人才,促进本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以支持抗战,桂省行政当局李任潮、黄旭初、李重毅等人及金融界人士八十多。
简析民国时期“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经费筹集及其矛盾困境的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简析民国时期“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经费筹集及其矛盾困境的论文教育理论论文[论文关键词]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经费筹集;矛盾困境[论文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埋头苦干的实践精神,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为全国提供了教育改造与地方社会改造的经验,特别是在经费筹集方面为当时及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其存在的矛盾困境也牵绊了国民基础教育质的提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教育家雷沛鸿设计并得到新桂系当局支持而付诸广西全省实施的“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1933-1940),不仅使广西的教育风气为之大开,而且以它的卓有成效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自发韧到完成“六年计划”期间,其成效是显著的,基本上达到了“六年计划”中普设学校,完成绝大多数儿童和失学成人接受国民基础教育的目标,并且在此过程中也看到民众所进发出的巨大力量,昭示着广西的基础教育仍有发展的余地和空间。
但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在数量迅速壮大的同时,质量却明显不足,并且在探索中,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矛盾未能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
以往对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的研究多从其成效与影响挖掘其在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造的历史地位,但对其存在的不足与困境的研究似乎略显不够。
本文试从经费的角度探讨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为改造中国教育所做的努力、尝试与探索,同时也看到由于历史条件的诸多限制,其在经费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从而成为导致国民基础教育质量跟不上数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中得到中央政府拨给的一部分义务教育经费,绝大部分还是靠地方政府拨发及社会力量筹集。
主持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著名教育家雷沛鸿认为“我们对于教育经费的筹措,有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使人民认为这种教育是为自己而办的,所有学校为自己而设的,大家自动来参加,自动去筹款,按家产派款也可,抽积谷仓也可,都要从需要与自动作出发点”。
广西——民国时期的“模范省”
2010.8农家之友美国《纽约时报》远东特约记者亚奔特和皮林汉丁考察中国后,1936年合著了《中国的命运》一书,其中专门有一章称赞中国的模范省———广西。
国联远东调查团团长李顿赞道:“假如中国有两省这样干下去,日本就不敢侵略满洲了。
”德国驻粤总领事阿登伯博士到广西视察商务时说:“由梧到邕沿途所见,觉广西秩序甚佳,各项建设已有显著进步。
”美国传教家艾迪博士说:“中国各省之中,只有广西一省可称为近乎模范省,凡爱国而具有国家的眼光的中国人,必然感觉广西是他们的光荣。
”浴火重生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桂系铩羽而归。
第二年,桂系联袂冯玉祥、阎锡山,再次与蒋逐鹿中原,又一败涂地。
连战折戟的桂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
当时,广西绥靖公署主任李宗仁以国府委员及参军处参军的名义,留居广州,对外广泛联络;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白崇禧和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则驻守广西,全副身心擘划广西的建设发展大业。
三驾马车,担负起了广西中兴的重任,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1932年,桂系第一次公布《广西省施政方针及进行计划》建设总方案,其目的在于“统一政令,澄清政纪,严整行政系统,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生产,重振地方教育,藉以排除障碍,奠定建设基础”。
1934年初,由广西省主席黄旭初主持制定了《广西建设纲领》。
《广西建设纲领》号称广西“根本大法”,是广西的“宪法”。
该纲领以“提高民族意识,消灭阶级斗争,为一切教育、思想、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之最高原则,实施适应政治、经济、军事需要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最终目标。
耳目一新的政治建设推行“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是新桂系政治建设的最大特色。
所谓的“三位一体”就是行政人员中的县长、乡镇长、村街长兼任中小学校长和民团长官;行政机构、学校、民团三个机构合并办公。
“保长、国民学校校长、保壮丁队队长暂以一人兼任之”,其实质是“以乡(镇)、村(街)公所为中心领导机关,运用民团的组织力量推动建设,以国民基础学校为实施教育,以教育的力量辅助建设工当年报纸刊登的关于广西的报道圆怨. All Rights Reserved.农家之友2010.8作的进行,而统一于乡(镇)、村(街)长的掌握之下”,以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灵活的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还有梧州区和南宁区的医药研究所(即中医学校),桂林、同正、百色等县县立工读学校,贵县、藤县、贺县等县立职业补习所,省立的广西电信人员养成所(桂林)、广西水文气象人员训练班(柳州)、畜牧兽医养成所,会计人员养成所等。另有省立等一、二、三、四女中及贺县女子初中设置了职业科,还有设在武鸣的南宁区公务人员眷属学校、桂林的军团眷员工渎学校、广西土布厂附设妇女职业补习学校、桂林私立女子染织研究所,南宁、梧州、桂林省立医院附设之高等护土学校等。
4.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方法。“高级职业学校以省办为原则,初级职业学校及职业补习班以县办为原则”,“职业学校可由县立、区立初中改办,也可在县立民众教育馆内附设。”并规定“单独设置女子职业学校”。这是清末以来比较完整提出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现模和办法的教育方案,其基本精神对此后广两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2。职业教育的目标土要是解决民众的衣食住行需要。
3.职业教育要统筹规划,要和有关部门摘好协作。要“会同建设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有关之机关组织职业教育委员会,根据本省经济建设计划,统筹本省职业教言之设施,研究解决有关职业教育问题。”还规定“职业学校之扩充及推广应与经济计划之各方面业学校法》,对职业教育是—有力推进。同年7月,修正公布《广西教育实施纲领》,其中第七条规定:“职业教育注重农业教育及省内需要之职业教育……女子教育积极设置职业教育,并注意养成改善生活之知能及保持母性之持质。”
1933年,广西省政府复公析《广西教育此进方案》,其巾关于职业教育条款共35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开展职业教育的意义、方针、政策、措施等。其要点如下:
在1934年的施政计划个,规定“初级中学教育内容,务尽量采用教育指导及职业指导制度”’“高中须将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打成一片,以期按照本省建设需要,培植普通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广西的职业教育,亦寓于普通中学内。
1935年,则有举办垦殖学校、工艺学校及其他职业学校或短期职业训练班的汁划,并规定各县师范于此年开始,应即开始改为职业学校。
总观抗战期间的广西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校数从1931年的2所到1937年的10所,学生从120人到近干人;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亦“确能供应需要,如电信、会计、申计、畜牧兽医、度量衡检定、农林技术、上木工程、染织、水文气象等各项人员,又如机械、染织、陶瓷、电力、制革等各艺徒,均已造就相当数量,服务各方”。
如果我们把1931年以前的职业教育看作萌芽时期的话,那末,此后广西的职业教育便逐渐进入有计划的发展时期了。l931年,广西政局在经历多年动荡之后得到了统一和安定。为了积蓄力量,与蒋介石集团相抗衡并进而取代之,新佳系致力于各项建设而且尤重经济建设。而要发展经济,职业技术教育和训练就必然成为重要的内容。同年8月.省政府颁布《广西省今后施政纲领》12条,其中第七条规定,“不单设普通女子中学,现有各女子中学.一律改为女于职业学校。
在当年所定的广西教育施政方针及1932年度实施计划大纲之“实施计划”第三项则作如下七项决定;(—)拟定职业教育实施方案;(二)筹办省立高级职校;(三)规定设登初级职业学校地点及办法,并指导原有或新设之县立或私立中学改办职业学校;(四)规定初级中学增设职业训练及职业指导办法;(五)实行省立女子中学改办女子职业学校;(六)调查及整理现有职校;(七〕筹设职业补习学校及简易职业学校。同年并颁初《广西省立女子中学改办职业学校大纲》,将省立女小一律改为职业学校。
但此时的职业教育,尚未有正规的职业学校问世,各地所办多为短期训练班和各种短期职业人员养成所,大多数存在时间不长,而且学制、招牛、教学、实粤等方面也很不正规,因枷成效不大。
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全国的职业教育积极展开,至1922年颁布新学制后,职业学校便与中学及师范教育取得同等地位。1928年颁布《中学暂行条例》,规定高中分设师范、农、工、理、商、家事等科。在此期间,广西的职业教育也合并在中学内办理,原有的职业学校大多停办。但因连年战乱和设备及师资方面的不足,中学兼办的职业教育并无显著成效。
1.规定了职业教台的涵义。“这里所谓职业教育,不是单纯养成谋生技能的狭义的生产教育,亦非效颦资本主义的盲目生产教育,而是在以白养为原则的计划生产中协助本省农工改善义生产的质和增加其生产的量,建立自养的经济基础,促进国民经济之发展,以解决民生问题的职业教育。”这里既指出广西职业教育的性质,也体现了其与广西经济建设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抗日战争以前的职业教育
在清末民初,职业教育称为实业教育。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苍梧县创办的长洲中等蚕业学堂,实为广西中等职业教育之始。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实业学校令,分实业学校为甲、乙两种,以训练农、工、商等实业学科,并令设立女子职业学校,于是广西梧州有省立第一甲种蚕业学校、桂林有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的创办。
这一时期的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有“邕宁县立职业学校(1924年5月由邕宁县蚕业补习所改办,1934年停办)、苍清县立职业学校(1931年设立,1936年7月改为县立国民中学)、富贺钟信四县联立高级职业学校(相当于高中程度),北流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合浦县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私立尚实初级商业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