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发展绪论
交通运输概论 绪论04-2 我国铁路的发展 图文

பைடு நூலகம்
我国铁路的发展
➢帝国主义争夺路权,中国铁路缓慢发展时期 (1894—1948)
− 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后,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 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
− 辛亥革命后,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 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形成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 的第二次高潮。
7
我国铁路的发展
➢ 中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式时期(1979年以来)
− 1982年提出“北战大秦,南攻衡广,中取华东” 的战略。
− 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 换算周转量突破1万亿吨公里。
− 2005年1月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8
我国铁路的发展
➢ 铁路六次大提速 − 1997年4月1日第一次提速。 − 主要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进行。允许时 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98公里,时速 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588公里,时速超过 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752公里。
9
我国铁路的发展
➢ 铁路六次大提速 −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提速 − 提速范围重点还是上述三大干线。允许时速超过 120 公 里 的 线 路 延 长 为 6449 公 里 , 时 速 超 过 140 公 里 的 线 路 延 长 为 3522 公 里 , 时 速 超 过 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14
我国铁路的发展
➢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开通运营,是我国第一 条运营时速打到300km以上的铁路
➢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 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我国 高速铁路里程超过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
铁道概论-第一篇-第二章 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日本人侵占南满铁路老照片
日本依靠南满铁路发动9.18侵华战争,此后南满铁 路便成了日本控制中国东北,掠夺资源和向中国关 内进军的重要交通通道
第二章 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节
• 总之,旧中国铁路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色彩。不 仅铁路的分布极其不均衡、极其不合理,而且技术设备落 后,主要表现为少、偏、低三大特点: • 少——铁路修建的历程太少。(从1876年至1949年70多年 来,总共只有2.1万公里(不包括台湾省),新中国成立前 夕能够维持通车的线路只有1.1万多公里。通信信号设备少 得可怜,能用的机车不过1700多台,车辆(箱)也只有3 万多辆。) • 偏——铁路分布不均衡。 • 低——铁路线路和技术装备的质量差、标准低。
世界上最早的内燃机
世界上最早的电动机
第二章 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初期的火车由于牵引力低,载货重量和速度都很低,不被人们看 好。一些封建保守甚至嘲讽其为平民玩具,于是就有了马车与火车 赛跑的闹剧!
第二章 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世界上最早的内燃机车 4马力
美国中央铁路300马力内燃机车
铁路 牵引动力性能的迅速提升,推动铁路在世界范围内 快速发展。铁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世界钢铁、建材以及机 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初期迈入重工业 化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正是由于铁路顺应了当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 在要求,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广 泛认同,从而取得了可喜的变化。首先是世界铁路网 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其次是世界 铁路客货运量实现较大回升。总之,世界铁路正处在 逐步复兴、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铁路对全球经 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而且显示 出强大的生命力。
铁道概论1绪论

23
第二节 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24
世界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 16世纪,随着英国采矿业的兴起,为了运输煤炭和矿石到港口, 最初用两根平行木材作轨道。17世纪逐步用角铁替代木材,角铁 的一边起导向作用,防止车轮脱轨,马车则在另一边上行驶。经 过多年的不断改进,角铁换成了钢轨,“铁路”变成了“钢路”, 但是人们还是习惯上把它叫做“铁路” 。
15
8.土地占用:铁路路基宽度仅为公路的1/3~1/2,“以桥代 路”更能有效节约土地。完成相同客货运量,公路占地面积 是铁路的8~10倍。
16
9.投资水平:线路投资方面:水运(自然航道)<航空<公路 (土地+路面+桥梁等)<管道运输<铁路(土地+铁轨);而 从运载工具投资来看:管道运输<铁路<公路<航空。 总之,各种运输方式各有所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 运输方式,以提高生产力,降低消耗,加快经济发展。
12
表1-1-1 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能耗对比
运输方式
公路
单位
能源消耗
汽油货车 柴油货车 汽油客车 1.56 67.19 柴油客车 1.21 42.33
升/百吨(人)公里 千焦/百吨(人)公里 铁路 柴油,千克/百吨公里 电力,千瓦时/百吨公里 千焦/百吨公里 内河水运
6.89 296.75
6.06 212.69
10
交通运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运输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是经济发 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 3.交通运输推动现代工业的发展; 4.交通运输保证了国民经济稳定且正常的发展; 5.交通运输在国防建设与防务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6.交通运输业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铁道概论-第一篇-第一章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表1-1-1 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能耗对比
第二节
运输方式
公路
单位
能源消耗
汽油货车 柴油货车 汽油客车 1.56 柴油客车 1.21
升/百吨(人)公里
6.89
6.06
千焦/百吨(人)公里
铁路 柴油,千克/百吨公里 电力,千瓦时/百吨公里 千焦/百吨公里
296.75
212.6967.19第二节水路运输:除运河以外内河航道均是利用天然江河加以 整治,修建必要的导航设备和港口码头等就可通航;海 运航道更是大自然的产物,一般不需要人工整治,且海 运航线往往可以取两港口间的最短距离。因此,一般说 来,河运的平均运输成本比铁路略低,而海运成本、则 远比铁路为低,这是水路运输的一个突出优点。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6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第一节
二、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旅客货物运输
国际交流
国防建设
国民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现代工业发展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第一节
总结:
1、运输的目的是实现旅客和货物的空间位移
2、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
3、交通运输推动现代工业的发展
4、交通运输保证了国民经济稳定而正常的发展
第二节
管道运输:是使用管道输送流体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它是 随着石油工业发展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 求的增加而发展,逐渐形成沟通石油、天然气资源与石油加 工场地及消费者之间的输送工具。管道不仅修建在一国之内, 还连接国与国之间,甚至达到洲与洲之间,成为国际、洲际 能源调剂的大动脉。
第一章 现代交通运输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第一章绪论一、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二、高速铁路技术经济优势三、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高速铁路的定义界定高速铁路有以下几种标准:—1970年日本政府第71号法令中的定义为: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路。
—1985年欧洲委员会将高速铁路的最高速度规定为: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运线250km/h。
—目前,新建时速250km/h以上,既有线改造时速200km/h以上。
2015-5-233国际上根据铁路线路允许运行的最高时速作以下划分:常速铁路100~120km/h中速铁路120~160km/h 快速(准高速)铁路160~200km/h高速铁路200km/h(既有线改造)~400km/h250km/h(新建线)~400km/h超高速铁路> 400km/h铁路速度的分档普速铁路发展高速铁路的意义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行时间的节约、环保、能耗等2015-5-235一、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2015-5-236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线路设计允许最高速度240km/h,列车实际运行最高速度210km/h),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
据近年统计,目前世界上除我国外,其他有近20个国家建成或在建高速铁路1万多km。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为高速铁路发展初期,以日本为首,相继研究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有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建成高速铁路近3000 km。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欧洲形成修建高速铁路的热潮,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扩展到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和英国等。
西班牙引进了法、德两国技术,建成了马德里至塞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全长471km。
瑞典通过改造线路开行X2000摆式列车实现高速运输。
这一时期建成高速铁路约1500km。
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现在,研究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又迅速扩展,有人称其为第三次浪潮,正在修建和规划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和地区达20多个,北美、澳洲、亚洲及整个欧洲出现“铁路复兴运动”,美国、加拿大、印度、俄罗斯、捷克等国都积极筹建高速铁路,有些国家和地区已形成高速铁路网。
铁道概论1

铁道概论铁路交通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广泛的运输方式。
铁路交通可以追溯到世界各地至少数百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
铁路系统包括轨道、车辆和组织基础结构,由政府、私营机构和公共机构管理。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铁路技术和网络不断完善,使得车辆和货物的运输变得更快、更高效、更便捷。
一、发展历程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铁路交通发展的历程。
1. 18世纪:最早的铁路最早的铁路建设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人们使用木制轨道(也称为路轨),用于煤矿输送;这个轨道由斜面组成,使得煤炭得以向坡下自行滚动。
之后铁路技术不断发展,使用钢轨代替木制轨道,大幅提升了运输效率。
2. 19世纪:铁路普及19世纪,铁路迅速普及,因为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快速、高效、安全、便宜。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铁路不断发展和改进。
英国成为了第一个铁路大国,铁路网覆盖全国,成为了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 20世纪:现代铁路20世纪,铁路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自动化、高速、现代化成为了铁路发展的主旋律。
高铁和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铁路交通方式迅速崛起,改变了人们的交通习惯。
二、铁路的作用铁路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铁路可以快速、高效地连接各个城市和地区,使得物资和人员的流通更加便捷。
它可以优化生产力和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以铁路为骨架的物流网络,可以把运输人员和运输载体有效地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 促进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在国内的发展,直接提供了人们更为舒适和便捷的出行方式,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4. 提高国家战略安全水平铁路交通可以促进国家的防御能力,可实现国家战争时的快速资源调配、远距离物资调运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三、未来展望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交通方式,未来仍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铁道概论第2章 铁路建设与发展

二
我 国 铁 路 建 设 和 发 展
2、新中国建设时期 • (4)我国铁路体系的建成
1. 2016年7月,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
“八纵”通道包括 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 、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 道。 “八横”通道包括 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 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1、旧中国建设时期 • (1)列强建设
• 日本侵占南满铁路和修筑传。190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承 认俄国转给日本的一切利益。
二
我 国 铁 路 建 设 和 发 展
1、旧中国建设时期 • (2)中国自己创办
• 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的唐胥铁路(唐山至 胥各庄段)
• 铁路全长10公里,轨距为1435毫米“标准轨距”,开始 用骡马等畜力拖拉车辆,后于1882年改用机车牵引。
1、旧中国建设时期 • (1)列强建设
• 德国控制山东半岛,修筑胶济铁路。
• 胶济铁路货源充足,投入运营后很快赢利,同时兼营煤 矿、电报业等,德国从中获 得巨大的财政收入。
德国修筑的胶济铁路路线图
胶济铁路——承载齐鲁百年荣辱史
二
我 国 铁 路 建 设 和 发 展
1、旧中国建设时期 • (1)列强建设
2、新中国建设时期 • (4)我国铁路体系的建成
1.高速铁路建设:自秦沈第一条客运专线建成后,我国已规划修建 “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城际客运系统。
四纵为京沪客运专线(京沪高铁)、京港客运专线(京港高 铁)、京哈客运专线、杭福深客运专线;
四横为徐兰客运专线、沪昆客运专线、青太客运专线、沪汉 蓉客运专线。
车里程达1.3万公里。
铁道概论课件

目录第一章绪论 (9)1.1 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性质和种类 (9)1.1.1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 (9)1.1.2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9)1.1.3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 (10)1.2 铁路运输业 (16)1.2.1 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史 (16)1.2.2 铁路运辅业的特点、设备和运输组织工作 (24)复习思考题 (26)第二章铁路线路 (27)2.1 概述 (27)2.1.1 铁路基本建设程序 (27)2.1.2 铁路线路等级 (28)2.1.3 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30)2.1.4 线路分类 (30)2.2 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31)2.2.1 线路平面及平面图 (32)2.2.2 线路纵断面及纵断面图 (37)2.2.3 线路标志 (42)2.3 路基和桥隧建筑物 (44)2.3.1 路基 (44)2.3.2 桥隧建筑初 (47)2.4 轨道 (54)2.4.1 轨道的组成 (55)2.4.2 轨道类型 (64)2.4.3 无缝线路和新型轨下基础 (66)2.4.4 轨道上两殷钢轨的相互位置 (68)2.4.5 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 (71)2.6 工务工作 (75)2.6.1 线路维修 (76)2.6.2 线路大修 (77)2.6.3 线路作业的机械化 (77)复习思考题 (79)第三章铁路车站与枢纽 (81)3.1 概述 (81)3.1.1 车站的定义及作用 (81)3.1.2 区间、闭塞分区、区段及站界 (82)3.1.3 车站的分类及等级划分 (84)3.1.4 车站线路种类B线间距离 (87)3.1.5 车站的组织管理系统 (90)3.2 中间站 (90)3.2.1 中间站的任务 (90)3.2.2 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 (91)3.2.3 股道、道茁的编号匠股道有效长 (92)3.3 段站 (97)3.3.1 区段站的任务和分布 (97)3.3.2 区段站的作业和设备 (98)3.3.3 区段站布置圈 (100)3.4 编组站 (104)3.4.1 编组站的任务和分布 (104)3.4.2 编组站在作业上和设备上的搞点 (105)3.4.3 编组站布置图 (106)3.4.4 谓车设备 (108)3.4.5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 (114)3.5 铁路枢纽 (116)3.5.1 铁路枢纽的意义 (116)3.5.2 铁路枢纽设备 (117)3.5.3 铁路枢纽类型 (118)复习思考题 (120)第四章铁路车辆 (122)4.1 概述 (122)4.1.1 铁路车辆分类 (122)4.1.2 铁路车辆标记匠方位 (125)4.2 铁路车辆构造 (132)4.2.1 车体及底架 (132)4.2.2 车辆走行装置 (138)4.2.3 车钩缓冲装置 (142)4.2.4 车辆制动装置 (148)4.2.5 车内设备 (161)4.3 车辆检修与运用 (163)4.3.1 车辆定期检修 (163)4.3.2 车辆运用 (166)第五章铁路机车 (175)5.1 概述 (175)5.1.1 机车分类 (175)5.1.2 我国机车的发展概况 (175)5.1 .3 机车牵引特性 (176)5.1.4 电气化铁道 (178)5.2 内燃机车 (181)5.2.1 内燃机车传动装置 (182)5.2.2 内燃机车组成 (184)5.2.3 几种国产内燃机车的比较 (189)5.2.4 内燃动车组简介 (190)5.3 电力机车 (191)5.3.1 电力机车组成 (191)5.3.2 电力机车的电气设备及其电路 (193)5.3.3 电力机车的基本工作原理 (195)5.3.4 电力机车的发展 (196)5.4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 (200)5.4.1 牵引变电所 (201)5.4.2 接触网 (204)5.4.3 运动系统 (207)复习思考题 (210)第六章铁道信号与通信 (212)6.1 铁路信号概述 (212)6.1.1 铁路信号的分类 (212)6.1.2 固定信号机的种类及作用 (212)6.1.3 固定信号机的设置位置 (214)6.1.4 固定信号机的显示方式 (216)6.1.5 信号表示器 (219)6.1.6 信号标志 (220)6.1.7 常用移动信号 (220)6.2 联锁设备 (221)6.2.1 联锁与进路的概念 (221)6.2.2 对联锁设备的基本要求 (222)6.2.3 联锁设备分类 (222)6.2.4 电气集中联锁 (223)6.2.5 计算机联锁 (231)6.3 闭塞设备 (233)6.3.1 闭塞的基本要求 (233)6.3.2 基本闭塞方法 (234)6.4 机车信号及列车运行速度控制系统 (243)6.4.1 机车信号 (243)6.4.2 列车速度控制系统 (246)6.5 调度集中和调度监督 (250)6.5.1 调度集中 (250)6.5.2 调度监督系统 (253)6.5.3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 (253)6.6 通信设备 (254)6.6.1 铁路通信系统的组成 (254)6.6.2 铁路主要专用通信设备 (255)6.6.3 铁路无线通信设备 (258)6.6.4 地区电话设备 (260)6.6.5 长途电话设备 (262)复习思考题 (263)第七章铁路运输组织 (265)7.1 旅客运输组织 (265)7.1.1铁路旅客运输概述 (265)7.1.2 旅客运输生产过程 (270)7.1.3 行李、包裹运输 (273)7.1.4 旅客运输安全 (276)7.2 货物运输组织 (278)7.2.1 货物运输概述 (278)7.2.2 货物运输生产过程 (283)7.2.3 全路货运营销及生产管理系统(FMOS)简介 (287)7.2.4 铁路指运事故 (291)7.3 铁路行车组织 (294)7.3.1 列车的编组 (294)7.3.2 车站行车组织工作 (297)7.3.3 分局(局)行车组织工作 (302)7.4 铁路运输安全概述 (308)7.4.1 铁路运输安全的意义 (308)7.4.2 行车安全 (310)7.4.3 人身安全 (312)复习思考题 (317)第八章城市轨道运输简介 (318)8.1.1 地下铁道发展概况 (318)8.1.2 地下铁道系统构成 (319)8.1.3 地下铁道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322)8.2 城市轻轨运输 (323)8.2.1 城市轻轨发展概况 (323)8.2.2 城市轻轨系统构成 (325)8.2.3 城市轻轨行车组织与运苜管理 (327)复习思考题 (329)参考文献 (330)第一章绪论1.1 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性质和种类1.1.1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铁路的发展历史

铁路的发展历史第一篇:铁路的发展历史825年,用机动车牵引车列在轨道上行驶于城市之间以输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方式在英国出现,这就是铁路史的开始。
1825年以前,也曾有过马拉车在轨道上行驶或把蒸汽机装在车辆上以驱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但是这些都并非铁路运输方式。
世界铁路的发展百余年来,铁路技术已有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新发展时期。
开创时期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
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这样,促使铁路迅速地兴起。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
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详见下表:铁路发展史发展时期一般认为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内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
在这个时期工业先进的国家的铁路已渐具规模,俄国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美国开发西部修建的铁路,都长达数千公里。
此外,这个时期在铁路建筑技术和铁路机车制造技术方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如铁路隧道开凿技术方面,1872~1881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5公里,首次采用上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在铁路机车制造方面,蒸汽机车的性能日趋完善,同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于1879年和1892年研制成功。
成熟时期一般认为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
这个时期内,又有28个国家和地区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
这些新建铁路大部分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而且大多建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在这个时期内,一些国家因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与铁路开展剧烈竞争,促使铁路提高了行车速度和改进了铁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设施,开始采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来代替落后的蒸汽机车。
但由于铁路运输难以同公路运输的方便和航空运输的快速相竞争,逐渐出现萧条景象,如美国在1920~1950年拆除9万多公里铁路。
铁道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

铁道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一、铁道的历史发展铁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那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铁轨和轮车来运输大型货物。
而现代铁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使得铁路运输得以实现。
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是在英国建成的,19世纪初的曼彻斯特和利物浦之间的铁路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商用铁路。
从那时起,铁道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成为了连接城市和国家的主要交通方式。
二、铁道的基本结构铁道的基本结构包括铁轨、轨道衔接系统、路基和车辆等。
铁轨是铁道的基础,它可以承受高压力和摩擦力,为列车提供了运行的轨道。
轨道衔接系统包括轨道衔接器、轨道连接板、轨扣等部件,用来连接各个铁轨,使得整个铁道形成一个连续的轨道系统。
路基是铁路的基础设施,通常由碎石、石块、砂土和混凝土等材料构成,用来支撑和固定铁轨。
车辆包括机车、客车和货车等,它们是铁道运输中的载体,为乘客和货物提供了运输服务。
三、铁道的运行原理铁道的运行原理基于牛顿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列车在铁轨上行驶时受到重力、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外力的影响。
机车通过内燃机或电动机提供动力,驱动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推动列车在铁轨上行驶。
车轮贴着铁轨运行的同时,车轮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和支撑力,使列车保持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从而实现列车的高速运行。
四、铁道的技术发展铁道技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进步,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和磁悬浮列车等,铁道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现代的高速铁路可以实现时速350公里以上的运行速度,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列车运行和调度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行安全。
五、铁道的未来展望在未来,铁道技术仍将持续创新和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城市间和城市内的轨道交通领域。
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和地铁等铁道交通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服务。
高铁铁路概论第一章绪论

A.英,法,德
B.法,德,比
C.德,比,瑞
D.英,法,比
2.法国在1983年建成了他的第一条高速铁路( ),列车时速达到270km。
A.新干线
B.TGV东南线
C.欧洲之星
D.APT
3.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 )
A.TGV东南线
B.TGV大西洋线
C.东海道干线
D.山阳新干线
16.客运专线工程系统构成工务工程系统、
3.舒适性好
高速列车设施先进、运行平稳、活动空间大,甚至可以举行会议、娱乐、 观光,舒适性极好。
4.土地占用面积小
双线铁路用地宽度13.7m,而6车道高速公路用地宽度37.5m。当完成一条 高速铁路相同的运输量,高速公路则需要8车道。
5.能耗低
第二节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
6.环境污染小
高速电气化铁路基本消除了粉尘、油烟和其他废气污染,噪声污染也是最 低的。
11.经济效益好 历年真题
1.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简答题)
第三节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
一、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1.2004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不包括港、澳、 台),确定了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 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铁路网发展目标。 2.2020年,我国将在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 超过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D.APT
3.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 )
A.TGV东南线
B.TGV大西洋线
C.东海道干线
D.山阳新干线
第二节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
1.速度快
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各国都在不断提高列车的运行速 度,列车速度决定了旅行时间,速度快,大大缩短了全程旅行时间。
高速铁路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高速铁路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第一章: 绪论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其快速、安全、经济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
自2008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通车以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随着建设,中国高速铁路已经覆盖到全国大部分城市,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和完善的高速铁路网络之一。
高速铁路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和全面的,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二章: 高速铁路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2.1 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高速铁路的出现,不仅缩短了乘客的旅行时间,同时也使得货运的速度得以提高。
比如,京沪高速铁路将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车程缩短到了仅需5小时,而这通常需要乘坐飞机才能实现。
这就使得更多的商务旅客可以选择高速铁路,从而提高了商业活动的灵活性和效率。
另外,在地区发展上,高速铁路不仅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还促进了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2.2 投资的拉动和经济的增长在铁路建设中,高速铁路通常是重点投资的对象。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投资额将在整个经济体中以公司投资、支出等的形式进一步增加。
这将促进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提高效益,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据中国铁路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高速铁路预计创造的经济价值约为约6600亿元,实际产生的效益将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2.3 区域协调和一体化发展高速铁路的连接不仅是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
高速铁路的建设,让大城市和城市的发展与周边小城市和乡村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相结合,这将推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力,全面实现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三章: 高速铁路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瓶颈3.1 资金短缺和铁路建设的难度高速铁路的建设需要巨额资金,如果没有稳定而充足的资金来源,就难以保证高速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此外,高速铁路的建设需要面对的任务之一是在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克服施工难度。
铁道概论

当然,管道运输也存在一些缺点,它适于 长期定向、定点、定品种输送,合理输量 范围较窄,若输量变化幅度过大,则管道 的优越性就难以发挥,更不能输送不同品 种的货物。 总之,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 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各有其不同的 技术经济特征和使用范围。
第二章铁路的发展概况
3、宏观调控作用。当国民经济失调而需要调整或 治理整顿时,交通运输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作 用会更显得突出,如 煤炭抢运、全国性粮食调运等。 五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的宏观调控作用尤为明 显。 4、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促进 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除了中心城市的作 用外,要以交通要道为依托,充分发挥公路、水运、 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依靠若干条通 过能力强的南北向、东西向的运输大通道,引导形 成若干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优化生产力 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浪费,交通运输将 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客货运量猛增,铁路运 输能力全面紧张。八十年代铁路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提高 “三西”煤炭外运能力和加强沿海港口后方铁路的运输能力, 特别是运输“卡脖子”区段通过能力方面。在此期间,先后建 成了京秦、大秦、兖石、新菏、皖赣、青藏铁路哈格段、南 疆铁路吐库段等铁路新线。增建胶济、同蒲、石德、陇海东 段、京广南段、沪宁等铁路第二线,对丰沙大、石太、太焦、 成渝、贵昆等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到1990年末,铁路营业 里程达到53378公里,复线13024公里,电气化里程6941公里。 地方铁路达到4424公里。 从1990年至1996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了7129公里,达到 6.49万公里,其中包括合资铁路3043公里,地方铁路5210公里, 国家铁路复线为1842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0082公里。京九、 宝中、兰新复线、浙赣复线、大秦线1亿吨配套工程、侯月 线、广深准高速铁路、北京西站等相继建成投产,使路网布局 有了较大改善,运输能力得到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呼职院铁道概论课件01绪论-2铁路发展的概况

二、我国铁路的发展
自1961年8月15日我国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 成线宝风段,到2005年,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已突破2万 公里,我国的5条主要繁忙干线——京哈线、京广线、京 沪线、陇海线和沪杭浙赣线都将全线实现电气化。
八纵八横16条主通道将有12条基本建成电气化铁 路;还将建成京沈、京津、沪杭、长衡4条电气化客运专 线;我国六大区——西南、西北、华北、中南、东北和 华东的电气化铁路将基本连接成网;我国第一条高速电 气化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也将全面动工兴建。
年以来,总共只有铁路2.1千公里,机车不过 1700多台,车辆也只有3万多辆。 偏——铁路分布不均衡、不合理。东多西少。
低——线路和技术装备的质量差、标准低。
2、新中国铁路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建成了第一条复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运煤 专运铁路(大秦铁路);在我国南北铁路大动脉的京广线 上,修建了全长14公里以上的大瑶山隧道,居世界双线隧 道的第10位,为我国长隧道之冠;1989年在我国铁路网中 赋有铁路心脏之称的郑州北站,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铁路综 合自动化编组站。
(4)三个城际快速客运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组织模式与 干线客运专线网有着不同的特征。基本采用系统内 部封闭运营的模式,不存在与客运专线和既有线的 跨越运输,调度指挥独立性强。
(2)铁路运输 经过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和
铁道概论铁路的建设与发展课件

目录
• 铁路发展史 • 铁路建设技术 • 铁路运营管理 • 铁路发展趋势 • 铁路安全与法规
01 铁路发展史
世界铁路发展史
18世纪中叶
蒸汽机车的发明,标志 着铁路运输的诞生。
19世纪中叶
铁路建设进入高峰期, 连接了各大城市和工业 区。
20世纪初
电气化铁路开始出现, 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 和速度。
列车调度
01
列车调度是铁路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负责列车运行 计划的制定、调整和指挥。
02
列车调度员需根据客流、车流情况,合理安排列车开行 方案,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准时、高效。
03
列车调度需运用先进的调度指挥系统,实时监控列车位 置和信号状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
机车车辆维护
机车车辆维护是铁路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旨在确保机车、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 状态。
智能化维修养护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现铁路设施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 高设施维修养护的效率和预防性。
绿色环保铁路
节能减排
通过采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降低铁路运输的 能耗和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保护
在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 ,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绿色出行
倡导绿色出行理念,鼓励人们选择铁路出行,减 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05 铁路安全与法规
铁路安全管理体系
铁路安全管理机构
负责制定铁路安全政策和标准,监督铁路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 作。
铁路运营单位安全管理
负责具体执行铁路安全政策和标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铁路安全监管与评估
对铁路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 改。
铁路运输状况现状未来发展论文PPT

3.1.1铁路在运输行业的定位
我国地域辽阔,铁路成为联结全国和国民经济的纽带 . 铁路成为改善我国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非均衡性的重要手段 . 铁路成为旅客不同运距、不同层次运输需求的重要载体 . 铁路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援 . 铁路为社会、经济、政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 铁路保证了劳动力的跨区域配置 .
铁路运输行 业渠道策略
营销 策略
铁路运输行 业服务作业
管理
铁路运输行 业促销策略
4、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展货运营销 渠道 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网络技术, 铁路企业以电子商务的主体身份, 加快
建设和完善铁路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企 业的经营目标。
3.3.3国外铁路运输的启发
编制市场导向型列车运行图
-保证安全平稳的列车运行秩序前提下,及时、准确地满足旅客的运输要求,并能够在 保证良好运输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注重节约运输成本,扩大运输收入的列车运行图文件 。
同时,铁路独立运营管理方式使得统一支付手段困难,也影响联合运输的实施。重视铁 路旅客联合运输问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第四章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分析、研究、加强、提高、成为
采取几种主要营销策略
不断强化服务创新 提高服务营销水平
4.1采取几种主要营销策略
铁路运输行 业价格策略
铁路运输行 业新产品开
发策略
1.3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明确方向、思路清晰
铁路必须狠抓减员增效、扭亏增盈的工作,尽快遏制亏损 上升的势头,提高国有资产经营质量。
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
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和营 销策略 。
▪ 车流密度 ▪ 营业里程
适合我国的国情和路情
铁路的发展与历程

铁路的发展与历程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
下面将从铁路的发展与历程进行简要介绍。
铁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
当时,人们开始利用铁块以及动物肌肉的力量移动重物。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铁路的发展要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
由于英国煤炭矿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短缺,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交通工具来运输煤炭、原料和制成品。
于是,英国的工程师们开始积极研究铁路的建设。
在19世纪初,英国的第一条铁路——肥果铁路开通了。
肥果铁路长约9公里,连接了英国的两个矿山。
这条铁路采用了轻便的铁轨,以及蒸汽机车作为动力。
肥果铁路的成功开启了铁路工业的新篇章。
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线路的延伸和铺设速度迅猛。
曾经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美国的"哥伦比亚大河铁路"于1883年建成,全长约5500多公里。
这条铁路连接了东西海岸,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和国土的统一。
在20世纪初,世界各国纷纷开始修建铁路,以推动国家的工业发展和贸易往来。
铁路不仅改变了国家经济结构和地理形态,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人们可以更快速地旅行、运输货物,也可以更广泛地交流和合作。
然而,随着汽车和飞机的发展,铁路逐渐失去了其在交通运输中的主导地位。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铁路被认为是一种缓慢且落后的交通方式。
因此,一些国家的铁路网络逐渐减少和关闭。
然而,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铁路又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高速铁路不仅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能源,并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已经形成了发达的高速铁路网络,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铁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从最早的动物力量推动的铁路,到现在的高速铁路,铁路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不断努力,铁路将继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发展绪论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铁路承担了全国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我国铁路以仅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货运25%的运输量。
铁路货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装备,是完成铁路货运任务的物质基础。
我国铁路货车管理实施“铁道部—铁路局—车辆段”三级管理体制,由铁道部集中统一领导,铁路局车辆处、车辆段逐级负责,铁路局直接管理车辆段。
近年来,铁路货车系统坚持“保障运输发展,适应运输发展,促进运输发展”的指导思想,立足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系统掌握了120km/h 提速铁路货车、大轴重铁路货车关键技术,研制了敞、棚、平、罐、漏斗五大系列通用铁路货车和长大货车、特种铁路货车、专用铁路货车等系列产品。
通用铁路货车载重由60t级全面向70t级升级换代。
经过60年的创新与发展,铁路货车技术连续迈上了3个台阶,在客货共线运营、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条件下,铁路货车实现了重载、提速两大跨越,速度、密度、重量同步提升,铁路货运能力迅速提高,多项关键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重载、提速发展之路,适应了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
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重要环节,做好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是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货车载重由30t、50t、60t逐渐发展到现在70t,商业运行速度也由50-80km/h提高至120km/h。
铁路部门在全面展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同时,把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作为扩充铁路运输能力最现实的途径,在1997年至2002年先后四次大面积提速的基础上,于2004年、2007年进行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增加列车运行密度,发展重载运输,铁路网综合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客货运量连年大幅度增长,运输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升。
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不仅与货车制造、检修等有关,而且与运输、车务、机务、工务、电务等单位有着紧密联系;同时还要考虑货车载重、速度、结构以及机车运行区段、线路状况、区域气候特点、装卸车使用等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采取客货共线运营模式,铁路运营里程少,线路桥梁设计载荷较低,列车运行闭塞分区短而限制制动距离;而货车不同载重、不同速度、新旧共存,且具有原则上无固定配属管理、全国运行的特点,给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的技术与安全管理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近年来,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相结合,广泛应用先进的货物列车及铁路货车检查、检测和修理所需的装备,不断优化列检布局、作业方式,全面采用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铁路货车运用安全基础建设。
从2003年开始,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5T)全面建设,形成了覆盖干线大节点、遍布18个铁路局的安全监测网络,重要关口的动态检查手段完备,延长了列检保证区段,提高了作业和运输效率,形成了多样化、层次化的安全保障方式和能力,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工作正在逐步实现“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素质过硬、管理科学、防范有力、安全稳定”。
旧中国时期,我国铁路管理处于分割状态,各条铁路实行不同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运输效率非常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部门不断扩大运输能力,客货运量实现了较快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铁路把挖潜扩能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大力实施既有线提速战略,实现了铁路客货运量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力支持。
1997年4月1日,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
以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达140km、平均旅行时速
90km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
1998年10月1日,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
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的提速区段最高时速达到140km至160km,广深线采用摆式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km。
线路允许速度超过时速120km的线路延长为6449km,其中时速140km、160km的线路延长分别为3522km和1104km,全路旅客列车平均速度达到55.16km/h。
2000年10月21日,铁路第三次大面积提速。
重点是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京九线和浙赣线。
线路允许速度超过时速120km的线路延长为9581km,其中超过时速140km、160km 的线路延长分别为6458km和1104km,列车等级和车次重新分类和调整;全国铁路实行联网售票,400多个较大车站可办理相互异地售票业务。
2001年11月21日零时起,铁路实施第四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提速范围基本覆盖全国较大城市和大部分地区,对武昌至成都、京广线南段、京九线、浙赣线、沪杭线和哈大线进行提速。
线路允许速度超过时速120km的线路延长为13166km,其中超过时速140km、160km的线路延长分别为9779km和1104km,
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铁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
提速总里程达到16500km,客货车运行速度全面提高,其中时速160km及以上提速线路7700km。
几大干线开行一批“一站直达特别快车”,主要城市间客车速度进一步提高,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北京至上海、武昌、西安分别压缩2h左右。
2007年4月18日,铁路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胶济、广深等既有繁忙干线,既开行时速200km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又开行5000至6500t 货物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运输产品极大丰富,客运形成动车组列车、一站直达和夕发朝至列车、传统普通旅客列车三大产品系列,货运增加大宗货物直达列车、“五定”班列、行邮行包专列开行数量,客货运输服务质量同步提升。
技术标准全面提高,主要干线列车追踪间隔实现了动车组5 min、其他客车6 min、货车7 min的新突破,这种速度、密度、重量并举的既有线提速技术和运输组织方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货车120km/h的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一次次提速的车轮声中,人们谛听到中国铁路走向现代化的铿锵足音,感受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脉动。
中国铁路正以新时速树立新的形象驶入新纪元。
2007年,国务院通过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12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达到1.3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以上,建成新客站800多座,要实现这一宏伟规划,未来铁路运输特别是铁路货运量必将有一个大的提高,加快铁路装备现代化进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势必带来了大宗货物运输总量的持续增加,货物运输仍将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虽然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发展很快,运输市场竞争激烈,但铁路运输能耗低、环境污染小、效率高和大宗货物运输成本低等优势是其它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
这为铁路货物运输的快速发展和铁路货车装备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