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EGFR状态的晚期NSCLC,化疗失败后的治疗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

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

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杨路; 王燕【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9(017)020【总页数】5页(P2364-2368)【关键词】EGFR突变;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作者】杨路; 王燕【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北京 10002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进入了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时代。

据报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 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在白种人中的发生率约为15%[1],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0.3%~64.5%[2-3]。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以直接作用于EGFR基因并抑制肿瘤的发展。

多项Ⅲ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与传统的含铂双药联合化疗相比,无论是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达克替尼)还是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均可以明显提高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并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4-9]。

但是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情况,其中约50%的患者会出现EGFRT790M突变[10]。

对于一代/二代EGFR-TKI治疗后未出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以及三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的晚期NSCLC患者而言,治疗方法是有限的,传统的化疗占据主要地位。

因而,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难题和巨大挑战。

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_TKI治疗失败后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挽救性化疗的疗效

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_TKI治疗失败后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挽救性化疗的疗效

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 治疗失败后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挽救性化疗的疗效比较**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0KYA036);吴阶平医学基金资助项目(320.6750.11059和320.6750.11091)1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310022浙江省胸部肿瘤诊治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3通讯作者,E-mail :zyp@medmail.com.cn 310022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中心林宝钗1,2,宋正波,邵岚,胡林,凌志强2,洪卫,娄广媛,张沂平1,3【摘要】目的比较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治疗失败后用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挽救性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120例复治晚期NSCLC 患者于EGFR-TKI 治疗失败后分别接受培美曲塞(500mg /m 2,d 1)或多西他赛(75mg /m 2,d 1)的挽救性化疗,均21天为1周期。

记录并比较两者的疗效和预后。

结果培美曲塞组和多西他赛组的有效率(RR )分别为13.4%和5.3%(P =0.307),疾病控制率(DCR )分别为58.5%和42.1%(P =0.09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分别为2.83个月和2.10个月(P =0.862),中位总生存期(OS )分别为8.40个月和9.10个月(P =0.527)。

EGFR-TKI 治疗有效和挽救性化疗前行为状态评分(PS )≤1者的中位PFS 较长。

培美曲塞组1 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多西他赛组,分别为41.5%和65.8%(P =0.013)。

在非血液学毒性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复治晚期NSCLC TKI 治疗失败后用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挽救性化疗,部分患者仍可以获益,两组疗效相当,且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化疗的毒副反应。

对于EGFR-TKI 治疗有效、挽救性化疗前PS 评分较好的患者,有可能从挽救性化疗中获益更大。

肺癌病例讨论课

肺癌病例讨论课

病例讨论(三)
病例讨论(三)
● 纤支镜纵隔淋巴结细针穿刺涂片:可见异型细胞 ,考虑小细胞癌。
● 全身PET-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 伴右侧胸廓入口、前上纵隔气管旁、腔静脉隐窝 淋巴结转移,其他部位未见明显异常FDG代谢。 经
病例讨论(三)
● 临床诊断 :小细胞肺癌(T2N2M0IIIA,局限期) ● PS评分0分 ● 对该患的初始治疗,您的建议是: ● A 手术 ● B 手术+化疗+放疗 ● C 同步放化疗 ● D 化疗+放疗 +化疗 ● E 化疗
● 一线化疗失败的NSCLC,推荐多西紫杉醇、培美曲赛二 线化疗,以及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二线或三线口服治疗
● 在全身治疗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局部情况可以选择恰当的局 部治疗方法以求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例讨论小结:SCLC
● 化疗与放疗是局限期SCLC 的标准治疗方案 ● 预防性颅脑照射可降低部分SCLC患者脑转移的
病例讨论(三)
● 疗效评价:PR 治疗前
治疗后
病例讨论(三)
● 对于该患,下一步治疗,您的建议是: ● A 随访观察 ● B 预防性脑照射 ● C 其他
病例讨论小结-NSCLC手术
● Ⅰ、Ⅱ期和部分Ⅲa期(T3N1-2M0;T1-2N2M0; T4N0-1M0可完全性切除)非小细胞肺癌
● 经新辅助治疗(化疗或化疗加放疗)后有效的N2 期非小细胞肺癌
● 吸烟40年,约20支/天,无癌症家族史
病例讨论(一):查体和检验
● 查体: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及腹 部未见异常.
● 血常规、生化全套、肝炎病毒系列、HIV检测未 见异常
病例讨论(一):影像学资料
病例讨论(一)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佳一线治疗方案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佳一线治疗方案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最佳一线治疗方案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50%的亚洲患者和11%~16%的西方患者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主要包括Exon 19 Del和21 L858R);对这类患者,NCCN国际指南目前推荐一线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

近年来,第二代、第三代EGFR-TKI横空出世,同时众多研究表明联合EGFR-TKI和其他治疗方式(比如化疗和抗血管治疗等)的策略在一线使用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在如此众多的可选方案中,探究哪种一线治疗方案是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优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何建行教授、梁文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读硕士研究生赵毅为主要第一作者,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案”以网络荟萃分析的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2019年10月7日,这项研究在线发表于世界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The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最新影响因子为27.604),这是BMJ正刊首次发表来自中国的肺癌治疗相关研究,是我国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突破。

文章一览当前EGFR-TKI呈现“三代同堂”的盛况:一代的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埃克替尼(Icotinib);二代的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三代的奥希替尼(Osimertinib)。

EGFR-TKI的问世极大改善了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预后。

而一线EGFR-TKI单药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的出现耐药,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延缓耐药的出现,在现有可行药物的基础上联合更多临床可用的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亦进入人们视线,比如,NEJ026研究中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Erlotinib+Bevacizumab)以及NEJ009研究中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含铂双药化疗(Gefitinib+PbCT:gefitinib+pemetrexed based chemotherapy),较相应EGFR-TKI 单药治疗,均显示出更好的PFS生存获益。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113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O.6 MAR2021doi: 10.13241/ki.pmb.2021.06.031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 g f 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陈华林杨东红罗怡平刘美莲李姝君吴爱兵杨志雄△(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部肿瘤科广东湛江524023)摘要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 F 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 S C L C)经化疗联合埃克替尼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2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晚期N S C L C患者且为E G F R突变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者分为对照组(单药埃克替尼靶向药物治疗)和实验组(埃克替尼联合化疗),各61例。

观察两组疗效、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 物、毒副反应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 F S)和总生存期(0S)。

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 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整体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功能及症状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 治疗后癌胚抗原(C E A)、癌抗原125(C A125)与角蛋白19片段(C Y F R A2卜1)低于对照组(P<0.05h实验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高 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P F S、0S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 G F R突变型晚期 N S C L C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疗效;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生活质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丨673-6273(202丨)06-丨138-05Effect of Icotinib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on Quality of Life and Serum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nt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CHEN Hua-lin, YANG Dong-hong, LUO Yi-ping, LIUMei-lian, LI Shu-jun, WU Ai-bing, YANGZhi-xiongf^ (Depanment o f L ung Onc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 f G 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23, China)A B S T R A C T Objective: T 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 G F R)mutant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 S C L C) after chemotherapy c o m b i n e d with icotinib. Methods: 122 patients with E G F R mutant advanced N S C L C in our hospital from M a r c h 2015 to M a r c h 2019 were selected. T h e patients wer 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single drug icotinib tar­geted drug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cotinib c o m b i n e d with chemotherapy) by r a n d o m n u m b e r table method, 61 cases each. T h e efficacy, quality of l ife, s e rum t u mor markers a nd toxic and side effects of the t w o groups w er e observed, and the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of the t w o groups w ere compared. Results: T h e objective remission rate a nd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 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statu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 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total scores of function and s y m p­tom 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 e r 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carcinogenic antigen 125 (CA125),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 E A) and keratin 19 fragments (C Y F R A21-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 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 h e total incidence of toxic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 a 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P F S and O S survival rates wer 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 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cotinib c o m b i n e d with chemotherapy has a g o o d effect o 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 G F R mutant N S C L C, w h ic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isease progression,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 i f e,a nd improve patients' prognosis.K e y words: Icotinib; Chemotherap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A d v a n c e 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fficacy; Quality of l i f e; T u­m o r markers; Toxic and side effects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R734.2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 1673-6273(2021)06-1138-05#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可分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大类,以N SC L C为主,约占所有*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丨6A020215228);广东省湛江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2018A010220)作者简介:陈华林(1981-),男,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肺癌临床与基础,E-mail: *****************A通汛作者:杨志雄(1963-),男,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肺癌诊治,E-mail: ************************(收稿日期:2020-09-08接受日期:2020-09-30)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Progress in Modem Biomedicine VoL21 NO.6 MAR.2021•1139 •肺癌的85%w。

《奥希替尼在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奥希替尼在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奥希替尼在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引言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

其中,EGFR突变是亚洲人群NSCLC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作为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奥希替尼,对T790M突变的NSCLC患者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就奥希替尼在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详细分析。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奥希替尼治疗。

患者接受奥希替尼的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同时,我们通过严格的设计和实施,收集了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治疗效果、安全性、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三、结果1. 疗效分析奥希替尼在治疗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检测到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肿瘤出现明显的缩小或稳定,总体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达到较高水平。

此外,奥希替尼的疗效在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2. 安全性分析奥希替尼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大部分患者仅出现轻度或中度的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

经过适当的处理,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可以缓解或消失。

此外,奥希替尼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无明显影响。

四、讨论奥希替尼在治疗EGFR 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对于首次和重复再活检患者,奥希替尼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这表明,无论患者是初次确诊还是疾病复发,奥希替尼均能发挥其疗效。

此外,奥希替尼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或中度,且易于处理,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无明显影响。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性。

EGFR-TKI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一线与二线疗效对比的研究进展

EGFR-TKI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一线与二线疗效对比的研究进展

临床与病理杂志J Clin Pathol Res2016, 36(6) 842EGFR-TKI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一线与二线疗效对比的研究进展应梦洁 综述 孙建立 审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六科,上海 200232)[摘 要]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表皮生长因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多项研究进行分析:EGFR-TKI 与传统化疗相比,无论一线还是二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均能够提高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改善生活质量;应尽早明确患者基因突变状态,二线治疗进行基因检测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EGFR 敏感突变的患者,有研究显示EGFR-TKI 一线治疗与二线治疗相比,能提高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但并未见PFS 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延长。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一线治疗;二线治疗Progress in patients with EGFR sensitive mutatio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GFR-TKI as first- or second-line therapyYING Mengjie, SUN Jianli(Sixth Division of Department of Oncology,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232,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a number of studies o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 in recent years: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uta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EGFR-TKI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both in first- or second-line therapy; gene mutation status should be made clear as early as possible, even for chemotherapy-treated patients, genetic testing is also very necessary; There are studies show that EGFR-TKI treat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s, the response rate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in chemonaive patients are higher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16–04–10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孙建立,Email:*****************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81573890);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CCCX-3-30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JDZX2015069)。

第三代EGFR-TKI耐药后诊疗策略专家共识(2023)要点

第三代EGFR-TKI耐药后诊疗策略专家共识(2023)要点

第三代EGFR-TKI耐药后诊疗策略专家共识(2023}要点近年来,随着肺癌精准诊疗的快速发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醋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阳)已成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 L C)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但EGFR-T阳耐药是难以避免的临床和科学难题,尤真以第三代EGFR-TKI治疗耐药最被临床所关洼。

第三代EGFR-TKI治疗后耐药机制多样化,墓于不同耐药机制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不仅可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还可以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对于三代EGFR-TKI 耐药后治疗策略,既往临床实践中以传统化疗为主,但化疗疗效高限,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重庆市肺癌精准治疗协作组(CPLOG)针对第三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诊疗策略进行多次探讨,最终形成了第三代EGFR-TKI耐药后诊疗策略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中应对三代EGFR-TKI耐药提供参考及指导,规范临床诊疗实践,进一步改善EGFR 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NSCLC重要的致癌驱动因素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发现,推动了以生物标志物为指导的晚期肿瘤患者的全新治疗模式。

伴随着EGFR酶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研发迭代,与一/二代EGFR-TKI 相比,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口显出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EGFR突变晚期患者一线以及经-/二代EGFR-TKI治疗后存在T790M突变患者二线标准治疗优选。

使用第三代EGFR-TKI治疗后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耐药,使得EGFR突变晚期患者的长期生存受限。

如何克服耐药,已成为第三代EGFR-T KI在||笛床进一步发挥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问题。

阳瞌点第三代EGFR-T阳的耐药机制,依据现高临床证据制定相应的耐药后处理策略,为临床在应对三代EGFR-T KI耐药后的临床诊疗f是供参考。

一、文献评价方法学二、耐药评估及机制探索EGFR突变主要是指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上酷氨酶敷酶区域发生的突变其中第19号外显子的非移码缺失突变相21号外显子的L858R 错义突变为常见突变,约占EGFR突变的8S%~90%,真余10%~15%的类型则称之为罕见突变,包括G719X、L861Q、57681及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等。

不同EGFR突变状态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用EGFR—TKIs药物疗效以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不同EGFR突变状态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用EGFR—TKIs药物疗效以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不同EGFR突变状态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用EGFR—TKIs药物疗效以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大部分。

脑转移是NSCLC患者中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大约15%-40%的NSCLC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NSCLC中最常见的分子分型之一,约15%-50%的NSCLC患者表现出不同类型的EGFR突变。

EGFR—TKI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类靶向治疗药物,通过干扰EGFR信号通路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不同EGFR突变状态的NSCLC患者对EGFR—TKIs药物的疗效存在差异,且多种因素如转移数量、脑转移病程、化疗史等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研究不同EGFR突变状态NSCLC脑转移患者用EGFR—TKIs药物疗效以及其他影响预后的因素对于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EGFR突变状态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使用EGFR—TKIs药物的疗效以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EGFR突变类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了解EGFR—TKIs药物在脑转移患者中的治疗机制,以及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从而为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探讨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贡献力量。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非小细胞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肺癌类型,脑转移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EGFR突变状态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预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晚期肺鳞癌的治疗

晚期肺鳞癌的治疗

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朱以香;邢镨元;李峻岭【摘要】肺癌是全世界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肺鳞癌(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 SQCLC)作为肺癌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类型,全世界每年约40余万人因其致死。

其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但是大多数患者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尽管分子靶向治疗在肺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但是对肺鳞癌而言,尚无特异性的分子靶标药物,因此,对于晚期肺鳞癌的标准治疗仍是含铂双药方案。

而大多数患者经历了一线、二线治疗失败后都面临无药可用的状态。

本文旨在对晚期肺鳞癌的常规治疗进行系统性的综述,探讨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方案以及发展方向。

%Lung cancer is the deadliest cancer in the worldwid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ccounts for 85% of lung tumor diagnoses. 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 (SQCLC) is a common pathological type, almost 20%-30% of NSCLC.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ies are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SQCLC. But most patients are diagnosed at advanced stage so that they miss the chance of operation. While noteworthy outcomes have im-proved with adenocarcinoma of lung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 a thera-peutic plateau for advanced squamous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re still not solved. EGFR-TKIs are unsuitable for or mostly in-effective in advanced SQCLC.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QCLC ramain treated with platinum based chemotherapy. hTis reciew systematicly describe the treatmen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6(019)010【总页数】5页(P687-691)【关键词】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作者】朱以香;邢镨元;李峻岭【作者单位】100021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100021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100021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肺癌仍是全球癌症发病率及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晚期食管鳞癌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治疗现状与问题

晚期食管鳞癌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治疗现状与问题

晚期食管鳞癌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治疗现状与问题李群;黄镜【摘要】晚期食管鳞癌预后差,一线化疗失败后无标准治疗方案,需要寻找有效的新药.本文主要介绍了晚期食管鳞癌一线化疗失败后的化疗和靶向治疗及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单药化疗、联合化疗和靶向治疗3方面进行总结.针对食管鳞癌单药化疗的研究局限于回顾性分析,且疗效有限;联合化疗方案多以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为基础,多为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其报道有效率达11%~39%,值得进一步探索.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在食管鳞癌的二线治疗中已经有大型Ⅲ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发表,结果显示吉非替尼在食管癌非选择人群中并不能改善生存.但一项Ⅱ期临床研究发现埃克替尼在部分选择人群的二线治疗中有效率为16.7%,提示寻找药物治疗的有效人群可能是提高药物治疗疗效的关键,或为未来食管癌二线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抗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抗体在晚期食管癌PD-L1基因阳性选择人群的二线治疗中具有突出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免疫治疗的应用很可能会开启食管癌二线治疗的新途径.【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4页(P1-3,7)【关键词】食管鳞癌;二线治疗;靶向治疗【作者】李群;黄镜【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021;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30%。

晚期食管癌一线化疗常采用以铂类或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方案,有效率为40%~60%[1-3]。

但是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仅为5~10个月,预后极差。

基于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程化管理

基于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程化管理

基于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程化管理聂小蒙(综述);白冲(审校)【摘要】随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及治疗方法的增多,全程化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状况不同,分别综述了EGFR基因突变阳性、阴性及未知的患者全程化管理策略。

%Along with prolongation of overall survival and increasing of therapeutic methods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le-process manage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e reviewed the whole-process managem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difference of mutation stat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gene.【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397-400)【关键词】全程化管理;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作者】聂小蒙(综述);白冲(审校)【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内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内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已将癌症定义为可控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是指病理变化缓慢、病程长、短期内不能治愈或终身不能治愈的疾病。

慢性疾病虽然不能治愈,但只要按规律用药就能够长期生存。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癌症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过去的几十年内迅速增长,迄今为止,肺癌的病死率已居癌症之首[1]。

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状态的影响

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状态的影响

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状态的影响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状态的影响引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最多肺癌相关死亡的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靶向药物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EGFR-TKI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患有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靶向治疗药物。

然而,患者在使用EGFR-TKI治疗后出现耐药的情况也很常见,其中主要表现为T790M突变。

本文旨在探讨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的影响。

背景:EGFR-TKI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但其长期应用往往会导致耐药,其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T790M突变。

T790M突变位于EGFR第20外偶联酶结构域中的第790位,使得EGFR-TKI药物无法有效地与EGFR结合,从而失去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的肿瘤细胞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化疗对EGFR-TKI耐药后T790M突变的影响:化疗作为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目前对于晚期NSCLC患者在EGFR-TKI治疗失败后的化疗策略仍存在争议。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化疗在EGFR-TKI耐药后能够对T790M突变的肿瘤细胞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首先,化疗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化疗药物能够通过扰乱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

此外,化疗药物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使细胞自身程序性死亡,从而减少肿瘤的体积和生长。

其次,化疗药物还可以通过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来增强对T790M突变细胞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化疗药物可以减少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并阻断耐药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提高肿瘤对治疗的敏感性。

EGFR—TKI治疗化疗失败后的IV期NSCLC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EGFR—TKI治疗化疗失败后的IV期NSCLC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EGFR—TKI治疗化疗失败后的IV期NSCLC的疗效及预后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EGFR-TKI治疗化疗失败后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EGFR-TKI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8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化疗失败后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EGFR-TKI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

应用SPSS20.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组患者88例,客观缓解率(ORR)为52.3%(46/88),疾病控制率(DCR)90.9%(80/88)。

ECOG评分0,1分的ORR高于ECOG评分≥2者,83.3%vs30.8%,P=0.00;有吸烟史的ORR率低于无吸烟史,33.3%vs 60.7%,P=0.011;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敏感突变或突变状态未知、EGFR-TKI治疗时机等不影响EGFR-TKI近期疗效。

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0个月,(95%CI 8.56~11.4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5个月(95%C/:19.64~30.36)个月。

EGFR突变的患者42例(19del 24例,21 L858R 18例)中,EGFRl9del突变的PFS优于L858R突变(12.0个月vs 8.0个月,P=0.010)。

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吸烟史影响PFS及OS。

ECOG评分0,1分的PFS、OS长于ECOG评分≥2分者(分别为12.0个月vs 6.0个月,P=0.000;40.0个月vs 19.0个月,P=0.000),无吸烟史的PFS、OS长于有吸烟史组(分别为10.0个月vs 6.0个月,P=0.007;30.0个月vsl8.0个月,P=0.004)。

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是影响P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1)对于EGFR 敏感突变或突变优势的Ⅳ期NSCLC患者,二线及二线以上使用EGFR-TKI可获益,疗效与一线EGFR-TKI治疗相近;(2)ECOG评分是影响P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ECOG评分0,1分的患者及未吸烟的患者有较好的ORR率,二线与二线以上EGFR-TKI疗效无明显差别;(3)EGFR 19del组与L858R组相比,近期有效率及OS无明显差别,但19del组PFS更长。

二线AP联合DP化疗对EGFR-TKIs一线治疗失败后NSCLC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二线AP联合DP化疗对EGFR-TKIs一线治疗失败后NSCLC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化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 EGFR - TKIs 一线治疗失败 NSCLC 患者疾病控制率ꎬ延长患者无疾病进展
生存时间ꎬ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ꎬ不良反应较轻ꎮ
[ 关键词] 二线 AP 与 DP 化疗方案ꎻEGFR - TKIs 一线治疗失败ꎻNSCLC 患者ꎻ无疾病进展生
存时间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 8849. 2020. 21. 020
应ꎮ 结果 AP 组患者疾病缓解率为 23. 4% (18 / 74) ꎬ疾病控制率为 87. 0% (67 / 77) ꎬDP 组患者分
别为 18. 0% (14 / 78) 和 70. 5% (55 / 78) ꎬ2 组疾病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ꎬ但疾
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ꎻAP 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 DP 组(P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 Julꎬ 29(21)
2359
二线 AP 联合 DP 化疗对 EGFR - TKIs 一线治疗
失败后 NSCLC 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
罗成贵ꎬ梁发添ꎬ夏斯婷
(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ꎬ广西 防城港 538021)
[ 摘要] 目的 探究二线培美曲赛 + 卡铂( AP) 与多西他赛 + 卡铂( DP) 化疗方案对表皮生长
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 - TKIs) 一线治疗失败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无疾病进
NSCLC 患者ꎻ②患者 EGFR - TKIs 一线治疗失败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知EGFR状态的晚期NSCLC,化疗失败后的治疗策略探讨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均居首位。

目前
肺癌的早期诊断尚有困难,统计表明约80%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NSCLC患者
中约70%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有远处转移,无手术根治的机会,只能采取放化疗等姑息性
治疗手段,故5年生存率较低[1]。

根据肺癌诊疗规范,目前NSCLC的化疗原则为:以铂
类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化疗为一线方案。

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多西他赛单药、培美曲塞单药、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作为二线用药[2]。

二线化疗失败的患者,三线化疗对于晚期患者是
否仍然获益?目前尚没有充分证据支持三线使用细胞毒药物化疗。

下面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
2例晚期NSCLC患者的诊治情况就这一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65岁,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3月于20109入院。

查体:ECOG评分:
2分,左胸廓饱满,叩呈浊音;锁骨上淋巴结()。

化验:血CEA:8501ng/ml;胸部CT:左下肺阻塞性不张伴炎症、左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胸水病理:
腺癌 EGFR基因突变无法检测;脑MRI();PET/CT:左下肺肿块伴纵隔及同侧肺门淋巴结
转移可能;左下肺肺不张;左侧胸腔积液;右中肺小结节,FDG代谢略高,肿瘤转移不排除。

既往史:吸烟20年,吸烟指数>400。

糖尿病十余年,目前胰岛素治疗中,血糖平稳。

其兄
患鼻咽癌。

诊断:左下肺腺癌(cT4N3M1a,IV期)。

确诊后予力比泰联合顺铂化疗4周期(力比泰875mgd1+DDP130mg,21天1周期);期间多次行胸腔积液引流+胸腔灌注生物
制剂治疗。

影像学评价:两周期化疗后-SD,四周期化疗后-SD;毒副作用:Ⅲ度血液毒性,Ⅱ度消化道反应。

一线化疗后主要问题:胸水缓慢生长、有胸闷症状。

二线采用口服厄洛替
尼150mg/日。

一个月后复查影像学评价PR,血CEA:3025ng/ml。

6个月后影像学评价PR,血CEA:687ng/ml。

现继续口服厄洛替尼治疗中。

病例2:男性,60岁,因“干咳伴气短3个月”入院;查体:ECOG评分1分,浅表淋巴
结未及肿大;左下肺叩浊,呼吸音弱。

化验:血CEA:3335ng/ml CA199:>1000U/ml明显增高,CA125、C211、NSE、AFP未见异常;胸水脱落细胞:见腺癌细胞;胸膜活检病理:倾向
肺腺癌胸膜转移;肺CT:左胸腔积液,左肺下叶膨胀不全。

既往:体健,无慢支、结核病史,吸烟30余年,吸烟指数>400。

诊断:左肺癌左胸膜转移癌(CT4N1M1)IV期于外院行DDP
胸腔灌注化疗2次,全身化疗:TP方案(TXT120mgd1,DDP120mg分3天,21天1周期)3
周期,影像学疗效评价:SD;同步放化疗:TP方案3周期(用量同前)+胸部放疗(DT:5640cGy/31F),复查血CEA降至2315ng/ml、CA199:>1000U/ml。

影像学:胸水消失。


体疗效:PR。

一线放化疗结束4个月后,患者自感全身不适,左侧胸痛明显;血
CEA:5335ng/mlCA199:>1000U/ml;骨ECT(201041):多发骨转移病灶;复查胸部CT (2010330):左肺内肿块增大。

病情进展,二线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化疗2周
期(培美曲塞800mgd1,卡铂500mgd2,21天1周期)后,左锁骨上可及肿大淋巴结;复查
胸部CT(201076):肺内肿块无增大,左胸腔可见包裹性积液。

病情再度进展。

三线采
用口服厄洛替尼靶向治疗(150mg/日),3个月后患者胸痛明显减轻;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胸部CT:SD;副作用:周身皮疹伴痒痛,2个月后皮疹逐渐消退痒痛消失。

现口服厄洛替尼18个月,肿瘤标记物接近正常,胸部CT示病灶稳定,生存期已达30个月。

2讨论
晚期肺癌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全身化疗和放疗等姑息治疗以达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
量的目的。

但因细胞毒药物缺乏针对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损害正常细胞或组织,限制
其应用。

随着分子靶向药物陆续进入临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已经确立,使得肺癌
整体治疗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分子靶向药物可以特异地结合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
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细胞的损伤。

因此靶向药物集高效性、低毒性、稳定性、给药方便等优点于一身。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是目前治疗NSCLC的主要靶
向药物。

国际上两个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对于化疗失败的NSCLC,选用口服吉非替尼或厄
洛替尼的症状控制率和疾病控制率在35%~54%,中位生存期达6~8个月。

BR21研究中多因素分析显示厄洛替尼的有效率与腺癌(P=0001)、从不吸烟者(P<0001)和EGFR表达(P=003)等因子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EGFR表达(P=003)、基因扩增者
(P=0008)接受治疗能获益。

亚组分析显示不吸烟伴EGFR突变者能显著获益(HR028;P=00007),男性、鳞癌者亦能获益。

[3]
以上两例患者均为晚期肺腺癌,当时TRUST研究的全文报告并未发表,临床考虑虽无法检测EGFR状态,实际上仍有部分患者EGFR基因突变,有临床获益可能,故本拟予厄洛替尼靶向治疗1个月观察疗效,其结果是令人满意和鼓舞的。

部分晚期NSCLC无法进行EGFR基因的检测,一、二线化疗失败后我们在进一步治疗时采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的显得畏首畏尾、底气不足,TRUST研究结果的公布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厄洛替尼是治疗中晚期NSCLC有效的靶向药物之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好。

研究显示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用厄洛替尼治疗,选择合适的患者仍能得到临床获益。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晚期NSCLC患者,一、二线化疗失败后不能耐受放化疗,即便其EGFR基因状态未知,应用厄洛替尼靶向治疗仍是为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引,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09,13(13):66
[2]张静,刘素勤,张洁,班丽英,周涛,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不同方案的疗效及成本效益分析[J].2012,5(12):144
[3]Erlotinib in lung cancer molecular and clinical predictors of outcome. Tsao
MS;Sakurada A;Cutz JC,et al.N Engl J Med, 2005,353:133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