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高寒草甸地带输电线路植被恢复方案浅析
高寒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
高寒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高寒地区位于地势较高、气候寒冷的地带,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脆弱。
然而,随着气候变暖、人类活动扩大和生态破坏的加剧,高寒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寒地区植被恢复的意义、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高寒地区植被恢复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并保持水土资源的稳定。
在高寒地区,植被的特点是适应能力强,能够抵御低温、高风等恶劣环境条件。
因此,通过植被的恢复和建设,可以增加土壤保持能力、改善水源涵养、调节温度和减缓冰雪融化速度,进而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高寒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还可以促进动物的迁移和繁殖,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地。
然而,高寒地区的植被恢复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极端,降水稀少且不均匀,温度变化大。
这就要求植物具备耐寒、耐旱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其次,高寒地区的土壤肥力较低,水分含量极少,无机盐含量高,这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限制。
此外,过度放牧、矿产开采和建设项目等人类活动也严重影响了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建设。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采取土壤改良措施、控制人类活动等。
首先,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是恢复高寒地区植被的关键。
这些植被应具备耐寒耐旱、抗寒能力强的特点,在恶劣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
同时,应选择具有固氮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植被,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率。
其次,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改善高寒地区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添加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和调节土壤pH值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植被覆盖和保持水土的方式来减缓土壤侵蚀和土壤质量的退化。
最后,控制人类活动对高寒地区植被的破坏至关重要。
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限制放牧规模、控制矿产开采和建设项目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高寒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工程。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挑战。
构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并进行有效应用,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一、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现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地草原退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但在整体技术体系上尚存在不足和薄弱之处。
二、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1.植被恢复技术针对草原退化问题,结合当地植被特点,引入草原植被改良和恢复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采取合理的放牧方式、进行人工种植和植被保护等措施,以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土壤保护技术采取措施减少土地草原退化所导致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包括进行草原覆盖增加、土地固定化、水土保持等技术手段,保护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质量。
3.水资源管理技术针对高寒地区水资源稀缺的状况,需要构建一套针对当地特点的水资源管理技术,包括开展高效灌溉、水资源循环利用、湿地恢复等措施,以确保当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供给。
4.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因人为因素引起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需要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技术,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监测与管理等措施,保护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与数量稳定性。
三、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应用1.技术体系的整合应用各项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应形成技术整合体系,建立起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技术系统,以提高整体效益。
2.科学决策与政策支撑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的支持和引导,明确政策方向,提供政策激励,推动技术体系的落地与应用。
青藏铁路格唐段高海拔地区植被恢复研究——Ⅰ高寒草原植被现状与恢复基本途径探讨
l ;a dO h t r a d tev gtt n cv r ea ddv r t o v g t inp p l i t udb m r e s¥0 sp sil. hc a b p r c e y n nt oh n , e e i o ea n i s f eea o ou a o s  ̄ ei po d a 0 1 a o s e w i C e a po h d e eh h ao g ei y t tn x l v 1 b hn a
摘要 青藏铁路的修建加强了西藏与 内地的联 系, 对其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局 部植被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和破坏, 如何尽快恢复植被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对青藏铁路青海境内的高海拔 的气候条件及现有植 被状况作了统计调查, 出尊重科学, 提 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 , 恢复与重建的工作一起抓 : 一方面要增强环保意识, 加强管理, 综合治理: 另 方面通过原有草皮回植 , 科学管理以及异地繁殖当地草种等途径尽快提高地表覆盖度和植物种群 多样性 , 以期达到最佳的生态效应. , 关键词 青藏铁 路 ; 高海拔 地 区; 草原植被 中图分 类号 8 2 . 789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01 — 6 1 062 — 23 0 57 6l( 0)3 68 — 3 2
这段铁路经过的大部分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腹地由于高寒干旱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制约植物平均生长期只有6090植物生长缓慢生态系统为原始高寒草甸和草原系统极为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1998在江河源头沱沱河等地测定近年来源区河流泥沙量大河水浑浊不清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放牧和人为破坏导致源区的植被稀疏土壤大量裸露水土流失所致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修建青藏铁路对加快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福沿线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但建设过程中必然对当地生态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青藏铁路高海拔地区植物繁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专题铁道部青藏铁路试验工程科研项目高寒草原植被恢复与再造试验研究2001qz30中国科学院创新领域课题cxly2002吉林公主岭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植物栽培和生态学研究
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
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的天空花园”。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状况日益恶化。
为了保护这个独特而宝贵的生态系统,科学家们进行了植被恢复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植被恢复的关键在于了解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和植物种类。
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
因此,植被恢复项目需选择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的植物种类,并进行对应的栽培和保护工作。
其次,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植被恢复方法和技术。
例如,种子库保存可以应对现实困境。
科学家们收集高山草甸中的植物种子,将其储存于种子库中,以备需要时进行种植。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品种,还能提供大量的种子来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此外,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也可以通过人工引种来实现。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深入了解了高山草甸植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能力。
他们选择适应高寒环境的植物种类,并进行人工引种。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使其更加健康和多样化。
植被恢复研究不仅注重高山草甸的植被恢复,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科学家们通过种植高山草甸中特有的植物种类,吸引和提供栖息地给许多珍稀的动物物种。
例如,雪豹、藏狐等高山动物依赖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因此,植被恢复工作对于这些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并非一蹴而就。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极端,可能出现植被引种不成功的情况。
因此,科学家们还需不断进行实验和研究,寻求更有效的植被恢复方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干扰,共同努力维护这个宝贵的生态系统。
总之,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是一项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
通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期待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使其重现昔日的繁荣和美丽。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青藏高原是中国的一片神秘而美丽的高原地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作为中国的国之重器,青藏高原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对于维护高原生态平衡、减缓水土流失、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而,保护和恢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来有效地解决高寒草地生态问题。
首先,针对高寒草地的生态特点和环境变化,需要进行系统的生态调查和监测。
通过对植被、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详细调查,了解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后续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应该加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通过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和政策,加大保护力度,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加强对非法放牧、乱砍滥伐等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保护高寒草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人工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等方式,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引入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生态工程技术,加强对植被、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实现高寒草地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将先进的保护与恢复技术推广到更广泛的地区,实现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全面推进。
总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调查与监测、有效的管理与保护、切实可行的恢复措施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实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实现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路域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探究
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路域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探究摘要:目前,西藏正处于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公路施工对道路边坡植被、取弃土场植被、路侧裸地生态等均产生了严重的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对破坏区域进行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西藏地区高寒、高海拔的特点,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遭到破坏极难自然恢复,因此其植被修复技术较内地必然有所不同。
为了寻找更加经济、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植被修复形式和方法,本文通过对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已实施的公路工程项目进行调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的相关指标,总结其适宜性,得出各类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的特点,提出适宜于西藏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技术,旨在为西藏地区水土保持植被修复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高寒、高海拔;水土保持;植被修复0引言西藏公路建设标志着西藏自治区公路建设超常规发展规划开始启动,公路工程实施后的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对整个公路建设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中央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立了全国环保系统对口援藏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西藏,为西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加强西藏自治区各公路铁路、各地区环保绿化工作,建设和维护是相辅相成的。
工程要确保按环保要求施工、科学设计、优化线路、精心施工,切实保护好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
自治区主席呼吁把每条公路真正建成一条生态示范区,也就是建设要兼顾周围植被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山体开凿等工作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现象。
因此针对西藏地区特殊极端的气候条件特点,开展公路沿线水土保持植被修复工作十分必要。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国内,路域沿线植被破坏问题已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解决路域植被修复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于其未受破坏之前的状态,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 [B\8+5>?5@5$’$5$# ) 、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课题 ( [/\8+58T+5$-5$+ ) 、 国家科技支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撑计划课题 ( +$$-T)\$#)$+5$#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 +$$’ 年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 +$$,\T’++$$,5$# )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 ) 。 !!通讯作者 X5J49I::CZCC6#&.’^O4CFF( MFJ( M7 收稿日期: +$$.5$-5+$! ! 接受日期: +$$"5$#5#.
摘! 要! 近年来,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呈现退化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海北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多年观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 采用定量方法度量高寒草甸自然生 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评估该系统的持久性, 并结合系统现状提出避免系统崩溃的对策。结 果表明, 高寒草甸净初级生产力的动态行为以对降水和气温的即时直接响应为主。无论是 净初级生产力对自身的 “ 记忆” 程度, 还是主要气候因子对初级生产力的 “ 滞后” 作用, 均比 较微弱, 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即有较强的持久能力。与世界其他地 区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度量结果相比较,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显示较强的恢复能力。科学 地利用高寒草地资源, 积极恢复治理退化草地, 是维持脆弱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持久的关 键。 关键词! 恢复能力;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气温;降水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青海海北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0"’1%2 "*%#.#$"0 %) 3()45’(67(,"$’) 8-’$"’9: /012 0345637,/0)1 8975:347,/0)1 ;947<,;= >97<57947,?)@A BC95D97<,82 BC95E94F,/012 ;9( !"#$%&’($ )*+$’+, -.($/$,$’ "0 1/"*"23,4%/.’(’ 56+7’83 "0 96/’.6’(,:/./.2 "#$$$# ,4%/; .+) < 4%/.’(’ =",#.+* "0 >6"*"23 , +$$" , ;< (,) : -&.*.$’( =,#$&’*$:GCH 4ID97H JH4KFL HMFNONPHJ F7 %97<C495G9QHP47 RI4PH43 C4N QHH7 KH<S4K97< 97 SHMH7P OH4SN( T4NHK F7 PCH IF7<5PHSJ FQNHSU4P9F7 K4P4 4QF3P 4QFUH<SF37K 7HP DS9J4SO DSFK3MP9U95 PO ,OH4SIO DSHM9D9P4P9F7,OH4SIO JH47 49S PHJDHS4P3SH,47K PCH JH47 DSHM9D9P4P9F7 47K 49S PHJDHS5 4P3SH 97 <SFLPC NH4NF7 MFIIHMPHK VSFJ 049QH9 )ID97H WH4KFL XMFNONPHJ YHNH4SMC BP4P9F7 ,PC9N D4DHS 4NNHNNHK PCH SHNPFS4P9F7 M4D4Q9I9PO FV 4ID97H JH4KFL HMFNONPHJ 97 049QH9 )SH4 FV %97<C495 G9QHP47 RI4PH43 ,49JHK PF DSFU9KH NM9H7P9V9M 97VFSJ4P9F7 47K N3<<HNP9F7N PF N3NP497 PCH KHUHIFD5 JH7P FV 4ID97H JH4KFL HMFNONPHJ 97 PC9N 4SH4( GCH SHN3IPN 97K9M4PHK PC4P PCH 4QFUH<SF37K 7HP DS95 J4SO DSFK3MP9U9PO FV PCH HMFNONPHJ L4N JFSH SHI4PHK PF PCH KO74J9M MC47<HN FV DSHM9D9P4P9F7 47K PHJDHS4P3SH( GCH HVVHMP FV DSHM9D9P4P9F7 47K PHJDHS4P3SH F7 PCH 7HP DS9J4SO DSFK3MP9U9PO L4N FQU95 F3N F7IO 97 DSHNH7P OH4S ,Q3P 7FP 97 PCH VFIIFL97< OH4SN( GCHSHVFSH,PCH 4ID97H JH4KFL HMFNONPHJ 4DDH4SN PF C4UH 4 C9<CHS SHNPFS4P9F7 M4D4Q9I9PO( TO MFJD4S97< PCH SHNPFS4P9F7 M4D4Q9I9PO QHPLHH7 PCH 4ID97H JH4KFL HMFNONPHJ 97 NP3KO 4SH4 47K PCH VF3S 74P3S4I HMFNONPHJN 97 =NS4HI 47K BF3PC )VS9M4 ,9P L4N VF37K PC4P PCH 4ID97H JH4KFL HMFNONPHJ L4N N3DHS9FS PF PCH VF3S 74P3S4I HMFNON5 PHJN( GF N3NP497 PCH 4ID97H JH4KFL HMFNONPHJ ,9P 9N 9JDFSP47P PF 3P9I9ZH PCH 4ID97H <S4NNI47K SH5 NF3SMHN HVV9M9H7PIO 47K PF SHNPFSH PCH KH<S4KHK <S4NNI47K P9JHIO( >". 2%&1#:SHNPFS4P9F7 M4D4Q9I9PO;4QFUH<SF37K 7HP DS9J4SO DSFK3MP9U9PO ;49S PHJDHS4P3SH;DSH5 M9D9P4P9F7;4ID97H JH4KFL HMFNONPHJ;049QH9 SH<9F7 FV %97<C49 RSFU97MH(
高寒地区的植被变化与生态恢复
高寒地区的植被变化与生态恢复高寒地区是指海拔在3000米以上、年均温度较低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严酷,植被生长较为困难,一些地区甚至缺乏植被覆盖。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寒地区的植被变化逐渐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寒地区的植被变化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恢复的方法。
高寒地区的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寒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这对植被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气温升高可以提高高寒地区的生长季节长度,促进植物生长;另一方面,降水量增加也为植物提供了更充足的水分资源。
因此,一些高寒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扩大,植物种类丰富度增加。
然而,高寒地区的植被变化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首先,植被变化可能影响土壤的保持能力。
一些高寒地区的植被覆盖薄弱,土壤暴露在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其次,植被变化可能影响动物的生存环境。
很多高寒地区的动物依赖于特定类型的植被进行觅食、繁衍和栖息,如果植被变化,这些动物可能面临生存困境。
此外,植被变化还可能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
一些高寒地区的植物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可以吸收大量的温室气体,帮助调节气候。
因此,植被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为了解决高寒地区的植被问题,实施生态恢复非常重要。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应加强对高寒地区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
其次,应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探索高寒地区植被的适应性和种植技术。
例如,可以研究开发具有抗寒、抗旱特性的植物品种,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扩大。
此外,还可以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鼓励当地居民采取可持续生态发展的方式进行农牧业生产,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高寒地区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高寒地区植被变化和生态恢复的认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引入科技手段,发展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高寒地区植被变化的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高原高寒地区公路建设中草皮移植技术及保护措施
浅谈高原高寒地区公路建设中草皮移植技术及保护措施【摘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共和至玉树公路(以下简称共玉公路)二期国道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建,拉开了我国在青藏高原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先河,线路设计在三江源国家环境保护区,参建人员在路基清表施工中将草皮连带草根共同移植培育,洒水后用黑色遮阳网完全覆盖,保证了草皮的栽培再利用率,实现了“无痕迹”施工的环保目标。
共玉公路是玉树灾后重建交通重点建设项目。
一期单幅工程预计在2014年底建成通车,二期单幅工程预计在2016年8月底建成,公路为分离式双线四车道,全线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起点和终点分别为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至玉树州玉树县结古镇。
这条公路建成后,将把青海、四川、西藏、云南连接成一条旅游黄金大通道,因此共玉公路将成为一条集历史、地理、人文、生态为一体的完美风景线。
【关键词】环境保护草皮移植施工技术一、项目概况作为国道214线改扩建工程的一期工程,全长634.8公里、平均海拔4100米的共玉公路不仅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而且有227公里路线穿越三江源保护区的多年冻土区,占总里程的35.7%。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广泛的社会关注,建设者们明确提出了“高原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江河源水质不受污染,野生动物迁徙不受阻断,自然景观不受影响”的环保目标。
采用“低路堤、缓边坡、宽中央分隔带”建设理念,这使全线大面积植草绿化成为可能,也对绿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自然概况国道214线共玉公路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劣,属高寒湿润气候,几乎无夏季,且有寒冷潮湿的气候特点。
根据分析,高寒地区气候寒冷,海拔高,积雪期长和风大是该地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该地区人工种植草皮的最大障碍因素。
三、适用范围本技术适用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对草皮的要求是根系较发达,易切块成型,移植的草皮必须是生长在草地中的多年生草皮,对路基的边坡要求填料为细颗粒土质边坡,土厚度要适当加厚。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恢复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恢复高寒草地是位于海拔较高地区、气候寒冷、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
为了维持和恢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需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于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
气候变暖导致高寒草地受到冰雪消融速度加快、降水减少等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势在必行。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暖对高寒草地的影响。
其次,加强高寒草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维持和恢复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高寒草地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对于保护这些物种的多样性至关重要。
为此,需要建立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限制非法捕猎和非法采挖,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监测工作。
另外,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维持与恢复的关键。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会导致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需要加强对草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推动可持续利用。
例如,制定合理的牧区轮牧制度,限制牧畜数量,保护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同时,加强对土地的监测和保护力度,防止不合理的开垦和开采行为。
此外,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也是重要的工作。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种植草本植物等方式,可以增强水土保持能力,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生态修复也可以为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最后,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也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保护和恢复工作中来。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设立相关的保护项目和资金,支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恢复工作。
综上所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恢复需要从减缓气候变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才能保护好这一珍贵的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自然环境。
高寒草甸植被退化的几个案例分析及恢复问题的探讨
责
任 编 辑
向
长发育及其生产力高低完全隶属于 自然环境 的制约。 在长期传统落后 的生产经营模式管理下 ,人 口增长和
收稿 日期 :20 —4 2 070— 3
11 案例 一 .
干化
近4 0多年 高寒 草 甸 区. 气候 趋 暖 、趋 的
锦
青海南部玛多和北部祁连山地门源 2 个气象站 自 15 年来近 4 多年 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情 97 O
一革 与 牧 o 第 第8 业 畜 2年3 1 0 期总 4 8 期
COEUUU AYYXM
● 地 生 态
状植 物 、根 出叶植物 及匍 匐 型植物 1。强 度放 牧表 面 6 J 看起来 可增 大植 物 的多样性 ,但增加 的植物种 类 中毒 杂草 居多 ,禾本 科 和莎草 科 的牧草 减少 。 同时 ,过度 的牧 事活动 可使 植被 盖度 降低 ,地表 近 乎裸露 ,将 加
对草地 的影响,干旱、荒漠化及 垦殖对 草地 的影 响 ,气候 变化下各辐射 量变化在草地 中的互动作 用,气候变暖效应
对草地 的影响等 7个案例 出发 ,探讨 了青藏 高原植被 退化 的原 因及 形成机 制问题 。结果表 明 :青藏 高原气候正在趋
暖趋 干,气温 以大于 O1 ̄ I 年 的倾 向率升高 ,降水则相 对平稳 ,气候 的这种变化使 高寒草 甸植被表 面蒸发量加大 , . CO 8/
给人类 的生存 条件 造成极 大危胁 。
为此 ,本文根据高寒草甸部分地区近 4 年来气 O 候变化 及 近年来 笔者 在草地 生产 力发 展研 究过程 中 的 部分认识 ,分几个案例从不同角度予以分析 ,以期在 草地畜牧业发展过程 中因势利导,为发展高寒草地畜 牧业提 供参考 和 服务 。
高寒高山植被恢复种植措施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方法改进
高寒高山植被恢复种植措施优化方案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方法改进概述高寒高山地区的植被恢复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保护生态平衡、保持水源涵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高寒高山地区的特殊环境条件,如低温、高海拔等,种植措施的选择和效果评价方法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针对高寒高山植被恢复种植措施的优化方案设计以及实施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进行讨论。
一、种植措施优化方案设计1. 植物种类选择高寒高山地区的植物种类选择是植被恢复工作的首要问题。
需要选择适应高寒高山环境的植物种类,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可以结合多个指标进行判断,如抗寒能力测定、植物适应性评估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提高植被的抵抗力和适应性。
2. 植被恢复模式选择在高寒高山地区的植被恢复工作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种植,如直播、移栽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可以提高植物成活率和植被恢复效果。
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生态工程技术,如生物工程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等,以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3. 种植密度和配置在高寒高山地区的植被恢复工作中,种植密度和配置对于植被恢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种植密度和配置的优化可以提高植物的竞争能力和生长速度,促进植被恢复的进程。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增加密度和合理配置,以提高种植效果。
二、实施效果评价方法改进1. 生长情况监测通过定期对种植的植物进行生长情况监测,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速度、生长状态等信息,评估植被恢复效果。
监测方法可以包括植物高度、叶片生长情况、根系发育情况等指标的测量,以及生长情况的摄影记录和图像分析等。
2. 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于评估植被恢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土壤质量评价来了解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土壤有机质含量、营养物质含量等信息。
评价方法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等。
3.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通过对植被恢复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评估,可以了解植被恢复的效果。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输电线路不良地质调查及防治对策
铁道建筑Railway EngineeringSeptember ,2012文章编号:1003-1995(2012)09-0094-04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输电线路不良地质调查及防治对策罗霄(呼和浩特铁路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摘要:青藏ʃ500kV 直流联网工程沿线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情况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在探明多年冻土地质情况的同时,选择合适的电力塔基类型,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在充分了解冻土区地质条件的前提下,针对工程沿线不同的地质情况,选用不同的电力塔基础和相应的辅助工程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病害防治对策,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力塔基多年冻土病害防治中图分类号:TU475+.2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1995.2012.09-28收稿日期:2012-03-19;修回日期:2012-05-20基金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8EG123206,NCSTE-200FJKZX-209)联合资助作者简介:罗霄(1985—),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生。
青藏ʃ500kV 直流联网工程穿越550km 多年冻土段,伴随着线路的修建,沿线冻土条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气温的变化也会影响冻土条件,而修建在变化的冻土地基上的电力塔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又直接依赖于沿线工程冻土条件的稳定性。
所以,探明沿线的冻土地质情况,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对保证青藏ʃ500kV 直流联网工程建成后的安全运营,以及建设世界一流的冻土区输电线路,均有长远的意义[1]。
1青藏ʃ500kV 直流联网工程气温特征气温是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大气环流的综合反映,冻土层与大气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异是影响两者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环境条件。
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对多年冻土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图1是依据五道梁、风火山、沱沱河气象站的统计资料绘制,可以看出近30年气温总体上是逐年升高的。
西藏高原路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探讨
㊀2020年9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18期收稿日期:2020G08G24作者简介:吴永军(1977-),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道路桥梁,生态修复.西藏高原路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探讨吴永军(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根据青藏高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结合我国当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据生态环境敏感的特点,分析了生态敏感区公路建设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对生态敏感区公路建设项目的落实以及环境保护工程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意在能够在推动基础设施高效建设的同时,确保脆弱的生态环境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关键词:西藏高原;路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技术研究中图分类号:X 822.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G9944(2020)18G0032G021㊀引言公路已经成为连通社会各个区域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同时也是具有距离长㊁连续性强等特点的大型建筑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之后必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解析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其的影响,并且制定解决措施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当前确保基础设施高效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平衡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2㊀西藏高原路域沿线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㊀㊀ 十三五 以来,西藏与全国一道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藏高原交通基础设施也在高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深度㊁覆盖范围和通行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到2020年末,西藏全区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1万k m 2.其中,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3500k m 2,实现所有的县通油路,所有乡镇㊁建制村通公路,90%的乡镇和40%的行政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自然村㊁所有寺庙㊁所有边防站点通公路.但在西藏高原地区高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必然会与公路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产生紧密联系,就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现状来看,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特征.2.1㊀地理环境基础较为脆弱受到长期历史演变以及开发程度的影响,当前青藏高原的路域生态环境普遍以脆弱生态地区为主,这里的自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基岩和地层具有较差的稳定性.虽然大部分底层结构以长年冻土为主,但是,软硬界限较为脆弱,因此会导致岩土的粘着力以及亲和力下降.极易发生熔岩塌陷㊁滑坡等现象,另外,受到长期历史发展的影响,当前大部分的陆域生态环境以沙漠㊁高寒荒漠㊁盐漠以及戈壁为主.2.2㊀自我恢复速度较慢高原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特点便是自我恢复的速度较慢,这主要受到了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植被的生长速度缓慢且生长条件较为苛刻,若受到了大规模的施工影响,对于高山草甸以及植被资源的破坏,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自然生态循环.甚至施工所带来的部分人为污染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延期恢复,另外受到了高原冻土低温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的自我代谢能力较低,部分污染物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降解,所造成的污染将是持续性的.2.3㊀生态多样性不足高原环境有自身特定的环境特点,而由此造就的生态物种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物种必须适应高原环境的生活条件,但是这些适应能力是建立在高原海拔气候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基础上形成的,一旦受到了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例如环境污染以及环境恢复能力降低,这些都会对区域内的本土生物以及物种造成毁灭性的灾难.3㊀公路建设对路域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3.1㊀道路㊁桥梁㊁隧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道路建设需要将大量的土地拆除,周边的原耕地㊁森林㊁草地㊁植物㊁地形和当地土壤结构都会遭到破坏,导致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影响周边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加剧风蚀影响,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同时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和肥沃度,使土壤更加贫瘠,对于草原㊁池塘㊁水库㊁湿地㊁荒漠以及沙漠等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2];地表水运动规则以及泄洪的通道发生了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周边植被的生长状态;还有为公路建设而开凿的隧道改变了山体结构,也影响了动物的栖息地.3.2㊀加剧水土流失在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主要是指风蚀㊁雨蚀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破坏了地质结构,导致原本的冻土层过于疏松,在风雨的侵蚀下造成水土流失,其中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道路对生态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同时永久性的占用和分割主体工程用地,导致植被覆盖率大幅降低.其次,由于大量开挖工程,致使盐渍土流动,破坏地形地貌,而脆弱的生态区对环境变化23㊀吴永军:西藏高原路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探讨自然与生态敏感,但是公路建设对环境破坏的需求量又大,从而加剧了地质脆弱地区丘陵的不稳定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3.3㊀敏感生态区沙漠化严重公路建设等人类活动经常导致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加重环境污染,加速气候变暖,植被覆盖率降低,流域内的水源保护功能和地下水位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温度升高,土壤表面干燥,促使了部分本地植物种类出现变化,也加速了区域内植被覆盖率的退化.另外,在沙漠里面修建基础设施工程的过程中,施工过程对其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容易引发沙漠化,导致沙尘暴增加,风化速度加快㊁植物退化与荒漠化陆地的形成.3.4㊀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根据美国的研究,在某一区域内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会有近1/5的生态环境直接受到公路建设的影响.公路沿线的人口数量波动较大,可能导致当地生态灭绝,并受到汽车轮胎的威胁,许多物种死于大量的交通事故.同时当动物接近道路时,受到车辆以及大量人流的影响,会导致部分野生动物出现应激反应,尤其是大型肉食动物,它们的繁殖周期非常缓慢,而小型两栖动物多是成批死亡,难以迅速恢复如初,导致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失衡.4㊀公路建设与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协调发展对策4.1㊀整体思路的构建从地理环境本质上来讲,在生态脆弱的环境地区是不适宜修建大规模的公路系统必须要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上,合理的采用科学的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尽量避免大挖大填作业,同时在公路施工规划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既有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的加剧,同时也要落实土地荒漠化管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恢复功能加以人工种植的辅助,积极地进行生态治理,进一步降低人为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程度,弱化环境对外力影响因素的敏感度.边建设㊁边治理㊁边复恳[3],坚持因地制宜.并且广泛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在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坚持以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的理念,落实环境治理和自然生态保护.4.2㊀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协调发展对策4.2.1㊀恢复路域原生地貌针对需要挖掘的地貌要进行合理回填,回填的材料就近取原生土壤或者配置符合原生地貌土壤成分的填充土进行回填.针对软土地基或不利于工程施工的地基要进行优化处理,而优化所选择的材质,不仅要满足工程安全需求,也要满足自然生态地质构造的恢复需求,要减少对沙土㊁大粒径石子的使用,防止区域内出现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工程结束后期要实时监控路与原生地貌的发育状态,并且做好不同地貌之间过渡段的恢复工作和养护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对原有地貌的监控,并且及时地做出维护措施.4.2.2㊀恢复路域原生植被在公路路域边坡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本土原生植被的利用.并且要建立在环境自身生态情况以及水文条件的基础上来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栽植,根据生态特性选择植被,同时从抗逆性㊁扩展性㊁改善环境以及美观等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选择最为合理的植物.对裸露的地方实施人工播种,在人工播种地面覆一层草帘,把草帘浇湿,有利减少水分损失和增加抗侵蚀的能力.在植被稀疏的地段和退化地段进行围封,对亚高山草甸全面施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现有植被的抗性,让其利用自然能力恢复.4.2.3㊀恢复路域生态多样性由于公路的修建和营运,使动物的生活环境㊁生存空间和栖息地改变,加速动物退化和种群减少,使生态环境失衡.在公路建设期间除了拓宽涵洞和修建生态通道,使动物能安全穿越公路.同时也要保护既有湿地,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进一步扩充草地的覆盖面积,加强农业生态的科学管理,合理放牧,从而提升环境的自然循环能力,进一步避免自然灾害对原有物种的影响.4.2.4㊀提升公路沿线景观质量路域环境整治,大搞公路绿化美化,有效提升公路沿线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整修,恢复路容路貌,以线路绿化为主线,采取立体绿化模式,重点栽植景观树木,提高公路绿色覆盖率,公路两侧呈现绿色长廊之势.必须做到草㊁灌木以及乔本植物的相结合,其中以灌木为主,以草本植物和乔本植物为辅.配置时,要根据当地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群落的演替方向,确保外来植物与乡土植物在配置上更加符合演替的规律以及特征.5㊀结语针对青藏高原的公路建设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人为的工程建设行为对于高原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充分落实脆弱生态环境类型以及公路建设影响分析,综合生态破坏㊁水土流失㊁沙漠化加剧以及生态平衡的打破落实针对性的措施研发,并且结合实际的青藏高原公路建设情况进行调整,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共同发展理念落实的重要举措.参考文献:[1]佟玉权,龙花楼.脆弱生态环境耦合下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8(13):47~51.[2]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中国生态问题报告[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岀版社,2019:38~39.[3]邓穗芬.公路环境保护的对策[J].广西交通科技,2018(6):97~99.[4]尹黎明,卢玉东,谭钦文.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合理开发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1):39~40.33。
高寒草地生态恢复与保护
高寒草地生态恢复与保护高寒草地是我国特有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恢复高寒草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加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了解高寒草地植被分布、物种组成、生态过程等方面的信息是保护和恢复工作的基础。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确定问题的根源,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并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高寒草地动物的研究,了解它们的分布、种群数量和繁殖状况,以便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我们应加强对高寒草地的保护。
高寒草地是许多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保护高寒草地,我们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划定合理的保护区边界,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此外,也要加强对非法砍伐、过度放牧和野火的打击力度,保护高寒草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第三,我们应加强高寒草地的恢复工作。
针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如进行人工恢复、引种适应性物种和恢复植被多样性等。
恢复工作的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参与高寒草地的恢复工作。
除了上述措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和恢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高寒草地不仅是我国的宝贵资源,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我们可以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挑战。
在保护和恢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高寒草地通常位于贫困地区,农牧民对其资源的利用和生计常常与环境保护相冲突。
因此,要制定有利于当地居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替代性生计方式,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总之,保护和恢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的共同努力。
高寒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研究
高寒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研究高寒生态系统是指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寒冷、植被分布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的生态系统。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对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的加剧,高寒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高寒生态系统,研究人员积极探索相关的方法和策略,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一、高寒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面临的问题高寒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泰山脉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极端恶劣,温度低,降水少,植被稀疏。
高寒生态系统有着独特的物种组成和地质景观,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高寒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威胁。
开发自然资源、过度放牧、过度狩猎等行为导致植物凋亡和物种灭绝的风险增加。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冻土融化、冰川消融等问题的严重加剧,破坏了高寒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高寒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高寒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高寒地区的冻土层储存了大量的碳,保护和恢复高寒生态系统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次,高寒地区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这些物种对于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此外,高寒地区的河流发源于冰川和冻土,对区域和全球的水资源的稳定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三、高寒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方法和策略为了保护和恢复高寒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和保护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高寒生态系统的基础。
通过限制人类活动,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和恢复植物和动物栖息地,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是保护高寒生态系统的关键。
通过长期的观测和数据采集,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寒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和环境宣传也是保护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提高人们对高寒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形成环保意识和行为,减少对高寒生态系统的破坏。
高山草甸修复施工方案
高山草甸修复施工方案1. 引言高山草甸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独特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山草甸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高山草甸,制定一个合适的修复施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 修复目标高山草甸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和维护原有地区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其他次要目标包括土壤保持、水资源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3. 修复步骤高山草甸修复施工方案包括以下步骤:3.1 评估和规划在开始修复工作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规划。
这包括对目标区域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退化程度和植被类型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明确的修复目标和计划,并确定合适的修复方法和技术。
3.2 土地准备在实施修复工程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准备。
这包括清除杂草、除去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以及改善土壤质量等。
3.3 种子和植物选择在进行高山草甸修复时,选择合适的种子和植物非常重要。
这些种子和植物应具备适应高山环境和抵抗逆境的特性。
优先选择本地植物和种子,以确保适应性和生态适应性。
3.4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高山草甸修复的核心内容。
可以采用种植和播种的方法进行植被恢复。
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优质苗木的选择和合理的植栽密度。
在播种过程中,应注意播种量和种子的深度。
同时,为了促进植物生长,可能需要进行适度的灌溉和施肥。
3.5 定期维护维护是保证高山草甸修复效果的关键。
定期维护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和适度的修剪等。
此外,还应定期监测植被恢复效果,评估工程的成效。
4. 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高山草甸修复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在选择和使用植物种子时,遵循当地法规和保护措施。
•尽量减少土地破坏和工程影响,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定期监测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评估修复效果。
•采用可持续的修复方法和技术,如采用生物工程和自然恢复的方法。
5. 结论高山草甸的修复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评估和规划、土地准备、种子和植物选择、植被恢复和定期维护等步骤,可以有效地恢复和维护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高寒草甸地带输电线路植被恢复方案浅析摘要:文章着重介绍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施工后植被恢复的专项方案。
通过我公司在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中的植被施工恢复情况,让大家对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高寒草甸地带植被恢复过程和技术有较详细的认识和了解,在今后的相应工程施工中可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永久冻土区高寒草甸地带植被恢复施工方案?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1981 概述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缓解藏中电网近期缺电局面,满足远期西藏电网社会经济对电力发展的,提高西藏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加快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经济及政治意义。
青海段施工标段共分6个标段,线路总体为东北至西南走向。
我公司所承建的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第6标段),起于雁石坪分界塔位(4087#)开始,沿着G109国道向南,跨过雅廷曲,至布玛德站,青藏铁路又一次跨过G109,在其东侧与G109平行走线,线路没有跨过G109,而是沿着其西侧继续走线,直到布雅格站(温泉);线路在布雅格站北侧跨过G109国道,避开障碍物,走在G109与青藏铁路之间,在104道班处线路跨过布曲,向南前行约4km,此处青藏铁路跨过G109后向西,与G109分开,因此线路跨过青藏铁路,一直沿着G109东侧走线,至巴斯错鄂共玛湖附近,由于湖边地面水坑密集,对冻土基础不利,线路跨过G109后,沿着其西侧走线至本标段终点(4299#)唐古拉山口。
线路沿线海拔高度在4450m~5000m之间。
线路经过的四个地形地貌单元,广泛分布多年冻土,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极差,容易受到扰动,热稳定性极差。
沿线主要是寒旱生的垫状驼绒黄占优势,这一类型组成种类贫乏,植株矮小。
群落稳定性极差,破坏后很难恢复。
青藏高原海拔高、低温严寒、气候干燥且复杂多变,本段直流输电线路所在地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多年冻土环境扰动后很难恢复。
格尔木-拉萨±400kV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总目标应做到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确保多年冻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江河水质不受污染,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线路两侧自然景观不受破坏,努力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环保型工程。
生态保护重点则应放在植被、湿地系统、水源、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上。
措施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其中技术性措施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治理性措施,技术措施采取的原则是:少占用、少扰动(包括扰动时间、扰动范围、扰动对象等)、占用或扰动的地表进行恢复或保护。
本次高寒草甸地带输电线路植被恢复方案,就是根据高原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质环境,采取了一些独特地的、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例如“快速开挖、快速回填”、基坑边开挖、边遮盖等,有效保持了基础区冻土的原样性,解决了冻土区施工的难题,在高海拔冻土区施工中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和典型性,具有了较为科学的指导意义。
2 环境分析2.1项目区自然环境分析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高原,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其主要的生态环境特点是:1、独特的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制成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又极具保护价值的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连片的冻土、湖盆、湿地及缓丘构成原始的高原面。
高大的青藏高原直接影响其周边地区的气候及水资源和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和强度。
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许多大江、大河都源自青藏高原。
随着高原内部水热条件的差异,形成了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干旱荒漠组成的高寒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高寒生物区系。
其中,尤以高寒草原分布最广,有紫花针茅、扇穗茅、羽柱针茅、青藏苔草、昆仑蒿草等植物群落。
青藏地区的高寒草原在亚洲和世界高寒地区中均具有代表性,至今还基本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演变过程。
2、丰富的珍稀特有物种:青藏高原动物物种虽少,但珍稀特有种多,种群数量大,哺乳动物共有16种,其中特有种11种,占总种数的68.7%。
鸟科特有种7种,占总数的23%。
植物种类有199种,其中高原特有种80种以上。
3、多样的自然景观:青藏高原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
既有由这些生态系统组成的水平地带系列,又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冰雪带等垂直带系列。
同时,在水平带系列中还间布有一定面积的沼泽植被、垫状植被,更增加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4、生态环境脆弱: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旱,动植物种类少、生长期短、生物量低、食物链简单,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换过程缓慢,致使生态环环境十分脆弱。
长期低温和短促的生长季节使寒冷地区的植被一旦破坏,恢复十分缓慢,而且加速冻土溶化,引起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
目前,线路沿线的一部分地区仍为无人区,自然环境还保持着较原始的自然状态。
必须指出的是,科学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已带来一定的影响。
5、由于高原冻土的基岩接近地表部分因冻融作用,大多表现为全风化状,软质类岩石开挖暴露后基本呈现为土状。
2.2工程量第6标段地貌类型基本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第6标段地貌类型基本为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针对这种地貌类型采取的环保措施主要有:表土剥离、草皮剥离养护、草皮回移、土地整治、彩条布隔离、铺设棕垫、围栏围挡、装土草袋拦挡以及彩条布盖等措施。
具体工作量:本方案着重介绍撒播草籽植被恢复措施。
3植被恢复方法3.1种植前的注意事项:不要用深层的土壤,因为草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利于根部生长。
特别要注意:建筑碎片会妨碍草往土壤深处扎根,从而造成草坪中出现死斑病。
为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应彻底疏松土壤,并清除石块、根、土块和碎片。
如果草坪面积不大,可以用园林耙细细地平整空地并轻轻地翻动土壤,以防挖得不够均匀。
如果是大面积的草坪,那么用农业机械平整、疏松土壤。
3.2草坪种植工艺流程:前期草籽发芽率测试→播种地细平→草种与种植土搅拌均匀→播种→翻耙→表面滚压→覆盖草帘(或无纺布)→喷水养护3.3植被恢复技术措施1)物种选择本地区高寒、缺氧,植被稀疏,每年仅有一个月的生长期,植物应选择适宜本区域生长的垂穗披碱草或梭罗草、冷草地早熟禾、星星草或碱茅、赖草。
中华羊茂2)基面平整在植被恢复前,应完成基面回填、平整、清理工作。
灌注桩和掏挖基础按单腿回填,宽度为每侧离基础边沿500―800mm;高低腿按单腿或平腿进行回填,宽度为离开挖坑口每边延伸500―800mm;其余大开挖基础均按大回填进行,侧面必须按开挖坑口每边延伸20mm左右,所有回填高度为300―500mm,并留好散水坡。
现场遗留的施工垃圾(包括草垫、彩条布、其余废弃物)应全部清理干净。
对塔基周围需要植被恢复的区域进行翻耕,在表层形成10―20厘米的疏松土层。
若条件允许,可用当地发酵羊粪的农家肥按20000公斤/公顷的量均匀泼洒后翻耕。
施工过程中存放表层土的塔基,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堆积的表土(含草皮根系的土壤),均匀铺撒在生土层表层3―5厘米,然后翻耕。
3)土壤改良在疏松好的土层上均匀撒下有机肥,用量按20千克/亩考虑,尿素、磷酸二铵各按10千克/亩考虑,亦可用化肥拌种与种子同时均匀撒播。
4)播种4.1播种时间:6月22日―7月10日。
4.2播种方式:撒播方式,把种子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地表松土表面并耧耙覆盖。
4.3种子比例垂穗披碱草(或梭罗草):冷地早熟禾:星星草(或碱茅)=10:4:4(公斤)。
4.4撒播深度:2厘米4.5播种后要及时碾压,并覆盖无纺布或草席,防止种子被风吹跑。
5)植被管理与养护技术5.1地表覆盖:种后要及时碾压,并覆盖无纺布或草席,防止种子被风吹跑。
5.2在连续干旱的时节,可派人进行定期洒水灌溉。
目前处于唐古拉地区雨季,余量充沛,可不进行浇水作业。
5.3适当施肥:一般植物生长期需追肥两次。
第一次在幼苗生长一个月后即七月,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分蘖时;第二次在幼苗根系迅速生长的八月中旬,肥料以尿素、磷酸二铵为宜,每次追肥量5公斤/亩。
人工恢复植被第一年植物根系较浅,且线路沿线牛羊较多,容易为牛羊采食而拔根或踩踏致死,因此不能再人工恢复草地进行放牧等活动,应采取铁丝围栏进行防护。
对无法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段)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3.4质量控制措施1)植被恢复前,必须完成恢复区的地面平整工作。
未完成的坚决不能施工。
2)做好土壤改良工作,用肥量应符合合理的用量要求。
3)播种时,种子用量应按最佳比例使用,且撒播均匀,不留死角。
4)播种后,表面用无纺布进行覆盖。
5)派专人进行管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种子发芽后,适时进行验收。
不合格的重新种植。
7)部分区域有缺苗的,可及时进行补植。
3.5质量薄弱环节及预防措施4 植被恢复成果格尔木―拉萨±400kV 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青海段)业主项目部、国家电网公司经研院、西安黄河工程监理公司、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与,监理工程师核验,完成塔基区、牵张场区、施工临时道路区、材料站和疗程、施工营地共计植被恢复118150m2,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完成率100%。
出苗率180株/ m2,达到优良级标准。
经验是应加强植被恢复的后期养护:防止青藏高原动物对植被的破坏,对由于动物破坏和塔基区沉降造成破坏的进行补种。
5 结束语通过此次高原冻土区施工植被恢复的成功,为我公司积累了许多在高海拔冻土地区施工植被保护及植被恢复的宝贵经验。
将会在后续的高海拔冻土地区输电线路的建设中环境保护及植被得到广泛的使用,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6 参考文献[1]青藏联网总指挥部. 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2]青藏联网总指挥部. 青海~西藏±500kV直流联网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10.[3]施工过程中环保水保措施原则陕西电力设计院陕西2010.作者简介:王汜久,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职工,1977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