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气候冻土环境变化的响应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与生态环境问题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冻土是指地下温度低于0℃的土壤,它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
气候变化是导致冻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的气温也在上升,这使得冻土融化的速度加快。
同时,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冻土的稳定性。
另外,人类活动也对冻土变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等,这些人类活动对冻土造成了机械破坏和热力破坏,加速了冻土的融化。
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冻土的融化会导致土壤的沉降,进而引发地表塌陷。
这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破坏了植被的生长环境。
其次,冻土的融化还会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增加了土壤中的碳排放量,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
此外,冻土的融化还可能导致冰川融化的加速,进而对水资源的供应产生影响。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冰川融化会导致水资源的减少,对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威胁。
为了应对青藏高原冻土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青藏高原冻土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掌握冻土变化的动态情况。
其次,要加强冻土保护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对冻土的破坏。
对于已经建设的基础设施,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对冻土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生态恢复工作,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改善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总之,青藏高原冻土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冻土变化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地表塌陷、碳排放增加和水资源减少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减少人类活动对冻土的破坏,并加强生态恢复工作。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㊀㊀第49卷㊀第4期测㊀绘㊀学㊀报V o l.49,N o.4㊀2020年4月A c t aG e o d a e t i c ae tC a r t o g r a p h i c aS i n i c a A p r i l,2020引文格式:陈建军.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J].测绘学报,2020,49(4):533.D O I:10.11947/j.A G C S.2020.20190402.C H E NJ i a n j u n.R e s e a r c ho n c h a n g e o f f r a c t i o n a l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o f a l p i n e g r a s s l a n d a n d i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m p a c t f a c t o r s o n t h eQ i n g h a iG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J].A c t a G e o d a e t i c a e t C a r t o g r a p h i c a S i n i c a,2020,49(4):533.D O I:10.11947/j.A G C S.2020.20190402.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陈建军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广西桂林541004R e s e a r c h o n c h a n g e o f f r a c t i o n a l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o f a l p i n e g r a s s l a n da n d i t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m p a c t f a c t o r s o n t h eQ i n g h a iG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C H E NJ i a n j u nC o l l e g eo fG e o m a t i c sa n dG e o i n f o r m a t i o n,G u i l i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G u i l i n541004,C h i n a㊀㊀青藏高原作为长江㊁黄河㊁雅鲁藏布江和恒河等河流的发源地与水源供给地,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社会㊁经济和生态意义.青藏高原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显著的气候变暖,且增温幅度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候变暖必然导致该地区的多年冻土与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㊁水文过程产生较大影响.为了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以野外实测数据㊁遥感数据㊁冻土分布数据㊁土壤水热以及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环境因子在其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绘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长限制因子的空间分布图.主要结论如下:(1)在卫星遥感像元尺度,无人机航拍法获得植被覆盖度的精度最高,地面样方法的精度随样地中样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下垫面异质性成反比.与传统的地面样方法相比,利用无人机航拍法获得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大尺度遥感反演其精度和效率更高,特别是在下垫面异质性较大的区域.(2)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精度可以通过对比优化来提高,但每类反演方法的最高反演精度差异并不显著.尺度转换将会降低植被覆盖度反演结果的精度,增加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下垫面异质性㊁植被在生长季的波动等因素会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精度.(3)裸地斑块的地表砾石含量远高于植被斑块的地表砾石含量,且地表砾石含量与植被覆盖度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砾石含量的增加不利于植被生长.高原鼠兔的挖掘行为导致顶层土壤的土壤水分㊁土壤硬度㊁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减少,这将有利于土壤侵蚀,此外,它还会导致顶层土壤的砾石含量增加,不利于植被恢复.(4)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大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在1981 2012年间没有显著变化,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好的区域多于显著变差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以南的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差的区域非常少,且分布较分散;其余大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没有显著变化.在不同草地类型区,高寒草原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好㊁无显著变化㊁显著变差的面积比分别为17.86%㊁80.72%㊁1.42%,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显著变好㊁无显著变化㊁显著变差的面积比分别为16.59%㊁82.37%㊁1.05%.(5)降水增加与气温升高并不能解释整个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变化特征.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土壤养分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次为土壤水分㊁土壤温度.在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西部㊁西北部与西南部地区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养分;青藏高原中部㊁东部㊁东北部与东南部地区限制植被生长的环境因子较为复杂,有土壤水分㊁土壤养分及土壤温度;还有部分区域,植被生长的环境限制因子无法评判.在面积比例上,青藏高原高寒草地52.25%的区域植被生长主要受土壤养分限制,23.44%的区域植被生长主要受土壤水分限制,4.63%的区域植被生长主要受土壤温度限制,另有19.68%的区域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无法评判,需进一步分析.中图分类号:P951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1G1595(2020)04G0533G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103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8G X N S F B A281054)收稿日期:2019G09G23作者简介:陈建军(1987 ),男,2017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指导教师:宜树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遥感.A u t h o r:C H E N J i a n j u n(1987 ),m a l e,r e c e i v e d h i s d o c t o r a l d e g r e e f r o m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o n J u n e2017,m a j o r si n e c o l o g i c a l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EGm a i l:c h e n j j@l z b.a c.c n。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拥有广袤的草地生态系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的气温逐渐升高。
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的气温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过去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的气温上升幅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气温升高会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类型和分布发生改变。
适应低温环境的高山植物可能逐渐消失,而一些温暖气候下的植物可能会迁移到高原地区。
这种植被类型的改变将对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的降水量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温升高导致融雪期提前和降水形式的改变。
青藏高原的草地主要依靠雨水和融雪供水,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水资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从而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压力。
降水量的减少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湿度。
此外,融雪期提前可能导致融雪水的过度排放,造成洪水灾害,破坏草地的生态环境。
第三,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也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
冰川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水源,供应着河流和湖泊的水源。
冰川的退缩不仅会导致水资源供应的变化,还会影响水质和水流量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动物没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将受到严重威胁。
除了上述影响外,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环境问题。
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增加,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雪等,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植物和动物的适应能力将构成挑战。
另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保护和恢复青藏高原的草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气候监测和预测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模式。
其次,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深入了解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为采取适当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挑战,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复杂而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分析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生产力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与运行规律。
本文将概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包括其气候、土壤、植被等基本条件,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背景。
文章将详细介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方面,揭示其丰富多样的生物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
接着,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的生态系统功能表现,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机制。
本文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
植物方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拥有众多特有的高原植物种类,如藏亚菊、藏嵩草、垫状驼绒藜等。
这些植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通过长期的适应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位。
它们不仅为高原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还通过不同的生活型、生长周期和生态策略,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动物方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研究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研究青藏高原是全球第三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储量。
然而,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冰川数量和储量正在快速减少。
冰川变化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供应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指标。
气候变化是冰川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冰川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气候系统的变化。
青藏高原的冰川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首先,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是地球上的重要储水体,融化的大量冰川水会向海洋流入,导致海平面升高,影响全球的海洋气候系统。
此外,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导致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进程。
其次,冰川融化会导致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造成当地气候和降水模式改变。
青藏高原是亚洲最大的水源,冰川融化量的变化对降水量和水资源的供应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冰川融化增加了流域的径流,导致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的河流水位升高,进而引发洪水等自然灾害;而在冰川融化量下降的情况下,水资源减少,会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等产业造成极大影响。
第三,冰川的变化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影响全球气候。
青藏高原是全球唯一一个位于热带和温带的高原,冰川和雪的覆盖和消融状况会对大气环流和风向产生显著影响。
热带气旋和西风带的变动将导致全球气候格局发生变化,全球气候系统因此甚至可能出现剧烈的变化。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机理复杂,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
不同的气候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密切,如气温、降水、风力、湿度、云量等。
因此,了解气候变化及其趋势至关重要。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紧密,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必须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在全球层面上实施联合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下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气候变化下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特点气候变化对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显著,研究其意义和特点如下:
意义:
1. 生物多样性保护:西藏高寒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繁衍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采取措施保护这些物种。
2. 水资源管理:西藏高寒湿地对于水资源的调节和储存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当地的水资源提供参考。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西藏高寒湿地通过保持土壤水源、调节气候、防止土壤侵蚀等机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些生态系统服务。
特点:
1. 高寒气候条件:西藏高寒湿地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且干燥,对温度和降水变化非常敏感。
这使得研究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加重要,也使得研究需要面临艰巨的工作条件。
2. 物种适应能力有限:由于环境苛刻,西藏高寒湿地的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有限。
因此,研究需要关注物种的适应机制以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3. 开展多尺度研究: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从微观到宏观、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研究的多个尺度进行深入探讨。
只有全面了解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响应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4. 跨学科研究:为了全面研究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必须实施跨学科的研究,涉及气候学、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植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这将促进对该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高中地理】二轮微专题课件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读“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下图)和青藏高原气象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来自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16℃,而 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从降水资料来看,虽然近40年来青藏高原 的降水总量在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69mm,但降水增加主要在冬春季节,夏季和秋 季降水都在减少,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一)青藏高原分支(动力)作用
③冬半年西风: 南支喜马拉雅山脉的限制,稳定而强劲。先为 西北气流,后为西南气流,呈气旋性弯曲,在孟加 拉湾附近弯曲最大,形成低压槽。 两支西风在高原东侧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上空) 汇合,空气稳静,风力微弱,多阴雨天气。 在高原东侧,西风南支气流与南下的气流相汇 合地带,有一个辐合线,形成了昆明准静止锋。 一定意义上,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影响范围扩大。
(3)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且降水量减少对长江、黄河、 澜沧江等河流源头的补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4)促使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等 大气因素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根据你了解的情况列 举3种。 (3)短期内补给量增多,长期补给量将减少 高原冰川后退,雪线上升;湖泊面积萎缩;蒸发增大; 都会使地表径流损失量增大。 (4)过度放牧,破坏草甸草原;不合理灌溉,土壤盐 碱化严重;捕杀珍贵野生动物;采矿;淘金。
答案:A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海 拔高,冬季比周边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冷, 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夏季,青藏高 原太阳辐射强,比周边同高度的自由大 气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
高耸挺拔的大高原,由于它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
称为高原季风。读青藏高原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超额体验,超级提分,超越很简单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两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两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谢梅珍;赵林;吴晓东;周华云;岳广阳【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22(44)5【摘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土壤氮循环过程,但目前冻融循环及植被生长周期中土壤氮的动态变化还不清楚。
以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和特大桥地区的两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可利用氮(NH_(4)^(+)-N、NO_(3)^(-)-N、DON)及微生物量氮(MBN)的季节变化。
结果表明:土壤铵态氮(NH4+-N)及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在非生长季高于生长季,土壤硝态氮(NO3--N)在生长季高于非生长季;风火山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NH4+-N在融化期含量较高;土壤MBN在植被生长旺盛期降低,在植被生长后期升高;风火山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MBN含量、特大桥地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可利用氮总量与土壤全氮(TN)含量显著正相关。
这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植被吸收以及冻融作用均可引起土壤可利用氮及MBN的季节变化。
【总页数】9页(P1631-1639)【作者】谢梅珍;赵林;吴晓东;周华云;岳广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1;O613.61【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区土壤水分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2.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高寒草地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质量评价4.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差异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挑战

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挑战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不仅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
然而,这一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首先,青藏高原是多条亚洲重要河流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等,被誉为“亚洲水塔”。
其次,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全球高海拔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关键区域。
二、生态保护挑战1.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趋势明显,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等问题日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2.草地退化:青藏高原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生态系统破坏,影响当地牧民生活和区域稳定。
3.生物多样性的威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风险增加,生态系统功能受损。
4.人为活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旅游开发等人为活动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三、发展挑战1.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在保障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重要课题。
2.基础设施建设:青藏高原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何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挑战。
3.区域发展与不平衡: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大,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4.人口资源环境压力: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挑战。
四、保护与发展策略1.强化法律法规:加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保护范围和措施,加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青藏高原冻融循环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冻融循环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冻土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青藏高原的冻融循环对土地沙漠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冻融循环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冻融循环是指土壤在冬季的冻结和夏季的融化过程。
在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地区,冻融循环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然而,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冻融循环正在发生变化,对土地沙漠化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冻融循环加剧了土壤侵蚀。
冻结的土壤变得坚硬,无法有效固定植被根系,容易被风蚀和水蚀。
而当冰雪融化时,土壤变得湿润,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侵蚀程度。
这种土壤侵蚀不仅导致土地贫瘠,还破坏了生态平衡,加速了沙漠化的过程。
其次,冻融循环对植被生长和根系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冻结的土壤会破坏植物的根系结构,使其难以吸收养分和水分。
而当土壤融化时,水分无法被充分吸收,导致植物的水分供应不足,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这种不利因素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使植被覆盖减少,土地贫瘠化。
此外,冻融循环还会导致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冻结的土壤会发生体积膨胀,形成裂缝和空隙,使土壤的结构变得疏松。
而当土壤融化时,这些裂缝和空隙会被水填充,导致土壤的密实度增加。
这种物理性质的变化使土壤更容易受到侵蚀,加速了土地沙漠化的过程。
针对青藏高原冻融循环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首先,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工作,建立起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草地和林地的界限,保护好生态环境。
其次,加大对植被恢复和保护的投入,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地沙漠化的程度。
此外,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冻融循环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冻融循环对土地沙漠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冻融循环加剧了土壤侵蚀,对植被生长和根系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导致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青藏高原高山草甸草地退化与恢复

青藏高原高山草甸草地退化与恢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高原之一。
拥有大片的高山草甸草地,它们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宝贵的草地正面临着退化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高山草甸草地的退化原因、影响及恢复措施。
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草地位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带,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东北部和中南部地区。
这些草地以其广阔的草原景观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而闻名。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草地遭受了严重的退化。
首先,气候变化是导致高山草甸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降水量减少和温度升高导致草地土壤湿度下降,使得草地植被无法正常生长。
同时,气候变化还引起了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和暴雨,进一步破坏了高山草原的生态平衡。
其次,过度放牧也是高山草甸草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畜牧业区域,大量的牲畜放牧对草地植被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长期过度放牧导致土壤侵蚀,破坏了植被根系,使土壤贫瘠,无法再支持健康的草地生态系统。
另外,过度放牧还导致了草地的过度利用,使得植物无法及时恢复生长,最终导致草地退化。
对于高山草甸草地的退化,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草地退化导致了土壤侵蚀,造成河流水质恶化和水土流失,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
其次,草地退化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青藏高原拥有大量的独特植物和动物物种,这些物种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草地退化使得这些物种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物种分布范围的缩小和灭绝风险的增加。
最后,草地退化还会对当地农牧民的生计产生负面影响。
青藏高原地区的农牧民依赖草地牧畜,而草地退化会使得草原产量减少,导致农牧业收入的减少。
为了恢复高山草甸草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系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
这个广袤而神秘的地方,拥有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
高寒生态系统是指在极端寒冷和恶劣环境下,许多物种通过适应和繁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位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其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它的高寒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高山生态系统和高原湖泊生态系统。
高山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山脉之间,包括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
这些山脉高度巍峨,终年被积雪覆盖。
高山生态系统中有独特的植物和动物。
例如,雪莲是高山植物中的代表,它们在高寒环境中生长艰难,但却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而雪豹则是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它们被誉为“山中之王”,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雪豹的数量正在减少。
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包括青海湖、纳木错等。
这些湖泊位于高原的河谷和盆地中,由于缺乏外部水源补充,主要依靠地下水和降水维持。
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常年受到干旱和寒冷的影响。
然而,这些湖泊中生活着许多特殊的物种,如青海鲟和红嘴鸥。
青海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现在濒临灭绝。
红嘴鸥则是高原湖泊中最重要的鸟类之一,每年迁徙数千公里来到青海湖繁殖。
高寒生态系统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不仅气候寒冷干燥,还有强烈的辐射强度。
同时,高原周围被屏障山脉包围,使得青藏高原成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
这种地理环境限制了许多物种的迁徙和扩散能力,从而促使物种在青藏高原上独立进化,适应高寒环境。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剧,高寒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过度放牧和城市化进程也给高寒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对于保护青藏高原的高寒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划定禁牧区,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青藏高原冰冻图变化及其对区域水循环和生态条件的影响

青 藏 高 原 冰 冻 图 变 化 及 其 对 区 域 水 循 环 和 生 态 条 件 的 影 响 *
姚檀栋① 秦大河② 沈永平③ 赵林④ 王 宁练⑤ 鲁安新⑥
① 中国科学 院院士 ,中国科 学院青 藏高原研究所 , 北京 1 0 0 1 0 1 ; ② 中国科学 院院士,中国气象局 , 北京 1 0 0 0 8 0 ;
k m2
,
4 5 6 1 . 3 8 5 7 k m ,分 别 占 中 国冰 川 总 条 数 的 7 9 . 5 %、冰川总面积 的 8 4 . 0 %和 冰储量 的 8 1 . 6 %。
这 些 冰J i f 大多集 中分 布在 高原 南缘 的喜 马拉 雅 山 、西部 的喀喇昆仑 山和北部 的昆仑 山西段等 山
发生分离分 解成 5 4 4 1条冰川 ,但 冰川面积从 1 4 0 3 3 k m 2 退缩 为 1 2 0 2 6 k m 2 ,退缩 了 1 4 . 3 %。
③④⑤研究员 ,中国科学 院寒 区旱 区环境 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7 3 0 0 0 0 ;⑥研 究员,中国科学 院遥感与数字地球
科学 中心, 北京 1 0 0 1 0 1
中国科学 院院士 咨询项 目 “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环境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影响及适应对策”
关键词 冰冻圈 气候变化 影响 对策 青藏高原
平均退缩了 1 5 %( 表 l ,图 1 ) 。其 中 ,在统
系。 由于全球变 暖 ,青藏高原冰川 自 2 0世纪 9 0 计 的冰J i I 中 ,1 9 7 0 - - - 2 0 0 8 年共计 已有 5 7 9 7 条冰 年代 以来呈全 面、加速退缩趋势 。根据第二次冰 川消失 ,总面积为 1 0 3 0 . 1 k m 2 ;有 2 4 2 5 条冰川 川编 目的初 步资料统计( 刘时银等,内部交 流) , 自 第 一 次 冰川 编 目( 大约在 1 9 7 0 年左 右 ) 之 后 到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保护对策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保护对策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全球生态环境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脆弱性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原因,并提出几项有效的保护对策,以期促进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原因1.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极端,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高原冰川退缩、雪线升高,进而影响水资源供应和生物多样性。
2. 土壤侵蚀:青藏高原地质复杂,土壤贫瘠且容易脱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土壤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3. 生物多样性丧失:青藏高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珍稀物种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其中包括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物种。
二、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保护对策1. 水资源保护:加强青藏高原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体系。
同时,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2. 调整畜牧业结构:鼓励农牧民转变传统放牧方式,逐渐转向集约化养殖。
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实行生态补偿政策,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扩大保护区范围,加强保护区管理力度,维护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
鼓励科研机构和公众参与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工作。
4. 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引导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等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鼓励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
5. 加强国际合作:青藏高原的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与国际组织、邻国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政策和措施。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湿地逆向演替序列上植物物种对土壤水分变化响应的研究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湿地逆向演替序列上植物物种对土壤水分变化响应的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湿地逆向演替序列上植物物种对土壤水分变化响应的研究摘要: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湿地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高寒湿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服务作用。
土壤水分是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限制因素,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湿地逆向演替序列上不同植物物种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以期为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1. 引言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湿地是独特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其中的逆向演替序列是湿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典型代表。
该逆向演替序列由湿地演替序列反转而成,是湿地退化或干扰后的自然恢复过程。
土壤水分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对湿地植被群落的构成和功能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逆向演替序列上植物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对于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及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湿地的不同演替阶段,包括干旱退化区、湿地退化区和湿地恢复区。
通过实地调查和样点设置,采集了不同阶段的植物样本,并测量了土壤水分和其他环境因子的数据。
同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不同植物物种进行盆栽实验,探究不同植物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测量植物的生长状况、根系特征以及土壤水分状况。
3. 结果与讨论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逆向演替序列上的植物物种对土壤水分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响应。
在干旱退化区,较为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物种占优势,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根系发达,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分资源。
而在湿地恢复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也伴随着植物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增加。
湿地恢复区的植物物种更加倾向于选择富水的土壤环境,其根系相对较为浅而广,以便更好地吸收水分。
4. 结论本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湿地逆向演替序列上的植物物种对土壤水分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与其适应性生态策略有关。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原因与防治措施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原因与防治措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面积达5.2万平方千米。
其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给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
造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不断上升,降雨量也在减少。
这导致了高寒草地的水源减少,土壤湿度下降,植被生长受到限制。
同时,气候变化还引发了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等,更加剧了高寒草地的退化。
除了气候变化外,人类活动也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是其中最主要的人为因素之一。
青藏高原是牧民居住的地区,牧民们依赖畜牧业为生。
然而,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放牧方式导致了大量的草地过度利用和过度退化。
牲畜过量食用草地,超过了草地可持续承载的能力。
不仅如此,过度放牧还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加速了高寒草地的退化。
此外,未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也是造成高寒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农田、道路和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无序的城市化和农业活动侵占了大片草地。
未进行适当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了草地面积减少和植被破坏,进一步加剧了高寒草地的退化。
为了防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退化,采取以下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
各国应共同努力,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加大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减少其对高寒草地的影响。
其次,加强保护和管理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退化草地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限制牲畜的数量和放牧区域,制定合理的放牧政策和管理措施。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高寒草地退化机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科学技术在草地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
青藏高原气候与冻土状况变化分析

青藏高原气候与冻土状况变化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面积最广的高原,也是地球上最大的冻土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和冻土状况变化非常引人关注。
本文将从气候和冻土两个方面来分析青藏高原的变化。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青藏高原的气候状况。
青藏高原的气候受到喜马拉雅山和山脉的阻隔,形成了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
该地区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气候区域。
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气温变化较小。
西部气候干旱寒冷,降水量少,气温波动大。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方面,降水量的变化。
青藏高原降水量多年来一直呈现波动的趋势。
根据太阳辐射的变化,青藏高原的降水模式也在逐渐改变。
近十年来,高原东部的降水量逐渐增多,而西部则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这种变化对于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来说都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二方面,气温的上升。
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青藏高原的平均温度在过去几十年里上升了约1.5摄氏度,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两倍。
由于气温上升,高原上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导致冰川退缩、湖泊面积减小,进一步影响到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平衡。
以上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大致情况,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冻土状况的变化。
首先,冻土退化。
青藏高原的冻土属于高寒地区的永久冻土,是该地区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主要稳定因素之一。
然而,随着气温的上升,青藏高原的冻土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冻土融化速度增加,导致土壤结构疏松,水分渗透性增强。
这对于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冻土下沉。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冻土下沉现象在一些地区十分严重。
冻土下沉对于当地的建设和基础设施造成威胁,同时也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
最后,冻土退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冻土是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石,其退化将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3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咨询项目组3本文据“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项目报告整理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冰川退缩 冻土退化 区域影响 应对措施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极为敏感。
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冻土退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生态与环境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影响着该区域作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
在多年连续观测、考察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冰川湖、泥石流滑坡、冻土退化的监测预警系统以及进行灾害防治措施研究示范的对策。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十分独特,对高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基础保障作用,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与环境安全保障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近30年来,整个地球正经历一次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对青藏高原冰冻圈的影响极为明显。
气候变暖导致山地冰川加速消融退缩,引起冰湖溃决和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加大;一些湖泊水位上升并淹没周边草场。
温度上升也使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发生程度不同的融化,对大型道路和工程建设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潜在或直接的破坏作用。
作为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川冻土作用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加速退缩,不仅给高原本身的发展带来困难,而且影响到更大范围的区域气候过程和大气环流运动及区域水循环和水资源条件。
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策略是支持藏区发展、构建稳固的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1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及其变化趋势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冰川群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高地冰川的核心。
最新中国冰川本底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中国境内有现代冰川36793条,冰川面积49873.44km2,占中国冰川总条数的79.5%、冰川总面积的84%和冰储量的81.6%。
在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喀喇昆仑山和北部的昆仑山西段等山系冰川分布最集中。
在青藏高原内西藏自治区冰川数量最多,有现代冰川19594条、冰川面积24893km2、冰储量约2142km3[1]。
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冻土区之一。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冻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冻土退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青藏高原的冻土是在地表下至少一年超过120天的土壤层,它对于维持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速度加快。
同时,人类活动,尤其是开发和建设,也对冻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青藏高原的冻土退化加剧,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青藏高原冻土退化对水文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冻土是一种很好的储水体,它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降水,起到调节水文循环的作用。
然而,冻土退化导致了冻土的破坏和流失,从而降低了水文循环的效率。
这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也增加了洪水和干旱等灾害的风险。
其次,青藏高原冻土退化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青藏高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它们依赖冻土提供的特定环境条件。
冻土退化将导致这些物种栖息地丧失,进而威胁它们的生存。
此外,冻土退化还可能导致土壤贫瘠化,使得植被覆盖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
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冻土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冻土退化的原因和机制。
只有充分了解问题,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
其次,应该控制人类活动对冻土的影响。
在开展各类开发和建设项目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减少对冻土的破坏。
此外,需要加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
建立有效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冻土退化的动态和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应加强对冻土区的保护和恢复力度,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来减轻冻土退化的影响。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青藏高原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1 O1 。 草 原植 被 的退 化 7 部 分 研 究 已关 注 到 了冻 土 退 化 被 用 作 陆 地 光 合 活 动 的 指 标 l-] 本 研 究 季 ND I 加 的 主要 原 因1 而 V g t inId x V增 4 1 ; eea o e )提 供 了强 烈 的植 被 信 号 和 很 好 的 t n
作 由于 其 密切 地 更 为普遍 的观 点认 为 全球 变化 导 致青 藏 高 原腹 地 气 光谱 反 差 , 为常 用 的一 种植 被 指数 ,
地 ,作 为 具有 水平 地 带性 及 周 围 山地垂 直 地带 性 的 就 目前 来 看 , 以往 的研究 或 局 限于 时 间较早 , 侧 重 或
独 特植 被 , 是青 藏 高原 草 地生 态 系统 的主要 类 型 , 其 于气候 变 化 和冻 土退 化 中某 一 因素 的单 一 作用 很 难 分 布面 积 约 7 0万 k m ,占青 藏高 原 可利用 草 场 的近 全 面 反 映 近 年 来 特别 是 2 1世 纪 以来 高原 气 候 变 化 5 %l 1 藏 高原 作 为 我 国乃 至 东亚 地 区 气候 变 化 对 草甸 生态 系统 影 响 的最新 动态 特 征 。 0 I。青 _ 3 因此 , 需要 应
1 引 言
质 含量 降低 ,植 被类 型 表现 为从 沼 泽 化草 甸演 替 为
典 型草 甸 , 原化 草 甸 , 草 最终 成 为 沙化 草地[, 8 也对 冻 1 土对高 寒草 甸 的生 长发 育影 响进 行 了细致 分 析[ 但 9 1 。
高 寒 草甸 广泛 分 布 于青 藏高 原东 部 及 其周 围山
I G o l n e tr nt i n d l g b on i 对 高寒 草甸 的影响 , 研究 得 出 : 多年 冻 土退 化 的 G MMS ( l a Ivnoy Mo i r g a d Mo e n 并 在
tde) O A A H R 1 8 — 0 6年 过 程 中 , 壤 温度 逐 渐 升 高 , 壤 含 水 量 下 降 , 机 Su is研 究组 提供 的 N A / V R 9 9 2 0 土 土 有
缩 短等 冻 土 退化 的 变化 趋 势 ; 高寒 草 甸 生 态 系统对 气候 变化 的 响应 不 及 对 季节 冻 土 退化 的响 应敏 感 , 生 其
长发 育 的前期 主要 受 水分条 件 的 限制 , 而在 生长 发 育的 旺盛 期及后 期 , 主要 受热 量条 件 的制 约。 则
关键词: 高寒草 甸 : 气候 变化 ; 冻土 ; 青藏 高原
. 植 变 化 。有 关 研 究认 为 :青 藏 高 原 高寒 草 甸 生 长 季 21 NDVI 被 指 数
N VI D 显著 增 加 , 生长 季 提前 和 生长 季生 长 加速 是 青
由 卫 星 所 获 取 的 N VI ( omai d D f rn e D N r l e iee c z f
长 、 盖度 总体 下降但 自2 0 覆 0 4年后 开 始 回升 、 上 生物 量 明显增 大 等一 系列 演 变特征 : 地 气候 冻土环 境表 现 出
气 温升 高 、 水增加 、 降 日照 增 多等 气候 暖 湿化 、 季节 冻 土层 温度 及 热量 条件 显 著 升 高、 冻土层 变薄 、 结时 间 冻
的敏感 区和生 态演 变 的脆 弱带 ,其气 候 冻 土环 境 与 用 最新 的气候 冻 土环 境 演变 和 高寒 草 甸生 态 系统 演 高寒草 甸 生态 系 统在 全球 变 化 的大 背景 下 已经 发 生 替 的观 测 事 实来 综 合 揭 示 两 者 之 间 的相 互关 系 , 本 显 著变 化 并存 在相 互 作用 、 互 反馈 的复杂 关 系 , 相 全 文 正是 这方 面研 究 工作 的有 意尝 试 和初 步探讨 。 球 变 化 势必 对 高 寒 草 地 生 态 系统 产 生 重要 影 响 , 而 高寒草 甸 生态 系统 的演替 的确 能反 映 出全 球气 候 的 2 资料 与计 算方 法
天 、候 宅乏
@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对 气候冻土环境变化 的响应
李 林 1 王 振 宇 1 徐 维新 , 汪 青春 2 , 2 , 2 ,
(. 1青海省 气候 中心 , 西宁 80 0 ;. 10 12青海省 气候 变化监 测评 估 中心 ;. 3青海省卫 星遥感 中心 )
摘 要 : 用 青藏 高原 河 南县 典 型 高寒 草 甸 生 态 系统群 体 结构 、 上 生物 量 、 育 期及 其 气候 、 利 地 发 冻土 环 境 观测 资料 , 系统研 究 了 高寒 草 甸 生态 系统 演 变特 征及 其 对 气候 变化和 冻 土退化 的响应机 理 。 究表 明 :0世 研 2 纪8 0年代 后 期 以 来高寒 草 甸 生 态 系统 出现 了牧草 返 青期 无 明 显 变化 而黄 枯期 显 著延 迟 致使 生 长期 明显 延
一
15 —
@
为反 映植被 信息 ,且数 值 越大表 明植 被覆 盖程 度越 达 66天 /0年 。 . 1
. 高、 植被 活动越 强 。 I G MMS提 供 的 N V 数据 已充分 32 高 寒 草 甸覆 盖 度 的 变化 DI
天 、便 乏乞
98 牧 N V 时空数 据集 。该数 据集 时 间分 辨 率为 1 d 空 过 了 9 .%信度 的显 著性水平 检验 。受其影 响 , 草 D I 5, 间分辨 率 为 8 mx k N V 值介 于 00 07时 被认 生长季 也显 著增 长 , k 8 m, D I . . ~ 而气 候倾 向率 则略 高于 黄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