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惊魂记》中的悬疑元素和恐怖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惊魂记》中的悬疑元素和恐怖元素希区柯克导演的1960年版《惊魂记》,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它首次让心理惊悚电影登上了大荧幕,让惊悚片跨入了现代行列。它让我们在体验惊险和刺激的同时,通过层层递进的情节,步步为营,产生悬疑效果。直到结尾经过心理专家一番分析后真相大白,我们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下面我将具体分析《惊魂记》中的悬疑元素和恐怖元素:
一、《惊魂记》中的悬疑元素
1、利用矛盾,产生期待
当观众根据日常经验或剧情发展形成的认知和眼睛观看到的画面内容不一致时,就会造成冲突,刺激观众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欲望。《惊魂记》中的诺曼是个人格分裂者,是由他自己和母亲两个人格组成,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但在心理学家得出分析:“(诺曼)给了她一半生命以便她能说话,有时候他可能同时在对话中扮演两个人”之前,我们是不知道诺曼是双重人格的。所以,当看到诺曼与玛丽安对话时,原本很和谐的对话,在玛丽安问了句很正常的关切话:“有没有考虑把她(诺曼母亲)安置到其他的一些地方”时,诺曼突然变得冷酷可怕起来,让人不寒而栗,同时我们对诺曼人品也产生怀疑,为玛丽安的安全产生担忧。这是与观众的日常经验形成反差产生的悬疑——正常人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不会突然产生变化,前后矛盾的。
其中,有一部分前一个场景是警察局局长讲话的内容:诺曼的母亲已经去世,并被埋在格陵容墓园里,下一个场景却是诺曼与母亲在房间的对话,并且将母亲抱下楼,内容和实际上看到的画面形成的冲突让观众更想知道后面的真相。这则是剧情发展形成的认知和观众在画面中看到的内容形成反差产生的悬疑。
2、“炸弹”不能爆炸
对于悬念的设置,希区柯克导演自己这样说过:“炸弹绝不能爆炸,炸弹不爆炸,观众就老在惴惴不安。”这是希区柯克对于一个故事中悬念的解释,同样是在桌子下面放一颗炸弹,一种方式是两个人进门炸弹就爆炸了,另一种方式是两个人进门炸弹并没有炸,而且坐下来交谈。也就是说,不断推迟真相的揭露,保持悬念,让观众一直注意事态的发展走向。在影片《惊魂记》中,希区柯克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影片的这颗“炸弹”就是杀害玛丽安和亚伯·盖茨这个凶手的身份。如果凶手是诺曼的话,那为什么诺曼在杀害玛丽安之后,表现得如此诧异,好像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一样。如果不是诺曼,是诺曼母亲的话,但我们随
后通过剧情发展了解到,诺曼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了。而且诺曼为什么却还要帮凶手毁尸灭迹?那么,凶手到底是谁?这个疑问在观众观看电影时,始终萦绕在他们的头脑中,一直到影片最后才被解开。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真相一层层地剥落开来,但凶手真实身份却一直安排到最后才得以揭秘。
3、利用暗示,提醒观众
观看一部影片时,我们往往会更注意情节的发展和走向,对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不会过多在意,这些细节有时在一个场景甚至整部影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悬疑片中往往作为一个线索出现。但由于一些重要的细节可能稍纵即逝,导演为了让观众注意到它们就会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暗示。如《惊魂记》中玛丽安在洗浴时遇害的场景:花洒下的水、遮挡的帘子让我们很容易回想起来她之前在暴雨中开车时,用雨刮器刮走车窗上的雨水这个画面,如果我们之前注意到这一细节,就会警惕起来,猜想后面会不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又比如,当玛丽安用报纸将钱包起来放在桌子上时,导演给了一个长时间的特写镜头,在诺曼毁尸灭迹,收拾房间残迹时,导演又给了一个推镜头,将特写推到那包报纸上,这就具有很强的暗示性,提醒观众注意它,这样观众也会想知道诺曼会不会注意到那包报纸,它会不会成为后面情节中很重要的证据。
4、运用平行蒙太奇,制造悬念
“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创造的“格里菲斯式悬疑”,通过平行蒙太奇,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情节穿插剪辑起来的手法,让观众在观看屏幕上的情节的同时想象与其相关的另一情节的故事发展。在《惊魂记》中运用平行蒙太奇剪辑手法来制造悬念的场景很多,如当诺曼发现莱拉悄悄地闯进自己家时,导演将诺曼跑回家和莱拉在家里的行动两个场景交叉剪辑,让观众在看到莱拉在家里的活动时,一面想象着诺曼的进程,为莱拉而紧张,害怕莱拉会被诺曼发现,希望莱拉能够尽快躲起来。
二、《惊魂记》中的造型元素与恐怖
影视作品是通过声音和画面两种方式进行表达的,逼真的画面和声音形象,能够直观地、有效地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和沉浸感。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更容易地进行带入,尽快走进虚拟的影视世界中,从而获得好的观影体验。因此恐怖片中的造型元素对营造恐怖气氛、达到恐怖效果至关重要,其中造型元素包括:光影、色彩、演员表演等。
1、演员精湛的表演
演员对于表情和动作的准确拿捏,精确地传达人物内心的情绪,一旦被观众接收到后,能够大大增强观众的真实感。演员通过不自然的、扭曲的表情或动作,会让观众产生警惕和恐惧的心理。如在《惊魂记》中,演员珍妮特对于玛丽安不同场合下造成的惊慌有不同程度的把握:在携款潜逃的途中,被一名警察盯上时,玛丽安神情特别紧张,在服务员换车额外金额大到不合理的条件下,打断他的讲话,坚持要求服务员为她换车,并且不停地扭头确定警察的位置,这是因为玛丽安偷走了一大笔钱,准备远走高飞,害怕中途被警察发现;而在和诺曼的对话中,当诺曼突然以冷酷恐怖的语气跟她说话时,尽管玛丽安神情很紧张,但仍能冷静地、谦虚地表明自己并非在冷落他的母亲,这则是因为玛丽安在夜晚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男子,保持冷静和镇定,克制自己内心的害怕以自卫,而不是让对方看出自己的恐惧。尤其是,演员安东尼在和玛丽安对话中,突然变得冷血起来的时候,讲话时眼神直勾勾地瞪着前方,目不转睛,恶狠狠控诉对疯人院的不满,全身僵硬,让观众既对演员长时间的僵硬感到奇怪,也为诺曼内心的黑暗感到恐惧,害怕会伤害玛丽安。
2、逼真的道具使用
实际上,与模仿游戏具有相似性,恐怖片观众需要积极地让自己去恐惧,才会感受到恐惧。但有些时候因为“惊吓”无法防备,观众的恐惧与其说是主动的心理体验,不如说是自然状态下的条件反射。这种“惊吓”除了事物出现的时间具有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的特点,它们外形也往往超出人类的认知范围,具有极度夸张、怪异甚至恶心的特点。例如,当我们看到某部恐怖片宣传海报上的一个恐怖形象时,就会觉得这部片子很恐怖。恐怖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化妆和服装设计,恐怖事物塑造离不开逼真的道具。《惊魂记》中的那个恐怖的骷髅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是心理阴影,特别是满脸的褶皱和暴露的牙齿,这些都离不开道具的精雕细琢。
3、紧张声音的及时烘托
声音包括:音乐、音效、音响三个部分。声音的运用对恐怖片尤为重要,不仅能够营造特定的气氛,而且在关键时刻(特别是声音特效的运用)能够配合画面达到恐怖、惊吓的效果。在《惊魂记》中,当私家侦探亚伯·盖茨顺着楼梯走,想看看房间发生了什么时,背景音乐给人以紧张、恐怖的感觉,营造了恐怖的气氛。但当画面突然出现杀人犯披头散发、穿着裙子从房间里面破门而出时,突然出现一声刺耳的尖叫,让观众猝不及防,不寒而栗。同样,莱拉看到扭头的居然是一个可怕的骷髅头时,发出的一声尖叫,既是莱拉的真实反应,也是替我们观众在尖叫。回头反思一下,我们觉得不过是后期的声音特效,但当配合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