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教学案例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一、教学目标1.知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以及对中国经济、文化、交通的影响;2.能够熟读课文《京杭大运河》;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悟;4.能够运用学过的有关描述、描写、议论和夹叙夹议等的能力,描绘京杭大运河的景色,发表个人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和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以及对中国经济、文化、交通的影响;•能够描绘京杭大运河的景色,运用个人观点发表议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读一首古诗,其中有一句话:“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里首先提到的是黄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那么中国最大的水运工程是哪一条河呢?请思考一下。

(2)课前展示图片:请学生看看这幅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一条河吗?(展示图片:京杭大运河的全景照)2.学习(25分钟)(1)朗读课文:老师请学生跟读课文《京杭大运河》。

(2)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请教师简要介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地位;•京杭大运河的景色。

3.练习(20分钟)(1)请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 京杭大运河为什么是中国最大的水运工程? -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地位; - 京杭大运河的景色。

(2)请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写作练习: - 如何描绘京杭大运河的景色? - 个人对京杭大运河的看法。

4.归纳总结(10分钟)(1)请几名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作品朗读出来,并就如何描绘京杭大运河的景色和个人对京杭大运河的看法进行交流。

(2)请学生对文章进行研究、总结,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深化对运河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后记本课是以《京杭大运河》为素材的语文教学,旨在通过分析这篇文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京杭大运河的文化魅力。

同时,这篇文章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范例,教会学生如何用好描写这一技能,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写作、交流的环节中,从而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沿岸名城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沿岸名城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沿岸名城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为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主题为《京杭大运河沿岸名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渊源、沿线经济特色及其沿岸城市的地理位置、文化遗产和旅游文化资源等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地方认知、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组织学习,让学生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沿线名城的位置、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掌握有关词汇和知识;•能力目标:通过细读课文和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讲解和互动教学,让学生爱好家乡、了解家乡、保护家乡,培养爱国情操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掌握有关词汇和知识;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1.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遗产;2.介绍、了解沿岸名城的位置和旅游资源;3.认识有关词汇和知识。

2. 教学步骤1.掌握课文背景:通过问答和画画形式介绍和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孩子观看图片或实物,回答问题;–给予孩子画画操作,画出自己心中的京杭大运河;–老师介绍和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孩子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遗产。

2.学习和认识沿线名城:简单介绍和了解几个沿线名城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集中介绍京杭大运河上的两个古城——扬州和徐州;–通过图片或视频等信息形式,让孩子了解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旅游文化资源。

3.学习相关有关词汇和知识:掌握相关汉字词语及其解释;–讲解京杭大运河的相关词汇,如:船闸、细水长流、奏响、音乐会等;–对沿线名城的相关词汇进行讲解,如:古迹、名胜、遗址、纪念馆等词汇。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让学生领会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词汇。

•互动教学法:组织课堂问答、让学生画画、师生互动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案例大运河(3篇)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案例大运河(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大运河不仅承载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繁荣,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设计了以“大运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内涵;(2)掌握大运河的地理分布、水利设施、航运功能;(3)了解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古迹和文化遗产。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大运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大运河的价值。

2. 课堂教学(1)讲解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大运河的悠久历史;(2)分析大运河的地理分布、水利设施、航运功能,使学生掌握大运河的实用价值;(3)介绍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古迹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 实践教学(1)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取大运河沿线的一个城市或古迹,进行实地考察;(2)任务分配: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其他成员分别负责摄影、记录、访谈等任务;(3)实地考察:学生分组前往选定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4)成果展示:每组回到课堂,展示考察成果,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5)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收获,强调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运河的论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教案第8课 京杭大运河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教案第8课  京杭大运河
第8课京杭大运河
主备人: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京杭大运河是怎样建成的?
(1)修建年代(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
直于元代,疏道于明清)
(2)历史背景(阅读33页文字资料)
起止(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47千米)
2.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以及它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作用。(它沟通
水由运河输送到华北缺水地区,以缓解该地区缺水问题。)
二、世界有名的几条大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伊利运河)
可以通过学生自读、交流资料、教师讲解等形式达成目标。
三、小结: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直到现在大运河在沟通
南北交通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下面让我们看看京杭大运河的过去和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33页京杭大运河修建的过程。
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1)(作用:京杭运河是中国南北水运的大动脉,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在过去不同历史阶段中,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从19世纪起,由于南北海运的兴起,以及后来津浦铁路的通车,其作用逐渐降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运河的许多河段进行了疏浚、加深或裁弯取直,并建立了不少新式船闸,还妥善解决了水源等工程问题。改造后,北起山东境内的梁济运河,南止浙江境内的江南运河,全线约980千米均能通航,同时借用运河,发挥了灌溉、排洪、排涝、发电及旅游等多方面的效益。正在兴建中的“南水的美景。
四、作业:
1、我国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它沟通了(海
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北起(北京)(南至(余杭)全长(1747)千米。
2苏伊士运河地处(非洲),它连接了欧洲各国与印度洋;巴拿马

京杭大运河教案

京杭大运河教案

《我爱运河》主题班会教案多丽荣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历史,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2、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了解京杭大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以及它在现代交通和南水北调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搜集关于运河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看过动画片、电影、电视剧吧!生:看过。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纪录片。

放映视频《京杭大运河》学生观看。

(板书:我爱运河)2、初识大运河解释运河的概念,出示运河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

放映一幅古图,找出大运河的起始点。

教师总结: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47千米。

介绍大运河的开挖历史:第一阶段: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

(公元前486年)第二阶段:隋朝(隋炀帝)开凿了从长安北至今天的北京,南达余杭(杭州)的大运河。

(公元605年)第三阶段:元朝定都北京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疏竣改建。

(公元1283年)3、再识大运河从古地图上介绍大运河的四个河段、沟通的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学生板书)4、了解大运河现代作用直到现在京杭大运河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利用运河航道,实现调水任务,古老的运河又将焕发青春。

(给学生解释南水北调东线已经通水)5、与世界知名运河作比较介绍另外两大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把它们与京杭大运河作比较(从开挖年代以及运河长度进行比较)结论: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人工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师:同学们有什么想法?生:我为我们的老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生:我为生活在有着悠久历史的祖国而骄傲和自豪。

6、盘点收获,学生回答。

四、欣赏大运河的美景播放大运河美景幻灯片。

五、谈话总结我们今天了解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欣赏了大运河的美景图片,你想去看看大运河吗?请你的父母带着你去看看吧!六、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布置课后实践活动。

京杭大运河教案

京杭大运河教案

京杭大运河教案教案标题:京杭大运河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京杭大运河的介绍和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水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并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地理、历史或文化课程,适用对象为初中或高中学生。

教案目标:1. 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2. 掌握京杭大运河的主要沿线城市和景点。

3. 理解京杭大运河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增强对中国传统水运文化的认识。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京杭大运河的位置和沿线城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京杭大运河有了解吗?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何重要地位?知识讲解:3. 介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如运河兴建的时期和原因。

4. 解释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包括涉及的省份和沿线城市。

5. 介绍京杭大运河的主要景点和文化遗产,如扬州瘦西湖、杭州西湖等。

学习活动:6.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沿线城市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简短的报告。

7.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城市或景点的特点、历史和文化价值。

8. 观看视频:选择一段有关京杭大运河的纪录片或影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媒体进一步了解运河的魅力。

拓展活动:9. 制作展板:要求学生制作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展板,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沿线城市和景点等内容。

10. 参观实地:组织学生参观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一个城市或景点,亲身感受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总结:1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京杭大运河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性。

1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了解中国的水运文化,如其他运河或水道。

教案评估:1.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达是否准确、清晰。

2. 学生制作的展板是否全面、有条理。

3. 学生参观实地的观察和感受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他中国古代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京杭大运河教学设计

京杭大运河教学设计

京杭大运河(教学设计)一、依据课标: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内的交通线——京杭大运河,生动展现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结合当今形势,大运河某些河段仍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大运河作为一个遗产整体需要我们尽力去保护、开发,为南水北调和申请世界遗产作好准备。

为了充分的引导学生,特将京杭大运河独立出来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讲清京杭大运河的概况及作用;能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大运河的开凿,既肯定大运河在政治、经济、南北交通上的作用,还要看到大运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比较,明确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激发民族自豪感。

通过角色扮演,能据图描绘出大运河纵贯的六省市、五大水系、四河段、三大城市。

通过鼓励学生关注现实,明确大运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既要开发也要保护古老的运河文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小组合作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和今天的价值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教学准备:《京杭大运河》示意图和视频,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和图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复习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四、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方案1假如你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们打算到北京去观看2008年的奥运会比赛,会选择哪种交通方式?(学生回答)然后提问学生:要是在唐朝,你有哪些交通方式可选,你会如何选择?学生回答: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在古代,水路运输相对于陆路运输有哪些优势呢?(运费低,运量多)走哪条水路,——京杭大运河方案2我们的运河在世界上有何地位?比一比出示世界运河表:国名运河名长度开凿年代埃及苏伊士运河 172.5千米1859年巴拿马巴拿马运河 81.3千米1881年中国京杭大运河1794千米608年你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呢?(算一算京杭大运河的长度是其他运河的几倍?)世界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最早开凿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教学案例设计

京杭大运河教学案例设计

《京杭大运河》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分析京杭大运河不同时期的地图,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历史和概貌。

2、过程与方法:欣赏诗词,在讨论并正确评价隋朝大运河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查阅相关资料并访问有关大运河的网站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今与大运河相关的热点问题的讨论,掌握一定的收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即向学生打出展现京杭大运河风光的图片,并配以悠扬的音乐。

教师:有人说天上有一条“银河”,人间也有一条“银河”。

那就是蜿蜒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刚刚我们欣赏的就是运河两岸的风光。

它被称为世界第一大运河。

[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倘徉在我国古代这条重要的水路通道上,去探寻它的往昔今日。

2、讲授新课:[第一部分:运河往昔](本部分按时间顺序,从三方面讲述大运河的开凿历史,力求还原其前后经过而不局限于课文中仅仅有关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大运河的开凿历史。

)三部分图片依次打出,让学生简单的概括大运河的开凿历史。

地图图片及文字说明大致如下:1、《胥溪图》、《邗沟图》。

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由春秋时期的吴国所开凿。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互相攻伐,天然河道的水运已经不能满足军运需要。

楚国、吴国、齐国、秦国等诸侯国因应战争的需要,纷纷开凿运河。

吴国水军强大,更需要一个便捷畅通的水上运输网。

胥溪从宜兴开始,在芜湖入长江,使太湖水系第一次和长江联系起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能够回答相关问题和进行讨论;
3.能够理解并背诵相关诗词;
4.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团结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了解和掌握;
2.背诵相关诗词。

三、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PPT等教学工具;
2.相关资料和图片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环节
首先,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京杭大运河,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运河的印象,是否了解过。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同时可以积累学生对于运河的知识点。

4.2 知识延伸
1.探寻历史背景
教师通过PPT等工具介绍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探究其修建的背景,以及运河的地理位置。

2.背诵诗词
教师选取与运河相关的诗词,给学生们念一遍,让学生们跟着念,然后解释其中的意思。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朗诵,并指导学生正确地吟诵,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感受。

4.3 拓展延伸
1.问题讨论
让学生自行组队,针对京杭大运河,自由讨论学生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并集中进行分组汇报,整理出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加深对运河的了解。

2.参观运河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京杭大运河参观,亲自感受运河的魅力。

五、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建设背景,同时还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并通过问题讨论和参观等方式,加深对于京杭大运河的理解和感受。

京杭大运河幼儿园教案

京杭大运河幼儿园教案

京杭大运河幼儿园教案1. 教案背景京杭大运河幼儿园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脉络——京杭大运河沿线。

该园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为办园宗旨。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特制定本教案。

2. 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 - 培养幼儿对京杭大运河的兴趣; - 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 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

3. 活动安排第一阶段:认识京杭大运河•活动内容:通过展示京杭大运河相关的图片和简介文字,让幼儿对京杭大运河有初步认识。

•活动目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他们对京杭大运河的好奇心。

第二阶段:模拟修建运河•活动内容: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建筑材料(如积木、纸张等),让他们合作修建模拟运河。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三阶段:亲身体验乘船•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到附近的运河码头,让他们乘坐船只亲身体验航行于京杭大运河上的感觉。

•活动目的:激发幼儿对运河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第四阶段:绘画京杭大运河•活动内容: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绘画他们对京杭大运河的印象,可以依托于他们上一次的船行体验。

•活动目的: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让他们对京杭大运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4. 教育理念本教案秉承以下教育理念: - 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 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 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 - 鼓励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来建构知识。

5. 教育评估本教案的评估指标包括: - 幼儿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程度; - 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 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的发展。

6. 结束语京杭大运河幼儿园教案以培养幼儿对京杭大运河的兴趣和文化自豪感为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和体验,幼儿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京杭大运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冀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京杭大运河

冀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来源于冀人版《品德与社会》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节古老的中华文明”。

该内容大致分为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简介、京杭大运河的的作用、世界几大运河的比较。

旨在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开凿成功直接反应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巨大影响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依据本地区学生实际,绝大多数学生对京杭大运河的了解很少,可能有少数学生通过电视或课外书籍获得了少量零碎知识,加之学生对该门学科重视不及语文、数学和他们的厌学情绪,上好本节内容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目标1、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历史,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能;2、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3、了解京杭大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以及它在现代交通和南水北调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课件:京杭运河的内河航运幻灯片、中国水系图、世界三大运河图片和文字资料、有关磁带。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放映展现京杭运河内河航运的幻灯片。

生观看屏幕上的画面猜测:画面上的船只可能是行驶在哪种水路上呢?(江、河、湖、海……)师听取学生反馈后,适时导入:这副画面是船只航行在京杭大运河上的情景。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京杭大运河。

设计意图: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他们的猜测可能会受知识面的宽窄影响,难以预测,还可能有学生无法表达,学生的思路必然很散,但教师给出的结果能很快捕获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课的引入自然,有一个好的开局。

二、学习新课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及图片,教师黑板出示讨论题:(1)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是怎样开凿而成的?(2)怎样评价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功过呢?(3)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我国东部的哪五大水系?它在历史上和现代有哪些作用?(4)京杭大运河在世界上的地位怎样?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很有必要,它是一个初步感知过程,以便学生学完本部分内容后各知识点能回归课本;教师出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自然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所在。

《大运河》的教案

《大运河》的教案

《大运河》的教案课程标准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讲清京杭大运河的概况及其作用,知道在新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能辩证看待大运河开凿及历史作用,既肯定大运河在政治、经济、南北交通上大作用,还要看到大运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明确大运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发挥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既要开发也要保护古老文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正确评价大运河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用历史辩证、全面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习运河历史、关注运河文化,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和今天的价值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学生阅读京杭运河相关文章教师利用相关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我今天来西坞中学上课请问同学们老师是怎么来的?【学生回答】:乘车【承接】:对,乘车,汽车是当今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

还有火车等陆地比较发达的交通工具。

可是在古代可没这么多的先进的交通工具呀!大家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在我国隋朝之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国隋朝以前,南方有一商人听说北方的瓷器价格是本地的两倍,就把大量的瓷器从余杭(今杭州)运到涿郡(今北京)去卖,运到后瓷器销路很好,很快销售一空,可实际上他不但没赚反而赔了不少,你知道原因吗?学生讨论后回答:陆路交通运输的成本费用大于利润……【小结】:因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不便,我国的主要河流的走向是自西向东,从北到南的交通很不便利。

陆路交通存在着很大的缺点: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

【转承】在古代作为一个普通的商人,面对南北交通上不方便无能为力,而作为一国之君的隋炀帝,历史上少有的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的皇帝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小视频。

运河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运河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运河,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科技和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运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设计以运河为载体,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科技和艺术价值,掌握运河相关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创新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运河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运河历史与地理知识:介绍运河的起源、发展、变迁以及地理分布。

2. 运河文化:探讨运河沿线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名人轶事等。

3. 运河科技:研究运河建设中的水利技术、航运技术、桥梁建筑等。

4. 运河艺术:欣赏运河沿线的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

5. 运河环境保护:了解运河生态环境现状,探讨运河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收集资料:通过查阅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运河相关资料。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如运河历史、文化、科技等。

(3)制定计划: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2. 实施阶段(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运河沿线的景点、博物馆、水利设施等,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科技和艺术价值。

(2)实践活动: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如:- 运河历史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运河历史知识。

- 运河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品尝运河沿线的特色美食等,感受运河文化。

- 运河科技实践:参观水利设施,了解运河建设中的水利技术、航运技术等。

- 运河艺术欣赏:参观运河沿线的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运河环境保护:开展运河环境保护活动,如清理运河垃圾、植树造林等。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doc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在历史上,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由于年久失修,大运河的运输能力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我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也很发达。

在兖州、济宁、枣庄、滕县、丰县、沛县、徐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并连接上海、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工业城市。

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纷纷下大力气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县、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和杭州等。

济宁段,全长约130多千米,其整治扩建工程,被列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内河工程,计划在2000年底全面竣工。

本次工程总投资1496亿元。

工程完工后,济宁段主航道将由现在的六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标准,底宽由目前的16米拓宽到50米,水深达到3米。

届时,千吨级船舶可由长江直达济宁,年通过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抵得上新建一条京沪铁路。

据推测,到2000年,济宁原煤产量将达到5500万吨,每年外销2500万吨,都将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往华东、华南,运往全国各地。

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全长628千米。

交通部和江苏省政府投入巨资,对苏北、苏南运河进行了整治扩建。

投资10亿元,扩建了京杭运河上的谏壁、解台两座二线船闸和淮阴、淮安、宿迁三座三线船闸,消除了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瓶颈制约,实现了京杭运河苏南、苏北全线畅通,为江苏及华东地区提供了一条南北水上快速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教案——汇聚夏商王朝和谐社会的水路之旅

京杭大运河教案——汇聚夏商王朝和谐社会的水路之旅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长、最具代表性的运河之一,原名为京杭大运河,也称大运河、京杭运河。

自古以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和文化角色。

京杭大运河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是连接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也是夏商王朝和谐社会的水路之旅。

京杭大运河起点是北京的永定门,终点是杭州的桥南,全长1794公里,被誉为“千年运河”、“东方水利巨著”,也是世界遗产之一。

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水利工程和交通运输枢纽。

从夏商王朝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交通运输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标志着古代中国水路交通枢纽建设的巨大发展,有力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京杭大运河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更是一项用智慧构筑的人类瑰宝。

千百年来,围绕着京杭大运河发生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故事和传说。

例如,在山东省单县的虢镇,每当漂流节日来临时,数百条彩艇在运河上往返穿梭,这就是当地人民为了祭奠当年运河上的英雄义士而举办的。

在古代,运河是联系南北的主要交通工具。

通过河道,人们可以方便地运输物资和商品,极大地促进了南北交流、文化、技术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物品运输的主要通道,也是社会人文交流的渠道和文化传承的场所。

在中国古代,运河还是一个重要的防御工具。

在唐朝时期,反唐军阀黄巢曾试图沿着运河攻入中国的政治中心长安。

但战斗胜利后,唐朝经过多年的修复和扩建,加强了对运河的防御设施,使之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京杭大运河还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一个充满奇迹的故事。

据记载,当时建造运河的河道必须穿越大山,经过永定门,穿越距此120公里的青龙关,将运河从京师直达杭州。

这项工程历时40多年,工程浩大,困难重重,但工程师们最终创造了不少的传奇,将京杭大运河建设成为一项中国古代最具标志性和意义深远的水利工程。

今天,京杭大运河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和水利工程的精华之一,也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运河文化教育优秀案例(2篇)

运河文化教育优秀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运河,作为我国古代的重要水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运河文化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运河文化教育优秀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运河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案例简介本案例以江苏省某市运河文化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以运河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开展运河文化课程建设(1)编写运河文化教材: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了涵盖运河历史、运河文化、运河艺术、运河精神等方面的教材,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运河文化知识。

(2)开设运河文化课程:在普通课程中融入运河文化元素,如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运河文化。

2. 开展运河文化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运河遗产: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运河遗产,如运河古镇、古桥、古码头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

(2)开展运河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运河文化体验活动,如运河龙舟赛、运河民间艺术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运河文化。

3. 加强运河文化师资队伍建设(1)开展运河文化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运河文化培训,提高教师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和教学能力。

(2)建立运河文化师资库:选拔一批具有丰富运河文化知识的教师,组成运河文化师资库,为运河文化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4. 搭建运河文化教育平台(1)建立运河文化教育基地:在学校、社区等地建立运河文化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运河文化的场所。

(2)搭建运河文化教育网站: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运河文化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

四、案例成效1. 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运河文化教育,学生了解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河文化实践活动中,学生锻炼了组织、协调、沟通等能力。

3. 促进了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运河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运河文化,为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杭大运河》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分析京杭大运河不同时期的地图,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历史和概貌。

2、过程与方法:欣赏诗词,在讨论并正确评价隋朝大运河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辨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查阅相关资料并访问有关大运河的网站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今与大运河相关的热点问题的讨论,掌握一定的收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课前即向学生打出展现京杭大运河风光的图片,并配以悠扬的音乐。

教师:有人说天上有一条“银河”,人间也有一条“银河”。

那就是蜿蜒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刚刚我们欣赏的就是运河两岸的风光。

它被称为世界第一大运河。

[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倘徉在我国古代这条重要的水路通道上,去探寻它的往昔今日。

2、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运河往昔]
(本部分按时间顺序,从三方面讲述大运河的开凿历史,力求还原其前后经过而不局限于课文中仅仅有关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大运河的开凿历史。


三部分图片依次打出,让学生简单的概括大运河的开凿历史。

地图图片及文字说明大致如下:
1、《胥溪图》、《邗沟图》。

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由春秋时期的吴国所开凿。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互相攻伐,天然河道的水运已经不能满足军运需要。

楚国、吴国、齐国、秦国等诸侯国因应战争的需要,纷纷开凿运河。

吴国水军强大,更需要一个便捷畅通的水上运输网。

胥溪从宜兴开始,在芜湖入长江,使太湖水系第一次和长江联系起来。

胥浦是在胥溪完工后不久开凿的,它以太湖为起点,经淀山湖和泖湖,流入东海,为太湖开拓了出海口。

胥溪、胥浦的开凿,把整个东南水系连成了一体;邗沟是大运河的基础工程,与胥溪、胥浦一样,也是吴国所开凿。

吴王夫差当政时,国力强盛。

他下令开凿邗沟,决心挥师北伐,称霸中原。

邗沟从扬州北上,经过高邮湖,转向东北,入博之、射阳二湖,又折向西,经白马湖与淮河相接。

2、《隋朝大运河》。

隋代开凿的运河贯通了南北水上运输系统。

隋代的中国,再一次成为统一的帝国。

因应战争与民生的需要,隋代投入在运河建设上的资金和民工都是前所未有的,从587年开始,分别开凿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前后不间断地施工近三十年,动用了成千上万的民工,极尽艰难。

隋代大运河全长2,500多公里。

3、《元代大运河》。

元代大运河,是对隋代已经成形的大运河的改造。

元代定都大都
(北京)以后,深感京都地区物资匮乏,与江南地区往来不畅。

为了使南方的粮食、丝帛可以便捷地运到大都,元代统治者接受了水利专家郭守敬等的建议,对隋代大运河的北段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一是重新开挖一段河道,将京都和大运河中段联结起来,二是逢弯取直,缩短了大都到江南富庶地区的航程距离。

元代大运河完成后,航程比隋代大运河缩短了近700公里。

大运河到元代初步定型,今天的大运河(打出图片),基本是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疏浚的河道。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及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解决有关运河开凿的原因、隋代运河的分段及连接的水系等相关知识点,并在学生回答结束后以提纲的形式做一归纳。

教师:从春秋时期最早成型的胥溪到乾隆年间的疏浚,在大运河千年的开凿历史中,隋朝炀帝时近三十年的施工,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由此在历史上留下了隋炀帝与大运河的千古评说。

下面我们就从古人的诗词中来了解。

[第二部分:诗词运河]
(大运河是一条生命的河,艺术的河,一直活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尤以唐代诗人写得最多。

描写大运河的诗词,在内容上有三类:一是写开凿大运河民工的悲惨命运,揭露隋炀帝骄奢淫逸的生活;二是肯定大运河的作用,并对当年开凿运河的民工寄予深切同情;三是对沿河两岸美丽风光的赞美。

这些诗词,随着大运河的长流不息而流传千古,其中有的成为古典文学的精品。

本部分主要选取前两类的诗词,从文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大运河的重要意义。


可选取的诗词例如:1、《隋炀帝挽舟者歌》(北朝无名氏)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2、《汴河直进船》(唐朝李敬芳)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3、《汴河亭》(唐朝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是景阳楼。

4、《汴河怀古》(唐朝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分析古诗中对大运河及隋炀帝的各种评价,然后让学生自我取舍,谈一谈对大运河及隋炀帝的评价,最后教师可做一总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满足自己乘龙舟游江南的愿望,他征发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但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南北交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补充大运河促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加强说服力。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如何让昔日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这是我们乃至整个国家都迫切关心的问题,你能为大运河的发展献计献策吗?
[第三部分:今日运河]
这部分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前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然后课堂上相互讨论形成建议,二是教师事先作好充分的材料收集工作,拿到课堂上交于学生思考讨论。

本人认为第一种方式较好。

先拟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交于学生分组讨论:
1、大运河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两岸的船坞、码头、庙宇、民居,展现了中国悠久历史的丰富画面。

清代的康乾盛世,江南盐商富甲天下,依靠的就是运河船运。

在空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十分发达的今天,你认为大运河在航运方面还能有所作为吗?值得再每
年花钱保养河道吗?
(我们宜从成本、载运量、中国沿岸港口的流通量等考虑这个问题;从运输业来看,船运的载货量比其他交通工具多,加上因运输较需时,相对运费较便宜,因此航运理应仍占一席位。

尤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热点问题,从当前大运河在我国的“北煤南运”和“南水北调”工程中起到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方面思考。


2、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绵延近1,800公里,沿岸名城多不胜数,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从北京算起,大运河流经天津、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阴、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每一座城市里,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大运河的历史记忆,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

在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大运河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对于一些重要的运河文化遗存面临消失的困境,我们可以制定和实施哪些保护方案?
(宜引导学生收集运河沿岸各地的遗留文化遗迹方面的知识,最好举出一些耳熟能详的例子,比如徽班由运河进京,造就京戏;南京烤鸭也是由运河来到北京,演变成现在饮誉中外的北京烤鸭。

最后应联系当今的大运河申遗这一热点问题来强调它的文化价值。

)3、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京杭大运河独占了两项第一: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运河和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

但千百年来,由于人们保护观念的普遍缺失,政府保护措施的缺失以及保护法规的缺失,使这条历经岁月沧桑的千古一河几近湮废,她已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了,保护运河,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沿线城市、乃至全国人民的关注。

你认为解决运河污染问题、保护运河两岸环境的关键在哪?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可能解决吗?
(我们可结合文化、经济、旅游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要务,但环保问题也绝不能忽视。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保问题相继出现,政府有需要从城市规划方面多做工夫,在发展工商业的同时,同步计划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不能在开始时只顾发展经济,后来才解决环保问题就太迟了。


最后教师作一总结:京杭大运河和古老的长城一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时代里,大运河又重新焕发青春,也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