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终
材料化学实习心得体会
材料化学实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关于材料化学实习课程。
这段实习经历不仅让我对材料化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帮助我掌握了许多实验操作的技能。
在这次实习中,我参与了许多实验项目,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对自己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下面我将结合我的实习经历,分享一些我在实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实验室是材料化学学习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都对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影响。
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和通风设备是保证实验操作安全进行的前提条件。
我发现实验室内配备了一系列专业设备,如旋转蒸发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槽等,这些设备的使用对于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室中,师傅们会耐心地向我们讲解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我们能够熟练地操作这些设备。
通过实际操作和师傅们的指导,我对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对实验操作的技能。
其次,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许多种实验项目,如化学合成、材料表征等。
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对实验操作的细节把握至关重要。
例如在进行化学合成实验时,需要精确地称取原料,调配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需要严格遵循步骤,且对实验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集中和细致的态度,确保每个步骤都做到位,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另外,材料表征是材料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材料表征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情况。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多种材料表征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项目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特性和性能,学会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去分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通过这些实验,我对材料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未来材料研究方向进行了更明晰的规划。
在实习中,除了实验操作,我还学到了很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实验综述报告8篇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实验综述报告8篇第1篇示例:实验名称:药用氯化钠的制备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出具有药用价值的氯化钠,并对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评价。
一、实验原理及背景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真空蒸发法、晶体生长法等。
离子交换法是通过树脂的交换作用将无机物质转化成固体。
真空蒸发法是将溶液加热到高温后,使其中的溶剂蒸发。
晶体生长法是将溶液中的溶质在溶液中逐渐沉淀析出,形成晶体。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本实验将对比这些方法的优劣。
二、实验步骤1. 离子交换法制备氯化钠准备一个离子交换树脂柱,将氯化钠溶液通过柱体,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得到经净化的氯化钠溶液,再通过真空蒸发法获得固体氯化钠。
2. 真空蒸发法制备氯化钠将氯化钠溶液置于真空蒸发器中,加热使其溶剂蒸发,最终得到固态氯化钠。
3. 晶体生长法制备氯化钠将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结晶,过滤后得到氯化钠固体。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对比实验,在制备过程中分别记录了制备时间、成品产量、纯度等数据。
离子交换法能够获得高纯度的氯化钠,但制备时间较长;真空蒸发法制备快速,但纯度较低;晶体生长法既能获得相对高纯度的氯化钠,又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制备。
四、结论及展望通过本实验的对比,可以得出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制备。
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不同方法的效率和纯度,并探索新的氯化钠制备方法。
以上就是《药用氯化钠的制备》实验综述报告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篇示例:药用氯化钠(NaCl)是一种常见的药品原料,广泛用于制备注射液、口服溶液、洗眼液等药物。
对药用氯化钠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一直是制药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本实验综述报告将简要介绍药用氯化钠的制备方法,并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质量控制进行讨论,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药用氯化钠的制备方法目前,常用的药用氯化钠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晶格法、液相法和盐湖法。
有机玻璃的制备以及DSC测试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有机玻璃的制备以及DSC测试年级:2010级材料化学日期:2012年9月27日姓名:学号: 2 同组人:一、预习部分1.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介绍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
熔点为-48℃,沸点100-101℃,24℃(4.3kPa),相对密度0.9440(20/4℃),折射率1.4142,闪点(开杯)10℃,蒸气压(25.5℃)5.33kPa。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乙二醇和水。
在光、热、电离辐射和催化剂存在下易聚合。
1.1对环境的影响1.11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人对本品气味感觉阈浓度为85mg/m3 ,刺激作用阈浓度(暴露1分钟)为285mg/m3。
中毒表现为乏力、恶心、反复呕吐、头痛、头晕、胸闷、伴有短暂的意识消失、中性白细胞增多症。
慢性中毒:神经系统受损的综合症状占主要地位,个别可发生中毒性脑病。
可引起轻度皮炎和结膜炎。
接触时间长可致麻醉作用。
1.1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为麻醉剂,麻醉浓度和致死浓度几乎相同,有弱的刺激作用。
急性毒性:LD507872mg/kg(大鼠经口);LC503750ppm(大鼠吸入);人吸入725ppm,最小致死浓度;人吸入62ppm×20~90分钟,粘膜刺激;人吸入12.5~25ppm×20~90分钟,头晕,恶心,意识障碍。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狗吸入46800ppm×1.5小时/日×8日,绝对致死浓度,肝、肾有损害。
致突变性: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34mmol/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9g/kg(孕6~15天用药),致胚胎毒性,对肌肉骨骼系统有影响。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化学实习总结(9篇)
化学实习总结(9篇)化学实习总结(精选9篇)化学实习总结篇1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工科专业,是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一个专业。
所以我们在本科的四年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化工相关的理论知识,跟要理论联系实践,逐渐接触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为将来毕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认识实习课正是我们面向实践的一地步,让我们实地参观常见机械,了解电工知识和技能,了解工件生产的基本流程。
大二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工导论》和《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这两门课,对常见的机械零件(如内外螺纹紧固件、轴、齿轮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图片上的认知。
此次去材料所的认识实习,让我们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
认识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机械设备密切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对机件和机械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读懂复杂图纸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下一步专业课程的全面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的收获虽然我们再之前的课上了解过相关知识,但毕竟是纸上谈兵。
这次认识实习课程,让我了解了常用机床类型,金属切削加工的过程,对车刀的结构和形状、车刀的磨制有课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钳工操作的特点和作用,认识了锯、丝攻和攻丝等基本钳工操作工具。
通过这次认识实习,我亲眼看到了机械设备,亲眼看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使我对机械设备、机械零件有了立体的、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我今后读懂复杂图纸,有利于提高我的工程设计的能力。
四、实习所得到的感想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认识实习,让我感觉意犹未尽。
这次的认识实习,让我对我是一名工科学生有了实感,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仅仅是学好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工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面向生产面向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理论联系实践,真实地了解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才能学以致用,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学生。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5
8.密炼完成后,向下拨动“电机运行开关”,关闭密炼电机,在密炼室下部放置好接料盘。 9.按下“上顶栓开”按钮,开启上顶栓,拧松锁紧装置,将锁紧螺栓拉向外侧;按下“密
炼室开”按钮,将密炼室拉开,清除密炼腔体和转子上的物料。 10.关闭电源,清理台面。
+ 12HCl + 12HCl
TiCl4 + HBr VCl3 + 3HF
(2) 盐类作为置换剂的置换反应 用作为置换的盐多是汞盐。
TiBr4 + HCl VF3 + 3HCl
2In + HgBr2
InBr + Hg
HgSO4 + NaCl
Na2SO4 + HgCl2
5.氧化还原反应
(1)用氢气作为还原剂
此法所得到的无水三氯化铬,是经升华后的纯净产品,为紫色鳞片状的晶体,不溶于水, 也不潮解。当产物中含有Cr(II)化合物(如CrCl2)杂质时,无水三氯化铬很容易发生水 合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成套无水氯化铬制备的装置、蒸发皿。 2.试剂 高纯氮、四氯化碳(CP)、重铬酸铵(CP)
四、实验步骤
观察记录产品颜色。称量产品,计算产率后,装入棕色小瓶待用。
六、思考题
1)实验室中为什么要用N2作为CCl4的载气?用空气或氩气是否可以? 2)试拟定出 3 种制备无水氯化物的方法。 3)实验结束后,石英管应如何清理?
4
实验二 PE/无机填料的密炼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密炼工艺技术,了解密炼机的工作原理。
行。
Fe(还原铁粉) + 2HCl
6.热分解法
FeCl2 + H2
浅淡材料化学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2016年6月June ,2016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高分子化学实验是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该课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研素养。
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设计等活动,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6-0146-02[收稿时间]2015-11-20[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卓越计划”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创新改革研究(编号:JXJG-13-7-14);校级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无机非金属)(编号:3100130154);校级质量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校级“卓越计划”专业,编号:XZG-11-12-109。
[作者简介]丁能文(1978-),男,江西余干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加工,锂电负极材料。
游维雄(1979-),男,福建三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稀土发光材料。
陈军(1981-),男,江西鄱阳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分子粘接剂,有机正极材料。
王春香(1979-),女,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稀土功能材料。
蒋鸿辉(1975-),男,浙江慈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教学及科研。
《高分子化学》是有机化学的后续课程,但同时更是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启蒙课程,是学生掌握高分子科学基本理论和分析、解决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中的问题的基础课程。
考虑到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被选为材料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以聚合物合成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聚合物合成实验教学有别于一般有机化学实验,但又是以有机化学实验为基础,它是培育创业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材料化学专业联系生产实际的实用性教学。
聚合物的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实验名称:聚合物的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年级:2011级材料化学日期:2013-10-17姓名:学号:同组人:一、预习部分1、差热分析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法是一种重要的热分析方法,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的温度差与温度或者时间的关系的一种测试技术。
该法广泛应用于测定物质在热反应时的特征温度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包括物质相变、分解、化合、凝固、脱水、蒸发等物理或化学反应。
广泛应用于无机、有机、特别是高分子聚合物、玻璃钢等领域。
差热分析操作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发现同一试样在不同仪器上测量,或不同的人在同一仪器上测量,所得到的差热曲线结果有差异。
峰的最高温度、形状、面积和峰值大小都会发生一定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热量与许多因素有关,传热情况比较复杂所造成的。
虽然过去许多人在利用DTA进行量热定量研究方面做过许多努力,但均需借助复杂的热传导模型进行繁杂的计算,而且由于引入的假设条件往往与实际存在差别而使得精度不高,差示扫描热法(简称DSC)就是为克服DTA在定量测量方面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20世纪60年代,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被提出,其特点是使用温度范围比较宽,分辨能力和灵敏度高,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功率补偿型DSC和热流型DSC,主要用于定量测量各种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程序升温的条件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有补偿式和热流式两种。
在差示扫描量热中,为使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差保持为零在单位时间所必需施加的热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为DSC曲线。
曲线的纵轴为单位时间所加热量,横轴为温度或时间。
曲线的面积正比于热焓的变化。
DSC与DTA原理相同,但性能优于DTA,测定热量比DTA准确,而且分辨率和重现性也比DTA好。
羧甲基纤维素的合成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羧甲基纤维素的合成年级:10级材料化学日期:2012.10.25姓名:学号:同组人:一、预习部分1、羧甲基纤维素简介:羧甲基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羧甲基团取代产物。
根据其分子量或取代程度,可以是完全溶解的或不可溶的多聚体,后者可作为弱酸型阳离子交换剂,用以分离中性或碱性蛋白质等。
羧甲基纤维素可形成高粘度的胶体、溶液、有粘着、增稠、流动、乳化分散、赋形、保水、保护胶体、薄膜成型、耐酸、耐盐、悬浊等特性,且生理无害,因此在食品、医药、日化、石油、造纸、纺织、建筑等领域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2、羧甲基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的羧甲基团取代产物。
根据其分子量或取代程度,可以是完全溶解的或不可溶的多聚体,后者可作为弱酸型阳离子交换剂,用以分离中性或碱性蛋白质等。
羧甲基纤维素又称作羧甲基纤维素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由德国于1918年首先制得,并于1921年获准专利而见诸于世。
此后便在欧洲实现商业化生产。
当时只为粗产品,用作胶体和粘结剂。
1936~1941年,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工业应用研究相当活跃,发明了几个相当有启发性的专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于合成洗涤剂。
Hercules公司于1943年为美国首次制成羧甲基纤维素钠,并于1946年生产精制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产品,该产品被认可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采用,九十年代开始普遍使用。
是当今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纤维素种类。
物理性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属阴离子型纤维素醚类,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絮状纤维粉末或白色粉末,无嗅无味,无毒;易溶于冷水或热水,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透明溶液。
溶液为中性或微碱性,不溶于乙醇、乙醚、异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可溶于含水60%的乙醇或丙酮溶液。
有吸湿性,对光热稳定,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在PH值2~10稳定,PH低于2,有固体析出,遇多价金属盐也会反应出现沉淀。
材料化学专业高等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进的思考
器 分 析 实验
首 先 , 国家 2 1重 点 大 学 的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而 对 1
言,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作为面向本科生所开设的- I -' - J
收稿 日期 :0 0— 6—1 21 0 8 作者简介 : 李彦鹏( 9 9一 , 。 士, 师, 17 ) 男 博 讲 主要从事催化与材料分析 等方 面的研究 。E— a :yne g p .d .n m i la pn @u e eu c 。 li
本身非常熟悉 , 但是要是让他准备教案讲 出来 、 讲清 楚 、 出彩 , 讲 这个很难 。而专职授课 的教师在讲课技 能、 教学水 平 等方 面 没有 问题 , 是 对 于仪 器 本 身 往 但
往一 片空 白 , 即便从 网上 或别 的资 源获 得 了现成 的讲
中, 最常见的思路也往往是先按照传统实验教学的课 程 设计 方式来 安排 高等 仪器 分 析 的实验 内容 , 因此 问
在教高 、 生主观 能动性 与创新意识 需要进一 步 学
培养等方面 的不足 。针 对性的改进措施可以包括修改教材 内容 , 富教学方 法 , 高主讲人员 的授课水 平 , 丰 提 特别必 须 让学生有动手实践 的机会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 实验评 价考核 方式 多样化 , 将 以及 尝试 开展开 放性 实验等 。 目的在 于 全力提高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 增强材料化 学专业学生 的专业 素养 和竞 争力。 关键词 材料化学 高等仪器分析 实验教学 改进
材料化学是从 化学 的角度研究材 料设计 、 制备、 组成 、 结构 、 表征、 性质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既是材 料科 学 的一个 重要 分支 , 又是化 学学科 的一个 组成 部 分, 具有 明显 的交叉 学科 、 边缘 学 科 的性 质 。进 入 2 1 世纪 后 , 随着科 技水 平 的持 续 提 高 , 料 化 学 在 国 民 材 经济 中也发 挥 出越来 越 重要 的作 用 。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材料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材料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习材料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材料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材料化学实验主要涉及材料的制备、表征、性能测试等。
本实验以金属铜的制备为例,介绍材料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铁夹、电子天平、玻璃棒、滤纸等。
2. 药品: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稀盐酸(HCl)、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硫酸铜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制备金属铜:a. 将配好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
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直至溶液变为蓝色。
c. 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充分反应。
d. 待反应完成后,将溶液过滤,得到蓝色沉淀。
e. 将蓝色沉淀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f. 待反应完成后,用滤纸将溶液过滤,得到金属铜。
3. 金属铜的表征:a. 对得到的金属铜进行称重,记录质量。
b. 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铜的密度,记录数据。
c. 对金属铜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其晶体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a. 金属铜的制备:成功制备出金属铜,质量为1.5g。
b. 金属铜的密度:8.96g/cm³。
c. X射线衍射分析:金属铜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2. 讨论与分析:a. 在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蓝色沉淀,说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
b. 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了金属铜,说明金属铜在盐酸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c.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金属铜的晶体结构,为后续研究金属铜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金属铜的制备,使学生对材料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金属铜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等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压电陶瓷材料钛酸钡的制备实验报告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实验名称:压电陶瓷材料钛酸钡的制备年级:2015级材料化学日期:2017/09/27姓名:汪钰博学号:222015316210016同组人:向泽灵一、预习部分钛酸钡(BaTiO3)是经典的铁电、压电陶瓷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介电常数,良好的铁电、压电、耐压及绝缘性能,主要用于制作高电容电容器、多层基片、各种传感器、半导体材料和敏感元件;在电子陶瓷、化学化工、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元件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需要制备与合成符合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钛酸钡基陶瓷粉体。
目前钛酸钡的主要制备方法有固相法,即氧化物固相烧结法;液相法,即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共沉淀法等。
由于固相法无法对钛酸钡生产过程中粉体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物理、化学方法的有效控制,从8O年代开始,液相法逐渐成为各国普遍重视的方法。
水热法制备的粉体,由于特殊的反应条件,具有粒度小、分布均匀,团聚较少的优点,且其原料便宜,易得到符合化学计量比并具有完整晶形的产物;同时粉体无需高温煅烧处理,避免了晶粒长大、缺陷的形成和杂质的引入,具有较高的烧结活性等。
但这些工作或者合成的BaTiO3为亚稳态的立方相结构而非四方相,无法满足电子元件性能的需要;或者水热所需的温度高,时间长,从而导致设备成本过高;又或者水热合成需要使用有机钛为原料,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这些原因导致无法实现四方相BaTiO3纳米粉末水热合成的规模化生产。
同时水热法在粉体中存在杂质,也限制了该法的应用,因此,尚未见该法在工业上应用的报道,基本上处于实验室探索的阶段。
溶胶---凝胶法多采用蒸馏或重结晶技术保证原料的纯度,工艺过程中不引入杂质粒子,所得粉体粒径小、纯度高、粒径分布窄。
但其原料价格昂贵、有机溶剂具有毒性以及高温热处理会使粉体快速团聚,并且其反应周期长,工艺条件不易控制,产量小,难以放大和工业化。
实 验 报 告Fe的钝化
湖南大学实验报告课程:材料化学综合实验;实验者:刘力梅(20091410411);名称:铁的钝化曲线页数(3);专业:材料化学;年级、班:材料0908;同组者姓名:郑玮、杨铁峰、徐鹏飞、纪丹、徐静级别:2009级;姓名:刘力梅;实验日期:2012年6月26;一、基本要求1. 掌握有钝化行为的金属阳极过程的极化曲线特征2. 求得Fe的自腐蚀电位,致钝电位、钝化电流密度、过钝化电位等参数。
3. 讨论极化曲线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铁的钝化曲线(图1):图1abc段是Fe的正常溶解,生成Fe2+,称为活化区。
cd段称为活化钝化过渡区。
de段的电流称为维钝电流,此段电极处于比较稳定的钝化区, Fe2+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形成FeSO4沉淀层,阻滞了阳极反应,由于H+不易达到FeSO4层内部,使Fe表面的pH增大,Fe2O3、Fe3O4开始在Fe表面生成,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极大地阻滞了Fe的溶解,因而出现钝化现象。
ef段称为过钝化区。
测得铁的钝化曲线可采用恒电位法(静态法)或动电位扫描法(动态法)。
·静态法:将电极电势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一恒定值,同时测量电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直到电流基本上达到某一稳定值。
如此逐点地测量在各个电极电势下的稳定电流密度值,以获得完整的极化曲线的方法。
·动态法:控制电极电势以较慢的速度连续地改变(扫描),并测量对应电势下的瞬时电流密度,并以瞬时电流密度值与对应的电势作图就得到整个极化曲线。
所采用的扫描速度(即电势变化的速度)需要根据研究体系的性质选定。
一般说来,电极表面建立稳态的速度越慢,则扫描也应越慢,这样才能使测得的极化曲线与采用静态法测得的结果接近。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CHI660C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公司)1台;电解池1个;硫酸亚汞电极(参比电极)、Fe电极(研究电极)、Pt片电极(辅助电极)各1支;试剂1mol/LH2SO4溶液四、实验步骤1、电极处理:用金相砂纸将铁电极表面打磨平整光亮,用蒸馏水清洗后滤纸吸干。
湿润角的测定1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有机膜的制备以及湿润角的测定年级:09级材料化学日期:2010-9-28 姓名:张洪贵学号:222009316210099同组人:吴学普一、预习部分知识背景:有机致电发光器件中的有机薄膜是十分关键的,薄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器件的效率和亮度;高分子材料常用于旋涂的方法制备薄膜。
原理:由于有机致电发光体小分子成膜性差,利用有机高分子好的成膜性,在旋涂仪上成膜,制备有机薄膜。
大概步骤:1、有机溶液的配制:定量的聚碳酸酯(PC)或者聚乙烯(PS)两份,分别加入不等质量的Alq3,再分别加入等量的10ml氯仿,配成质量比为1:5、2:5的两份溶液备用。
2、玻璃片的选择和清洗:选择较窄的(1cm宽)的玻璃片,用蒸馏水洗净,再用氯仿清洗之后干燥待用。
3、旋涂膜的制备:把预先准备好的玻璃片粘在旋涂仪的托盘上,并于上面均匀涂上所配置的溶液,盖好盖子,启动仪器,30秒左右停止,取下玻璃片,即可值得均匀的有机致电发光的参杂薄膜。
4、表征,存数据,分析整理数据。
实验部分:实验目的:1、了解有机致电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2、熟悉溶液的配置。
3、掌握利用旋涂仪器制备薄膜的方法。
4、学会紫外光谱的表征。
实验原理:本实验就是利用小分子的成膜性差,有机高分子的成膜性好,在旋涂仪上旋涂成膜,制备有机致电发光参杂薄膜。
实验设备及材料:1、实验仪器:旋涂仪,小烧杯,胶头滴管,电子天平,玻璃棒,双面胶,玻璃片,量筒。
2、药品及其试剂:Alq3、PC、PS、氯仿。
实验步骤:1、有机溶液的配制:定量的聚碳酸酯(PC)或者聚乙烯(PS)两份,分别加入不等质量的Alq3,再分别加入等量的10ml氯仿,配成质量比为1:5、2:5的两份溶液备用。
(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必要时,可以放入超声波里帮助溶解)2、玻璃片的选择和清洗:选择较窄的(1cm宽)的玻璃片2张,用蒸馏水洗净,再用氯仿清洗之后干燥待用。
3、旋涂膜的制备:把预先准备好的玻璃片粘在旋涂仪的托盘上,并于上面均匀涂上所配置的溶液,盖好盖子,启动仪器,30秒左右停止,取下玻璃片,即可值得均匀的有机致电发光的参杂薄膜。
材料化学专业实习报告-化学专业实习报告
材料化学专业实习报告-化学专业实习报告在大四开学初,学院安排我们201x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48名同学到兰州红叶精细化工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实习。
在这短短的5天时间里,我们分别被安排到该公司的四个车间去实习,它们分别是:助剂车间、特油车间、抗氧剂车间和检验车间。
实习期间,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反应原理,然后去参观车间的生产设备,了解工艺流程等。
对于化工知识薄弱的我们来说,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成为我们学习的难点,但我们每位同学都还是非常积极的去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
就我自己来说,每当遇到什么难懂的问题,多看、多想、多问就成了我解决问题的“三多法宝”。
我们在这次红叶实习中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其中的喜哀和得失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有我们把心都投进去了,才能感受到红叶实习的那一份精彩。
也许在这五天里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掉,也未必会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多大的实际用处,但在红叶实习过程中所感受到要完成一个生产环节所需要付出的那份汗水与心血,却会使我很难忘却,并会牢记在心。
1 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增加学生对具体生产工艺和流程的了解,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与规范操作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为胜任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 实习单位介绍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
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均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
自1958年投产以来,实现利税200多亿元,历来以出产品、出技术、出经验、出人才、出效益而著称,分别被誉为新中国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摇篮”。
兰州红叶精细化工公司于1988年建成投产。
其前身为原兴炼公司精细化工厂和原兰炼劳动服务公司西西化工厂,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化工生产企业,母体为中国石油兰州炼油化工总厂。
公司现有职工500余人,固定资产1.1亿元,十余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生产精细化工类、润滑油(脂)类、石油添加剂系列及基础化工原料等产品。
材料实习报告7篇
Please you must be happier than me, so that I will not quit in vain, no matter how painful I am, I don’t need to be sorry to make up for love, at least I understand your pursui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材料实习报告7篇材料实习报告篇1我们带领材料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__级1、2、3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生产实习。
这次我们去长春一汽实习,采用讲座及到工厂进行现场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克服了实习时间短,实习经费少的困难,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任务。
通过观看汽车冲压件、锻件、铸件、焊接件的制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汽车零件的机加工工艺、模具的制造工艺,以及卡车和轿车的装配生产线,使学生们对汽车零件的制造工艺及过程和装配过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实习管理科周科长采用多媒体做了关于汽车厂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和一汽人的艰苦创业精神,锻造厂朱老师的讲座,不仅使同学们学习了锻造专业知识,还使学生们对本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了理论上的、系统的认识。
通过到锻造厂现场参观,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传统的模锻工艺和设备,还了解了一些目前较先进的锻造技术和设备,如电液锤、热镦机,摆辗机,楔横轧,辗环机等。
通过参观工具厂锻造车间,同学们目睹了轴类件和圆环件的自由锻工艺,增加了自由锻工艺的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了锻造工艺过程。
通过参观车身厂薄板和厚板车间,使学生们了解到汽车覆盖件和大梁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通过参观车轮厂、吉发配件厂,使同学们了解了冲压新技术如车轮的旋压,同时还了解了在汽车覆盖件批量不大的情况下,采用简易的冲压工艺、设备及模具可大大降低成本,显著提高效益。
如焊接结构的拉深模代替铸造结构的拉深模,可大大节省材料,无须铸造用的模型;通用油压机代替双动压力机,可大大降低设备的费用。
介绍一个材料化学专业实验—Ag纳米线的制备
该装置由高纯氮气钢瓶、减压阀、稳压阀、不锈钢管路、球 阀、乳胶管和基于三口圆底烧瓶的反应器组成,球型冷凝管的 上端可以连接一个液封,防止空气进入。使用时打开减压阀总 阀门并顺时针旋转另一旋钮调节气体输出压力、调节稳压阀旋
收稿日期:2021 —03 —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河南人才培养联合基金(U1504531) 作者简介:罗保民(1980 — ),河南卫辉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燃料电池。
(2) 为获得较高的精度,先润洗管嘴,然后再正式移液,因 为吸取血清蛋白质溶液或有机溶剂时,吸头内壁会残留一层o 液膜0造成排液量偏小而产生误差°
(3) 未装吸头时,切莫移液° (4) 注意所设量程在移液器量程范围内,要将按钮旋出量 程,否则会卡住机械装置,损坏了移液器° (5) 液器严禁吸取有强挥发性、强腐蚀性的液体(如浓酸、 浓碱、有机物等# (6) 移液器、管嘴和液体在同一温度° (7) 移液时移液器竖直,管嘴没入液面下仅数毫米° (8) 采用反向取液法的时候不可以最大量程取液,可分多 次移取'
Abstract: Introducing the latest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nto the classroom instead of the old experiments is beneficial to broadenstudents'horOzons and stOmulate students'OnterestOnlearnOng.ThOs paperOntroduces a materOalchemOstry experOmentdesOgnedonthebasOsofthelatestlterature.Ultra—thOnAgnanowOreswerepreparedbyusOngethyleneglycol assolvent,ethyleneglycoland benzoOn asreductants,PVP and Br— ascappOngreagents.ThroughthOsexperOment, studentscannotonly mastertheuseofnOtrogenprotectondevOce,pOpetegunandhOgh—speedcentrfuge,butalsoget famlarwOththeknowledgeofcrystalstructure. Keywords"materOalchemOstryspecOalty$experOmentalteachOng$nanowOres$Ag
材料化学高中实验总结教案
材料化学高中实验总结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反应合成铜氧化物,了解氧化反应的特点,学习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铜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铜氧化物。
实验材料:氧化铜粉、熔融石灰、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火柴、镊子。
实验步骤:
1. 取一小量氧化铜粉放入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熔融石灰拌匀;
3.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4. 观察试管内反应情况,记录下产生的颜色变化。
实验总结与讨论:
1.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氧化铜与熔融石灰加热后生成了黑色的铜氧化物,证明了氧化反应的进行。
2. 实验中需要注意加热时火焰的高度,以免产生危险。
3. 在实验过程中,玻璃棒和镊子可用来搅拌和取出试管。
4. 实验操作要细心,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总结教案结束。
(注意:实验中如有任何不懂或危险的情况,请及时向实验老师寻求帮助。
)。
开展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开展材料化学专业综合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陈长宝,汪建民,徐静,艾仕云,姜林(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摘要]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探讨了材料化学专业开展综合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并探索了怎样构建综合化学实验体系,以及进一步研究了综合化学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综合化学实验,材料化学专业,实践,创新[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6-0166-01Improving Practical Capac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by Comprehensive Chemistry Experiment of Material ChemistryChen Changbao, Wang Jianmin, Xu Jing, Ai Shiyun, Jiang Li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was the important mean of higher school to train the practical capacity and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comprehensive chemistry experiment to material chemistry was discussed in higher school, how to build its system and how to further study its content and teaching educational style were researched.Keywords: comprehensive chemistry experiment;material chemistry;practice;innovation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室温固相反应合成硫化镉半导体材料及差热分析 5一、实验目的1、学习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半导体材料的方法;2、了解用热分析方法研究化合物的热稳定性;3、练习固液分离操作和加热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室温固相反应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领域。
利用固相反应可以合成液相中不易合成的金属配合物、原子簇化合物、金属配合物的顺反几何异构体,以及不能在液相中稳定存在的固相配合物等。
同时,由于固、液相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不同,有时还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产物,因而有可能制得一些特殊的材料。
利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精细陶瓷材料的研究刚刚兴起。
与常用的气相法、液相法及固相粉碎法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点,如合成工艺大大简化、原料的用量及副产物的排放量都显著减少;同时由于减少了中间步骤并且是低温反应,还可以避免粒子团聚,有利于产物纯度提高。
CdS是典型的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在颜料、光电池和敏感材料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常用的合成方法是镉盐沉淀法和气相反应法。
本实验用镉盐与硫化钠在室温一步反应法制备CdS,现象明显,反应速度快。
合成产物的结构经X射线衍射分折符合JCPDS卡片100454,分别在26.5°、44°、52°处出现最强的衍射峰(见图1)。
CdS的热稳定性可用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同时分析。
图2是CdS在空气气氛中的DTA-TG曲线,555.7℃,382.3℃的微弱吸热峰和伴随的放热峰及伴随的增重现象可认为是CdS被氧化生成了CdSO4的轻微的失重现象可以为是CdS表面吸附物的脱去或少量CdS被氧化成了CdO。
由此表明CdS 在500℃以下是稳定的,超过500℃即明显被氧化。
图1 合成样品的XRD图图2 合成样品的DTA-TG图三、仪器与试剂仪器小研钵,离心试管,小坩埚,多用滴管,烘箱,马弗炉,离心机,差热分析仪或X射线衍射仪(或红外光谱仪)。
药品 CdSO4(s)[或CdCl2(s),Cd(NO3)2(s)],Na2S(s),1.0mo1·L-1BaCl2溶液,pH试纸。
四、固相反应原理固相反应可分为4 个阶段:扩散- 反应- 成核- 生长,即在热力学可行的条件下,固相反应的发生起始于两个反应物分子的扩散接触,接着发生化学作用,生成产物分子;当产物分子集积到一定大小,才能出现产物的晶核,从而完成成核过程;随着晶核的长大,达到一定的大小后便出现产物的独立晶相[6] 。
本文通过充分混合研磨,反应物ZnSO4·7H2O 与Na3PO4·12H2O 中的结晶水释放出来,在反应物表面形成液膜,使部分反应物溶解,溶解的反应物在液膜中有较快的传质速度,增大了反应物分子间的扩散接触,因而能加快固相反应的进行。
另外,反应物在充分混合研磨过程中,反应微粒间互相碰撞,迅速成核,由于固相反应中离子通过各物相的扩散速度相对于溶液中要慢得多,结果晶核不能迅速生长,根据结晶学原理,若成核速度快而生长速度慢,易生成粒径小的产物。
本文在室温固相法合成磷酸锌中引入表面活性剂,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降低小粒子的表面能,抑制粒子的团聚现象,有利于得到尺寸较小的粒子。
实验发现,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改善产物的分离,烘干后所得到的磷酸锌粉末比较蓬松。
五、实验步骤1.按0.5gCdS的产量设计应加入CdSO4·8H2O和Na2S·9H2O的量,用台秤称量后置于小研钵中研磨10-20min,即生成橙红色的CdS。
2.将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五遍以上,上层清液用多用滴管吸出,用pH试纸检验清液的pH值≤6,且用BaCl2检验无沉淀生成为止。
得到纯净的CdS沉淀。
3.洗净的沉淀转移至离心试管离心分离(或用砂芯漏斗减压过滤)。
吸净上层清液后称重,计算产率。
4.在自己的离心试管上贴上标签,放入105℃的烘箱中烘干样品(一般需0.5h 以上)。
此烘干样品可用于进行热分析。
如做XRD 分析,为了使X 射线衍射(XRD)图效果更明显,可将该样品于马弗炉中400℃煅烧1-2h ,使晶形趋于完整。
5.在差热分析仪上测绘DTA —TG 曲线。
确定合成产物的热稳定性变化;(1)打开仪器电源,预热20分钟。
先在两个小坩锅内分别准确称取CdS 和-Al 2O 3 各5mg 。
升起加热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左侧。
用热源靠近差热电偶的任意一热偶板,若差热笔向右移动,则该端为参比热电偶板,反之,为试样板。
用镊子小心将样品放在样品托盘上,参比放在参比托盘上,降下加热炉(注意在欲放下加热炉的时候,务必先把炉体转回原处,然后才能放下炉子,否则会弄断样品架)。
(2)打开差热仪主机开关,接通冷却水,控制水的流量约在300 ml/min 左右。
(3)打开平衡记录仪开关,分别将差热笔和温度笔量程置于20 mV 和10 mV 上,走纸速率置于 30 mm/min 量程。
调节差热仪主机上差热量程为250ºC。
(4)将升温速率旋在0刻度,用调零旋纽将温度笔置于差热图纸的最右端,差热笔置于中间,将升温速率旋至10ºC /min,放下绘图笔转换开关。
(5)按下加热开关,同时注意升温速率指零旋纽左偏(不左偏时不能进行升温,需停机检查)。
按下电炉开关,进行加热,仪器自动记录。
(6)等到绘图纸上出现一个完整的差热峰时,关闭电炉开关。
按下程序零旋纽和电位差计的开关,旋起加热炉,用镊子取下坩锅。
将加热炉冷却降温至70ºC 以下,将预先称好的-Al 2O 3和KNO 3试样分别放在样品保持架的两个小托盘上,在与锡相同的条件下升温加热,直至出现两个差热峰为止。
(7)按照上述步骤,每个样品测定差热曲线两次。
(8)实验结束后,抬起记录笔,关闭记录仪电源开关、加热开关,按下程序功能“0”键,关闭电源开关,升起炉子,取出样品,关闭水源和电源。
六、数据处理或图谱分析(选做)纳米粒子的粒径可由Scherrer (谢乐)公式求出 θβλcos 89.0hkl hkl D = 根据PDF 卡片,查出主要峰对应的h ,k ,l 值,并利用Scherrer 方程求出硫化镉半导体材料对应一次粒子的粒径,然后求平均值。
或对其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β为衍射峰的半高宽,用弧度表示;θ为衍射峰对应的角度值;λ为0.15406;0.89(或取0.9)为Scherrer 常数;D 的单位为nm 。
对差热实验图谱进行解析。
在本实验条件下,差热测量温度范围为0—280.5 C (实验所用为镍镉热电偶),根据差热曲线,定性说明CdS 的差热图,指出峰的位置、数目、指示温度及所表示的意义。
七、思考题1.常用的化合物半导体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用途?2.在空气中测得CdS的稳定温度在500℃以下,氧化产物为CdSO4,若在N2中进行DTA—TG分析,结果会如何?试推测一下。
3. 影响本实验差热分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为什么差热峰的指示温度往往不恰巧等于物质能发生相变的温度?5.下面三个图是CdS差热-热重实验结果图,试进行分析之。
-80-60-40-2020YAxisTitleX Axis TitleBC-80-60-40-202040DTATGTemperatureΔT-18-16-14-12-10-8-6-4-22Weight Loss(%)差热分析仪(恒久差热分析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仪器指标: 温度范围:HCT—1为室温-—1150℃、HCT—2为室温—1450℃温度准确度:±0.1℃升温速率:0.315℃/min—80℃/min测量范围:±10UV—±1000uv DTA解析读:0.005℃DSC方式数据采集分析 DSC测量范围:1mw—±100MwDSC解析度:10Uw真空度(仪器本身有真空密封措施)选配真空机组后可达2.66-2Pa两路稳压、稳流气氛控制系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变换气体种类具备差热基线校正功能。
坩埚容积:约为0.06ml差热分析原理:在物质匀速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时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这样就改变了物质原有的升温或降温速率。
差热分析就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测定样品与一对热稳定的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时间的关系,来获得有关热力学或热动力学的信息。
目前常用的差热分析仪一般是将试样与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差比物(如-Al2O3)分别放入两个小的坩埚,置于加热炉中升温。
如在升温过程中试样没有热效应,则试样与差比物之间的温度差T为零;而如果试样在某温度下有热效应,则试样温度上升的速率会发生变化,与参比物相比会产生温度差T。
把T 和T转变为电信号,放大后用双笔记录仪记录下来,分别对时间作图,得T—t和T—t两条曲线。
图III-8-1所示的是理想状况下的差热曲线。
图中ab、 de、 gh分别对应于试样与参比物没有温度差时的情况,称为基线,而bcd和efg分别为差热峰。
差热曲线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高度、宽度和面积等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比如,峰的数目表示在测温范围内试样发生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对应于试样发生变化的温度;峰的方向则指示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峰的面积表示热效应的大小等等。
因此,根据差热曲线的情况就可以对试样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有关信息。
在峰面积的测量中,峰前后基线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按照三角形的方法求算面积。
但是更多的时候,基线并不一定和时间轴平行,峰前后的基线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如图III-8-2上所示)。
此时可以按照作切线的方法确定峰的起点、终点和峰面积。
另外,还可以采取剪下峰称重,以重量代替面积(即剪纸称量法)。
2. 影响差热分析的因素差热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技术,影响差热分析结果的因素较多。
主要有:(1) 升温速率升温速率对差热曲线有重大影响,常常影响峰的形状、分辨率和峰所对应的温度值。
比如当升温速率较低时基线漂移较小,分辨率较高,可分辨距离很近的峰,但测定时间相对较长;而升温速率高时,基线漂移严重,分辨率较低,但测试时间较短。
tT图III-8-2 测定面积的方法(2) 试样样品的颗粒一般大约在200目左右,用量则与热效应和峰间距有关。
样品粒度的大小,用量的多少都对分析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连装样的均匀性也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3) 稀释剂的影响稀释剂是指在试样中加入一种与试样不发生任何反应的惰性物质,常常是参比物质。
稀释剂的加入使样品与参比物的热容相近,能有助于改善基线的稳定性,提高检出灵敏度,但同时也会降低峰的面积。
(4) 气氛与压力许多测定受加热炉中气氛及压力的影响较大,如CaC 2O 4·H 2O 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分解时曲线是不同的。
在氮气气氛下CaC 2O 4·H 2O 第二步热解时会分解出CO 气体,产生吸热峰,而在空气气氛下热解时放出的CO 会被氧化,同时放出热量呈现放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