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励志故事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十篇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十篇(篇一)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春秋时期的郯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
在我国历盛传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
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
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
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
从小若有孝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篇二)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
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
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
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
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
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
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
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
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
(篇三)国学经典励志故事简短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将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爱国的经典励志小故事实用5份
爱国的经典励志小故事实用5份爱国的经典励志小故事 1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爱国的经典励志小故事 2在上古时期的周朝,统治者把全国分成许多小国,由他们的子弟和功臣去治理,叫诸侯国。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办法对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是起过作用的。
但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诸侯国独自为政,不听中央的命令,相互之间又不断打仗争夺,使全国陷入分裂和动乱的状态。
这就是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时期。
到战国后期,人民都希望把全国统一起来。
公元前221年,秦国国君赢政经过10年征战,消灭了其他6国,建立了秦朝。
他就是秦始皇。
怎样进行管理呢?有的大臣提出,还应该像周朝那样分封诸侯。
一个叫李斯的大臣坚决反对,说应该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统一管理,才不致于造成混乱和分裂。
秦始皇支持李斯的意见,说:“过去战争不断,百姓受苦,就是因为全国分裂、各自为政、不尊天子造成的。
如果我再分封,不是等于给自己树立敌人吗?想要安宁就难了。
”于是,秦始皇决定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命。
他又下令制定统一的法令,使用全国一致的文字、车辆,开通首都到各地的驿道,做到畅行无阻;对长度、重量、容量也做了统一的标准。
他还亲自到各地巡视,宣传统一的意义和功德。
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全国统一的办法,后来被历代统治者所继承。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一次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于是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感悟:】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三次搬家。
第一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学会了模仿商人的叫卖声;第二次搬到坟地附近,孟子学会了哭丧;第三次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学会了读书和礼仪。
最后,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儒家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2. 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领楚军攻打秦国。
在渡过漳水后,项羽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
最后,楚军大败秦军,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决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3. 精卫填海相传古代有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它的母亲被东海淹死。
为了报仇,精卫决定用嘴里衔来的石头和树枝填平东海。
尽管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但精卫始终坚持不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4.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
越国战败,国王勾践被俘。
为了报仇雪恨,勾践白天在吴国做奴隶,晚上则躺在薪火上,尝一口胆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仇恨。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5. 愚公移山相传古代有一个老人,他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为了能够方便出行,愚公决定挖掉这两座大山。
尽管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但愚公始终坚持不懈。
最后,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感动,派来两位神仙帮助他挖掉了两座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
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战国时,苏秦十次上书秦惠王,意见不被采纳,回家后发愤,瞌睡了,就用锥子刺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人求学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1:头悬梁孙敬,西汉信都(河北冀县)人,从小非常好学,因为家境贫穷,没有条件入学,便在家中自学,直到成年。
孙敬读书入了迷。
他从早读到晚,足不出户。
人们只听到他朗朗的读书声,很难见到他的身影。
孙敬觉得夜晚比较安静,读起书来效果比白天好,因此每天读到深更半夜。
但是,从白天读到深夜,毕竟非常劳累,难免打瞌睡。
于是,他采取了一个方法:用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悬住屋梁,一头扎住自己的头发。
这样,每当要打盹头往下垂时,就被绳子拉住,发根处顿时疼痛起来,睡意顿消,又可打起精神读书了。
(《太平御览》、《楚国先贤传》)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2:心不在焉古时候有个名叫秋的棋手,由于他的棋下得好,当地人都称他为弈秋。
弈秋收了两个徒弟,他每天尽心尽力教导他们,想把自己高超的棋艺倾囊相授。
但这两个徒弟完全不一样。
一个徒弟生性踏实认真。
他谦虚好学,非常专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下棋上,认真思索老师所做的每一步安排,仔细品味老师的每一句言谈(。
所以,他极为准确地领悟了老师下棋的精髓,棋艺进步飞快,连老师都为之惊叹。
另一个徒弟正好相反。
他虽然天天跟在老师身边学习,但老师讲解下棋要领的时候,他的眼睛好像是在盯着棋子,可心思却被空中的大雁占据,恨不得马上搭弓射箭,射下一只。
结果,老师的讲解他一句也没听进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棋艺依旧拙劣不堪,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没有,老师对他极为失望。
这两个徒弟,一个成了棋艺高超的名手,另一个一无所获。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
(《·告子章句上》) 古人励志求学的故事3:闻鸡起舞东晋名将祖逖,从小丧父,由哥哥抚养长大。
由于性格豪爽,不受管束,到十四五岁还不愿好好读书。
几个哥哥对他的前途很担心。
但后来情况有了改变,祖逖开始爱读书了。
学生励志国学小故事
学生励志国学小故事学生励志国学小故事(一)从小立志的徐霞客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最喜爱读游记,经常能在父亲的书柜里找到许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
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
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凭借一双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
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质、植物、气候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徐霞客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他的人生航船指明了方向。
同样,年轻人在人生经历中,要克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情绪,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
学生励志国学小故事(二)好男儿志在四方,大器晚成的百里奚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胸怀大志,想到外面闯荡一番,但是他舍不得妻子和孩子,所以迟迟拿不定主意。
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本应该趁年轻时去外面闯荡,你这样舍不得家庭,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百里奚听妻子这样说,感觉很惭愧,于是下决心出去闯荡。
第二天,妻子把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为他送行。
可是柴房里却没柴了,于是妻子就把门闩拆下来烧了。
百里奚告别了妻儿,开始闯荡。
他到过很多地方,虽然他很有才学,但是由于没有人举荐,所以他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很快,10年过去了,百里奚还是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此时,秦穆公听说他很有才能,在和他一番交谈之后了解到百里奚确实是个很有作为的人,便封他为相,此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
百里奚尽心辅佐秦穆公,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故事启迪:人无志,非人也;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对青少年来说,立志,得具备一定的条件。
中国古代激励故事
1、程门⽴雪 游恭,五代时⼈,学问⼴博,⽂章很好。
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雪”讲的就是他尊敬⽼师的故事。
2、孔⼦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得知他的学⽣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
到达京都的第⼆天,孔⼦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中⼑笔,整顿⾐冠出迎。
孔⼦见⼤门⾥出来⼀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料想便是⽼⼦,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了弟⼦礼。
进⼊⼤厅后,孔⼦再拜后才坐下来。
⽼⼦问孔⼦为何事⽽来,孔⼦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所知,特地向⽼师请教。
”⽼⼦见孔⼦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的学⽣们请求他讲解⽼⼦的学识。
孔⼦说:“⽼⼦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师。
”同时还打⽐⽅赞扬⽼⼦,他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来逮住它,会游的鱼⼉我可以⽤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飞的鸟⼉我可以⽤良箭把它射下来。
⾄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上天的。
⽼⼦,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时,博⼠桓荣是他的⽼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设置⼏杖,像当年讲学⼀样,聆听⽼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数百⼈召到太常府,向桓荣⾏弟⼦礼。
桓荣⽣病,明帝就派⼈专程慰问,甚⾄亲⾃登门看望,每次探望⽼师,明帝都是⼀进街⼝便下车步⾏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师枯瘦的⼿,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服,亲⾃临丧送葬,并将其⼦⼥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的误会 孔⼦带领他的学⽣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连好⼏天没吃上⼀顿饭.孔⽼夫⼦实在受不住,只好⼤⽩天躺下睡⼤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的⼤弟⼦颜回见⽼师饿得很,⼼中⼗分忧伤,⼼想,⽼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乞讨.这⼀次真是天不绝⼈,居然碰上⼀个好⼼肠的⽼婆婆,给了他⼀些⽩⽶.颜回⾼⾼兴兴地把⽶拿回来,急忙把⽶倒在锅⾥,砍柴⽣⽕,不⼀会⼉,饭就熟了.孔夫⼦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股扑⿐的饭⾹,好⽣奇怪,便起来探看.刚⼀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抓了⼀把⽶饭往嘴⾥送.孔⼦⼜⾼兴⼜⽣⽓:⾼兴的是有饭吃了;⽣⽓的是,颜回竟然如此⽆礼,⽼师尚且未吃,他却⾃⼰先吃了起来.过了⼀会⼉,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碗⾹喷喷,热腾腾的⽩⽶饭,送到孔⼦⾯前,说:"今⽇幸好遇到好⼼⼈赠⽶,现在饭做好了,先请⽼师进⾷."不料孔⼦⼀下⼦站起⾝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亲,让我先⽤这碗⽩⽶饭祭奠他⽼⼈家."颜回⼀把将那碗⽶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不⾏!这⽶饭不⼲净,不能⽤它来祭奠!"孔夫⼦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把⼀块炭灰掉到上⾯,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不能把弄脏的饭给⽼师吃呀!后来,我把上⾯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饭怎能⽤来祭奠呢 "孔夫⼦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是个贤德之⼈. 4、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师的故事却鲜为⼈知.那是秦始皇统⼀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武群⾂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幼年的⽼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其中也有他的⼀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第⼀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凡",然后再合成⼀个"嬴"字.第⼆天就要背写."⽼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已多年没见过这位⽼师,听说他⽼⼈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爱的⼤⽩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豪⽓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跪拜起来.随从的⼤⾂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来,⼤⾂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师所⽤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5、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天,张良闲游到⼀座桥上,遇见⼀位穿褐⾐的⽼翁.那⽼翁见张良⾛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翁时,⽼翁⼜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翁穿上了鞋.⽼翁没客⽓,笑眯眯地离开了.临⾛时留下了⼀句话:"⼩⼦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等我."张良按⽼翁的指⽰,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翁早呆在那⾥,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翁来得晚.⽼翁这回更不⾼兴了,只是重复了⼀遍上回说的,就拂袖⽽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会⼉⽼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城⼭下的那块黄⽯,便是我的化⾝."说完飘扬⽽去.天⼀亮,张良打开书⼀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祖刘邦的⾼级参谋.。
古代励志故事
古代励志故事引言古代励志故事是一种通过描述历史人物或事件,向读者传达鼓舞人心、启发思考的故事形式。
这些故事既富有文学性,又能传达积极的价值观和发人深省的思想。
在古代,人们通过这些故事来教育孩子和激励自己。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励志故事。
故事一:孟子劝学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性善论”并主张“教育人民”。
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学好书法和音乐。
孟子告诉他们一个励志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叫王襄的人,他非常喜欢书法和音乐,但因为自己没有天赋,所以常常感到挫折和失望。
王襄听说了孟子的名字,决定去求教他。
孟子对王襄说:“学习书法和音乐,首先要有恒心和毅力。
我们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的,但只要你不放弃,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取得进步。
只要你每天都坚持练习,不怕吃苦,就一定能在书法和音乐方面有所成就。
”听了孟子的话,王襄感到非常受鼓舞,他决心坚持不懈地学习书法和音乐。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襄终于在书法和音乐方面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艺术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天赋和条件如何,只要我们不放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故事二:韩信用兵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将领,他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有一次,韩信面对一支比自己的军队强大的敌军,他用一种巧妙的战术取得了胜利。
故事中,当韩信看到敌军军营中的火柱冒起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命令部队挖掘一个大坑,然后在坑中放置大量乾草和木头,并等待敌军的进攻。
当敌军越过坑时,韩信立即下令点燃乾草和木头,大火熊熊燃烧起来,令敌军陷入混乱之中。
韩信趁机发动攻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强敌时,我们不要气馁和退缩,而是应该寻找机会和创造条件,用智慧和勇气战胜困难。
故事三:曹操嘲笑木杓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有一次,他听到一个关于木杓的故事,对一个人的志气和坚强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故事中,有一个叫庞统的人,他家里很穷,但他非常勤奋和聪明。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三篇
【导语】⼉童在⼀定时期,故事对他们来说是相当有吸引⼒的,⽽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和知识。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经典励志故事三篇。
欢迎阅读参考! 【周处除三害】 三国时有个⼈叫周处,他在义兴⾮常出名。
当然他出的不是美名,⽽是恶名。
因为他个⼦⽐较⾼,从⼩就死了⽗亲,没有读书的机会,⼈很野蛮,动辄就⽤拳头打⼈,⽼百姓都害怕他。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上有只⽩额虎,再加上周处,这三者⼀起危害百姓,当地称之为“三⼤祸害”。
后来有⼈想了个办法,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希望三个祸害通过内战互相残杀。
于是周处⽴即杀了猛虎,⼜下河去斩蛟龙。
周处同蛟龙⼀起搏⽃,三天三夜都没有出来,当地百姓都认为他死了,⾼兴地对此表⽰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蛟龙后,从⽔中出来了,听说乡⼈为⾃⼰已死⽽庆贺,⽅知⼤家把他当作祸害,因此有了悔改之意。
后来他寻访有修养的名⼈陆云,听从他的教导,洗⼼⾰⾯、改过⾃新,最终成了⾮常了不起的忠⾂,为⽼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
智慧⼩语:⼈哪有不犯错误的,⼀个⼈⾸先应该知惭有愧,⽅能悔过⾃新。
有愧即是指对那些下劣诸辈及其所⾏之恶劣事情,⽣起极⼤的忧愁⼼与厌烦⼼。
【学⽆⽌境】 苏东坡从⼩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不忘,每看完⼀篇⽂章,便能⼀字不漏地背出来。
经过⼏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
⼀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副对联,命家⼈贴在⼤门⼝。
上⾯写到:“读遍天下书,识尽⼈间字。
” 过了⼏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通报门外有⼈求见。
他出来⼀看,是位⽩发苍苍的⽼太太。
⽼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间字了吗?” 苏东坡⼀听,⼼⾥很不⾼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吗?” ⽼太太从⼝袋⾥摸出⼀本书,递上前说:“我这⾥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写的是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个也不认得。
他不禁羞愧万分,觉得⾃⼰说的⼤话太丢脸,伸⼿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太太忙上前阻⽌:“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下。
国学的儿童励志睡前故事六篇
国学的儿童励志睡前故事六篇国学的儿童励志睡前故事篇一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
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
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贩叫卖一类的事来。
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
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
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
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孟子上学后,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织机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
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
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我割断织机上的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受到很大震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紧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
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壮成长?国学的儿童励志睡前故事篇二有一户有钱的人家,生了个儿子,从小没读什么书,骨子里粗俗不堪,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
一次,这人要到衙门去递状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债务。
他心想,如果县官看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肯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打赢官司就会容易多了。
于是他对县官谎称自己是秀才。
县官见他跪在地上,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云顿生。
县宫想:这个人獐头鼠目,形象猥琐,言语也粗俗得很,哪里像个秀才呢?接着又转念一想:人家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判断。
对了,我来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货真价实。
主意打定,县官便开口问他说:“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说说‘桓公杀子纠’这一章应该怎么讲?”这个人哪里知道县官是在考他《论语》里的句子呢,一听这话,大惊失色,浑身吓得直抖,心想: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爷怎么偏偏问我呢?难道是怀疑我跟这桩命案有什么牵连吗?于是他磕头如捣蒜,连声大叫道:“青天大老爷,我冤枉啊,小人确实不知道其中的实情啊,老爷明察!”县官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低声自语道:“果然是个冒牌货,竟敢骗到我的头上来了!”接着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这人按倒在地,重打20大板,直打得他皮开肉绽,哭爹叫娘。
古代励志教育故事(七篇)
古代励志教育故事诸葛亮勤奋好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古代励志故事三: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励志教育故事(三)孙敬悬梁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
国学经典励志故事国学启蒙教育方兴未艾,无论源于对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还是源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强烈的使命感,都有必要对国学启蒙教育进行研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国学经典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国学经典励志故事范文1神来之笔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
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
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
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
旁边的人都惋惜道:“败笔,真可惜。
”曹不兴对着小墨点仔细端详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点改画成一只苍蝇,再在旁边画了许多花花草草。
整个画面布局匀称,生动逼真,尤其是那只苍蝇更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
围观的人都惊叹不已。
后来,孙权观赏这幅画时,发现了画中这只苍蝇,想赶走它,便伸手去弹了几下,可是苍蝇并没有飞走。
他很是疑惑,再仔细一看,方知是曹不兴画上去的,忍不住赞道:“好!实乃神来之笔。
”智慧小语:有时候往往看起来是坏事,却因为个人的态度不同而变成了好事。
所以,问题来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坏事说不定就变成了好事呢!国学经典励志故事范文2世恩夜待明朝陈世恩,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进士,他有兄弟三人。
长兄是一个学问道德都很好的人,孝顺廉洁,得到乡里的敬重。
陈世恩是老二,当时还没有成就。
但是,他的德行也如兄长一样为众人所称许,尤其是他那种谦逊有礼、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让人敬佩。
但他们的三弟整日无所事事,还结交了一帮不好的朋友,到处游荡,经常是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深更半夜才回来。
俗话说:“长兄如父”。
三弟的年少轻狂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要有机会,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三弟呀!不要再在外面流荡了!要早点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啊!”三弟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大哥劝一次、两次还罢,次数多了,他觉得十分反感。
陈世恩见此情景,与大哥约定,由他来劝三弟。
当晚,陈世恩手里拿着院子大门的钥匙,在门前等弟弟回来。
[励志故事]关于古代求学的励志小故事五则
[励志故事]关于古代求学的励志小故事五则关于古代求学的励志小故事五则【第一篇】孙敬悬梁苏秦刺股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古代名人励志求学故事: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
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
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
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
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
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第二篇】宋濂冒雪访师明朝着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第三篇】陆羽弃佛从文的故事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国学励志故事三则
国学励志故事三则国学经典启蒙读物是我国传统的启发童蒙学问的书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国学经典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国学故事1: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著名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所成。
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一个人想要追求知识和美德,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坚持、辛勤付出。
国学2:孔子学琴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
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
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
”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智慧小语】: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
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
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
古代励志故事20篇
古代励志故事20篇古代励志故事(一):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十分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先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一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之后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古代励志故事(二):诸葛亮勤奋好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古代励志故事(三):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先世为陇西(今甘肃)人,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
25岁时开始漫游各地,42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李白毕生写诗。
他写起诗来既快又好,杜甫说他是斗酒诗百篇。
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气势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世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则
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三则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遗忘与不屑。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励志小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崔铉胸怀大志,前程万里“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成功。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济民救世的志向,此后,他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
十九岁时,李白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抱着这种自信与进取心,他应诏来到长安,名动一时。
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做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性格孤傲的李白无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弃官而去,从此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是,李白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名。
比李白稍晚些的崔铉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崔铉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
有一次,他跟随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宰相韩滉,韩滉见他聪明伶俐的样子,非常喜欢。
崔铉的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的能力有很大进步。
”韩滉一听,有心考考他,就随手指着架上的一只鹰,让崔铉即兴赋一首诗。
崔铉接过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诗:“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韩滉读后,连连称奇,称赞道:“好诗!好诗!这孩子将来前程万里,不可限量啊!”崔铉长大后果然很有作为。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崔铉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随后开始仕途生涯。
唐代宗很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说他是“真贵人”。
崔铉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要职。
【故事启迪】纵观古今,确实是“人无志不立”。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二十年如一日,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故事一:屈原撞钟在古代中国,盗贼为了夺取屈原的职位,对他进行了诬陷。
屈原不屈不挠,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纪念他,在端午节时悬挂艾草和赛龙舟。
他的聪明才智和坚定意志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故事二:孔子励志孔子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在文化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被贬至乡村,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正直和伟大的理想,而是坚定地继续努力学习,并将自己的智慧和教诲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故事三:诸葛亮提亲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和魅力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据说当他还是一个年轻人的时候,曾经亲自上山向一位美丽聪明的女子打听草药,结果却被撒了一脸泥巴。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四:李白的诗魔李白是唐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他的才华和创造力令人赞叹不已。
据说李白当年陪同皇帝游泳时,因为酒劲上头晕晕乎乎,差点被淹死。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继续埋头写作,创作出许多经典诗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故事五:曹操的机智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和决策能力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据说曹操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围困,他假装展示出气馁的神情,敌军掉以轻心,最终被曹操趁机突围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机智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六:文天祥的黔婆梦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忠臣,他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说文天祥在南宋灭亡前夕,曾经做了一个黔婆梦,梦中的黔婆告诉他:“悲欢离合都是兴亡之事,兴必有时,亡必有时。
”这个梦启发了文天祥的智慧,使他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了坚定的抗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故事七:韩愈的正直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主张反对腐败和贪污行为。
据说有一次他在做官时发现了一位被贪官虐待的妇女,他勇敢地站出来为妇女讨公道。
韩愈的坚持正直和勇敢行为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八:唐僧的修行唐僧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带领着孙悟空等人去西天取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励志故事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范仲淹苦学
选文导读
人世间一切的横逆、灾难和困苦,都是磨炼英雄豪杰心志的洪炉和铁锤,只有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能为国家担负起艰巨的任务,创造光明的前途。
请记住:“人生路,处处风雨阻;莫畏难,有志事事成!”
范仲淹苦学
朱熹
范仲淹二岁而孤[1],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2]夜昏怠[3],辄[4]以水沃[5]面;食不给,啖[6]粥而读。
既仕[7],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8]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9]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10]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1]。
”
注释
[1]孤:幼年失去父亲,现孤儿指失去双亲,无亲人。
[2]或:有时,或者。
[3]昏怠:昏沉困倦。
[4]辄(zhé):往往,总是。
[5]沃:浇,这里指“洗”。
[6]啖(dàn):吃。
[7]既(仕):考取功名后。
[8]谗(chán):说别人坏话。
[9]妻子:妻子与孩子。
[10]诵:吟诵。
[11]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贫困、没有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昏沉疲倦,往往用水洗脸。
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由于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
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仅自给自足罢了。
他经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选文鉴赏
本文表现了范仲淹读书发愤、勤勉;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有远大的抱负;生活节俭;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尤其让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纵观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任末好学勤记
选文导读
勤学的成语、典故非常多,如: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一心一意、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聚精会神、秉烛达旦、笃学好古、牛角挂书、发奋图强、持之以恒、夜以继日、好学不倦、韦编三绝等等,由此可见我们民族文化中“勤学”文化的内涵。
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1]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2],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3],暗则缚[4]麻蒿[5]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注解
[1]笈:书箱。
负笈:背着书箱。
[2]庵:小草屋。
[3]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
[4]缚:绑。
[5]蒿:蒿草。
参考译文
任末14岁,背着书籍跟从老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凭借什么成功呢?他贫穷无家,有时依靠在树木的下面,编织茅草做成小屋。
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就用星星和月亮的光照着看书,昏暗时就捆绑麻蒿点燃照明。
平日里每当看书看到领会意义的地方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这件事,其他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经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临终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热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
选文鉴赏
《任末好学勤记》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不动笔墨不动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随时记录,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二是读书应有选择,“非圣人之言不视”,其意是应读好的、有益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