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故事10篇知识讲解
国学经典故事十则
一、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解释: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他的自我吹嘘。
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保守,不肯帮助别人,别人有才能,不能看轻人家,更不能诋毁人家。
故事:小象的鼻子功小象有一条长长的鼻子,能把大石头击碎。
小象说:“我的鼻子功天下第一,所有的动物都要听我的。
”大狮子和大老虎来找小象挑战。
小象一个对两个,一点儿也不害怕,长长的鼻子一卷,就把大狮子和大老虎扔出去好远。
大狮子和大老虎吓得赶紧逃跑了。
小象连大狮子和大老虎都不怕,别的小动物就更不用说了。
小象让小熊给他送好吃的、小猴给他捶背,谁要是不听话,他就用长鼻子打谁。
大乌龟不怕小象。
大乌龟说:“你要是能在我的背上钻个洞,我就佩服你。
”小象生气了,把长鼻子一绞,对着龟壳钻下去。
钻呀钻呀,长鼻子顶进鼻腔里,变成了短鼻子。
短鼻子,不威风。
小象吃不了东西,喝不了水,很快就病倒了。
小动物们听说小象病了,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来看他,小象感动得吧嗒吧嗒直掉眼泪。
大乌龟也来了,他用力一拉,把小象的长鼻子又拉出来了。
小象羞红了脸,惭愧地说:“以前都是我不好,请大家原谅。
”现在,小象还练鼻子功,不过可不是用来欺负小动物,而是把鼻子变成莲蓬头,喷出水花帮助大家洗澡。
二、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解释:不要讨好巴结有钱人,也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
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搅;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
故事:爱憎分明包青天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叫包拯。
以前,来打官司的百姓只能在衙门外击鼓喊冤。
等到衙门里的公差转递给办案的官员,案子才开堂审理。
这样,一些公差们常找借口向告状人要钱。
不给钱,就扣着状子不送。
他们一刁难,穷苦的百姓可就遭了殃,拿不出钱,有冤无处诉,告状无门。
这些都被新上任的开封知府包拯知道了。
三分钟经典国学故事大全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故事,不胜其多。
每个故事都蕴藏着智慧,值得细细品味。
下面是分享的三分钟经典国学故事大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三分钟经典国学故事唐朝有位知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正直不阿(ē)。
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边看边连连赞叹,惊诧地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的窍诀在于心,心不清净、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智慧小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国学知识10篇小故事适合小学生
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 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 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 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 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 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
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 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 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 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 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 就是规律。
吴清源和木谷实
1933年秋冬,24岁木谷实与19岁吴清源在信州的地狱谷温 泉共创“新布局”,开创了围棋界的创新之风,二人被称 为“棋界双璧”。
木谷实和吴清源十番棋
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 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 “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
国学知识小故事10篇
1.王瞻专心读书 2吴清源和木谷 实 3.相煎何急 4.完璧归赵
5.亡羊补牢 6.孔子拜师 7.孔 子的故事 8.朱冲送牛 9.朱元
璋轶事 10.子欲养而亲不待
王瞻是南北朝的学者
他从小读书就很专心
又一次,他和同学们正在学堂读书
忽然,从外面传出了锣鼓声十分热 闹,是大户人家在举行婚礼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 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经》的文 字与内容了。”
由此可见,在聪明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刻苦的精 神,也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勤有功,戏无益
朱冲送牛
晋代有个人叫朱冲,他从小就待人宽厚,特别 有智慧,但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读书,只 好在家种地放牛。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国学经典小故事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这些经典小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向读者揭示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准则以及处世的智慧。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小故事。
故事一:《鹿鸣》相传,古代的卫国国君子韦鸿,他好声音,会模仿鸟兽的叫声,尤其擅长模仿鹿鸣的声音。
一天,他在深山中模仿鹿鸣,吸引了迷路的人前来寻找。
他见到国君子韦鸿后,倍感惊讶,原来他们都是闻名于世的人物。
国君子韦鸿为了表达自己顺应天命,臣属正义的精神,决心放弃卫国的王位,让位给这位年轻人。
故事二:《饿虎饥羊》在一座山上生活着一只饥饿的老虎和一只饿极了的羊。
老虎发现山下有一只正在游玩的小猴子,便欲下山吃掉它。
羊情急之下,说服老虎先将自己吃掉。
老虎答应了羊的请求,吃掉了它。
可是,老虎刚吃掉羊,却因为肚子太饿而痛苦不堪,最终饿死在山上。
故事三:《拔苗助长》有个农夫在田地里种庄稼,看见隔壁地的庄稼长得更好,他忍不住去拔这边的秧苗,希望借此让自己的庄稼长得更高。
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庄稼反而长得更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和学习中要脚踏实地,不可急功近利。
故事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见路上有个小孩饿得受不了,便给他一条鱼。
不久,又看见了同样的情景,老人依旧给予了食物的帮助。
然而,老人这次并没有给他食物,他教给他一种捕鱼的方法,告诉他要学会自己解决温饱的方法,以后就能摆脱饥饿的困扰。
故事五:《汲井研磨》远古时代,一个农夫要从山上的河里汲水回家,他找了很多人帮忙,但都被拒绝了。
后来他找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他:“你在河里挖一个井吧,不久你就会得到清洁的水。
”农夫照着老者的话做了,不仅得到了清洁的水,还解决了家里用水的问题。
故事六:《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住在一个井里,它高兴地对别的动物说:“我的井水清澈见底,简直是世界最美的地方!”可是,一天它看到一只海鸥从蓝天飞过,深受震撼。
中华经典小故事
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
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睡下。
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
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李绩焚须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
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
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
国学小故事1〔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
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小不不有一只小兔,别人叫他干这干那时,他总是连想都不想就摇着头说:“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妈妈说:“到外头去拔点嫩草尖儿回来做凉拌菜,好吗?”“不去!”“小不不”站着不动。
兔妈妈只好说:“你站在这儿好了,我去拔!”这时,“小不不”冲出去说:“不,我去拔!”后来,兔妈妈抓到这个规律,当她想让“小不不”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反着说。
比如,兔妈妈想让“小不不”去拾些玉米叶子,她就会说:“小不不,我们还有新鲜的玉米叶,你不用去拾了!”“小不不”就说:“不,我就要去!”可是有一天,这个办法失效了。
这天,兔妈妈要出门,得晚上才能回来。
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出没。
于是,兔妈妈说:“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妈妈吧,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说。
兔妈妈满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开始不安起来,他想,“妈妈会不会有危险呢?我要去接她……不,她让我去,我偏不去。
”过了一会儿,“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没,妈妈怎么可能让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听错了,我要去接妈妈。
”想到这儿,“小不不”冲出了家门。
草原上真可怕啊,阴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没多远,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丢了,衣服跑乱了,当他一头扑到兔妈妈的怀里时,已经抖成一团了。
兔妈妈拿着棍子吓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国学小故事2〔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当父母呼叫你的时候,应当及时应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当父母有事交代时候,应当立即去做,不应拖延偷懒。
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故事一:愚公移山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巨大的高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每天愚公都需要绕过这两座山才能离开家门。
由于山势险峻,路程非常远。
但愚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能移山。
终于,上天被他坚定的信念所打动,派来了两个仙人帮助他移山。
在愚公和仙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愚公的家门前留下了一片平坦的大地。
故事二: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据说,孟子小时候住在一个陋室里,周围的环境很不好。
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市场的喧嚣,第二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墙上的鼓声,第三次迁居是为了远离邻居家的猪叫声。
孟子的母亲希望通过改善孟子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韩非子的破釜沉舟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在战国时期为齐国的宰相。
据说,在韩非子被秦国俘虏后,他下令将船上的锅全部铲掉,并烧毁了船只。
他的目的是告诉敌人,自己已经不再有后路可退,必将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这种坚决的态度和决心使得敌人望风而逃,最终韩非子成功逃脱,并在后来为齐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四:琴棋书画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被称为四艺,是文人士大夫必修的学科。
这四项技艺代表了高雅的文化修养和人才素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会精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他们通过研习琴棋书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在琴棋书画的交流中增进友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五: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上楼下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仿佛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故事六: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国学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 ||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舜的故事。
关于国学经典的故事
关于国学经典的故事篇一:国学故事国学故事墨子训徒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
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过不去。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致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孔子学琴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还在弹,师襄子说:“可以继续了。
”孔子说:“曲子虽然已经能走下来,但还没能把握其中韵致规律和结构。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韵致已经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
”孔子说:“可是我还没能得其心志。
国学经典小故事及道理
国学经典小故事及道理庭坚涤秽北宋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善书法,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他自小就非常聪明,秉赋过人,而且读书速度非常快,记忆力比一般小孩都强。
历史记载,他几遍书,就能过目称诵。
他的舅舅每次到他家里,就会顺手拿起书架上的书来问庭坚。
每次提问,他都能对答如流,所以舅舅非常喜欢他,也特别愿意到他家里,每次去都发觉他学问一日千里。
黄庭坚二十三岁就考上了进士,很快就做了太史。
虽然他贵为太史,但是他奉养母亲非常尽孝,对母亲的生活仍照顾得体贴入微。
黄母生病多年,庭坚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衣不解带。
因母亲爱干净,他每夜必亲自为母亲洗涮便桶,以安母心。
他丝毫没有松懈尽儿子的孝道,从来不用家里奴婢来做这些事,认为这是为人子女应该尽的本分。
当时,苏东坡赞叹黄庭坚的为人和文章:独立万物之表,巍立于文坛,万世不灭奇光。
智慧小语: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请从真正孝顺父母开始。
孝顺父母一天不难,而真正能够做到语言、行为和内心都孝顺父母,一辈子都是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出息的人。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代的大学问家。
他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
每当教师讲完书,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
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
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
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也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
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
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
圆木枕头放在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
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
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
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120个国学经典故事国学经典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们以简炼的文字、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哲理思想,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120个国学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魅力。
1. 《大禹治水》在洪水泛滥的年代,大禹带领群众管理四方水患,耗费了九年心血,最终使得大地恢复了宁静与安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惟独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干够战胜难点,取得成功。
2. 《尧舜禹治天下》尧舜禹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三圣,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管理天下,用智慧和仁德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代。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管理原则。
3. 《曹操与刘备》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名将,而刘备则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帝国的创立者。
这个故事讲述了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斗争与较量,展现了不同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性与意志。
4. 《关羽与张飞》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义兄弟,他们忠诚勇敢,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友情和团结一致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难点和敌人。
5. 《孟子劝学》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无处不在”的观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惟独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身养性,才干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6. 《荀子劝学》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他提出了“人之性恶”的观点,并主张通过教育来陶冶人的性情。
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思量问题的思路。
7. 《论语中的孔子智慧》《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展现了孔子的智慧和理念。
这个故事通过引用《论语》中的名言名句,为我们解读孔子的思想和学说。
8.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性中善恶与爱恨纠缠的复杂情感,让人们思量人的内心与命运。
9. 《孙悟空与猪八戒》《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是中国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中华国学小故事(61—80):各个经典,各个智慧
中华国学小故事(61—80):各个经典,各个智慧国学经典故事(四)(61—80)61、宥坐之器《荀子》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只倾斜的器皿,便向守庙的人询问:“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说:“我听说君王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便会倾斜,倒入一半水便会端正,而灌满了水就会倾覆。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向里面倒水吧。
”弟子们舀水倒入其中。
大家看到,水倒入一半,器皿就端正了;灌满了水,器皿就翻倒了;空着的时候,器皿就倾斜了。
孔子感叹说:“唉,哪里有满了不翻倒的呢?”子路问:“有什么保持满的方法吗?”孔子回答说:“聪明和高深的智慧,要用愚钝的方法来保持它;功劳遍及天下,要用谦让来保持它;勇力盖世,要用胆怯来保持它。
富足而拥有四海,要用节俭来保持它。
这就是抑制并贬损自满的方法。
”【智慧小语】: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平民百姓,知止、有度、谦让的处世态度,近可以明哲保身,远可以兴邦安民。
62、出使狗国,才进狗门晏婴是齐国的相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
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
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
”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服,乘车来到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
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楚都。
国学经典故事文字版【十篇】
【导语】国学⽂化,博⼤精深,经典故事,不胜其多。
每个故事都蕴藏着智慧,值得细细品味。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经典故事⽂字版【⼗篇】。
欢迎阅读参考!1.国学经典故事⽂字版 墨⼦训徒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代宗师墨⼦的得意门⽣。
不过,他⽼是挨墨⼦的责骂。
有⼀次,墨⼦⼜责备了耕柱。
耕柱觉得⾃⼰真是⾮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之中,⼤家都公认耕柱是秀的⼈,但⼜偏偏常遭到墨⼦指责,让他没⾯⼦、⼼⾥过不去。
⼀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师,难道在这么多学⽣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于要时常遭您⽼⼈家责骂吗?” 墨⼦听后,毫不动肝⽕:“假设我现在要上太⾏⼭,依你看,我应该要⽤良马来拉车,还是⽤⽼⽜来拖车?”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也知道要⽤良马来拉车。
” 墨⼦⼜问:“那么,为什么不⽤⽼⽜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常的简单,因为良马⾜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 墨⼦说:“你答得⼀点也没有错。
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 智慧⼩语:古语有云:“⽟不琢,不成器。
”穷其⼀⽣,能遇到⼏位⽤⼼雕琢璞⽟的⽼师呢?如果真的遇到了,请记得珍惜,不要因为⽼师的责备⽽选择怨恨。
因为,也许⽼师恰恰是在⽤这种⽅式来成就⾃⼰。
⽤感恩的⼼看待这⼀切,⼀切都会变得很美好。
2.国学经典故事⽂字版 闵损芦⾐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骞的⼈。
在他很⼩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亲娶了后妻,后妻⼜连续⽣了两个弟弟。
⼈都有私⼼,因为不是⾃⼰亲⽣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就有很⼤的差别。
后母平时对⼦骞很不好。
严冬,后母给⾃⼰亲⽣的两个孩⼦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两个⼩孩⼦就算是在户外玩耍⼩脸也是红扑扑的。
可怜的⼦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服⾥。
数九寒天,寒风刺⾻,⼦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发紫。
在⼀个严寒的冬天,⼦骞的⽗亲外出办事,要⼦骞驾车。
冰天雪地,⼦骞⾝上芦苇做的⾐服哪⾥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一、《国学经典小故事》简介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为您精选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提升道德修养。
希望通过这些小故事,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孔子篇1. 《诗经》赋予的智慧在古代,孔子的学生颜回认为自己受益匪浅。
他感慨地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句话表达了他通过阅读《诗经》获得的智慧,使他思想纯洁,从而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
2. 《论语》中的九族孔子讲求孝道,他在《论语》中说:“九族可为宗,宗族可为国。
”这句话强调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只有家庭和睦,才能造福社会,实现国家的繁荣。
三、老子篇1. 《道德经》中的至柔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灵活和柔弱的方法往往比强硬的手段更加有利。
同时,保守宝贵的资源和智慧也需要谨慎。
2.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领导者不应过分干涉,而是应该倡导自然而然的发展。
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表明,领导者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不自私地为人民服务。
四、孟子篇1. 博爱和教化孟子强调“爱人”,他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用爱去感化他人,才能促使他们向善。
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改变人的心灵,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 仁的真义孟子提倡仁爱之道,他说:“仁爱者,天下之父母也。
”他告诉我们,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关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只有秉持仁德,在待人接物时才能更加宽容和善良。
五、朱子篇1. 知行合一朱子讲究“知行合一”,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验证。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正自己的心性,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然后才能影响家庭,再者影响政治局势,最终影响整个天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1、【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教的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
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2、【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3、【子路借米】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七岁之师】说的是谦虚礼貌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15个中 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1、塞翁失马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老人。
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又前来安慰他。
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不久,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
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时的损失或挫折,可能会在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而一时的成功或顺利,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危机。
2、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见范氏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
可是这钟又大又重,没法背走,于是他想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心想这下完蛋了,这动静不就等于告诉人们他正在偷钟吗?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就放手砸起钟来,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以为自己听不到声音,别人也就听不到了。
3、画蛇添足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国学经典小故事10则
国学经典小故事10则(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学经典小故事10则1、三人成虎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小故事(大)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
2、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
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
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3、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4、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
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到了夏天,为了使
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
5、卜式牧羊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
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
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6、孔子学琴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
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
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
”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智慧小语】: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
7、编蒲抄书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
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
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著名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所成。
8、王献之学书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
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个点。
王献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拿去让自己的母亲看。
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不错。
”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智慧小语】: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
9、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他品德高尚,为政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在百姓中很有威望。
有一次,一个宋国人怀藏宝玉,兴冲冲地找到子罕说:“小人专程来给大人献宝,请大人收下。
”子罕接过宝玉看了看说:“你还是拿走吧,我不能收。
”献福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子罕却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假如你将玉给了我,我们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
”献宝人听后十分震憾
和惭愧。
智慧小语:内心的珍贵,品德的高尚,往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
不贪是宝,守德一样是宝。
10、三人行必有我师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
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
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