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合集下载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其中,一个个经典故事更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先来说说“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辞辛劳多次迁居,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用心。

还有“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后为你杀猪。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能和孩子开玩笑。

孩子不懂事,凡事都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

“司马光砸缸”也是大家熟知的经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缸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这个故事展现了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的冷静和机智。

“囊萤映雪”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学子勤奋读书。

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

而孙康也是家境贫困,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他们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悬梁刺股”同样令人敬佩。

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国学经典小故事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这些经典小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向读者揭示了人性的善恶、道德的准则以及处世的智慧。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小故事。

故事一:《鹿鸣》相传,古代的卫国国君子韦鸿,他好声音,会模仿鸟兽的叫声,尤其擅长模仿鹿鸣的声音。

一天,他在深山中模仿鹿鸣,吸引了迷路的人前来寻找。

他见到国君子韦鸿后,倍感惊讶,原来他们都是闻名于世的人物。

国君子韦鸿为了表达自己顺应天命,臣属正义的精神,决心放弃卫国的王位,让位给这位年轻人。

故事二:《饿虎饥羊》在一座山上生活着一只饥饿的老虎和一只饿极了的羊。

老虎发现山下有一只正在游玩的小猴子,便欲下山吃掉它。

羊情急之下,说服老虎先将自己吃掉。

老虎答应了羊的请求,吃掉了它。

可是,老虎刚吃掉羊,却因为肚子太饿而痛苦不堪,最终饿死在山上。

故事三:《拔苗助长》有个农夫在田地里种庄稼,看见隔壁地的庄稼长得更好,他忍不住去拔这边的秧苗,希望借此让自己的庄稼长得更高。

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庄稼反而长得更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和学习中要脚踏实地,不可急功近利。

故事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看见路上有个小孩饿得受不了,便给他一条鱼。

不久,又看见了同样的情景,老人依旧给予了食物的帮助。

然而,老人这次并没有给他食物,他教给他一种捕鱼的方法,告诉他要学会自己解决温饱的方法,以后就能摆脱饥饿的困扰。

故事五:《汲井研磨》远古时代,一个农夫要从山上的河里汲水回家,他找了很多人帮忙,但都被拒绝了。

后来他找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他:“你在河里挖一个井吧,不久你就会得到清洁的水。

”农夫照着老者的话做了,不仅得到了清洁的水,还解决了家里用水的问题。

故事六:《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住在一个井里,它高兴地对别的动物说:“我的井水清澈见底,简直是世界最美的地方!”可是,一天它看到一只海鸥从蓝天飞过,深受震撼。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

国学经典小故事41则

国学小故事1〔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人刚出生时,其禀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如果对孩子不从小就进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发生改变。

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故事〕小不不有一只小兔,别人叫他干这干那时,他总是连想都不想就摇着头说:“不!”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不不”。

兔妈妈说:“到外头去拔点嫩草尖儿回来做凉拌菜,好吗?”“不去!”“小不不”站着不动。

兔妈妈只好说:“你站在这儿好了,我去拔!”这时,“小不不”冲出去说:“不,我去拔!”后来,兔妈妈抓到这个规律,当她想让“小不不”做什么的时候,总是反着说。

比如,兔妈妈想让“小不不”去拾些玉米叶子,她就会说:“小不不,我们还有新鲜的玉米叶,你不用去拾了!”“小不不”就说:“不,我就要去!”可是有一天,这个办法失效了。

这天,兔妈妈要出门,得晚上才能回来。

她希望“小不不”好好待在家里,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出没。

于是,兔妈妈说:“小不不,你晚上一接妈妈吧,因为晚上草原上会有狼。

”“不,我才不去接你!”“小不不”说。

兔妈妈满意地走了。

天黑了,“小不不”开始不安起来,他想,“妈妈会不会有危险呢?我要去接她……不,她让我去,我偏不去。

”过了一会儿,“小不不”又想:“唉,草原上有狼出没,妈妈怎么可能让我去接她呢?我一定是听错了,我要去接妈妈。

”想到这儿,“小不不”冲出了家门。

草原上真可怕啊,阴森森的,“小不不”走了没多远,就碰上了一只大灰狼。

“小不不”拼命地跑啊,小鞋子跑丢了,衣服跑乱了,当他一头扑到兔妈妈的怀里时,已经抖成一团了。

兔妈妈拿着棍子吓跑了大灰狼,再看“小不不”,已经吓得说不出话来了。

国学小故事2〔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当父母呼叫你的时候,应当及时应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当父母有事交代时候,应当立即去做,不应拖延偷懒。

国学小故事大全经典版

国学小故事大全经典版

国学小故事大全经典版《国学小故事大全经典版》嘿,你知道国学吗?国学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装满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呢。

今天我就来给你讲一讲国学小故事。

我先给你讲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是一个很有学问、很讲信用的人。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去集市,他的小儿子就哭闹着要跟着去。

妻子没办法,就哄儿子说:“你乖乖在家,等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小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哭闹了,乖乖在家等着。

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就真的要去杀猪。

妻子急忙拦住他说:“我那是哄孩子的话,你怎么能当真呢?”曾子就很严肃地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呀。

你今天骗了他,他以后就不会相信你了。

这就好比你在地里种了一颗种子,你骗它说会给它浇水施肥,可是你却不做,那种子怎么能好好长大呢?”妻子听了曾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让曾子把猪杀了。

你看,曾子多守信用啊。

要是我们都像曾子一样,说话算话,这个世界是不是会变得更好呢?再来说说“孔融让梨”吧。

孔融家里有好多梨,他的兄弟们都抢着拿大的梨,只有孔融站在一旁不着急。

等大家都拿完了,他才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他爸爸就很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拿最小的梨呀?”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给哥哥们吃。

”爸爸又问:“那弟弟比你还小呢?”孔融回答:“弟弟比我小,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让给他。

”哇,孔融多懂事啊。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只想自己拿好的、拿大的,和孔融比起来,是不是有点惭愧呢?这就像一群小动物分食物,有的小动物只想着自己吃饱,而有的小动物却想着大家都能分到足够的食物,孔融就像那只想着大家的小动物。

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呢。

孟子小时候,他家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经常学着大人祭拜、哭丧的样子。

孟母看到了,心想:“这样可不行,孩子会学坏的。

”于是她就把家搬到了集市旁边。

可是孟子又学着商人叫卖的样子。

孟母还是不满意,又把家搬到了学校旁边。

这下好了,孟子开始跟着学校里的人学习礼仪、读书写字。

孟母可真是个明智的妈妈啊。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完整word版)国学经典故事

(完整word版)国学经典故事

国学经典故事(一)(1-20)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议论文论据:120个国学经典历史故事选编

议论文论据:120个国学经典历史故事选编

120个国学经典历史故事选编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120个国学经典故事国学经典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们以简炼的文字、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哲理思想,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120个国学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魅力。

1. 《大禹治水》在洪水泛滥的年代,大禹带领群众管理四方水患,耗费了九年心血,最终使得大地恢复了宁静与安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惟独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干够战胜难点,取得成功。

2. 《尧舜禹治天下》尧舜禹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三圣,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管理天下,用智慧和仁德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代。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管理原则。

3. 《曹操与刘备》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名将,而刘备则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帝国的创立者。

这个故事讲述了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斗争与较量,展现了不同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个性与意志。

4. 《关羽与张飞》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义兄弟,他们忠诚勇敢,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挚的友情和团结一致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难点和敌人。

5. 《孟子劝学》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无处不在”的观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惟独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身养性,才干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6. 《荀子劝学》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另一位重要思想家,他提出了“人之性恶”的观点,并主张通过教育来陶冶人的性情。

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思量问题的思路。

7. 《论语中的孔子智慧》《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展现了孔子的智慧和理念。

这个故事通过引用《论语》中的名言名句,为我们解读孔子的思想和学说。

8.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人性中善恶与爱恨纠缠的复杂情感,让人们思量人的内心与命运。

9. 《孙悟空与猪八戒》《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是中国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国学经典启发故事

国学经典启发故事

国学经典启发故事1、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2.汉文帝侍母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

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

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

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

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3.相煎何急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

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

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一、《国学经典小故事》简介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为您精选12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提升道德修养。

希望通过这些小故事,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孔子篇1. 《诗经》赋予的智慧在古代,孔子的学生颜回认为自己受益匪浅。

他感慨地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这句话表达了他通过阅读《诗经》获得的智慧,使他思想纯洁,从而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

2. 《论语》中的九族孔子讲求孝道,他在《论语》中说:“九族可为宗,宗族可为国。

”这句话强调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只有家庭和睦,才能造福社会,实现国家的繁荣。

三、老子篇1. 《道德经》中的至柔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灵活和柔弱的方法往往比强硬的手段更加有利。

同时,保守宝贵的资源和智慧也需要谨慎。

2.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领导者不应过分干涉,而是应该倡导自然而然的发展。

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表明,领导者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不自私地为人民服务。

四、孟子篇1. 博爱和教化孟子强调“爱人”,他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用爱去感化他人,才能促使他们向善。

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改变人的心灵,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 仁的真义孟子提倡仁爱之道,他说:“仁爱者,天下之父母也。

”他告诉我们,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关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只有秉持仁德,在待人接物时才能更加宽容和善良。

五、朱子篇1. 知行合一朱子讲究“知行合一”,他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验证。

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正自己的心性,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然后才能影响家庭,再者影响政治局势,最终影响整个天下。

国学经典故事40则

国学经典故事40则

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经典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三打白骨精》。

这个故事出自《西游记》,讲
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白骨精化身为美丽女子,诱惑唐僧,危害取经团队。

最终,孙悟空化身为老太婆,以智慧和力量,将白
骨精一次次打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战胜邪恶的利器。

第二个故事是《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讲述了
愚公和他的家人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挖山的故事。

尽管有人嘲笑他,但愚公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就能移山。

最终,上天感动,派神
仙将山搬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困难。

第三个故事是《卧薪尝胆》。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讲述了
武王伐纣的故事。

武王在商纣王统治下受尽屈辱,但他却不忘初心,卧薪尝胆,最终成功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忍
辱负重,坚持不懈,最终会获得成功。

第四个故事是《孟母三迁》。

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
让孟子接受良好教育,三次迁居的故事。

孟母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
的教育,不断搬家,最终孟子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母爱的伟大。

以上就是几个国学经典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也能够让人在阅读中获得愉悦。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受到启发,获得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1、【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教的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

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2、【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3、【子路借米】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七岁之师】说的是谦虚礼貌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中)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中)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中)尹⽼师在线4⽉10⽇国学经典故事51.孟母择邻孟⼦,名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的时候⽗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

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座⼭下,⼭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的样⼦,⼜烧纸⼜跪拜。

孟母怕⼉⼦误⼊歧途,就把家搬到⼈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学着吆喝卖⾁。

孟母⼗分担⼼,⼜把家搬到⼀个靠近学堂的地⽅,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的教导,学堂⾥琅琅的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

孟母终于满意了。

在孟母的努⼒下,孟轲终于找到了⼀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后来,他拜孔⼦的孙⼦⼦思为师,最后成为伟⼤的思想家,被⼈们誉为“亚圣”。

智慧⼩语:“近朱者⾚,近墨者⿊”。

与什么样的⼈相处,常常会影响到学好三年不⾜,学坏⼀⽇有余。

因此,善于学习之⾃⼰。

也有说:学好三年不⾜,学坏⼀⽇有余。

⼈,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中,不扶⽽直。

《弟⼦规》中说:“能亲仁,⽆限好。

德⽇进,过⽇少。

不亲仁,⽆限害。

⼩⼈近,百事坏。

”意思是说:亲近仁德之⼈,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我们的道德学问。

⽽与不善之⼈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

52.三⼈⾏必有我师⼤教育家孔⼦是个善于学习的⼈,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次,孔⼦和学⽣们正在赶路,忽然⼀个⼩孩⼦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孩⼦正在路上⽤砖⽡⽯块垒⼀座“城池”呢。

孔⼦叫那个⼩孩让路,⽽⼩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想:确实不能把这孩⼦摆的城池当成玩具。

我这样想,可孩⼦不这样想啊。

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给问住了。

孔⼦⼗分感慨地对他的学⽣说:“三⼈⾏必有我师!这孩⼦虽⼩,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师了。

”智慧⼩语:“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是孔⼦的名⾔,出⾃《论语》。

要求⼈要谦虚好学,努⼒学习别⼈的优点,完善⾃⼰,取⼈之长补⼰之短!《弟⼦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当⾃砺。

国学经典故事大全【10篇】

国学经典故事大全【10篇】

【导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孩⼦们对传统⽂化产⽣兴趣,开发潜质,完善品格,增强记忆⼒,树⽴⾃信,博爱,积极的⽣活和理想,懂得为⼈处世的道理。

让孩⼦们在聆听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下⾯是分享的国学经典故事⼤全【10篇】。

欢迎阅读参考!1.国学经典故事 孔⼦学琴 从前,孔⼦跟从师襄⼦学琴。

师襄⼦教了⼀⾸曲⼦后,孔⼦每⽇弹奏,丝毫没有厌倦。

过了⼗天,师襄⼦说:“这⾸曲⼦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了。

”孔⼦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些⾼难度的技巧。

” ⼜过了许多天,师襄⼦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了。

”孔⼦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曲⼦的神韵。

” ⼜过了许多天,师襄⼦说:“你已领会了这⾸曲⼦的神韵,可以学新曲⼦了。

”孔⼦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个⼈,尚未深⼊他的内⼼世界。

” ⼜过了很多天,孔⼦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了。

这⼈长得⿊,⾝材魁梧,胸怀⼤志,要统⼀四⽅,⼀定是周⽂王。

”师襄⼦听后,⽴即离席⾏礼,说:“这⾸曲⼦就叫做《⽂王操》啊!” 【智慧⼩语】:学习需要⽤⼼专⼀,深⼊其中。

倘若停留在表⾯,或是深⼊得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

⽽且学习也不是为别⼈学,是为我们⾃⼰学,为更好掌握知识,提升能⼒,服务社会⽽学。

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会⽤⼼投⼊,深⼊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废。

2.国学经典故事 书读百遍,其义⾃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个⼈叫董遇,⾃幼⽣活贫苦,整天为了⽣活⽽奔波。

但是,他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

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见(xiàn)。

” ⼈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

附近的⼈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之余;阴⾬者,时之余。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以下是10个国学经典故事。

由于数量限制,我无法为您提供全部的120个故事,但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您了解国学经典故事的性质和主题。

您可以尝试在互联网或图书馆查找更多国学经典故事。

卧薪尝胆(勾践):越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最终成功复仇。

精忠报国(岳飞):岳飞忠诚于国家,一心抗金,精忠报国,成为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

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战国时,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的文成武将。

由于廉颇官位在蔺相如之下,扬言要当众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了,总是躲避他。

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不敢攻赵,是因为有我和廉颇。

我和廉颇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啊!”话传到廉颇耳中,于是他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孙敬悬梁挂席为勉励自己,头撞梁痛则醒,学不倦。

颜回为了保持清醒,用锥子刺大腿,痛痒提醒自己刻苦读书。

最终两人都成为了杰出的人物。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亲自上山拜访,表现出极高的诚意。

诸葛亮最终被感动,出山辅佐刘备。

亡羊补牢(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大臣庄辛劝楚襄王勤政爱民,襄王不听。

庄辛外出五个月,回国后发现国家衰败,于是再次进谏,襄王如梦初醒,开始整顿内政外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叶公好龙(刘向):叶公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户。

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的人。

完璧归赵(蔺相如):赵国有一块无价之宝的和氏璧。

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说想用城池换璧。

赵王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

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主动请缨。

到了秦国,秦王只对璧感兴趣,对让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

在一次会面时想以武力夺璧,蔺相如抓着何氏璧准备撞墙。

威胁道:要么用出土地来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骂!秦王理屈词穷,他虽爱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只能让蔺相如带着何氏璧返回了赵国。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小故事无论是聪明还是笨拙,无论学习的时间是早还是晚,只要认真,总会学有所成。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梓庆鬼斧神工【传统故事】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

这天,他雕琢了一把木头锯子。

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面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美。

每一个见过这把锯子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大家都不相信是梓庆做的,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出这种极品。

鲁国国君听说后,也跑来欣赏。

他很惊奇,也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于是问梓庆:“你是不是会法术?这把锯子是不是用法术做成的?”梓庆笑了笑,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懂法术呢?”鲁国国君不相信他的话,接着又问:“那好,你告诉我他的制作过程。

”梓庆回答说:“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

斋戒三天,以获得内心平静。

在这三天,我使自己摒弃掉对荣华富贵的渴求;然后再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杂念,忘掉技巧;接着再斋戒七天,这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已经能做到‘不以物喜’。

我的眼中已没有朝廷和家庭,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影响到我的技艺了。

斋戒过后,我会去森林中寻找制作锯子的原料。

我仔细观察各种树木,以选择与锯子外形最匹配的。

而这时锯子的样子已经成竹在胸了。

只要选好木料,锯子也差不多完成了,只需要加工就可以了。

做任何木器,我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我想这大概就是制作出来的木器好像神工鬼斧制作一样的原因吧,以一颗纯真的心,加上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出精巧的木器也就不奇怪了。

”国君听完,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何为“鬼斧神工”。

【】这个故事源于《》,旨在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神专注,摒除杂念,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成功。

故事中的梓庆已达到这种境界,他依次淡忘富贵、美名、自我,所以才能够做到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制作出好像出自鬼神的锯子。

保持内心清净,不受世俗的干扰,集中精神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这种境界也是为人处事之最高境界,值得我们穷其一生去努力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教育孩子的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60228)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

《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3、母熊护子(160228)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

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

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4、舜的故事《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

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

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

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

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

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

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

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

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

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5、老汉粘蝉(160228)《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

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

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

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6、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160228)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

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

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

√7、鹿乳奉亲春秋时期的郯(tán)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

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

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

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

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

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8、孟母断机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9、黄香温席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

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

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10、陆绩怀橘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11、元觉劝父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

”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

”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

12、汉文帝侍母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

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