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八上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上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个动物类群。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离学生生活较远,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不熟悉的两类动物。

但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有关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进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将这两类动物放在一起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这两类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了解其形态特征,能识别其典型的适应特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尝试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运用生物学知识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知道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

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

那么,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二、新授课(一)腔肠动物1.概括介绍腔肠动物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对腔肠动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腔肠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但他们的基本结构相似,下面通过观察水螅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1)水螅的形态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去了解水螅的生活环境,然后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水螅的图片去了解水螅的体形、体色、大小;数一数触手的条数,说出水螅的对称类型。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①水螅圆柱(筒)形的体形对水螅的生活有什么好处?②触手有什么作用?③口在水螅身体的什么位置?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学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学习目标】
1.说出腔肠动物的要紧特点。
2.说出扁形动物的要紧特点。
3.论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对人类生活的阻碍有哪些。
【重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要紧特点。
【难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对人类生活的阻碍。
【预习范围】从第2页到7页
﹡﹡﹡﹡﹡﹡﹡﹡﹡﹡﹡﹡﹡﹡﹡﹡﹡﹡﹡﹡﹡﹡﹡﹡﹡﹡【学讲互动】﹡﹡﹡﹡﹡﹡﹡﹡﹡﹡﹡﹡﹡﹡﹡﹡﹡﹡﹡﹡﹡﹡﹡﹡﹡
3. 扁形动物的要紧特点:。
4. 与人类的关系: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能够引发人体患病,如我国南方部份地域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感染引发的。
﹡﹡﹡﹡﹡﹡﹡﹡﹡﹡﹡﹡﹡﹡﹡﹡﹡﹡﹡﹡﹡﹡﹡﹡﹡﹡﹡﹡﹡﹡﹡﹡﹡﹡﹡﹡﹡﹡﹡﹡﹡﹡﹡﹡﹡﹡﹡﹡﹡﹡﹡﹡﹡﹡﹡﹡﹡﹡﹡
(2)体形:躯体、形状像柳叶。躯体呈对称。
(3)捕食与消化:涡虫口长在,口内有一个管状的,能够伸出口外,进行捕食。食物在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排出。
2.其它扁形动物
(1)扁形动物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营。如、血吸虫、等。
(2)这些寄生虫的消化器官很,有的乃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生活,而它们的却专门发达。
一.腔肠动物
【自主学习】
1. 生活环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
2. 代表动物——水螅:
(1)水螅的体形呈。
(4)消化: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它与相通,食物在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排出。
(5)解决与防御:腔肠动物特有的解决与防御利器是,在处尤其多。
(6)生殖:要紧通过的方式进行生殖。
3. 腔肠动物的要紧特点:。
【课堂探讨】一、小组合作,完成讲义第4页观看与试探的讨论题。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人教版)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人教版)
3.通过导入,让学生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产生直观的认识,为新知识的讲授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定义、特征及其分类。
-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制作模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3.课后巩固:
-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查阅资料、开展实地调查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确腔肠动物如珊瑚、水螅等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以及扁形动物如涡虫、吸虫等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
2.学会使用生物学术语描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并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这两类动物之间的异同。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强调生物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物世界,保持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巩固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特征、分类的理解。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b)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分类及适应性,配合实物、图像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c)课堂实践:组织学生制作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模型,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这两类动物特征的理解。
d)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在结构上有何异同?
2.生活中常见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哪些?它们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
3.如何区分不同类别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题目:
1.判断题:判断下列生物属于腔肠动物还是扁形动物。
2.填空题:填写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生物学习中,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和一些常见动物的特征。他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适应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描述和分类能力。但在深入学习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这一章节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对这两类动物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2.在生物分类的实际操作中,对细节把握不够准确;3.缺乏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及适应性。
2.难点:理解并区分腔肠动物的消化腔、口无肛门特点与扁形动物的左右对称、三胚层结构、梯状神经系统等特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物分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 **反思性作业**:
-写一篇日记,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特别是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特征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办法。
-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答和探究能力等方面。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继续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1.理解并掌握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物学分类,这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腔肠动物的特征:身体结构、消化腔的形态、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扁形动物的特征:扁平体型、左右对称、梯状神经系统的认识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适应环境的特征,这是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的难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交流观点,提高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对生物学现象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学知识。
-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异同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找答案。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学观念。
-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方法,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吸虫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模型或实物,让学生观察、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两种动物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的认识,共同总结出两种动物的主要特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主要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类型,旨在检测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进行一次实地观察或调查,了解生活中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比较。
4.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科普文章,字数不限,要求内容准确、结构清晰、语言生动。
2.实践活动中,注意观察、记录,尽量详细、准确。
3.科普文章要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力求让读者了解并关注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4.课堂展示要充分准备,展示过程中要求表达清晰、有条理。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分类和比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课后作业:
-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布置开放性作业,如调查生活中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培养学生虫等扁形动物的图片,提问:“这些生物又是什么?它们与腔肠动物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学习目标:1、识别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2、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4、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习重(难)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一、观察水螅图片及水螅纵切片并阅读P3-P4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水螅生活在中,通常会固着在上,身体呈色,状,顶端有多条细长的,呈对称。

2、水螅的体壁由和两层细胞构成,身体有无。

3、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等。

二、观察涡虫的图片,阅读P6-7文字,回答问题:1、蜗虫背面呈色,腹面颜色。

身体,背腹,体形象一片。

涡虫身体前端呈形,两侧各有一个,头部背面的两个黑色的,可以辨别光线的明暗。

2、涡虫的身体是由个胚层形成的,由于中胚层形成了层,使涡虫的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3、、、都属于扁形动物。

4、多数扁形动物中营生活的。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阅读下段文字,并回答问题:血吸虫体长仅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结果,甚至引起死亡。

解放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地方就根治了血吸虫。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血吸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幼虫———毛蚴。

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包蚴再发育成尾蚴,这些属于幼虫阶段。

但是随着幼虫的发育,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成几万至十几万条尾蚴! 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密集在水面。

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以为生。

血吸虫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寄主有和。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由常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分析归纳动物类群的特征,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尝试运用进化、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等规律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2.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运用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PPT课件、相关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图片。

2.提问:海葵、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动物和植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得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营养方式的不同。

(二)腔肠动物从外部形态等方面初步认知腔肠动物1.播放视频:常见的腔肠动物。

2.展示图片。

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的名称吗?3.讲述:动物的对称形式。

问:上述各种腔肠动物的身体呈哪种对称形式?1.认识一些常见的腔肠动物。

2.进一步加深印象,辨认常见的一些腔肠动物种类。

3.知道所有腔肠动物都是辐射对称的。

初步认知腔肠动物。

以水螅为例从内部结构上认知腔肠动物的捕食、消化与生殖方面的特征观察与思考:播放视频:水螅的结构、捕食、消化、生殖。

出示思考题:1.把水螅、水母、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称之为腔肠动物,你是怎样理解“腔肠”这两个字的?2.腔肠动物的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这体现了腔肠动物消化系统的原始性。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腔肠动物用于捕食的触手很柔弱,它有什么“绝招”使其猎物不至挣落而跑掉?认真观看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的其它特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没有专门用于消化的肠腔,食物的消化在体腔中进行。

2.食物的利用率低。

3.体表有刺细胞,能麻醉猎物。

进一步认知腔肠动物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师生共同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辐射对称;2、体表有刺细胞;3、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本节教材介绍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两大类群。

将这两大类群安排为一节内容,主要考虑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具有“有口无肛门”的共同特征,具有相似性,适宜合并介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活体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植物与动物的区别:能不能通过化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二、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动物。

动物有千万种,如果一种一种来学,需要很长时间。

为了方便研究,人们把动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一类一类的学。

首先,我们要学的是腔肠动物(课件2、3页)。

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经常吃的海蜇就属于腔肠动物。

大家想一下,自己见过的海蜇是什么样子的?结构简单,没有内脏的分化。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我们通过腔肠动物的一种代表性动物来研究以上问题。

三、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打开课件第4页,了解腔肠动物水螅)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水流缓慢、水草茂盛的清洁的淡水中。

思考:如果一条小溪中原来有水螅生存,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水体受到污染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1)身体几乎透明,长约一厘米。

(2)螅体呈圆筒状,一端附着在水草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

(3)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背腹,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课件第6页):
A、定义:经过身体纵轴,可有许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叫辐射对称。

B、举例:人、鱼、鸟是辐射对称吗?除了腔肠动物,还有哪些是辐射对称的?海星
C、作用: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身体结构(课件第7页)
和内胚层。

内外胚层之间还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
中胶层,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2)由内胚层细胞围绕成一个空腔,叫做消化腔。

消化腔是与口相通的,无肛门。

(3)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在触手处尤
其多。

4.生殖
出芽生殖(温度适宜、营养条件良好)或有性生殖
5.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联系海蜇蜇人进行
理解)
触手捕食,刺细胞受到刺激,刺丝囊内的刺丝发射出来,囊内有毒液。

6.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饥饿状态的水螅,触手伸长捕食水蚤送入口中。

消化腔中有细胞分泌的利于消化的酶,可将水蚤消化为小的食物颗粒,然后再被细胞吞入进一步消化,没有消化的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

学生讨论并熟记。

7、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8、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课件第10页)
1、海蜇加工后可食用。

2、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成珊瑚。

礁,可形成岛屿,加固海岸。

3、珊瑚礁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4、珊瑚礁可烧制成石灰,制作工艺品。

5、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可形成石油。

(二)扁形动物
大家猜一下,扁形动物有什么特点(看课件11页)?
洁净富氧的海水或淡水中
2、形态结构
(1)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体长1-1.5厘米,背面灰褐色;体前端呈三角形,前端背面有一对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体后端稍尖。

(2)用解剖针将虫体翻至腹面向上,可见其腹面较扁平,颜色较浅。

(3)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从口内伸出,咽下接肠。

(4)有口无肛门。

(5)两侧对称(左右对称)涡虫是首先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的动物。

A、定义: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B、特点:大多数动物,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运动更加准确、迅速、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捕食和排泄
咽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肠分泌消化液,使之溶为液状物,再吸入肠内,进行消化。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

无肛门。

大多数扁形动物不是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而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如华支睾吸虫病,绦虫,血吸虫。

华支睾吸虫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课件17页),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口位于吸盘中央,食道短,消化道简单。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雌雄同体,自体受精和异体受精。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涵螺等,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成虫寄生于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
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是否安全?为什么?
不安全。

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支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支睾吸虫病(课件18页)。

猪肉绦虫(课件19页)
身体呈带状,由许多节片构成,身体前端有一个特化的头节,有吸盘、小钩等结构,用以附着在寄主肠壁上。

感觉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全部消失,生殖系统高度发达,在每一个成
熟结片内都有雌雄生殖系统,繁殖力极强。

有两个寄主。

猪吃了含绦虫虫卵的食物后,虫卵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孵出,钻入胃壁或肠壁,经血液和淋巴带到身体各部,多在肌肉中发育为囊尾蚴,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

人吃了米猪肉后,会被感染,发育成成虫。

成虫寿命可达25年。

血吸虫(课件20页)
人感染血吸虫主意由于接触疫水,消灭钉螺是防控血吸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虫卵——幼虫(毛蚴)——钉螺——幼虫(尾蚴)——水中,钻入人体皮肤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课堂小结
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