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册优质课件: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第三章 本章知识网络构建

相互作用 力学中 ——力 常见的 三种力
弹力
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处发生 弹性 形变 方向: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弹力方向与接触面 垂直 ,并指
向受力物体绳产生的弹力方向沿 绳 并指向绳收缩 的方向 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 大,弹力越大 胡克定律: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_伸__长__(_或__
缩短)的长度 成正比,即F=_k_x_
产生条件: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 ;接触面粗糙;
相互作用 力学中 ——力 常见的 三种力
摩擦力
滑动
两物体间有_相__对__运__动__
摩擦力 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与 相对运动 方向相反
大小:Ff=_μ_F_N__
产生条件: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 ;接触面粗 糙;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合成法
求解方法
_正__交__分__解__法__
Fully Editable Icon Sets: A
You can Resize without losing quality You can Change Fill Color & Line Color
FREE PPT TEMPLATES
You can Resize without losing quality You can Change Fill Color & Line Color
FREE PPT TEMPLATES
静摩擦力 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 ,与相对运动趋势 方
向相反 大小:_0_<_F__≤__F_m_a_x _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作用力
内容: 两个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图解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图解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图解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图解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图解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思维导图】2【微试题】1。
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3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答案】D452. 一辆载重汽车满载救灾物资驶往灾区,车及货物总重为6.5吨,途中要经过一座浮桥。
浮桥允许承受的最大压力为6×104N,此车能否安全通过此浮桥?(g取10N/kg)【答案】不能。
3。
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67【答案】D4。
重29.4N 的铜块,能否用最大称量是500g 的天平称它的质量?【答案】不能【解析】:这道题目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m =gG ,求出铜质量,与天平的称量500g 进行比较,若m <500g ,就可用这个天平去称. 二是通过G =mg 算出天平所能称量的质量为500g 物体的最大重力,再与要称的铜块重29.4 N 比较,得出答案.8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物理量单位的统一,公式G =mg 中,m 的单位要换算成kg解法1 因为G =mg ,所以m =g G =8.94.29 kg =3kg =3000g 〉500g ,故不能用最大称量是500g 的天平去称该铜块的质量. 解法2 根据G =mg =0。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类别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改变运动状态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心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备注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弹力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条件接触形变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方向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缺一不可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大小滑动摩擦力:f=μN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静≤f m具体数值计算根据平衡条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备注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标量和矢量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共点力的合成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F ₁和F ₂在同一条直线上F ₁、F ₂同向:合力F=F ₁+F ₂方向与F ₁、F ₂的方向一致F ₁、F ₂反向:合力F=|F ₁-F ₂|,方向与F ₁、F ₂两者中较大的方向一致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备注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注意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F2|≤F合≤Fl+F2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整体法和隔离体法整体法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隔离法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方法选择涉及的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涉及的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注意点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平衡条件的推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点回顾1.力和力的图示2.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运动状态、发生形变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G=mg 竖直向下重心5.四种基本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弱相互作用6.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7.弹力产生条件:挤压、发生弹性形变8.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9.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大小:0≤f≤Fmax滑动摩擦力大小:f=μN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10.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1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12.受力分析二、习题 选择题1.如图所示,物块在力F 作用下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 f 与拉力F 的合力方向应该是( ) A .水平向右 B .竖直向上 C .向右偏上 D .向左偏上2.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F1=4N ,F2=8N ,保持F1不变,将F2由8N 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它们的合力大小变化是(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变大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3.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若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 ≠0.则关于B 的受力个数可能为(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4.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大小相等,互相垂直的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如图所示,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 )A .在F1的反方向上受到Ff1=μmg 的摩擦力B .在F2的反方向上受到Ff2=μmg 的摩擦力C .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f 合=2μmgD .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f =μmg5.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L +μk m1gB .L +μk (m1+m2)gC .L +μkm2gD .L +μ(m1m2g)k(m1+m2)6.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在质量为m2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2,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A .μ1(m1+m2)gB .μ2m1gC .μ1m1gD .μ1m1g +μ2m2g7.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滑块A 、B ,按如图所示叠放,设A 、B 接触的斜面光滑,A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在B 上作用一水平推力F ,恰好使A 、B 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且A 、B 保持相对静止,则动摩擦因数μ跟斜面倾角θ的关系为( )A .μ=tan θB .μ=12tan θC .μ=2tan θD .μ与θ无关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两个球A 、B 固定在杆的两端,将其放入光滑的半圆形碗中,杆的长度等于碗的半径,当杆与碗的竖直半径垂直时,两球刚好能平衡,则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A.33mgB.233mg C.32mgD .2mg9.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 、B ,A 悬挂起来,B 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 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 、B 的质量之比mA:mB 等于( )A .cos θ:1B .1:cos θC .tan θ:1D .1:sin θ10.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 、B 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 端位置不变,将B 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B .B 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C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D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变,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11.如图,重力大小为G 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 ,若F 总小于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12.如图,a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00N/m ,200N/m 。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互
作
常见的 三种力
弹力
用
大小 胡克定律 F=kx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方向 作用点
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在接触点(接触力)
面 与面(切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绳 沿绳背离受力物体(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杆 不一定沿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见弹力 拉力 推力
压力 支持力
摩擦力
产生 大小 方向
共点力 共同作用在同一点,或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针对共点力)
运算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正交分解
力的运算
力的合成 |F1|-|F2|≤F 合≤F1+F2 分解原则 任何一个力都有无数的分解方式,通常要根据实际效果分解
力的分解
已知一个分力大小方向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有唯一解 有唯一解
产生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受到的力。
重力
大小 方向
G=mg 纬度越高 g 越大,地势越高 g 越小。通常 g=9.8N/kg 竖直向下,非垂直向下,不一定沿地球半径方向。
作用点 重心: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开
关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相
产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分解类型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 F2 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θ
F2<Fsinθ F2=Fsinθ Fsinθ<F2<F F2≥F
有无数解 无解
有唯一解 有两种解 有唯一解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静摩擦力 0<Ff<Ffm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知识树、知识图谱记忆)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9: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0:弹力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1: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3:曲线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4:静电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恒定律
15: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运动的描述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2: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3: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4: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5:牛顿第一、三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6: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7:摩擦力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8: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39:动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40:热力学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电容
23:静电场中的导体 电容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24:气体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25:磁场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26:交变电流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27: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源自律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应用
2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2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30:磁场 磁感应强度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6: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7: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8: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19: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20:功 功率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21:势能 动能及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22:电场 电场强度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31:电磁感应 高中物理思维导图图解 32: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相互作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形形色色的物体,他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
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存在形态等都随时在发生变化。
在物理学中把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本章又是力学部分的基础。
本章的重点在于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试的要求: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Ⅰ: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素、静摩擦力、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要求Ⅱ: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知识构建:新知归纳: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对物的作用。
2、力的相互性: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①直接接触②不直接接触4、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具有矢量性。
力的大小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牛。
5、力的三要素: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若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变化。
●力的作用效果①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②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
例如用脚踢足球时,用力的大小不同,足球飞出的远近不同;用力的方向不同,足球飞出的方向不同;击球的部位不同,球的旋转方向不同。
●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这是把抽象的力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由于地球的变吸化引而使物体受用
G=mg
纬度越高 g 越大,地势越高 g 越小。通常 g=9.8N/kg
到的力。
竖直向下,非垂直向下,不一定沿地球
内,弱是强 的 10-6 倍。
作用 半重径心方:与向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
用 种力
产点生 分发布生均弹匀性、形开变关的形物状体规由则于的要物恢体复,原重状心,在对与它接触
有唯一
解
分解类 型
小 已方 知向 两个分力的 方向 大已小知一个分力的大
F2<Fsin F2=
解 有无数 解无解 解有唯一
θ Fsinθ
有两种
产生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
摩擦 力
大小
方向 作用
静相摩对擦力运动0趋<F势f<F时f 平,衡在法 接牛触顿第面二上定律产法生的牛顿阻第碍三定相律对过渡运动
滑或动相摩擦对力运动滑趋动势摩的擦力定。律 m
Ff=
平衡
牛顿第二定
牛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在接触点(接触μ力)FN
弹力
大小 胡几克何定中律心。不平一衡定的牛在物顿物体第体产二上生定。的力牛。顿第三定律 面 与面(切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
方向 F与=k施x力物体的法形变律方法 绳 沿绳背离受过力渡物体(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杆 不一定沿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用
在接触点(接触力)
向相反
常见点弹力 拉力 推力
压力 支持力
四种基本相互 作用
万有引 力
远程
力 物体间的相互 单位:牛顿,牛,
电磁相互 力
力的三要作用。方大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

受力分析力学基础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性质物质性:不能脱离物体相互性: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类三种主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定义: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不是吸引力)施力物体:地球产生的条件弹力有无的判断不同场景下弹力的方向力的分解法则注意分解合力时,分力实际不存在力的分解的可能性力的合成有唯一解,无特殊限制的分解有无数解按效果分解正交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计算法则特殊角的合成矢量性有方向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法则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形变性质力效果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压力、阻力、动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大小:G=mgg 特点:近大远小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圆环、球壳、L 形不规则物体(薄板)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悬挂法原理:重心一定在悬线的延长线上接触弹性形变自己的形变对别人产生弹力总结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方向相同与受力物体恢复形变方向相反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同撤除法撤除接触物体,物体不动,无弹力面接触绳弹簧垂直于接触面、公切面只能提供沿绳方向拉力(单方向)提供沿弹簧方向的拉力与支持力(双方向)轻杆活杆(铰链)死杆沿杆方向的拉力或支持力任意方向(根据受力平衡来判断力的方向)胡克定律表达式:F=kx适用条件弹簧图像k :弹簧的劲度系数x :弹簧的形变量只与弹簧本身有关单位:N/m N/cmF :弹簧的弹力大小轻质弹簧-理想化模型不超过弹性限度两端弹力等大反向斜率为k小推论:△F=k △l△l :长减短△F :同减异加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并挤压(有弹力)发生相对运动(趋势),与运动无关分类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假设接触面光滑,物体运动方向即为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最大静摩擦力:f 最大>μN 实际静摩擦力:0<f<f 最大f=μN (N 为正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等效替代不同时存在(有你没我)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重合)三角形法则(首尾相连)两力垂直两力等大,夹角为θ两力等大,夹角为120°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分力大小确定二力合成范围三力合成范围θ增大(减小),F 减小(增大)丨F1-F2丨≤F 合≤丨F1+F2丨F1+F2+F3一大减两小,负值就取零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已知两分力方向,唯一解已知一分力大小、方向,唯一解已知两分力大小,两解已知一分力大小、另一分力方向,需讨论F1=Fsin θ,唯一解H>F1>Fsin θ,两解F1>F ,唯一解F1<Fsin θ,无解分力大小共四个条件,给出2个有确定解看效果定分力方向做平行四边形,根据几何关系算大小建系分解分别求x 轴和y 轴上分力的合力求合力使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少分解)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利用三角函数求出分力大小大小方向合力与x 轴夹角为θ正交分解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正交分解法步骤定义:有共同的作用点或延长线交于一点共点力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条件:所受合外力为零步骤建系分解列平衡方程三角函数求解分力大小小结论:物体能够在斜面匀速滑动的条件μ=tan θ三力平衡静态平衡动态平衡选取研究对象:处于受力平衡的物体构建三角形解三角形1、图解法(一恒一变一定向)2、相似三角形法(一恒两变)3、旋转圆法(恒力对恒角)受力分析构建三角形看形状定大小多物体的平衡受力分析解题步骤分析外力:整体法分析内力:隔离法对整体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隔离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联立平衡方程求解平衡。
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思维导图

第三章 力重力定义: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大小:;方向: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密度均匀分布,几何对称物体,重心位于物体的几何中心 质量非均匀分布物体,采用两次悬挂法确定重心位置。
原理:二力平衡弹力 物体发生形变后,需要恢复形变,对外界产生的作用力大小:与材质有关,与形变程度有关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产生条件:(1) 两物体接触;(2) 形变 胡克定律: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摩擦力 定义:一物体在另外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从而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确实的力 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确实方向相反大小静摩擦力: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确实的力相关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 两物体接触;(2) 形变;(3) 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4)表面粗糙力的合成和分解 合力和分力的定义:物体在若干个力作用下的效果与某一个力作用下的效果相同,则若干个力称为某个力的分力,某个力称为若干力的合力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的过程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离的过程已知合力和一分力,唯一解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唯一解 已知合力和两分力大小,已合力两端为圆心,已两分力大小为半径作圆相交,有两个解相切(内切、外切),唯一解相离,无解已知合力和一分力方向唯一解无解两个解唯一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共点力平衡 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作用线或者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共点力平衡条件:合力为零解题步骤 受力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接触力建立正交坐标系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投影到坐标轴上根据两坐标轴的受力情况,建立方程求解方程采用力的三角形分析动态力过程已知合力和一分力方向,直接三角形内分析 已知合力,两分力方向均变化,采用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 已知合力,两分力方向变化,但夹角不变,圆周角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马堃.黄山。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静摩擦力 0<Ff<Ffm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定律 Ff=μFN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三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沿接触面)
作用点 在接触点(接触力)
共点力 共同作用在同一点,或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针对共点力)
运算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角形定则 正交分解
力的运算
力的合成 |F1|-|F2|≤F 合≤F1+F2 分解原则 任何一个力都有无数的分解方式,通常要根据实际效果分解
力的分解
已知一个分力大小方向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有唯一解 有唯一解
分解类型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 F2 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θ
F2<Fsinθ F2=Fsinθ Fsinθ<F2<F F2≥F
有无数解 无解
有唯一解 有两种解 有唯一解
产生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
大小 方向
G=mg 纬度越高 g 越大,地势越高 g 越小。通常 g=9.8N/kg 竖直向下,非垂直向下,不一定沿地球半径方向。
作用点 重心: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开
关形状规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相
产生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互
作
常见的 三种力
弹力
用
大小 胡克定律 F=kx 平衡法 牛顿第二定律法 牛顿第三定律过渡
高中物理备考知识清单--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备考知识清单--相互作用【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重力与弹力(一)力1.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3.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4.作用点——重心(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2)决定因素:①物体的形状;②物体的质量分布。
(3)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作用。
(2)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如图甲所示。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如图乙所示。
(三)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只用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
(四)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弹力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2)两物体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4.常见的弹力: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跟接触面垂直;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方向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二、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质等有关。
(2)公式:F f=μF压。
正压力F N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压力,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F N的大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 (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1、 K 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3、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4力的合成图解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思维导图】力的合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4力的合成图解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第4节力的合成竿圖截膏出帆鬥平行四边形法则wwvv-zzst«p-comd合力与分力-一V_______ J〔矢量聲加法则」[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两仁矢量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矢量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这网A邻边的对侑线就代表令矢虽的丈小和方向把各个矢最依次苛尾相接,I则和矢量就是从第一个矢昼的首捋向最后一个矢亘的尾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屁作用时,我们常當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 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杲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井力H定义一r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厂(平行■四边形法则jF \J一求两牛力的合力的方法V J求两亍力的合力的方法运谆注则三角形法则变力分折--------- 旷作图法具体方法R_;f r合力与分力不是同时存在的力’r -共点力—"—个物体受到的力作用于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一点,'斛析法【微试题】1. 作用于一个点的三个力, F i =3N F 2=5N F 3=7N,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的是( )力是矢量,三个力大小已知节方向未知,可任选©三个力最大值是三个力力向相同时,所以三个力最人值为15N, 求三个力的最小值,可先把其中两个力合成,再与第三个力求合力° 由于三力方向任选,F1和F2合力大小在2N 和8N 之间,若合力为7N,方向与第二个力F3反向,则二力合力为零,为最小值。
综上所述,此三力合力范围是0WFW15N, D 选坝正确即2. 下列关于合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合力是原来几个力的等效代替 ,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B.两个力夹角为B ( 0<0<n ),它们的合力随B 增大而增大A.0 【答案】DB.2NC.15ND.18ND.不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也能进行力的合成的运算C.合力的大小总不会比分力的代数和大力的合成基本出发点是力的等效代替•合力是它的所有分力的一种等效力, 它们之间是等效代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