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4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四)_0003
B. 正确
参考答案:B
5.
1959年在西侯度遗址出土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32件石制品,带有切割和刮削痕迹的鹿角,火烧过的骨、角、牙等。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6.
西侯度遗址发现前,在襄汾县丁村就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早期(较晚)、中期文化遗址,出土了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斧状器等典型石器物。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今天的河南原阳西南大会诸侯,被推举为诸侯之长。周襄王也被迫承认晋文公为霸主。
晋国的霸业从晋文公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82年晋吴黄池之会。在整整一个半世纪中,晋国的霸业使山西成为左右天下大局的中心。
、论述题(共1 道试题,共 30 分。)
1.
请分析论述晋国为什么能够称霸。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翻开中国古代史,就可以发现,古代山西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接地带,又是中原文明东西亚文化交汇之处,同时还有自己独特的三晋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的冲突往往以军事冲突为最高表现形式。
山西又因其特殊的山川地形和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逐鹿的大舞台。当中央王权强盛统一的时候,山西就成为安国抚民的战略据点,一旦中央政权衰弱崩溃,手握重兵的将领们又以山西作为窥视中央政权的制高点,趁机称王称霸,割据一方。难怪清初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提出了“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的观点。
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四)_0003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882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尧出陶唐氏。史称尧都平阳,即今()。
A.
晋城市
B.
临汾市
C.
大同市
D.
阳泉市
参考答案:B
2.
电大标准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4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第四次作业任务: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汉高祖二年,刘邦乘项羽攻打田荣之际,采纳韩信的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晋。
(错误)2、韩信大军横扫河东,河东52城尽数攻占,韩信在这里设置了汉的河东郡,这是刘邦直接统治山西的开始。
(正确)3、井陉之战的胜利,使赵归属西汉王朝的统辖,汉又设置了太原郡和上党郡。
(正确)4、西汉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汉承秦制”。
(正确)5、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又立第4子刘恒为代王,其封地领有太原郡、雁门郡、代郡,共辖53县。
初都晋阳,后徙都中都(今山西榆次)。
(正确)6、吕后死,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大臣在诛灭诸吕势力之后,一致主张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正确)7、刘恒得知拥立是真之后,刘恒才赴京即位,是为汉文帝。
(正确)8、汉武帝在位23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使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
(错误)9、山西不仅是汉文帝的发迹之地,也是保卫京师的边陲要地,汉文帝在他在位的23年时间里,曾先后2次巡游山西。
(错误)10、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文帝出京东巡,在太原居留十余天,召见代国旧臣,给予丰厚赏赐,还免除晋阳、中都百姓三年租税。
(正确)11、汉文帝四次巡视,对于显示皇恩、鼓舞民心、稳定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正确)12、汉武帝在称帝的第二年(前178),封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把代国一分为二。
(错误)13、“白登之围”迫使刘邦放弃了进击匈奴的计划,采用娄敬建议的“和亲”政策。
(正确)14、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汉朝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中央集权大大加强,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反击匈奴的条件已完全成熟,汉武帝决定抛弃“和亲”政策,展开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反击匈奴战争的序幕是从山东拉开的。
(错误)15、马邑之谋掀开了反击匈奴大战的序幕。
(正确)。
16、,在汉匈战争中,为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就是河东人卫青、霍去病。
国开(山西)51718《地域文化(专)》地域文化形考任务4【答案】
地域文化(专)-地域文化形考任务4 复习资料
注: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
在180万早年以前,在今天晋北芮城县西侯度村已有人类生息繁衍。
()
对
错
【参考选择是】“错”。
【题目】
1959年在西侯度遗址出土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32件石制品,带有切割和刮削痕迹的鹿角,火烧过的骨、角、牙等。
()
对
错
【参考选择是】“对”。
【题目】
西侯度遗址发现前,在襄汾县丁村就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早期(较晚)、中期文化遗址,出土了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斧状器等典型石器物。
()
对
错
【参考选择是】“对”。
【题目】
与北京人的石器相比,丁村人石器的制作有了明显的进步。
()
对
错
【参考选择是】“对”。
【题目】
丁村文化最突出的化石材料,是发现了早期智人化石,系年龄为12岁或13岁的3枚人牙化石。
()
对
错
【参考选择是】“对”。
【题目】
丁村人与北京人、现代黄种人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
对
错
【参考选择是】“对”。
【题目】。
国开电大《地域文化》形考任务4
《地域文化》作业4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安徽绘画起源于四世纪,最早出现的画家是晋代戴逵。
明清时期是安徽绘画的高峰期,有詹景凤、丁瓒、丁云鹏等绘画高手;清初,则出现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以梅清为首的宣城画派,以萧云从为首的姑熟画派。
乾嘉年间,萧县兴起龙城画派。
这些画派对中国的绘画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明代是徽派版画的极盛期,明末胡正言印制的《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为徽派版画最高成就。
十九世纪中叶,徽派版画随着近代印刷术的兴起而逐渐没落。
3、徽州三雕,指砖雕、石雕、木雕,其中尤以砖雕历史悠久,别具特色。
4、黄山自然景色秀丽绝伦,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后又加上冬雪并称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5、安徽的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东南第一山”之誉。
6、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以西,古称白岳,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
7、天柱山位于安庆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之称。
8、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
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
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
9、敬亭山的诗歌文化源于南齐诗人谢眺,他在宣州作官时写了不少有关敬亭山的诗歌。
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慕名而来,先后七次登临,留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盛赞,于是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
10、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
11、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因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文中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
12、马鞍山太白楼位于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楼”。
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1---4答案
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一1.1938年著名的抗日将领冯玉祥将军在拜将坛立碑,赞颂(韩信)的丰功伟绩,碑文云:“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
”2.被中外游客誉为“华夏第一村”的文化遗址是( 西安半坡遗址)。
3.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4.4000多年前,农耕始祖(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被后人称为“农神”。
5.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封建王朝是(唐朝)。
6.华清池遗址中得唐御汤遗址中,唐太宗沐浴的是(星辰汤)。
7.陕北黄土高坡上标志性的民居是(窑洞)。
8.(潼关)是秦地四大关塞之首。
9.陆游在《书愤》一诗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其中的大散关在(宝鸡市)。
10.秦末汉初,刘邦领兵是从(武关)入关中灭秦。
11.石门十三品中最负盛名的是(曹操)所书的“衮雪”石刻。
12.我国最早的历法出现在(周)。
13.半坡遗址分为(制陶区墓葬区居住区)。
14.“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是诗人(白居易)在高中进士后写的。
15.下列遗址属于陕北地区的是(统万城镇北台)。
16.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是(西安)。
17.镇北台是陕西境内长城遗址中最宏伟的建筑,修建于(明)朝。
18.三秦地区最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是(秦腔眉户,皮影戏)。
19.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的文物上,铭文出现了“中或”的字样,中或就是中国。
这件文物是(何尊),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楚汉之际划定的三秦地域范围是(翟.雍塞)。
21.被誉为“天下第一陵”的是(黄帝陵)。
22.刘邦拜韩信为将的文化遗址是(拜将坛)。
23.现在西安城东西南北大街正对的四个城门分别是(永宁门长乐门安远门安定门)。
24.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中被称为“军幕”,也就是总指挥部的是(三)号坑。
25.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的是(勉县武侯祠)。
26.汉、唐盛世时期,王朝政权同南亚、西亚、欧洲各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是( 长安)。
27.唐代著名诗人的杜牧笔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是描写(阿房宫)建筑风貌。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更新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更新版)100%通过2015年秋期电大把《地域文化》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 首创“飞白书”体的书法家是(1.00分)A. 褚遂良B. 蔡邕C. 锺繇D. 刘德昇2.《杂体诗》30首的作者是(1.00分)A. 谢朓B. 谢灵运C. 江淹D. 庾信3.《贞观政要》的作者是(1.00分)A. 魏徵B. 吴兢C. 岑文本D. 姚崇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1.00分)A. 褚遂良B. 郑道昭C. 锺繇D. 孙过庭5.被南阳人称为“召父”的召信臣所属的朝代是(1.00分)A. 唐朝B. 西汉C. 隋朝D. 东汉6.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1.00分)A. 张衡B. 张仲景C. 范蠡D. 吴道子7.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1.00分)A. 锺繇B. 蔡邕C. 蔡文姬D. 刘德昇8.《祭十二郎文》的作者(1.00分)A. 白居易B. 元稹C. 韩愈D. 元结9.散文成就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1.00分)A. 杜甫B. 白居易C. 韩愈D. 李商隐10.《壮悔堂集》的作者是(1.00分)A. 史可法B. 侯方域C. 彭而述D. 王铎11.《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1.00分)A. 范缜B. 谢灵运C. 袁淑D. 谢朓12.《治安策》的作者是(1.00分)A. 韩非子B. 李斯C. 蔡邕D. 贾谊13.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1.00分)A. 郭熙B. 李迪C. 李唐D. 吴道子14.被后人称为“科圣”的是(1.00分)A. 郑国B. 李诫C. 褚少孙D. 张衡15.《述归赋》的作者是(1.00分)A. 耿介B. 高拱C. 何景明D. 吕坤16.在宋代使“隶法复兴”书法家是(1.00分)A. 黄庭坚B. 蔡襄C. 王洙D. 苏轼17.游记散文《茅阁记》的作者是(1.00分)A. 韩愈B. 萧颖士C. 元结D. 贾至18.《大任先生传》的作者是(1.00分)A. 李斯B. 蔡邕C. 贾谊D. 阮籍19.《神灭论》的作者是(1.00分)A. 袁淑B. 谢灵运C. 蔡邕D. 范缜20.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1.00分)A. 程颢B. 宋庠C. 程颐D. 宋祁21.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1.00分)A. 登封B. 洛阳C. 开封D. 商丘22.被后人称为的“诗圣”的是(1.00分)A. 白居易B. 杜甫C. 李贺D. 李商隐23.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1.00分)A. 李迪B. 李唐C. 吴道子D. 荆浩24.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1.00分)A. 郑韩文化B. 河洛文化C. 燕赵文化D. 陈宋文化25.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1.00分)A. 褚遂良B. 锺繇C. 吴道子D. 许慎26.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1.00分)A. 张衡B. 郑国C. 李诫D. 张仲景27.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1.00分)A. 蔡邕B. 刘德昇C. 褚遂良D. 锺繇2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1.00分)A. 西周B. 东汉C. 西汉D. 东周29.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1.00分)A. 河洛文化B. 陈宋文化C. 燕赵文化D. 郑韩文化30.自号“安乐先生”的是(1.00分)A. 张载B. 程颢C. 邵雍D. 程颐31.被书坛誉为“楷书之祖”的是(1.00分)A. 褚遂良B. 锺繇C. 蔡邕D. 刘德昇32.广义的中原指(1.00分)A. 河南省B. 黄河中游地区C. 黄河中上游地区D. 黄河中下游地区33.《苏学士集》的作者是(1.00分)A. 苏轼B. 苏辙C. 苏舜钦D. 苏洵34.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1.00分)A. 豫东B. 豫北C. 豫中D. 豫南3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1.00分)A. 审美文化遗产B. 伦理文化遗产C.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D. 无形遗产36.“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1.00分)A. 马远B. 刘松年C. 李唐D. 夏圭37.“画圣”吴道子为(1.00分)A. 晋涅阳人B. 唐阳翟人C. 隋汝南人D. 宋白波人38.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1.00分)A. 东汉B. 唐朝C. 隋朝D. 西汉39.《书谱》的作者是(1.00分)A. 郑道昭B. 褚遂良C. 孙过庭D. 王洙40.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1.00分)A. 宋B. 西晋C. 东晋D. 唐1.孔子还乡祠位于(2.00分)A. 今夏邑县B. 今淮阳县C. 今永城市D. 今睢县2.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弟子是(2.00分)A. 子贡B. 子张C. 曾参D. 子夏3.庄子所属的时代是(2.00分)A. 秦朝B. 春秋时期C. 西汉D. 战国时代4.《白虎通义》的作者是(A)(2.00分)A. 司马迁B. 司马光C. 韩愈D. 班固5.《唐律疏议》的作者是(2.00分)A. 魏徵B. 长孙无忌C. 李世民D. 杜周6.下列法家人物提倡“重术”的是(2.00分)A. 申不害B. 子产C. 慎到D. 商鞅7.律宗东塔派的创始人是(2.00分)A. 怀素B. 竺叔兰C. 神秀D. 僧一行8.《礼记》的作者是(2.00分)A. 戴圣B. 戴德C. 子思D. 子夏9.老子所属的时代是(2.00分)A. 西周B. 春秋末期C. 战国时代D. 秦朝10.制定《大衍历》人物的是(2.00分)A. 慧可B. 竺叔兰C. 僧一行D. 玄奘11.下列儒家人物被誉为汉景帝“智囊”的是(2.00分)A. 尹敏B. 晁错C. 魏满D. 张兴12.“儒”字最早见于(2.00分)A. 《论语》B. 《中庸》C. 《大学》D. 《孟子》13.弦歌台位于(2.00分)A. 今许昌市B. 今濮阳市C. 今汤阴县D. 今淮阳县14.《法经》的作者是(2.00分)A. 李悝B. 李斯C. 商鞅D. 韩非15.《道德经》诞生地是(2.00分)A. 西安终南山B. 今灵宝函谷关C. 新安县函谷关D. 今洛阳市老城16.世称“明道先生”的人物是(2.00分)A. 邵雍B. 程颐C. 张载D. 程颢17.说出“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人物是(2.00分)A. 申不害B. 商鞅C. 子产D. 邓析18.《杨朱》出自(2.00分)A. 《文子》B. 《列子》C. 《道德经》D. 《庄子》19.《论贵粟疏》的作者是(2.00分)A. 刘昆B. 郑兴C. 晁错D. 丁鸿20.下列人物不属于法家的是(2.00分)A. 商鞅B. 管仲C. 曾参D. 李悝21.说出“我以不贪为宝”的人物是(2.00分)A. 吴起B. 韩非C. 子罕D. 申不害22.列御寇是(2.00分)A. 郑国人B. 陈国人C. 宋国人D. 韩国人23.儒家文化在中原传播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2.00分)A. 东汉B. 唐朝C. 北宋D. 西汉1.制成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木图的是(2.00分)A. 张衡B. 刘禹锡C. 谢庄D. 谢灵运2.《强兵策》的作者是(2.00分)A. 李觏B. 岳飞C. 范仲淹D. 辛弃疾3.一般认为,墨子所属的时代是(2.00分)A. 东周B. 春秋末战国初C. 西周D. 战国时代4.中原节日的“浴佛节”是在(2.00分)A. 四月初十B. 四月十五C. 四月初八D. 四月初九5.中原节日的“人日”是指(2.00分)A. 正月初五B. 正月初二C. 正月初四D. 正月初七6.帝王信奉佛教最多的朝代是(2.00分)A. 东晋B. 宋朝C. 东汉D. 唐朝7.《天文》的作者是(2.00分)A. 甘德B. 僧一行C. 石申D. 范蠡8.在丧葬问题上,墨家主张(2.00分)A. 厚葬B. 天葬C. 节葬D. 据情况葬9.《伤寒杂病论》作者是(2.00分)A. 华佗B. 孙思邈C. 张仲景D. 玄奘10.中原节日的“春社”是在(2.00分)A. 立春后的第八日B. 立春后的第七日C. 立春后的第五日D. 立春后的第六日11.《美芹十论》的作者是(2.00分)A. 李觏B. 辛弃疾C. 苏轼D. 陈亮12.《天文星占》的作者是(2.00分)A. 甘德B. 石申C. 张衡D. 僧一行13.洛阳唐三彩始创于(2.00分)A. 唐朝B. 西汉C. 南北朝D. 东汉14.被誉为“禅宗祖庭”的是(2.00分)A. 白马寺B. 少林寺C. 嵩岳寺D. 相国寺15.《灵宪》的作者是(2.00分)A. 梁令瓒B. 甘德C. 张衡D. 李诫16.中原节日的“填仓日”是指(2.00分)A. 正月二十五B. 正月十六C. 正月十七D. 正月十五17.《大乘止观法门》的作者是(2.00分)A. 支遁B. 慧思C. 达摩D. 慧可18.创“五德终始说”的是(2.00分)A. 吕不韦B. 邹衍C. 公孙龙D. 管仲19.删补《九章算术》的是(2.00分)A. 张仲景B. 张衡C. 张苍D. 朱载堉20.农家的代表人物是(2.00分)A. 陈良B. 范蠡C. 许行D. 陈相21.《营造法式》的作者是(2.00分)A. 张衡B. 李诫C. 石申D. 甘德22.中原节日的“天医节”是在(2.00分)A. 八月一日B. 七月一日C. 七月十五D. 七月二日23.《乐律全书》的作者是(2.00分)A. 张仲景B. 朱载堉C. 张苍D. 僧一行24.中原节日的“秋社”是在(2.00分)A. 立秋后的第八日B. 立秋后的第六日C. 立秋后的第七日D. 立秋后的第五日1.明代的丽泽书院位于(1.00分)A. 襄城县B. 开封C. 商丘D. 郑州2.开封始称(1.00分)A. 汴梁B. 启封C. 大梁D. 东京3.《急救篇》的作者是(1.00分)A. 史游B. 王充C. 丁鸿D. 司马相如4.“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1作业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第一次作业任务: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早在10万年前,山西这块土地上就繁衍、生息着中华民族的先祖,他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远古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文化遗存。
(错误)2、从人类的出现到国家的产生,在山西形成了一个绵延不断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3、山西,不仅是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又因创立华夏文明的帝王黄帝、炎帝、尧、舜、禹的活动中心都在晋南,因而晋南又是“帝王所都”。
(正确)4、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最后阶段,与地质学上的第四纪更新世大致相当。
(错误)5、人类自身的体质演进也经历了猿人、类人猿、新人三个阶段。
(错误)6、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其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年代衔接,历史脉络清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正确)7、在旷古而久远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地区曾是中国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带,也是我们民族的先民们最早开发的地区之。
(错误)8、西侯度遗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10公里处的西侯度村一带,距今约180万年,(正确)9、下川遗址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最古老的一处文化遗址,而且也是世界范围最古老的文化遗址之一。
(错误)10、从动物群生态分析,旧石器时的晋南应是四季分明的疏林草原环境。
(正确)11、考古学家称之为“大石器传统”,“西侯度人便是大石器传统的开山之祖”。
(正确)12、从西侯度人石器的打制技术来看,他们已经采用了锤击、碰砧、砸击的三种方法,用这些方法从石材上获取石片,再将这些石片加工成石器,考古学家称这为“石片文化传统”。
(正确)13、下川的石片文化,为探索人类石片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而也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石片技术的国家。
(错误)14、被火烧过的兽骨、鹿角和马牙化石,是龙山发现的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类文化遗物,它证明西侯度人当时已经开始用火。
(山西省)51909-地域文化(本)形考任务四-参考资料答案
地域文化(本)-地域文化(本)形考任务四-辅导资料
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
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第1题
郭泰(127—169),字林宗,东汉大原郡()人,人称“有道先生”。
A. 汾河
B. 平遥
C. 太谷
D. 介休
正确答案是:介休
第2题
两汉时期,在山西兴建有较大的水利工程,最早的是汉武帝时期修建的()。
A. 番系渠
B. 智伯渠
C. 鸿沟
D. 都江堰
正确答案是:鸿沟
第3题
两汉时期的晋北是一个重要的畜牧基地,汉政府在这里设官苑养马,以备军用。
出现了一些依靠畜牧业而致富的豪强大族,如班固的祖先()。
A. 班婕妤
B. 聂壹
C. 班超
D. 班壹
正确答案是:班壹
第4题
班氏的祖先是楚国令尹子文的儿子()的后裔。
A. 班婕妤
B. 聂壹
C. 班超
D. 班壹
正确答案是:班超
第5题
()是班况的女儿,史学家班彪(父班稚)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
A. 班壹
B. 班婕妤
C. 聂壹
D. 班超
正确答案是:班婕妤
第6题
()行路遇雨,头巾被淋湿,一角下垂,人们见他戴的头巾两角高低不一,也争相效仿,一时竟被誉为“林宗巾”。
A. 舜。
2024年春《山西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1答案
2024年春《山西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1答案形考作业一1.()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被誉为山西的“母亲河”。
单选题 (5 分)A.漳河B.丹水C.沁河D.汾河2.历史上,()是军事中心,明代为“九边重镇”之一,驻扎有大量军队。
单选题 (5 分)A.长治B.临汾C.运城D.大同3.晋南地区体现出浓郁的()特色。
单选题 (5 分)A.军事文化B.游牧文化C.根祖文化D.边塞文化4.天龙山石窟在()。
单选题 (5 分)A.长治B.临汾C.太原D.大同5.()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单选题 (5 分)A.韩非子B.荀子C.商鞅D.吴起6.三晋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源头在()。
单选题 (5 分)A.子夏B.荀子C.商鞅D.吴起7.受子夏思想的影响,()主张“人性恶”,“隆礼重法”。
单选题 (5 分)A.子夏B.荀子C.商鞅8.山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以()为代表。
单选题 (5 分)A.西侯度遗址B.枣园遗址C.下川文化遗址D.陶寺遗址9.山西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以()为代表。
单选题 (5 分)A.峙峪文化遗址B.枣园遗址C.下川文化遗址D.陶寺遗址10.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韩赵魏地位,我国历史进入()。
单选题 (5 分)A.春秋B.战国C.秦D.汉11.山西地貌类型丰富,有()等。
多选题 (5 分)A.盆地C.山地D.台地12.晋东南地区有三条比较重要的河流()。
多选题 (5 分)A.漳河B.丹水C.沁河D.汾河13.山西矿产资源丰富,有()。
多选题 (5 分)A.盐类矿物质B.铜C.煤炭D.铁14.山西被誉为“小杂粮王国”,小杂粮有()。
多选题 (5 分)A.黑豆B.谷子C.高粱D.荞麦15.历史上,山西发生了多次移民,影响比较大的有()。
多选题 (5 分)A.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内迁B.魏晋南北朝河东士族南迁C.“大槐树”移民D.走西口16.晋南、晋东南为中原核心区,晋北、晋西北为农牧交错区,生活、生产方式差异较大。
18秋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四)_0005标准答案
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四)_0005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557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
1. ()在河东16年,他的治绩在全国是最好的,“常为天下最”,被曹操誉为股肱郡、模范郡,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 聂壹
B. 班婕妤
C. 班壹
D. 杜畿
参考答案:D
2.
少数民族内迁后,趁着中原王朝的分崩离析和军阀混战的机会,纷纷建立了政权,()建立于山西的汉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由此开启了十六国政权频繁更立的先声。
A. 聂壹
B. 班婕妤
C. 贾谊
D. 刘渊
参考答案:D
3.
王弥与()族弟刘曜等率军攻入洛阳,杀王公以下3万余人,俘获晋怀帝,洛阳城被洗劫一空,史称“永嘉之乱”。
A. 刘邦
B. 刘聪
C. 刘渊
D.
刘和
参考答案:B
4. ()行路遇雨,头巾被淋湿,一角下垂,人们见他戴的头巾两角高低不一,也争相效仿,一时竟被誉为“林宗巾”。
A. 尧
B. 舜
C. 禹
D. 郭泰
参考答案:D
5.
西晋末年的腐朽统治,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致使各地流民起义风起云涌,少数民族贵族也抓住时机,起兵反晋,其中()、石勒是最早的。
A. 聂壹
B. 班婕妤
C. 贾谊
D. 刘渊
参考答案:D
6.。
电大标准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4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第四次作业任务: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汉高祖二年,刘邦乘项羽攻打田荣之际,采纳韩信的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晋。
(错误)2、韩信大军横扫河东,河东52城尽数攻占,韩信在这里设置了汉的河东郡,这是刘邦直接统治山西的开始。
(正确)3、井陉之战的胜利,使赵归属西汉王朝的统辖,汉又设置了太原郡和上党郡。
(正确)4、西汉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汉承秦制”。
(正确)5、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又立第4子刘恒为代王,其封地领有太原郡、雁门郡、代郡,共辖53县。
初都晋阳,后徙都中都(今山西榆次)。
(正确)6、吕后死,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大臣在诛灭诸吕势力之后,一致主张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正确)7、刘恒得知拥立是真之后,刘恒才赴京即位,是为汉文帝。
(正确)8、汉武帝在位23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使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
(错误)9、山西不仅是汉文帝的发迹之地,也是保卫京师的边陲要地,汉文帝在他在位的23年时间里,曾先后2次巡游山西。
(错误)10、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文帝出京东巡,在太原居留十余天,召见代国旧臣,给予丰厚赏赐,还免除晋阳、中都百姓三年租税。
(正确)11、汉文帝四次巡视,对于显示皇恩、鼓舞民心、稳定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正确)12、汉武帝在称帝的第二年(前178),封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把代国一分为二。
(错误)13、“白登之围”迫使刘邦放弃了进击匈奴的计划,采用娄敬建议的“和亲”政策。
(正确)14、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汉朝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中央集权大大加强,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反击匈奴的条件已完全成熟,汉武帝决定抛弃“和亲”政策,展开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反击匈奴战争的序幕是从山东拉开的。
(错误)15、马邑之谋掀开了反击匈奴大战的序幕。
(正确)。
16、,在汉匈战争中,为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就是河东人卫青、霍去病。
电大答案 新地域文化 本 形考 山西历史与文化 单元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第二次作业任务: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天子衰微,诸侯争霸,是中国战国时代最为显着的政治特点。
(错号)2、在春秋五霸中,称霸时间最长、对诸侯列国乃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影响最深的要数晋国。
(对号)3、齐国是春秋时期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她不仅是山西历史上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错号)4、西周初年,周王室为了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宗法分封.(对号)5、周成王封他的同母弟叔虞于古唐国。
(对号)6、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继位,改国号为晋,从此始称晋国。
(对号)7、第一个充当霸主角色的是晋文公。
(错号)8、晋文公在丧乱之后归国,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提高晋国的实力,他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革。
(对号)9、晋政下移对晋国的霸业是一种很有利的因素。
(错号)10、“下宫之役”是公室对卿大夫斗争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使公室摆脱了赵氏对晋国政治的垄断。
(对号)11、城濮战后的践土之盟,开始了晋主夏盟的历史。
(对号)12、“晋无公族”,是指献公之后的历代晋君都严格排斥其子弟于国家政权之外,诸公子除了嗣子留待继承君位以外,其余都得出居他国,不再被分封以官爵和采邑。
(对号)13、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周天子承认韩、赵、魏三家的合法地位。
(对号)14、晋国之所以称雄诸侯一个半世纪,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晋国公族的实力雄厚。
(错号)15、春秋时期,晋国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的主要标志,表现在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普及。
(对号)16、晋国从公元前632年的践土之盟称霸,经11代国君、150年之久的霸业到公元前482年的黄池之会就告结束。
(对号)17、弭兵会前后共有三次,第一次在公元前579年。
(错号)18、晋国在弭兵会上是吃了大亏,但从全局来看,弭兵会后的四十余年,中原地区的战争大大减少,这对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人民来说,无疑是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
(对号)19、韩氏作为公族旧支,非但没有先落,反而与赵、魏共同分晋,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一)_0003
山西电大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一)_0003
新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一)_0003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5882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
1.
至战国初,()三家分晋,史称“三晋”。
A.
韩、赵、魏
B.
齐、赵、魏
C.
豫、赵、魏
D.
秦、赵、魏
参考答案:A
2.
离石在山西省中部偏西。
战国为赵离石邑,秦始置离石县。
据《山西通志》记载:离石山,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即赤坚岭也。
山前有离石水。
古设离石郡、离石县,皆以山名。
()年设市。
A.
1949
B.
1996
C.
秦代
D.
唐代
参考答案:B
3.
晋城1983年改设县级市,由省直辖。
()年升为地级市A. 1900
B.
1982
C.
1985
D.
1997
参考答案:C
4. ()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山西也别称为三晋。
A. 三晋
B. 齐、赵、魏
C. 豫、赵、魏
D. 秦、赵、魏
参考答案:A。
地域文化(本)-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地域文化(本)科目代码:519091.地域文化带是怎样形成的?谈谈对地域文化的感受。
参考答案:地域文化是大中华文化之下的一个文化分支,是指一个固定区域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既可以指语音区别、气候差异,也可以是饮食习俗、生活习惯等不同,范畴还可大可小,诸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北人豪爽,南人婉约”,“北人面食,个子高大,南人米饭,身材较矮”,“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晋人爱食醋,川人爱吃辣”等等,都是地域文化的表现特征。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从世界整体文化格局来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中华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发展的优良传统文化,也叫中华传统文化或华夏文化。
其实,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多方面因素融合而成的,大致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素,客观方面主要和地理地形、气候环境、交通条件、物产特点等有关,主观方面则和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生活习惯、文化教育等有关。
中国地形地势非常复杂,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从西部的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向海洋倾斜。
由于地形的复杂,造成了各地地理环境气候差异非常大,西南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部属温带季风气候,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再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气候的不同,使得各地物产各不相同。
而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因而大多数人们在一个固定的地域生活劳作,世代繁衍,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聚集体。
进入封建社会,这个聚集体往往在同一个封建君主的统治下,血缘关系相近,语言文字相同,宗教信仰接近一致,生产科技水平共享,生活、饮食习惯类似,文教水平相当,因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有的地域文化。
当然,我国各地的地域文化的根源是为以黄河中下游为主的中原文化,只是在具体表象上有很大差异。
电大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5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第五次作业任务: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淝水战后,前秦瓦解,拓跋珪于386年乘机复国,即位为代王,建元登国。
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同年,拓跋珪称帝,为太祖道武帝,改元天兴。
(正确)2、拓跋珪黄始二年(397),北魏攻占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后,占据了黄河以北的今山西、河北等地,一跃而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正确)3、409年,拓跋珪子拓跋嗣继立,为明元帝。
他继承其父遗志,使北魏逐渐巩固和强盛。
424年,拓跋嗣子拓跋焘立,为太武帝。
(正确)4、拓跋焘继位后,灭北燕、北凉,统一了北方。
这样,自316年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复归统一,与长江流域的南朝各据半壁江山,南北对峙。
因此,北魏又是北朝的开始。
(正确)5、鲜卑拓跋部以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竟能统一北部半个中国,而且统治时间长达100余年,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正确)6、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后,经明元帝拓跋嗣,到太武帝拓跋焘,都是以卓绝的武功制服对手,统一北方,这不仅反映出他们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杰出的指挥才能,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在“胡人”泛称下的各周边游牧民族强大的生存能力和进取精神。
(正确)7孝文帝的改革把北魏社会的发展推向了鼎盛。
(正确)8、孝文帝立孝庄帝后,独揽大权,专横跋扈,不可一世,实际上把北魏的权利中心从洛阳又转移回山西,他坐镇晋阳,遥控洛阳。
(错误)9、刘渊自为丞相,独揽大权,在晋阳建大丞相府,遥控洛阳,成为尔朱荣之后又一位北魏的实际统治者。
(错误)10、550年,高欢子刘洋废东魏孝静帝而自立,国号齐,史称北齐。
北齐于577年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所灭。
(错误)11、孝武帝投靠宇文泰5个月后被宇文泰杀死,另立元宝炬为帝,以长安为都,史称北魏。
(错误)12、宇文泰死后,其子宇文觉于557年废北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史称北周。
(错误)13、577年,北周出兵灭北齐,统一了北方。
北周于581年被杨坚所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答案新地域文化本形考山西历史与文化单元4
地域文化课程(本科)
第四次作业任务: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汉高祖二年,刘邦乘项羽攻打田荣之际,采纳韩信的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晋。
(错误)
2、韩信大军横扫河东,河东52城尽数攻占,韩信在这里设置了汉的河东郡,这是刘邦直接统治山西的开始。
(正确)
3、井陉之战的胜利,使赵归属西汉王朝的统辖,汉又设置了太原郡和上党郡。
(正确)
4、西汉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汉承秦制”。
(正确)
5、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又立第4子刘恒为代王,其封地领有太原郡、雁门郡、代郡,共辖53县。
初都晋阳,后徙都中都(今山西榆次)。
(正确)
6、吕后死,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大臣在诛灭诸吕势力之后,一致主张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正确)
7、刘恒得知拥立是真之后,刘恒才赴京即位,是为汉文帝。
(正确)
8、汉武帝在位23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使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形成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
(错误)
9、山西不但是汉文帝的发迹之地,也是保卫京师的边陲要地,汉文帝在她在位的23年时间里,曾先后2次巡游山西。
(错误)
10、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文帝出京东巡,在太原居留十余天,召见代国旧臣,给予丰厚赏赐,还免除晋阳、中都百姓三年租税。
(正确)
11、汉文帝四次巡视,对于显示皇恩、鼓舞民心、稳定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正确)
12、汉武帝在称帝的第二年(前178),封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把代国一分为二。
(错误)
13、“白登之围”迫使刘邦放弃了进击匈奴的计划,采用娄敬建议的“和亲”政策。
(正确)
14、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汉朝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中央集权大大加强,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反击匈奴的条件已完全成熟,汉武帝决定抛弃“和亲”政策,展开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反击匈奴战争的序幕是从山东拉开的。
(错误)
15、马邑之谋掀开了反击匈奴大战的序幕。
(正确)。
16、,在汉匈战争中,为西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就是河东人卫青、霍去病。
(正确)
17、卫青是随着她父亲地位的变化才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但她本人绝非无能之辈,她能征善战,大破匈奴,为西汉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
(错误)
18、卫青,西汉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正确)
19、霍去病,河东平阳人。
父亲霍仲孺,原是平阳县小吏,母亲就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
(正确)
20、霍去病十八岁就为侍中,出于禁宫,侍从武帝,因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屡立战功,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名将之一。
(正确)
21、元狩六年,年仅54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为之深深悼痛,下葬之日,自长安至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百余里间以军阵为其送葬,并依照祁连山的形势为她建造墓冢,以象征她开辟河西走廊之功。
(错误)
22、卫青“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豪言壮语,也成为鼓舞仁人志士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的座右铭。
(错误)
23、在刘秀占据河北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山西的经略。
(正确)
24、东汉在山西设立的政区仍依秦。
(错误)
25、山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主要居住地和争战场所,两汉时期活动于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乌桓、鲜卑和羌族。
(正确)
26、匈奴在建武二十四年(48)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分裂为南北二部,南部归附于汉,入居塞内,北部继续留在漠北,最后东迁。
(错误)
27、鲜卑,也是东胡族的分支,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灭东胡,其退居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山,因以为族号,遂称鲜卑。
(正确)28、汉灵帝中平五年(188)二月,黄巾军余部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重新发动起义,称白波军。
(正确)29、班婕妤,楼烦(今山西忻州宁武)人,是东汉著名的女文学家,
也是宫廷正统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的典范。
(错误)
30、班婕妤是中国辞赋发展史上极少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五言诗的创造者之一。
她的诗有《怨歌行》,也称《团扇诗》。
(正确)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30分)
1、郭泰(127—169),字林宗,东汉大原郡( D )人,人称“有道先生”。
A、汾河
B、平遥
C、太谷
D、介休
2、两汉时期,在山西兴建有较大的水利工程,最早的是汉武帝时期修建的( C )。
A、番系渠
B、智伯渠
C、鸿沟
D、都江堰
3、两汉时期的晋北是一个重要的畜牧基地,汉政府在这里设官苑养马,以备军用。
出现了一些依靠畜牧业而致富的豪强大族,如班固的祖先( C )。
A、聂壹
B、班婕妤
C、班壹
D、班超
4、班氏的祖先是楚国令尹子文的儿子( D )的后裔。
A、聂壹
B、班婕妤
C、班壹
D、斗班
5、()是班况的女儿,史学家班彪(父班稚)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
A、聂壹
B、班婕妤
C、班壹
D、斗班
6、( D )行路遇雨,头巾被淋湿,一角下垂,人们见她戴的头巾两角高低不一,也争相效仿,一时竟被誉为“林宗巾”。
A、尧
B、舜
C、禹
D、郭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