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合集下载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有不同的学习结果,也有不同的学习条 件;对掌握不同的学习结果而言,必须有不 同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 为了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 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这就需要对教学 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分析、展开及评价等 方面做出一系列事先筹划。
加涅的九阶段教学事件
教学事件 1.引起注意 2.告诉目标 3.回忆相关旧知 保持警觉 建立预期 提取记忆 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 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人 们对CAI设计产生浓厚兴趣。 •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丰富了认知主 义学习理论,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 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教学设计转向对学习 环境的关注和设计。 • 教学设计应用领域重新向军事、企业伸张。教学 设计师在美国成为热门的高薪职业。
发展性教学的工作原则
• 高难度原则: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 高速度原则:反对简单的重复,主张以广度求深度, 只要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就要向前进,进而教给他 们越来越多的知识。 •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加强和提高理论知识的地位和 作用。 •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针对过去教学只关心学生学习 的结果而不关心学习的过程的情况,赞科夫提出教学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8/27/2013
1
教学设计学科性质
应用性桥梁学科
方法论性质学科
ISD学科性质
规定性理论学科
设计理论学科
桥梁性学科
教师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
学生
教学实践
教学理论
传播理论
内容
系统方法
媒体
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教学问题 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 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 找解决方法的方法。 • 教学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其主要 任务是提供方法,规定性较强。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1.概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结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

(乌美娜,1995)2.特征: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必须关注教学中的任务或问题,是一个完成任务或问题解决的过程。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刺激-反应-强化”理论4. 程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分为具有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及时的反馈和强化因人而宜自定步调,学生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降低错误率5.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原则1)规定目标:将教学期望明确表示为学生所能显现的行为,—可观测的反应;2)经常检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复习和修正,保证能够适当地形成预期的行为;3)小步子和低错误率:将学习材料设计成一系列小单元,使单元间的难度变化比较小,达到较低的错误率;4)自定步调: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速度;5)显式反应与即时反馈:课程中通常包含频繁的交互活动,尽多地要求学生作出明显反应;当学生作出反应时应立即给予反馈;6. 认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懂得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得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发生联系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的知识元认知策略:关于如何“学会学习”的高级认知策略,包括检查、督察、规划、预测等认知活动。

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

肯普模式以教为主(行为)史密斯雷根以教为主(认知)需要是当前结果和期望结果之间的差距。

考夫曼(Kaufman R);需要是人们对“应该是什么”这个概念的信息里体验。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
教与学的理论
课程 6)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教育改革(公共课、中小学教
改、“多媒体组合教学”、“课堂系统化教学”
三.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应用范围和层次
(一)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二)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 (三)教学设计的层次
(一)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起到连接学科的作用。
连接有两方面:一是指教学设计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 论在设计实践的连接;二是指教学设计把教与学的理 论同教学实践活动紧密地连接起来。
参考:表1、 表2,整理一下思路,看看教
学设计的发展阶段
阶段划分:
1、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理论形成: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 理论形成的具体方面
1)斯金纳,20世纪50年代,行为主义---程序教学机 2)Silver,20世纪60年代,军事中应用一般系统论
的技术 (四)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五)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
(一)“艺术过程”的概 念

教学设计是一个艺术过程的概念是受传统教学观影响
产生的,即认为教学是艺术,教师是艺术家,教学设计是
教师的任务,不同教师执行同一教学任务是不可能一样的
,另外,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各种媒体材料,特别是电影、
电视、幻灯片、照片、图表等的设计,为了能引起和保持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念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能作到: 1、阐释教学设计的基本定义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的发展过程 3、说明教学设计中如何应用系统方法 4、说明教学设计中的理论基础 5、阐述三大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举例说明其适用范围 6、指出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并说明各个要素的 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7、描述并画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图 8、列举对教学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5条以上)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汇总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汇总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汇总一、教学系统设计的概述教学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需求,通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构建一个灵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境。

教学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层面的要素,包括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等。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 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明确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2. 灵活性和可适应性:教学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和个性化定制。

3. 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和互动机制。

4. 反馈和评估机制:教学系统应该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 资源共享和合作性:教学系统设计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1. 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系统设计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进行编排,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 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教学系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3. 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系统设计需要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任务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互动和交流机制:教学系统应该提供多种互动和交流方式,包括在线讨论、实时问答、学习社区等,以促进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5. 评估和反馈机制:教学系统设计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包括在线测验、作业评定、个性化反馈等,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教学系统设计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平台支持,因此需要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稳定的平台建设。

2. 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教学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结构化原则 教学系统设计的结构化原则是指教学应以构建一定的心理结构为中心,一切教学措施都
要从构建心理结构的需要出发,有利于心理结构的构建。
2.定向化原则
教学系统设计必须依据于支配心理结构形成发展的规律,采取必要措施,对心理结构的形 成,实施定向构建。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尽量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尽量减少教学过程 中的曲折与弯路,借以提高教学效能。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控制原理
教学目标
教 师
教学活动
媒体 反馈
学 生
学习反应
以目标控制教学过程
2.要素分析原理
如图 系统中,我们把刺激输入部份(X)、学习者(O)及反应输出部份(Y)看作为 三个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各自由不同的要素构成。对于“教”的部份(X),它包 括有教师、学科内容、媒体、方法等要素;而“学”的部份、即学习反应(y)则可包 括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认知效果等要素;对于学习者(O),这是一个“灰色系统”, 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其内部结构和思维过程,但可以对其心理结构、基础知识水平这两项 要素会有部份的了解。
4.教学系统设计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越来越呈现出把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估进行总体规划的趋势。需求分析、 信息和方法的结构分析、个体差异的分析、社会文化差异的分析成为评估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成为评估的主要工具。认知、观察和解释,这三个元素必须清晰地联系在一起 并被设计成一个相关的整体。评估需要超越对局部技能和离散的知识点的关注,而要把 推动学生进步的更复杂的方面包含进来,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元认知的评估、 对实践和反馈的评估、对境脉与迁移的评估、对社会文化大环境的评估。

教学系统设计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简称ISD),也称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旨在优化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个过程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并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系统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等。

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互动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

教学系统设计还注重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阶段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教育或教学的一系列程序和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在整合学习系统中,教学系统设计将一组彼此相关的基于计算机的课程组织起来,以配合学校或训练机构的课程。

这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网站。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教学系统设计概述1.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迪克和凯瑞:用系统方法描述教学、分析、设计、开发、评价和修改的全过程(系统、系统方法)。

该模式划分为三个模块。

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原理转换成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教学评价的系统化和反思性过程。

(理论基础)乌美娜: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2.教学系统设计的历史(了解)①构想:1899年全美心理学协会上,杜威提出建立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②实践:二战、工业革命。

③理论形成:布卢姆、加涅等(50、60年代)④学科建立:系统科学的引入3.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军队、工业、公司培训领域、职业教育领域、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全民社会教育教学系统设计最早萌芽于军队和工业!4.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Classroom-focus;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Product-focus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System-focus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学科/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设计理论学科/定性理论学科第二节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一)过程模式1、迪克和凯里模式(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模式)2、肯普模式(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模式)3、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史密斯-雷根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与第一代相比特点:吸取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组织内容的重要影响。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感受器
环境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
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旧的经验结为一
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心理学
1、在认知心理学中,认为学习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 动。 2、完全否定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过度关心学习者内部 的心理过程,忽视学习的外显行为和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 响。
学习是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即S-R。 华生的学习“刺激——反应”说 桑代克的试误说 斯金纳的强化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
桑代克的试误说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饿猫实验。 S-R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 斯金纳的强化说: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代表 人物 研究 对象
行为主义 心理学对 教学系统 设计的影 响
教学目标:目标表达的精确 化与具体化
教学内容:程序性教材的 设计与开发
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学习 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沃尔夫冈·柯勒
罗伯特·加涅
格式塔学派创始人之一 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
认知主义心理学
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S—O—R的联结过 程。 早期认知理论:柯勒顿悟说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
4、设计的重 点是选用合 适的教学策 略,选择利 用已有的设 施与资源。
教学系统设计模型
Part 4
面向产品
1、明确产品 开发的需要。
2、突出对产 品的开发, 而不是对现 有材料进行 选择或修改。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综 合考虑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2.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系 统中加以考察
环境 教师 目标 内容
媒体
过程 学生 效果
教学系统构成
四、传播理论
传播: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 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 活动。

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罗伯特· 加涅 (Robert Mills Gagne 1916- 200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 大师。

加涅--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9个阶段)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工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 涅 基本观点: 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 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②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 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 极性 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 已经掌握的知识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与要点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特点与学科性质 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层次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的理论基础 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 理解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性点、学科性质1.含义: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特征:①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②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以系统方法为核心)。

③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性质: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学科性质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②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③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④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九五矩阵☆☆☆九大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诉目标③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诱发学习表现⑦提供反馈⑧评价表现⑨促进记忆和迁移五大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能够根据加涅的九大事件、五大学习结果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学习类型设计教案)2.瑞格卢斯——细化理论(ET)3.梅瑞尔——成分显示理论(CDT)4.史密斯和雷根——教学设计理论三、ID1与ID2两种模式的比较p19-211、主要标志ID1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ID2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2、代表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模式特点:(1)四个基本要素: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1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包括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是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大,例如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

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共同完成。

4、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5、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人类的潜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2)主要流派:①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②认知主义分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加涅;结构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

③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①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的思想;尊重学生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行为矫正(态度的学习)贡献突出②认知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设计起源于美国。塞尔冯出版了可以被 看作是第一个教学设计模式的著作。 美国教学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构想阶段、理论 形成阶段、学科建立阶段与深入发展阶段。
1、构想阶段



有的学者认为,最早提出教学设计构想的先 驱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和美国心理学 家、测量学家桑代克。 杜威 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 书中就设想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桑代克1912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在的 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
4、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 称为学习动力。 分类: 内部动机(兴趣)与外部动机(结果) 认知内驱力:被了解和理解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二、教学目标的阐明
1、教学目标阐明的理论依据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指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的行为,教学目标必须明 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和可测量。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布卢姆( 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涅 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以及我国当前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关于目标的改革的理论 。
(2)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体系

加涅和布里格斯等人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理论的指导下,将学习目标分为五个方面: 辨别学习的目标、认知策略学习目标、言语 信息学习的目标、动作技能学习的目标和态 度学习的目标。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目标分类
① 结果性目标 主要是用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阐明结果的行为动词 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同时还把结果分为知识领 域与技能领域。 知识领域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者回忆;识别、辨别事实或证据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 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包括再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 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①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③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④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①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其最终产品通常为: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③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4.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和传播理论。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

学习的条件又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瑞格卢斯的细化理论、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6.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由于学习理论基础的不同,又分为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ID1和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ID2);②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主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③“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简称“主导—主体”模式,亦双主模式,此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

7.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他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

8.先行组织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

这种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

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9.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

10.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中介功能、测度功能。

第二讲 教学系统概述

第二讲 教学系统概述

(3)教学层次:输出:教学计划、教学安排
(4)学习层析:各门功课、考核
wlafan@
第2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一节)
三、教学系统的系统特征 7.教学系统与环境(宏观教学设计) (1)基本社会系统 (2)核心协调系统
(3)社区教育系统
(4)大众传播教育系统、
(5)特别教育资源系统
wlafan@
瑞格鲁斯(Charles M.Reigeluth) 是美国印第安纳 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教授,著名教学设计专家。1969年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在
中学担任三年经济和科学课程教师。1977年,获得杨百翰
大学教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开始进入教学设计领域工作。毕 业后留在杨百翰大学做了一年研究,随后到雪城大学( Syracuse University)任教十年。1988年,成为印第 安纳大学教授,一直任教至今。
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 生达成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 。
第2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一节)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教学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 ;教学环节具体计划 (2)学科性质:理论性学科;应用性学科;
(3)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描述性理论);教学
wlafan@
第2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一节)
三、教学系统的系统特征 系统方法的步骤: (1)分析问题(背景、条件等),确定目标
(2)调研、收集信息,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几种)
(3)选出最优方案并确定准则 (4)具体设计出优化方案
(5)研制、实验、评价;(6)应用与推广
wlafan@
第2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第一节)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一、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学设计过程的认识观;是用来设计教学系统(含课堂、产品、系统)的科学方法论。

包括规划、设计、执行及评价整个教学系统的系统化程序。

系统方法的含义: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简化形式。

它包含三个要点:(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模式是对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再现。

(再现性)(2)它是理论性的,代表着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内容。

(理论性)(3)它是简化的形式、是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精心简化。

(简化性)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关于如何规定、设计教学活动的理论”,它是一套用来据顶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为了是学习者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其重点是要确定达到教学目标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而不是设计和开发过程的步骤。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P28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系统方法。

三、1、以“教学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产品设计特征:(1)确定开发的教学产品要能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

(2)确定某些产品需要开发而不是选择或修改现存材料。

(3)开发的教学产品必须被大量的教育管理者使用。

(4)非常重视试验和修改。

2、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特征(1 )该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而不是开发新的教学产品。

(2 )该层次的重点是选择、改编和采用已有的材料并选择已有的合适的教学策略而不是从头开发它们。

(3 )这一层次的设计一般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必要时,也可由教学设计人员辅助进行。

3、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特征:(1)系统级是比课堂教学和教学产品要大和复杂的系统。

(2)教学系统开发后要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现代教育技术——第6章 教学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第6章 教学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 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 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 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 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 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 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 ②小群体评价。根据一对一评价获得的信息,教师已对 教学材料作了修订,此时应选择8-20名学生进行小群 体评价,目的在于确定经过一对一评价之后做出改进的 效果如何,确定学生是否仍然碰到遗留下来的学习困难 问题及学生是否不需要教师的指点帮助,自己使用教材。
•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比较常见的有归类分析法、层 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
• 教学目标的表述:常用的方法有ABCD法、格朗伦模 式、麦克阿瑟模式、加涅模式、布卢姆模式等。
• (2)教学策略的设计
•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 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这一环节是为了完 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对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 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因素进行总 体考虑,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 的问题,是教学策略中的最核心环节。
• (3)学习内容的分析。
• 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 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 学习内容划分为:课程(指狭义的课程)、单元、 项目(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项技能等)。 分析学习内容一般步骤:选择与组织单元;确定单 元目标;确定学习任务的类别;评价内容;分析任 务;进一步评价内容。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常见的 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 工分析法、使用卡片的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计划”说 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他 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 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 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 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 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Exit
2.“方法”说 把教学设计看作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而这种方法与过去的教学计划不同,其区 别就在于“现在说的教学设计有明确的教 学目标,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 学习,并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Exit
3.“技术”说 鲍嵘在《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一文中认为, 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 确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4.“方案”说 这种观点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面,代表人物是 乌美娜。她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 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 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分析
学习环境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编写测验项目
学习任务分析
设计
策略设计
组织策略 传递策略 管理策略
编写与制作教学资料
教学评价 进行形成性评价 修改教学
它属于第三代教学设计(ID3)模型,以我国 郑永柏、何克抗于1998年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 境模型。该模型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 型。该模型有三大特点: A. 学习者被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 B. 要求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为依据设计知识结构。 C. 重视学习者认知活动过程——认知结构建构过 程的设计。 ID3模型体现了当代最新教学观念,有利于发挥 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学习者自己 控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好 地使用前景。但有些方面,它尚未成熟。
它属于第一代教学设计(ID1)模型,以 美国学者肯普(J.E.Kemp)1977年提出的模型 为代表。该模型是传统教学设计模型的代表。 其特点有:
首先,该模型体现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主要原理。 其次,该模型体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 —“教”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 调外界客观知识的刺激作用和教师的教学控制作 用。 肯普模型由于适应传统教学习惯,教学环节,步 骤具体明确,因而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它 的缺陷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忽视和限制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
反馈原理包括: ①一个控制系统既要有控制部分的控制信息输入 到受控部分,更要有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回送到 控制部分,才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没有反馈信 息的非闭合回路,不可能实现控制; ②反馈分为两种。如果反馈信息能够加强控制信 息的作用,则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反之,如果 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则这种 反馈称为负反馈。负反馈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是 可控过程。
有序原理包括: ①有序是指一个系统的性质、结构、功能, 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也 即是信息量的增加,组织化程度走向提高, 即混乱程度走向减少; ②系统要发展,要从无序到有序,第一个 必要条件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另一 个条件是系统必须有涨落的作用即远离平 衡态。
(二)教学系统方法 1. 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 system)是有一 定数量的互相联系的组成部分(如教师、 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具有某种 特效的教学功能的综合体。 它是由教与学 两个子系统构成(如图1.1)
信息源 (Source ) 传播技能 态度 知识 社会系统 文化背景
信息 (Message) 内容 要素 处理 结构 编码
通道 接受者 ( Channel ) (Receiver) 视觉 传播技能 听觉 态度 触觉 知识 嗅觉 社会系统 味觉 文化背景
反馈
图2-2 贝罗SMCR传播模式
教学传播与普通传播的对应关系
定义的内涵 1) 教学设计的目的: 优化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3)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4)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科学 决策的依据 5)以学生为导向 6)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应用 学科性质 7)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 教学过程、 教学产品、 课程设置等 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
教 学教 目师 标
教学媒体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 学 信 息
学 习 信 息
学习者 个性特点 能力特点
认知发展水平
原有知识状况 学习动机、兴趣、态度
习 得 知 识
教的系统
学的系统
输出
(二)教学系统方法 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全 面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教学系统的方法基本出 发点是它的整体性,它要求从整体出发,从整体 与部分(或要素)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中,综合考虑对象,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择优选取总体的最好方案,以达到优 化或满意地处理问题。
修改
选择 课题和任务 预测学生的 准备情况 进行教学 评价 分析学习 者特征
形 成 性 评 价
确定学习需要 和学习目的
分析学科 内容
阐明教学 目标
总 结 性 评 价
提供辅导性 服务
利用教 学资源型,以美国 学者史密斯——雷根(Smith&Ragan)于1993年 提出的模型为代表。该模型仍然以“教”为中心 的模型。 该模型与肯普模型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A. 在教学分析中增加并突出了学习环境分析。 突出了学习环境分析,等于在“教”与“学”的 天平上,加重了“学”的砝码。 B.深化了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它不只是象肯普 模型那样,仅仅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标准知识 的掌握的程度,而且还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 知能力,这对发挥学生学习时内部因素的能动作 用,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时至关重要的。 C.加强了策略设计的比重。特别是在策略设计的 三个部分中,突出了对教学组织策略的设计。
3. 为了使教学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学习研究基础 上,克服教学过程、方法和媒体选择的随意性, 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也即是说分析教学目 标中的学习结果、类型,揭示有效学习的必要条 件和支持性条件,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4.根据任务分析的结果导出教学过程(加涅称 之为教学事件),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媒体,以 及安排相应的师生活动。 5.对照目标检测学习结果,评价教学目标是否 达到并提出修改教学的意见。
二、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国, 最早研究传播学是施拉姆(W. shramm) 。传 播理论主要研究和探讨自然界一切信息传播活 动的共同规律。传播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 基础,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型说明了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 的要素。 传播理论解释出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动态的相互 联系,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传播过程。 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传播过程要素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其 相应领域,如传播内容分析、接受者分析、媒体 分析、效果分析等研究成果在不同程度上为教学 设计中的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每日 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所吸收。
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 面向实际的教学设计任务
二、教学系统设计模型构成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内容 以加涅的为例。 1974年加涅推出了《教学设计原理》一书。 此书的出版是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诞生的标 志。该书于1979年、1988年和1992年先后 三次修订出版,标志着以加涅为代表的经 典教学设计理论进入成熟阶段。 其该书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常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第四节 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简称教学设计。归纳起来 大致有如下一些说法: 1. “计划”说 2. “方法”说 3. “技术”说 4. “方案”说 5. “操作程序”说
1. 中小学学生不论学习何种学科,所习 得的结果总是可归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5种类型中。这 5种类型的学习结果就是学校的教学目标。 2.每种类型的学习结果的内在性质不同, 外在行为表现不同,有效学习的条件也不 同。教学设计就是针对目标类型,制定有 效的学习计划和创造最有的条件。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
(一)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 1.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2. 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3. 广播电视远程教学 4.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 电视教材 2. 多媒体(网络)课件 3. 专题学习网站 4. 网络课程 5. 专业资源库
五、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热点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的研究 1. 内容体系与操作程序的研究 2. 设计方案表述形式的研究 3. 学习环境的设计 4. 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研究 5. 学习评价的研究 (二)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三)教学设计理论与技术开发的结合
而在本课程以后讲的概念涵义为:教学 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 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 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 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 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Exit
5.“操作程序”说 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和步骤,并 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 序”。
以上概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界定教 学设计的:
从教学设计的形态描述来界定,如“计划”说与 “方案”说。 从教学设计的功能来界定,如“方法”说与“操 作程序”说。 从揭示教学设计本质来界定,如“技术”说。Exit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模型
进行教学 分析 修改教学
评价需求 确定目的
编写绩效 目标
开发考 核量表
开发教 学策略
设计并实 开发和选择 施教学的形 教学材料 成性评价
分析学习 者和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