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范文
《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
《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篇1
这本书的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也能指导我的教学实践。就拿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来说,我们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社会的需要文章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媒体的选择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媒体类型,情景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再次要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自主学习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首创精神,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在进行协作学习设计时要遵循建立起协商群体、教师提出问题具有可争论性、学习过程可控讲究学习效率等原则。接着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总而言之,读书是没有坏处的。等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寒假。
《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篇2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无定法,以学定教。教学方法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达到优化教学的前提。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师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点)精品资料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点)精品资料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的,运⽤系统⽅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标、教学内容、教学⽅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2、教学⽬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现有技术⼿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3、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4、⼴义的教学⽅法指为达到教学⽬的、完成教学任务,⽽采⽤的⼀切⼿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
5、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的⼿段和谋略。
6、教学媒体是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的的媒体,⽤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7、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义:泛指学⽣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狭义: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过程,进⽽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和创造能⼒。
8、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际关系的⼀种动态的组合。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
源,⼜有⼈际互动的因素。
9、认知⼯具是⽀持和扩充使⽤者思维过程的⼼智模式和设备。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切有效的技术⼿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教学系统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1.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
2. 教学设计有许多阶段,即时的,长期的。
3. 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
4. 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
5. 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
二、关于学习原理
学习的条件:已经发现和将要发现的情景和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
若干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学习原理
1. 接近:刺激情景必须与合乎要求的反应同时出现;
2. 重复:刺激和反应需要重复或联系;
3. 强化;
三、学习的条件
1. 学习过程
2. 控制过程
3. 教学与学习过程
4. 记忆的作用
5. 五种习得的性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动作技能;
6. 作为教学基础的智慧技能
四、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人们首先必须对所要学的是什么建立一个理论基础。在每一个决策点上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以高度系统的方式制定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设计的方式被称为系统方式。
教学系统的延伸步骤
1. 研究教学的需要;
2. 可以将教学目的转化成课程和包含在课程中的个别教程的框架;
3. 教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达到的;
4. 鉴别终点目标和对终点目标的学习起支持和帮助作用的使能目标;
5. 确定要学习的性能的类型;
6. 进一步的教学计划是设计教学单元;
7. 一旦一门教程已根据终点目标进行了设计,那么紧接着可以进行个别课的教学设计;
8. 提出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方法;
9. 课和教程的设计以及与之相应的评估学习结果的技术使整个系统的计划成为可能;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系统化教学设计》
——读书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ytematicdeignofintruction)(第六版)
是教学设计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我所读的版本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皮连生等人翻译的中文版本。本书以系统观为线索,贯穿于教学设计流程
的各个环节,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用基于系
统观的设计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下面首先对本书
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反思。
教学过程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或者说教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包括教师、学习者和教材。
要学的内容在教材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向学习者“教”这些内容。教学可
以解释为从书中提取出内容,灌输到学习者的脑子里,灌输的方式是使学
习者为了考试能够从脑袋中检索出这些信息。在这个模型下,改进教学就
是改进教师(如要求教师学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将知识转换给学习者的
方法)。
较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中每个成分(如教师、学习者、教材和学习环境)对于成功的学习都很关键。这种认识通常
叫做系统观,即提倡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教学。
什么是系统
什么是教学系统
这与教学有什么关系?首先,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
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
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例如,老师在安静的课
堂上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指导学生,为了判断学习是否发生,就要进行考试,考试是教学系统的自动调温器,如果学习者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就必
须修改系统使之更加有效,以便产生出期望的教学结果。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记录
教课系统设计学习笔录
第一章教课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说:
1、教课系统设计:教课系统设计主假如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教课目
标、教课内容、教课方法、教课策略和教课评论等环节进行详细计划、创建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建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习者的学习。
2、教课系统:依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必定的教育、教课目的,实现必定的教育、教课功
能的各样教育、教课组织形式当作教育系统或教课系统。
3、教课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课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看法,研究和办理各样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依照事物本
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观察的方法。它重视于系统的整体性剖析,从构成系统的各因素
之间的关系和互相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进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
统剖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论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
系统方法的系统和构造。
5、加涅的教课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 ITT :
9、教课处方理论:六个基本看法、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来源理、两个对于教课方案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虑题:
1、有人以为“教课论与教课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看法间的混同与
歧义”,你对此看法有何见解。
答:教课系统设计主假如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课理论的原理变换成对教课目的、教课内容、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设计的媒体观(Media View)
媒体选择的过程; 媒体专家; 媒体设计与制作。
陈述 目标
选择 媒体
媒体 设计 制作
运用 策略 评价
教学设计的狭义系统观
缺少需求分析、形成性评价等;
建立 总体 目标
进行 任务 分析
陈述 行为 目标
选择 媒体
媒体 设计 制作
运用 策略 评价
教学设计的标准系统观
序研究和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对外部环境的控制,拟定行为目标,注重学生 行为变化等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70末期~80年代)
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重视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和把握;人类学习生成过程的研究;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来源文献
5.2.3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含义: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
功能:
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对比
研究对象不同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 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不同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而教学设计则是对 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 理论基础不同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而且还强调学习理论。
《系统化教学设计》笔记
第一章系统化教学设计导论
一、基本概念
1.系统的概念
一个系统从技术上来说是相关部分的集合,大家一起工作共同完成某个既定目标。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输入输出建立联系,整个系统使用反馈来决定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修改系统直至目标达到。
2.教学设计本身也是一个系统
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视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这个系统的组成有学习者、教员、教学材料和学习环境,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目标。
3.ISD
对于教学设计,不存在唯一的系统化方法模型。有许多模型都贴着系统化方法的标签,有着几乎同样的基本组成。这些设计模型以及它们描述的过程统称为教学
系统开发(ISD,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典型的ISD主要阶段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4.本模型的三个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认知注意和建构注意
5.关于“行为”的概念
你会发现“行为”一词在不同的场合频繁出现,不要认为本书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某个响应的概率改变,但是只能通过观察行为得出概率的变化(如学习),行为主义者所使用的工具(如行为观察法)也是所有研究学习的心理学家都采用的方法,所以本书才会多次出现“行为”一词,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本书是以早期的古典条件行为主义或后来的操作条件模型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模型介绍
1.评价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
本步骤是确定在学习者完成了你的教学之后你希望他们能够做什么。
2.进行教学分析
本步骤是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教学设计笔记(共8篇)
教学设计笔记(共8篇)
第1篇:教学设计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这本书是第二层次骨干教师培训班推荐阅读的,作者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读后感到收益非浅。这本书共有十个章节,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说”涉及教学设计的概念、基本思路和重要理念,教学设计的模式以及教学设计学习、研究和应用的方法。第二、三章主要讨论的是学习结果分类和教学任务分析问题。第四章至第八章,用大量的篇幅向读者介绍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的理论。第九章主要讨论的是认知学习,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角度阐述了相关的内部学习条件和外部教学支持之间的关系。第十章是“教学评价”,共二个小节。第一节是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分教学评价的目的、过程和类型三大方面来阐述;第二节是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分选择评价工具和提高评价工具的有效性二个方面来阐述,由于自己一直致力于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因此,这一章节阅读得尤为认真,并且为我研究美术教学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下面就我的学习体会与探索研究向余老师进行汇报。
回顾自己在美术教学评价研究中走过的路。早在00年以前,评价对美术学科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美术老师和语、数老师一样用5分制给孩子们打分。00年以后,杭州市教研室推出了《小学生等级制学业评价方案》,其中美术学科的等级制学业评价分为“态度习惯”、“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三个领域,分别用优秀、合格、争取合格来评定成绩,并制定了相应的评定标准,这样一来,孩子的美术成绩就比较全面了。然而我觉得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结果,过程也非常重要,因此从02年起,先后开展了小画册评价、小印章评价和即时评价的研究活动,下面就分别介绍这三种评价活动。
学习笔记-教学系统设计
目录
概述 (1)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
1.1要点介绍 (1)
1.2课后习题 (2)
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 (4)
2.1要点介绍 (4)
2.1课后习题 (5)
第三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下) (7)
3.1要点介绍 (7)
教学策略 (7)
先行组织者 (8)
第四章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8)
4.1要点介绍 (8)
4.2课后习题 (11)
第五章“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11)
5.1要点介绍 (11)
5.2课后习题 (12)
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 (13)
6.1要点介绍 (13)
6.2课后习题 (14)
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 (14)
7.1要点介绍 (14)
7.2课后习题 (14)
概述
本学习笔记记录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点,所使用的课本为《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次:2002年10月第1版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要点介绍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修订版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
设计学习笔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性点、学科性质
1.含义: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特征:①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②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以系统方法为核心)。
③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性质: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学科性质
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②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③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④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
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九五矩阵☆☆☆
九大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诉目标③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诱发学习表现⑦提供反馈⑧评价表现⑨促进记忆和迁移
五大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能够根据加涅的九大事件、五大学习结果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学习类型设计教案)
2.瑞格卢斯——细化理论(ET)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p2)、教学设计过程模式(p19)
2.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p7)、学科性质(p9)
3.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层次(p10)
第二章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p31) 、教学目标的功能(p32)
2.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比较
相同点:
(1)三个主类领域是一致的。(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将学习结果分为认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而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这两个分类理论的三个主类领域是一致的,只是言辞表达上的不同。)
(2)两种理论在分类的细化都存在层级关系:
布鲁姆整个目标体系的划分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结构;
加涅在认知结果的智力技能分类也是由简单到复杂构成的层级关系。
(3)两个理论在教学设计、媒体选择等方面对教育过程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布卢姆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在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加涅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巨大的贡献。)
不同点:
(1)分类依据与理论不同
a.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
b.加涅分类法则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从他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
(2)结构体系不同
a.布卢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
b.加涅的分类理论从整体上是不具备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仅在“智慧技能”这一主类下各子类之间具具备连续性、层次性、相关性。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读书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学科,各教育家对教学设计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而何克抗教授则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不管采用哪一种定义,均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是通过采用某种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指导具体的教学设计工作。何克抗教授将国内外众多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归纳为三大类:(1)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在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何克抗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而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从以下内容中做了分析:建构主义与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方法与步骤、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何克抗教授就这种教学模式在理论基础及方法上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参考文档】教学系统设计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2页)
【参考文档】教学系统设计读书笔记-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教学系统设计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对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而教学系统分为机构层次系统、管理层次系统、教学层次系统、学习层次系统。以下关于教学系统设计读书笔记是小编为各位读者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教学系统设计读书笔记
重新看以前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发现记忆中队教学系统设计的印象就只留下几个大概概念和本书中提出的三个的教学设计模式,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了解的比较少,现在要恶补一下了。
看这本书的有一个比较方便的地方就是在章节前面列出了本章节的框架,方便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逻辑架构。我主要看了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
首先,对教学设计含义的了解和理解。本书中从1.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2.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3.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三个不同的观点罗列了学者们对教学设计的定义。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第二种观点更侧重于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第三种观点,从设计科学的角度来突出教学设计的设计本质。让我想到上次王老师向我们介绍的他对教学设计的定义从“教学系统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化的设计,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到更新的“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人文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化、人性化和艺术化的设计,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在本书中罗列出的教学设计的定义中可以发现,以前的学者都用到了系统方法、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策略、解决方案、评价等。王老师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反思提炼出了他对教学设计的定义。我认为王老师对教学设计定义中的突出的“人文思想、人性化”突出了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的重视即学习理论运用,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突出了教学设计不仅有科学性还有艺术性,还有“学习的可持续”体现了教学设计不仅仅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系统化教学设计学习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学习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学习笔记
系统化教学设计学习笔记
魏永红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应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和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注重问题意识。新理念下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新课程已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程改革的核心,我们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使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生动的、富有成效的富有系统化的教学活动。
系统化教学设计具体要求有:
编写绩效目标:基于教学分析和入门技能陈述,具体地写出学习者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这些描述根据教学分析确定的技能派生而来,确定了要学的技能、实施技能的条件和成功表现的评判标准。高中美术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学生在具体课程的学习中,掌握了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在具体的作品欣赏中能够独立评价作品,提高了鉴赏能力。
开发评测量表:基于所写的目标,开发出相关的评测量表,以测定学习者对于目标中所描述行为的'完成水平。重点在于将目标中所描述的行为种类与评测类型对应。在美术课堂上,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需要老师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测,比如名家作品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来表达、评价,哪一副是艺术价值高的作品,哪一副是价值不高的作品;为什么美丑不是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如果达不到制定的标准我要考虑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或者降低标准,运用视频及相关的历史内容让学生展开思维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
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答:我国从80年代晚期开始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翻译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开设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出版专著等,到目前为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90年代以来,进行了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改革试验,成果斐然。
97年,何克抗教授提出学教并重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98年郑永柏提出:教学处方理论。
3、试比较分析加涅与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指出两种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加涅的ISD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他据认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他从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九个阶段演绎出了九阶段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同时他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梅瑞尔在此基础上总结为“九五矩阵”。
梅瑞尔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包括:
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知识是由行为水平(记忆、运用、发现)和内容类型(事实性、概念性、过程性、原理性)构成的两维分类,于是形成10种教学活动成分,梅瑞尔给出每一种教学活动成分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制定教学微策略的依据。
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这些策略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并且针对上述10种教学活动成分,分别有不同的策略组合,构成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处理理论,在上述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梅瑞尔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规定性理论——教学处理理论(ITT),其基本思想是“教学算法+教学数据”的课件开发方式。
参考《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高瑞利),两代ISD在理论的区别表现在:(1)教学设计的对象从教学系统内部要素转向整个教学系统;
(2)教学设计中心由以“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转向以“知识组织策略”为中心;
(3)教学设计从微观走向宏观,从教学系统设计走向宏观社会教育系统设计;
(4)教学设计从内容的分化到知识、技能的整合。
4、试比较分析ID1与ID2的主要缺点。
梅瑞尔在他的文章“第二代教学设计”中列出了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九大缺陷:
一、ID1 的内容分析缺乏整合性,无法理解复杂、动态的现象;
二、ID1 在知识习得上缺乏举措;
三、ID1 的课程组织策略极为有限;
四、ID1 的理论基本上是封闭的系统;
五、ID1 无法将教学开发的各个阶段整合起来;
六、ID1 所教授的是零散的碎片,而不是整合性的知识;
七、ID1 的教学通常是消极的,而非交互性的;
八、ID1 中的每个呈示都必须从微小的成分中建构起来;
九、ID1 是劳动密集型的。
ID2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