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二、三章思考题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

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

3.怎样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4.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第二章思考题5.列宁物质定义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6.为什么说时间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7.简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8.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9.根据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0.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章思考题11.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3.为什么新事物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14.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15.用事物发展内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坚持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16.根据质量互变规律论证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渐进发展与变革求发展的有机统一。

17.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阐述人必须正确对待社会与人生挫折的人生哲理。

18.简述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9.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并运用辩证否定观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第四章思考题20.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的意义。

21.简述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价值性。

22.简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及实现飞跃的条件。

23.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理有何意义?24.简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25.试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第五章思考题26.简述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7.如何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8.根据社会有机体三大结构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证“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

马哲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哲课后思考题答案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XX。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 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 理矛盾。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 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思想导。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 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P55: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 , 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就是人与和谐社会,自然间的联系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5、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P981.如何理解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2 、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P75-78.3.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4.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第三章.P147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2.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5.为什么在阶级社会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同时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两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6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马哲课后思考题答案(前四章)

马哲课后思考题答案(前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适用性。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继承和吸收的人类的优秀成果。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这些各方面的条件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南,是一面指引全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石。

第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青年大学生提高政治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观点评价: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当然要为无产阶级服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pptx

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pptx
生问题重视的意义?P131-133 a) (原理: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
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 性的作用。 i.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ii.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25.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a) 二因素:
2
学海无 涯
i.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 值 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ii.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 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 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 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a)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 、 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两个严重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队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
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 客 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应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7.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8.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
意义? 9.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0.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1.规律的含义和根本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12. 怎样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5年修订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5年修订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5年修订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4、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

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讨论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讨论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讨论稿):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创立的?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包涵的理论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4、试述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5、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6、试述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7、简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及其意义?8、联系实际思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9、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0、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1、试述辩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意义。

12、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及其意义。

13、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二章:1.实践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3.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6、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7、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8、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章:1、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意义。

3、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4、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6、如何认识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掌握这一原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第四章:1、简述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实现的途径。

2、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3、试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4. 如何理解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5. 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各门科学的总汇2.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C )A.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起源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A. 无限与有限的关系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 一般同个别的关系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A.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看法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 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发展5.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张( D )A. 世界统一于物质B. 世界统一于精神C.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D.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6.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是( D )A. 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B.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分裂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裂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 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 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是( BDE )A.主观性B.机械性C.片面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2、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BDE )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3、哲学是(ACD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C.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D.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5、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6、下列各项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E.休谟和康德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9、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有(BDE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是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是(ABE )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创立了唯物主义D.创立了辩证法E.科学地确定了实践范畴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1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他们分别是( CD )A. 本体论B. 认识论C. 人本主义D. 科学主义E. 理性主义1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 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C.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 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单项选择题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C )A. 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B. 物质和运动只同一个东西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马克思主义讲义基本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讲义基本原理思考题
2. 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 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 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4.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矛盾是来自劳动二重性 的矛盾,归根来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5.新时期如何深化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五章 思考题
• 1、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2、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3、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资本主义
及关系?
谢 谢 各 位 聆 听
精品ji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 思考题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 3,什么是新生事物,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战胜的? 4,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用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关系和意义。 6,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内容和关系 7,辨证否定观的内容和意义。 8,意识能动性的内容以及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第二章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评析下述观点: 在科学活动中,为了客观公正地观察和分析事实材料,避 免“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应当排除头脑中已有的理论 认识和哲学的指导,使人们在观察中对一切已有的理论持 “中立态度”。 3、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如 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6、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7、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 一关系?
第三章 思考题
• 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表现。 • 2,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3,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4,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 5,如何理解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答案修正版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答案修正版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答案(和之前那份相比修改了第二章的4,5题)第一章老师重点所说的思考题:第二章的1,2,3,4;第三章的1,2,3第四章的1,2,3,4,5,其中第四章的4上一年考过,老师说应该不再出。

下面是比较全面的思考题答案,后面对应的页数是相关答案所在的地方,有的答案比较长,的确我看了都怕,可删了又怕不够全面,只能说自己来取舍了,尽量结合书本抓住点就行了。

(抓住那些重要的题看就好)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P30,31答: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基本原理解决社会历史领域重大问题的光辉典范。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昀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升华与运用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指导我们树立科学意识,反对各种腐朽意识和现代迷信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思考题参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思考题参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胜利.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唯物辨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辨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就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联系和发展中的基本观点,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将其自觉地体现和运用于思维当中.2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实践水平.3战略思维能力;要求我们不断开阔视野,培养博大胸襟,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会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通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在原则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整体性方向性抉择面前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4底线思维能力;一方面,严守原则,不仅要画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踩雷区,比如说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法律的底线等,总之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受警惕,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守规矩.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另外,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要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见微知着,未雨绸缪,增强前瞻意识5创新思维能力;要求我们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在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贯彻包括创新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2.1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我们应该将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2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有客观的特性,它的追求完全符合事实,这就是真理绝对的一面.2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难以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由此会产生真理的相对性.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是有一定相对性的,但是放到无限的时空有无限智慧的凝结,又可以使人类不断接近绝对的真理.4认识到真理有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因为我们需要真理,正是源自它的客观性造成的绝对性.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加强它,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新时代的呼唤.2.3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1真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的真理.价值,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和要求为内容的特点的实践目标.2价值和真理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②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③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是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的;④真理必然具有价值;⑤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3启示: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互相引导,互相促进的.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3它的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3.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1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3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1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中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使得社会有如此大的变革.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3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持续发展4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3.4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是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体现了剥削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需要.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5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谈谈应怎样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不能只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2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3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4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加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5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4.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1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出来,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资本主义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代名词.利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以积累资本.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2从资本主义种种发展过程来看,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随着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通过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抢夺货币财富.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资本家和贵族通过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的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共有地,用剥夺的方法,用残暴的恐怖的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建立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从15世纪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屠杀当地居民,抢掠金银珠宝,大批贩卖黑人,实行关税保护制度,进行商业战争,资产阶级在国外进行疯狂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人的剥削,积累巨额资产.资本的额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商品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即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劳动二重性从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和商品二因素的矛盾.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 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过来,如果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接受,则这种私人劳动就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就被社会所承认,因而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4.3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自行增值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4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体现在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中.这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的混乱状态下.各生产厂家为了促销,发明出“分期付款”的销售办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造成经济上出现“虚假繁荣”,而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从而使“产销矛盾”异常尖锐.这个事件说明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假如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运用计划和市场共同调节的作用,就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4.5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民主是囿于"钱主"的民主,迷于"游戏"的民主,止于"选举"的民主.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为什么首先,资本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受资本的多少和财产的多寡所支配.其次,国家权利掌握在少数资产阶级手中,他们通过某种途径干预政治,其资本主义民主就成为了资产阶级富人的政治游戏.最后,因为政治受到这些富人所干预,政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自然大量地被资产阶级富人们所掌握,而民主只是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的,对于穷人只能是明面上的一个普通词语.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5.1垄断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从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科学发展技术进步,高效率的设备涌现出来,为大生产提出了可能,同时也要求企业规模较大.另一方面,自由竞争使得企业合并增多,使得资本越来越多的集中于有限的几个企业.所以说,当生产跟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时侯,垄断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原因:一、任何垄断企业都是局部范围内的或者说某一行业的垄断很难垄断世界范围内生产销售.二、技术革命使得一个垄断企业难于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的地位.三、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能使得一个企业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地位.也就是说,垄断使竞争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的深度上展开.5.2为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有别于私人垄断资本,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和国家经济机构,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活动,调节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履行国家组织经济的职能.所以,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是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5.3如何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夜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期终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夜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期终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夜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期终复习思考题2011年4月前8周第一章:1、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派别。

2、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

3、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章1、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2、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理解意识的本质。

4、理解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第三章:1、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矛盾的基本属性、了解度及其意义。

2、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3、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及意义。

4、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第四章1、了解认识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含义及其关系。

3、了解真理的客观性与绝对性和相对性。

4、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五章:1、了解旧历史观的主要缺陷。

2、理解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3、了解社会基本结构。

4、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第六章1、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普遍基本规律。

2、了解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

3、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理解人民群众及其在历史上作用。

第七章1、了解什么是社会形态、社会进步及根源。

.2、了解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辨别分析题:每题10分,共2题,20%简答题:每题8分,共3题,24%论述题:每题16分,共1题,16%说明:1、此复习范围约占试卷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2、选择题复习范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典上》。

第一章:1.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是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具有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内容:1.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 (2)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4)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7)第一章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1)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1)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13)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15)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6)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6)第三章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9)第三章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0)绪论1、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通过经典作家的阐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1)从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从狭义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在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产生,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他的创立是时代的需要。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理论来源、阶级基础、科学基础、马克思的贡献。

)3、马克思主义有哪些鲜明的特征?4、如何学习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第一节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可知论、不可知论。

3、简述列宁的物质范畴及意义?4、理解掌握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简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掌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5、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理解时间、空间及其特性。

6、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8、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9、理解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性第二节1、理解掌握联系、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2、理解发展及其实质,为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3、理解掌握矛盾、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为什么说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4、阐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联系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理解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矛盾次要方面6、阐述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联系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联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7、阐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以及我们要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8、理解掌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和本质、可能性和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等五对辩证法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第三节1、理解唯物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联系2、了解辩证思维方法。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1、理解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2、实践、实践的形式和特点?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起重要作用?3、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称为能动的反映论?4、简述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6、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二节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如何?用这个原理分析我们要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3、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绪论章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观条件及其伟大实践是什么?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6.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7.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1.为什么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学好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2.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世界观?为什么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4.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5.怎样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7.为什么说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的原理?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2.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坚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3.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4.怎样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5.怎样理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1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7.如何理解规律及其客观性?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二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马哲

马哲
?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新内涵——
“用和平的方法”进行非对抗性的斗争
?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有新发展
——和谐是斗争的目的,斗争是和谐的手段
? 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动力作用有新变化——和谐起着主要的动力作用。
? (二)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表现
? 1、矛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为矛盾存在的复杂性。
(二) 规律的类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一)辩证法的规律体系及其实质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辩证法的批判性、革命性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三、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一)辩证矛盾的内涵
中西哲学史上哲学家对矛盾的理解。
矛盾是指客观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
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五、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二)实践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包括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
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
? 人对世界的改造构成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关系,在实践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
辩证思维方法的根本特点。
辩证矛盾有别于语言矛盾。
辩证法所讲的矛盾与形式逻辑所的矛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黑格尔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1、同一性的含义
相互依存、相互吸引——
“不是冤家不聚头” 、凡事有利就有弊、
磁石的南极和北极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马哲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马哲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

马原每章的教学要点及思考题目及答案第一章:哲学的名词和概念教学要点•哲学的定义和特点•哲学名词的概念和内涵•哲学与科学、宗教、艺术的关系思考题目及答案1.什么是哲学?它有哪些特点?–答案:哲学是研究宇宙本原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系统性、抽象性和批判性的特点。

2.哲学名词有哪些主要概念?–答案:哲学名词包括实在、现象、本体、范畴、关系、属性、因果、自由等。

3.哲学与科学、宗教、艺术有何区别?–答案:哲学着眼于宇宙的本原及其规律,而科学关注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和其规律,宗教强调信仰和超越,艺术致力于审美和艺术表达。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思考题目及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答案: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质量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有何区别?–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把事物看作孤立的、静止的实体。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怎样的?–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根据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任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题目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革命的、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实践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答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资本论第二、三卷思考题

资本论第二、三卷思考题

《资本论》第二卷思考题1、第二篇第一篇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一般商品流通与资本的运动有什么区别?什么原因使G——W这个一般的商品流通行为成为资本运动的一个阶段?(第二卷第32页)3、马克思在第35页上所说的G——W行为中“最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最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4、为什么货币能够执行资本的职能,通过G——A行为为资本主义生产做准备?(第二卷第36页)5、货币资本运动的行为基础是什么?(第二卷第39页)6、资本在经历G——W运动后,为什么要进入生产过程?(41-42)7、为什么资本循环中的生产阶段进行的必须是商品生产?8、为什么“一旦依靠雇佣劳动进行的生产普遍化,商品生产就必然成为普遍形式”?(第二卷第42-43页)。

9、领会“不管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第44页)这段话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10、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

但是、二者在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

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

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第二卷第44页)按照这一原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如何结合的?11、思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是一个划时代剥削方式?(第44页)12、理解“生产资料本身,只有在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本的人的存在形式,能够和生产资料相合并时,才成为生产资本的物的形式或生产资本。

”(第二卷第44页)13、工人的劳动力在什么情况下是资本,什么情况下不是资本?为什么?如何正确理解这里“资本”的含义?(参见第44页)现代西方经济学把人的劳动能力说成是资本(人力资本),其错误何在?14、为什么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创造的剩余价值表现为资本的果实?(第45页)15、为什么说“商品队伍中,由于属性不同,哪一类应升为资本,哪一类应列为普通商品,这个问题不过是烦琐经济学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可笑的难题罢了”?(第46页)16、回答“是什么使一切商品流通的这个简单行为(注:指W——G)同时成为一种资本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7、“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8、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单项选择题答案]1、A2、D3、C4、C5、C6、C7、B8、A9、A二、多项选择题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6、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7、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9、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10、价值的特性是 (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1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AB2、ABC3、BD4、ABCD5、ABC6、ACD7、CD8、ABCD9、ABCD 10、ABCD 11、BCD三、辨析题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J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上述观点不等同。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谓是非善恶。

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而这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2、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

首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人的认识还要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四、材料分析题1、[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

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

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2、[材料1]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楚。

”臣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

”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用多。

”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御者善”,此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材料2]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请回答:“南辕北辙”和“引婴投江”犯了认识论上的什么错误?[答案要点]认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人的目的、愿望要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南辕北辙就好似一味朝着反方向强调客观条件的优越和主观能动性,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引婴投江则犯了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同时混淆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6、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7、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8、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9、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0、社会革命根源于(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单项选择题答案]1、A2、C3、A4、C5、D6、 D7、 B8、B9、C 10、D 11、C 12、C 13、C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4、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6、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9、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阶级分析的方法[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ABCD3、ABCD4、ACD5、AD6、AB7、ABC8、ACD 9.BD三、辨析题1、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