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测试答案(全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答案D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答案A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答案C4. 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 认识事物的量C. 确定事物的质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D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答案 C6.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答案C7.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答案A1、“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这是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答案 D.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E.整体和部分可能互相转化答案ABCD.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观点是A.辫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E.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答案 ACE3.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 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E. 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答案 ABD)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答案 ADE5.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主观、任意的否定 E.抽象的否定答案BDE6.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多项选择题及答案

3.1.唯物辩证法认为(ABDE)。

3.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ABCD)。

A.客观存在的B.复杂多样的C.可以改变的D.可以创造的E.可以随意选择的3.5.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ADE)。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3.6.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E)。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3.7.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BE)。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D.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E.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ABCE)。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E.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3.9.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ABCDE)。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3.10.可以把发展理解为(ACDE)。

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E.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3.11.辩证矛盾是指(AB)。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3.1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ABCD)。

B.相互依存C.相互贯通D.相互渗透E.相互排斥3.1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ABCDE)。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第三章人类社会与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第三章人类社会与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一、不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 A 、 B、 C)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上层建筑E、社会结构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C)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超前性3、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

其基本要素包括(A、B、C)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生产关系E、社会分工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E、人民群众5、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C)A、政治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家庭关系E、民族关系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C)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E、剧烈的武装斗争7、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其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有(A、C、 D)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B、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C、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D、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第三产业结构发生变革E、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8、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E、历史唯心主义观点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直接由(A、E)A、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B、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C、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的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E、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1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 C 、 E )A、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B、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根源E、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11、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A、B、D、E)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D、暴力革命 ( 参考书是和平演变. 不选 ) 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1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C、D)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13、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 A 、 C、 D、 E)A、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B、是调节社会各种利益的机关C、是统治阶段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D、是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E、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1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说法正确的有(A、B、C、D、E)A、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B、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科学的指导C、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D、在认识和处理阶级矛盾时,要严格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区分对抗阶级与非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E、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15、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正确的有(A、 B、C、 D、 E)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E、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16、参考书无此题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A)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E、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7、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A、 B、 C、D、 E)A、劳动创造了人脑B、劳动创造了人手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E、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18、社会形态更替有规律,但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踞,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16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三)

2016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三)

第三章 ⼀、单项选择题 1.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过程 B.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2.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 A.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B.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C.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D.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3.“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4.⼀些地⽅的⼈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草,虽获得了⼀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地荒漠化,⼀遇⼤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们带来了巨⼤灾难。

这些⼈的做法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的观点 5.唐代诗⼈顾况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有根本,种⽲终不⽣⾖苗”。

这⾸诗蕴含的哲理有 (1)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内因(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事物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4)特殊的⽭盾构成了⼀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A.(1)(2)(3)B.(1)(2)(4)C.(1)(3)(4)D.(2)(3)(4) 6.2001年底,中央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改⾰和脱困总体⽬标已经基本实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看到“三年改⾰和脱困”是⼀个阶段性⽬标,实现这个⽬标绝不是国有企业改⾰的结束,⽽是深化改⾰的新起点。

这⼀认识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 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于写⼈,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近妖”。

马原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这次革命的实质是()。

A. 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B. 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C. 从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的转变D. 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转变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

A.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C. 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它第一次实现了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统一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

A.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B.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C.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目的D. 它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唯一标准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

A. 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B. 它正确地揭示了精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 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D. 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是()。

A. 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B. 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C.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D.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答案:B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条件,其中不包括()。

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自然科学基础C. 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源D. 社会历史条件答案:D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来源,其中不包括()。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古希腊哲学答案:D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实践基础,其中不包括()。

A.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 资本主义的发展C. 无产阶级的斗争D. 封建主义的衰落答案:D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中不包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 A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 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C )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201x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201x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70)1.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D.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答案:C2.自然环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的生活过程B.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起作用C.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影响起作用D.通过对科学技术影响起作用答案:B3.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A.社会的上层建筑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答案:D4.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

A.劳动工具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产品的分配形式答案:B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技术科学、语言学、哲学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答案:C6.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务实等等。

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 )。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综合决定的答案:D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答案:C8.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它是否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B.社会意识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9.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10.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答案:A11.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属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D.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1l、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D.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是指()A。

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A. 制造使用工具B. 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思想意识 D.具有语言文字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4. 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5.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10.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运输设备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D.生产工具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12.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1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15.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的上层建筑B.社会的经济基础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1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一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7.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1.ABC2.ABCD3.AB4.ACD5.CD6.AB7.ABD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三章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三章题库

辨析题:1、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错误。

(1)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不可缺少的因素。

,但地理环境只能通过物质生产来制约社会发展,它本身并不能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2)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影响作用,即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3)重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确的,但把地理环境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则是不正确的。

2、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错误。

(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不能直接实现对自然的改造,是潜在的生产力。

(2)科学技术只有和生产相结合,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中,引起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重大变化,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才能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3)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3、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就在于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错误。

(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思想动机之类的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仅仅看到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未能揭示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因,即物质生产及其规律;二是以往的历史理论恰恰未能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及其创造历史的作用。

(2)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不是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正确。

生产力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

5、人民群众即劳动群众。

错误。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中,通常会包括若干不同的阶级。

(2)无论是劳动阶级,还是非劳动阶级,只要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历史前进的阶级,都属于人民群众。

6、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踞,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 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 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线网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山东联盟-齐鲁师范学院)》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在线网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山东联盟-齐鲁师范学院)》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根据哲学家关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对B.错2【单选题】(2分)世界观就是()。

A.观察世界形式的根本方法B.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C.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D.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观点3【单选题】(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B.新兴阶级的世界观C.劳动人民的世界观D.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4【单选题】(2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5【单选题】(2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直观性B.辩证法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6【多选题】(2分)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他们分别是()。

A.人本主义思潮B.科学主义思潮C.存在主义思潮D.实证主义思潮E.唯心主义思潮7【多选题】(2分)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A.康德的哲学B.费尔巴哈的哲学C.黑格尔的哲学D.谢林的哲学E.费希特的哲学8【判断题】(2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A.错B.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B)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A宿命论B英雄史观C唯物史观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C)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D)A物质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客观的、综合性的,其中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C)A.文化的发展程度B.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C.生产力的高度发展D.社会和谐的程度17.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18.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19.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 C2. B3. D4. A5. D6. D7. D8. A9. D 10. A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 ABC2. BCE3. ABCD4. ABCDE5. ABCDE6. ABCD7. BCE8. BCE9. ABDE 10. ABCD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共10小题,每题一分,共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四、材料分析题(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2分)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

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

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山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2020-2021学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

山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2020-2021学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

山东师范大学哲学专业2020-2021学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单选题] *A.对立统一的观点B.质量互变的观点C:辩证否定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答案)2.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单选题] *A.本质必然的关系B.现象偶然的关系C.直接的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正确答案)3. 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单选题]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C.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正确答案)D.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4.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单选题] *A.普遍联系的观点B. 孤立的观点(正确答案)C.唯心主义的观点D. 不可知论观点5. 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指()。

[单选题] *A.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B.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C.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D.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的诸要索的总和(正确答案)6.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

[单选题] *A.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形而上学的外因论C.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正确答案)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7. 第一次将系统方法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的是()。

[单选题] *A.亚里士多德3. 黑格尔C.马克思(正确答案)D.贝塔朗菲8. 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是() [单选题] *A.整体性(正确答案)B.结构的有序性C.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D.系统方法9. 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单选题] *A.整体是部分之和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C.整体决定部分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正确答案)10. 对于事物的联系,唯心主义者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 [单选题] *A.联系的客观性(正确答案)B. 联系的普遍性C. 联系的条件性D. 联系的多样性11. 系统是指()。

(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ch3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ch3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ch3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ch3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ch3A.生产对象;B.生产工具;C.生产者;D.生产资料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C )ch3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ch3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ch3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分,共分)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D )ch3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CD )ch3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三、辨析题(请辨别下列各小题给出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马克思试卷及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试卷及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c.阶级之间的关系 D.人们在生产和交换中的相互关系2.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的影响C.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3. 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地理环境 B.风俗习惯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4.“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5.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宗教 B.艺术C.哲学 D.逻辑学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8.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10.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1.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12.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13.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选择题第三章一.单选题:1.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4.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5.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6.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C.根本动力D.直接动力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9.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A.意识形态划分法B.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C.文化形态划分法D.政治形态划分法10.地理环境是: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1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14.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心理素质B.人的文化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自然属性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1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物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7、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经济基础 B.生产力的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9、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