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学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偶然见,蓦然间接触到“行走学校”这个字眼一下子竟愣住了,心存感激,感激我们的问题孩子有救了,怀着惊奇,在网上我留意了一些有关的信息,现采集如下:

6辆卡车、2辆面包车、1辆餐车,穿着军绿色大衣、来自全国各地的2 15名孩子,组成一个“大篷车”式的学校。经华蓥、广安、遂宁再到成都龙泉驿,“中国第一所行走学校”一入川就备受关注,尤其近日在成都更引发了关于“魔鬼训练营”的激烈讨论。

曾经有位专家如是评价徐向洋,他是一个英勇的战士,一个曾经不成功的家长,一个勤勉的学生,一位优秀的教师。

徐向洋是由教育自己的“问题儿子”走上行走学校之路的。他的儿子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因为贪玩调皮成绩不好,最后离开了学校。在对儿子长达6年的特殊教育中,徐向洋慢慢悟出了对问题学生的生活教育方法。

直击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驻扎在成都龙泉驿桃花沟停车场上,徐向洋工作室一、二纵队的215位学员正由自己班的管带领着进行各种训练……

镜头一:站桩高台上悬1小时

15岁的吴浩来自广西南宁,站在高高的楼梯上,前脚掌触地,足弓以后的部分全部悬空整整60分钟。“我过去好动,一点也静不下来。”小吴说,身体悬在离地面1米多甚至2米的地方(虽然有保护设施)稍不注意就会摔下来,“不专心也不行。”

(画外音:针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老是开小差的学生,徐向洋工作室安排了站桩、高台站桩、穿珠子等静力训练。)

镜头二:朗读10米外要听得清

停车场一角,小欣恒正在大声朗读《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欣恒和周围的孩子们都扯着嗓门,“尽量将每个字读到10米以外的人也能清晰地听见。”据欣恒介绍,自己因为不爱上课、迷恋电脑游戏而被父母从南京送来。

(画外音:工作室专门编制了一整套训练材料,经过快速阅读、朗读等训练,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正常交流的表达能力。)

镜头三:毕业拎走5双破烂鞋

12月22日下午,浙江男孩周波的父亲来到龙泉驿,办理了周波的“毕业”手续,孩子将离开呆了1年的“特种部队”。周波手里拎着一只绿色塑料袋,“我的鞋,5双,都是破的。”现场一直有不少居民围观。周波突然大喊“不准看”,旁边一位老婆婆却回应:“你不认真学习、不听话,我们就是要看你!”周波的父亲连忙劝孩子:“告诉大家你已经改好了呀,要回家读书了。”

(画外音:许多孩子驻扎时常会有人围观,这样的围观和人群有力的“看”,却成 し⒑⒆幼宰鹦牡囊患亮挤健#?br>

调查成都孩子的训练清单

记者随后从管带手中得到一份学院训练计划。四川来的孩子主要集中在成都,他们大多没有什么特别的恶习,只是比较懒散、骄纵、个人生活能力差。管带已为其度身定做了训练计划———

1、陈海,男,1992年8月11日生,2005年9月5日到工作室受训。

基本情况: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极差,没有上课听讲的习惯和意识。缺乏礼貌,与旁人缺乏正常交流的表达能力和勇气。

针对性教育:1、针对他反应慢的特点,进行手指操训练,每天40分钟,训练左手像右手一样灵活伸张收拢,从而使右脑得到进一步开发和锻炼。 2、进行高频汉字练习,每天两小时。3、制定大声朗读训练,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自我演讲10分钟。4、目力训练:眼操加强眼球活动,增强眼球的灵活性,使其有一双“火眼金睛”。

2、田阳,男,1993年1月生,2005年7月19日来工作室受训。

基本情况:调皮、任性、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漫无目标。

针对性教育:1、倾心听话训练:周期4周,初级阶段能够做到没有小动作;中级阶段做到耐心听讲,面部表情严肃,眼睛有神,还课率达到60%;高级阶段做到全神贯注听讲,还课率达到90%以上。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内务整理,周期4周,每周两次。

3、舒畅,女,1991年7月19日出生,于2005年7月23日来工作室受训。

基本情况:娇生惯养,懒惰,任性,自以为是。

针对性教育:耐受性训练,如:每周洗一次全班袜子;行军中,能控制并按计划或规定喝一壶水。

对话惩戒是必要的手段

昨晚10点多,刚从湖北宜昌赶回成都的徐向洋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择差”教育只选“差生”

记:您说您的眼里没有“差生”,为什么您出书、办内部刊物还有自己的网站主题都把你们所进行的工作叫“择差”教育?

徐:这是与现行的“择优教育”相对应的。一般的正规学校都希望选择优秀的学生,而我们则专门选择正规学校头疼的、不愿吸收的“问题学生”、“困难学生”进行教育。人们约定俗成叫他们“差生”,因而我们才叫做“择差”教育。

记:您如何理解您所收到的“学生”?

徐:我们收到的孩子基本有三类:一类是送来吃苦的,想改掉娇生惯养的坏习惯;一类是迷恋上网,学习成绩太差的;最后一类是喜欢抽烟、喝酒、打群架的。第一类占了10%,后两类各占45%。

记:这些学生为什么会对学校所传递的教育信息缺乏共鸣?

徐:不是他们不想学习,而是没有做好进行学习的必要准备,包括思想的、精神的、身体的、知识的、能力的准备,因而在考试中就必然地成为“失败者”,成为“差生”。事实上,这些“差生”智力完全正常。

行走不是“魔鬼训练营”

记:给大家的印象,您这个纵队就是一座移动的“魔鬼训练营”。

徐:这实质上是一种误读,把我们的工作完全妖魔化了,好像我们只有“走路”和“打”两大本事。我们工作室提出了使学生学会生活、做人和学习的“三学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和心理素质的“三养成”;使学生具备“四技能”:精确、快速、持久的记忆力,敏锐细致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坚韧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掌握高速度、高准确度读、写、算、记的“四技术”。

至于惩戒教育,这个是必要而且太需要的手段。祖宗的戒尺就是这样一直传下来的。如果我们还不能视学生为儿女,那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到位。坦率地说,还是有一些家长不能接受。但我是为孩子们好,他们今天不接受教育的惩戒,明天就会接受法律的制裁。

记:听说您自创了一整套的特殊训练方法?

徐:我们行走学校形成了三大训练。第一是生活教育训练。第二是服从社会生活基本规则与规律的训练。最后是学能训练。

记:也就是说,您也认为走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徐:走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法。

陶行知先生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就是说,当我们以社会为学校时,“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我们行走学校不断地变换教育场景,大海边、井冈山、泰山、大别山、将军墓地和伟人故居、各地的博物馆等等,这就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格外生动。

反响徐向洋带来了什么?

徐向洋的“部队”在龙泉驿驻扎后,成都家长送孩子来的不断增多。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会被源源不断地送来?记者采访了四川教育界多位专家。

“‘徐向洋行走学校’实际上为我们的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和课题组负责人姚文忠教授指出,全国上亿中小学生中有多少“问题学生”、“困难学生”,从“徐向洋行走学校”8年的成功实践来看,他们拯救了不少的孩子,使许多家庭重燃希望。

四川教育学院刘裕权教授认为,“徐向洋行走学校”给家长和学校提了个醒,教育应该是完整的。对于家长来说,家庭应当是孩子从小学习、适应和实践社会规则的基本场所。对于学校来说,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包容他们在适合自己的方法下学习。对于社会来说,不仅应当容忍想出来的教育、说出来的教育、做出来的教育,也应当容忍徐向洋这一“走出来的教育”。

姚文忠教授认为,徐向洋对待“问题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正是“因材施教”这一古训的又一例证。“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看,缺乏生活能力、缺乏准备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而且会更多,我们必须正视行走教育中许多探索的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