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备课教学资料汇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4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盛情。
【教学设想】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二简介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jǐ děi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济南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暖和髻水藻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响亮(很明亮)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秀气(美丽而柔弱)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四分析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5怎样描写人们的感受。
不仅描绘笑容,而且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6朗读分析第3段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作者按空间顺序描绘,用了系列比喻拟人,把各处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地写出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7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山景?顶着“白花”的“看护妇”比喻雪光,“带水纹的花衣”比喻雪色,“山的肌肤”“镶银边”比喻雪态,“露出粉色”“害羞”拟人手法写出雪态。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4.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1.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点)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体会作者感情的抒发。
(重点)3.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引导语: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那么,你心目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2.总结过渡:说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然而,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宝地”,它虽在中国北方,但是那里的冬天非但没有寒冬严酷的面孔,反到是慈善可亲、笑容可掬的。
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济南感受一下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还有那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任务二:预习检测,学习字词一、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济.(jǐ)南镶.(xiānɡ)澄.(chénɡ)清贮.(zhù)蓄发髻.(jì)水藻.(zǎo)着.(zhuó)落看.(kān)护3释义: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如。
出奇:特别、不平常。
贮蓄:存放、储藏。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二、走近济南济南,别称泉城,是山东省的省会,因地处古“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势南高北低。
其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描写相关的实际场景,比如“描述一下你印象最深刻的冬日景象”。
2. 课堂朗读: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堂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老舍的生平简介,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分析,济南冬天景象的描绘及其特点,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涉及以下几方面:
1. 了解老舍及其作品背景;
最后,我认识到在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反馈不够充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个小测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此外,课堂朗读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在朗读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把握不够准确。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入更多关于情感表达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时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但我也发现,在某些问题上,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对问题的设置不够精准,或者引导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景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济南的冬天》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 、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学习重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品读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2、写作背景《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抒情散文。
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
他把济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
”3、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
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
拟1——2课时五、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一)、师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二)、生读标,师解标。
三)、布置生用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题:1、字音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2、整体感知1)、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引导提示:从第一段文字有几句及标点入手,找出概括句,就能明确所提问题。
)2)、作者对济南的总印象是什么?为什么?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四)、小组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与重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能够根据拼音正确书写“髻”等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写作特点及情感。
(3)掌握关键词句,品味其中表达的情感。
二、课前预习与导入1. 课前预习:(1)自读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3)标注生字词,尝试理解其含义。
2. 导入方法:(1)出示一些关于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济南冬天。
(2)请学生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作者的了解,以及通过阅读课文所感受到的济南冬天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文本解读与研讨1. 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2)学生齐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3)分组研讨课文各段内容,探讨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 作者写作技巧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关键词句,并示范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空间、时间等逻辑链条的安排。
3. 文本意义解读:(1)教师提问:“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生小组研讨:“文中提到‘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个‘理想’指什么?”。
(3)请学生总结作者通过《济南的冬天》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四、写作特点与技巧1. 教师介绍:在讲解写作特点与技巧前,教师先介绍一些有关修辞手法和逻辑构建的基本知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描绘了济南冬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进行语言训练、文学鉴赏和情感教育的良好教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语文,对于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在培养中。
他们对自然景色有直观的感受,但对于通过文字来感受和描绘景色的能力还需提高。
此外,对于文学鉴赏和情感教育,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难点:分析课文语言特点,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老舍及其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展示相关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美丽?”、“作者为什么喜欢济南的冬天?”等。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语言和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济南是一座山城。
冬天,济南的天气非常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济南市面上的生机勃勃。
市面上繁忙异常,很多人手里提着厚厚的棉衣,一边吹着呼呼的口气,一边挤在卖火烧的小贩摊子旁边等着热气腾腾的早餐。
路上的行人都走得很快,各种各样的车辆也在马路上穿梭。
老年人们都走得慢而稳,小孩子冻得直打喷嚏。
济南市的少年儿童们也不例外,他们冬天的呢大多是黑色的,棉制品一样的带子耐寒又实用。
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的玩意儿。
有的人会在南山的雪场滑雪,有的在干净、安静的图书馆里看书,有的则在家里和朋友打着网络游戏。
无论做什么,都非常的有意思。
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很长的季节,但是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感觉。
因为在寒冷的天气,有着热气腾腾的美食和欢声笑语,也有着惬意而舒适的小确幸。
课文教案课文内容分析•内容及描写都比较生动形象。
•通过描写,补充了人们的生活细节,能体现出人们过冬的状态。
•人与城市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关系。
课文教学建议课前准备教师宜利用以往经验,通过描写和实物贴图等方式,让学生去了解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
课堂分析•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体会寒冷的感觉。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感受、身体感受,去分析济南市民在冬天中的活动状态。
•教师应适当发挥大胆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细节,掌握冬天的生活信息。
课堂小节1.在学生对《济南的冬天》内容有所了解后,让他们通过活动去感受寒冷的温度。
2.让学生有机会在示范区了解济南市民在冬季时耐寒防寒的方式和穿衣搭配。
3.通过卡片游戏的方式,带出学生了解济南分布的各种美食和文化。
课后思考1.在冬天对于济南市民来说有什么最吸引人的部分?2.介绍一下济南的传统美食有哪些?3.美好的事物如何在冬天中发扬光大?4.如何代入济南市民,让你在冬天生活过得更舒适呢?总结本次教案主要展示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原文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描绘相关的问题,如“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情感的?”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家乡的冬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济南冬天的美景及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体会文章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感受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5.阅读延伸:讨论我国其他地区的冬天特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分析《济南的冬天》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文章的描绘手法和应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我感觉到有些学生在启发思考方面还有所欠缺。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够熟练。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老舍的作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体会民族文化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济南冬天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难点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背诵。
三、教学过程1. 预习阶段在预习阶段,我要求学生们在课前查找与济南冬天相关的资料,如气候特点、名胜古迹等,并整理成笔记。
同时,安排预习任务,如阅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2. 导入阶段在导入阶段,我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配以柔和的音乐和简洁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然后提问:“你们眼中的济南冬天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
3. 讲授阶段在讲授阶段,我采用“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方式。
具体来说,我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
我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 帮助学生掌握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和人们的生活情况。
我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的气候和风土人情。
同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济南冬天的景象,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4.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我采用“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对话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短文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子课本、PPT讲解稿、手机APP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5.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本节课我设置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1.教学重点
-在学习“温晴”一词时,教师可以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特点,进而理解“温Fra bibliotek”所表达的意境。
-通过分析文章的总分总结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结构进行写作练习,如先总述一个主题,然后具体描绘,最后再次总结,使文章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感。
-在讲解语言特色时,教师可以选择文章中的典型句子,如“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点热气”,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写作技巧的运用:对于文章中使用的对比、衬托等写作技巧,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应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这些技巧,从而突破难点。
-情感表达的体会: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感情,进而提高他们的情感领悟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用文字描绘生活中的美景”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比、衬托等写作技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描绘冬天景色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描绘一个冬天的景象。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2课《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导学目标】1.朗读、欣赏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一:针对步骤二中的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熟悉课文内容,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老舍曾经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的确,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
苏轼有诗为证:“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
那么冬天的济南又美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注音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2)词义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1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⒊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计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⒈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⒉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⒊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同学们,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
春天,阳光明媚,暖风徐徐;夏天,绿树成荫,烈日炎炎;秋天,硕果累累,瓜果飘香。
那么,冬天......,一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指名答)。
你能用些词语或诗句来描绘一下吗?(狂风怒号、雪花飘飘、天寒地冻)诗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瀚海阑干百丈冰......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词语和诗句形象的说明了冬天的特点,其实每个区域的冬天也各有特色,东北的冬天寒冷无比,云南昆明的冬天却温暖如春,而有一座城市,我们山东的省会济南,那里的冬天又是一番景象,这节课让我们追逐老舍的足迹,到济南看看哪里的冬天是怎样的?齐读课题。
(板书:《济南的冬天》)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目标。
解题及作家、作品介绍。
(出示课件)让生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贮蓄:存放。
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计练习题。
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问题质疑。
三、学习课文,品析内容1、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讨论并归纳: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划分的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济南的冬天》是⼀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东省会济南后,感受⾮常强烈。
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
⽼舍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特点,描述出⼀幅幅济南特有的动⼈的冬景。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原⽂ 对于⼀个在北平住惯的⼈,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然,在热带的地⽅,⽇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反有点叫⼈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个⽼城,有⼭有⽔,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
这⼀圈⼩⼭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个⼩摇篮⾥,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吧,这⼉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们在冬天是⾯上含笑的。
他们⼀看那些⼩⼭,⼼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雪呀。
看吧,⼭上的矮松越发的青⿊,树尖上顶着⼀髻⼉⽩花,好像⽇本看护妇。
⼭尖全⽩了,给蓝天镶上⼀道银边。
⼭坡上,有的地⽅雪厚点,有的地⽅草⾊还露着;这样,⼀道⼉⽩,⼀道⼉暗黄,给⼭们穿上⼀件带⽔纹的花⾐;看着看着,这件花⾐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点更美的⼭的肌肤。
等到快⽇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
就是下⼩雪吧,济南是受不住⼤雪的,那些⼩⼭太秀⽓! 古⽼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那么宽敞,⼭坡上卧着些⼩村庄,⼩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画的吧。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精品教案
课题
济南的冬天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情、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过程与方法
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新课教学:
1、简介作者
2、自主学习字词
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b.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美。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二、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1、开头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2、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3、抒了什么情?抒情方式是怎样的?
4.第4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6.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三、新课教学:合作探究
1.第4段和第6段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
《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5篇)《济南的冬天》老舍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济南的冬天》人教初一上册第二课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悟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体会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我们脑海中出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那么,被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是其代表作。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知识】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
隋朝年间因沿壁镌佛,石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
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
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抗战爆发后,老舍辞去教职,以极大热情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其创作范围也不断扩大。
1946年春,老舍去美国讲学。
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总理嘱曹昌写信请他回国。
日夜思念祖国的老舍得信立即动身,历尽艰难,于1949年底返回北京。
从此热情参加各项工作,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创作也更加丰富多彩,从1950年至1965年,光剧本就写了十多个,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年)、《茶馆》(1957年),另外还有《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拳》等都曾轰动一时。
这中间,《龙须沟》影响最大,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
由此可见,山东七年多的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①②文题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作者艺术匠心有三:一、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
《济南的冬天》教案(6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教案(6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吟诵诗句,导入课文同学们,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画面?你能借用古人描写冬天的诗句来描绘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是啊,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
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与背景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和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三、字词处理1、生字辨识济(jǐ)南奇迹(jì)伦敦(dūn)暖和(huò)看(kān)护水藻(zǎo)贮(zh ù)蓄2、重点词语注释[温晴] 温和晴朗。
水墨画] 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
[贮蓄] 存放、储藏。
3、同义词辨析宽敞:宽阔,宽大。
本课例句:“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宽阔:宽广空旷。
查预习:四、理清文章脉络: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天气山景水色五、分析第一部分(1):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2、用了什么写法?参考: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突出“温晴”,为下文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备课教学资料汇编一、描写冬天的诗篇1、《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冬至夜怀湘灵》唐·白居易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8、《子夜冬歌》唐·崔国辅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9、《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冬夕》唐·岑参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11、《初冬夜饮》唐·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12、《冬夜送人》唐·贾岛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13、《穷冬曲江闲步》唐·裴夷直雪尽南坡雁北飞,草根春意胜春晖。
曲江永日无人到,独绕寒池又独归。
14、《冬郊行望》唐·王勃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15、《初冬偶作》唐·皮日休豹皮茵下百余钱,刘堕闲沽尽醉眠。
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
16、《冬柳》唐·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17、《初秋到慈州冬首换绛牧》唐·唐彦谦秋杪方攀玉树枝,隔年无计待春晖。
自嫌暂作仙城守,不逐莺来共燕飞。
18、《冬夜即事》唐·吕温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
19、《冬日观早朝》唐·施肩吾紫烟捧日炉香动,万马千车踏新冻。
绣衣年少朝欲归,美人犹在青楼梦。
20、《初冬旅游》唐·王建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
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三、描写冬天的散文冬天之美叶落秋尽,缓缓流淌的时光似乎凝固了。
进入冬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真实的凸现出来,如落尽叶子的树,纹理清晰、筋骨虬劲。
风低低吹着,空旷的田野、干涸的泥土喑哑无声。
小小的雀儿在枝头跳跃,翅羽间轻轻流淌着温和的阳光。
越冬的麦子,用残留的几缕碧绿静静的和风说着什么。
冬日的田野,麦子是一株唯一越冬的花,它用朴素的绿色给沉睡的村庄送去冬的问候。
阳光如泥土清新,滴滴飘落小村的梦境里。
一切都是那么沉寂,沉寂中一缕芳香的生机在千草万卉间储积,等待春日一场风雨来临,漫山遍野又流淌着喜人的朝气。
乡村的冬天之美,在万籁俱寂的夜。
一盏低低的灯火,几缕飘飘而逝的炊烟,热气缭绕中飘着农家饭菜的香甜。
饭是粗粝的,但营养丰富;菜有些单一,但鲜绿可口。
一个简陋的小桌,一室质朴的温馨。
一家人围坐在饭菜周围,恬静的微笑里一缕知足常乐的闲适、幸福。
土炕热热的,似一首乡村赞美诗,写满秋去冬来的静谧与祥和。
夜半晕黄的灯光里传来母女低低细语,如梦呓,远远近近濡湿窗外月色和月色里乖巧的女儿慢慢长大的岁月。
多美的乡村冬夜啊!每每想到它,我都会如雪夜归人欣喜的推开落雪的夜色,手捧“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融入到温暖宁静的乡村冬夜,静静的呼吸,静静的体味家带给我的如阳光般灿烂的暖意。
我喜欢在冬季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漫步空旷的田野。
衰草低伏,鸟雀在干枯的草影里跳跃觅食。
远远的树如远古的哲人静静的思考着,又如顿悟的僧人微微的笑着。
我喜欢冬日原野的空旷、辽远,喜欢暖暖湿润的泥土里储存的绿色与即将萌生生机的种子,喜欢在温暖的阳光里和冬席地而坐、促膝交谈,谈昨夜我梦到的雪,梦到的憨厚、可爱的胖雪人,梦到一只灵秀的白兔——从月宫的桂树影里走出——来到我的身边,伸出稚嫩的小手向我讨要糖果。
我和小白兔坐在冬的门槛上,我们想一直坐下去,直到听见春暖花开的声音、莺飞草长的春宵鸟啼。
故乡的冬天山,是我故乡的特色,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曾给了我无尽的梦想与希冀。
近些年来,由于我在外工作,我离它越来越远了,无论是在时空还是心灵深处。
许多年了,一直在外求学与工作的我,很难有机会走进那个记忆中,山的概念仿佛已经模糊了曾给了我许多快乐的儿时的记忆。
可随着年龄的增加,故乡的一切便向我走进,但这次,我近了,在梦里,我沿着记忆的边缘,寻觅着那早已失落的脚印……我的故乡地处上党地区一个偏僻的农村,村子背靠着山,春天落莺蹄暮,柳英飘絮,站在山顶,看夕阳徐徐下落,余晖映红了西天的云彩,这如画的风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也许是我离开故乡的缘故,每当遇到这样的景色时,在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了一种“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慨叹。
走进这片土地,我发现,对于这片山,我所拥有的就只有记忆而已了,看看眼前的孩子们,此刻我再也找不到了我们儿时的那种感觉了,我好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仿佛像两个关系疏远了的恋人,依然能欣赏她的外表,寻找记忆,却再也走不进她的心灵,聆听她心声!故乡的山,不大,但那错错落落的,成为了我们记忆的文字。
人的记忆真是很奇特,许多年过去了,而对于故乡里这山的所有细枝末节,却一直珍藏在我人生记忆的最底层,一但遇到,就会闪电似的翻涌而出。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鸟原来是如此的熟悉,仿佛这些年来它们根本不曾改变过。
春天,到处都绿意满地,整个小村庄被绿色环绕,一群群蜂蝶,一片片生机,在这个村庄漫溢,漫山遍野,灿烂芬芳,在我的人生记忆深处勾勒出一副美丽的图画……如果说,春天是绿意装饰了故乡的外表,那故乡的冬天,更是值得让人去记忆。
生活在北风的人都清楚,我们谈到冬天,似乎离不开风、雪与霜,这是冬天笔下最值得关注的文字,我故乡的冬天,依然有写不尽的文字,走进故乡的冬天,手脚虽然被冷得麻木,可心里却是热乎乎的!走进冬天,由于牵挂父母,我便回家了!一路无语,是我在沉默,还是在努力寻觅,我的心热乎乎的。
当客车在村口停住的时候,我才感到人生的旅行是如此的短暂。
放眼去望,眼前的故乡被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覆盖着,四周静静的,偶而从村子那边传来一声狗叫的声音……“到啦,快下车吧?还……”我下车的动作打断售票员微笑的提醒,伫立在村口,我在想那个售票的小姑娘,她仿佛把我当成一个外乡人,其实,她那里知道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和小伙伴,一起去捉小鸟,打雪仗……行走在这个无数次通往村里的小路,也许是游子回到了母亲的身边的缘故,我的记忆随着故乡足迹源源而出,离别多次,那种久违的感觉美得让人晕眩,故乡啊,我还以为自己早已将您忘却,却不想您对于我,从相识那天起便已是刻骨铭心了!大约走了十几分钟的路程,来到村里。
一群孩子在玩耍,他们一个个玩的可开心了,叫着,喊着,雪球在天空中飞舞,我走过他们身边,他们似乎就没有发现我,我伫立在他们身边,一种远去的思绪油然而生,往事像过眼烟云,许多年前,哪里不曾是着我的身影吗?而如今,故乡啊,你把我的童年封印进你的身体,再不肯还给我,但你可知道,你连同童年一起尘封的还有一份人生可贵的天真吗!在这里,远离尘嚣,与世无争,但走出你,就是另一个世界,我将带着那取代天真的东西在那个世界里寻觅生活,直至老死……回到家里,父母已经把火炎加高,可即使再高,比起有暖气的屋子温度还是要逊色的多,然而,见到安然的父母,我牵挂的心情总算放在心里面了!回到家里,久别的的牵挂暂时得到了安慰!故乡,习惯你的笑容,不再赞赏任何笑脸;习惯你的声音,不再倾听任何话语;习惯了你的气息,不再细闻任何气味;习惯了你扑在我胸怀低泣,不再抚摸任何忧伤;习惯了落在我脸上你那滚烫泪水,从此不让任何人泪水淌过我的脸。
走进故乡的冬天,儿时的记忆已经被皑皑的白雪一次次覆盖,但对故乡的牵挂却一次次增加,故乡呀,我一次次在梦里呼唤着,换来的是一次次短暂相逢;与你一次次在幸福的相逢,换来的是一次次痛苦的别离。
漫长分离煎熬痴迷的心呀,由故乡去,因故乡生,和所有的人一样,故乡是我行走的起点,无论身置于何处,我的心总走不出故乡的视线!今天又是一个冬天的轮回,我的脚步依然往返于这条熟悉的小路!故乡呀,给你写点文字,这不是我的理由,我只是想用这文字的脚印将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故事和你分享,因为你理解你的孩子!三、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