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四)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合集下载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制国家。
10世纪
646年
大化改新是 日本从奴隶 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的 标志
镰仓幕府 建立,日 本进入幕 府政治时 期。
12世纪末
德川幕府以 锁国加强统 治,抵制外 来影响。
17 世纪
(2)幕府统治
建立: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背景: ①政治: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②经济: 随着新土地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 园③社会: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 集团日益增强。
哈里发=宗教领袖+政治领袖
哈里发:是指穆罕默德去世以后,伊斯兰阿拉伯政权元首 的称谓。是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源于阿拉伯“继承” 一词音译,原意为“代治者”、“代理人”或“继承者”。 后成为阿拉伯帝国元首之意。
四大哈里发时期
632
661
倭马亚王朝 (白衣大食)
鼎盛
阿拔斯王朝
(黑衣大食)
750
125
合作探究: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政教合一的封建帝国
(2)经济领域
阻隔传统商路
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 交流中心。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 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大哥, 让过不?
你猜?
很明显,商货经过这些黑海的大门是否 完全自由,不仅决定着十分广泛的贸易,而 且决定着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基本联系命运, 从而也决定着在这个广大地区恢复文明的基 本手段的命运。
7世纪末 新罗
新罗人王建建 立高丽王朝, 效仿唐制
14世纪末 朝鲜
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 略朝鲜,朝鲜请求中 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 军民取得胜利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能够准确定位中古时期亚洲的时间范围,理解这一时期亚洲各国或地区的地理分布及相互间的联系。

2.史料实证:通过研读历史文献、考古发现、艺术作品等史料,验证中古时期亚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与特色。

3.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古时期亚洲重要历史事件、制度变革、文化交流等现象的成因、过程及影响。

4.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认识亚洲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价值,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教学重点•中古时期亚洲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

•亚洲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如丝绸之路的作用。

•宗教对亚洲社会的影响,如佛教、伊斯兰教在亚洲的传播。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亚洲各国或地区间复杂的历史联系与差异。

•分析宗教如何成为亚洲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历史地图、图片、视频资料等)。

•相关历史文献、考古报告、宗教典籍等。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课本章节内容、背景知识介绍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概述中古时期亚洲的基本历史背景。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与现象。

•地图教学法:利用历史地图展示亚洲各国或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联系。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亚洲文明交流、宗教传播等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幅描绘中古时期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画卷,引导学生想象商队穿梭于亚洲各地的场景,引出本课主题——中古时期的亚洲。

•问题引导:提问“中古时期的亚洲有哪些重要的国家?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新课教学1.亚洲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分别介绍中国、印度、日本、阿拉伯帝国等国家的政治体制(如中国的唐宋时期、印度的笈多王朝、日本的奈良平安时代、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制)。

•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成就,如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印度的数学与天文学、日本的稻作文化、阿拉伯帝国的商业贸易。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5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5张ppt)

一、阿拉伯帝国
问题1.根据地图并结合教材梳理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线索。
1)兴起
7世纪初
622年
632年 7世纪 中期起 8世纪
中期
穆罕默德 创立伊斯兰教
迁居麦地那 建立政权
穆罕默德去世 半岛基本统一
对外扩张
建立帝国
我们以劫掠为 职业,劫掠我们的 敌人和邻居。倘若 无人可供我们劫掠, 我们就劫掠自己的 兄弟。——顾托密 (阿拉伯诗人)
穆罕默德创 立伊斯兰教
4世纪
646年 7世纪末 10世纪初12世纪末 14世纪末 17世纪
高丽王朝建立
朝鲜王 朝建立
德川幕 府建立
笈多帝国几乎征服北印度
两大主题:
帝国的扩张; 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11世纪 13世纪初
突厥人入侵印度
突厥人在印度建 立德里苏丹国
南亚
三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 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 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 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一、阿拉伯帝国
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 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适应阿拉伯
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的代数学、 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 方的。——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思考:巴格达衰落后,伊斯坦布尔具有怎样的地位?奥斯曼帝国又将如何继续影响世 界历史的发展?
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奥斯曼帝国 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以重税的方式影响东西方的贸易。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土地国有制度,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朝鲜文人雅士 以会作汉文诗歌为豪
课堂小结
西亚:伊斯 兰教文化圈
中 古 时 南亚:多宗 期 教文化 的 亚 洲
东亚:儒家 文化圈
阿拉伯帝国
概况: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建立专制 独裁统治,统治者称为哈里发,建立横跨亚欧非 的大帝国 贡献: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桥梁
大化改新:古代日本一次重要的政治、经济改
革。646年日本封建革新派仿照中国唐代实行改 革:土地收归国有,取消贵族、豪族的私有土 地和部民制;中央设立二官、一台、八省,地 方行政设置国、郡、里;统一税制。改革打破 了贵族世袭传统,实质上为日本建立了封建的 经济、政治制度,形成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 家。
宰相
枢密院
财政部
非、西班牙等九个行省,由哈里发任命的总 协助哈里发 掌管令状 负责收支
督(埃米尔)治理
统管政务 与文告
阿拉伯帝国的中央官制
特点:①君主专制独裁传统;②政教合一;③中央集权
重难点突破
课堂任务1: 看书说出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笈多帝国、德
里苏丹国、日本、朝鲜:时间、范围(首都)、政治、 经济、宗教、文化的概况(学案)
C.多元文化实现高度融合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B
3.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
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
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
可知( )
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 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
主题:各有特色的区域文明的形成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见教材第23页· 结合上面的地图和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 用。
提示:首都巴格达是世界范围的商业大都会,商品种类丰富,贸易 范围广阔。阿拉伯帝国是沟通当时世界亚非欧三洲贸易的桥梁。
·见教材第23页·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已 经有深厚积淀;另一方面,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广泛吸收了这些地区的 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形成阿拉伯文化。
课堂强研习 合作学习 精研重难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材料一 通过一百多年的征服,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 洲的大帝国,结束了这些地区长期的混乱局面,促进了工农业的恢复和 发展,为商品生产和商旅往来提供了条件。这个帝国不仅控制了东西方 的主要商道,取得了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决定性优势,而且以它强大的中 央集权统治保证了国内外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 的国家,伊斯兰教认为商业是真主喜爱的事业。帝国政府把商业看作国 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大力保护商业活动,统一货币。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中古 时期亚洲地区 的不同国家、 民族、宗教和 社会变化,认 识这一时期世 界各区域文明 的多元面貌。
学科素养 1.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 影响。 2.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奥斯曼人崛起的历程 及影响。 3.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 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4.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 义,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
2.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 政 治 : 最 高 统 治 者 是 __苏__丹__ , 既 是 _宗__教___ 领 袖 , 又 是 _国__家___ 和 _军__队___的主宰,还是全国__土__地__的最高所有者。 (2)经济:__宗__教__上__层____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 各种苛捐杂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3)对外:___伊__斯__坦__布__尔____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控制 了连接_亚__欧___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贸易受到一定影 响。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古时期亚洲文明的发展规律,反思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启示。
-培养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古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然而,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涉及范围广泛,各地区文明差异显著,学生在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上可能存在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中古时期亚洲各个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东亚的唐朝、宋朝,南亚的印度教时期、伊斯兰时期,东南亚的吴哥王朝、满者伯夷,以及中亚的突厥、蒙古等民族的历史更迭。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古时期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这幅地图上找到哪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明古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交流?”
2.学生观察地图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中古时期的亚洲。
3.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中古时期亚洲文明的历史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冲突,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份课堂练习,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统编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统编版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PPT课件

2.“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
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
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
巨人”
()
A.首当其冲攻占拜占庭帝国
B.主动学习东西方文化
C.印度教逐步得到推广
D.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君士坦丁堡”“一只脚踏在亚洲, 另一只脚在欧洲”可以判断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崛 起后,开始积极从事向欧洲的扩张,首当其冲的是攻占拜 占庭帝国,故 A 项正确。 答案:A
日本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观点(一)——日本大化改新的性质问题 关于日本改革的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 一种较为流行的意见认为,大化改新是当时的统治者面对东亚 国际形势紧迫的局面,力图实现权力集中化的政治改革。即实 现统治者对土地和人民的直接支配,把从前由皇族、诸豪族的 个别支配权力转归以天皇为中心国家的一元化的支配体制。改 新前的部民与律令制的农民之间没有阶级性质的变化。这种强 调古代天皇权力的意见,似乎和明治以来以改新作为天皇主权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探究] 根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 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 面的重大贡献。
[提示] 态度:吸收,保存,传播。贡献:保存并传播古 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伊斯兰教、阿 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学传到西 方。
速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就是说,中国的影响加速了日本从不 发达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进程。……日本的这种在奴隶制 并未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接受外部先进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使 自己迅速走上封建化道路的情况,为世界各地从奴隶制向封建 制的过渡提供了另一种形式。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二)幕府统治的形成
背景
● 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 ● 庄园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土地的 开垦,贵族、寺院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 园; ● 武士集团的形成: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 养武士;
时间
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 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
特点
● 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 称号,实权由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 武士与将军结成主从关系,成为将军的家 臣; ● 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 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
在东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 西方 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 交流 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 中的 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 作用、的文化发展。
由古印度人发明, 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 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Part 02
奥斯曼帝国
三大洲帝国的兴衰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与对外征服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 是西突厥人的一支,信仰 伊斯兰教,因蒙古西征而 西迁到小亚细亚。
理性提升
Part 04
文化的沟通交流
亚洲先辈们共同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成果, 印度佛教影响遍及世界; 中国儒学影响各国治国理政;
伊斯兰文明辐射亚洲影响世界; 古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底格里 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古埃及文明、巴比伦 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 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 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
东 起波斯湾和高加索 西 达阿尔及利亚 南 自尼罗河中游 北 至俄罗斯边界
二、奥斯曼帝国
军事封建统治阶级
工商业者和农民承 担各种苛捐杂税
集宗教、政治、 军事权力于一身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准确定位中古时期亚洲(约5世纪至15世纪)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理解其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1.2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学生能够辨别并解释中古亚洲在宗教、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现象。

1.3 历史解释: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古亚洲帝国兴衰、宗教传播、丝绸之路影响等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及意义。

1.4 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世界历史多样性的认识,理解亚洲文明对全球文明发展的贡献,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幅包含中古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日本、伊斯兰世界等)的地图,并简述这些地区在中古时期的重要性。

•提问:“提到中古时期的亚洲,你首先会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些元素或事件能代表这一时期?”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图,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个人见解。

过程点评:•通过地图直观展示,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的回答为课堂讨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中国隋唐与宋元时期:简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的特点,强调科举制、四大发明等的影响。

•印度笈多王朝与佛教传播:介绍笈多王朝的艺术成就和佛教向东南亚、中亚的传播,展示相关艺术作品。

•日本平安时代与唐风文化:分析日本吸收唐文化形成的独特风貌,讨论遣唐使的作用。

•伊斯兰帝国的兴起与丝绸之路:讲述伊斯兰教的传播、哈里发国家的建立以及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展示相关贸易商品图片。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中古亚洲不同文明间是如何交流与融合的?这些交流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参与讨论,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课外资料,深入探讨问题,形成小组观点。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25张PPT)

B.地跨亚、非、欧三洲
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
A 回到欧洲。这说明阿拉伯人( )
A.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B.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13世纪
帝国发展
跨过今黑海海峡 向欧洲进军,逐 渐征服巴尔干和 东南欧部分地区
14世纪 中期
16世纪 后期
1453年
继续发展
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 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 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帝 国首都
帝国极盛
先后征服西亚和 北非部分地区, 建立起地跨亚非 欧三洲的大帝国
二、奥斯曼帝国
2、统治
(1)政治 中央: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地方:总督或州长掌管地方事务。 阶层: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
政教合的一专制统治
,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 君主中央集权体制
分裂割据的状态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
荣,对外贸易发达
,对外贸易发达
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
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 互借鉴中发展
贡献
中国儒学文化
对西方 ②阿拉伯文版本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被翻译
成拉丁文重回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③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 自然科学的发展。
对中国 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学和数学等对中国
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②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③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5、衰亡原因: (1)内部:腐败、矛盾(民族、阶级、宗教) (2)外部:蒙古西征 6、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
(1)经济:东西方商业贸易往来的桥梁。
(2)文化:①传播了伊斯兰文化;②较好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拓展探究:
材料一: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
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
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印度的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
入西方,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
平城京与长安城
和同开珎与开元通宝
片假名,起源于汉字楷书 平假名,起源于汉字草书
制度上学习中国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二)东亚 2、朝鲜 (1)7世纪末: 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10世纪初: 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3)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4)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统治: (1)政治: 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 最高所有者。 政教合一 (2)经济:
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帝国 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 影响。
3、衰亡原因: (1)内部:1922年凯末尔革命 (2)外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扩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0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共20张ppt)
默德的继承人。
材料:哈里发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 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 子”。他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落的 宗教领袖+政治领袖 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 和常备军的基础上的。
君权神授,政教合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阿拉伯帝国 2.鼎盛时期的帝国
(2)经济繁荣: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一说阿拉伯帝国经济状况 如何?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一、阿拉伯帝国 2.鼎盛时期的帝国
(3)文化繁荣: ①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 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 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 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 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麦地那
基本统一 两河流域南包、

伊朗和整北个半非岛
渐扩大
的广大地区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一. 阿拉伯帝国
1.建立和扩张 材料1 为满足统治者的权力欲求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阿拉伯 帝国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在当时等级 制盛行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的平等主张还是比较进步和受到 下层人民欢迎的,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作战 勇敢,不怕死亡。在以宗教为名的扩张战争中,战斗热情明显强 于周边的民族。
材料③3统治帝者国重政视治知的识相,对开稳放定宽,容交的通态发度达;,并经统济治繁者荣采,取为招 阿的揽拉造各伯纸民术—族和伊优罗斯秀盘兰人针文才传化的入的政阿形策拉成。伯与帝发国展,提对供阿了拉有伯利环—境伊。斯中兰国文
化的④发阿展拉与伯繁人荣征,服起的了都积是极有的千促年进文作明用的。地区,有深厚的文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 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学:《一千零一夜》 建 筑:建于705年的大马士革清真寺,被认为是中世纪 建筑的奇迹。麦加与麦地那城的清真寺也都远近闻名。 数学: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被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天文学:计算出了太阳年的时间,还论证了地球自转与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理论。 医 学:知道了消毒与使用麻醉药品,并开始治疗伤寒、 霍乱、白内障等疑难病症。
7世纪初

7世纪初的疆界 7传世播起的2主0年要代方伊斯 632年稳字默德病通时统 一的网拉伯国家疆域
622年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 那,建立政权,势 力范围逐渐扩大
穆罕默德去世,阿 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7世纪中期
大规模对外扩张, 先后征服叙利亚、 两河流域、伊朗和 北非的广大地区
阿拉伯 国家的 建立
波斯湾东岸以及阿姆河流域,是当时帝国
著名的四大谷仓;在手工业上,采矿、金
属加工、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
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的毛毯、叙利
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
当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
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
贸易。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农民承担沉重财税。
②经济繁荣: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 化交流中心。
③垄断商路: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 易受到一定影响。
一定程度上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控制东西方商路,迫使欧洲国家寻求绕过地中海的新航路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同步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思考1: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 ①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东西文明的中转站)(中亚、西亚) 2、帝国统治概括
①政治稳定
②经济繁荣
③文化兴盛
阿拉伯人改造古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演变过程
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东西文明的中转站)(中亚、西亚)
1、兴衰历程
材料1: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 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2: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古兰经》
如何理解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
7世纪
穆罕默德 创立
伊斯兰教
622年
穆罕默德 迁居
麦地那
632年
穆罕默德去世 半岛基本统一
7世纪 中期
对外扩张征服: 叙利亚
两河流域 伊朗
北非广大地区
8世纪 中期
建立地跨 亚非欧 大帝国
“伊斯兰”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安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安拉。人的一切也都是安拉赐予 的,只有生前服从安拉,死后才能进入天堂”。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和帝 国建立扩张的过程,它提供的是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
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
界文明的发展。”
—(美)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欧洲随着罗马衰亡而进入了黑暗时代,亚洲则成为世界贸易、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双测过关(四)中古时期的亚洲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适应稳定社会和统一国家之需要而产生的宗教是()A.道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兰教解析:选D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故选D项。

2.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

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解析:选B题干中“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信息,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

3.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

”这表明伊斯兰教()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了阿拉伯半岛的发展,对市民经济和游牧民族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故C项正确。

4.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

这个国家是()A.西罗马帝国B.法兰克王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解析:选D中世纪后期,当时基本上西亚地区都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它横跨亚、欧、非三洲,把东西方交往要道牢牢地控制住;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故D项正确。

5.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

由此可知()A.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形成B.土地封赐程序极其严格C.君主由此确立权力至尊地位D.预示着分裂割据的隐患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笈多王朝对土地的层层分封,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了国王封赐臣属的等级关系,故A项正确。

6.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

这预示着()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解析:选B由材料“国际压力”“民族危机感”等信息,并结合文章《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名称可以推知,日本需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进行一场变革,以推动日本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

7.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

这反映了()A.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B.唐新顶层关系友好往来的见证C.新罗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册封D.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解析:选B材料信息的含义是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和借鉴了唐朝的年号,反映了两国政府关系往来密切,故B项正确。

8.下表为新罗统治时期的记载。

材料信息表明()A.C.政治统治趋向衰败D.君主权力逐步得到强化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新罗统治时期叛乱频繁发生,这表明新罗政治统治不稳,逐渐走向衰败,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4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

因此,历代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

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

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隋唐时期中日交流的变化,并概括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归纳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从交流的形式和交流的内容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从日本国家改革与创新的角度回答。

答案:(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

(2)变化: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隋唐之前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后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特点:善于学习,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

B级——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伊斯兰教禁止活埋女婴,主张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提倡赈济贫民,向孤儿、乞丐和过路人施舍;主张停止部族之间的血亲复仇;限制高利贷,善待和释放奴隶。

这些主张() A.形成了氏族部落统一的民族力量B.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繁荣安定C.结束了教派仇杀并实现信仰统一D.超越了伊斯兰教诞生的时代解析:选D材料中关于妇女的权利、赈济贫民、限制高利贷等措施,在当时半岛纷乱的状态下,这些主张具有超前性,故D项正确;材料中伊斯兰教的主张有利于缓和复杂的社会矛盾,有利于使各氏族部落形成统一的民族力量,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该作用,故A 项错误;B、C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

2.奥斯曼帝国崛起影响了亚非欧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

其主要表现在()A.造成意大利城邦国家的衰落B.阻碍了英法等西欧国家经济发展C.造成巴尔干地区关系复杂化D.控制地中海,推动亚欧商路兴盛解析:选C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逐渐征服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实行军事封建统治,造成巴尔干地区及周边地区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加复杂化,故C项正确;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大,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交流的要道,由于帝国对过往商人征收重税,阻碍了亚欧商路兴盛,导致了意大利城邦国家的衰落,但这仅仅是奥斯曼帝国崛起产生的一个表现,而不是主要表现,故A、D两项错误;英法等西欧国家不是亚非欧交汇地区,故B 项错误。

3.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加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难以维持,农民或虚报户籍,或逃匿他乡,或将土地献纳给豪门势家,自己成为他们的庄民。

各地豪族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耕种,建立庄园。

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A.中央集权制的瓦解B.阶级矛盾的激化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地方豪强的扩张解析:选C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日本国有封建土地制度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庄民”和“庄园”产生,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的瓦解与庄园的建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项错误;地方豪强的扩张是庄园形成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

4.678年,唐高宗一度想再次起兵讨伐新罗,但侍中张文认为:“今吐蕃为寇,方发兵西讨;新罗虽云不顺,未尝犯边,若又东征,臣恐公私不堪其弊。

”高宗只好作罢。

由此可见()A.唐朝因吐蕃而断绝了与新罗的关系B.唐政府注重轻重缓急处理外交事务C.客观上为新罗内政建设提供了条件D.双方关系经历了冷淡到缓和的过程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今吐蕃为寇,方发兵西讨;新罗虽云不顺,未尝犯边,若又东征,臣恐公私不堪其弊”可见,由于唐朝为吐蕃所累,对朝鲜半岛已是有心无力,表明唐政府注重轻重缓急处理外交事务,故B项正确;唐政府停止了对新罗的战争而非断绝了与新罗的关系,A项错误;C项在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双方的缓和关系,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14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

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

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像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

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材料三(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

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分)(2)材料二中布罗代尔说,没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你如何评价这句话。

(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扩张的认识。

(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以从对欧洲近代自然科学、文艺复兴和社会转型的角度加以分析。

第(2)问,结合穆罕默德的活动和贡献,运用唯物史观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

第(3)问第一小问,可从地理位置、文明成就、世界影响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古代世界扩张的影响。

答案:(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