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因素
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是纯粹以个体家庭为分子而构成的一个 总体。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选择怎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对 子女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铸 就子女成长的摇篮,成为预防子女犯罪的坚固防线。 因此,家庭教育方式成为导致青少年犯罪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的观念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庭 的教养方式,也伴随着家庭成员观念的不断改变而对子女产生 着微妙的化学反应,对子女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不良教育方式主要有:娇纵溺爱型、专制粗暴型、放任自流型、 沟通失败型、疏于管教型、家长道德缺失型
从表2可以看出,暴力犯罪青少年元认知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青少年,存在 显著性差异(p<o.oo1).14个单项因子平均得分均低于普通青少年,其中存在显 著差异的单项因子共 9 项。
分别表现在元认知知识方面( 意识性,准备性,对策性) 、元认知技能方面( 理解 性,复习及方法性) ,元认知监控能力方面( 反馈性,补救性,总结性) 方面, 且大多 (p<o.oo1)。 这说明,暴力犯罪青少年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能力较为薄弱,也 缺乏对认知活动把握的基本技能,导致他们对一些事情的认识与理解容易出现 偏差。 其次,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够冷静理智地采取有效的办法"策略进行解决,行 为冲动而偏执; 且在事后自省和反馈的通道不够畅通,无法正确认知自己出现 的问题及其偏差,也不能够进行及时的监督"检查与矫正,最终导致极端行为 的进一步产生。
师生关系出现问题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角色的正确认识和履行方面的偏差,比如对学生缺乏 应有的尊重,过分地训斥,甚至打骂体罚;提出学生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不正当的要求;对 部分学生的偏爱和对另外部分学生的淡漠、不关心以及缺乏信任等等。近年来频频发生的 学生针对教师的极端校园暴力事件一部分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三、同学间的关系 同学之间应当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利害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往往与他们对生活和 事物的不成熟的理解有关。同学之间的矛盾,会使学生出现情绪低落而不稳定、心 理负担加重、行为失常等情况,马加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马加爵无视国家法律,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 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
二、经济基础薄弱引发心理失衡
从近年来的刑事案件来看,因为贫困而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 非常显著的特点,仅以某县法院为例,03年审结的盗窃案件中,92% 以上的被告人家庭都非常的贫困。 当前,社会中一些年轻人看到有些 人在经济开放中“暴富”,心理冲 突加剧,萌生一种“被剥夺感”, 城乡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 贫富悬殊加大,当人们面对社会财 富分配的多元化,收入差距较大的 现实及城市本体的排外性时极易产 生心理失衡。
暴力犯罪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性别维度元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比较
思考:
男性青少年群体中部分青少年元认知水平低下是导致暴力犯罪 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女性群体中两种青少年的元认知并无显著 差异(P>0.05) 。 我们应从其它角度,比如性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环境 等方面来研究女性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
Fra Baidu bibliotek
一、性格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学校因素
性格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心理和生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型时期,受其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限 制,青少年在个人行为方面表现为意识淡漠、认识能力弱以及控制能力差等特点。
主要表现在:
(1)人格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极度外向、恃强自大、心胸狭隘、自控力差
(2)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
缺乏应有的规范意识;缺乏真正的友爱、友情;缺乏良好的处世态度;缺乏自我评价能力
三、道德规范力量的减弱使社会公德泛化,控制水平降低
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经济制度在不断革新、完善,但 道德体系没有同步适应,社会的负面现象冲击着传统的道德体系,使 其趋于破碎。
学校因素
一、家长与学校和教师的关系 有的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对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不满意,而采取了不支持、不合作 的态度,导致双方关系紧张;还有的是由于学校或教师不正确地利用学生家长中的一些条件或 关系。这些情况都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对学生的是非观、正义观起到扭曲的作用。 二、师生间的关系
四、学校管理的影响 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着缺陷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学生的成绩关心有加,而对学生的个人品德有所忽略,直到学生犯罪了才如梦初醒。 二是一些学校的教育方式缺乏亲和力,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压力大,觉 得学习没有快乐、幸福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特别是学校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够重视, 对其放任自流,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从而自暴自弃,最终脱离学校,流 向社会,滑向犯罪的泥潭。
由表可见,暴力犯罪 青少年父母对子女的 情感温暖、理解(F1、 M1)显著低于普通青 少年父母(p<0.001), 而对子女的惩罚严厉、 拒绝否认(F2、F5 、 M4 、 M3 )则显著高 于普通青少年父 (p<0.001),在其他 维度无显著差异。
社会因素: 一、社会土壤的刺激和暴力文化的泛滥
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分析
廖文婷 王素芬
元认知:
主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知识和意识,1976 年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 Flavell正式提出。 实验:选取山西省未教所的男性暴力犯罪青少年 200名,山西省女子 监狱女性暴力犯罪青少年 130名,选取山西省晋城市初二至高三各年 级学生共计 420人作为被试。测评后剔除无效被试,有效被试共计 426人。
大量的不健康的文艺作品以及国内自产的不健康的文艺作品充斥文化消费市场的现象,遍布城乡 各地的雷射厅、录像厅、个体书摊,大量传播着思想不健康的武打、凶杀、抢劫等书刊和影视作 品,有的地方只看经济的繁荣,甚至对传播、贩卖色情、黄色刊物等的也放任不管。这样未成年 人就能够多方面、多渠道的涉猎色情制品,刺激着人性最原始的暴力冲动,从而进行性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