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及防治对策
暴力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是什么
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是什么 这个社会上存在着很多的暴⼒犯罪事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暴⼒犯罪事件呢?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起来看看。
暴⼒犯罪的原因 1、不良的⽣活背景 不良的⽣活背景是指压抑个性、妨碍⼈格正常形成和发展的⽣活经历和环境,如贫困、缺乏母爱的⼈⽣早期经验,缺乏理解与友爱的⼈际关系等。
在这种不良的⽣活背景下,极易形成⼀种反社会⼈格。
尽管这种不良⽣活背景是作为⼈的直接环境⽽发⽣影响的,但它常常是社会⽭盾的折射。
不难理解,⼀个在⾮暴⼒环境下成长的少年,⽐在⼀个充满暴⼒的环境下成长的少年更少暴⼒倾向。
2、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常常作为⼀种强刺激⽽导致杀⼈、伤害等犯罪⾏为的发⽣。
当纠纷中有过错的⼀⽅未受到应有的批评与处理,⽽⽆过错的⼀⽅也未得到适当的救济抚慰时,后者可能会采取过激⾏为⽤以泄愤报复。
纠纷⼀⽅或双⽅⼼胸狭窄,报复⼼重,更易发⽣暴⼒⾏为。
因此在处理民事纠纷过程中,官僚主义、不依法办事或者不能秉公处理,都可能导致⽭盾的激化⽽引起恶性案件的发⽣。
3、婚恋挫折 婚恋的挫折常常导致厌世、⾃杀或杀⼈。
⽽易于导致婚恋挫折和纠纷的情况主要有:包办婚姻;⼀见钟情,草率结婚;喜新厌旧,第三者插⾜;未婚同居,三⾓恋爱;恋爱中断,⼈财两空;以及现在的⼀夜情等等。
4、暴⼒渲染 有研究表明,暴⼒渲染具有⼀种⼼理暗⽰作⽤,看到过别⼈实施攻击性的⼉童或成⼈,⽐没有看到过的⼈更易采取攻击性⾏为,并且具有较⼤的强度。
如果他在某种场合下被激怒,那么暗⽰的影响就会被激发出来。
因此报刊、影视对暴⼒事件的宣传报道,哪怕它⽆意于教唆⼈去实施暴⼒⾏为,但可能实际上起着暴⼒犯罪的渲染作⽤。
众所周知,在美国9.11时间发⽣后⼀段时间,电视镜头曾多次播放基地组织劫持飞机撞向世贸中⼼的图⽚,后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就禁⽌了这种实际上可能起到暴⼒渲染的⾏为在电视上的播放。
5、被害⼈的积极作⽤ 暴⼒犯罪常常是在被害⼈与犯罪⼈的互动中产⽣的。
暴力犯罪的原因与对策期末论文
暴力犯罪的原因与对策一.暴力犯罪概述(一)。
暴力犯罪的概念.暴力犯罪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对一些暴力犯罪已经很熟悉。
暴力犯罪最早的概念是作为《犯罪学三圣》之一的意大利刑法学家,犯罪学家加洛法罗提出的,他把罪犯分为四种,分别是谋杀犯,暴力犯,缺乏症质感的罪犯,色请犯。
暴力犯罪是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以特定的或者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
共基本特征为具有明显的暴力性质。
暴力犯罪是我国监狱官路最为基本的三中犯罪类型之一,是一种严重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典型犯罪形态。
由于其暴力手段的凶残性与危害后果的严重性,暴力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情况,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恐惧感,降低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感。
二.暴力犯罪的原因。
(一)。
内在原因在暴力犯罪的研究中,一些人基本上还停留在这样的模式上,首先是单纯的数字堆砌,然后是若干实例的列举,最后是想当然的归纳。
一谈到暴力犯罪,就必然归咎于阶级斗争,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文盲,法盲,打击不力,思想工作薄弱等等。
一谈到图财力的暴力犯罪,就必然和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拜金主义联系起来,而一谈到性暴力犯罪,就和性自由,喜新厌旧,第三者插足等等词汇出现在眼前。
以上的固然属于暴力犯罪原因的范畴,但绝不是暴力犯罪产生之原因的全部。
甚至不是主要的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认为,暴力犯罪的产生实际上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从人的本质来看,人类存在着三大差异。
第一是人类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差异,这既对立与统一的存在于人类自身之中。
前者是先天的遗传变异的自然结果,而后者是通过后天的文化学习获得的。
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文化学习可以影响遗传及变异,但永远不可能取代它。
第二是,人类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身心差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类要成思考中高贵的对象,就不能靠着把自身中一切个性的东西都磨成一律,而是要把与众不同的个性培养起来和发扬出来,这样人类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而这种个性之间的差异决定着人和人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首先,个人心理因素是导致极端暴力犯罪的重要成因之一、有些人可
能由于患有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在适应生活和社交关系
上存在困难,难以正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他们可能产生愤怒、恐惧
等消极情绪,并以极端暴力行为来发泄和宣泄。
对于这部分人,社会应该
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和治疗服务,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并增
加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其次,社会环境因素也是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重要成因。
社会环境的
紧张和冲突往往容易引发人们的暴力行为。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道德
失范、资源分配不公等情况下,个人内心的不满和愤怒容易通过暴力行为
来表达。
要预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社会矛盾,加强
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再次,家庭背景是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重要因素。
在家庭暴力、亲子
关系紧张、缺乏良好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情况下,孩子容易形成暴力倾向,
并把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
针对这一问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不容忽视。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倡导良好的行为模范和价值
观念,为孩子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总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成因是复杂而多样的,需要从个人心理、
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应对。
只有通过采取综合、全方位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遏制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
安全和稳定。
暴力犯罪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暴力犯罪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暴力犯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暴力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仅对个人安全构成威胁,更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其中,一些因素如穷困、文化差异、种族歧视以及心理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解决这些问题,公共政策、教育与社区参与是关键。
1.问题因素:一、穷困:穷困是许多暴力犯罪案件背后的原因。
贫困家庭的孩子容易缺乏资源,如良好的教育或就业机会,导致他们面临紧张的生计。
而一些人因贫穷而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和住所,导致情绪激动,进而引发暴力行为。
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多元文化的社区中,人们可能因为语言障碍、文化传统的差异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对把对手打败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导致暴力行为。
三、种族歧视:种族歧视经常导致暴力行为。
种族歧视可能是种族对于欠缺了解而导致的,人们经常从一方或双方有偏见和误解。
这可能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引起不安和焦虑,进而引发暴力行为。
四、心理问题:许多暴力行为存在潜在的精神问题。
例如抑郁症、躁郁症、心理疾病等,使人在心理上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在一些情况下,一些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因为一些不符合现实的观念而产生极端反应,导致暴力行为。
2.解决方案:一、公共政策:社会对于暴力犯罪的关注不断提高,引起了政策制定者的注意。
政府应重新进一步评估已有的刑法和警务法,将合适的惩罚给予犯罪分子,从而减少暴力犯罪。
此外,加强警察部门的培训,让他们更加专业化和有效工作,令他们有能力透过侦查打击暴力犯罪。
二、教育:教育是另一个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在家庭、学校、社区环境中加强相关教育内容。
比如,加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各种心理疾病导致的犯罪因素,帮助他们认识到暴力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此外,社会上也有很多心理咨询机构可以提供帮助,如心理医生、职业咨询师等,人们也应该多加利用。
三、社区参与:社区活动的建立和团结的促进有助于减少暴力犯罪的发生。
论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及防治对策第一篇:论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暴力犯罪是一类严重危害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犯罪类型。
随着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增多,社会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愈演愈烈,给公众内心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引发对犯罪的恐惧,而且由暴力犯罪造成的心理创伤和恐惧在肉体创伤愈合后仍要持续数月数年乃至终生,因而暴力犯罪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暴力犯罪的概念、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及原因入手,进而透彻的分析并把握暴力犯罪的成因,最后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提出切实能达到控制暴力犯罪发案率的对策,以减少暴力犯罪,使公众更具有安全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暴力犯罪犯罪原因防治对策暴力犯罪又称为人身伤害犯罪,是一种非法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极端攻击性行为。
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纵火、爆炸、绑架人质、劫持飞机轮船以及其他一些凭借暴力等手段实施的犯罪通常被认为是暴力犯罪的典型形态。
暴力犯罪一般表现为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冲突与对抗,大多是凭借体力实施的,因而又称为“面对面的暴力犯罪”。
尽管现代暴力犯罪日益表现出智能化趋势,但习惯上仍被称为“体力犯罪”。
犯罪学研究表明尽管经济犯罪的危害远大于所有的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所造成的威海的总和,但是在社会公众的意识里暴力犯罪时最令人感到恐怖的犯罪,人们对犯罪的恐惧感主要来自于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给受害人带来了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尤其是心灵上的伤害更为严重,有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找出暴力犯罪的原因并提出切实的措施,以减少暴力犯罪的发生是我们目前应该共同努力去做的。
一、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及特点(一)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的暴力犯罪有所增多,暴力犯罪案件在整个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处于一种上升趋势。
据统计,1977-1979年全国年均发生刑事案件57万起,其中凶杀、抢劫、强奸、纵火等暴力犯罪案件约占7%。
恶性暴力犯罪预防及对策研究
恶性暴力犯罪预防及对策研究恶性暴力犯罪是一种极端危害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
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恶性暴力犯罪,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预防恶性暴力犯罪需要加强社会教育。
我们应该推广普及法律知识和道德伦理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这样可以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犯罪的发生。
此外,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其次,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络是预防恶性暴力犯罪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安全的投入,提高警务水平,增加警力配置,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同时,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建立起公安机关、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合作的社会安全体系。
通过警民合作,形成社会共治,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
恶性暴力犯罪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如暴力倾向、攻击性行为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第四,加强犯罪信息共享和打击力度。
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和共享,形成多层级、多部门的犯罪信息网络。
同时,要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恶性暴力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恶性暴力犯罪。
恶性暴力犯罪往往不受国界限制,跨国犯罪分子利用国际间的漏洞进行犯罪活动。
因此,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打击恶性暴力犯罪的国际合作机制和法律体系。
总之,预防和打击恶性暴力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教育、建立社会安全网络、提高心理素质、加强信息共享和打击力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恶性暴力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刑法论文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防治研究
刑法论文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防治研究暴力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不安全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暴力犯罪,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心理成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心理成因1.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是暴力犯罪心理成因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失业率高等问题都会导致一部分人产生不满和愤怒情绪,进而引发暴力行为。
2.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暴力、家庭纠纷等不良家庭环境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暴力犯罪的风险。
3. 个体因素:个体的心理特征也是暴力犯罪心理成因的重要方面。
例如,心理障碍、人格缺陷、攻击性倾向等因素都可能使个体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二、防治措施1. 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预防暴力犯罪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力度,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3. 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面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从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完善刑法体系,加大对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帮助他们改变暴力行为的心理模式。
三、心理干预的重要性1. 心理矫治:对于已经犯罪的人员,仅仅依靠刑罚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心理矫治。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 心理辅导:对于有暴力倾向的人群,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冲突和问题,避免将暴力行为转化为现实行动。
3. 心理支持:对于受害者来说,暴力犯罪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
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和勇气,恢复正常的生活。
浅析暴力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文题目浅析暴力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入学时间:指导教师:摘要:暴力犯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罪名,由于近十年暴力犯罪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国家对社会乃至全球安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危害,日益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强烈关注,在我国各界学者及实践者的努力之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研究成果却往往难以运用到具体的司法实践之中,理论最终不能服务于实践,甚为可惜。
在此种情况之下,本文以犯罪学角度,结合刑法的相关理论来辨析暴力犯罪组织的相关概念,然后通过分析具体相关数据去研究我国暴力犯罪的基本特征,并总结我国暴力犯罪的生成原因,在总结成因基础之上提出防治暴力犯罪生成在刑事实体法的建议,希望能为暴力犯罪的制定、修改,解释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暴力犯罪;原因理论;防范对策目录一、暴力犯罪概述 (1)(一)暴力犯罪的概念 (1)(二)暴力犯罪案件基本特征 (2)二、暴力犯罪产生的成因 (3)(一)大众媒体的“示范”效应 (3)(二)经济利益驱动 (3)(三)社会综合防控体系的不健全 (4)三、防治暴力犯罪的思考 (4)(一)加强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 (4)(二)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5)(三)增加罪名设置,提高法定刑 (5)四、结论 (6)【参考文献】 (7)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整个公安领域,即出现了大量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暴力犯罪。
这一暴力犯罪直接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如何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障社会治安,已成为我国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
因此,加强暴力犯罪预防与控制的管理和研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长期现实课题。
在我国公共安全管理领域,暴力犯罪一直是值得关注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暴力犯罪一直受到管理者、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但缺乏足够的关注和研究。
暴力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进⼊21世纪以来,我国暴⼒犯罪案发数虽然有所下降,淡⼀些重⼤恶性暴⼒犯罪案件时有发⽣。
那么,暴⼒犯罪的原因是什么?暴⼒犯罪的对策有哪些?下⾯就由店铺告诉⼤家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吧! 暴⼒犯罪的原因 暴⼒犯罪的原因⼗分复杂,是在社会与个体的⽭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因此,暴⼒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类于社会与个⼈两⼤⽅⾯。
暴⼒犯罪的社会因素 暴⼒犯罪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化、家庭、教育五⼤⽅⾯。
经济原因: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与犯罪现象的产⽣和变化具有是很紧密⽽⼴泛的联系。
谈及市场经济与暴⼒犯罪的关系就不得不提贫困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由于经济因素引发的暴⼒犯罪其根本原因就是贫困,这不仅仅表现在单纯的贫困上,还表现在⼈⼝失业严重,贫富差距过⼤等问题上。
从中国⽬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已经迈⼊世界第⼆经济⼤国的⾏列,却依旧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有统计学资料研究表明,失业对于⼈的犯罪⾏为影响极⼤,长时间持续失业,必然导致经济状况的恶化,家庭和家庭成员遭遇困境,有可能导致家庭暴⼒,青少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进⽽引发青少年⼼理扭曲⽽引发青少年暴⼒犯罪。
特别是失业者⾃尊⼼被挫伤,对社会及政府产⽣仇恨⼼理,引发反社会情绪继⽽⾛上暴⼒犯罪道路。
其次,贫富差距过⼤容易激化社会⽭盾,造成⼈们价值观的扭曲,引发严重的⼼⾥失衡。
贫困者在这场物质利益争夺战中的失败可能会逐渐演化为“嫉妒”“仇恨”,进⽽被⾦钱绑架,在正常的途径难以得到满⾜的情况下,⼀些⼈可能会通过⾮法途径来满⾜⾃⼰的需求,进⽽使⾃⼰的存在感加强,这种存在感有进⼀步诱使他们通过犯罪来积累梦想的财富,从此⾛上⼀条不归路。
政治原因:这种原因导致的犯罪数量不多,犯罪⼈犯罪的原因主要对于本国政府的不满或者是⼀种畸形的爱国情结和民族仇恨。
对于本国政府不满⼀般是受⼈⿎动,在有⼼⼈的引导下,被当做实现某⼈或者某个利益团体的利益的⼯具进⽽实施了过激的⾏为,⽐如近年来的西藏,新疆暴⼒问题层出不穷就是典型表现。
浅析青少年暴力犯罪及防治对策
浅析青少年暴力犯罪及防治对策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呈现上升态势,本文简要介绍了青少年暴力犯罪发生的诱因,及预防措施。
标签:青少年;暴力犯罪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青少年凭借其自身的自然力或借助一定的具有杀伤性能器械以强暴手段或以其他危险方式,对人或物施暴并造成了一定损害后果或有造成损害危险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一般包括杀人、伤害、强奸、抢劫、放火、爆炸等。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在我国一般暴力犯罪中的比例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因此,探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成因,并寻求预防对策,在当前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此为基点,做以简要剖析。
一、青少年及暴力犯罪的法律界定根据发展心理学较为通用的划分标准,青少年是指年龄在11、12岁至24、25岁之间的社会群体。
在犯罪学研究及司法实践中所指的青少年,一般是指14周岁至25周岁的人。
暴力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利用身体力量或其他工具恶意侵害他人身体或公私财物的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
当前青少年暴力犯罪主要集中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典型暴力犯罪。
此外,放火、爆炸、绑架、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其他凭借暴力手段实施的犯罪,在青少年暴力中也占相当比例。
二、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诱因青少年暴力犯罪虽然有偶然性突发性等特征,但是它的产生发展是受一定因素支配有其必然性的。
这些因素如家庭、社会、学校及青少年自身等因素相互作用紧密结合共同促成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发生发展。
首先,家庭教育不当对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良好家庭教育与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正常健康的性格气质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道德观。
从犯罪起因看,有些青少年犯罪与家教不当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其次,社会不良文化对引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大多数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个人崇拜感非常强烈,良性的引导就容易使青少年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反之,就容易引导其走上犯罪的生涯。
社会学论文论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对策
社会学论文论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对策社会学论文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旨在探讨大学生暴力犯罪的根源,以期在校园中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引言:作为社会中的关键群体,大学生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然而,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出现给校园安全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促进校园安全和谐发展。
一、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征1.1 特征一:心理压力过大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这些压力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心理失衡,进而产生暴力倾向。
1.2 特征二:传统社会观念束缚部分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这种观念的存在促使他们更容易采取暴力行为。
1.3 特征三:网络暴力的蔓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问题也逐渐流行起来。
在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受众的一部分,有时会受到网络暴力的引导,进而转化为现实中的暴力行为。
二、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原因2.1 原因一:家庭环境不良一些在校大学生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其产生长期的心理伤害,导致其在校园中产生暴力倾向。
2.2 原因二:社会价值观扭曲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价值观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例如,一些媒体、网络时常宣扬暴力、不道德的行为,并将其包装成时尚或潮流,这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2.3 原因三: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关注部分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由于缺乏适时的关注和帮助,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暴力行为。
三、对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对策3.1 对策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提供适时的心理帮助和支持。
暴力犯罪的预防与治理研究
暴力犯罪的预防与治理研究第一章暴力犯罪的概念和特征暴力犯罪是指以暴力手段实施的法律禁止的犯罪行为。
暴力犯罪的特征是施暴者在实施犯罪行为时采用了暴力手段,对受害者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暴力犯罪具有突发性、残忍性、危害性等特征,对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
第二章暴力犯罪的成因研究暴力犯罪的成因极其复杂,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其中,社会因素是暴力犯罪的根源,如社会分化、社会失序、社会冲突等因素都会导致暴力犯罪的发生。
而经济因素也是暴力犯罪的重要原因,如贫富差距、就业问题等都会导致暴力犯罪的增加。
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则会对暴力犯罪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章暴力犯罪的预防研究预防是防控暴力犯罪的重要手段。
对于暴力犯罪的预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公众的抵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对于青少年群体,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暴力防治教育和健康教育等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2 加强刑法和司法制度的建设加强刑法和司法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对于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可以起到威慑效果,减少暴力犯罪的发生。
同时,建立完善的受害者救助制度,帮助受害者恢复身心健康。
3.3 增强社会增强社会监管能力加强社会监管能力,遏制暴力犯罪的增加。
特别是加强对邪教组织和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削弱其对社会的危害。
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高风险地区的监管,预防暴力犯罪的发生。
第四章暴力犯罪的治理研究暴力犯罪的治理是防控暴力犯罪的重要措施。
对于暴力犯罪的治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加强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保密机构等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对暴力犯罪的打击能力和效果。
4.2 加强国际合作暴力犯罪具有跨境特点,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惩治暴力犯罪的机制,共同打击暴力犯罪。
加强多边和双边合作,加强信息交流,推动国际法律体系的完善。
浅谈暴力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及矫治对策
浅谈暴力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及矫治对策暴力犯罪是指以暴力手段侵害他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暴力犯罪呈现出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需要新的矫治对策来有效预防和打击暴力犯罪的发生。
首先,新情况是暴力犯罪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与以往相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涉足暴力犯罪。
他们由于受到社会变革、家庭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被负面的价值观念引导,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针对这一情况,矫治对策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和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
其次,新特点是暴力犯罪犯罪手段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暴力犯罪的手段日益多样化。
比如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等,这些犯罪手段隐匿性强、受害人较难防范。
针对这一情况,矫治对策应加强对暴力犯罪手段的研究和技术手段的创新,提高侦查和打击力度。
再次,新特点是网络暴力犯罪屡禁不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暴力犯罪也日益严重。
网络暴力犯罪包括网络欺凌、网络诽谤、网络敲诈等,一方面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扰乱了社会秩序。
针对这一情况,矫治对策应加强网络监管和技术防控,建立健全网络暴力犯罪打击机制,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执行。
最后,针对以上新情况和新特点,需要采取一系列矫治对策。
首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提高警民互动合作。
加强社区警务,加大对犯罪嫌疑人的排查打击力度,增强公共安全感。
同时,加强警民互动,引导公众参与到犯罪预防和侦查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共同治安的合力。
其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律体系。
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对暴力犯罪行为予以明确界定,明确相应的处罚力度。
加强公民权益的保护,增加对受害人的救助和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
再次,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矫治。
针对年轻人犯罪的特点,通过心理矫治手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最后,加大对暴力犯罪的宣传教育力度。
浅析暴力犯罪社会原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暴力犯罪社会原因及应对策略摘要:我国检近十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实现了一个质的跨越,人们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在面临矛盾、纠纷时至少知道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法治环境本应日益浓厚,然而纵观几年来检察机关案件受理公安移送案件数及犯罪危害性可以看出,暴力性犯罪非但下降,反倒呈绝对数量的攀升。
对这一突出问题,决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问题,而是一个多元性的含有深层次涵义的社会问题。
本文拟从社会环境,犯罪心理及预防机制做出浅层次探讨。
关键词:暴力犯罪行为失范涟漪效应家庭氛围刑事和解一、暴力犯罪的现状表述及原因探析20XX年2月底,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XX年《法治蓝皮书》显示,从20XX年1月到10月,中国刑事立案数和治安案件立案数增幅分别在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二十左右,全年刑事和治安案件立案总数分别在530万件和990万件。
同时还指出,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在20XX年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所谓报复社会类、家族伦理类恶性案件比较突出,据有关数据统计,仅20XX年底至20XX年初我国共发生八起灭门案,且大多是发生在自己直系或者旁系血亲、姻亲或者无直接利害冲突的朋友之间,且凶犯作案疯狂,其后果大多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如此集中且犯罪对象如此异常也非常令人费解,也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和评论的社会热点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犯罪率猛增,从1978年开始,刑事案件立案率以每年每10件/10万人——12件/10万人速度递增,1978年全国犯罪总数为50万起,到20XX年达468万起。
如果要分析出如此居高不下的暴力犯罪原因,专家可以总结不下数十条很有技术含量的理由。
但其本质无非是在于经济和社会。
早在中共八大时就已经指明了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然而建国以来接二连三的政治斗争扭曲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正确的审视我国转型期经济发展特征,可以看出,无论阶级斗争如何激烈,无论天灾人祸影响如何剧烈,从本质来说还是经济生活的迟延性和人们的预期值之间的矛盾而至引发心理冲突和行为失范。
暴力犯罪社会原因与预防措施
暴力犯罪社会原因与预防措施一、引言暴力犯罪是当今社会中严重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还对社会秩序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了解暴力犯罪的社会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社会安宁与谐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引发暴力犯罪的社会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社会原因1.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
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缺乏家庭教育等因素都可能使孩子的行为变得偏离正轨,最终演变为暴力行为。
2.经济压力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容易导致社会的不公平与不稳定。
当一部分人陷入经济困境,找不到出路时,他们可能成为犯罪的受害者或者加害者,从而引发暴力犯罪。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社会对暴力的容忍度较高、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被认同和模仿,暴力犯罪就会更加普遍。
此外,媒体对暴力的渲染也容易导致人们对暴力行为的模仿和认同。
4.教育和就业问题教育和就业机会的不均衡会导致一部分人失去进取的动力,从而投身于犯罪活动。
学校和社会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可以减少暴力犯罪的产生。
三、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应重视亲子关系的建立,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父母应以身作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从而减少暴力犯罪的产生。
同时,加强社会救助体系,为经济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3.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加强对暴力行为的法律建设和宣传教育,提高暴力行为的违法成本,加大对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公民的自觉性和法治观念。
4.改善教育体制和就业环境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质量,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青少年暴力犯罪增加的背景及预防方法
青少年暴力犯罪增加的背景及预防方法青少年暴力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体、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本文将探讨其增加的背景,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
一、背景分析1. 社会变革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社会关系紧张。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一些青少年因为无法适应社会环境而产生了挫折感和失落感。
这种负面情绪易导致他们寻求抒发的方式,暴力犯罪成为其中之一。
2. 心理问题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可能面临来自学业、家庭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情绪失控、压抑、情感孤立等问题都可能使他们寻求暴力行为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3. 其他不良环境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可能居住在经济困难、社区环境恶劣、犯罪率高的地区。
这些环境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到暴力文化,甚至受到犯罪团伙的引诱和影响,增加了他们参与暴力犯罪的可能性。
二、预防方法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青少年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至关重要。
家长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正确价值观,加强沟通和理解,提供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
2.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具有开展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教育的良好平台。
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感管理能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服务。
3. 加强社会支持和关怀社会各界应加大对青少年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辅导和咨询机构,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4. 打造良好社会环境完善社区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安全和治安管理,减少犯罪活动的发生。
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社区警务和社会服务水平,增加对社区的关注和帮助,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结语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增加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但我们仍然有希望通过加强教育和关怀来预防这一问题的发生。
试论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及防治
论文提纲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人们眼前。
从已曝光的各式各样的校园暴力犯罪事件到2015年震惊中美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酷刑绑架案,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校园问题,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校园暴力犯罪,对待校园暴力犯罪我们都有哪些防治对策一、校园暴力犯罪的概述(一)校园暴力犯罪的概念(二)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三)校园暴力犯罪的特征(四)校园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二、校园暴力犯罪的影响(一)对受害者的影响(二)对施暴者的影响(三)对双方家庭的影响(四)对校园以及社会的影响三、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一)法律原因(二)个人原因(三)家庭原因(四)教育的缺失(五)社会环境的影响四、防治校园暴力犯罪的对策(一)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环境(二)建立相关机构完善防控体系(三)教育者层面(四)关心每个学生,注重人性教育(五)对家庭制定相应机制(六)鼓励正统和健康的信仰结论有效防治校园暴力犯罪,就应该从政府到普通民众,从法律到道德约束,全民全方位的进行工作,扎扎实实的保证学生的安全快乐校园时代。
从各国都有相应措施来看,校园暴力是一项重大课题,是全民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国家的发展,法治的建设,民族的进步,校园暴力必将得到有效的遏制。
内容摘要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人们眼前。
从已曝光的各式各样的校园暴力犯罪事件到2015年震惊中美的洛杉矶中国留学生酷刑绑架案,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校园问题,什么是校园暴力犯罪,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是有哪些,对待校园暴力犯罪我们有什么样的防治对策,社会对校园暴力犯罪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关键词:校园暴力犯罪犯罪成因防治对策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students are the pillars of the society in the futur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problems in people's eyes. From already exposed a variety of campus violence crime to 2015 shock us Los Angeles Chinese students torture, kidnapping case, so that people have to re-examine the campus, what is the campus violence crime, the causes of campus violence crime is which treat the campus violence crime we have what kind of countermeasures, society of campus violence crime should hold what kind of attitudeKeywords:campus Violent crime Causes of crime Prevention and cure countermeasure试论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及防治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
暴力犯罪预防
暴力犯罪预防在当今社会,暴力犯罪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对于预防暴力犯罪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暴力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暴力犯罪的原因暴力犯罪作为社会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原因有多种多样。
首先,社会不公平是导致暴力犯罪的一大原因。
当一个社会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时,一些人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会使用暴力手段。
其次,心理问题也是暴力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人可能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无法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发展出一些不正常的行为。
此外,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紧张、教育落后等原因也可能导致个体变得暴力倾向。
二、暴力犯罪的危害暴力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对于个人来说,暴力犯罪可能导致身体伤害甚至死亡,也会给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对于社会来说,暴力犯罪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社会恐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预防暴力犯罪的有效措施为了预防暴力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完善社会安全体系,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社区警务体系,增加巡逻巡防频次和警力配置,提高社区治安水平。
其次,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加大心理辅导力度,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得到及时的帮助。
此外,加强对家庭关系和教育的关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家庭的和谐性和稳定性,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条件。
另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预防暴力犯罪的重要手段。
严厉打击暴力犯罪行为,对犯罪分子进行法律制裁,提高犯罪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是预防暴力犯罪的有效途径。
各国之间可以加强情报交流和警务协作,共同打击跨国暴力犯罪团伙,阻止犯罪分子的横行。
综上所述,暴力犯罪的预防是一个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暴力犯罪是一类严重危害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犯罪类型。
随着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增多,社会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愈演愈烈,给公众内心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引发对犯罪的恐惧,而且由暴力犯罪造成的心理创伤和恐惧在肉体创伤愈合后仍要持续数月数年乃至终生,因而暴力犯罪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暴力犯罪的概念、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及原因入手,进而透彻的分析并把握暴力犯罪的成因,最后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提出切实能达到控制暴力犯罪发案率的对策,以减少暴力犯罪,使公众更具有安全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暴力犯罪犯罪原因防治对策
暴力犯罪又称为人身伤害犯罪,是一种非法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极端攻击性行为。
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纵火、爆炸、绑架人质、劫持飞机轮船以及其他一些凭借暴力等手段实施的犯罪通常被认为是暴力犯罪的典型形态。
暴力犯罪一般表现为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冲突与对抗,大多是凭借体力实施的,因而又称为“面对面的暴力犯罪”。
尽管现代暴力犯罪日益表现出智能化趋势,但习惯上仍被称为“体力犯罪”。
犯罪学研究表明尽管经济犯罪的危害远大于所有的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所造成的威海的总和,但是在社会公众的意识里暴力犯罪时最令人感到恐怖的犯罪,人们对犯罪的恐惧感主要来自于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给受害人带来了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尤其是心灵上的伤害更为严重,有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愈合。
找出暴力犯罪的原因并提出切实的措施,以减少暴力犯罪的发生是我们目前应该共同努力去做的。
一、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的暴力犯罪有所增多,暴力犯罪案件在整个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处于一种上升趋势。
据统计,1977-1979年全国年均发生刑事案件57万起,其中凶杀、抢劫、强奸、纵火等暴力犯罪案件约占7%。
从1980年至1990年,官方统计的暴力犯罪发案数增加了两倍,其中抢劫案上升为在中国由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发案数中的第二位,并且从此再也没有退下去。
[1]1991、1992年发案数继续上升。
据最新的官方报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犯罪结构有所变化,暴力犯罪发案数有所下降,据公安部通报,2003年1-11月爆炸案、放火案、强奸案、杀人案以及抢劫案的发案数均比2002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4%年上半年,爆炸、放火、强奸、杀人等几类案件继续明显下降,但是抢劫和抢夺这两种贪利的暴力犯罪案件数分别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5.7%和9.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暴力犯罪发案数虽有所下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重大恶性暴力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二)我国暴力犯罪的特点
1.从作案手段来看,暴力犯罪一般具有突发性、残酷性、冒险性等特点。
作案手段和
工具一般计较简单和原始,例如杀人一般使用棍棒、砖石、匕首等钝器或锐器。
但是暴力犯罪的智能化趋势日渐明显。
2.从类型上来看,杀人、伤害、强奸、等传统类型暴力犯罪有增无减,空中劫持航空
器、抢劫银行、爆炸等新的暴力犯罪类型也已出现。
3.从时空分布来看,杀人、强奸行为的发案率,农村高于城市,而寻衅滋事、聚众斗
殴行为的发案率则城市高于农村。
抢劫案主要发生在城市近郊。
[2]
4.从犯罪性别年龄来看,暴力犯罪在绝大多数上男性高于女性,暴力犯罪中以青少年
为多,且呈低龄化趋势。
二、暴力犯罪的主要成因
导致暴力犯罪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应看到它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丑恶现象,如社会上有不少人开始崇尚金钱,崇尚西方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导致了道德观的滑坡,腐蚀了人们的灵魂,这也是近几年暴力犯罪急剧上升的重要原因;另外,贫富悬殊加大,社会分配的差异拉大助长了犯罪分子的非法取利心理,淡忘了舍利取义、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今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错综繁杂的社会,攀比心理严重,诱惑力往往大于自控能力和抵抗力,因而容易陷入暴力犯罪的误区。
(二)被害人促动
“对社会上的犯罪所进行的任何意义的研究,都必须把罪行的受害者和犯罪人的分析包括在内。
在某些特定的罪行中,罪犯与被害者,有罪一方和无辜者一方之间,很难从法律上划清一条界限。
这特别适合于某些暴力犯罪。
”[3]暴力犯罪常常是在被害人和犯罪人互动中发生的。
个人品行不端、生活作风不严肃、首先实施挑衅行为等,往往成为个人被害的诱发因素。
(三)不良生活背景
不良的生活背景在这里是指压抑个性、妨碍人格正常形成和发展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如贫困、缺乏母爱的人生早期经验,缺乏理解与友爱的人际关系等。
在这种不良的生活背景下极易形成一种反社会人格。
[4]这种不良的生活背景常常是社会矛盾的折射,研究表明,一个在非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少年,比在充满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少年具有更少的暴力倾向,反之亦然。
(四)学校教育不当
目前暴力犯罪居高不下与学校教育不当有直接关系。
一是个别学校教学指导思想有偏差,对学生的学习、升学率抓得多,而对思想、道德、法制等心理健康科目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二是有的学校与家庭缺少沟通,老师只重视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在社会上的表现如何则不闻不问;三是个别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这种只看重学习好的学生,对“包袱生”白眼相看的做法,会使自制力差的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有的则劝其退学,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在社会上游荡,一旦与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上,就很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潭。
三、防治暴力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以道德、法制、文化教育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是预防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的“堤坝”,是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根本途径,从社会心理上遏制暴力亚文化的传播、泛滥与习染,从主观原因上抑制暴力犯罪的念头与冲动,需要加强三方面的教育:1、加强道德教育。
要把握好大众传媒、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导向,弘扬先进典型,让人们学有榜样。
同时要抨击丑恶现象与腐朽意识,警戒人们歪风邪气不能学、歪门邪道不可行。
2、加强法制教育。
经常进行普法教育,以案说法对于因施暴而从“有理方”变为“被告方”的案例,更应向血气方刚、易受激惹的青少年宣讲,促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自我约束在法律规范内行事。
3、加强文化教育。
暴力型犯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智力型犯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这一点具有普遍性。
首先,必须坚决贯彻九年义务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中小学校在校生的巩固率。
其次,大力开办各类中专、高职等职业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同时也使其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以便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二)“严打”严重的暴力犯罪,及时惩处凶犯
“严打”严重的暴力犯罪,一是要提高破案率,不使凶犯逍遥法外,警示有犯意者不敢以身试法。
二是速侦速破,不给犯罪分子以喘息之机,破案越及时,威慑力越大。
三是重点
打击团伙型暴力犯罪,尤其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严惩涉枪犯罪、绑架犯罪、多起杀人犯罪的团伙首犯。
(三)宣传预防常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与能力
暴力犯罪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打击暴力犯罪是公安机关的职责,但潜在被害人亦应提高警惕,既防止自己被害,也减少歹徒的施暴的机会。
公安机关以及群防群治组织应当以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预防常识。
预防暴力侵害应注意以下几点:1、防止矛盾激化。
2、注意保护隐私。
俗话说“祸从口出”。
在特定情况下,个人隐私的泄露可能招致破财之灾甚至引来杀身之祸。
3、审时度势,巧妙周旋。
怒斥、挣扎直至强力反抗暴力侵害,可能迫使犯罪人收敛而放弃施暴企图。
不过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处理之的反应,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尽量使自己脱离险境。
4、留下证据、协助破案。
在实在难以避免被害的情况下也要想办法在其身上留下痕迹,看清相貌,辨听口音,收集保存证据,在报案时一并提交公安部门。
参考文献:
[1]李楯编:《法律社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8-509页。
[2]张远煌:《犯罪学原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页
[3]王牧:《新犯罪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219页
[4]曾庆敏:《国外刑法学知识译丛.刑法》,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第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