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的确认和处理制度

合集下载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精选五篇)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精选五篇)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精选五篇)第一篇: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第一条质量不合格保健食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

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保健食品,均属于不合格保健食品。

包括:(一)保健食品的内在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二)保健食品的外观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三)保健食品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保健食品。

第二条在保健食品验收、储存养护、上柜、销售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确认,确定为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三条质量管理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保健食品,应及时通知仓管员、营业员等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

第四条食药监部门检查、抽验发现不合格品,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将不合格保健食品移入不合格区,挂红色标识,做好记录,等待处理。

第五条不合格保健仪器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

第六条不合格保健仪器食品的报损、销毁由质量管理员统一负责,其他各岗位不得擅自处理、销毁不合格保健食品。

第七条不合格保健食品的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员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损销毁记录。

第八条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第九条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保健食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记录应妥善保存至少2年。

第十条质量管理员每季应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加强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第十一条明确为不合格保健食品仍继续发货、销售的,应按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进货检查验收台帐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保健食品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严把保健食品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结合本店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企业应加强对保健食品进货、入库、保管、上柜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严格审验经销商品质量及相关身份证明,确保所经营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可靠、标识说明真实、清晰,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三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三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1、凡医疗器械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与法定质量标准或有关规定不符合的医疗器械,均属不合格医疗器械。

2、在医疗器械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医疗器械,应存放于不合格医疗器械区,挂红牌标志,并及时进行质量查询,等待处理。

3、对在库储存中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如果是生产环节或运输环节的质量隐患而导致的,则要向供货单位联系,商洽退货或销毁等处理办法。

如果是本公司储存保管或养护不当而导致的,则必须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重犯。

4、医疗器械养护过程或出库复核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医疗器械,应立即停止销售和发货。

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销出的不合格医疗器械。

并将不合格医疗器械移放于不合格医疗器械区,挂红牌标志。

5、上级药监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医疗器械时,或药监、药检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时,应立即停止销售。

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销出的不合格医疗器械。

并将不合格医疗器械移入不合格医疗器械区,挂红牌标志,等待处理。

6、不合格医疗器械按规定进行报废和销毁。

对不合格医疗器械产品决定销毁时,必须报经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监督销毁。

对质量不合格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部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制定与采取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二)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九、不合格管理办法及控制程序(一)不合格产品管理办法1、定期由厂长召开质量例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参与。

2、由质量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汇报生产中、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对于不按操作规程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质量事故进行处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人员进行奖励。

4、对外来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及企业内部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性时研究,分析原因,及时想办法,及时提出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不合格的处理(1)对于过程检验中。

2024年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二篇)

2024年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二篇)

2024年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一)、目标。

确立一个针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确认和处理的标准操作程序,旨在实现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有效管控。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情况。

(三)、责任主体。

业务部、配送中心、质管部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需确保此SOP的执行。

(四)、程序1、若购入的医疗器械在验收中被判定为不合格,验收员需填写“拒收报告单”并上报质管部。

质管部进行鉴定后,将明确的拒收意见的医疗器械送入退货库(区)。

保管员需登记不合格品台账,并及时办理退货手续,退回原发货单位;或送入不合格品库进行报废处理。

2、(1)在库养护检查或出库复核中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应立即挂黄牌暂停发货。

养护员需填写“质量复查报告单”并报质管部。

(2)质管部应立即在系统中暂停销售,并填写“停售通知单”通知业务部门。

(3)质管部复查后确认合格的医疗器械,需办理系统解除停售手续,并填写“解除停售通知单”送业务和仓储部门,移除黄牌后继续销售。

若确认不合格,业务员需办理“不合格品移库单”,将商品移入不合格品库,保管员需登记“不合格品台帐”。

已配送出库的,由业务部门发出“产品收回通知单”进行回收。

3、配送退回的医疗器械经检查确认为不合格的,应送入不合格品库,由保管员登记“不合格品台帐”。

4、对于确认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质管部应根据《医药商品调拨责任制》规定,明确处理意见。

如由供应商负责的,按退货处理,业务部门需填写“进货退出通知单”,通知配送中心退货;超出供应商负责期限的,按报废处理,由保管员填写“报损审批表”,报业务、质管、财会部门审核,由总经理批准报损。

5、已获得报损审批的报废医疗器械,保管员需定期列出清单,质管部需编写“销毁医疗器械报告”(附销毁产品清单),经分管业务的经理审批和相关部门核对签字后,由质管部组织人员进行销毁。

销毁过程需由质管部记录,特殊管理医疗器械的销毁需报药监部门监督销毁。

6、对于各级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抽查检验不合格或被禁止销售的医疗器械,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1. 背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该制度将规范不合格品的鉴别、处理和追溯流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的影响。

2. 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或规格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外观缺陷或损坏- 功能不正常- 材料缺陷- 加工不良- 标识不清晰或错误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3.1 不合格品鉴别和报告-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人员应定期检查产品,发现不合格品后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进行鉴别和记录。

- 不合格品应在不合格品管理表中详细记录并标记,包括日期、问题描述、鉴别结果和鉴定人员签字等信息。

3.2 不合格品处理方案- 不合格品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案,包括修复、返工、报废、退货等。

- 处理方案应由质量控制人员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和确认。

- 处理不合格品时,应保证过程中的记录、操作和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不合格品追溯与改进- 每个不合格品都应有唯一的标识,方便追溯其流向和生产过程中的可能问题点。

- 对于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彻底调查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 不合格品处理情况应进行定期总结和复盘,为日后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提供参考。

4. 权责划分- 生产部门负责发现和鉴别不合格品,并及时报告。

-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评估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并与相关部门协商确认。

- 相关部门负责按照处理方案执行,确保不合格品的妥善处理和记录。

5. 相关记录和文件- 不合格品管理表:记录不合格品的信息、鉴别结果和处理方案。

- 不合格品追溯表:记录不合格品的标识码、追溯记录和分析结果。

以上是我们公司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请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持续提升。

如有任何疑问或改进建议,请及时反馈。

谢谢!。

品质控制部门的不合格品处理规章制度

品质控制部门的不合格品处理规章制度

品质控制部门的不合格品处理规章制度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品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各个企业都设立了品质控制部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在品质控制部门中,不合格品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品质控制部门的不合格品处理规章制度。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产品或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无法修复或调整,需要淘汰或重新生产;二类是产品或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轻微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修复或调整达到合格标准;三类是产品或材料在生产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属于售后问题。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登记品质控制部门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且登记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类型、数量、发生时间等。

登记信息应该详尽准确,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2. 不合格品的分类和评估在发现和登记不合格品后,品质控制部门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不合格品,需要立即停产或召回;二类是轻微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调整或修复;三类是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无影响的不合格品,可以继续使用。

3.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和评估结果,品质控制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一类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整改或召回;对于二类不合格品,可以通过修复或调整达到合格标准;对于三类不合格品,可以继续使用,但需要进行诊断和调整,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4. 不合格品的记录和分析品质控制部门需要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和分析工作。

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成本、时间等信息;分析包括不合格品的发生原因、频率等。

通过记录和分析,可以找出不合格品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5. 不合格品的追溯和返修品质控制部门需要建立不合格品的追溯和返修机制。

仓库货物不合格品处理与追责制度

仓库货物不合格品处理与追责制度

仓库货物不合格品处理与追责制度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仓储业务作为物流业的重要环节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货物不合格问题时有发生,给仓储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确保仓储业务的顺利开展,并有效应对不合格品问题,我公司特制定了仓库货物不合格品处理与追责制度,以规范处理流程并明确责任,保障仓储业务的质量和安全。

一、处理流程1.不合格品发现和确认在仓库工作人员对货物进行验收、入库或出库过程中,如发现可疑货物或质量存在问题的货物,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确认。

2.责任部门介入确认不合格品后,仓库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介入,并组织召开不合格品评审会议。

会议由仓库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主持,参与人员包括仓库管理人员、质量部门代表、相关仓储项目负责人等。

3.不合格品分类评估会议期间,针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评估,根据产品性质、损失程度和后续处理方式等因素,将不合格品分为以下几类:- 不合格品可修复:指通过修改、调整或其他手段可以使不合格产品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的情况;- 不合格品不可修复但可利用:指虽然不合格,但仍有其他用途或价值的情况,如实施回收再利用等;- 不合格品需报废:指不得继续使用、销售或进行其他操作的情况。

4.处理方式确定根据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确定相应的处理方式:- 对于可修复的不合格品,负责项目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修复等操作,确保货物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对于不可修复但可利用的不合格品,可以将其拆解利用或以其他形式处置,但需确保安全合规;- 对于需报废的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封存、标记,并由负责人员向上级部门报告并进行相应处理。

5.追责制度任何仓储人员在货物验收、入库、出库等环节中,如有故意或过失导致不合格品的产生及传递,将依据公司相关制度进行追责。

二、责任分工1.仓储工作人员责任仓库工作人员是货物流转过程中的第一道关口,他们负有以下责任:- 对货物质量进行认真验收,确保不合格品不进入仓库;- 在仓储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报告不合格品问题;- 配合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不合格品评估及处理,完成相关工作。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三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三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一、本制度适用于本厂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等范围;二、本企业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厂委派的人员负责;三、工作程序按照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生产技术部门,质管部门有关负责人。

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通知质管部门;四、对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

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五、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置。

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置。

现场不合格由本厂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并写成书面报告交质量管理部;六、处理不合格成品和废弃物时,需方必须在保证购买后不再用于加工食品原料的前提下,主要工业或畜禽之用,形成书面协议文件,否则焚烧,并留存往来票据(影像资料)。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二)(一)、目的。

建立一个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和处理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控制性管理的目的。

(二)、范围。

适合本企业出现的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

(三)、责任人。

业务部、配送中心、质管部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sop负责。

(四)、程序1、购进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由验收员填写“拒收报告单”报质管部,质管部鉴定后明确拒收意见的医疗器械入退货库(区),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并及时办理退货手续,退原发货单位;或入不合格品库报废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达到客户需求而制定并实施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将以____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不合格品管理的定义和目的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发货之后,经过验证和检测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客户需求或者产品设计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生,降低不合格品对企业生产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一)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判定标准1.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不合格品划分为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轻微不合格品;2. 制定不合格品的判定标准,明确不合格品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1. 设立不合格品发现的机制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2. 建立不合格品记录和登记表格,对不合格品的发现时间、位置、数量、原因、处理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三)不合格品的处置和处理措施1. 不合格品的处理分为报废、修复和重工三种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2. 确定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人和流程,明确处理措施的要求和步骤。

(四)不合格品的追溯和分析1. 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追溯,找出导致不合格品出现的原因;2. 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不合格品的共性和规律,提出改善和预防措施。

(五)不合格品管理的监控和评估1. 建立不合格品管理的监控机制,定期对不合格品的记录和处理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2. 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一)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1. 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符合相关要求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 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编写和修改程序,确保不合格品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化。

(二)培训和教育员工1. 对参与不合格品判定和处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流程;2. 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的能力。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5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1.所有员工都必须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降低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是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体现。

2.在生产包装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机台巡查和工作自检,以此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和人为造成不合格品的增加。

3.接触到产品的所有工序员工,懂得慎重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进行分离,隔开避免混杂,造成工时成本的浪费。

4.所隔离出的不合格品,要由质检部对其评审,围绕返工、降级、报废及状况认可的不同程度进行定位。

5.区分开的不合格品,不可与其它合格产品混装、混放,须放置到指定地点,有必要的还可用相关标识予以注明。

6.当不合格品数量大于一般正常情况的,须由专人根据不合格品的数量、特征、损失程度、影响等及相关补救或再防发生措施情况,以书面、表格形式进行如实统计、汇报。

7.不合格品定位后,要进行及时处理,不可因长时的堆放而引发更严重的质变。

8.不合格品定位后,属于二等品的降价处理,产品尽快出售,不符合食用的产品,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严禁出售。

应当及时报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书面逐级汇报存档。

附:不合格的区分二等品(次品):偏膜、日期不明显,经过杀菌正常处理的产品。

废品:其它二等以下产品。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2)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或规定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不合格品的存在不仅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有损害,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和质量风险。

因此,建立和完善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维护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合格品分类不合格品可以根据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2. 销售过程不合格品:指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3. 客户投诉不合格品:指由客户投诉产生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4. 检验抽查不合格品:指在检验抽查过程中被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5. 退货产品:指客户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主动要求退货的产品。

不合格品确实认和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确实认和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确实认和处理制度不合格品确实认和处理制度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爱“不合格品的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确实认和处理制度1、目的:严禁购进、销售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对经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实行掌控性管理,杜绝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确保人民使用安全。

2、职责:质管员负责进产出品的质量管理,并处理售后产品的质量问题。

保管员负责进产出品的基本项目的验收与日常产品的进出管理,养护。

业务员负责联系客户并帮助质管员解决售后质量问题。

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在入库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和销售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的管理。

4、制度内容:4.1不合格品确实认:不合格品是指医疗器械的包装不合格、外观质量的不合格及内在质量不合格。

4.1.1国家或省、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通知或质量公告中的不合格品。

4.1.2本企业质量验收、保管养护和出库复核中发现并已报质管科确认的外观、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包装污染、碎裂及超出有效期的产品。

4.1.3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不符合规定的产品。

4.2不合格品的发现与上报4.2.1质量管理人员应随时收集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通知或质量公告中的有关不合格医疗器械信息,对本公司经营的医疗器械进行核查,如发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应立刻填“商品停售通知单”流转业务负责处停止销售,依据销售记录先电话通知购货单位以最快速度追回,再填“售后商品收回通知单”发至各销售单位追回。

退回的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公司不合格品库。

4.2.2在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的医疗器械,质管员应及时填“确认报告单”,交保管员入不合格品库;对销后退回品种验收中发现外观质量不合格的,通知保管员对在库同批次药品和相邻批次药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品先电话通知购货单位以最快速度追回,再填“售后商品收回通知单”发至各购货单位。

退回的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公司不合格品库待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1. 引言2. 责任归属2.1 不合格品的责任归属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制造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员。

2.2 任何生产环节中出现的不合格品都应由制造部门负责处理。

2.3 相关负责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主管、质量控制经理等,他们应对不合格品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3. 不合格品的定义3.1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公司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或产品组件。

3.2 不合格品的判断应基于公司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4.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4.1 发现不合格品4.1.1 不合格品可由任何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

4.1.2 员工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上报相关负责人员。

4.2 不合格品处理责任人的指派4.2.1 相关负责人员收到不合格品的上报后,应尽快指派责任人进行处理。

4.2.2 责任人员一般由制造部门内部进行指派,同时应相应地通知所属部门的负责人。

4.3 不合格品处理过程4.3.1 责任人员应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记录,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3.2 处理措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修复、报废、再加工等。

4.3.3 责任人员应及时上报处理情况,并将处理结果进行记录。

4.4 不合格品责任追究4.4.1 若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不符合公司要求或质量标准,则相关负责人员有责任追究到位。

4.4.2 追究责任时,应根据责任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扣减绩效等。

4.4.3 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品问题应引起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流程优化和员工培训。

5. 培训和宣传为了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了解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公司应定期进行培训和宣传。

5.1 培训内容应包括不合格品的定义、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的追究。

5.2 培训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或在线培训等形式进行。

5.3 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以便员工随时参考和了解。

6. 结论不合格品处理责任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责任追究的重要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合格品处理程序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保证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要素。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食品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或者市场流通中,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内部要求的产品。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产品质量不合格:比如产品口感异常、变质、异味等。

2. 安全性问题:比如添加非法添加物、超过检测限值的有害物质等。

3. 不符合标准要求:比如产品包装不符合规定、标签标识不完整等。

4. 生产工艺不合格:比如生产车间环境不洁净、操作不规范等。

二、不合格品的管理责任1. 食品企业负责人:要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负总责,并制定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 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质量管理部门、生产人员等,要按照企业制定的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操作,并及时报告。

三、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不合格品处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不合格品的初步查验:企业生产或经营者在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查验。

确认不合格品后,应进行封存、封堵,确保不进入市场流通。

2. 不合格品的处理报告:企业负责人要将不合格品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报告应详细记录有关不合格品的基本信息,如品名、数量、批号等,并提供初步原因分析。

3. 不合格品的归类与处理方案制定: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情况,将其分为可纳人肉处理的、可畜肉处理的、可农作物处理的、可废弃处理的等分类,并制定相应处理方案。

4. 不合格品的处置执行:根据处理方案,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的处理。

比如可纳人肉处理的不合格品应进行高温处理,确保彻底灭菌;可农作物处理的不合格品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 不合格品的记录与报告:对每一起不合格品处置情况,企业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编制相应报告,包括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信息。

这些记录和报告需要妥善保存,以备监督部门的查验。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一、不合格产品的定义1.缺陷产品:产品存在设计、制造或材料方面的缺陷,使其无法达到预定的功能要求。

2.计划外停产产品:由于设备故障、原材料供应问题等原因导致的停产,生产出的产品无法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3.检测不合格产品:通过质量检测流程,发现产品存在不合格问题,未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4.客户退货产品:客户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退货的产品,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二、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1.不合格产品发现(1)生产车间自查:生产车间应每天进行自查,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报告质量部门。

(2)质量检测:所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和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测,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产并报告质量部门。

(3)客户退货:客户退货的产品应立即报告销售部门,并传达给生产部门。

2.不合格产品处理(1)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隔离,以避免对其他产品造成污染或继续流入市场。

(2)质量部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确定不合格产品的具体原因。

(3)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a.设计问题:与设计部门合作对设计进行修改或改进。

b.制造问题: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或改进。

c.材料问题:更换供应商或检查原材料质量。

d.人为因素:进行员工培训和标准操作流程(SOP)的修订。

3.不合格产品追溯(1)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记录不合格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批次、生产时间、检测记录等。

(2)查找不合格产品的原因,追溯到具体的生产环节,以便找出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将追溯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进行及时的改进,以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不合格产品处理的责任分工(1)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和报告,确定原因,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2)生产部门:负责及时隔离和处理不合格产品,并改进生产工艺以防止再次发生。

(3)设计部门:负责与质量部门合作对设计进行修改或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

(4)供应链部门:负责检查和管理原材料供应商的质量,避免使用低质量原材料。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1. 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处理程序,保证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2. 定义2.1 不合格品不符合国家、行业、公司标准的产品,或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或者废品。

2.2 不良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产品。

2.3 废品无法修复或者再利用的不合格品或者被退回的产品,又称退料。

3. 处理程序3.1 不合格品的分类和识别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将产品分为合格品、不良品和废品,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分类。

3.2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3.2.1 不良品的处理不良品不得继续使用,必须及时处理。

对于可以修复的不良品,生产部门必须根据维修流程修复并进行二次检验;对于无法修复的不良品,应当返工或拆解成零件或附件在其他产品中使用。

3.2.2 废品的处理对于废品,必须进行明确的标识和分类,尽量避免相互扰乱。

废品应当按照环保法规进行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3 报废品的处置报废品是产品使用寿命已经结束或者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故障无法修复的产品。

对于报废品,必须进行明确的标识和分类,避免出现误判。

报废品需要根据企业或者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处置。

3.3 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每一批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有记录,以便在出现质量纠纷或者其他质量问题的时候进行追溯,以提供有力的实物证据。

3.4 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和改进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公司必须进行严格的原因分析,以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

同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4. 结论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

制定严格的处理程序和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树立公司品牌形象,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不合格产品及服务的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及服务的处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及服务的处理制度一、引言为了保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确保客户的权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制度旨在规范对不合格产品及服务的处理流程,确保及时发现、处理和纠正不合格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和服务再次出现。

二、管理标准1. 定义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制度规定或客户需求的产品。

2. 分类管理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处理分为三个阶段:发现、处理和纠正。

发现阶段•内部检测: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日常检测,如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等。

•外部投诉:客户投诉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处理阶段•产品处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处理,如报废、返修、重工等。

•服务处理:对不合格服务进行重新提供或补偿。

纠正阶段•原因分析:对不合格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改进措施: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 处理流程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1.发现不合格产品:由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或客户投诉部门发现不合格产品。

2.停止使用和流通:不合格产品一经发现,即停止使用和流通,并做好隔离标识。

3.不合格产品处理申请:相关部门(如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提交不合格产品处理申请,包括产品信息、不合格原因、处理方式等。

4.确认不合格产品处理方案:由质量控制部门审核不合格产品处理申请,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5.实施不合格产品处理方案:按照确认的处理方案,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报废、返修、重工等。

6.不合格产品处理报告:质量控制部门填写不合格产品处理报告,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并归档保存。

不合格服务处理流程1.接收投诉:客户对不合格服务进行投诉,接待投诉的客服人员要及时记录投诉内容和联系方式。

2.确认投诉问题:投诉部门对投诉进行确认,并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

3.处理方案制定:制定不合格服务处理方案,包括改进措施和补偿方案。

4.实施处理方案:按照确认的处理方案,对不合格服务进行相应的改进或重新提供服务,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偿。

不合格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

~~~~~~~有限~~字〔2023〕第~号~~~~~~~不合格品治理制度及处理流程一、目的为进一步加强不合格品治理,确保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足,降低生产本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依据公司实际状况特对不合格品治理制度及流程予以修订。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设计制造效劳全过程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票据流转、废品补料、不合格品惩罚及质量索赔。

三、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处理方式〔一〕不合格品分类依据不合格品的质量特性,将不合格品分为三类:1、返工或返修品;2、回用品〔让步接收品〕;3、废品〔包括工废品、工废改作他用品、料废品〕。

〔二〕不合格品处理方式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分为以下三种:1、订正。

主要包括:①返工:返工指一个过程,它可以完全消退不合格,并使质量特性完全符合要求。

返工由检验人员打算,不必提交《不合格品处理单》评审。

②返修:通过修理不能完全消退不合格品,而只能减轻不合格品的程度,使其尚能到达根本满足使用要求而被接收的目的。

③降级:为使不合格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转变。

2、回用〔让步接收〕。

回用指不需返工和返修而直接使用或另行配制相关零部件后使用。

回用品指产品不合格,但其不符合的工程和指标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性、牢靠性、互换性及产品正常使用均无实质性的影响,不会引起顾客提出申诉、索赔而准予放行的不合格品。

3、报废。

不合格品经确认无法返工、返修或回用,或虽可返工返修但费用过大、不经济的均按废品处理。

废品分工废品和料废品。

工废品依据生产状况和技术要求可改为其他产品零件的,应予改作他用。

属供方产品、加工件废品或原材料料废的,应予以拒收、退货或办理索赔事宜。

四、不合格品治理〔一〕、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审批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审批依据CY/QP21《不合格品把握程序》执行。

涉及到技术问题的,由技术中心经理评审。

对于批量较大、大型关键件或各单位有争议的,需报请技术副总经理仲裁。

各相关单位应在当天完成对不合格品的评审。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控制和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控制和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控制和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使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

2.范围适用于对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不合格的识别、控制和处置。

3.职责3.1质量品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判定、记录、标识、评审和处置。

3.2仓库负责对采购产品的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和处置。

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的分类及评审4.1.1一般不合格品:采购批量原、辅包装材料及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与成品经检验数量较少、如总价值500元一下的不合格品(包装材料不符合采购申请的)。

研发品管部有权在检验记录上签字评审并处理。

4.1.2重大不合格品:批量大,经济价值500元以上的采购原辅物资不合格品及生产过程中半成品与成品检验中发现有批量不合格品或用户因产品质量问题提出有效意见的售后产品,由生产服务部组织相关部门会议评审,并填写《不合格产品评审处理单》报总经理审批后处理。

4.2进货不合格品的控制4.2.1不合格品处置方式:拒收(退货)。

4.2.2研发品管部根据采购物资标准、检验验收规程或样品进行检验和验证,发现不合格品时,应放置在指定的区域挂上不合格的标牌。

检验员在《原辅料验收记录》上清楚记录,报采购部和生产服务部处置。

对严重不合格品检验员在《原辅料验收记录》上注明严重不合格品的原因,报经理审批后处理。

4.2.3检验员通知仓库在不合格品上做好标识,隔离放置避免混淆及便于追溯。

4.2.4对判定不合格品的原辅包装材料,经生产服务部做出不能使用的结论后,由采购部办理拒收退款手续。

4.3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的控制4.3.1采用的处置方式:返工、报废。

4.3.2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同等级品,由生产服务部负责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评审或评定,生产技术部负责处理。

4.3.3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间发现不合格品,应做好标识,能返工处置的由检验员填写《返工\报废单》,及时进行返工处理,并经再次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转入下一道工序。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不合格品是指由于质量不满足技术要求,有可能造成质量事故的混凝土或原材料。

1、不合格品的一般处理1)不合格品的判定依倨:混凝土施工时不满足客户合同技术要求,原材料进场时不满足公司内控质量标准要求;2)发现不合格品后,质检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及时向质量值班(监督)员或室主任汇报;3)不合格品调查由主任或技术负责人展开调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做好预防措施,最后将总结报告交公司领导;4)公司根据相关的奖罚条例对当事人进行处罚;2、生产中混凝土不合格品处理1)现象:坍落度过大或过小,离折,泌水,砂石过量,外加剂计量过多等;2)发现不合格品后首先测坍落度,观察混凝土和易性。

3)基本处理方法:加水加外加剂、加干料、降低标号使用等;4)查配合比表,计算调整后需要物料重量与原来实际重量的差值,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补充物料的种类和重量;5)计算得出的重量进行补充物料。

6)让搅拌车快速搅拌5-10分钟。

7)测混凝土坍落度和和易性。

如仍不满足要求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8)以下情形一般不予调整,直接报废;a)混凝土调整时间距离生产时间已超出3小时;b)混凝土调整时已结团成大小球状。

3、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理1)现象:a)砂:含泥量大于3.0%,细度模数小于2.3或大于3.0。

b)碎石:粒径大或小,压碎指标大于15%,含石粉量大于1.0%。

c)水泥:抗压强度小于强度等级。

粉煤灰:细度大于30%,烧失量大于8%。

2)原材料质检员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报告实验室主任并采取以下措施:a)暂停进货—再检验—确认—退货—记录完成报告b)暂停进货—再检验—确认—降级使用—记录完成报告3)当不合格品数量较大或原材料供应紧张时,由实验室提出使用建议,生产经理决定处理措施。

4)砂石原材料不合格品暂停使用后,若供应商在接通知24小时仍未处理,生产部铲车驾驶员应将该批不合格材料予以清除。

5)粉煤灰出现不合格品,原材料质检员应立即退货。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5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第一节不合格原材料第1.1条严格执行公司《原材料初检规定》,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分别处置。

第1.2条材料班(磅房)须逐车核对随车资料和送货单,与约定不符或资料不全者拒绝进场,并上报材料班长。

第1.3条对于目测就不合格且供货商对目测结果无异议的原材料,应坚决退货,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第1.4条当供需双方对目测结果有异议时,应当即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作为最终判定结果。

第1.5条当对材料有怀疑、目测无把握时,应及时取样送试验室进行快速试验,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退货。

第1.6条材料班应按照有关规定对进场原材料按批量随机取样,将样品送试验室进行检测。

如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室应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材料班,由材料班进行记录,并报告技术经理,采取措施禁止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第1.7条当巡场发现不合格原材料或料场有混料时,应由分公司技术经理根据不合格程度或混料状况,决定是否清运出场或降级使用。

对于降级使用的材料应分开堆放,在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只允许使用在强度等级不大于C15非结构混凝土中,并双倍留置相应的验证试件。

第二节不合格产品第2.1条出厂质检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满足出站要求时,应立即阻止该车混凝土出厂,并通知质检班长或试验室主任,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调整,在保证该车混凝土强度和和易性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再放行出场,并留置相应的调整记录和验证试件。

第2.2条到工地后,因离析或违规加水而被退回的混凝土,应作废品处理(制作地砖或经冲洗后分离提取砂石)。

第2.3条对于因工地多要或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退灰,应及时进行处理:出场2h以内,且混凝土和易性良好的,可按照原强度等级使用;出场2-4h内,如通过掺加适量外加剂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得,可降低1-2强度等级使用;出场4h-6h内,只能用于主体以外低强度部等级部位,如垫层等。

出厂超过6h或已过初凝,作废品处理。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三篇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三篇

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三篇篇一:不合格食品处置制度一、目的:对不合格食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食品的非预期食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购入的食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三、职责:1.食品制作人员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上报不合格食品的内容。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处置。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不合格食品处置的种类、数量及其结果向相关部门领导汇报处置结果。

4.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食品的管控,防止不合格食品的发生。

四、控制程序:1、对不合格食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分类。

2、对不合格食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识别。

和处理。

3、对购入的确认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出“不合格品”标识,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内,将《进货记录》报采购部门负责人退换。

4.对不合格食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处理,并填写相应的处置记录。

5、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上述内容对食品的管控。

篇二:不及格食品处置制度第一条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管理,严肃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本经营单位依照法定条件、要求处置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维护本经营单位声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对不合格食品实施处置制度,是指对销售质量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有关要求,或存在其他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止销售,退出本经营单位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经营单位:(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记、名优标记、国际尺度采用标记、防伪标记等质量标记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透露表现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八)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九)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及格食品的;(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划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安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品的确认和处理制度
1、目的:
严禁购进、销售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对经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实行控制性管理,杜绝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确保人民使用安全。

2、职责:
质管员负责进出产品的质量管理,并处理售后产品的质量问题。

保管员负责进出产品的基本项目的验收与日常产品的进出管理,养护。

业务员负责联系客户并协助质管员解决售后质量问题。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在入库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和销售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的管理。

4、制度内容:
4.1不合格品的确认:不合格品是指医疗器械的包装不合格、外观质量的不合格及内在质量不合格。

4.1.1国家或省、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通知或质量公告中的不合格品。

4.1.2本企业质量验收、保管养护和出库复核中发现并已报质管科确认的外观、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包装污染、破碎及超过有效期的产品。

4.1.3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不符合规定的产品。

4..2不合格品的发现与上报
4.2.1质量管理人员应随时收集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通知或质量公告中的有关不合格医疗器械信息,对本公司经营的医疗器械进行核查,如发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质量管理人员应立即填“商品停售通知单”流转业务负责处停止销售,根据
销售记录先电话通知购货单位以最快速度追回,再填“售后商品收回通知单”发至各销售单位追回。

退回的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公司不合格品库。

4.2.2在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的医疗器械,质管员应及时填“确认报告单”,交保管员入不合格品库;对销后退回品种验收中发现外观质量不合格的,通知保管员对在库同批次药品和相邻批次药品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品先电话通知购货单位以最快速度追回,再填“售后商品收回通知单”发至各购货单位。

退回的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公司不合格品库待处理。

4.2.3质量管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应立即填“商品停售通知单”发至业务、仓库停止销售,再根据销售记录先电话通知购货单位以最快速度追回,再填“售后商品收回通知单”发至各购货单位追回不合格品,退回的不合格品,集中存放于公司不合格品库待处理。

4.2.4在养护过程或出库、复核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应立即停止销售。

由养护员填“确认报告单”报质管员确认后,应及时从合格品库中分离出来,存放在红色标志的不合格品库,并办理停售手续。

4.3不合格品的处理
4.3.1对于外包装污染的不合格品,由业务部门根据协议及时联系处理。

4.3.2对于需报损的不合格品,保管员应及时填写“报损审批表”,分别报业务、质管、财务、经理签署意见后报损。

4.3.3经审批同意该报损的不合格品,经质管员组织监督清点、封存后,填写“销毁审批表”报各有关部门审批。

不合格品的销毁,要征得质管员的同意,按质管员指定的日期、地点,在质管、财务、业务等部门有关人员共同监督下,按不同特性销毁处理,监毁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字。

4.3.5对于售后使用过程中出现一般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由质量管理人员与客户协商处理。

对于售后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人员应立即通知暂停销售该批号的医疗器械,经调查核实后,在征得当地药监部门同意后发文回收,并按其要求进行处理。

4.3.6出库销售后发生质量争议的医疗器械,应报告质管员处理。

属内在质量问题的,应抽样送当地法定检验机构检验。

在质量状况未明确前,应暂停该品种的使用和销售。

4.3.7对不合格品应查明不合格原因,分清质量责任,及时处理并制定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