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体会

合集下载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偏瘫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常采用针灸结合药物疗法,其中补阳还五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方。

本文将就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进行探讨。

中风偏瘫后遗症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特征为面瘫、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偏瘫后遗症主要为“气血不足”、“阳虚”所致。

中医治疗常以温补阳气为主要治疗手段。

而补阳还五汤正是一种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针灸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通过对患者特定穴位的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人体内脏器的功能,恢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临床实践中,患者常采用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穴位和治疗方法,并配合草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针灸刺激后局部的热感和舒适感,并在针灸治疗后出现疲乏感并感到睡意。

而服用补阳还五汤的患者则会感到全身温热,尤其是手脚。

1.改善神经功能:针灸刺激和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改善患者的肌肉活动功能。

而补阳还五汤则可以温补阳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供血,使患者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促进康复治疗: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针灸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患者肌肉的活跃,增强患者对康复运动的参与度。

补阳还五汤可改善患者的体质,并且对促进康复运动的效果有所帮助,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

3.缓解症状: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患者的肌肉痉挛和疼痛感。

补阳还五汤对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有明显效果,使患者的精神状态更加积极,缓解情绪紧张和忧郁的症状。

4.提高生活质量: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治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的益气活血代表方,由黄芪、当归、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

笔者多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合涤栓散加减治疗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病人,疗效满意。

脑梗塞在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笔者根据有关文献,结合自己30余年的临症观察到,本病后遗症期多数病人有气虚血瘀的症象。

灵活加减辨证运用补阳还五汤,多数可获得比较明显的收效。

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次症:神疲乏力、心慌气短、动则汗出、面色黄白、肌肉痿软、舌质淡胖或瘀点瘀斑、舌苔白。

方药:加味补阳还五汤加减:赤芍、川芎、地龙、桃仁、丹参、牛膝各10克,黄芪90克,当归尾15克,红花6克,水蛭、蜈蚣、全蝎各3克。

每日一剂,煎两次取汁约800毫升,分早、晚两次饭前服下,7天为一个疗程。

临症加减:气虚血瘀偏瘫严重,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弦细重用黄芪120~300克,气虚明显者加党参或人参;脾虚便秘加生白术、肉苁蓉;脾虚湿困苔腻者加苍术、云苓;血虚失眠多梦加酸枣仁;虚阳上浮头晕明显者加天麻、钩藤;兼痰瘀阻络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或失语,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加石菖蒲、天竺黄、僵蚕、胆南星、白附子;兼阴虚阳亢,大便干燥数日不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力,加大黄、芒硝、麦冬、玄参等泻下、滋阴润燥之品。

病案举例:冉某,男,80岁,2005年8月24日初诊。

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7天前突发左侧肢体偏瘫,口语不清,流涎。

经医院CT 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脑梗塞。

用常规改善脑循环药物及对症治疗一周未见好转,要求中医诊治。

刻诊患者左侧上下肢不遂,肢软无力,不能独自行走,口语蹇涩,面色萎黄,舌淡胖,舌边瘀紫,脉细涩无力。

辨证为气虚血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克,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地龙各9克,丹参30克,天麻9克,钩藤20克(后下),酸枣仁(炒)12克,川牛膝20克,白菊花12克。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通常由于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大脑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尽管脑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已经在临床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为脑中风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导致的各种疾病。

该汤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熟地、沙参、白术等多种药材,具有温阳补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实践中,常常与针灸疗法结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1.改善肢体活动能力: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

针灸可以刺激周围神经系统,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提高患者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

补阳还五汤可以活血化瘀,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该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上有显著的疗效。

2.提高语言功能: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出现语言障碍,包括说话困难、理解能力下降等问题。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语言中枢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

临床观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很多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更加流利地说话,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3.改善认知能力: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伴随着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集中注意力困难等问题。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连接,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以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临床价值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在临床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数表现为一侧肢体肌肉无力,甚至完全瘫痪,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许多患者在治疗之后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后遗症。

近年来,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逐渐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被证实在改善中风偏瘫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针对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处方,其主要成分包括茯苓、炙甘草、大枣、人参、生姜。

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表现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益脾肾,调和脏腑等方面,适用于治疗脓疡热毒之疾,产后元气不足,慢性疾病体虚等情况。

而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中,补阳还五汤主要起到回阳散寒、疏络活血的作用,有助于恢复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改善瘫痪肢体的情况。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

通过在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上施加针刺和温热的作用,可以刺激相关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神经再生,达到恢复受损神经功能的目的。

与传统中药相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更为显著。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后可以显著感觉到体温逐渐升高,受损的肢体逐渐有了一定程度的活动能力恢复。

补阳还五汤能够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加快瘫痪肢体的康复进程。

补阳还五汤还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因肌肉痉挛和神经疼痛所带来的不适感。

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除了补阳还五汤的药物治疗外,针灸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针灸治疗,可以刺激受损神经的再生,并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特别是在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和疼痛的情况下,针灸更是可以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同时它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后遗症,比如肢体機能减退、言语不清等。

为了有效地治疗中风后遗症,中医药为我们提供了诸如补阳还五汤等多种有效的药方。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由中医药学家所创制出的方剂,它是一种针对肢体不适、言语困难等症状的治疗介入,同时也是一种药物调理方剂。

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过程中,补阳还五汤有着非常明显的疗效,这也为每一个中风患者带来了治疗上的成功希望。

补阳还五汤的主要作用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它的药效能够帮助患者消除各种症状,恢复人体健康。

补阳还五汤主要是由五味药汁混合而成,其中包括了泽泻、生黄芪、熟地黄、当归和白术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中所含有的物质,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唾液减少、舌力减弱等症状。

补阳还五汤能够很好地治疗中风后遗症,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肌肉機能补阳还五汤主要可以帮助调节肌肉機能,它所含有的药物成分,能够有效地增加患者的肢体活动度,还能促进肢体的機能恢复。

因为中风患者多数出现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导致肢体不能自如活动,所以调节肌肉機能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2. 促进血液循环补阳还五汤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这种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患者的血液循环不畅,那么很难恢复健康。

补阳还五汤中所含有的物质,能够舒缓血管,改善血液的流通状况,进而促进人体的健康恢复。

3. 改善神经機能补阳还五汤还可以改善神经機能,这也是治疗中风后遗症时非常重要的一点。

中风所导致的神经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及时恢复神经機能,那么治疗会非常困难。

而补阳还五汤中所含有的物质能够刺激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中风是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常导致脑部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出现的各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如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等。

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传统中医药一直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之一就是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是传统中医药的一种方剂,主要由黄耆、肉桂、吴茱萸、干姜、附子等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均具有温阳助阳、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排出,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

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实验研究中,将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补阳还五汤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如物理治疗、语言康复等)。

结果发现,接受补阳还五汤治疗的患者,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语言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药材的药理作用有关。

黄耆能够补气益阳,活血化瘀;肉桂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吴茱萸能够理气和胃,散寒消肿;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附子能够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这些药材的共同作用,能够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瘀血堆积的程度,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研究中发现,在合适的剂量下使用补阳还五汤,并在监护下进行调整,很少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严重的不良事件。

补阳还五汤作为传统中医药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由于中风后遗症具有多种类型和病因,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对于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来进一步验证和探究。

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的体会

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中风的体会
瘀型 。 方用 补 阳还 五汤加 减 : 、 黄芪 赤芍 、 芎 、 川 当归 、
[ 韩朝 . 1 】 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 12 J陕西 中医 ,9 8 1 ( ) 0 例【 . ] 19 ,9 1 :
1 . 3
[] 刘 志龙 , 2 宋会平 , 邓常青 . 阳还五汤对沙土 鼠脑缺 血损 伤细胞 补 凋亡的影响及机理研究[1 J. 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报 ,00,7 4 : 20 1 ( )
12 O
新疆 中医药
X  ̄i gJun l f r i n l hn s d ie i a o r a o a t a C i eMe i n n T di e o c
21 年 02
第 3卷 0
第 3 期
2 1 V 1 0 o 0 2 o3 N . . 3

思路 与 方 法 ・
剂。1 5天后 续 上药 加鸡 血藤 1 g 牛膝 lg 连 服 1 5、 O, 5 天 , 者 肌力 V一 , 患 级 生活基 本 自理 。
肾, 重点在治疗肢体偏废 ; 而第 2 例则在补 阳还五 汤 基础 上 加僵蚕 、 全蝎 、 菖蒲 等药 物 祛痰 利 窍 、 石 熄
风通 络 , 点在 治疗言语 不利 、 重 口舌歪斜 。
活血 补 血 , 臣药 ; 配 以赤 芍 、 为 再 川芎 、 花 、 红 桃仁 等 活 血 祛瘀 之 品 , 瘀 祛 而 不 伤正 ; 龙 长 于通 行 经 使 地 络, 诸 药合 用 , 奏补 气 、 血 、 共 活 通络 之功 , 具有 “ 不 在逐 瘀 以活血 , 重在 补气 以活血 ” 的配伍 特点 , 创 开 了以补 为 通 、 以通 为 补 、 通补 兼施 的益气 活血 方法 。 临床上补 阳还五汤的使用频率很高 , 以中风 中经络 ( 属气 虚 血瘀 ) 证 多见 。笔者 在 辨证论 治 的基 础上 , 用该 方 化 裁治 疗 中 风后遗 症 患者 ,取 得满 意 疗效 。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研究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相当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虽然现代医学在中风的急性期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对于中风后遗症的长期康复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中医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补阳还五汤作为中医药中的经典方剂之一,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一、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和作用特点补阳还五汤是张成基医案中的一方名。

其药方组成为人参、附子、干姜、桂枝、大枣。

此方具有温中散寒,祛风化痰的作用。

其中人参和附子具有温阳散寒,补中益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气虚血瘀的病机;桂枝、干姜具有温阳理气,祛除风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气血不畅导致的运动障碍和言语障碍;大枣具有调和脾胃,益气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补阳还五汤可通过调和气血、祛除风寒、温中益气的作用,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二、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1. 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脾胃功能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

补阳还五汤中的大枣具有益气和胃的作用,可调和脾胃,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从而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2. 促进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运动康复中风后遗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运动障碍的症状,如肢体无力、肌肉僵硬等。

补阳还五汤中的人参和附子具有温阳散寒,补中益气的功效,可以增强患者的体力和抗病能力,促进患者的运动康复。

桂枝和干姜具有温阳理气,祛除风寒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三、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相关研究1. 陈海峰等(2018)对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促进患者的运动康复,缓解患者的言语障碍,且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浅谈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疾病的一点体会

浅谈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疾病的一点体会

浅谈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疾病的一点体会王清任是清代传奇大医,为了搞清楚人体结构,修正古籍中关于人体结构的谬误,深入坟场和死刑场,解刨了无数尸体。

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大胆尸体解剖,弄清楚了很多古籍上关于人体的错误所在。

而王清任做为医学大家不迷信古籍勇于创新的最大贡献还是在六大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的革命性创新,影响了一大批医学界后人。

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治疗中风虚症的经典方剂,我在临床上运用该方合理化裁加减不下数百次。

针对虚症引发的中风效果及其灵验。

该方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瘀阻经脉用桃红。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证。

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加减化裁:本方生黄芪用量独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三十克开始),也就是所谓的黄芪一两起步。

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

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

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如果是下肢为主者,可以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日久效果不显着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口眼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本方需久服方能显效,愈后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在临床运用:1、治气虚血瘀的代表方,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苔白脉缓为辨证要点。

2、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3、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或痰阻血瘀者忌用本方。

这一点为医者切记之。

方解:本方证由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

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体会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体会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体会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体会【摘要】目的浅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之体会。

方法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75例,进行疗效评分。

结果基本痊愈11例,占14.7%;显效30例,占40.0%;有效27例,占36.0% ;无效7例,占9.3%。

总有效率90.7%。

91.7。

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效果满意。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加减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虽然中风病在急性期经抢救治疗,可以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渐入恢复期,但还会留下一系列的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泛指中风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运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的75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年龄71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2年,平均病程为13个月;其中经CT检查确诊脑血栓50例,脑出血25例;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12例。

本组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神志痴呆、表情淡漠、或小便失禁等。

1.2治疗方法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生黄芪60g,归尾15g,川芎6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丹参15g,鸡血藤15g,枸杞15g,桑寄生15g。

随症加减:口眼歪斜者,加僵蚕、全蝎、白附子以祛风通络;言语謇涩者,加石菖蒲、远志以解语开窍;小便失禁者,加桑螵蛸、益智仁以温肾固涩;畏寒肢冷者,加肉桂、细辛以复振阳气,消除瘀血;面色萎黄、手足麻木者,加阿胶、何首乌以滋阴补血,益精填髓;胸闷痰多或脘闷纳呆,舌淡苔腻者,加陈皮、半夏,胆南星以使痰去气畅;偏瘫日久者,加全蝎、土鳖虫以祛风通络;血压偏高者加钩藤、石决明以平肝息风。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有着很高的患病率和致死率。

中风引起的偏瘫后遗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这种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共同期待。

针灸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是补阳还五汤这一中药方剂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中风偏瘫后遗症的特点。

中风引起的偏瘫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的无力、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

一般来说,中风发作后,患者的肢体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轻者可能只是肌力减退、活动不便,重者可能完全丧失肢体活动功能。

对于这种情况,传统的康复治疗主要是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中医的针灸与中药治疗方法在这方面却有着独特的优势。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调整气血、活络经络、改善身体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康复身体的目的。

而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中,针灸疗法有着显著的疗效。

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促进患者的肌肉功能的恢复、活络经络、调整气血,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运动和感觉障碍。

针刺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患者身心的康复都有显著的作用。

除了针灸疗法,中药治疗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康复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二是调整患者的脏器功能。

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中,可以选用具有温阳散寒、活血化淤等功效的中药,通过温阳扶正、祛风化痰的作用,达到治疗中风偏瘫的目的。

而在中药方剂中,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中药方剂。

补阳还五汤是由桂枝、杏仁、人参、黄芪、白术等多味药物组成的,具有扶正祛邪、温阳散寒、温经散寒等功效,适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组成:黄芪90-12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地龙15克,全蝎15克,天麻15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
服法:水煎2次混合,分4次服
功用:益气养血,祛风止痉,化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
组方依据:中风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梗塞等。

中风后遗症,是指脑血管病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但遗留下肢体偏废,失语,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精神呆滞等一些列功能障碍性症状。

中医认为发病以气虚血瘀多见。

病因为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或饮食不节,痰浊内壅,或素体阳亢,阴津亏虚,或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外侵而发病,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病理修复过程缓慢,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遗留后遗症。

治宜补气养血,化瘀通络。

药用大剂量黄芪以大补元气,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所以首先必须行气,然后才能活血化瘀;配以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血,活血行气;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祛瘀止痛;地龙,全蝎,天麻清热止痉,搜风通络;桂枝温阳化气,通络散痹;甘草解毒和药。

诸药互相配合,可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加减:言语障碍者,加菖蒲,郁金以开窍益智;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防风以祛风止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大黄以润肠通便。

体会:补阳还五汤是一剂补气活血通络的有效方剂,出自我们唐山王清任老前辈的《医林改错》,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病。

在该方的基础上添加熄风止痉,温经通络之品,意在有利于患者肢体,语言的早日康复。

本方久服缓治,则疗效显著。

另外配合针灸按摩,会事半功倍。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摘要】中风偏瘫后遗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生来帮助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而补阳还五汤则有温阳通络的作用,可以改善病情。

通过结合使用这两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效果。

临床案例表明,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让患者重新拥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综合评价来看,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中具有很好的前景和效果。

【关键词】中风偏瘫后遗症, 针灸, 补阳还五汤, 治疗方法, 治疗机制, 临床案例, 治疗效果, 针灸结合, 前景.1. 引言1.1 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严重性中风偏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常常在发作后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这些后遗症包括肢体无力、感觉丧失、言语障碍、认知功能受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中风偏瘫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的负担。

患者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彻底康复。

1.2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方法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后遗症极为严重,常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治疗的方法。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而补阳还五汤则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温阳祛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缓解中风偏瘫患者的症状。

这两种疗法的结合运用,能够互补优势,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运用针灸疗法和中药药物,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是一种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备受认可和推崇。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特点是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由于中风后遗症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医学机构和医生推荐了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方法。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有效性高,经济,不需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帮助。

针灸结合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有助于消除局部肌肉的僵硬和疼痛。

针灸可以通过激发组织和肌肉的反应和反应器,快速解决局部疼痛问题。

其次,针灸还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强血管舒张,并通过改变局部血流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中,补阳还五汤也是一种可以促进病患恢复的草药组合。

该草药组合的成分有苏叶、柴胡、五味子、生姜、枳实等,具有补气、暖经、调和脏腑的作用。

通过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促进病患的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机能的整体状况。

此外,补阳还五汤还可稳定生命功能,增强免疫力和自我恢复力。

通过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在恢复方面得到更好的保持。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经济性是非常高的。

由于该治疗方法不需要开刀,不需要特殊的工作人员,不需要特殊的药物,因此其成本比手术治疗要低得多。

通过优质的治疗,患者可以得到与手术治疗同样的修复效果,但成本却更低。

总而言之,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非常好。

通过促进患者的自然治愈能力和组织的恢复能力,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不仅可以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治疗的成本。

如果您在选择中风偏瘫后遗症治疗方法时犹豫,不妨一试这种非常优质的方案!。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体会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体会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体会(甘肃省天祝县炭山岭镇卫生院甘肃天祝7332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11-01 中风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该病有死亡率高、病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

因本病多因正气内需,感受外邪而诱发。

常突然起病,出现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偏瘫不遂。

所以在急性期采用多元化治疗,中西医结合为最佳治疗方法。

到后期患者出现单一的语言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

笔者在临床20余年,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每获良效。

现介绍典型病例三例,与同仁们共同学习。

病例一:患者赵×,男,72岁,2009年3月5日初诊,因反复头昏、眼花、四肢末端麻木2年,症状加剧伴左侧肢体软弱无力2小时入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

经头颅ct检查后确诊为“右侧腔隙性脑梗塞”。

入院经西医药治疗20天。

病情稳定后出院,来我院门诊治疗。

患者坐轮椅就诊,神清,精神尚好,语言对答及吐字均正常,左侧口眼轻度㖞斜,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2级,左侧上下肢感觉及肌张力均正常,舌质紫暗,脉沉无力。

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g、,红花10g、桃仁12g、当归尾12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5g、杜仲15g、桑枝30g、炮山甲10g(先煎)、水蛭6g、桂枝10g,每日一剂,水煎连服一个月,其间根据病情辩证均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减用药。

复查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已基本能步行。

本病属中医“中风”、“卒中”、”偏枯”等范畴,多由于正气不足,气血瘀滞或阴血亏虚,筋失柔养,风阳内动所致。

气血亏损,脉络腠理空虚,卫外不固,易致邪乘虚而入;气虚血不升运,瘀血不能化行,痰浊壅塞滞留,多易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发生。

故气虚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供应脑部的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局部供血中断,继而出现该脑组织所支配部位功能丧失的一系列症候。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留下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语言障碍等。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由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野木瓜等中药组成。

这些中药植物具有温补阳气、益气养血、活血祛瘀等功效,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所表现出的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阻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而在针灸治疗中,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舒缓肌肉痉挛、促进神经再生等手段,也可以达到改善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下面我们将从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补阳还五汤的药理作用1. 温补阳气:人参、黄芪等中药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可以促进患者体内阳气的生成和运行,有助于改善因中风偏瘫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2. 益气养血:熟地黄、当归等中药能够益气养血、活血祛瘀,有助于调理患者体内气血的运行,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组织的修复,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3.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中的野木瓜等中药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因血栓形成、瘀阻导致的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状。

二、临床疗效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后的观察发现,其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抽搐、语言障碍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的速度也较快,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病情轻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基本康复,病情重者也可以明显减轻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三、注意事项1. 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过程中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由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医师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调理,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

文/ 陈越(河南省管城片仔癀国医国药中医门诊部)中医所谓之“中风”,是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临床多见气虚血瘀型患者,现分享一案例如下。

病案举例倪某,女,64岁。

患者于2018年4月12日早上中风并入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现左侧肢体痿废不用,左嘴角及左眼皮抬不起来;怕冷,左腿尤甚;咳嗽有痰;小便黄;大便成型,色黑;舌淡胖,苔厚有水滑之象,脉未查。

既往有脑梗史、糖尿病病史。

处方:黄芪50g,当归10g,赤芍10g,地龙10g,川芎5g,红花5g,桃仁5g,茯苓10g,木瓜15g,制附子5g(先煎),川牛膝6g,防风5g,炙甘草5g,干姜5g,15剂,水煎服,日一剂。

5月29日二诊:缓解,足部明显有力,左胳膊情况在医院被诊断为“半脱臼”;效不更方,加生地10g、麦冬10g、竹叶5g,15剂,水煎服,日一剂。

6月19日三诊:转,左腿练习走路时脚尖能翘起,会用力;咳痰较之前明显好转,仅偶尔有之;左胳膊再次检查,非脱臼而是肌肉下垂,出汗是人体一项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体温调节和促进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失常的病症。

汗液与营卫的关系汗液的生成与调控与人体的营卫功能密切相关。

《素问“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素问•评热病论》又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汗者精气也。

”这是说汗液来源于人体转化水谷之精微物质。

《灵枢•决气》云:“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灵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灵枢•痈疽》又云:“津液和调,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夜间入睡即作,寢时汗出,醒后汗止,以胸颈部为甚,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痰涂片找结核杆菌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曾服“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等方剂加减治疗,症刻下:夜间盗汗,寐时汗出,醒后即文/ 李灵辉(福建中医药大学) 【指导老师】张喜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博士导师)(上接第42页)患,《辨证录》云:“有人身未颠仆,左手半边不仁,语言謇涩……血虚之故。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它会导致大脑部分神经细胞缺氧、坏死,从而导致身体一侧肢体肌肉的瘫痪。

虽然现代医学能够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但仍然存在一些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或者恢复缓慢等原因导致中风后遗症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

有些患者开始寻求传统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其中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来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而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药汤剂,是以“金匮要略”中的“加减复用”原则应用于临床的经验方剂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熟地、肉桂、仙茅、细辛和生姜等,具有温阳祛寒、理气活血的功效。

结合针灸治疗,可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综合调理。

据临床研究显示,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增加患者的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从而改善自主活动能力。

针灸治疗可在调整局部肌肉和神经功能的也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加快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而补阳还五汤则可以温补阳气,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

结合起来可以互相增强疗效。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对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患者也可以起到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作用。

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抑郁等症状,而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理经络、通畅气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心理压力。

补阳还五汤则有温阳祛寒的作用,对于一些因寒气所致的抑郁和倦怠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也能够有助于加速患者的肌肉功能的恢复。

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经常出现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肌肉,促进肌肉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从而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功能的增强。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和身体机能障碍。

虽然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但中药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补阳还五汤的成分与作用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包括黄芪、当归、巴戟天、杜仲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且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物,它能够活血化瘀,改善中风后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病情。

巴戟天和杜仲则有温肾壮阳的作用,能够改善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

一项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长期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较于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加上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在步态恢复、舌肌力量和手指灵活度等指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语言障碍也有改善作用。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的失语症患者,其中约有80%的患者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恢复。

3. 补阳还五汤的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早期治疗。

通常来说,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潜力。

因此,对于刚刚发生中风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补阳还五汤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补阳还五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中风后遗症患者。

例如,对于一些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的使用可能不太适宜。

此外,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仔细衡量风险与收益,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4. 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据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的副作用较轻微。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效果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体中尤其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传统中医疗法在这方面的应用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而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将对中风偏瘫的病因病机及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原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然后,将结合临床实例,从治疗效果、安全性、操作便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病因病机及治疗原理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的缺血、出血或血管破裂所致的急性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

中风的病因复杂,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的治疗原理就在于通过针灸的调理和药物的补益,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目的。

二、临床效果分析1.治疗效果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疗效是显著的。

通过临床观察,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肢体的瘫痪情况明显好转,行走、握物等功能逐渐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一些临床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安全性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方法安全性较高,适应症较广。

针灸和中药治疗不仅对患者没有副作用,而且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操作便利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操作相对便利,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患者可以选择在医院接受治疗,也可以在家中进行保健理疗,既方便又灵活。

三、临床实例患者王女士,56岁,因患脑出血后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面色晦暗,气短乏力,情绪低落,行走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体会
(甘肃省天祝县炭山岭镇卫生院甘肃天祝7332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11-01 中风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该病有死亡率高、病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

因本病多因正气内需,感受外邪而诱发。

常突然起病,出现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偏瘫不遂。

所以在急性期采用多元化治疗,中西医结合为最佳治疗方法。

到后期患者出现单一的语言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

笔者在临床20余年,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每获良效。

现介绍典型病例三例,与同仁们共同学习。

病例一:
患者赵×,男,72岁,2009年3月5日初诊,因反复头昏、眼花、四肢末端麻木2年,症状加剧伴左侧肢体软弱无力2小时入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

经头颅ct检查后确诊为“右侧腔隙性脑梗塞”。

入院经西医药治疗20天。

病情稳定后出院,来我院门诊治疗。

患者坐轮椅就诊,神清,精神尚好,语言对答及吐字均正常,左侧口眼轻度㖞斜,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2级,左侧上下肢感觉及肌张力均正常,舌质紫暗,脉沉无力。

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g、,红花10g、桃仁12g、当归尾12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5g、杜仲15g、桑枝30g、炮山甲10g(先煎)、水蛭6g、桂枝10g,每日一剂,水煎连服一个月,其间根据病情辩证均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减用药。

复查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已
基本能步行。

本病属中医“中风”、“卒中”、”偏枯”等范畴,多由于正气不足,气血瘀滞或阴血亏虚,筋失柔养,风阳内动所致。

气血亏损,脉络腠理空虚,卫外不固,易致邪乘虚而入;气虚血不升运,瘀血不能化行,痰浊壅塞滞留,多易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发生。

故气虚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供应脑部的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局部供血中断,继而出现该脑组织所支配部位功能丧失的一系列症候。

病例二:鲁某女60岁 2010年12月30日初诊。

病史,患者自述在2008年10月26日清晨突然出现头痛、头晕。

右半身不遂。

急在当地县级医院ct诊断为急性脑梗塞住院治疗一月余后,遗留右上肢不遂,查血压、血糖均正常。

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右上肢活动受限、手不能握、抬举无力,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

舌质紫、苔少。

脉虚弱。

辩证,此乃气虚血瘀日久阻塞脉络肌肤失养所致。

立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地龙10g,当归尾20g,赤芍2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8g,桂枝10g,白术15g,人参20g,炙甘草10g,生山楂30g,枳壳10g。

连服15剂后复诊。

患者自述右手能握拳,右上肢肌力恢复至3级,右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

查舌脉同前,效不更方。

仍以上方共为细末每次九克一日二次服用三月后随访病愈,未在复发。

分析:患者出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

脉络瘀阻日久上肢肌肤失养则活动受阻。

抬举无
力、用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

桂枝、地龙温经通络。

白术、人参健脾益气助黄芪、鹿角胶温肾助阳通络。

本案治法体现气行则血行,当可病愈。

病案三:马某男 68岁2010年3月16日初诊。

病史,患者自诉平时有高血压病史在2009年11月14日夜间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左上肢麻木不能活动,晨起发现口眼歪斜,偏向左侧,于县级医院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塞。

住院治疗后口眼歪斜未完全恢复。

查血压、血糖均正常。

患者面色黑、口眼向左侧偏斜、语言不利、舌质暗淡、苔少。

脉细弱。

辩证因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所致。

立法:补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品。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黄芪60g,地龙10g,当归尾20g,赤芍20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8g,桂枝10g,全蝎6g,(冲服)僵蚕10g,白附子10g,菖蒲15g,炙甘草10g,生山楂30g,白术15g,党参20g。

连服20剂后复诊,患者自诉,言语清晰、口眼基本端正、舌质淡红、脉象平和。

仍以上方重用黄芪100g,共细末每次九克一日二次,连服三月后随访病愈,未再复发。

总结:中老年人中风,大多因正气不足,气虚不能行血则气血瘀阻脉络,血不能荣养肌肤日久口眼歪斜不得恢复。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

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

本方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典方药,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方中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

补气药与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补阳还五汤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耐缺氧能力;改善血流变学的状态,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抑制血液凝固,抗血栓形成及预防血栓再发;促进出血和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增强组织细胞的兴奋性、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并可促进脑内原生物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成正相关。

笔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中医的辩证施治,运用中药的性味、性能灵活的特点相结合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