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竞争力
一、概述
玻璃技术经历了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直到20世纪玻璃才成为一种工业材料而得到迅速发展。1908年美国人发明"平拉法",1910年比利时人发明了"有槽垂直上引法",使平板玻璃生产摆脱了依赖于繁重手工劳动的吹制法(见文献[1],530页)。1924年美国匹茨堡平板玻璃公司(现PRG公司①)发明垂直引上法,大大提高了玻璃生产效率,其影响不亚于流水生产线对汽车工业的影响②。1959年英国Pilkington公司③发明浮发玻璃生产工艺,成为高质量平板玻璃制造的通用工艺。随着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玻璃的组分和特性逐步得到认识,为玻璃的研究开发和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今天,人们不仅能够用优质的硅沙生产光学玻璃、特种玻璃、晶质玻璃,用中等质量的硅沙生产平板玻璃,用次沙生产有色玻璃,还能够根据国防、经济建设需要,研究开发、生产各类专用玻璃。
中国是玻璃生产大国,玻璃产量居世界前列。中国玻璃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1922年成立于秦皇岛的耀华玻璃厂(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前身)。1971年洛阳玻璃厂(今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发明了"洛阳浮法工艺技术",开创了中国民族玻璃工业的新纪元。目前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包括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光学玻璃制造业、玻璃仪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造业、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和其他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己经发展成为产品较为齐全的工业部门。全国日用玻璃产量约躬6万门1999年),重点企业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亿重量箱(2000年),平板玻璃产量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人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工业总产值为428.29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加7.9%,2000年年均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5.8%。,比1998年减少了9.1%,初步显示出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迸作用。2000年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资本结构中,国家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所占比例为51.8%,21.0%和27.2%,显示出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中的重要地位。与1998年相比,国家资本增加了2.2%,港澳台和外商资本份额分别减少了2.0%和0.2%。
二、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竞争实力
从价格指数来看,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出口有一定价格优势。2000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玻璃及其制品"贸易的35种商品中,23种商品价格指数小于1,有16种小于0-26,6种小于0.1。价格指数小于0.1的商品且贸易额超过百万美元的有"光学仪器用未经光学加工的光学元件毛坯"、"其他未加工的玻璃棒"、"熔融石英等熔融硅石制其他未加工玻璃管"、"已镶框玻璃镜"。前两种产品贸易为逆差(竞争指数小于-0.8),显示出较弱的竞争力;后两种为顺差(贸易竞争指数大于0.3),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价格指数大于1的5种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均小于-0.83,其中"其他制阴极射线管末封口玻璃外壳及玻璃零件"、"光导纤维预制棒"、"制电子管用末封口玻璃外壳及其玻璃零"进口额超过干万美元,说明中国生产的这类商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很弱。
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产业装蚤水乎、新产品销售率和新产品出口销售率等指标。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是从仿制国外技术和产品逐步发展起来的,创新产品较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以及推广浮法玻璃生产技术,产业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有显著提高。但是与国外著名企业仍存在巨大差距。例如。日本NGS公司(板硝子)公司2001年固定资产(产权、工厂和设蚤)原值为30亿美元(净值为12.7亿美元),其中机器设备原值17.8亿美元。2000~2001财政年度投资约1.3亿美元用于微透镜制造设施和其他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设备改造①。而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2000年固定资产原值只有530.4亿元(净值366.4亿元),约64亿美元。
技术能力方面的差距还集中体现在产品质量、档次、生产效率等方面。英国Pilkington 公司的技术可以保证一个浮法玻璃工厂连续生产11~15年,年生产各类玻璃6000km(厚度为0.4~25mm,宽度可以达到3m)。该技术已经特许用在30个国家的40多个生产线上,为Pilkington公司带来了6亿英镑的技术许可收人。2000年日本NSG公司信息电子材料和器件事业部销售收人增加19.7%,销售利润率为20.5%,大大高于其"平板玻璃、安全玻璃和建筑材料"事业部的8.7%和4.4%②。大多数中国玻璃生产企业(合资企业除外)只
能够生产建筑用玻璃,不能生产汽车用、制镜用玻璃。目前中国企业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市场竞争上,如信息电子材料和器件,参与度很小。
综合上述对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产业技术能力的评价分析,可以认为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国际竞争实力较弱并有进一步减弱趋势。虽然部分产品(如安全玻璃等在美国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但由于高性能、高附加值玻璃产品开发乏力,生产设备落后和产能集中于中、低档产品,使得技术含量高、市场规模大的玻璃及其制品仍然主要依赖于进口,特别是对日、美、韩、德等国进口的依赖。
三、中国玻璃与玻璃制品业竞争潜力
竞争潜力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技术投入、比较优势和创新活力等指标。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背活动的能力。总体上讲,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为
61.85%,比1998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处于较好运行状态。小行业中,2000年玻璃仪器制造业、光学玻璃制造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31%和50.72%,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品业为70%左右(见表1)。
技术投入体现在研究与开发(R&D)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强度、技术开发经费比例和技术引进经费中消化吸收比例等方面。研究开发(R&D)人员和经费投入的高低直接影响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R&D投入强度较小,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不足1%。1999年行业标杆企业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R&D经费投入强度只有0.8%,虽然高于同期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0.60%),但是与国外著名企业相比差距较大。世界著名玻璃制造商十分重视R&D投入`,通常在销售收入中保持一定比例用于R&D。2000年英国Pilkingtonn公司R&D投入约为3300万英镑(约4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27%;美国PPG公司R&D投入为3.01亿美元(约25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
3.49%;日本NSG公司拥有英国Pilkington公司20.6%的股份,在技术开发方面不仅与Pilkington有良好的合作,而且不断扩大自己的技术中心,依靠自己的技术支撑,提供高质量、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明显,约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平均工资水乎的1/40~1/30。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建筑业、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中国正在成为玻璃及玻璃制品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这无疑会为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明显的比较优势。玻璃工业的资源依赖、环境污染、附加值低和能耗高等特点决定了未来玻璃工业必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事实上,跨国公司早就开始了其玻璃生产加工基地的转移,如日本NSG公司经营区域遍及欧洲、北美和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专利是衡量企业产品、工艺创新程度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1990~2000年10月中国国家专利局累计授权玻璃领域发明专利445件,其中国外机构和个人获得专利占
66.7%。1997年以后玻璃领域发明专利有较大增加,而国外机构和个人获得专利比例去I逐年下降,由1997年的78.3%,下降到1999年的60.2%,显示出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创新能力渐强,但仍然较弱的现实。
综合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在运行状态、技术投入、比较优势和创新活力等四个方面的表现,我们认为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的竞争潜力较弱,难以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
四、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贸易和技术环境等方面。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玻璃及玻璃制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有3个特点: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国内竞争迅速一体化并且日趋激烈;②跨国公司加快在中国投资步伐,新建生产设施或收购中国企业加以改造,逐步占据利润丰厚的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玻璃及其制品的市场;③发达国家放弃附加值较低的中低档产品生产,其生产能力将加速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昧着中国玻璃及其制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不仅中国出口商品可以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地区)享受更加优惠的关税政策,国内许多企业也可以从全球采购中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