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美 版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
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4.细菌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其化学成分是大型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
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
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
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7.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9.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0.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2.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4.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5.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原核: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1.培养物culture: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2.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3.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4.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
6.培养基culture medium: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7.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8.分辨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9.古生菌: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列为第三域,并且在进化谱上更接近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多生活于一些团结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盐、高酸等。
(与细菌具有类似的个体形态,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盐、高温、高酸。
)10.霉菌: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11.菌丝(Hypha)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12.由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13.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无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分开。
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14.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Microorganism):指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微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e):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由裸露DNA组成的核区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真核微生物(eukaryote):是具有核膜、核仁分化,能进行有丝分裂的一类较高等的微生物,其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和内质网等内膜结构,包括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生物等。
细菌(bacteria):指原核微生物中非古菌类的主要类群。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由O-侧链、核心多糖和类脂A三部分组成。
周质空间(periplasmicspace)或壁膜空间: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位于细胞壁与细胞质膜之间的狭小空间。
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革兰氏阳性细菌培养物中加入溶菌酶或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而获得的完全缺壁细胞。
原生质球(spheroplast):指细胞壁未全部去掉的细菌细胞,呈圆球状,可人为地通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革兰氏阳性细菌而获得。
细菌L-型(L-form of bacteria):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无壁类型。
荚膜(capsule):有些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壁外分泌出一层黏性多糖。
鞭毛(flagella):某些细菌的细胞表面伸出细长、波曲、毛发状的附属物。
芽孢(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
菌落(colony):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内即可由1个或几个细菌分裂繁殖聚集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
纯培养(pure culture):如果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个体生长、繁殖而成,则称为纯培养。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2.COD: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3.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
5.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者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6.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成为温和噬菌体。
7.单克隆抗体:指由一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8.艾姆斯实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9.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10.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微生物名词解释(完全版)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周质空间:指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
·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间体: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一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
·细胞质: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细胞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
·PHB :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炭源类贮藏物,不溶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炭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
·羧酶体:指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糖被: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鞭毛:指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
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名词解释:Microorganism 微生物:指自然界中许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得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等各类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微生物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名词解释:纯培养:由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培养而获得的培养物。
培养基: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方法。
灭菌:利用理化及生物因素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olony:菌落,一个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lawn:菌苔,同种多个单细胞微生物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二元培养物: 含有寄主与寄生物二种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第三章第一节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细菌:菌体为单细胞,以裂殖的方式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丝状体,以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中体:(或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质粒:细菌细胞中除染色体外的具有遗传信息、能有自我复制的小环状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在生命运动中分泌的覆盖于细胞壁表面较厚的有一定外形的胶状物质。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细长、波曲状的丝状物。
纤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细丝。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蓝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类微生物。
第二节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真菌:菌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壁而不含光合色素,以产生各种有性或无性孢子繁殖的真核生物。
酵母菌:菌体为单细胞,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的一类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指所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细菌质粒:一般是指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类能自我复制的小型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
失去质粒一般不影响细胞存活,但会失去质粒携带的遗传信息。
目前在真核微生物中也有发现,也发现有RNA质粒。
间体:是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
荚膜:细菌的特殊结构。
是指覆盖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有明显界限的一层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水以及多糖或多肽。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所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
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造就基上,在相宜的造就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央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仔细胞集团,称为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麋集地接种到固体造就基外表,结果长成的“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即为菌苔。
L型细菌:一种自发突变形成的细胞壁缺损细菌。
它的细胞膨大,对渗透压敏感,在固体外表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原生质体:用人工方法除去细菌细胞壁后,剩下的完全缺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一般由G+细菌形成球状体:用人工方法局部除去细菌细胞壁后剩下的细菌细胞称球状体,一般由G-细菌形成。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菌胶团:有的细菌,它们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在一起成一团胶状物,其内常包含有多个菌体,称菌胶团。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
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
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
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二章1.微生物:微生物室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笑生物的总称。
2.菌毛:菌毛又称纤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3.菌落:将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4.蓝细菌: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耶律撒,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5.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6.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第三章7.酵母菌:酵母菌是一个通俗名称,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8.子实体: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9.覃菌:覃菌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通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
10.锁状联合:即形成喛状突起而连和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11.噬菌斑: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斑点。
12.温和噬菌体: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
13.溶源菌:凡是能引起溶原性的噬菌体的宿主。
14.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第四章15.异养微生物:必须利用有机碳源的微生物。
16.自养微生物:以无机碳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17.促进扩散: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
18.主动运送:指一类必须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
19.水活度:是一个比渗透压更有生理意义的物理化学指标,它表示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以下
是微生物学中常用名词的解释:
-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蓝藻等。
- 细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存在于各
种环境中,有些细菌可以对人体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 真菌:一种多细胞或单细胞生物,营养方式为吸收外部营养
物质,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有用的物质,如药物,而有些真菌会引起
感染。
- 病毒: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自己,引发多种疾病,如流感、疟疾等。
- 肽聚糖: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分子,可以与免疫
系统产生相互作用,引起免疫反应。
- 茵莉菌素:一种抗生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
- 氨基糖:一种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壁中的糖类分子,具有
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病原体: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生物体。
-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两类微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也就是没有细胞核。
- 真核生物:指有细胞核的生物,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
- 宿主:指存在于另一种生物体中的生物,如人类体内的微生物。
以上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相关内容。
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2、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3、菌落:单个(或聚集在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4、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
5、孢囊:指固氮菌尤其是棕色固氮菌等少数细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营养细胞的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一个营养细胞仅形成一个孢囊。
6、质粒:指细菌细胞质内存在于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构成。
7、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大类群。
8、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一至十根,具运动功能。
9、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10、荚膜: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这些粘液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
11.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12.假菌丝:当酵母菌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13.气生菌丝: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其成熟后分化成孢子丝。
14.子囊果: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
15.生活史:又称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为生活史。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1. 细菌: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是单细胞的生物体,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细胞,它们一般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细菌可以生存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人体等,并且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真菌: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的生物体,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一定的区别。
真菌的生活方式包括在有机物上寄生、腐解有机物和与其他生物共生等。
真菌可以生产出许多有益的化合物,如抗生素和酶。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体,它们非常小,在光学显微镜下几乎看不到。
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细胞中,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并利用其生物机制来繁殖自己。
它们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能够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的生物。
它们可以寄生在植物、动物和人体上。
寄生虫会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可能引起各种疾病。
5. 古菌:古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生物体,与细菌和真核生物有一定的区别。
它们存在于一些极端环境中,如深海热液口、沸水泉和高温沸石中等。
古菌对科学家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过程。
6. 蓝藻: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也被称为蓝绿藻。
它们是一类属于细菌的藻类,含有蓝绿色叶绿素。
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在水体中自主生长,并且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7.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体,它们是真核生物的一种。
原生动物可以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
它们在食物链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既可以以其他生物为食,也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8. 纤毛虫:纤毛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其细胞表面覆盖着许多细长的纤毛。
纤毛虫通过纤毛的运动来推动身体,并以此获取食物和繁殖。
纤毛虫在水体中广泛分布,并在分解有机物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9. 孢子:孢子是一种可以在不利环境下存活的微生物结构。
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都可以形成孢子,以应对环境中的压力。
孢子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并且在适合的条件下可以萌发成为新的生物体。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模式生物:背景清楚,基因组小,便于测定和分析,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改进技术方法。
如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线虫、果蝇、小鼠。
3.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4.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由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5.病毒: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但并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有的外壳外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它们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
6.病毒颗粒(毒粒):是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是一团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它们被其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外壳所包围,有的还具有包膜,以保护其遗传物质免遭环境破坏,并作为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的载体。
7.衣壳粒: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1-6个多肽分子折叠缠绕成的蛋白质亚单位(三级结构)。
8.衣壳(壳体):是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的排列形成的病毒外壳,内包核酸,形状多样。
9.核衣壳(核壳):病毒蛋白质壳体与病毒核酸的合称,为病毒的基本结构。
10.裸露毒粒:只有核壳这一基本结构的毒粒称为裸露毒粒。
如烟草花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毒粒。
11.包膜毒粒: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核壳外还具有包膜,有的包膜上还有刺突,这类毒粒称为包膜毒粒。
包膜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
12.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以分解有机物和合成有机物为生。
3.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
4. 病毒: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引起各种传染病。
5. 真菌:多细胞生物,以分解有机物为生,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6.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7. 免疫系统: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8. 共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互相有益。
9. 异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对彼此都无益。
10. 胞外多聚物:微生物分泌的高分子物质,能够附着在细菌表面形成生物膜。
11. 生物膜: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形成的一层薄膜,起保护作用,也可以影响其它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12. 毒性因子: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对寄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13. 草原土壤细菌:生活在草原土壤中的细菌,对土壤含氮物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14. 氨氧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细菌,参与氮循环中的氨氧化过程。
15.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多样性。
16.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17.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的过程,如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18. 气候变化: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对微生物生态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19.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也包括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 毒品耐药性:微生物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拒能力,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1. 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殊功能。
22.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微生物遗传变异、遗传进化和基因表达的学科。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的生命体——微生物的科学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等。
微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和分析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活动,以增进对微生物世界的了解。
是研究微小的生命体——微生物的科学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等。
微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和分析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活动,以增进对微生物世界的了解。
2.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核细胞核。
它们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有些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些是厌氧菌,还有一些可以引起疾病。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核细胞核。
它们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有些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些是厌氧菌,还有一些可以引起疾病。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具有真核细胞核。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它们分解和吸收有机物质,起着重要的分解和循环作用。
真菌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具有真核细胞核。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它们分解和吸收有机物质,起着重要的分解和循环作用。
真菌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4.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核酸包裹在蛋白质的壳体内,它们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人类,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和普通感冒。
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核酸包裹在蛋白质的壳体内,它们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人类,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和普通感冒。
5.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是真核生物中的一支。
原生动物可以通过原生质流动来移动,很多种类具有纤毛或鞭毛。
原生动物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洋中,与一些疾病如疟疾和阿米巴病有关。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3、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一个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菌苔:在固体培养基上由许多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相互连成一片的大量菌落群体。
)4、温和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的基因组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上,随寄主的细胞分裂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
例如: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
5、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噬菌体,并通过裂殖作用摧毁细胞使病毒粒子释放。
如: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
6、溶原性:宿主染色体携带病毒基因组的情况。
7、溶原菌:被温和噬菌体侵染后,细胞染色体上整合有细菌基因组的细菌。
8、原病毒:又叫前噬菌体。
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基因组。
9、噬菌斑:细菌病毒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10、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1、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
12、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使微生物处于不生长繁殖但没有死亡的状态)13、化学治疗剂:14、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15、抗代谢物: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16、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7、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 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类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 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酸醇磷酸。
4. 原核微生物:即广义的细菌。
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7. 固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12~15nm),其中存在着多种固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8. 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
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
10. 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1. 脂多糖(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D-特异侧链等部分组成。
12.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3.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14. 间体: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泡囊。
多见于G+菌。
15.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挑选性强的休眠结构。
微生物名词解释完整版
1细胞的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造成不同程度缺损,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称为细菌的的L型。
2荚膜: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向其细胞壁外分泌一层疏松、透明、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清除的黏液状物质。
3鞭毛:是某些细菌从细胞向外伸出一根或数根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体,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具有特殊的抗原性。
4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具有的数量众多比鞭毛更细、短、直,类似毛发样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菌毛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5芽孢:很多革兰氏阳性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叫芽胞。
芽胞对理化因素具有强大抵抗力。
6中介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是细菌部分细胞折叠形成的囊状物,向陷入于细胞质中,它扩大了细胞膜的面积,其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有拟线粒体之称。
7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环状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并非细胞生长所必需。
8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分布广泛,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9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复制繁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其增值过程包括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10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周期是指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胞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能与染色体一起复制、传代。
11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12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13基因转移: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14基因重组:转移的外源性DNA整合于受体菌DNA中称为基因重组。
15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16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至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微生物名词解释(全)
1微生物,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3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原生质体,在革蓝氏阳性菌培养物中加入溶菌酶或通过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而获得的完全缺壁细胞即为原生质体。
5原生质球,指细胞壁未全部去除的细菌细胞,呈圆球形,可人为地通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革蓝氏阴性菌而获得。
6伴孢晶体,是芽孢杆菌属的某些种,如苏云金杆菌,在形成芽孢时同时形成的一颗菱形或双椎形的碱性蛋白质。
7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或圆柱形结构,也称内生孢子。
8孢囊,某些细菌形成的休眠体构造,是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失水形成的一种抗干旱而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一个营养细胞形成一个包囊。
9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10鞭毛,是某些微生物细胞表面着生的一根或数根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物。
11L-型细菌,细菌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无壁类型。
12基内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内含有许多核质体。
13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
14孢子丝,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其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该菌丝称为孢子丝。
15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一般结构)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16细胞质膜,是围绕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薄膜。
17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有许多菌落连成一片时,这时称为菌苔。
18间体,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临近。
19周质空间,位于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狭小空间,内含质外酶,包括RNA酶I,DNA内切酶I,青霉素酶,和许多磷酸化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名词解释A 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能利用非氨基酸类简单氮源自行合成自身所需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
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
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
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
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地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B细胞:即B淋巴细胞,一种在细胞膜表面带有自己和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
被动免疫:从胎盘或初乳中获得的或者注射抗体、细胞免疫制剂后获得的免疫。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体或动物体血清中的、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作用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
补体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激活。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是否发生溶血反应作指示的一种高灵敏度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
C 传染:是指寄生物与宿主间发生相互关系的一个过程。
即当外源或内源的少量寄生物突破其宿主的“三道防线”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出发菌株:用于诱变育种的原始菌株。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其相对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初次应答:指首次用适量抗原注射动物后,须经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即待免疫活性细胞进行增值分化后,才能在血流中检出抗体,这种抗体多为IgM,滴度低,维持时间短,且很快会下降。
转染:噬菌体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
COD:化学需氧量。
是使用强氧化剂使1L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迅速进行化学氧化时所消耗的毫克数。
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超敏反应:是致敏机体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的一种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为机体的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
D 代谢物回补顺序:是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物地那些反应。
氮源:凡是能构成微生物细胞或代谢产物中氨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能利用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称为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
定向培育:是用某一特定的因素长期处理某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地对它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并选择相应自发突变株的目的。
毒力: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散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兼性厌氧、G-的无芽孢杆菌。
主要存在于肠道中,常作为水和食品等重要的卫生细菌学指标。
多克隆抗体:同一种抗原决定簇,在机体内也可以由好几种克隆来产生抗体,形成好几种单克隆抗体混杂物,称为多克隆抗体。
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指一种用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疫苗。
单克隆抗体(McAb):指由一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值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F 发酵:底物脱氢后,不经呼吸链传递,最终被作为末端氢受体的外源性无机氧化物(少数为外源性有机物)接受并释放能量的生物氧化过程。
防腐:利用某些理化学因素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腐败变质的一种措施。
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在光能激发下,通过电子的非循环传递而产生ATP的磷酸化反应。
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有两个光反应系统,除产生ATP,还有还原力产生,放出氧气,存在于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中。
反馈抑制:一种负反馈机制。
在某一代谢途径中,酶促反应的末端产物可抑制在此产物合成中起作用的酶的活性,这种代谢调控机制称为反馈抑制。
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原理,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数能分解利用这类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利于繁殖。
反应原性:或称反应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对各种不同的病原体和异物都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天然抵抗力。
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植物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称为附生微生物。
反硫化作用:在厌氧条件下反硫化细菌将硫酸盐还原为HS的过程。
2反硝化作用:是指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通过硝酸盐呼吸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G 高密度培养: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干扰素:由病毒等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特殊糖蛋白。
固体培养基:由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固剂而成冷却后成凝固状态。
共生关系:是指当两种生物紧密地共居在一起。
彼此依赖,互相协作,互为对方创造有利条件,有的甚至达到了彼此不能分离的程度,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生命活动的产物,在组织上形成新的结构,一旦彼此分离,各自就不能很好的生活,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即共生关系。
根际微生物:生活在根系邻近土壤,依赖根系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正常菌群,称为根系微生物。
基因突变:泛指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感受态:是指受体细胞能接受转化的生理状态。
H 核衣壳:核心与衣壳合称核衣壳。
衣壳是包围于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由衣壳粒构成;核心是位于内部的核酸。
合成培养基:又称组合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宿主无显着毒性)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措施。
互生关系:两种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可以相互有利,或者一种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为另一种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生活条件。
鲎(hou)试剂法:鲎的血液中含有一种变形细胞,其裂解物可与细菌内毒素发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凝胶化反应。
利用鲎的变形细胞裂解物制成的鲎试剂进行检测食品、生物制品等中的微量内毒素的方法称为鲎试剂法。
活性污泥:由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体与污水中的悬浮有机物、胶状物和吸附物质在一起构成的、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和利用有机物或毒物能力的凝絮团。
J 间体:是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
荚膜:细菌的特殊结构。
是指覆盖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有明显界限的一层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水以及多糖或多肽。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集团,称为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菌落”相互联接成一片,即为菌苔。
菌胶团:有的细菌,它们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在一起成一团胶状物,其内常包含有多个菌体,称菌胶团。
菌毛:又称纤毛、伞毛、线毛或须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假丝酵母:能形成假菌丝、不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称为假丝酵母。
酵母菌与霉菌:酵母菌是指一类无分枝状菌丝体、能发酵糖类、以出芽繁殖为主的单细胞真菌的统称;霉菌是是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兼用(两用)代谢途径:凡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径,称为两用代谢途径。
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种微生物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批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它种菌落相区别的培养基。
菌种复壮:是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生产性能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少数尚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性状的一种措施。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某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培养基。
间隙灭菌:是指在常压下蒸煮30min,置室温过夜(12~18h),如此连续三次,从而达到对被处理对象彻底灭菌的一种灭菌方法。
主要用于不宜或不方便用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食品等灭菌。
接合:供菌体(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菌体(雌性)直接接触。
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代,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拮抗关系:一种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其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如pH、缺氧)能够抑制、毒害它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使其致死的现象。
基因重组: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称为基因重组。
寄生关系: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一种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对后者造成损害甚至是死亡的现象。
极端微生物:凡依赖于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就称为极端微生物。
局限转导:局限转导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菌后只能把原噬菌体两旁的寄主基因片段转移到受体,使受体发生遗传变异,称为局限转导。
菌苗与疫苗:广义的疫苗包括菌苗和疫苗两类生物制品,狭义的疫苗仅指用病毒、立克次氏体或螺旋体等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品;而菌苗仅指用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