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治论文素材

形势政治论文素材
形势政治论文素材

形势政治论文

(素材)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中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通过改革建立了基本的市场经济制度。我们在传统的国有制之外,迅速发展了其他所有制形式,包括私有制和外资的进入;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造,把它们转变成真正的企业或上市公司,改变了它们的激励机制;我们还实现了地方分权,既给地方带来了激励,又降低了市场经济的信息交易成本,但,我们还能够继续这样走下去,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吗?

我们现在经济增长受到很多挑战,从媒体、学术界、政策研究部门,从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后发优势的减退,技术优势的产业号称与国际水平在缩小,国际上超强购买力的消失。

再有我们生态条件,土地与水资源严重短缺,污染严重,收入分配不平等,区域发展不平衡,还有严重的官员腐败问题。还有国际方面,过去几十年其它国家都欢迎我们的改革开放,今天不这样了。我们现在已经GDP排在第二,仅次于美国。所以国际形势也比以前错综复杂得多。

所有这些因素表明,过去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很多条件都变了,我们不能继续按老的办法走下去,所以要研究新阶段下经济增长的战略调整与相应的安排。现在综合内部的研究,简称叫"新四化",新工业化--进一步产业升级,新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农业现代化,还有信息化--带动中国产业升级。"新四化"是这样的大的主题。

体制上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市场改革,到2020年大概打造一个现代的市场经济,这是目前的战略。这个战略会实现多少的增长率呢?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中心一个联合估算,到2030年,年均增长率6.6%,前十年7.6%,后十年5.6%,这是比较中间的估计。最高的估计是一个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他预测到2024年,中国增长8.6%;最低的就我看到的,是《大预测》的作者,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是5.7%。不管哪一个,到那时,中国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还要解决两个要素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实际上是一个偏瘫的巨人。我们有一大半的国土是不能用的,是沙漠、荒山野岭、戈壁荒滩,我国水资源实际上很丰富,但每年有7000亿立方米白白地流到印度洋,而黄河很少,只有500亿立方米的水。因为黄河缺水、西部缺水,中国大片土地不能使用,只要有水,西部就可以有变化。所以淡水的短缺是第一要素。

第二是能源。中国有世界上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每年可以发10万度的电,而光伏技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只要有投资,我们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能源问题。举两个例子,水好土好能源也好,统统都能解决,关键在于技术进步与投资。

一是生态资产,二是10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从中国的大西部调到中国的西北部,西水东调,而不是南水北调。造地,造两亿亩三亿亩都不费事。最后是清洁能源,中国要把农民工变成日本、韩国那样的技术工人。

因此,经济制度转型应该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之一,因为,没有经济制度的转型,就不可能有消费结构的真正调整。世界各国消费结构表明,决定消费结构的是经济制度,因为,经济制度决定分配机制。天下人都知道,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私有制是按资分配。按资分配不可能有消费结构的相对均衡,同样,按劳分配也不可能消费结构出现重大失衡。

所以,不同的经济机制,必然导致不同的消费结构。

经济制度转型需要时间,但也不可以无限期拖延,因为,一是民众的承受耐力有一定时间

性,超过承受力就会加大各种意想不到的社会风险。二是中国隐藏着重大经济危机的风险,经济制度转型是减少损失、有效抗击风险的途径。三是外资掌控了中国的龙头产业,成了洗劫中国劳动成果的机器。所以,立法限制外资投资领域刻不容缓。四是外向型经济和房地产泡沫,前者加大了环境、资源和消费结构崩溃的风险,后者是引爆金融崩溃的炸药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危机是小错误一点点积累的,小错误是由路线决定的。因此政府对经济路线的把握就尤为重要。

今后三十年中华民族仍将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如果措施得当,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还可以持续三十年。

层次一:我国要素条件决定,应当投资与消费并重

从生产和供给角度来看,中国的有形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禀赋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相对充裕的状态,从而为未来三十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基本条件。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经济增长早已超越了生产能力不足的短缺阶段,传统古典及新古典理论主张的“供给创造需求”在大部分时间内将不再成立。“产能过剩”在中国已不再是新鲜事物,需求已经并将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作为供需矛盾短板的一方,需求是否充足和可能呈现的形态将在较长时期内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众所周知,需求无外乎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宏观调控重点开始转向拉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这种调控方向转变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未来三十年中稳定需求的重点是否应该放在消费方面,可能还需慎重考虑。我个人认为,未来三十年我国增长无法模仿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驱动模式,应当是投资与消费并重。消费占比的增加,应当是先慢后快,循序渐进。一方面,从资源占用维度来看,如果采用欧美生活模式,强调消费的拉动作用,仅靠国内资源肯定无法支撑。而更多依靠外部市场提供资源,必须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作保障。另一方面,从人口结构维度来看,过分强调消费需求可能导致增长的不可持续。尽管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还相对年轻,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人口结构很可能在十年之后迅速老化,从而形成劳动力要素稀缺、经济增长供给面动力不足的局面。尽管我国已经逐步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这些都只是表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将导致未来“养儿防老”途径在全社会范围内失效,社会保障体系能否支撑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人口结构,最终还要取决于国民财富的积累状况。当前,有关投资消费结构向投资过度倾斜的担忧不绝于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国人口结构造成的。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以后,投资就可能上不去了,消费比重将被动地不断上升。而提前退休的政策促使这一转折点提前到来,到那时,消费比重会被动性上升。人口结构老龄化显现以前的十至十五年,增长动力靠什么?可能就需要更多地依靠投资。这里所指的投资,不是指盲目扩大产能意义上的投资,而是指全社会国民财富的积累。

层次二:未来动员需求的主要途径

我国设定的长远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中等发达国家的一般特征是,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发达的服务业,覆盖全社会的教育、医疗、社保体系,强有力的创新能力,保证整体上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也概莫能外,如果有什么特殊,不过是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更为依赖以公共交通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依赖创新能力,使得有限的人均资源创造更多的人均价值。而客观存在的快速老龄化拐点,要求这个变化过程应当大比例的集中于下一个三十年的前半期,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全社会国民财富的积累过程。我国应当也必须更早地呈现中等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轮廓。因此,未来三十年动员需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重点着力于以下三个途径。

途径之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首先,以建设新兴城市模式推进城市化能够创造出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仅包括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建设带来的投资需求,更包括城市化后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升级型消费需求。第二,城市化推进能够带来人口的集中和产业的集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和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并由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稳定居民收入和需求。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化推进有利于全社会国民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伴随城市化推进而大量兴建的城市基础设施,既产生投资需求,又使过剩产能转化为全社会物质财富,而不是廉价出口品。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升值,本质上是城市集聚效应在财富创造方面的直接体现,土地升值带来的级差地租收益完全可以用于补贴中低收入人群、补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为稳定居民消费需求起到强力支撑作用。不妨以京津唐地区为例进行说明。设想在北京和唐山之间的某个地区发展出一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的卫星城市;通过高速铁路将卫星城市与北京、唐山相连接,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卫星城市的产业发展可以定位在服务于北京的服务业和唐山的制造业,并部分承接北京、唐山的产业转移。在卫星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建设等等,不仅能够带来大量的投资需求,更能积累规模庞大的有形物质财富;这类卫星城市地价比较低,适于农村转移人口定居。城市发展带来的产业发展和就业岗位包括中心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能有效提高并稳定居民收入;城市化带来的房地产发展也能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带来的土地升值收益可以用于中低收入阶层及老龄人口的补贴,进而稳定社会需求。

途径之二是提升人力资本。首先是社会保障方面。未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将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带来严重挑战。如何完善社保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下的居民养老问题,对于稳定需求、促进增长至关重要。教育、医疗卫生等其他社会领域对于未来稳定消费需求也非常关键。事实上,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教育和医疗卫生本身都属于消费行为,促进两者的发展有利于创造需求;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全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从供给层面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和创新能力。

途径之三是挖掘外部需求,疏浚供给瓶颈。比如农产品供给问题,我本人其实并不特别担心。中国城市用地占整个国土面积比重为0.43%,扣除掉西部地区一半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占比也不过1%。城市化本身还有节约住宅用地的作用,只要措施得当,国内粮食供给不会受到很大冲击。我们还应该看到,全球适耕土地资源充沛,农产品的供给潜力是非常大的,主要的约束是基础设施和开发投资。国际投资出于不愿承担市场风险,或政治风险,甚或限产保价的目的,而踯躅不前。因此,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在于占有资源,而是寻求与被投资国良好合作,纾缓约束,扩大全球农产品供给。在全球化的今天,供给扩大必然反映到价格和中国进口条件的改善中。事实上,除化石能源之外,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全球储量是充沛的,供给约束与农产品差不多,都可以通过类似的“走出去”策略加以疏

浚。在能源方面除挖掘化石能源开发潜力外,新能源的开发将占有重要的比重。

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升人力资本为主要着力点的现代化过程,实现了国民财富的加速积累,消化了已经存在的过剩产能,创造了巨大的国内需求,从需求结构上看是投资和消费并重,逐步提高消费的比重。

层次三:符合客观规律的政策环境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未来三十年,要切实动员好各方面需求,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还必须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形势有客观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顺应国情和世情,推动公共部门采取相应对策,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基本国情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在社会资源的掌控和分配方面都处于主导地位。仍以城市化为例,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强调推进城镇化,并将城镇化战略与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推进城市化(城镇化)最具决定性的要素就是“土地”和“劳动力”。城市发展的用地规划由政府部门决定,劳动力的流动也直接受制于人口户籍等相关制度。在基本要素流动都由国家和政府基本掌控的背景下,离开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推动,加快城市化进程、动员需求的目标都将难以实现。除了城市化的推进外,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促进消费需求的改革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

面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迅速启动了扩大国内需求的应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将短期应对危机措施同长期可持续调整改革结合起来。例如,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省级统筹。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专门部署地区之间的账户转移,为下一步实现全国统筹打下基础。中央经济会议还专门强调了发展中小城市推进城市化的策略,为围绕中心城市组团式城镇发展提供了依据。可以说,正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促进了各方面思想的统一,在客观上加快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改革的进度和城市化发展。问题在于,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把握经济社会急剧变动、演进形态下各方面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层次四:未来相关政策推行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任何政策实施的过程都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基于良好初衷而推行的相关政策很可能演变成经济社会危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事例。针对次级贷款的资产证券化活动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美国货币当局和金融监管当局的政策缺失,致使原本只有几千亿美元的次级贷款衍生出十万亿美元以上的金融产品,集聚了巨量的金融风险。未来我们在推行相关政策时同样需要考虑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政策短期考量的风险。很多政策的推出在未来头十年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进入第二个、第三个十年,政策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说当前的社会保障方案,整个制度设计中包含了较多的道德风险因素,特别是将养老负担更多地转嫁到未来的纳税人身上。这种设计固然是解决了当前的社会保障问题,但在未来并不具备可持续性。美国

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就开始着手进行社会保障改革方案设计,因为根据当时的计算,再过13年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就将入不敷出。中国在多少年后也会同样面临养老保险入不敷出的问题?国内在这方面是否有过较为精确细致的研究测算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中国将面临的问题会比美国更为严峻。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不断地移民,保持其人口结构的年轻化;而我们的人口结构在十年以后将加速老龄化。为了今后三十年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着手进行一些根本性的改革。然而,制度设计往往围绕现实矛盾展开,而现实矛盾通常是短期利益和即期表象的反映。改革必须立足长远,也需要对短期利益作出一些必要妥协,但重要的是,妥协的结果最终应该逐步收敛,向长期平衡点逼近。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政策如果设计不当,一旦出台并付诸实施后,将来要想作出改变就很困难,往往可能造成社会动荡。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当前,国内外对人民币国际化普遍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事实上,人民币距离成为世界货币还为时尚早。民粹的观点更加关注世界货币国在全球范围内发行本币、获得铸币税的利益,但不够关注实现条件。世界货币国对全球其他国家必须存在大幅度的贸易逆差和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以本币标定的金融资产具有全球流动性。只有当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内部需求,出现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市场开放,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人民币资产具有充足的全球投资吸引力时,人民币才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在尚不具备成为世界货币条件时,冒进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很可能对整个宏观环境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另一个近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两种资源,特别是外部资源。在“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很多国内企业都尝试着通过控制国外商业机构的方式实现控制占有外部资源的目的。这种方式存在引发国际冲突的风险,最终效果很可能会事倍功半,因为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关键产业被国外企业所控制。行之有效的做法应当是,针对重要资源和项目,主要通过控股以外的其他合作开发方式,有效扩大和稳定全球供给,同时不断完善供给链,从而有效地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资源解决国内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前面各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进行了分析。当然,经济发展还需要政治、社会等其他外部环境,但这不在今天我们这个题目的讨论范围内。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今后三十年中华民族仍将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如果措施得当,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还可以持续三十年。

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形势与政策小论文 第一篇中日关系论文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二.中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

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潜在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倾向 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发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正常的,发展是顺利的,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政治上,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经济上,大多是业务问题: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在契约的观念,市场开放程度,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 1.史教科书事件 日本为了替军国主义者发动的战争开脱罪责,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 篡改侵华史,美化军国主义不仅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和原则。否定了日本政府就侵华战争向中国人民所表示的深刻反省,而且关系到中日友好合作的前途,因此,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愤慨。中国人民用确凿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对待过去那段历史,这是中日关系中重大原则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有关方面

国际形势与政治论文-形势与政治论文

国际形势与政治论文:形势与政治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政治性与政策性、多元性、时效性和前因导向性等教学特点,是任何一门政治理论课所不能替代的。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形势与政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形势与政治论文篇1 试论当今国际形势下的汉语国际推广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与提升,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热情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推广已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很快,在亚洲国家,掌握汉语已经成为许多人推动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粗略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一百多个国家的30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4000万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一国的民族语言被作为外语普遍学习的时候,就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该国国际地位的真正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深化。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一、汉语国际推广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国际推广曾经有个更直白和限定性更强的名字:对外汉语教学。上世纪50年代初,清华大学筹建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承担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留学生汉语教学任务,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1952年该班调至北京大学后,因为增加了来自亚洲邻国的学生,改名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此后一段时期相继成立的类似机构尽管名称各有不同,如为支援越南人民抗法战争,1952-1957年在南宁、桂林成立的教学机构先后曾命名为中文学校、越南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中国语文专修学校。1960年北京外语学院(即今北京外国语言大学)接受非洲留学生的学生机构叫做非洲留学生办公室。1962年为来华外国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单独建校时用的名字是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也就是现在北京语言大学的起始用名),但这些名称中都指明了教学对象是外国人,其语文一词,却是借用的对中国学生进行母语教学的名称。 教学规模的扩大和本科教学的创建,使得设立一门专为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服务的学科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完整版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院系班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2班 姓名:乔宝瑞 学号: 201124910208 辅导老师:武威 完成日期: 2013/4/13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城乡关系的平等和谐,而当前的城乡结构还是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是“不和谐”的。城乡关系的妥善处理,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缩小城乡差别的历史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这项伟大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最广大人民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既解决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又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也出现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中国能否在保持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否以较小的代价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软着陆”?能否避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本国现代化过程中往往陷入的“现代化断裂 ?如何最充分最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种利益进行协调和整合的制度建构,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一种具有权威解释力、涵盖力、包容力、凝聚力的全社会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以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种共同的价值导向。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央、省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决

论中国和平崛起(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有关“和平崛起”口号的提出,社会各界对于这个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包括对于中国目前是否具备了提出这个国家战略的资格或本钱,对于我国的和平崛起究竟能否成为现实,以及对于国人可能起到的麻痹作用,对于目前的国际政治秩序,特别是周边的军事、经济和地缘方面的实际状况,以及我国当前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的设想,等等。下面我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崛起论”的定位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 中国“崛起论”就国来说,具有把政治共同体的认同,从过去的政党认同转向国家认同的政治意义。这里涉及一个国家利益的合法性转向,如何凝聚几近崩溃的人民的政治认同,用国家形态来重新塑造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这是我从这个理论中读出的潜在意义,我认为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些文章,有利于推进政治改革从一般行政领域上升到国家政体的层面。现代国家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政治形态,近百年来,我们不乏民族意识、政党意识、阶级意识,但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却只是限于一个狭窄的被垄断起来的外交领域,还没有深入每一个国家公民的心灵。所以,我认为虽然这个问题的提出更多的是基于执政者的对外关系

的考虑,但完全可以通过国家利益问题的探讨,来整合目前混乱的社会政治意识。它的潜在的政意义大于外交意义。 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是我们当今的时代主题,也是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因为从新旧两个政治传统来看,有关现代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都远没有完成,甚至还只是刚刚开始。因为现代国家涉及国家的主权、政体、公利与义务、法制、与宪政,以及公共德性等多方面的容,而这些在我国都很缺乏,甚至需要从零开始建设。一个强大的宪政国家,加上公民自由权利的充分保障,再加上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社会,这些是现时代的中国国家建设的主题,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政目标。从历史上看,它们也是西方发达的民族国家在三、五百年所大致走过的历程。 但是,问题在于面前的世界格局和21世纪的国际新秩序正在经历着一个重大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政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而这个所谓新时代所面临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我们的国家主题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应该看到,西方主流社会早已经走完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阶段,它们主导的世界格局正进入一个后国家(post——state)的时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已经逐步纳入一个后国家的国际新

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_国际政治论文_

外交政策分析的认知视角:理论与方法_国 际政治论文 ; 仰是很难变化的,但是处于边缘部分的因素则非常容易变化,并最终可能影响到中心信 仰的变化。在理论方面比较能代表这一时期成就的是杰维斯的《国际政治中的认识与错 误认识》。他在提出从四个层面上对国际政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决策者的 认识过程对外交决策,乃至国际政治的影响。如认知的一致性是如何影响外交决策的, 外交决策者又是如何从历史中学习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外交决策者对现实错误认识 的规律及其影响等等,进而提出了认知对研究外交决策和国际政治的重要性。他认为, “如果撇开决策者对世界的信仰和他们对其他人的印象(image),通常是不可能解释关 键性的决定和外交政策的。”(注:Robert Jervis,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p.28 .) 与此同时,一些对外交政策的研究也采用社会认知或图式理论的方法。如拉尔森对遏 制政策起源的研究,就是利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借用有关档案材料,对从二战结束前的 1944年到1947年冷战爆发这一段时间内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杜鲁门、哈里曼、贝尔纳 斯、艾奇逊等对苏联的认识发展过程进行的研究。他发现艾奇逊对苏联的认识基本上是 稳定的,而其他几个决策者对苏联的认识则经历了从盟友到对手乃至敌人的变化过程, 进而提出没有一种关于认知的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美国对苏

联政策的决策者的认知变化过 程。(注:Deborah https://www.360docs.net/doc/314379551.html,rson,Origin of Containment:A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罗赛蒂采取相同的方法对卡特 政府外交政策主要成员的信仰及其对外政策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指 出在上台之初,卡特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员卡特、万斯和布热津斯基的世界观是基本 一致的,都非常乐观。他们都不赞同尼克松、基辛格的权力政治和均势外交,认为那些 是不道德的,不能反映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势,希望与苏联建立一种和谐 的关系。但是随着苏联在全球扩张的升级,从第一次埃塞俄

形势与政策论文---建设美丽中国

怎样建设美丽的中国 引言: “美丽中国”,历次全国党代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生态环境的建设 1.1理解和认识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把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观念8个方面纳入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最终目标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1.2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领域正确理解和回答“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10个重点咨询研究领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污染减排与综合防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与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与健康水平;城市空气、水源、森林质量评价监控与饮用水安全;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面源污染防治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与人类的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与政策研究,分类管理,分区管理,完善生态补偿的政策;构建和谐社会与生态伦理道德。 1.2.1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爱护环境 生态环境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

形势与政治课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2000字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总体规模不断攀升。大学扩招导致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越发凸显。党的十七大曾经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各大高校也开始行动起来,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但对于刚刚走出校园和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创业这条路是否要大力宣传,一直都有争论。文章就大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质来浅析一下当前的大学生创业热潮。 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与急剧增加的就业需求相比,就业职位的供给却在不断下降,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政府部门的精简、机构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需求的下降。今后一段时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就业压力也会更加巨大。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各界及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当中就提到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就业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创业的背景 就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从校园走出来,去企事业单位工作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还有一小部分选择出国、考研深造,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资本。创业本是原来极少数学生的选择,但在现在整个社会强调转变就业思路,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尝试创业。 二、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利与弊 (一)对于当前的中国大学生而言,绝大部份并不适合创业。 单从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上来看,对大学生就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一般创业能力主要是指创业者的专长和经验,如市场调查、技术专长、企业管理、识人用人、财务管理、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开发开拓、冒险避险等等。而创业者所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见仁见智,众说不一。有人概括为“十大素质”,包括:欲望、忍耐、眼界、明势、敏感、人脉、谋略、胆量、豁达、自省。客观的说,这些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练就的,有些素质甚至就算是培训也很难达到,比如谋略、胆量,比如识人用人等,这些大部分都是需要长时间不断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具备。

国际政治论文题目参考-国际结算论文题目参考

国际政治论文题目参考:国际结算论文题目参考 论文题目的确定是一个深刻理解和本质反映该研究成果的过程,也是确定某一论文题目编辑风格和方法的过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国际政治论文题目参考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国际政治论文题目参考(一) 1. 台湾当局的所谓国际空间研究 2. 台湾问题的国际因素 3. 台湾当局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4. 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参与研究 5. 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的关系 6.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政党政治研究 7. 冷战后东北亚国家的民族主义 8. 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外交思想研究 9. 软实力研究 10. 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 11. 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12. 国际气候制度研究 13. 核问题研究 14. 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研究 15. 国际恐怖主义、毒品、海盗、非法移民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16. 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 17. 国际制度相关理论研究 18.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研究 19. 近现代西方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20. 台湾政治生态研究 国际政治论文题目参考(二) 1.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2. 国际政治传播研究 3. 跨国公司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4. 西方社会契约论思想研究 5. 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

6. 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研究 7. 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8. 世界能源问题(含中国能源安全) 9. 近现代中国外交思想 10. 世界主要文明(含宗教)之间的关系 11. 上海合作组织研究 12. 主权国家与全球治理 13. 人权与国际关系 14. 新兴大国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15. 利益集团与美国外交决策 16.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17. 海外华人问题研究 18. 美俄关系研究 19.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民族国家变迁

形势与政策课精选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精选论文 《浅析当代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培养研究》 [论文关键词]网络道德;缺失原因;培养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全面迅速发展,在不同环境中的诚信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和系统。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道德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沉溺网络 许多大学生并不能正常对待网络,而是沉溺在其中不能自拔,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在网络中为所欲为,甚至为了谋取利益进行欺诈行为,最终走上不归路。 (二)网络资源的滥用 网络是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平台,能方便而高效地给大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而一些大学生缺乏诚信素养,在便利的平台中滋生惰性,滥用网络资源,抄袭行为屡见不鲜。 (三)个人隐私泄露 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社会的基本道德伦理要求。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与通用性使得个人隐私保护出现危机,在网络环境下个人隐私的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原因分析 (一)德育不能满足现状 目前的德育以书本为主要内容,以灌输为主要方法,局限于简单的社会德育教育,应试因素过多。德育本应通过教育内化到人的品

质,外化到人的行动,而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更多的 只是将德育课当作知识来学习,以通过考试为目的,而这使得目前 的德育教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使得德育流于形式,产生很大的局 限性。 (二)功利思想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把经济摆在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虽然国家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目前看来,精神文 明建设跟不上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速度,人们对钱的态度越来越重视,功利思想大肆传播,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种功利的思潮下,以利为尊,以益为大。 (三)网络文化的多样性 网络作为文化传播的平台,对于大学生其方便和效用不言而喻。而网络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各种文化、观点、思潮都平等的在网 络中展示,一些负面的、反动的、色情的资源也在网络中生存,大 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接触到此类资源,会对其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家庭溺爱,大学生个人自制力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父母一代经历了饥贫,难免对孩子十分照顾,甚至溺爱。尤其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溺爱程度也愈演愈烈。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家 庭的道德教育不能有效进行。 (五)法律监管制度不完善 网络在我国普及十分迅速,虽然相关网络监管制度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但却不能及时跟上网络发展的脚步,使得非法分子利用一 些还不完善的法律监管漏洞从事非法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培养 (一)完善学校传统道德教育

国际政治论文选题

国际政治论文选题 1、日美安保体制的演变 2、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 3、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4、网络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5、冷战后俄罗斯外交战略 6、中东地区格局研究 7、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 8、欧洲一体化研究 9、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战略 10、二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11、中苏俄关系研究 12、美国政治制度研究 13、美国对台军售问题 14、台湾问题与中日关系 15、美台关系研究 16、乔治·凯南与美国对外政策 17、国家安全委员会/美国国会与美国对外决策 18、东亚各国的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 19、东盟的一体化建设 20、东亚地区合作研究 21、“台独”发展研究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摘要]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日经贸总量在世界排行第四。中日合作影响巨大,2021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是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机遇年,不

仅会影响到亚洲,而且会影响到全世界。本文将以贸易角度,分别对中日贸易的必要性、 现状、政策建议等方面来进行浅析。 [关键词] 中日双边贸易贸易摩擦贸易结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流历史。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双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贸易合作经历 了由小变大、从浅到深的深化过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2021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也是中日关系的机遇年,中日贸易合作将迈入一个新的时期。 一、扩大中日贸易是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关 系对彼此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贸易互补性极强。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工业 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双赢,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 在双边贸易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两国在自然禀赋、要素相对价格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 发展层次方面的差异既是双边贸易得以发展的内在机制,也使优化双边贸易结构。进一步 发展双边贸易,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二、中日两国贸易现状 1.双边贸易增速有所放缓 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历年统计数据中可知:中日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只有89亿 美元发展到2021年的2073亿美元,增长了将近23倍。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数 据2021年日中贸易额达到了2367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美贸易额,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第一 大贸易伙伴。而且比2021年将近增长了12%,连续9年更新历史最高纪录。1980以来, 中日两边的贸易额一直呈增长趋势,除了1998年有些例外。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21年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 1993年至2021年的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但自2021年 以来,美国和欧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21年开始贸易增长速度有所缓慢。2021年、2021年、2021年中日贸易额的增长率分别下降至9.8%、12.4%、11.9%。这其中 不乏因为全球或地区经济动荡、政治关系多变、国家政策制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增长 曲线中的断点和增长趋势的不连续。 2.中日两国贸易统计上的不平衡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分别对中日贸易额的统计数据表明, 中方和日方对中日贸易的统计数据严重不平衡。90年代以来,对日贸易收支除少数年份外都是逆差。而日本统计中对华贸易则有巨额的逆差。例如,2000年中国统计的对日贸易收支为1.4亿美元的顺差,而日本的统计中对华贸易则有247.4亿美元的逆差。

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2019 精品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9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记忆深刻的是有关于诚信的一次形势与政策课,老师以播放雷锋的事迹视频,来教育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应该在生活中学会诚实守信,做一个21世纪的文明大学生。 雷锋的事迹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很熟悉,但在大学再一次认真地重温他的事迹时,我们还是热泪盈眶。 不知大家是否都已经意识到当我们是小学生时,雷锋的精神我们落实的很好,而大学,我们有点慢慢遗忘,又或许,我们只是口头上高呼学习雷锋,付诸实践的已经不多。 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雷锋精神在我们的思想上、行动上苏醒了。 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 因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已经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是具体的,也是深远的。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我们必须学习政策,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的变动方向,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

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第一篇中日关系论文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

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二.中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潜在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倾向 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发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正常的,发展是顺利的,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政治上,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经济上,大多是业务问题: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在契约的观念,市场开放程度,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 1.史教科书事件 日本为了替军国主义者发动的战争开脱罪责,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 篡改侵华史,美化军国主义不仅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和原则。否定了日本政府就侵华战争向中国人民所表示的深刻反省,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与中国面临的基本态势

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与中国面临的基本态势 摘要: 21世纪,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更有向更深层次“多极化”局势演变的态势。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为了寻求新的经济突破点、维护其霸权地位在世界各地展开的战略图谋,中东、亚洲等地区,各国由民族、宗教和领土纷争造成的各国关系的日益复杂,各国在能源等资源上的的争夺,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经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的萧条等种种因素让21世纪的世界注定是不安定的。 关键词:地缘战略竞争战略态势转换金融危机一超多强 当前国际形势异常复杂多变,多极化、全球化与信息化量变累积和加速效应凸显,冷战后国际秩序酝酿重大调整,中国与世界互动日益紧密,国际角色更加吃重。 一、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周边动荡与风险加剧。 首先,大国地缘争夺加剧。美国控制伊拉克、增兵阿富汗、渗透巴基斯坦、力推北约东扩与东欧反导部署、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与前沿部署、扩张海权,凸显其以大中东反恐为重点、兼顾东欧东亚两翼以遏制俄罗斯与中国、称霸欧亚大陆与海洋的地缘野心。俄罗斯凭借对格鲁吉亚反击强力反制北约东扩与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呼吁订立新的“欧洲安全条约”,在独联体、北极与西太更趋活跃。欧盟稳步东扩,打造“地中海联盟”、争夺对非洲与中东影响力。亚洲经济崛起引发大国加紧角逐亚洲,美国欲构筑美日印新三角、加大对南亚东南亚投入,日本拉拢印度、渗透东南亚、强化海权,印度坐大南亚与印度洋、多方出击。大国地缘争夺更向太空延伸,太空竞赛持续升温。其次,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不已,热点更趋复杂。转型困境、政争加剧、治理失效、经济恶化与外部干涉交织,致使阿富汗、缅甸、朝鲜等政局不稳,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政权更迭。“三股势力”再度猖獗,南亚频发重大恐怖袭击。“朝核”因朝鲜政局生变可能反复,“伊朗核”僵持不下,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如何应对越境恐怖活动分歧严重、矛盾激化。 中国的地缘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中国缺乏真正面向大洋的出海口,海路易受封锁遏制。 缺乏日本海、北太平洋的出海口,这主要是近代被沙俄侵占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领土而丧失的,以前绝不是这样。至今未能收复台湾、琉球,存在着台海、东海问题,亦无中太平洋的出海口。南部、西南部无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出海口,且存在着南沙问题和马六甲困局未突破。 2,我东南沿海与南部沿海直面朝、韩、日本和东南亚诸国,缺乏战略防御屏障,易受外部敌对势力战时的打击。 3,中国黄海、东海、南海少大岛,不利于我国控制此海域和保卫本土腹地。(四)北部失去蒙古,使我北方战略纵深大大缩短,且使我东北和西北不能连成一片,使我北方的地缘环境恶化,自卫且存在着大缺口,更遑论收复面积17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和其他的领土了。如蒙古被敌对势力控制,对我的威胁就极大。 二、主要大国力量消长与战略态势转换加快,多极化明显加速。 首先,美国内外交困。伊拉克、阿富汗战事与“反恐战争”久拖不决,新兴大国群起,金融危机削弱美国软硬实力,布什执政“末日效应”加剧,美国被迫加速转向大国协调与多边机制,民主党“新政”势必收缩战线、更多关注国内难题。其次,“多强”更加主动进取。英、法、德纷纷推出国安战略、强化对外战略谋划,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俄格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上表现突出。俄罗斯振兴经济与对外出击并举,在能源、军控、金融、地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篇一 这学期,我学习了《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就那么几节课,但却使我收获很多,感触颇多。 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压力和各种复杂环境,以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挑战,很多大学生都显得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专业知识了理解,把形势与政策课与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即增强了学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关注,也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理论,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紧迫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能把自身的专业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并得到锻炼,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政治敏感度,发散思维,也侧面地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其实,“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在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从客观方面看,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

甚至于死路。同时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必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情系人民,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需要高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大学生客观、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德育工作,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我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包括我并不是很积极,要么干脆不来,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

形势与政策课结课论文

结合周边及世界局势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有了飞一般的经济发展速度,目前已经成为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精神建设上却不是令人满意,社会上因价值观扭曲而造成的不理智现象屡见不鲜。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在大学时代建设良好的价值观无疑是使我们中华民族价值观整体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我认为,如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爱国,责任,理想。 1.爱国 爱国是价值观建设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念。国家应该说是一个人目前最大的实质性的所属体,也是能够保障一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集体。目前对于爱国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大家不爱国,而是有时爱国的方式并不正确,也就是说,大学生在爱国方面还还存在着盲目性。结合世界当前局势来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崛起的姿态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及部分国家的恐慌,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我们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实质性的差距,所以,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仍然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主要目标。而目前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总是借领土问题挑起争端,如目前我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端,以及我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在这些争端产生时,总是有不少人以爱国为由,发起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如二零一二年九月上旬爆发的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全国范围的暴力游行,西安等地出现了打砸抢烧等事件。最令人心痛的是,在游行人群中,不乏高校学生。爱国本没有错,但这样的爱国行为纯属是在歪曲的价值观下形成的产物,试想,强大的中国难道没有我们考虑的周到,需要我们用这种暴力的行为来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退一步说,即使国家的决策体系出现了问题,

形式政治论文

形式政治论文 中国需要大变革 2011年是新一轮革命的起始年。中微子的超光速运动再次得到证明,昭示着物理学和宇宙观的革命;在中东多个国家,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在世界格局中,也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物理学与国际局势有一点是相通的:当理论或现实的某一支点受到彻底破坏,革命就必然发生。现实世界革命的原因可以上溯到冷战结束之后不久。如果再寻找近期原因,大概可以把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看作是革命的催化剂。危机波及到世界的许多地方,而且不再限于金融和经济的范围。如以往一样,这场重大危机也会推动世界格局的变迁、社会结构的转型。现在,世界格局正在变迁,“后冷战”时代将要结束。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逐渐受到侵蚀,今后的世界可能类似19世纪的欧洲,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权力和利益。与之不同的是,这一次参与游戏的国家有更大的人口和领土规模。在争取独立的革命取得成功之后,东方国家继续发展,成为有独立行动能力的国际力量,而不再是以前被动的棋子。即使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地独立的沉重打击,大英帝国的衰落也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今天,英国的中学和大学教育、房地产市场等对许多人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包括那些仇视西方的人;美国也许在“衰落”。但这更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是相对衰落——中印等几个人口大国的增长速度更快,使得美国经济的全球份额下降。在教育、科技、创新、军事等重要方面,美国将继续遥遥领先其他所有国家,而在制造业等领域,美国也在努力挽回颓势。中国是位列美国之后的大国,但整体实力比美国差了很多。这个位置有些尴尬:想“韬光养晦”,却有许多海外利益需要积极维护,国际社会又在催促承担责任;欲“有所作为”,则动作往往生硬鲁莽,经常招致反弹,好像还不如不做。总而言之,中国没有做好准备,而美国已经开始反击了。 美国重返亚洲 中国的最大外部挑战是美国构成的。另一方面,为了应对中国的挑战,美国正在“重返亚洲”。在小布什总统任职时期,美国已经在高调规划返回亚洲,但一时抽不开身。现在,本·拉登已被击毙,美国将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出大部分军队,持续十年的反恐战已告一段落。美国实施战略转移,把重点从动荡的西亚挪到繁荣的东亚。所以,美国声称返回的亚洲,其实只是东亚。就在前不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还撰文勾画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其实,她强调的只是西太平洋,美国不会与任何国家分享东太平洋。本月17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做出承诺,美国削减军费开支不会以亚太地区为代价——他特别重复了“不会”。现在的美中关系与其说是两强相争,倒不如说是强弱相争,更不对等的是,美国有众多盟友,中国却是孤身。美国大张声势地返回亚洲,目的是未雨绸缪,也是进一步拉拢盟友,这个机会是中国提供的。由于经济力量的削弱,美元的削弱,美国必将更加依赖它的军事力量。有媒体

国际政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国际政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国际政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的类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理论研究 二、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钓鱼岛问题是当前中国和日本关系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和日本必须长期面对的难题。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后美国的日本政策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因素是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钓鱼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美国在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中的作用,也可以由钓鱼岛争端来分析当前及以后的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美日关系,为我们最终解决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通过研究能找出更好的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故我选择了这个课题。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 选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者对钓鱼岛这个问题的研究涉猎很多,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去研究,而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单独研究并不多。虽然这个选题的研究者不是很多,但这个选题的研究成果却是很丰硕。比如: 郭永虎的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崔丕的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史探微、张平的钓鱼岛风云 ,龙腾战略网的中日钓鱼岛冲突背后的美国黑手正是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来探索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问题的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参见张平: 《钓鱼岛风云》,第141页。 参见崔丕主编: 《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史探微》,中华书局201X年版,第63页。 参见田桓主编: 《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漠帆: 《钓鱼岛问题大事记》,《现代日本经济》1997年第5期。 汤家玉、孙茂庆: 《钓鱼岛百年风云》,《党史纵览》201X年第7期。 逋野起央等编: 《钓鱼台群岛问题研究资料汇编》,第71页。 《日本产经新闻》1996年10月4日。 《国际先驱导报》201X年6月22日。 人民网2001年12月11日讯: 《美官员暗示: 钓鱼岛一旦有事美将站在日本一边》, 《国际先驱导报》201X年2月13日。 《日本经济新闻》201X年3月24日。 四、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重难点及研究思路 主要内容: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形势与政治小论文1500字

形势与政治小论文1500字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高职学生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 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职学生思想、心理现状分析 (一)健康向上的主流倾向 大部分高职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爱憎分明、积极向上,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充满信心,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社会现实使学生意识到,在激烈的竞争中处 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要注 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因此,高职学生在政 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思想品德上重视提高道德修养,专业技能上注 重研修和实践,坚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主流倾向。 (二)理想、道德缺失的个别差异 1理想信念模糊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为高考失利或者高考低分的学生,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高职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很多是因为迫于无 奈才进了高职院校,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差距,造成了他们在思 想行为上的矛盾与反差,在适应大学生活及面对各种困难时更容易 空虚、懈怠散漫、自暴自弃。 2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动力欠缺 部分学生片面理解高职院校是要突出技能学习,从商忽视理论学习,导致个别学生缺少课堂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致使在实践操作中

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来学习是 父母要我来的,出现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玩手机、 随便逃课等现象。 考试时违纪作弊、抄夹带、打手机发短信等已不是个别现象;助 学贷款到期欠款不还、恶意拖欠学费不交、宿舍小偷小摸等现象也 屡见不鲜,对网络上泛滥的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 思考,缺乏自控能力,这对学生的人生观带来极大的影响,严重者 甚至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 4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5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由于独生子女群体的壮大,一些学生淡化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现象有所增多,生活不 够节俭,互相攀比、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在校偷偷摸摸吸烟、酗酒,穿名牌服饰、配豪华手机、组织豪华生日宴会派对等。 (三)多元化社会产生的心理压力 1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就业压力 高职学生在文化知识上本身就有一定的差距,在学历和文凭上也有一定的劣势,面对着“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找不着工作”的社 会现实,带给他们的是就业形势的压力。 2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生活压力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大部分来自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生活相对困难的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近年来,国家和学校虽出台了许 多奖、助学金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也收到了预期效果。但当个别学生面对都市的繁华和一些经济 条件较好的学生时,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形成一定的心理 压力,进而转化为一定的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不畅带来的交往压力 4情感处理不当带来的精神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