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1,完成教科书P9“做一做”和P11“练习三”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5的倍数,促进数感的发展。
2.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
3.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教学准备:课件,每名学生一张百数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设疑导入(一)复习回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师:关于倍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能举例说说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举出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重点回顾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打基础。
(二)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关于倍数的知识,真棒!关于倍数的知识,我还知道很多,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考考老师。
你们随便说一个自然数,老师都能快速判断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学生报数,教师快速说出是不是2或5的倍数,同时让学生运用除法知识进行验证。
师:老师厉害吧!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快速判断出来吗?(想)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意图】创设学生考教师的游戏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快速又准确地进行判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1。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学生自主活动,找出5的倍数圈起来。
(二)集中展示,交流汇报。
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大家仔细观察××同学圈的,有不同的意见吗?师:现在都圈出来了吧?你们有什么发现呢?(三)由具体到抽象,理解5的倍数的特征。
1.举例验证,观察发现。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11篇)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11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1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出的“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这样的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过程,这个过程要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要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这一段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模型是数学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本节课,我首先设计问题情境,六一儿童节节目交谊舞、圆圈舞叠罗汉舞选人数,学生发现人数必须是2、5、3的倍数,激发探究欲望。
再结合导学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5的倍数只要是个位是0或5,从而在心中形成一定的模型,数的倍数的特征首先应看个位。
通过验证,发现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新知的形成自然而然。
另外,本节里,总结出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本身也是一个数学模型。
学生利用模型,认识奇数偶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其实,每堂数学课均可以形成一个核心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就是师生进行探究的结果,是一种数学知识;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阶段是由师生在课堂上构建出的数学认知结构。
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思考建模是建立一个什么数学模型。
课堂上构建出一个简洁、清晰、应用性强的数学模型,会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
作为一线教师,理清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研究好每堂课中所应建立的数学模型,才能有效的设计好整个建模过程,让学生真切的体验数学的魅力。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篇2今天教学了2、5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前我们印制了百数图发给学生并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分别画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分别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这课的知识点的发现相对还是较简单的,课始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数对不对,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征。
《2、5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数学教学反思
当我们讨论5的倍数时,有一些特征我们可以观察到:
1. 个位数是5或0:5的倍数的个位数处于数字5或0的位置。
例如:10、15、20等。
2. 末尾有一个0:5的倍数的末尾一定有一个0。
例如:50、100、500等。
3. 可以用5来整除:5的倍数可以被5整除,不会有余数。
关于数学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点:
1. 观察特征的重要性: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观察数学问题的特征。
通过发现和分析特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2. 多种表达方式:数学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对于5的倍数,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符号、数值、图像等多种方式来说明。
3. 练习和巩固:教学过程中,应该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和巩固活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的解释,请随时提问。
第 1 页共 1 页。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班级下册17—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让同学经受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把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推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能力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育同学的观看、分析、比较、概括力气和合情推理力气。
情感目标:增加同学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异。
教学重点把握2和5倍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敏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推断。
教学预备老师为同学每人预备一张挨次数字卡片。
同学每人预备一张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二、教学设计(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宠爱玩数学玩耍吗?我们今日玩一个数学玩耍。
同学们可以任凭说出一个数,老师立即就能推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假犹如学们有疑问,还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同学分别报数:32、485、674、260??)师:32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
485是5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
674是2的倍数但不是5的倍数。
26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你们用计算器验证的结果和老师推断的一样吗?生1:一样。
生2:老师你是怎样快速推断出来的呢?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神奇吗?生:(齐答)想。
师:今日我们一起来争论“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媒体出示课本第4页的百数表,同学拿出学具中的百数表。
)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能在百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吗?利用自己宠爱的表示方式在5的倍数上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
2、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发觉规律(同学开头找5的倍数并做记录。
)师:谁能说一说你找出了哪些5的倍数?生:5、10、15、20、25、30、35、40??(依据同学回答,老师板书)师:(引导同学观看、思考)你发觉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生1:这些数都相隔5。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探索《2和5的倍数特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并学会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课堂导入。
一节课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
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
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
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
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
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
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2、5倍数的特征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2、5倍数的特征_人教新课标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会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看、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差不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爱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探究《2和5的倍数特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特点的探究过程,明白得并把握2和5的倍数的特点,会运用这些特点判定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明白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定一个自然数是偶数依旧奇数。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看、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异。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爽朗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受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如此引入的:老师我有个要领——不用运算就能专门快判定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
学生听后爱好盎然,个个积极。
考查老师终止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把握那个要领呀?由此引出课题,如此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究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日、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
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定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
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明白得。
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专门喜爱如此的形式。
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规律时,我认为猜想能够锤炼小孩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bèishù)的特征》教学(jiāoxué)反思回顾(huígù)我今天讲的《2、5的倍数(bèishù)的特征》这节课我有一些(yīxiē)反思:1.巧妙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因数和倍数》属于数论的范畴,2、5倍数的特征是数论知识的起始课,在学生熟练掌握了2、5倍数的特征之后,帮售货员找问题,再一次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利用所学新知,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
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重视了模型建构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教学的根本所在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与经验。
在引导学生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方法模型:例举-观察-猜测-验证-结论。
从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然后用这样的方法与策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在课的结束环节提出了“利用今天总结的方法与策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推广与延伸。
3.既关注结论,又关注过程。
学生发现、探究2、5倍数的特征是比较容易的,“是什么”有时候很简单,“为什么”容易被忽视,杨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先引导学生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借助这一过程,总结与提升研究的方法与策略,然后借助这一经验让学生独立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在学生能够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的倍数之时,提出“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看个位?其他数位要不要看?”引发学生对算理的思考。
在学生理解了2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之后,通过类比与联想理解5的倍数的特征的算理。
……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作者简介:杨梅(yángméi)珍安阳县洪河屯乡大正(dà zhènɡ)学校数学教师小学(xiǎoxué)高级教师(jiàoshī) 电话:内容总结(1)《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回顾我今天讲的《2、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有一些反思:1.巧妙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回顾我今天讲的《2、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有一些反思:1.巧妙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数学教学的根本所在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与经验。
2、5的倍数的特征反思总结(通用16篇)
2、5的倍数的特征反思总结(通用16篇)2、5的倍数的特征反思总结篇1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不够。
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
这节课一开始教师营造气氛不很到位。
后来气氛有所缓和。
2.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
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罗嗦。
3.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
对学生的评价少,激励性的语言不够。
2、5的倍数的特征反思总结篇2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还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
如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学生判断完45是3的倍数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判断一下54是不是3的倍数。
利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其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形成较好的数感,达到熟练判断的程度,也不是一、两节课所能解决的,还需要进行较多的练习进行巩固。
我感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了数学知识。
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5的倍数的特征反思总结篇3《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知识简单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教师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
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2、5的倍数特征[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2、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是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试一试:尝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三、奇数、偶数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再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并进行你问我答的判断练习。
四、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先*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特征说明理由。
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装完。
”五、数学游戏:这是围绕“2、5的倍数的特征”设计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
准备袋子和0~9数字卡片,让学生轮流摸出两张卡片组成的两位数,说一说是不是“2”或“5”的倍数。
[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第2篇】第2单元因数和倍数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第9例1及练习三第1、2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
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2和5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准备:计算器、练习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老师告诉你们,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二、自主探索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出示课件)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 )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2、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研究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
这节课反思有: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利用百数表这一学具自主探究2、5倍数的特征,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
层次的互动。
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
3、通过平等对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因素。
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研究伙伴,学生是研究的主人。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让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研究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强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准备:课前让每个学生写好一张学号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数学王国中的5部落和2部落要召集散落在外的人马了,召集条件是:5部落要召集的必须是5的倍数(板书:5的倍数),2部落要召集的必须是2的倍数(板书:2的倍数)。
2、同学们看,黑板上就有一些2部落和5部落的人马:黑板出示一些数(49 10 17 18 22 25 34 36 40 43 55 82 75 60 ),谁想和老师比试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送回到5部落和2部落?3、通过刚才的比赛,你有什么感想?4、那是因为老师运用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一)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1、师:首先我们来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昨天同学们已经借助帮学稿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把有关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人板书,其他组员分题汇报)3、大家看得真仔细,那么是不是所有2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2、4、6、8呢?请同学们任写一个大数验证一下。
4、学生汇报验证结果。
5、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把刚才发现的规律大声地读出来了。
(读板书的2的倍数的特征内容。
)6、小结:看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就可以了。
7、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看第1题。
小青蛙想跳过河对岸,但它只能经过2的倍数的荷叶才行,请你帮它把这些找出来。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1这节课新授知识较为简单,很适合让学生预习。
所以课前我印制了百数表让学生圈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设计了两个问题:1、观察5的倍数,想想这些数有什么特征?2、观察2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一上课就小组交流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兴致高涨,足以看出预习效果是很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课堂作业可以当堂完成。
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做得还不错。
一小部分同学运用知识的能力欠佳,比如:写出5个奇数是这样写的:5、15、25、35、45。
虽然这样写不能算错,但是这些学生可能对5的倍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些混淆。
在0、1、5、8,四张卡片中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两位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的有()(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这道题部分同学答案不全,想想还是正常的,其实这道题对于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的。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在执教《2、5、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一、跨年级学习新数学知识,知识衔接不上,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虽然2、5、3的倍数的特征看起来很简单,探究的过程可能没有什么困难之处,但要内容让学生学懂,首先存在知识衔接问题,整除、倍数、因数这些概念学生都从未接触过,因此,我在课开始安排了整除、倍数、因数新概念的介绍,在我看来,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掌握。
二、为了体现“容量大”,教学延堂。
备课时也参考了不少资料,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将这一内容分成两节课来学习,一节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学《3的倍数的特征》,我确定用一节课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容量大,我的设计内容多,相应的学生自学、展示、巩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压缩的比较少了。
而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又完全不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最好单独作为一课时学习。
五年级数学: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教案反思:《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这主要体现教案反思新作用有:1、有效的问题方面反思,我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我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
对于10 岁儿童来说,注意力只能保持 20 分钟戏 3 '、导入2 '、新授 15 '、反馈 10 '、检测 10 ',左右,一般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时间分配较合理,一般整节课为例的各环节时间分配如下:游3、从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我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体验观察探索、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观察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我准备了1~40的数表、小黑板、卡片和两叠扑克牌。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要求学生从小到大写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
提问:2的倍数和5的倍数可以写完吗?师:既然2的倍数和5的倍数都是无限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和5的倍数由什么特征吧!二、引导探究1、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1)提出问题,出示1~40的数表:师:老师这里有一张1~40的数表,你能从小到大找出5的所有的倍数吗?生口答,师用“△”标出5的倍数:5、10。
师:你能在课本74页的百数表上,像老师这样标出40以内的5的倍数吗?师:同为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们标的一致吗?(2)仔细观察 5 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互相交流。
点名回答,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3)师:我们已经知道了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快速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吗?出示卡片:271、375、24、240、235、52是5 的倍数吗?为什么?点六位同学回答。
2、自主探索2的倍数特征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共同研究了5的倍数的特征。
现在请你们根据刚才研究5的倍数的方法,来研究2 的倍数的特征吧!(1)用“”在1~40的数表上标出2的倍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5的倍数特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书4-5页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知道并会判断偶数和奇数,并逐步渗透公倍数。
教学重、难点:会找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想一想: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下表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师:读一读5的倍数,观察它们有那些特征?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5的倍数: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抢答的形式来判断。
活动二:试一试:1题:在下面数中圈出5的倍数。
2845538075348995汇报:你是怎样判断的?2题:在上面表格中找出2的倍数,做上记号,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自学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你说我答:你任意说一个数,我来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活动三:练一练:1题: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28354055108495785390说一说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呢?填一填: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有哪些: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2题:食品店云赉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可以不用计算吗?为什么?活动四:数学游戏:每人准备:0-9的数字卡(1)师说要求,生摸。
问: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2的倍数?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5的倍数?(2)同桌合作:一人说要求,一人按要求摸数。
给5的倍数做记号。
同桌互相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指名汇报。
我的发现:个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圈一圈。
自学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生答: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你说我答:同桌一人说数,一人判断。
学生活动。
2的倍数有:2840108478905的倍数有:35405510959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4090答:根据2和5的特征来判断,85的个位不是偶数所以不能装完,85的个位是5,所以能装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开朗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胜利之处有:一是胜利的课堂引入。
好的开始等于胜利了一半。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老师我有个秘诀——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不信就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来考考老师。
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个个踊跃。
考验老师结束后,就接着问你们想不想掌握这个秘诀呀?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是严紧地联系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
在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后,我安排了“请生日是奇数的同学起立”、“请生日是偶数的同学起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生日“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没趣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
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
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敏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
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用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
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
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