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的诗句

合集下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出示康有为1899年写下的诗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分析诗句中作者的心情:悲伤、痛苦。

思考:康有为途径日本马关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示漫画及《时局图》及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而中国人还没有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一场新的灾难再次降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

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人民群众保家园—---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展示:民间反帝爱国图片——义和团运动.结合材料: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原因、性质。

其实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就是鸦片、枪炮、十字架。

“鸦片”我们不难理解,列强通过向中国输入鸦片,使得中国白银外流,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枪炮”我们也知道每次列强的侵华战争都是以坚船利炮来打开中国的大门。

这里的“十字架”就是指洋教的传入,列强在思想文化上对中国的入侵。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伴随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的同时,精神侵略也汹涌而来,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这些传教士披着合法的外衣,猖狂的欺压中国的百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由于清政府的镇压,义和团在山东无法立足,开始向北发展,进入京津地区。

(设计意图:义和团的兴起和发展是为后面讲八国联军侵华做的铺垫,通过图片、史料,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外国入侵失家园—---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教师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他们砸教堂、拆铁道、围攻使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

帝国主义列强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于1900年6月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通过学习下面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人神共愤的罪行。

关于台湾的古诗词

关于台湾的古诗词

关于台湾的古诗词关于台湾的诗歌,每一首都让国人流泪,祝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复台诗》是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写的一首诗。

这是郑成功发自内心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也是郑成功对收复台湾写的感慨。

复台诗作者/郑成功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客家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

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

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

春愁清·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

此诗抒写了作者回首一年前签订《马关条约》之往事时的哀痛心情,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往事清·丘逢甲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天涯清·丘逢甲天涯断雁少书还,梦入虚无缥缈间。

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番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离台读(六首)清·丘逢甲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虎韬豹略且收藏,休说承明执戟郎。

至竟虬髯成底事,宫中一炬类咸阳?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从此中原恐陆沈,东周积弱又于今。

入山冷眼观时局,荆棘铜驼感慨深。

英雄退步即神仙,火气消除道德编。

我不神仙聊剑侠,仇头斩尽再升天。

乱世团圆骨肉难,弟兄离别正心酸。

奉亲且作渔樵隐,到处名山可挂单。

黄遵宪,字公度,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48年生于嘉应州(今梅城东区下市角),卒于1905年台湾行清·黄遵宪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当初版图入天府,天威远及日出处。

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

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

2021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

2021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

2021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选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选自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选自柳宗元的《江雪》。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选自李绅的《悯农》。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选自王安石的《梅花》。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选自李商隐的《无题》。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选自王昌龄的《出塞》。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选自王翰的《凉州词》。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选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1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选自杜牧的《泊秦淮》。

11.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弹琴》唐·刘长卿)12.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感遇·其二》唐·张九龄)3.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赠卫八处士》唐·杜甫)5.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佳人》唐·杜甫)6.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7.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西施咏》唐·王维)8.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9.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寻西山隐者不遇》唐·邱为)10.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唐·岑参)11.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韦应物)12.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送杨氏女》唐·韦应物)13.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唐·柳宗元)14.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古意》唐·李颀)15.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送陈章甫》唐·李颀)16.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
的张俭, 希望 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 坚持斗争。 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 上,我也要仰天大笑。 出逃或留下来 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诗词鉴赏
《狱中题壁》别解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 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 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 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 含混不定。 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 “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 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 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 因为我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 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 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 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 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 “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 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 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 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 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 “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 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从整首诗的意思 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 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 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 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 (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 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甲午中日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必考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发生的主要战役和事件1.黄海大战: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光绪帝为悼念邓世昌而作。

2.旅顺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3.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清政府的腐朽、妥协退让。

客观原因是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四、分析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影响: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

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影响: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

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4.增辟通商口岸。

影响: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20)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之评论。

1.0 分A、王国维B、谭献跋C、李笠翁D、王水照我的答案:C2“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

0.0 分A、王之涣...B、纪晓岚C、苏轼D、杜甫我的答案:A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1.0 分A、举隅B、转喻C、明喻D、暗喻我的答案:D4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

...1.0 分A、雅乐B、清乐C、宴乐D、胡乐我的答案:B5关于柳永的词,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A、形式上由小令开拓出长调B、内容上由伤春转变为悲秋C、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D、写出小令之中的幽微婉约的好词...我的答案:C6《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

1.0 分A、田园生活B、志向、理想C、山河美景D、美女、爱情我的答案:D7苏轼的号是()。

1.0 分A、子瞻B、和仲C、...东坡居士D、苏东坡我的答案:C8《鹊踏枝》词牌名,又名()。

1.0 分A、《黄金缕》B、《卷珠帘》C、《一箩金》D、以上都对我的答案:D9《木兰花慢》作于()。

1.0 分A、1943 年...B、1956 年C、1978 年D、1983 年我的答案:D10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

1.0 分A、《文心雕龙》B、《文赋》C、《典论·论文》D、《文选》我的答案:C11在王国维 18 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1.0 分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中英天津条约》D、《中法天津条约》我的答案:B12关于黄山谷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1.0 分A、号山谷道人B、其诗书画号称“三绝”C、与苏澈并称“苏黄”D、晚号涪翁...我的答案:C13关于周邦彦的词,评论不正确的是()。

收复钓鱼岛的诗句

收复钓鱼岛的诗句

收复钓鱼岛的诗句七律.钓鱼岛亿万炎黄斥贼倭,野心占我好山河。

当年弑剑神洲血,今日扬刀海上波。

饥鼠贪痴描画饼,醒狮含怒啸长歌。

回归复辙重玩火,只待来时己不多。

七律·愤闻倭寇私占钓鱼岛日寇龇牙嘴滴涎,欲将条约马关延。

清廷甲午丢疆土,中国壬辰保域边。

豺狗吠嗥勾魍魉,巨龙吟啸扭坤乾。

三军亮剑惊寰宇,钓岛收归一现间。

七律·观钓鱼岛有感金秋倭寇欲猖狂,侵略中华小豺狼。

政客双簧谁自演?野田私念尔常藏。

硝烟才去钢槍汉,挑衅又将百姓凉。

宝岛钓鱼人做主,岂容鹰吠乱添章!七律我们的钓鱼岛百年零落透国殇,今日倭心又犯狂。

诡计逆德添宿怨,陰谋乱道想遭殃。

重温旧事心头恨,勿忘前耻慨以慷。

誓把红旗插海岛,复兴路上奏华章。

七律·闻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归国有一衣带水又逢秋,闹剧离奇震九州。

两岸齐呼倭寇滚,三军共舞战旗稠。

钓鱼岛上鸟虫乐,自卫队中兵将愁。

待到天晴风浪静,渔翁月夜下金钩。

七律 -- 钓鱼岛之痛东望钓鱼水云间,倭人强据已百年。

步步进逼真蚕食,环环退让假空谈。

弱清丧辱痛未尽,又见碧海起狼烟。

遥闻帝京童谣疾:国不自强天不怜!七绝捍卫钓鱼岛九域千江万里长,五湖四海百花香。

倭人胆敢侵华境,定教蚊蝇进火场。

西江月·亮剑钓鱼岛(新韵)暗地偷梁换柱,公然傍款狂言。

今观买岛欲千年,怎忍野田犯贱?不怕风云变幻,只为赤胆忠肝。

男儿誓死保江山,看我扬帆亮剑。

喝火令·钓鱼岛风云浊浪南沙涌,东疆魅影重。

恶邻窥侧逞顽凶。

甲午马关遗恨,吾辈岂能容?保钓神龙啸,瀛驴买岛穷。

主权宣示五星红。

两岸齐心,两岸血冲瞳。

两岸并肩携手,三地剑如虹。

七绝·痛斥日本霸占钓鱼岛东瀛强盗性难移,落地垂涎鹰犬痴。

华夏千年凭自立,从来未惧鼠蛮欺。

《赠梁任父同年》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梁任父同年》原文、翻译及赏析《赠梁任父同年》原文、翻译及赏析1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清代〕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译文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注释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诗人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

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

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

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古代皇帝炎帝的女儿溺死在东海里,化为精卫鸟,经常衔石投入东海,要想把大海填平。

赏析“寸寸山河寸寸金”诗人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

叠音词“寸寸”深化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情感。

“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

诗人希望有人来力挽狂澜,来收拾破碎的山河。

“杜鹃再拜忧天泪”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

这句是对第二句的深化,这里是诗人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诗人的爱国之心。

“精卫无穷填海心”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

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黄遵宪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诗词:七律刘公岛二首(外1首)

诗词:七律刘公岛二首(外1首)

诗词:七律刘公岛二首(外1首)七律刘公岛2首
登刘公岛
情击心鼓步急行,耳畔犹闻炮舰鸣。

甲午风云烽火散,马关耻辱寸衷铭。

提督管带逞雄烈,吏腐国衰震警钟。

休道和平今共醉,眸中钓岛暗云浓。

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隐痛锥心过百年,刘公岛外浪无边。

病夫无力驱疯狗,铁舰徒劳设纸船。

烈士仰天空浩叹,国殇铭恨再忧安。

如今海宇烽烟密,已信中华胆剑掀。

五律访蓬莱戚继光故里
世界波云诡,我思华夏魂。

秋来拜故里,更念戚家军。

倚剑天擎柱,平倭气贯云。

巍然国士在,浩浩鼓龙吟。

古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翻译赏析

古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翻译赏析

古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翻译赏析《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作者为清朝文学家邱逢甲。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释】①潸:流泪的样子②四百万人:指中国台湾当时总人口③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台湾割让给日本【翻译】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

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赏析】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

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

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

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

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

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

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

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

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

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收复台湾最佳霸气句子

收复台湾最佳霸气句子

收复台湾最佳霸气句子“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一句收复台湾的铿锵誓言。

这是清末抗日保台志士、爱国诗人丘逢甲《送颂臣之台湾二首·其一》中的两句诗。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

丘逢甲更是悲愤交加,他联合台湾的士绅乡党,写下血书寄给朝廷,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并在台湾组织义军,抗击日本的侵略。

失败之后,他不得已撤退到大陆,自号“海东遗民”,又号“南武山人”,从此一生都致力于光复台湾的事业。

台湾是他的家乡,是哺育他成长的地方。

由于乡音阻隔,他深深思念着故土和亲人。

他的祖父辈亲人和母亲都葬在台中,那里有他自幼就熟知的山川景物,有同他休戚与共的乡邻故旧。

这一切,无不引起他的眷恋和思念。

他曾写了这样一首诗:“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说自己不知道台湾已经在别国的统治之下,还是每天晚上都梦见自己在台湾那种平和安宁的生活!这是多么令人心碎的感受啊!正是这种对台湾连绵不绝的思念,使他要使台湾回归祖国的信念终生不减。

他时常用岳飞、郑成功的名言和事迹鞭策自己,并在自己的书斋旁写着“自强不息”的匾额以示自励。

1896年,曾协助过丘逢甲组织抗日义军的谢道隆(字颂臣)由大陆重返台湾,丘逢甲写了两首诗送给他,要他告诉台湾人民不要忘记祖国,并强调自己光复台湾的决心。

其中一首是: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

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

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诗的意思是说:如果亲友们问起我的消息,请你告诉他们,我的住所就写着“念台”两个字,我时时刻刻都在惦念着台湾。

我们去年虽然打了败仗,但这决不是最后的定局,快要熄灭的火堆也会有死灰复燃的希望。

向敌人割让土地苟且偷安本来就不是上策,我们只要自强不息,不断抗争,就会得到上天的垂怜。

如果十年之后我还没有死去,我就一定会卷土重来,打回到我们可爱的故乡!由于种种原因,丘逢甲并没有实现光复台湾的愿望,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他的使命。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乙巳游日本绝句
吴保初
万顷云涛立海滩,
天风浩荡白鸥闲。

舟人哪识伤心地,
为指前程是马关。

注:这首诗是1905年诗人游历日本期间途径马关感怀往事而作。

马关在日本本洲岛西南端。

1.这首诗的前两句用得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1899年,康有为也在此地赋诗一首:“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试比较两诗在抒发情感方面的异同。

答案:
1.“立”字,写出了白浪如山的气势,形象传神地表现了眼前景象的壮美。

2.两首诗都抒发了对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痛心之情。

康诗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千古伤心”;吴诗以“舟人”不知道马关这地方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意来反衬对比诗人刻骨铭心之痛,更显出深沉蕴藉的力量。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马关条约》全文(转载)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马关条约》全文(转载)

四万万⼈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马关条约》全⽂(转载)四万万⼈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马关条约》全⽂(转载)楼主:⾰命圣地西柏坡2 时间:2006-02-13 11:40:00 点击:2210 回复:40举报回复收藏分享更多楼主第⼀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缺之独⽴⾃主,故凡有亏损独⽴⾃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废绝。

第⼆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之权并将该地⽅所有堡垒、军器⼯⼚及⼀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本: ⼀、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从鸭绿江⼝溯该江以抵安平河⼝,⼜从该河⼝划⾄凤凰城、海城及营⼝⽽⽌,画成折线以南地⽅。

所有前开各城市⾢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该线抵营⼝之辽河后,即顺流⾄海⼝⽌,彼此以河中⼼为界。

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并在所让境内。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九度起⾄百⼆⼗度⽌,及北纬⼆⼗三度起⾄⼆⼗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三款前款所载及粘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选派官员⼆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

若遇本约所订疆界,于地形或治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委宾参酌更定。

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年竣事。

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划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划界为正。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次交完。

第⼀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六个⽉交清,第⼆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个⽉内交清。

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年内交清,第⼆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

⼜第⼀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

但⽆论何时,将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

描写辛丑条约的诗词

描写辛丑条约的诗词

辛丑条约的诗词描写一、背景概述1.1 辛丑条约的缔结1.2 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二、辛丑条约的诗词描写2.1 国家面临的屈辱与痛苦- 2.1.1 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占领- 2.1.2 土地和财产的剥夺- 2.1.3 民众的悲愤和抗争2.2 天地道义的哀叹与呼喊- 2.2.1 诗人对中国土地的怀念- 2.2.2 对国家命运的感伤- 2.2.3 抒发对列强侵略的愤怒2.3 爱国主义情感的唤起与扬起- 2.3.1 诗人以身临其境描绘场景- 2.3.2 歌颂民族精神和抗争意志- 2.3.3 表达民众对国家的忠诚2.4 复兴与希望的寄托- 2.4.1 描述国家走向辉煌的期许- 2.4.2 以历史为鉴启示民众- 2.4.3 强调国家团结的重要性三、结语一、背景概述1.1 辛丑条约的缔结辛丑条约是指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国清朝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的《中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屈辱之一。

该条约由于签订地点在河北北戴河辛丑年,因而得名。

1.2 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辛丑条约被称为中俄《马关条约》的前身,内容主要规定了中国东北辽东半岛割让给俄国,并削减了中国商税和边防军队。

此后,俄国迅速扩张,逐渐将中国东北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屈辱。

二、辛丑条约的诗词描写2.1 国家面临的屈辱与痛苦2.1.1 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占领中国在19世纪末受到多个列强的侵略,辛丑条约是其中之一。

无辜的土地被侵占,国家面临巨大的屈辱与痛苦。

2.1.2 土地和财产的剥夺条约规定中国将东北辽东半岛割让给俄国,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丰富的资源。

这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土地和财产被不公正地剥夺。

2.1.3 民众的悲愤和抗争中国民众对条约的签订感到愤怒和悲痛。

面对列强的侵略,他们奋起抗争,虽然暂时失利,但他们的爱国精神鼓舞着整个国家。

2.2 天地道义的哀叹与呼喊2.2.1 诗人对中国土地的怀念许多诗人在描写辛丑条约时,表达了对祖国土地的怀念之情。

一国两制的诗句

一国两制的诗句

1.山海留存一衣水,隔绝两故垒。

这句诗表达了虽然地理位置相邻,但文化和政
治制度截然不同的两个地区的情况。

2.通漕南北一箭遥,搁浅至今亟待金厦桥。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渴望统一的场景,
尽管距离很近,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统一。

3.折中一国两制度,异地同归路。

这里提到了通过特殊的方式,在地理上分离的
两个地方能够共享同一国家的身份和制度。

4.同胞愿景两合流,一朝横跨峡湾咫尺沟。

这句诗描绘了一旦实现了“一国两制”,
两岸人民将能够跨越障碍,共同前进的美好画面。

5.曾经咫尺叹鸿沟,且喜回归尽扫愁。

这句诗表达了对两岸关系能够得到解决的
喜悦之情。

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赏析

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赏析

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赏析吴保初《乙巳游日本绝句》赏析原文乙巳游日本绝句①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②。

舟人哪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③。

[1]注释①乙巳:1905年。

②天风:大风,海风。

③马关:在日本本洲岛西南端。

[1]赏析前两句写景。

茫茫大海浩瀚无边,大海上空白云漫卷,远望似与大海相连。

浩荡强劲的海风掀起万顷波涛,涌向日本本洲岛西南的海滩。

一个“立”字,显出了白浪如山的气势。

在这水天一色,苍茫空阔的云海之间,只有羽毛洁白的海鸥最为悠闲了。

它不顾浪涌云飞,舒展着双翼在海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是一幅多么壮阔安谧的海边风景!看到这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谁能想象到十年前人类社会两个国家间在此地演出的一场弱肉强食的丑剧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王夫之《姜斋诗话》)这两句诗描绘壮美景物,正是为了反衬下文的“伤心事”。

末两句诗,即事缘情,抒发了诗人对倍受欺凌的祖国无限伤痛的情怀。

诗人正凝神观赏海景时,同行的船夫为他指着前方说,再往前行一程就到马关了。

船夫看来并不知道马关这地方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义。

可是,诗人岂能不知道哩!“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

”(袁枚《随园诗话》)“舟人哪识伤心地”的言外之意,正见出诗人对此地的刻骨铭心: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以全权大臣的身份赴日本马关议和,日方首先提出已拟好的苛刻条件,态度强横,只许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一日本刺客还弹伤李的面部,李鸿章却逆来顺受,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这一条约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新的枷锁,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如今途经此地,诗人怎能不感到椎心之痛哩!顺便指出,1899年康有为自美洲东归途径日本赴香港时,也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