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的背景,战争的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分析此战后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及价值观

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封建制度腐的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侮辱的重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清政府战败原因,

2、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教科书、教案、地图、教材插图、史料

五、讲授新课:

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民族,可是她却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第一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大片领土的丧失,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板书)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是蓄意已久还是随机发生?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增强。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实质上是日本旨在侵略中国和世界的政策。大陆政策分五步走:中国台湾——中国东北——中国——亚洲——世界。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就已迈出了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虽未得逞,却尝到了甜头。日本从台湾撤军,却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

1885年起,日本进行十年扩军计划,到1892年提前建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

1892年,日本外务相大木在议会中演讲,公开说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作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由此可见,日本人早已经野心勃勃。

2.中国:清政府统治腐败,避战求和――可能性

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中法战争,中国一败再败,清政府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虽然一致主张抗战,但当时掌握清政府全部实权的慈禧太后却是主张避战,加上掌握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为了保持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政治地位,保存北洋陆海军实力,长期以来也推行“避战求和”的军事方针,并且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战前李鸿章在军事上极力避战求和,在外交上则推行“以

夷制夷”,把解决中日“争端”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列强的“调停”上。战争爆发后,继续奉行这一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从一开始就给这场战争埋下了失败的果子。

3.列强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催化剂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问题上,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表现了不同的心态。

4.朝鲜:1894年,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一次为反对本国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而进行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迅速席卷朝鲜南部三个道。朝鲜统治者在无力镇压的情况下向清政府求援。日本则怂恿清政府出兵,阴谋把清政府拖入战争的陷井,为自己出兵制造借口。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秘密下达动员令,准备出兵朝鲜。当清政府派兵入朝后,日本则以保护使馆为由,把军队开进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两国同时撤军,反而增兵。后来日本

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回忆说:日本政府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促成中日关系的“彻底决裂”。

对照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说明: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因次年是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主要战役:

战争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有四场战役

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主要战役

(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她很不希望在自己的生日之

际见到血光,玉树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

却步步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

(2)黄海战役:引导学生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说明中日双方海军战斗实力,装备相差不大。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指挥者不准出战,使日本轻易的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

(3)辽东之战:指图讲解,在李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利用小字和插图,揭露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同时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联系洋务运动,加深对洋务运动没

三.结果――清政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1.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2.《马关条约》和以往的条约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回答)

3.《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①割地增多,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

②赔款增加,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制中国的经济

③开埠深入,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设厂新增,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三国干涉还辽

1.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在华的侵略权益。

①沙皇俄国早已企图霸占中国东北,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侵害了俄国的利益,直接构成对俄国独霸东北的威胁,影响其在太平洋的霸权,俄国成为三国干涉还辽的策划者。

②德国一方面想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一方面希望以此和沙俄勾结以减轻俄法同盟在欧洲对自己的压力。

③法国是俄国的同盟国,对日本的干涉问题基本上以俄国立场为转移。

2.过程及结果

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已耗尽军事力量,无力与三国作战,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白银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