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近年来,中草药提取物在抗菌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草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资源。

通过提取和浓缩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获得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草药提取物。

本文将探讨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和杀灭上。

研究表明,中草药提取物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例如,黄连、黄芩等中草药提取物对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苍术、茵陈蒿等中草药提取物对真菌感染有很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板蓝根等中草药提取物则对病毒感染起到了重要的抗病毒作用。

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上。

中草药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各种不同的抗菌机制。

其中,一些成分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壁、膜结构等方式杀死细菌;还有一些成分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物合成过程,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此外,中草药提取物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对抗菌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此外,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还与其提取方法有关。

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浸提、溶剂萃取、超声波提取等。

每种提取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合理选择提取方法可以提高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减少对微生物的副作用。

然而,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通常较弱,需使用较高浓度才能达到显著抑制作用。

其次,部分中草药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因此,在应用中草药提取物时,需要仔细评估其药理活性和安全性,合理确定剂量和用药途径。

总体而言,中草药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且在抗菌机理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深入研究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毒性关系,寻找较低剂量下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有效成分。

其次,探索中草药提取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

葛根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葛根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葛根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葛根,又称葛草、葛杆等,是由葛属豆科植物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根作为药材所得。

作为传统中药,葛根在中国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葛根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菌作用,并尝试揭示其抗菌机制。

葛根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

实验研究表明,葛根提取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

葛根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异黄酮类物质(如白葛根苷、葛根素等)和黄酮类物质(如大豆黄酮等)。

这些活性成分通过不同途径对细菌的生理过程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抗菌效果。

首先,葛根抗菌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物膜形成来发挥抗菌效果。

细菌的生物膜是由菌落中的细菌细胞通过多种物质和机制形成的一种黏附结构。

生物膜能够保护细菌群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袭和抗药物的攻击,是细菌感染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葛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破坏已形成的生物膜结构,从而增加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减少耐药性产生。

其次,葛根还能够通过调节细菌的代谢过程来发挥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葛根提取物能够抑制细菌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和ATP合成等关键代谢酶的活性,降低细菌的氧化磷酸化水平,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葛根中的活性成分还可通过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细胞壁合成等关键代谢过程来发挥抗菌作用。

综合这些机制,葛根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正常代谢过程,最终导致细菌的生长受阻和死亡。

此外,葛根还具有增强宿主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葛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强宿主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免疫力,提高细胞对于细菌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葛根中的活性成分通过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系统,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加强机体对于细菌感染的抵抗力。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也对于已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葛根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并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抗菌效果。

中药的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引言中药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药理活性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不断加剧,对中药的研究和开发变得更为迫切。

本文将探讨中药的抗菌作用与机制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药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药抗菌作用分类中药的抗菌作用可分为直接抗菌和间接抗菌两种方式。

直接抗菌作用直接抗菌作用是指中药具有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很多中药都含有一定的抗菌成分,如黄连、青蒿素、大蒜等。

通过体内或体外实验,可以验证中药的直接抗菌作用。

间接抗菌作用间接抗菌作用是指中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增强机体对抗菌能力。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对抗细菌感染。

二、常见中药的抗菌机制研究1. 黄连黄连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研究表明,黄连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酶活性和破坏菌膜结构来发挥抗菌作用。

2. 青蒿素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药物,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青蒿素能够干扰细菌的DNA、RNA合成,导致细胞内的代谢障碍和细胞死亡。

3. 大蒜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大蒜素被广泛研究,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

大蒜素可通过与细菌中重要酶的结合,破坏细菌的生理代谢过程,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4. 红景天红景天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和肝炎等疾病。

研究发现,红景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抑制抗菌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三、中药抗菌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 抗菌活性成分的筛选利用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地从中药中分离出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2. 抗菌作用的机制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者们深入研究了中药对细菌的作用机制,包括影响细菌信号传导系统、酶的活性和代谢通路等。

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引言抗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多,传统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应用备受重视。

中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宝贵资源,具有独特的药物活性成分和治疗作用,在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中药的抗菌活性1.1中药的药物成分中药的主要药用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耐药菌株也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对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2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抗菌作用。

比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破坏细菌膜结构,导致细菌死亡;生物碱可以抑制细菌的DNA合成,阻止其生长;萜类化合物可以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阻断其正常功能。

1.3中药的多靶效应与单一抗生素相比,中药具有多靶效应的特点,能够同时作用于细菌的多个生长环节,提高抗菌疗效。

此外,中药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细菌对药物的抵抗。

二、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2.1中药抗菌疗效的临床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了中药在抗菌治疗中的有效性。

例如,某些中药复方可以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常见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此外,一些中药提取物也被证实对耐药菌株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2中药在复杂感染中的应用中药在治疗复杂感染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比如,对于肺炎链球菌等耐药菌株所引起的感染,一些中药可以发挥显著的杀菌作用,有效控制感染的发展。

此外,中药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降低抗生素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2.3中药在耐药菌株治疗中的应用当前,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中药作为一种具有多靶效应的药物,可以有效克服耐药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提取物可以恢复耐药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抗菌治疗效果。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

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
研究中药复方在抗菌消炎方面的 协同作用,优化组方配伍,提高 治疗效果。

中药抗菌消炎的创新药物研发
01
02
03
新药研发
利用现代药物设计技术, 针对特定病原菌或炎症靶 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中药创新药物。
剂型改革
改进中药传统剂型,提高 药物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 果,如中药注射剂、透皮 贴剂等。
国际化发展
副作用
西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的 副作用,而中药则相对较少产生副作用。
02 中药抗菌消炎成分及作用机制
常见中药抗菌消炎成分
黄酮类
如黄芩素、葛根素等,具有显 著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

挥发油类
如薄荷油、桂皮油等,对多种 细菌、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 用。
鞣质类
如五倍子鞣质、石榴皮鞣质等 ,具有收敛、止泻、抗菌消炎 作用。
炎症性疾病治疗应用
妇科炎症
如阴道炎、宫颈炎等,中药如苦参、蛇床子、黄柏等具有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作用,可缓解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 ,促进炎症消退。
消化系统炎症
如胃炎、肠炎等,中药如黄连、黄芩、栀子等具有清热燥 湿、泻火解毒作用,可改善腹痛、腹泻等症状,减轻炎症 反应。
关节炎
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中药如雷公藤、青 风藤、忍冬藤等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可缓解关 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抑制炎症反应。
生物碱类
如黄连素、小檗碱等,对多种 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可
增强免疫力。
中药抗菌消炎作用机制
破坏细菌细胞壁
某些中药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菌 失去保护而死亡。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从而抑制细 菌的生长和繁殖。

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研究

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研究

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寻找新的抗菌治疗方法已成为科研界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传统中药植物的抗菌活性。

其中,艾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和总结现有的研究,探讨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

一、艾草的简介艾草,又称艾蒿,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的学名为Artemisia argyi,属于菊科植物。

艾草具有苦味和香气,可入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艾草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它抗菌活性。

二、艾草的抗菌成分艾草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

挥发油是艾草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槲叶菁、樟脑、松节油等。

研究表明,艾草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对多种细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如芦丁、岩菖蒲苷等都被证明对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三、艾草的抗菌机制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艾草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菌作用。

首先,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干扰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膜的破坏和细胞内容物的渗漏,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可以影响细菌的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艾草中的化学成分还可以干扰细菌的合成代谢途径,从而阻止细菌的生存和复制。

四、艾草的抗菌活性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艾草的抗菌活性。

实验表明,艾草提取物在体外可以对多种致病菌产生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此外,艾草还可以有效抑制耐药菌株的生长,这一发现对于解决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艾草提取物对于一些致病性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菌群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五、艾草的应用前景艾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抗菌作用中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研究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研究

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研究中草药在中医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治疗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

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草药的抗菌作用研究。

本文将对中草药的抗菌作用进行探究,内容包括中草药的抗菌机制、常见中草药的抗菌作用及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

一、中草药的抗菌机制中草药的抗菌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细胞膜破坏:某些中草药中含有的化合物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导致菌体死亡。

比如黄连素和盐酸小檗碱等。

2. 抗氧化作用: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这些物质可促进体内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结构的破坏,从而减轻细菌侵袭。

3. 提高免疫力:部分中草药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细胞活性以及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来抑制菌体繁殖。

如黄芩、金银花等。

4. 抗菌素物质:中草药中含有大量的抗菌素物质,这些物质可直接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如田七、连翘、板蓝根等。

二、常见中草药的抗菌作用1. 田七:由于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炎解毒等功效,故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暑、痈肿、疮疡等疾病。

2.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咽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等疾病。

3. 连翘:由于其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等功效,故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4.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利咽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咽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5.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流感、咳嗽等疾病。

三、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1. 减少抗生素耐药性:中草药具有多种抗菌机制,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轻抗生素的滥用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2. 辅助治疗:在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中草药可以辅助西药治疗,加强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

3. 贯彻中西医结合:中草药与西药的组合应用,可以充分利用两类药物的优势,开展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工作。

总之,中草药在抗菌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是近年来科学界普遍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中药的独特药理特性和抗菌活性,使其成为近年来全球医疗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就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中药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是中药抗菌作用的基本特点。

研究发现,中药中常见的一些药物成分如黄连酮、青蒿素等,可以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进而杀灭细菌或阻止细菌的繁殖。

这些药物成分可以通过干扰细菌的生理代谢过程,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结构,干扰细菌的DNA合成等,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次,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还表明,中药对耐药菌的抑制作用较为突出。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药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抗耐药菌的作用,如青黛、紫草等,可以通过干扰耐药菌的生物膜形成,抑制耐药基因的表达,改变耐药菌的细菌膜通透性等方式发挥抗耐药菌的作用。

此外,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还涉及到中药的药理机制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例如,黄连具有抗菌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破坏细菌的DNA链,造成细菌死亡。

此外,黄连还可以与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起到药物相互作用的效果,增强其抗菌作用。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中药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其所含有的多种组分及其相互作用有关。

中药中常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或改善中药的抗菌活性。

例如,中药复方“连续忍冬合剂”中的忍冬与维生素C的合用能够显著提高其抗菌活性,其原因是忍冬中含有的草酸能够与维生素C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活性氧化物,进一步增强抗菌作用。

总之,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研究领域,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特性,也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抗菌作用的研究有望成为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口,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7种中草药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7种中草药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7种中草药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本篇论文主要介绍了七种中草药的抗菌作用,包括黄芩、金银花、苦参、连翘、板蓝根、藿香和白及。

其中对每种中草药的抗菌试验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其主要的
抗菌成分以及可能的抗菌机制。

黄芩是中草药中一种常用的抗菌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黄芩素,黄芩总黄酮和阿魏酸甲
酯等。

研究发现,黄芩的抗菌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合成来实现的。

苦参是一种具有广泛抗菌活性的中草药,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和苦参素等。

研究发现,苦参中的主要抗菌成分苦参碱能够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板蓝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在传统中草药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成分为板蓝根
苷和葛根素等。

研究表明,板蓝根中的主要抗菌成分板蓝根苷可以抑制细菌细胞膜的合成
和细菌的DNA合成,从而发挥强效的抗菌作用。

总体来说,这七种中草药的抗菌作用基本上都是通过抑制不同的细菌生物学过程来实
现的。

这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中草药的抗菌活性和开发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并对推广中草药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草药临床抗菌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临床抗菌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 医刊 2 1 0 2年 4月第 3 9卷第 8期
C ieeJ u n l f rc cl dc eA r2 1 V .3 N . hn s o r a a t a in p.0 2. c.9. 08 o P i Me i 1

97 ・
中草 药 临床 抗 菌 应 用 的研 究 进 展
林 富祥 李 炎稳
应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 , 随着相 关政 策 的出 台, 但 部分 手术 的抗 生 素使用 已受到限制 , 甲状腺 、 如 乳腺 、 气等 I类切 口手术 已 疝 不允许使 用抗生素 , 临床应用 中草药抗菌 将成为趋势 。而彭 故 翠 宁等 采用二 陈汤 、 三子养亲汤预 防老年患者 骨科术后并 发 坠积性肺 炎 , 效果明显 。徐维华 局部 大黄芒硝 醋调外 敷 、 静 脉滴注抗生素 治疗 阑尾周 围脓 肿 9 5例全 部 治愈 , 平均 包块 消
防继发感染 , 而抗生 素对上 感治 疗效 果不 佳 , 而 导致抗 生 素 从
综上所述 , 中草药制 剂抗 菌的优势 明显 , 临床应 用越来 越
多 , 果肯定 , 得 推广。中草药制剂抗 细菌感染 毒基 础上 加用 中成药 蒲地 兰 消
炎制剂治疗& J 上 感 , 效 7 k 显 1例 , 效 2 有 4例 . 效 4例 , 于 无 优 西药对照组 。此外 , 王新嫣等 采用 中成药痰 热清注射 液治疗 小儿上感 , 治疗组总有效率 9 .2 , 照组为 8 . 3 , 76% 对 3 3 %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0 0 ) 中成 药 双黄 连针 剂是 由金银 花 、 .5 。 黄 岑、 连翘 提取制成的无 菌 粉末 , 具有 清热 解毒 、 菌消 炎 、 病 抗 抗 毒等作用 , 王慧 运 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急性上 感与仅使 用病 毒 唑对 照组 比较 , 黄连 治疗 急性上 感疗 效肯 定 , 双 毒性 小。治

中药抗菌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抗菌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抗菌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前言】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疗法,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凸显,中药抗菌作用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中药抗菌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其主要是通过中药有效成分具有的杀菌、抑菌作用实现的。

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菌活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酚醛类化合物:酚醛类化合物是一类抗菌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其主要来源为中草药。

比如在黄连中,含有丰富的黄连素等酚醛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病原体的生长。

2. 单萜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在中药中比较常见的有效成分。

单萜类化合物的杀菌、抑菌作用是通过对细胞膜的破坏或对酶的影响来实现的。

比如蒲公英中含有的蒲公英醇,就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3. 生物碱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也是中药中常见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的黄连,其中有效成分黄连素是一种生物碱,具有出色的抗菌作用。

4. 多糖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在中药中相对特殊的有效成分。

多糖类化合物的抗菌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力来实现的。

目前,这些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的抑菌、止痛和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中。

【中药抗菌作用的应用】中药抗菌作用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一些抗生素不太起作用的病症治疗中,中药的抗菌作用非常显著。

比如对于肠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对于一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最小抑菌浓度较高的感染症,中药也起到了一定的抗菌作用。

此外,中药抗菌作用的应用还体现在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中。

比如不少中药材被用于制作牙刷、牙膏等口腔清洁用品,也很多中药作为添加剂被加入到洗刷用品、杀虫剂等各种清洁、消毒剂中。

【中药抗菌作用的前景】随着人们对抗生素的日益担忧和对中药认识的不断深入,中药抗菌作用被越来越多地认可和应用。

而中药抗菌作用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未来中药对于抗菌领域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中药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机制研究

中药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机制研究

中药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机制研究中药作为传统的药物疗法,在对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其中的抗菌成分对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药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机制研究。

一、中药的抑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中药通过其独特的化学成分表现出抗菌活性。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在对抗病原微生物方面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例如,黄连中的黄连素和黄连碱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此外,金银花中的迷迭香酸等成分也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二、中药抑菌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人员对中药的抑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以下为几个常见的中药抑菌机制:1. 破坏细胞膜结构某些中药成分可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内物质泄漏,进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这种作用机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等疾病。

例如,苦参中的大豆苷具有破坏细胞膜结构的作用。

2. 干扰病原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抑制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比如,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可以抑制细菌的DNA复制,从而使细菌无法进行正常的分裂和繁殖。

3. 调节免疫功能研究发现,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功能,增强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例如,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

三、中药抑菌机制的应用前景中药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机制研究为传统药物的再利用提供了思路。

这些机制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供新的疗法。

1. 开发新型抗菌剂中药抑菌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新型抗菌剂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揭示中药成分的作用机制,可以合成具有更高抑菌活性的药物,从而解决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

2. 组合疗法的应用中药抗菌机制的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相互作用。

将中药与抗生素等现代药物进行组合疗法,可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作用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作用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作用研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逐渐出现了抗药性。

因此,寻找新型的抗菌剂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中药作为千年传统药物,一直以来就被认为具备一定的抗菌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作用的研究。

1. 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的药物资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

许多中药药效物质具有抗菌作用,这为探索新型的抗菌剂奠定了基础。

因此,对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作用机制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包括直接杀菌、抑制菌落生长、降低菌膜通透性等。

不同的中药成分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这些作用方式使得中药在抗菌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3. 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活性评价方法为了评估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活性,科研人员发展了许多评价方法。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筛选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测定最小杀菌浓度等。

这些评价方法的应用促进了对中药药效物质抗菌作用的研究。

4. 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应用研究在大量的研究中,许多中药药效物质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菌活性。

这些中药药效物质包括黄连素、蒲公英乙素、黄芩素等。

它们对多种常见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并显示出较低的细菌耐药性。

5. 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机制解析通过深入研究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机制,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例如,黄连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实现抗菌作用;蒲公英乙素通过干扰细菌基因的表达来影响其生长。

这些机制的解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中药药效物质进行抗菌治疗。

6. 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应用前景中药作为抗菌剂具备了许多优势,如抗菌广谱、低毒副作用等。

因此,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挖掘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潜力,并进一步开发出高效的抗菌药物。

7. 结论中药药效物质的抗菌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抗菌机制和应用前景,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中药药效物质来应对细菌感染和抗药性问题。

中药作为传统药物的宝库,将持续引领抗菌剂的研究与开发。

中药抗菌剂的研究和应用

中药抗菌剂的研究和应用

中药抗菌剂的研究和应用一、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珍贵药物资源,自古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

其中,中药抗菌剂是中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中药抗菌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讨论其在临床治疗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意义。

二、中药抗菌剂的研究进展1. 中药抗菌剂的起源和发展中药抗菌剂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的中药材经验已经证明了它们的抗菌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抗菌剂被发现并得到研究。

2. 中药抗菌剂的主要组分和作用机制中药抗菌剂包含了许多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等。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改变其代谢途径和膜通透性等方式发挥抗菌作用。

3. 中药抗菌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中药抗菌剂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现代的生物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

其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分析技术可以对中药抗菌剂的组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三、中药抗菌剂的应用情况1. 中药抗菌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中药抗菌剂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广谱抗菌作用、低毒副作用、抗菌耐药性低等。

许多中药抗菌剂已经被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中草药抗菌药丸、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

2. 中药抗菌剂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中药抗菌剂在这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药抗菌剂可以应用于肉品、水产品等食品的防腐保鲜,减少食品中细菌的污染,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四、中药抗菌剂的前景与挑战1. 中药抗菌剂的发展前景中药抗菌剂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

中药抗菌剂还可以与现代药物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增加其疗效。

2. 中药抗菌剂面临的挑战中药抗菌剂的研究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有效成分的筛选和提取技术、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等问题。

同时,中药抗菌剂的临床应用和评价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

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中草药一直以来都被当做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国,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草药的提取物。

中草药提取物不仅有着优秀的治疗效果,还被证实拥有着抗菌作用。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主要来自其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

许多化学成分具有杀菌和抑制菌群扩散的作用,包括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等。

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更加温和、无毒、无副作用,对宿主细胞基本无害,能够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保藏、环境等领域。

1.中草药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菌群,其中包括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能够引发人兽、细菌感染。

研究表明,中草药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以肺炎链球菌为例,研究发现不同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一些中草药如金银花、丹参、桑叶提取物等都具有一定的抑菌能力,这表明中草药提取物的应用可以有效治疗由肺炎链球菌引发的疾病。

2.中草药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革兰氏阴性菌以及变形菌属细菌是一类常见病原微生物,能够引发肠胃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风险。

研究表明,中草药提取物仍然能够对革兰氏阴性菌和变形菌属细菌产生抗菌作用。

举例来说,研究发现金银花对常见的变形菌属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中药龙胆不仅对黄病杆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具有杀菌作用,对某些抗生素耐药菌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二、中草药提取物的作用机制中草药提取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可以用生物制剂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来探究。

具体来说,中草药提取物对菌群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种:1.杀死菌群中草药提取物通过直接与菌体物理交互,杀死细菌的作用是最直接的,包括直接破坏细胞壁、膜以及细胞质等部分。

中药抗菌的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抗菌的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抗菌的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摘要】中药的运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药的防治疾病作用是以调动机体的反应性,提高免疫力和防御功能从而达到去除病症,康复机体。

它的抗菌作用机理也是如此,通过直接作用于菌体,激发机体内的积极因素,降低细菌毒力和减轻细菌对组织细胞的破坏作用等途径起到抗菌作用。

【关键词】中药抗菌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15-02【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been us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role of TCM in disease prevention is to mobilize the body's responsiveness, improve immunity and its defense functions so as to remove the illness.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TCM as well, 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antibiosis,such as affect cells directly, stimulate the body's positive factors and reduce the virulence of bacteria, relieve the destructive effects of bacterium.【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tibiosis mechanism of action 自青霉素世以来,人们相继发现了上万种抗生素,其中有200余种应用于临床。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成功挽救了无数生命,也使之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药品。

艾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艾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艾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艾草,又称艾叶、艾蒿,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在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艾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艾草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抗炎作用艾草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多种研究表明艾草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性疾病的症状。

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临床研究发现,艾草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炎性疾病。

二、抗菌作用艾草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显著杀菌效果。

在临床应用上,艾草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咽喉炎等与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

三、调节免疫功能艾草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

临床研究表明,艾草可以用于改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的免疫功能。

四、镇痛作用艾草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减轻疼痛感知,抑制炎症相关性疼痛的发生。

在临床使用上,艾草可以用于治疗头痛、腰痛、关节痛等各种疼痛症状。

五、促进消化艾草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加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力和张力,促进食物的运动和消化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艾草可以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相关疾病。

六、改善睡眠质量艾草在中医中常被用于调整睡眠,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镇静和安神作用,可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

临床上,艾草可以通过吸香、熏蒸等方式应用,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促进入眠。

综上所述,艾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调节免疫、镇痛、促进消化和改善睡眠质量。

中药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中药在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抗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突出,中药因其多样性的化学成分和独特的作用机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探讨中药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一、中药的抗菌活性中药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各类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

其中,一些中药的抗菌活性已被广泛研究和证实。

例如,黄连、金银花和连翘等药材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增殖。

此外,黄芩、当归和白芷等中药也被证明对某些耐药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中药抗菌机制的研究中药的抗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抑制菌体生长: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菌体,干扰其生长与分裂。

例如,黄连中的黄连素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导致其死亡。

其他如黄柏中的黄柏素,可以阻断细菌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

2. 干扰菌体代谢过程: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还可以通过干扰菌体的代谢过程,阻断其正常的代谢通路,从而抑制菌体的生长。

例如,中药白芷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糖代谢等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3. 提高机体免疫力: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细菌的防御能力。

例如,当归中的多糖类成分可促进机体巨噬细胞的活性和释放炎症因子,从而增强机体对细菌的清除能力。

三、中药的应用前景中药在抗菌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中药具有多样化的化学成分和特殊的作用机制,使其能够应对细菌耐药问题。

与单一的抗生素不同,中药中的多个活性成分可以同时作用于菌体的不同目标,从而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其次,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已经得到了几千年的临床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相对可靠。

因此,中药有望成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的重要来源。

综上所述,中药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在当前的抗菌耐药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抗菌活性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中药资源,开发出具有较高抗菌活性和良好安全性的药物,为人类战胜细菌感染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 报 告 ・
S y n t h e s i s R e p o r t s
Chi n a Pha r ma c e u t i c al s
中目荔
2 0 1 4年 1 月2 0日 第 2 3卷第 2期
Vo 1 . 2 3, No . 2 , J a n u a r y 2 0 , 2 0 1 4
断、 泽 泻 补 肾强 筋 壮 骨 ; 鸡血藤 、 丹参 、 川芎 、 土元 、 独活 、 水蛭 、 全 蝎活血通络止痛 ; 石菖蒲芳香化浊开窍通络 。 全 方 配 合严 谨 , 故 可 收到一定疗 效。 本研 究结果显示 , P V P术 后 患 者 口服 补 肾 活 血 中
表2 两组 O D I 评分比较 ( ±s , 分)
近年来 , 抗菌药 物被 滥用并 日益威胁 着人类生命安 全 , 尤其 是医生无指征用药 、 用药时间长 、 选择药物不合理等 , 造成细菌耐 药、 多药耐药菌 、 超级 细菌等现象 。 中药具有不易产 生耐药性 、 不 良反应低 、 与抗 生素联用可逆转抗 生素的耐药性等 优点 , 因此从
作者简介 : 柴仪( 1 9 7 8一) , 男, 博士研究生, 主 治医师, 研 究 方 向 为脊 柱 骨科 , ( 电子 信 箱 ) c h a i j u n g u o @s o h u . c o n; 田伟 明 , 主任 医 师, 教授 , 硕 士研 究 生 导 师 , 本 文通讯作 者 , ( 电话 ) 0 3 1 1 —
中药抗 菌作 用的研 究进展
李 娟 , 张学顺 , 傅春 升
( 1 .山东 中医药大 学 , 山东 济 南 2 5 0 3 5 5 ; 2 .山东 中 医药大学 附属 医院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FJ期:2004—11—21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53025) 作者简介:孙健(1980),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与兽
药残留。E mail:sunjl030@tom.corn
通讯作者:吴国娟
1.4激活补体系统 补体是体液中正常存在的一 类具有酶原活性的蛋白质,被激活后可以产生多种 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溶菌、杀菌、灭活病毒、溶解靶细 胞等作用[6]。研究发现许多中药的多糖均有激活补 体作用。徐红薇等(1992)报道,黄芪水煎剂能促进氢 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免疫复合物溶解,并使降低的 总补体水平回升[4]。谭官屏指出雷公藤茎、叶、花均 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总补体含量[7]。此外,从当归、 艾叶、薏苡仁、柴胡、紫草中提取的多糖都与补体系 统的激活关系重大。3]。 1.5 提高血清溶菌酶的活力 溶菌酶是一种低分 子量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 分布于血清及泪液、唾液、乳汁、肠液和鼻涕等分泌 物中。它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切断 连接N一乙酰葡糖胺和N一乙酰胞壁酸的聚糖链,使细 胞壁丧失其韧性,使细菌发生低渗性裂解,从而杀伤 细菌,革兰氏阴性菌因肽聚糖外面有脂蛋白、脂多糖 等包围・般不受溶菌酶的影响[6]。能提高血清溶菌 酶活力的中药有枸杞子、黄芪等[】]。 1.6增加血清备解素的含量 备解素是血清中一 种高分子蛋白成分,参与补体结合反应,可在补体的 协同下杀灭细菌和病毒[1]。能增加血清备解素含量 的中药有鱼腥草等u]。 2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1 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胸 腺、法氏囊等中枢免疫器官和脾脏、淋巴结等外周免 疫器官。许多中药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免疫活性物 质,能促进正常和免疫低下的免疫器官的发育,激活 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方德新等(1987)报道,北沙参 多糖给小鼠腹腔注射32 mg/kg,用药7天,可使小鼠 胸腺重量明显增加,对脾重量亦有增加趋向[4]。骆和 生(1986)报道,牡丹皮中的成分丹皮酚25 mg/kg小 鼠腹腔注射,连用6天能明显增加脾重,且能对抗可 的松、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所致的脾重减轻[4]。此 外,麦冬、黄芪、当归、五味子、何首乌、肉苁蓉、淫羊 藿、肉桂、青蒿、刺五加等均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2.2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是T细胞介 导的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可以抵抗细胞内 微生物如病毒和宿主细胞内增生的细菌感染。可促 进在细胞内将微生物破坏或溶解的感染细胞。丁雁 等报道,淫羊藿多糖可促进小鼠胸腺成熟细胞的释 放,并直接增强了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5]。王超英研 究指出,黄芪、党参、白术、淫羊藿、女贞子、猪苓等对 鸡淋巴细胞花环(ERFC)形成率、外周血淋巴细胞 转化率有促进作用[7]。此外,柴胡、黄连、黄芩、金银 花、蒲公英、黄芪、夏枯草、当归、薏苡仁等均可增强
公司,2004.
E103王志强,陈杖榴.兽用中草药与抗菌西药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EJ3.中兽医医药杂志,2000,(3):16. [11]周金黄.中药药理学EM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2]穆祥,陈武,吴国娟.从经穴的微循环特性浅析中药研究的新 思路一微循环筛选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0.1 5(1):20—23.
(DIC),家兔肾小球微血管的检出率,减少微血栓密 度∽J。,高淑娟等(1992)报道,金银花、连翘、地丁、蒲 公英、败酱草提取液可直接摧毁内毒素而不是短暂 抑制其活性。杜学仁等(1981)报道,甘草的主要成分 甘草甜素及其水解产物甘草次酸对破伤风毒素有明 显的体外中和作用El O]。王志强等(2000)报道,天麻、 天南星、全蝎、僵蚕、蝉蜕、朱砂等也具有对抗破伤风 外毒素的功能[1 0|。此外,地锦草有中和白喉杆菌外 毒素的作用,板蓝根、青蒿、鸭跖草具有抗细菌内毒 素的作用。 4抗炎作用 细菌微生物可引起其侵袭的器官组 织发生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等病理,即炎症。许 多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组织胺、5一羟色 胺引起的血清通透性增加;抑制渗出和分泌增多或 出血;恢复和提高器官组织的机能;减轻细菌微生物 及其毒素对组织的损伤和破坏等,从另一侧面起抗 菌作用。如赤芍中的芍药甙对角叉菜胶或右旋糖酐 诱发的大鼠后爪浮肿有抑制作用n…。莪术油腹腔注 射对烫伤小鼠局部水肿、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炎 症、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及小鼠脾下琼脂肉芽肿均 有抑制作用[4]。此外,紫草中的紫草素、乙酰紫草素, 秦皮中的秦皮乙素,夏枯草中的木犀草素,青蒿中的 青蒿素,丹参中的丹参酮均具有抗炎作用。 5 改善微循环微循环理论认为:(1)微循环的改 善可以改善细胞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有助于 细胞代谢产物的排出。(2)微血管分泌的局部激素具 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白细胞的活化。(3) 微血管壁的振动有类似摇床的功能,可以促进中性 粒细胞、巨噬细胞与病原,酸性粒细胞与抗原抗体复 合物,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充分接触。药物可以通过寒 热温凉来调节微循环,一般而言温热药具有强心、升 高血压、提高微血管的血流量及提高微血管子路运 动的振幅、有助于组织细胞代谢功能的改善:寒凉药 多具有降低血压,降低微循环的血流速度,降低组织 细胞的代谢水平口…,药物通过这两种作用使微循环 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起到对炎性产物的移出和对 病原的吞噬作用。 参考文献:
万方数据
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第43卷)第2期43
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 2.3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由B细胞介 导的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可以防御细胞外微 生物和毒素。王天然等报道给小鼠注射淫羊藿黄酮, 不仅可以使小鼠脾脏显著增大,而且可以使脾脏空斑 形成数量显著增加,提高血清抗体的水平口]。周勇等 (1985)报道,给小鼠每日腹腔注射参芪注射液(每毫 升含生药党参、黄芪各0.5 g)连续5天,结果使体液免 疫反应明显增强,血清抗体效价提高[5]。张梅等 (1997)报道,旱莲草中木犀素和槲皮素在0.01~ 0.0001_ug/m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T、B淋巴细胞的转
42
巾同兽医杂志2007年(第43卷)第2期
抗菌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剥、
健,吴国娟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北京昌平102206)
中图分类号:¥853.7007)02—0042—02
中药在防治疾病上作用,是以调动机体一切有 利因素,调动机体的反应性、提高免疫功能和防御功 能而法除病邪,康复机体口]。抗菌中药作用机理也是 如此,少数是其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菌体,大多数抗 菌机理是激发调动动物机体内在的抗菌积极因素, 以及降低细菌毒力和减轻细菌对组织细胞的破坏作 用等途径起到抗菌作用。 I对病原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r 1.1 直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许多抗菌天然 物中草药是直接作用于细菌的结构和代谢而达到抗 菌。如黄连的有效成分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抑制作用机理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的各个环 节,包括细菌的呼吸、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 脱氢过程以及蛋白质及核酸合成的抑制;小檗碱抑 制福氏痢疾杆菌的抗菌机制为抑制痢疾杆菌的呼 吸,特别是抑制天冬氨酸和琥珀酸钠的氧化过程。大 蒜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大蒜辣素分子中的氧原子与细 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半胱氨酸分子中的巯基结合, 使后者变为非活性物质,干扰了细菌代谢,而抑制细 菌的生长和繁殖[2]。此外在对一些中药的研究中发 现,清热解毒药、补虚药、理血药、泻下药等类中的大 部分药物均对畜禽的一些病原体有直接抑制和杀灭 作用,如板蓝根、野菊花、连翘、藿香、蒲公英、金银 花、鱼腥草、黄芪、党参、白芍、大黄等。 1.2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 生物体中的网状 内皮系统具有吞噬、排除老化细胞和异物及病原体 的作用。从三七根中分离出的多糖可显著增强网状 内皮系统的活性,并增加小鼠、绵羊红细胞抗体的生 成¨]田庚元等(1995)报道,从防风中分离出的酸性 多糖,以50 mg/kg剂量给药,可显著的激活网状内 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1.3对自然杀伤细胞(NKC)的促进作用 自然杀 伤细胞是机体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的一种,能 在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起到免 疫监视和抗感染作用。余上才等(1995)报道,牛膝多 糖50、100 mg/kg,每天1次,共用5天,可显著增强 NK细胞的活性,可对抗环磷酰胺对NK细胞的抑 制作用[4]。张崇泉等(1990)报道,绞股蓝总甙400 mg/kg给小鼠灌胃10天,能显著提高因环磷酰胺引 起的脾NKC活性低下。此外,生地、熟地、山药、补骨 脂、仙灵脾均能使老龄机体NKC活性明显升高口]。
化。此外,白术、淫羊藿、恂杞子、绞股蓝均能增强机体
的体液免疫使血清IgG、IgA、IgM水平提高[5]。 2.4对白细胞及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免疫促进作 用 白细胞及单核一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病原 体作用,是机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近年来发现许多中 草药能不同程度的增加正常或免疫抑制机体的白细 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能力。朱作金等 (1994)报道,牡丹皮中的芍药甙、氧化芍药甙在体外 亦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乳液的吞噬功能;丹 皮酚的雾化吸入还能提高肺部细胞的巨噬细胞的吞 噬率[4]。李逢春等(1994)报道,丹皮酚注射液皮下注 射能显著改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吞噬作用[4]。此外,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121服 液能显著增强小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板蓝根多糖 能明显提高小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巴戟天能 使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数明显上升,并对抗T射线照 射引起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下降∽j。 2.5 对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 细胞因子是免疫活 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 的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类蛋白性物质。细胞 因子主要包括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 白介素(II.)、集落刺激因子(CSF)等,是介导特异性 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小分子,他们在免疫系 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干扰素是由病毒感 染的细胞产生的一种因子,可抵抗病毒感染,干扰病 毒复制,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等 作用[4])。钱瑞生等(1985)报道,用青蒿酯钠50 mg/ kg,由尾静脉一次注入小鼠体内,2 h后或24 h后采 取血清测定干扰素含量发现青蒿琥酯在体内能诱生 一种耐酸不耐热的干扰素。胡国俊等(1995)报道,拘 杞对活化淋巴细胞的II。一2产生及其受体a和p的表 达均有促进作用。此外,猪苓多糖、灵芝多糖、人参多 糖、商陆多糖、当归等也可促进动物机体II。一1、2, IFN等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产生”J。 3抗细菌毒素 细菌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能 随时释放,或死亡后释放能损伤机体的毒性物质,此 类毒性物质称为细菌毒素,是构成细菌微生物侵害 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中药可中和细菌毒素 或者减轻毒素对动物的损伤。马守江等(1992)报道, 连翘有抗内毒素作用,能拮抗内毒素所致的溶血,提 高家畜对内毒素的致死的耐受性,促进小鼠内毒素 血症降低[9]。鱼腥草注射液在体外有直接抗内毒素 作用,并能明显降低内毒素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