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业:见自测

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出示课题“窃读记”,并齐读课题。提问:

(1)“窃”的原意是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

答:“窃”的意思:①偷,②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③谦辞,古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文中应该是②。

(2)题目《窃读记》可以连起来理解为……

2、揭示目标:

①积累词汇和相关知识

②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③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2、积累下列词语: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林海音(1918—2019),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2019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3、感知内容:

①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快速默读全文,请大家找一找林海音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①假装问价钱(第9段)

②贴在大人身边(第11段)

③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2段)

④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4段)

⑤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0段)

⑥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第11段)

总结:作者童年时代真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阅读那些名著。

②在你们的眼睛里、在你们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

答:“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却因为生活的贫穷而买不起书,只能无可奈何地到书店里“窃读”。

③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作者在一次次的“窃读”过程中积累了如此丰富而有效的方法,那作者是不是每次“窃读”后都能全身而退呢?

原来百密还有一疏,作者小时候的“窃读”也不是每次都成功的,文中就记录了她在“窃读”过程中遭遇的一次尴尬。(同学概括)

老师用一个小标题概括作者的这次经历,大家看看合不合适。

答:书店受辱。

④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相关段落,着重品味这些句(出示PPT,打出重要词句),体会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分析时注意说明动作和心情的描写)

板书:(大一些,不同颜色)

老板:粗暴、吝啬

“我”:高兴→悲愤

⑤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答:第15—17段。

老师总结:原本作者是怀着迫切兴奋的心情来到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粗暴、吝啬、以金钱至上的老板的羞辱,结果作者怀着无奈、悲愤、仇恨的心情离开了曾经心爱的书店。这使作者尝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淡薄的一面。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这次令作者刻骨铭心的屈辱的“窃读”经历,给作者幼小的心灵带来如此巨大的创伤,自卑感、对人类的仇恨、悲愤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在这样的心境下,作者为什么最后还提到“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呢?这和作者先前的感受似乎矛盾了啊?为什么呢?

答:不矛盾。因为作者在这次“窃读”经历后,又遇到一次截然相反的“窃读”经历。

2、这又是一次什么样的经历呢,请大家试着给它取个小标

题吧。

答:店员好心相助。(板书,小一些,写在黑板旁边)(如果有学生提到“书店受恩”的话,可以当场改动)

3、经过前次令人难堪的“窃读”经历,“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那后来林海音为什么又去书店“窃读”了呢?是什么驱使作者这么做的呢?答:“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纸上知道好多天了”。

4、教师示范配乐朗读。(如果老师读得好的话,给我一点小小的鼓励,好不好?)

思考: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学习老师第一次分析“窃读”经历时的示范,圈圈划划,感受作者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给学生时间讨论)

答:恐惧、惶恐(第17段)→快乐、激动(第18段)→焦急、忿忿不平(第19段)→绝望(第20段)→慌忙、紧张(第21段)→害羞、感激、激动(第23段)→愉快、满足(第24段)→轻松(第25段)

5、那么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答:作者由第一次的悲愤、自卑、仇恨到现在的充满感激。板书:(大一些,不同颜色)

老板:粗暴、吝啬

“我”:高兴→悲愤→仇恨→//感激、激动→愉快、轻松、满足(世态炎凉)↑(人间温暖)

店员:友善、好心

6、“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可以等到心情变化梳理得差不多时再说,顺便带到后面的主旨)

答:店员怕打扰我、惊吓到我(因为“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所以动作都是轻手轻脚的,一方面是体现了他对我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我的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其实也是一种“爱”的体现。所以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请大家再找一下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使作者体会到自己是在

爱里长大的呢?

答:“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道该如何表示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的黑字上”。“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

7、总结:这一次作者原本是怀着惧怕、绝望的心情胆战心惊地走进了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店员的无私帮助和礼遇,使她最终带着一种愉快、满足、感恩的心理走出了书店。在书店饱读了两个多小时之后,作者如同享受了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更感受到了一种人间真挚的爱和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