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战后国际关系演变

1、变化原因: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反对法西斯。

(2)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4)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和平”演变。

2、演变的表现:

(1)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了德、意、日。

(2)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建立了联合国。

(3)美国推行冷战遏制苏联,对亚洲实行局部战争。

(4)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苏联推行霸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7)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立,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增强。

3、基本格局:

(1)第三世界崛起和西欧、日本的实力增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冷战是战后四十年国际关系的核心。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二)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

(1)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2、美苏争霸

(1)开始与结束的标志: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2)根本原因:美苏两国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各自国家的利益。

(3)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4)过程:

第一阶段: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原因:五六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原因:美国受经济危机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难以自拔,尼克松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而苏联在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加,转而采取进攻战略。表现:苏联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的对象。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第三阶段:80年代到90年代初,双方实行有限缓和。原因:长期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8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因为大规模扩充军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美国同意实行有限缓和。表现: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5)影响: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6)认识: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3、两极格局的特点:

(1)两极格局下美、苏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较分明、稳定。

(2)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体现着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4、两极格局的评价:

(1)积极作用:使世界顺利地实现了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并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保持和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和大战危险的根源。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原因:

(1)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

(2)两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和抗衡(如欧共体、日本与美国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中苏破裂、苏东矛盾等)。

(3)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促进了美苏争霸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出现: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更趋明朗化。

3、表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4、特点:

(1)和平过渡,它是在没有发生战争或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是经过长期“冷战”的较量引起的。

(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国家。

(3)长期过渡,这次格局的过渡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新格局终归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之间长期较量、斗争、妥协来实现,加之两极格局瓦解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交替必然是一个渐进演变、曲折反复的过程。

5、评价: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竞争制约,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6、如何面对: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7、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

(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

(2)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例如,科索沃战争。

(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

(1)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随着更多的国家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出现了世界各国均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局面。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各成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幅下降,为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创造了更为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