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习作心境 激活写作情感 形成创作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习作心境激活写作情感形成创作个性
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作文教学应注意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和指导过程,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写”,进而形成良好的智能、情感、个性品质。
标签:优化;心境;情感;个性
有兴趣就有作文的动力,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注意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优化作文指导过程,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写”,进而形成良好的智能、情感、个性品质。
近几年来,我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尝试在叙述角度、所选材料、使用语言等几方面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现将自己的一点尝试心得归纳如下:
一、有目的,多角度,全方位,引导分析、思考和感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事物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去认识,从多方面去思考、观察。
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得到不同结论、感受。
作文教学中,对于同一事物,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角度去分析、去思考、去感受。
在全面观察和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再选择与别人不一样的新角度去写。
通过变换叙述角度,就能写出内容不同,中心各异的文章来。
如写学校运动会,我就事先在作文前让学生讨论,这次运动会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你准备从哪个角度去写?怎样写?……让学生自我讨论,学生有的从正面描写比赛的激烈场景,有的从侧面描写观众的强烈反应和紧张神情,有的则决定从反面抨击比赛中损人利己等不道德行为,还有的学生则独辟蹊径,从锻炼毅力、增强体魄、团结友爱、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等角度去提炼主题和构思篇章。
结果学生写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来。
通过变换角度,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多方面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活跃了学生的思路。
二、爱生活,受熏陶,会遴选,引导积累、感悟和运用
小学生作文,往往题材陈旧。
比如写好人好事,不是拾钱包就是帮老爷爷推车,或送迷路的小孩回家等等。
所以,题材缺乏多样性是导致学生作文不出佳作、面窄的根本原因。
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草木虫鱼,山川河流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界的能力,从而开阔眼界,提高
能力,还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而培养他们立志改造大自然、树立远大志向的思想感情。
如写一处景物时,我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一条经过整治后的大河边,按照河边到河中的顺序观察了这条河,让学生亲身感受这条河的巨变。
这样,学生心中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就行文流畅,有话可说了。
当写作文时,我要求学生先不要急于落笔,而是要他们花几分钟的时间,把符合题意的材料列出来,再进行筛选后,便可择优使用了。
三、勤练笔,常思考,善修改,引导用词、造句和表达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
作文如果有了生动的语言才会感染人,才会使人读了作文后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如何使作文语言更为生动传神呢?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给予指导:
1、状态描写。
学生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我采用静态描写。
而实际上静态描写描述的只是事物静止的状态,显得呆板。
而动态描写描述的是事物的运动状态,能给人以动态美,显得有生气。
作文中若能变静态描写为动态描写,语言定会增色不少,如“我家门前挺立着几棵杨树,杨树长得很繁茂,微风一吹,叶子翻动,就像许多蝴蝶在扇动翅膀。
”加上“挺立” 、“翻动”这两个具体的、能感受的、能产生联想的动态性词语,句子就生动形象多了。
2、运用词语。
汉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一个相同的事物,一个近似动作、形态都可以不同的词汇来描摹和表现。
在作文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变重复为多样,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绮丽多姿,更具魅力。
如句子“他喜欢读书,却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他喜欢书法,却不喜欢画画。
”如将分句中的两个“不喜欢”改为“讨厌”,分句前后两部分对比会更加明显。
3、运用语言。
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语言显得陈旧、直露或一般化,没有特色。
不生动不感人。
我就要求学生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点新奇、讲究一点文采。
一个学生在《家乡夜景》中写到:“深夜,这座村庄还亮着许多灯光,这些灯一闪一闪的,好像天上的星星在闪耀。
”这句话就显得比较一般。
我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最后改为:“深夜,这座村庄还留下闪闪的灯光,我怀疑是天上的星星撒落在人间。
”
四、重反馈,重激励,重体验,培养兴趣、情感和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第一条金科玉律就是:给学生以劳动的快乐,学习成绩的快乐,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个人荣誉感。
一次作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的终止。
为了让学生更积极自觉地习作,保持习作热情,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以激发更强的写作热情。
因此,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如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写得准确、生动,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一旦发现学生作文中有了毛病,不能在课堂上公开批评,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心平气和地跟同学一起研讨交流,弄
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应怎样改会更好些,或在作文评语中加几句安慰鼓励的话,这样学生的热情会更高。
要给后进生多加“营养”,不要歧视。
鼓励学生成文后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
还鼓励好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推荐好作文到各种报刊发表等。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个性、体味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热情,为学生良好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初步奠定了基础。
此外,教师爱好习作,文章写得情真意切,生动形象,能给学生以启迪和鞭策,学生会情动而相随,就能更加激起学生写作的上进心和好奇心。
在教师指导写作后,学生和老师一起写,和学生一起比赛读。
这样,教师的写作水平不但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更主要的是长此以往,学生、教师就达到共鸣的境地,学生的写作热情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