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性(EMC)
电磁兼容知识点总结
![电磁兼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1725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c.png)
电磁兼容知识点总结一、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同时不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电磁兼容性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
二、电磁兼容性标准与规范为了确保电磁兼容性,各种国际和地区标准与规范应运而生。
其中,最知名的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系列,以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Part 15系列。
这些标准与规范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抗干扰能力和静电放电等指标做出了详细规定。
三、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电源开关、无线电发射器、雷电等自然干扰源,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运行过程产生的干扰。
其中,电源开关是常见的电磁干扰源之一,其产生的谐波电流和电压波动可能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四、电磁抗扰度要求为了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电磁抗扰度要求应运而生。
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对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电压跌落等干扰的抵抗能力。
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设备在遭受这些干扰时仍能正常工作。
五、电磁屏蔽与滤波技术为了达到电磁兼容性要求,电磁屏蔽与滤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电磁屏蔽主要通过金属隔离材料将干扰源与外界隔离,而滤波技术则通过特殊设计的电路或器件,阻止或减弱干扰信号的传播。
这些技术对于提高设备的电磁抗扰度和降低电磁辐射具有重要意义。
六、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认证为了验证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各种测试与认证机构应运而生。
这些机构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条件和电磁环境,对电子设备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获得电磁兼容性认证是电子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条件之一。
七、提高电磁兼容性的设计策略在设计阶段,采取一些策略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例如,合理布局电路板上的元件和布线,选择合适的滤波器和电容,使用屏蔽材料等。
对于高频电路设计,还应考虑信号的完整性、反射和串扰等问题。
八、结论电磁兼容性是现代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性能指标之一。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bf747e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9.png)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即使在其他发射电磁波的设备存在的情况下,不同电子设备和组件也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这意味着发射EM 波或干扰的每个设备必须将其限制在一定水平,并且每个单独的设备必须对其所要工作的环境中的EM干扰具有足够的免疫力。
电磁兼容性也是电气工程的一个完整分支,这是一个研究领域,涉及电磁波的无意产生,传播和接收,这些电磁波会对电子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如电磁干扰(EMI)甚至物理损坏。
不具有电磁兼容性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扬声器和蜂窝电话。
当手机设置在扬声器旁边时,它没有反应,因为EM波发射很小,但是当有来电或信息时,发出的EM波更强,并且这些电流被扬声器的线圈捕获,发电扬声器产生静音。
电磁干扰EMI会对各种技术造成破坏性影响,这就是电磁兼容性旨在控制这种干扰以降低设备损坏风险的原因。
emc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emc电磁兼容测试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89fe4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0.png)
emc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标准是一组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标准。
这些标准涉及到设备的电磁干扰(EMI)发射和电磁敏感度(EMS)的测量,以及电磁辐射和传导的测试。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EMC测试标准,其中一些最广泛使用的标准包括:
1. CISPR 22: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和类似设备的辐射和传导骚扰测量。
2. CISPR 25:这是一个汽车电子设备的EMC测试标准,包括电磁兼容性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测试。
3. EN 55022:这是一个欧洲标准,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和类似设备的辐射和传导骚扰测量。
4. EN 55024:这是一个欧洲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子设备的免疫性测试。
5. FCC Part 15:这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规定,适用于计算机设备和类似设备的辐射和传导骚扰测量。
6. IEC 61000-4-2: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ESD(静电放电)测量。
7. IEC 61000-4-3: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辐射测量。
8. IEC 61000-4-4: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瞬态传导骚扰测量。
9. IEC 61000-4-5: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瞬态电压骚扰测量。
10. IEC 61000-4-6:这是一个国际标准,适用于电子设备的有源和无源传导骚扰测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EMC测试标准,但并不是全部。
在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时,应选择适合特定设备和应用的适当标准。
电磁兼容性说明书
![电磁兼容性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313991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1.png)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EMC)定义为产品、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抗电磁干扰是产品、设备或系统在存在电磁干扰(EMI)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XXXXX仪是依照现有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及相关要求设计和制造的。
在存在电磁场的情况下使用XXXXX仪可能会造成性能发生改变或输出不稳定等的性能降低。
如果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建议对系统的使用环境进行检查,以确定可能的骚扰源。
这些骚扰可能来自同一房间或邻近房间内使用的其他电气设备,或者来自手机、对讲机等便携式及移动式RF通信设备,或者来自附近的无线电设备、电视或微波传输设备。
如果电磁干扰(EMI)对XXXXX仪造成了干扰,则可能需要将XXXXX仪移到其他地方或采取相应的电磁干扰抑制措施。
该XXXXX仪符合行业标准YY0505-2012的要求。
警告•将不是指定用于XXXXX仪的电缆、换能器和附件用于该系统,可能导致系统发射的增加或抗扰度的降低。
•设备或系统不应与其他设备接近或叠放使用,如果必须接近或叠放使用,则应观察验证在其使用的配置下能正常运行。
本设备预期仅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
设备可能导致无线电干扰或扰乱附近设备的运行。
可能有必要采取缓解措施,比如重新调整设备的方向、位置或屏蔽相应场地。
小心医疗设备对于EMC有特殊的预防措施,需要依照本系统附带的文档中所提供的EMC信息进行安装和使用。
本节包括适用于XXXXX仪的有关电磁辐射和抗干扰方面的信息。
确保系统的操作环境满足参考信息中指定的条件。
在不满足这些条件的环境中操作XXXXX仪可能降低系统的性能.在安装和使用XXXXX仪时,为确保其电磁兼容性,应遵循本节和其他各节中包含的信息和警告。
说明如果在第8页的“抗电磁干扰”中所述的电磁环境中操作和使用XXXXX仪,它将安全地进行工作,并提供以下基本性能:1.1 :射频发射以下信息适用于XXXXX仪和包含在系统内或系统附带的任何射频设备。
电磁兼容EMC
![电磁兼容EMC](https://img.taocdn.com/s3/m/5be69fc758f5f61fb7366609.png)
一、EMC的定义EMC即电磁兼容,EMC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缩写在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磁能量,这些电磁能量可能会使电子设备的运行产生不应有的响应我们把电磁能量对电子设备的这种影响称之为电磁干扰电磁兼容就是研究电磁干扰的一门技术,对电磁兼容通俗的解释是:这种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电气装置或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条件下,既不受电磁环境的影响,也不会给环境以这种影响换句话说,就是它不会因为周边的电磁环境而导致性能降低、功能丧失或损坏,也不会在周边环境中产生过量的电磁能量,以致影响周边设备的正常工作电磁兼容是电子产品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能,电磁兼容问题既可能存在系统之间,也可能存在系统的内部从上面的定义可看出EMC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EMI电磁干扰:即处在一定环境中设备或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应产生超过相应标准所要求的电磁能量;2、EMS电磁敏感度:即处在一定环境中设备或系统,在正常运行时,设备或系统能承受相应标准规定范围内的电磁能量干扰,或者说设备或系统对于一定范围内的电磁能量不敏感,能按照设计性能保持正常的运行;3、电磁环境:即系统或设备的工作环境即使相同种类的设备也可能运用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中,对于应用在不同环境中的设备,对它们的电磁兼容要求也可能不是一样的离开了具体的电磁环境,谈电磁兼容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二、产品的EMC目标1、EMC标准EMC标准通常可分为四大类:(1)基础标准:对EMC术语的定义,对EMC现象、环境、测试方法、试验仪器和基本试验装置的说明例如:IEC50(161)电磁兼容术语CISPR16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试IEC1000-4基础性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试技术(2)通用标准:给定环境的所有产品的标准例如:IEC1000-6-1 通用EMS标准--住宅、商业和轻工业环境IEC1000-6-2 通用EMS标准--重工业环境IEC1000-6-3 通用EMI标准--住宅、商业和轻工业环境IEC1000-6-4 通用EMI标准--重工业环境(3)产品类别标准:指针对某一产品类别的标准(4)专用产品标准:某一专门的产品标准2、产品的EMC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使产品满足相应EMC标准的要求;-使产品满足实际电磁环境的需求;-设备或系统内部的EMC要求3、通讯类的产品,其EMC性能要求具体如下:⑴、传导发射AC电源线传导发射的要求请参见下表:频率范围平均值检波(dBmV)准峰值检波(dBmV)0.15~0.5MHz 56-46(随对数坐标线性下降)66-56(随对数坐标线性下降)0.5~5MHz 46 565-30MHz 50 60DC电源线传导发射的要求请参见下表:频率范围平均值检波(dBmV)准峰值检波(dBmV)0.02~0.15MHZ --- 790.15~0.5MHZ 66 790.5~30MHZ 60 73要求:0.02~0.15MHZ采用50Ω/50uH+5Ω LISN0.15~30MHZ 采用50Ω/50uH LISN测试设置必须符合EN55022的要求任一频率点的发射水平超过规定的极限值均视为不合格⑵、AC电源谐波干扰测试频率范围50~2000HZ,测试方法及参数要求参见IEC1000-3-2⑶、AC电源电压波动测试方法和参数要求请参见IEC1000-3-3⑷、辐射干扰10m辐射发射的限制值如下表所示:频率范围限制值(准峰值)(dBmV /M)30~230MHZ 30>230~1000MHZ 37测试设置必须符合EN55022、ETS300 127[2]的要求任一频率点的发射水平超过规定的极限值均视为不合格⑸、ESD(静电放电)静电放电的测试指标请参见下表:放电方式试验水平性能等级Immunity Air ?KV BImmunity Contact ?KV BResistibility Air ?5KV RResistibility Contact ?KV R测试布置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标准IEC1000-4-2的要求对EUT施加上表中的干扰信号后,EUT能达到表中的性能等级要求为合格⑹、EFT/B(快速瞬变脉冲串)EFT/B的测试指标请参见下表:Port 试验水平耦合方式性能等级信号线(不包括传送计费、计时及控制信息的信号线) ?KV 耦合钳 B其他信号线?KV 耦合钳 BAC/DC电源线?KV 耦合网络B注:上表中的量值高于欧洲标准的要求,是根据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测试布置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标准IEC1000-4-4的要求对EUT施加上表中的干扰信号后,EUT能达到表中的性能等级要求为合格⑺、传导敏感度(CS)CS的测试指标请参见下表:Port 试验水平相关参数性能等级Signal、AC /DC 3V (非调制)0.15~80MHZ 80%调制源阻抗150Ω A注:1 对信号线、DC电源线,标准要求仅当线长可超过3m时测试2 对于应用在恶劣环境中的产品,要求在同等条件下,施加10V的干扰测试布置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标准IEC1000-4-6的要求对EUT施加上表中的干扰信号后,EUT能达到表中的性能等级要求为合格⑻、辐射敏感度:(RS)RS的测试指标请参见下表:Port 试验水平相关参数性能等级Enclosure 3V/M 80~1000MHZ 80%调制A注:对于应用在恶劣环境中的产品,要求在同等条件下,施加10V /M的干扰测试布置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标准IEC1000-4-3的要求对EUT施加上表中的干扰信号后,EUT能达到表中的性能等级要求为合格⑼、Surge(浪涌)Surge的测试指标请参见下表:Port 试验水平性能等级Immunity Outdoor Signal 1KV 10/700 BImmunity Indoor Singal 0.5KV 1.2/50(8/20) BImmunity AC(DC) Line-Line 1KV Line-Earth 2KV 1.2/50(8/20) BResistibility Outdoor Singal 4KV 10/700 RResistibility AC(DC) Line-Line 2KV Line-Earth 4KV 1.2/50(8/20) R注:1 标准未要求测试DC电源,对DC电源的要求是根据公司产品的实际情况确定的2 对于室内信号线,仅当其长度可能长于10m时才要求测试,耦合阻抗为42欧3 对室外线进行4KV试验时,要求提供保护装置4 对于室内信号线,根据实际情况可测试到1KV测试布置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标准IEC1000-4-5的要求对EUT施加上表中的干扰信号后,EUT能达到表中的性能等级要求为合格⑽、DIP(电压跌落)DIP的测试指标请参见下表:Port 试验水平性能等级AC 70% 1000ms BAC 40% 200ms BAC 0% 10ms BAC 0% 5000ms CDC 0% 50ms CDC 40% 100ms C注:1 标准未要求测试DC电源电压跌落,此要求是根据公司产品的实际情况确定的2 公司产品的电源以DC电源为多,考虑到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也要求在前一级电源,即AC电源口施加干扰测试布置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标准IEC1000-4-11的要求对EUT施加上表中的干扰信号后,EUT能达到表中的性能等级要求为合格⑾、Power induction(电压感应)DIP的测试指标请参见下表:Port 试验水平性能等级Out door Signal Line 300V 50HZ 200ms R测试布置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标准K.20的要求对EUT施加上表中的干扰信号后,EUT能达到表中的性能等级要求为合格⑿、工频磁场敏感度(MS)标准未对磁场敏感度提要求,但如果产品中使用了磁敏感元件则必须预先提出,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再提出具体的测试指标工频磁场敏感度的测试布置及测试方法必须符合标准IEC1000-4-8的要求关于上述表格中性能等级的说明:A级:EUT在试验中,试验后始终正常地工作,没有出现超过产品说明书允许限度的性能降低B级:EUT在试验中出现了超过产品说明书允许限度的性能降低,但没有出现存储数据丢失和EUT工作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试验后,EUT立即自动恢复正常C级:在试验中,EUT出现临时的功能丢失,但不存在EUT物理损坏和系统软件损坏的现象试验后,EUT需要经过人工操作,能恢复正常工作R级:试验后,设备没有出现损坏或故障(如软件损坏或保护装置的误动作)现象外部干扰信号引起保险丝以及其他保护装置的损坏是允许的,在替换保护装置,重新设置运行参数后,设备能正常运行注:1 上述的要求主要根据欧标提出三、电磁干扰三要素1、干扰源2、耦合途径3、敏感(接收)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少一个就构不成电磁兼容问题,所以要解决电磁兼容问题首先就要从这三个要素着手我们注意到,耦合途径在这三个要素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耦合途径往往既是EMI信号的耦合途径,又是EMS信号的耦合途径所以耦合途径对于电磁兼容问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四、耦合机制及相应的对策措施简介耦合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传导-非传导传导耦合有两种模式:-直接传导-公共阻抗,例如可通过公共地阻抗进入到线路非传导耦合有三种模式:-电场电场的定义:电场的耦合模型如下图所示:从等效电路可以算出耦合的干扰电压:VS由此式可得干扰电压和信号频率的关系图:从图可可知,在低频时耦合的干扰信号较少我们将模型再度简化:其中:图示是两根导线产生的串音干扰的示意图:由上我们可以找到抑制电场耦合的方法:-尽可能使导线间的分布电容降低:●使导线间的距离拉大;●因为分布电容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缩短导线的长度;●导体下增加一块接地平面可减小导线间的分布电容;-隔离的方法图示中的隔离地线的长度必须短于信号频率的波长-降低dv/dt例如使用沿时间较长的器件;-可能的情况下降低负载阻抗;-增加旁路电容-屏蔽-磁场磁场的产生:H=I/2лr当变化的磁力线穿过一个闭合回路,在此回路中会产生一感应电压(适用于低频的情况:所有的尺寸都比k小)其中:为环路垂直矢量A为回路面积B为变化的磁通量B0为磁通密度的峰值q为磁通与环路垂直矢量的夹角两根导线之间的磁场耦合通常由下式决定:其中:M是互感互感M跟导线的长度、形状以及离地平面的高度等因素有关,例:地平面上两圆导线间的互感由下式决定:其中:h为平行导线到地的距离D为两导线间的距离,且大于导线直径a为常数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减少磁场耦合的方法:-减少路所涵盖的面积-使回路和干扰源的距离尽可能远-使回路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降低磁场干扰源的强度-减小回路间的互感:•两导线的间距拉大;•缩短导线的长度;•使导线尽可能接近地平面;•使各自磁场方向相互垂直,如下图所示:-屏蔽-混合形式(电场、磁场同时作用或电磁场)在低频的条件下,可以将混合的模型理解为电场和磁场的叠加在高频的条件下,应采用传输线的理论进行分析,也就是将每一条耦合线路用电容、电感元件来替代注:可通过比较耦合线路的长度和线路上信号的波长来区分高低频在实际的电路中,往往是电场耦合与磁场耦合同时存在,我们可通过接收电路阻抗来判断那一种耦合方式占优势:--当接收电路为高阻抗时,电场耦合占优势;--当接收电路为低阻抗时,磁场耦合占优势当然也有可能这两种耦合形式均不占优势或者是没有那一种耦合形式占明显的优势对于传导类耦合机制的对策措施:-滤波滤波电路有多种形式,有单元件滤波、组合电路滤波也有其他的分法,但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具体电路的需要-隔离在数字或模拟电路中可以利用变压器、光隔离器件等来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使用时的限制因素是他们的输入输出容抗(通常是在pF范围内),该阻抗允许高频噪声旁路光隔离器-衰减在抑制干扰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抑制非传导类干扰的一些共性的对策措施:-降低(干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天线的灵敏度-拉开发射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屏蔽五、解决EMC问题的时机、过程以及方法1、时机解决产品EMC问题的容易程度与解决问题的成本存在这样的关系:所以从设计阶段开始考虑EMC问题,成本最低,也最容易2、过程A、论证阶段:B、方案阶段C、工程研制阶段,即实现产品EMC性能的全过程,必要时需要进行一些模拟试验D、定型阶段:完成对产品的EMC性能鉴定,形成相关文件E、生产阶段:强调生产的过程与工艺要保证产品的EMC性能3、解决方法(1)确认干扰源,并确定其干扰的量级;(2)确认敏感(接收)装置,对敏感电路进行识别和等级划分;(3)确认耦合机制;(4)问题的解决;(5)用实验确认结果六、解决EMC问题所涉及的技术简介1、滤波⑴共模干扰、差模干扰的概念:差模:例:电源的火线与中线之间的干扰共模:例:火线和中线与地之间的干扰共模干扰在转换成差模干扰后才会对电子线路构成影响⑵典型的电源滤波电路:其中共模线圈、CY1、CY2是针对共模干扰,差模线圈、CX是针对差模干扰⑶注意事项:•滤波器应放在干扰信号的入口处或敏感元件旁电源滤波器应放在机体入口处;•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线禁止捆扎在一起,也禁止就近平行走线;•滤波器外壳必须良好接地,接地线尽量短,最好外壳紧贴在金属机壳上;•对信号线而言,滤波的方法必须能保证信号的完整性;•滤波元件的选择必须有针对性;•滤波方法必须与线路、结构相容,必须容易实现且很好地重复;•滤波必须完全彻底;•防止由滤波元器件构成意外振荡;•滤波要有层次一个系统不仅系统的对外接口要采取滤波措施,而且系统内各分系统(装置)间也要采取相应的滤波措施•必须正确地放置滤波元器件。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f1f7d6f58fafab069dc0207.png)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对电磁兼容的定义是:系统或设备在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以电磁传导、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三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为宗旨,主要是研究和解决干扰的产生、传播、接收、抑制机理及其相应的测量和计量技术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导电介质或公共电源线互相产生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空间耦合把干扰信号传给另一个电网络或电子设备谓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使设备或系统性能降级的电磁现象。
而所谓电磁干扰是指因电磁干扰而引起的设备或系统的性能下降。
EMC包括EMI(电磁干扰)及EMS(电磁耐受性)两部份,所谓EMI电磁干扰,乃为机器本身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不利于其它系统的电磁噪声;而EMS乃指机器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
数字控制技术的应用,系统环境恶劣,要求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有效抵御外部、内部的各种干扰,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工作。
产生电磁干扰必须三个因素同时存在:干扰源、传输途径和对干扰敏感的接收电路。
干扰干扰传播途径常用的抗干扰措施电源干扰抑制电源干扰引入途径:1.交流电源引入的外部干扰,包括交流高次谐波、辐射高频干扰;浪涌;耦合途径:1. 感性沟壑、电容耦合抑制措施压敏电阻器吸收电网过电压,交流电源滤波;隔离或静电屏蔽直流:整流电路加贡品滤波;电容退沤感性复杂干扰抑制感性负载是指各种具有交、直流电磁线圈的负载,如电磁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铁、电磁阀、电机等。
浅显易懂,整体地讲清楚,什么是电磁兼容(EMC)
![浅显易懂,整体地讲清楚,什么是电磁兼容(EMC)](https://img.taocdn.com/s3/m/83cb80c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9.png)
浅显易懂,整体地讲清楚,什么是电磁兼容(EMC)EMC概述(1)什么是电磁兼容性(EMC)?“电磁兼容性(EMC)”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设备本身的电磁噪声对其他设备或人体带来的影响(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ssion),另一种是设备是否会因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而发生误动作(电磁敏感性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mmunity),之所称为“电磁兼容性”,是由于为了避免发生故障,这两方面都要兼顾。
以文字的形式写成“定义”是这样的,理解起来有点难是吧。
下面我将浅显易懂地、直观地解释一下。
我将以大家熟悉的半导体集成电路(LSI、IC)为主角进行解说。
首先是电磁干扰(EMI或电磁发射)。
如今,已经开发出并且在售的LSI和IC种类繁多。
为了便于说明,大致分类如下:①老式三端电源(7805和7905等)和低饱和电源(LDO)等直流电源相关产品。
这些产品要处理的信号是直流(DC)的。
②差分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比较器)、语音信号处理等相关的产品。
要处理的信号是基于正弦波的模拟信号和线性信号。
③微控制器、存储器、逻辑等相关的产品。
要处理的信号是数字信号。
④最近常用的开关电源和电荷泵电源等电源相关的产品;LED驱动器、LCD驱动器等显示相关的产品;PWM电机驱动器等驱动相关的产品。
这些LSI和IC是涉及到开关技术的产品。
其中①和②不产生电磁干扰(EMI),③和④产生电磁干扰(EMI)。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模拟LSI和线性LSI不会产生电磁噪声,而数字LSI和开关LSI会产生电磁噪声,这样说可能更直观更易懂。
由于直流电压本身没有基波和谐波分量,正弦波中的高次谐波分量(基波的N倍频分量)很少,因此不易产生电磁噪声。
而数字LSI 和开关LSI是处理矩形波(脉冲波)的产品,因此会产生比如在1GHz (千兆赫兹)左右的高次谐波分量(主要是奇次谐波)。
emc电磁兼容是什么_电磁炉emc起什么作用
![emc电磁兼容是什么_电磁炉emc起什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03c7e1581b6bd97e19ead7.png)
②共用走廊内各种公用事业设备(输电线、通信、铁路、公路、石油金属管线等)相互间的影响。
③超高层建筑、输电线、铁塔等大型建筑物引起的反射问题。
④电磁环境对人类及各种生物的作用。
其中包括强电线等工频场,中、短波及微波电磁辐射的影响。
⑤核电磁脉冲的影响。
高空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能大面积破坏地面上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及报系统。
⑥探谱(TEMPEST)技术。
其实质内容是针对信息设备的电磁辐射与信息泄漏问题,从信息接收和防护两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
⑦电子设备的误动作。
为了防止误动作,必须采取措施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⑧频谱分配与管理。
无线电频谱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但不是消耗性的,既要科学地管理,又要充分地利用。
⑨电磁兼容与测量。
⑩自然界影响等。
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见EMC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时,如果附近有人使用电吹风、吸尘器等,就会使声音出现噪音,图象出现雪花千扰,这就是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有问题;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时,通过电缆与其他设备热插拔连接,之后出现鼠标不能拖动,光标无法移动,计算机出现死机的情况,这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电磁兼容性问题; 当计算机通过通讯电缆控制其他机器设备时,程序运行到某一点时计算机总是死机,这也可能是电磁兼容性问题,强电磁千扰脉冲使计算机的运行脱离了原来的程序轨道跑飞了,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网络里,可能破坏数据库或使网络瘫痪,造成重大灾难和经济损失; 正在飞行的飞机上如果有乘客违规使用强千扰信号的电子设备,很有可能导致飞机的坠毁; 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如果出现电磁兼容性问题,那么既是软件编制正确,也难以使系统调试成功。
这些例子说明,我们生活的空间确实存在一种污染一电磁污染。
这些电磁千扰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千扰人们的正常工作。
电磁炉emc起什么作用随着人们对电磁兼容的不断认知,对电磁兼容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电磁兼容所涉及到的领域日益扩大,而今电磁兼容所产生的影响已不仅仅只是电子产品设备本身,由于电子产品自身内部结构发展得愈加袖珍与复杂,电磁兼容问题也就愈加重要,例如受电磁干扰,收音机无法收听广播、某些电子设备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失、一些医用电子设备工作失常、引发起爆装置使之发生爆炸、工业过程的某项控制功能完全失效等,电磁干扰或其产生的辐射还可以使生物体自身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磁兼容性(EMC)_设计及实验知识
![电磁兼容性(EMC)_设计及实验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61f86d584254b35eefd3413.png)
在电磁兼容性领域,近几年来许多法规开始生效,并公布了标准。在欧盟中自1996年1月1日起欧 共体委员会的EMC准则89/336/EWG生效。任何电子设备自该日起必须符合EMC准则的保护目的。相 应标准的认证将由制造商或进口商用一个认证说明来作书面证明。设备必须标有CE标志。 原则上,所有的电气或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必须满足EMC准则或国家的EMC法规的保护要求。 对于大多数的仪器,需要制造高或者进口商的一个认证说明以及推行标上CE标志。特殊情况和特殊 EMC 的规则将在EMC法规中进一步的进行说明。 欧共体将制钉出新的一致的欧洲标准。这个标准包括测量方法和极限值以及严酷度,既用于电子仪 器、设备和系统的发射,又用于抗扰度。 欧洲标准不同类别的分类(参见表1和表2)可以很容易的对各自设备规定的规范进行选择,我国也 相应等效采用上述分类标准(参见表3),即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系统标准和专用产品标准。
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和规范(标准) 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和规范(标准)
下列的标准和规范组成了用于认证——测试的框架: 表3
EMC—标准 德国 欧洲 世界 总规范 如果EMC—环境规定,设备应按照规定运行时 DIN EN 50081-1 辐射 住宅区 DIN EN 50081-2 工业区 DIN EN 50082-1 干扰 住宅区 DIN EN 50082-2 工业区 基础标准 包括物理的现象和测量方法 DIN VDE 0843 基本规则 DIN VDE 0876 测量设备 测量方法 发射 DIN VDE 0877 干扰 DIN VDE 0838 谐波 DIN VDE 0843-2 干扰因素 DIN VDE 0843-3 例如 静电放电(ESD) DIN VDE 0843-4 电磁场 DIN VDE 0843-5 快速瞬变(群脉冲) 浪涌
emc是什么意思
![emc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768516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6.png)
EMC是什么意思简介EMC(英文全称: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中文全称:电磁兼容性)是一个重要的电磁学概念,用于描述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工作性能。
它涉及到电子设备的设计、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防止各种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对设备及其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EMC旨在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干扰。
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电子设备之间可能会发生电磁干扰,造成设备的故障或性能下降。
此外,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也会产生电磁辐射,可能对周围的其他设备或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与其他设备的相容性,显得尤为重要。
EMC的原理与技术手段要实现良好的EMC,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管理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EMC技术手段和方法:电磁屏蔽电磁屏蔽是一种常见的EMC技术手段,通过使用金属屏蔽结构将电子设备从外部电磁辐射源隔离开来,以防止干扰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在设备中添加金属屏蔽罩、屏蔽壳体等方式来实现。
电磁屏蔽可降低外部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影响,也能减少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线设计地线是实现EMC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置设备的地线,可以有效减少电子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
良好的地线设计可以提供可靠的接地路径,减少电磁噪声和回流电流的产生,从而降低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接受的电磁干扰。
滤波器和隔离器滤波器和隔离器也是常见的EMC技术。
滤波器可以通过屏蔽和吸收的方式,去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干扰信号,确保供电电源的稳定性。
隔离器则可以通过电气隔离手段,阻断电磁波的传输,减少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性测试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生产阶段,进行EMC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设备与电磁环境的互动,评估设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EMI(电磁兼容性)
![EMI(电磁兼容性)](https://img.taocdn.com/s3/m/a0943ccca1c7aa00b52acbea.png)
EMI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缩写EMC,就是指某电子设备既不干扰其它设备,同时也不受其它设备的影响。
电磁兼容性和我们所熟悉的安全性一样,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安全性涉及人身和财产,而电磁兼容性则涉及人身和环境保护。
电磁波会与电子元件作用,产生干扰现象,称为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例如,TV荧光屏上常见的“雪花”,便表示接受到的讯号被干扰。
为什么要做EMI纳米喷镀。
1.技术驱动力设备的小型化能源与敏感器靠得很近。
这使传播路径缩短,增加了干扰的机会。
器件的小型化增加了它们对干扰的敏感度。
由于设备越来越小并且便于携带,像汽车电话、膝上计算机等设备随处可用,而不一定局限于办公室那样的受控环境。
这也带了兼容性问题。
例如,许多汽车装有包括防抱死控制系统在内的大量的电子电路,如果汽车电话与这个控制系统不兼容,则会引起误动作。
对于数据保密的要求是屏蔽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已有报道揭露美国驻莫斯科使馆追究中的信息已被前苏联窃取到,这是通过接收使馆内设备产生的电磁能量来实现的。
同样的技术也被用截获密码,然后攻击银行计算机系统。
通过屏蔽,设备的电磁发射能够减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现在,人们越来越开始注意各种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过量的X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危险已经被充分证明了。
现在讨论的焦点是微波和射频显示单元产生的辐射对妇女健康的伤害,因为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在高压线附近生活会患疾病。
2、法规和标准现在有许多关于产品辐射和传导发射限制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有些还规定了对各种干扰的最低敏感度要求。
通常,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有不同的标准。
虽然一个产品要获得市场的成功,满足这些标准是必要的,但符合这些标准是自愿的。
但是,有些国家给出的是规范,而不是标准,因此要在这些国家销售产品,符合标准是强制性的。
有些规范不仅规定了标准,还赋予当局罚没不符合产品的权力。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719f6878762caaedd33d496.png)
电磁兼容领域常用测量单位
功率:dBm 电压:dBμV 电流: dBμA 场强:dB(μV/m)、dB(μA/m)
功率
功率的基本单位为瓦(W),即焦耳/秒 (J/s)。为了表示宽的量程范围,常常引用 两个相同量比值的常用对数,以“贝尔”为 单位。
P贝尔
P2 = lg P1
分贝(dB)
贝尔是个较大的值。为了使用方便,采用贝尔设备的EMC是指医疗设备不对电磁环境 ( 诊所、手术室、观察室、救护车等) 造 成影响或不被其影响的能力。
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所涉及的理论基础
数学 电磁场理论 天线与电波传播 电路理论 信号分析 通信理论 材料科学 生物医学
电磁兼容术语和定义
电磁骚扰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 任何可能引起 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或无生命 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注: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 介自身的变化。 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由电磁骚 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注:术语“电磁骚扰”和“电磁干扰”分别表示“原因”与“后 果”。过去“骚扰”与“干扰”常混用。
电磁兼容术语和定义
(电磁)发射(Electromagnetic) 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
Emission:
从源向
电磁噪声Electromagnetic Noise:一种明显不传送信息的 时变电磁现象,它可能与有用信号叠加或组合。
电磁兼容领域预测的复杂性
第一,研究的频率范围很宽(例如:9kHz~ 1000MHz覆盖13个倍频程以上),在某个规定距离 上,对较高频率为远场,而对较低频率为近场, 所以电磁兼容传播的数学模型远、近场需同时考 虑。 第二,建模时必需将源(噪声的产生系统)与通道 (噪声传播系统)同时建在一个模型中。 第三,由于需要工程上的实用化,所以边界条件 比较复杂,理想化有一定难度。
电磁兼容性(EMC)简介电磁兼容是研究电磁干扰的学科
![电磁兼容性(EMC)简介电磁兼容是研究电磁干扰的学科](https://img.taocdn.com/s3/m/71f581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b.png)
电磁兼容性(EMC)简介电磁兼容是研究电磁干扰的学科。
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1981年英国科学家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
19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干扰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
虽然电磁干扰问题由来已久,但电磁兼容这个新的综合性学科确是近代形成的。
40年代提出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缩写为EMC)概念,是电磁干扰问题由单纯的排除干扰逐步发展成为从理论上、技术上全面控制用电设备在其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能力保证的系统工程。
70年代以来,电磁兼容技术逐渐成为非常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
8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前苏联、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电磁兼容研究和应用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建立了相应的电磁兼容标准和规范,电磁兼容设计成为民用电子设备和军用武器装备研制中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电磁兼容性成为产品可靠性保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90年代,电磁兼容性工程以事后检测处理发展到预先分析评估、预先检验、预先设计。
在我国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之后才组织系统地研究并制定国家级和行业级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形迅速发展,在航空、航天、通信、电子等部门,电磁兼容技术受到格外重视。
电磁兼容性的定义由于电磁干扰源的大量普遍曾在,电磁干扰现象经常发生。
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各种用电设备能和谐正常工作而不致相互发生电磁干扰造成性能改变和遭受损坏,人们就满意的称这个系统中的用电设备是相互兼容的。
但是随着用电设备功能的多样化、结构的复杂化、功率加大和频率提高,同时它们的灵敏度已越来越高,这种相互包容兼顾、各显其能的状态很难获得。
为了使系统达到电磁兼容,必须以系统的电磁环境为依据,要求每个用电设备不产生超过一定限度的电磁发射,同时又要求它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兼容性介绍
![电磁兼容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4eb982d4b35eefdc8d33347.png)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英文: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缩写:EMC)欧洲电磁兼容性(EMC)准则对电磁兼容性的定义:电磁兼容性(EMC)是指一个设施、一套设备或一个系统在电磁环境中不受干扰、同时也不对该环境中存在的其他设施、设备或系统产生无法承受的电磁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EMC)意味着一种理想的状态,即技术设施之间不出现那些非主观愿望的、电磁作用相互干扰的因素。
电磁兼容性是一个涉及电子技术中非主观愿望的相互间干扰的技术和法律问题。
电能的利用总是和电磁的场能转换到其他形式的能源联系在一起的;例如辐射能(灯泡)、动能(电机)等。
在这种转换过程中,无法使所产生的场能只是强制性地局限于电气设施中,它们往往是扩散到设施之外。
这种自由扩散的场能有可能进入其他电气设施,对这些设施的功能产生影响。
使用无线通讯的设施表现在非主观愿望出现的发射(移动电话)或被外来场能(收音机、移动电话)干扰。
电磁兼容性(EMC)涵盖着所有电子设施中有目的的或非主观愿望所希望的功能干扰。
电子设施功能的保障主要在于其合理的结构和布局。
对于电子设施的干扰非敏感性(抗干扰性)和尽可能少的干扰辐射的证明和鉴定,在《电磁兼容性准则》和《电磁兼容性标准》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上述规定奠定了每一个电子设施必须遵守的保障要求的基础。
这些保障要求明确规定,电子设施的干扰辐射必须尽可能地小,使得在辐射范围内的如收音机或其他电子设施不会受到超出允许范围的干扰,也就是需要将干扰源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这些预期的干扰(干扰场、干扰电流或干扰电压)不能对设施的功能造成影响。
总之,电子设施必须具备足够的抗干扰性。
电磁兼容性(EMC)干扰的区别电磁兼容性(EMC)区分为“线路连接干扰”和“场连接干扰”∙“线路连接干扰”是从干扰源通过供电线路或信号线路直接传送到汇点。
收音机里的干扰杂音可能源于冰箱制冷部分的电源切断,冰箱的温控开关切断电源时,电压脉动会产生一个在可听见频率范围内的频谱。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45ea45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0.png)
电子产品的一项指标
01 历史
03 分析角度 05 对策
目录
02 干扰的形成 04 重要规律
电磁兼容性(EMC,即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 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 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 指设备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骚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即EMS)。
重要规律
规律一、EMC费效比关系规律:EMC问题越早考虑、越早解决,费用越小、效果越好。
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就进行EMC设计,比等到产品EMC测试不合格才进行改进,费用可以大大节省,效率可以大 大提高;反之,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费用就会大大增加。
经验告诉我们,在功能设计的同时进行EMC设计,到样板、样机完成则通过EMC测试,是最省时间和最有经济 效益的。相反,产品研发阶段不考虑EMC,投产以后发现EMC不合格才进行改进,非但技术上带来很大难度、而且 返工必然带来费用和时间的大大浪费,甚至由于涉及到结构设计、PCB设计的缺陷,无法实施改进措施,导致产 品不能上市。
减少辐射骚扰或提高射频辐射抗干扰能力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想方设法减小高频电流环路面积S。
对策
由于微电脑的依存度正不断提高,设备的大量使用,复杂了我们的电磁环境,因此外来的干扰如脉冲噪声、 放射电磁场、静电、雷击、电压变动等,所引发的误动作产生当机甚至破坏的情形,如无线电的通讯、雷达、大 哥大、电视游乐器⋯⋯等,往往干扰到电视,甚至于造成医疗器材使用中的误动作,影响到飞航的安全。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https://img.taocdn.com/s3/m/db18cc83bceb19e8b8f6bad1.png)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的概念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不互相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换句话说,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线路、设备、系统相互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
相容性包括设备内电路模块之间的兼容性、设备之间的相容性和系统之间的相容性。
我国国家军用标准GJB72-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中给出电磁兼容性的定义为:“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级”。
可见,从电磁兼容性的观点出发,除了要求设备(分系统、系统)能按设计要求完成其功能外,还要求设备(分系统、系统)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产生超过规定限度的电磁干扰。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认为,电磁兼容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IEC给出的电磁兼容性定义为:“电磁兼容性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完成自身的功能,而不至于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进一步讲,电磁兼容学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或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性能降级的一门学科。
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涉及数学、电磁场理论、电路基础、电路基础、信号分析等学科与技术,其应用范围又几乎涉及到所有用电领域。
由于其路论基础宽、工程实践综合性强、物理现象复杂,所以在观察与判断物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实验与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最后的成功验证,也许没有任何其他领域像电磁兼容那样强烈的依赖于测量。
在电磁兼容领域中,我们所面对的研究对象(主要指电磁噪声)无论时域特性还是频域特性都十分复杂。
电磁兼容性及EMC指令标准规定、要求与测试方法
![电磁兼容性及EMC指令标准规定、要求与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eac17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4.png)
电磁兼容性及EMC指令标准规定、要求与测试方法一、EMC电磁兼容定义:1、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①、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②、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3、MC包括EMI(电磁干扰)及EMS(电磁耐受性)两部分,所谓EMI电磁干扰,乃为机器本身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不利于其它系统的电磁噪声;而EMS乃指机器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
4、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各种电气或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复杂的共同空间中,以规定的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的正常工作能力。
也称电磁兼容性。
它的含义包括电子系统或设备之间在电磁环境中的相互兼顾。
电子系统或设备在自然界电磁环境中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
若再扩展到电磁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又可把电磁兼容学科内容称作环境电磁学。
二、电磁兼容EMC指令概述:1、EMC指令是欧洲联盟制定的一项法规,全称为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指令,编号为2014/30/EU。
该指令的目的是确保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气和电子设备能够满足特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从而减少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2、EMC指令适用于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当产品带电存在电磁干扰或抗干扰要求时,需要进行EMC认证并遵守EMC指令。
三、常见的EMC电磁兼容标准:1、电磁辐射测量及测试标准:①、EN 55032:对于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辐射要求。
②、EN 55011:对于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设备和电信设备的辐射要求。
2、电磁感应测量及测试标准:①、EN 55024:对于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的电磁感应抗扰度要求。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https://img.taocdn.com/s3/m/6968b46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5.png)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EMC)?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系统或系统中的部件在电磁环境中共存并相互操作时,能够不产生不可接受的干扰,也不会受到来自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性能稳定。
EMC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指电子设备在
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或传导的能量,可能对周围的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它们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或受损。
抗干扰能力:指电子设备对来自外部环境的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即设备在外部电磁干扰条件下能够保持正常工作,不受到干扰或影响。
为了实现良好的电磁兼容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电磁干扰源控制:减少电子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采用滤波器、屏蔽罩等技术措施减少辐射和传导的干扰。
电磁抗干扰设计: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布线设计、地线设计等手段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减少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敏感度。
屏蔽技术: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处理,阻止外部电磁干扰对设备内部电路的影响,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认证: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水平,确保设备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法规要求。
EMC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电子设备、通信设备、汽车电子、航空航天设备等多个领域,对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信息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叫电磁兼容性(EMC)
![什么叫电磁兼容性(EMC)](https://img.taocdn.com/s3/m/f18163677e21af45b307a8d0.png)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所谓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使设备或系统性能降级的电磁现象。
而所谓电磁干扰是指因电磁干扰而引起的设备或系统的性能下降。
电磁兼容-内容EMC包括EMI(电磁干扰)及EMS(电磁耐受性)两部份,所谓EMI电磁干扰,乃为机器本身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所产生不利于其它系统的电磁噪声;而EMS乃指机器在执行应有功能的过程中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
各种电子、电器产品以及电信设备或系统等,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
所谓“电磁兼容(EMS)”,是指各种电的设备,包括电信设备和系统,在不损失信号所包含的信息的条件下,信号与干扰共存的能力。
换句话说,即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设备或系统耐受干扰、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同时,也包括不对环境和周围设备构成无法承受的电磁干扰的性能。
因此“电磁兼容”, 也称“电磁兼容性”,包含了各种电的设备之间在电磁环境中相互兼顾的性质。
电磁兼容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和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航空航天、铁路交通、电力、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个系统中采用的电气及电子设备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电子设备的频带日益加宽,功率逐渐增大,灵敏度提高,连接各种设备的电缆网络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电磁兼容问题日显重要。
图1-21是电磁兼容概念图。
电磁兼容-包括内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内部各元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包括以下几种:(1)工作电源通过线路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与工作频率有关)(2)信号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导线的阻抗互相耦合,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干扰;(3)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元件发热,影响元件本身或其它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4)大功率和高电压部件产生的磁场、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它部件造成的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N VDE 0878 DIN VDE 0878 DIN VDE 0879 DIN VDE 0839
1)在产品系列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中规定。 2)工业的、科研的和医疗设备。 3)信息技术设备
电磁兼容基础
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和规范(标准)
下表列出用于抗扰度领域的最主要的标准 表2
标 准 传导引起的干扰 EN 61000-4-4 IEC 1000-4-4 EN 61000-4-5 IEC 1000-4-5 EN 61000-4-6 IEC 801-6 场有关的干扰 EN 61000-4-3 IEC 801-3 静电放电(ESD) EN 61000-4-2 IEC 1000-4-2 测 试 量 5/50ns(单个脉冲) 15KHz瞬时短脉冲 1.2/50us(空载电压) 8/20us(短路电流) 1V,3V,10V 150KHz到80MHz 3V/m,10V/m 80到1000MHz 直到8KV 5/50ns 现 象 爆裂 原因:换向(开关)操作 浪涌(高能的瞬变现象) 原因:在电源中雷击, 换向(开关)操作 高频的馈电 窄频带的干扰量
高频的干扰场
静电的放电
标准系列IEC1000或者EN 61000计划作为主要的EMC标准,近期在这些 标准中将所有的EMC规范统成一体(例如IEC801,IEC555)。
电磁兼容基础
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和规范(标准)
我国电磁兼容有关的国家标准一览表 (国家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表3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国家标准号 GB3907 GB4343-1995 GB4365-1996 GB4824-1996 GB4859-1984 GB/T6113-1995 GB6364-1986 GB6830-1986 GB6833-1987 GB7343-1987 GB8702 GB9254-1988 GB9383-1995 GB13421-1992 GB13836-1992 标 准 名 称 工业无线电干扰基本测量方法(正在修订)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 及类似电路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的允 许值 电磁兼容术语 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的 测量方法及允许值 电气设备的抗干扰特性基本测量方法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无源无线电干扰滤波器和抑制元件抑制特性的 测量方法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传导抗扰度 限值及测量方法 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功率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设备与部件辐射干扰特性允许值和测量方法 CISPR22(85) CISPR20(90) CISPR17(81) 对应的CISR标准 CISPR16(77) CISPR14(93) IEV50,IEV161(90) CISPR11(90)
电磁兼容基础
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和规范(标准)
1中国电磁兼容国家标准来源 2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和认证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3强制性产品的认证方法
电磁兼容基础
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和规范(标准)
在电磁兼容性领域,近几年来许多法规开始生效,并公布了标准。在欧盟中自1996年 1月1日起欧共体委员会的EMC准则89/336/EWG生效。任何电子设备自该日起必须符合 EMC准则的保护目的。相应标准的认证将由制造商或进口商用一个认证说明来作书面证 明。设备必须标有CE标志。 原则上,所有的电气或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必须满足EMC准则或国家的EMC法规的 保护要求。对于大多数的仪器,需要制造高或者进口商的一个认证说明以及推行标上CE 标志。特殊情况和特殊的规则将在EMC法规中进一步的进行说明。 欧共体将制钉出新的一致的欧洲标准。这个标准包括测量方法和极限值以及严酷度, 既用于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的发射,又用于抗扰度。 欧洲标准不同类别的分类(参见表1和表2)可以很容易的对各自设备规定的规范进行 选择,我国也相应等效采用上述分类标准(参见表3),即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系 统标准和专用产品标准。
CISPR16-1(93)
电磁兼容基础
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和规范(标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GB13937-1992 GB/T13838-1992 GB/T13838-1992 GB/T13926.1-1992 GB/T13926.2-1992 GB/T13926.3-1992 GB/T13926.4-1992 GB14023-1992 GB15734-1995 GB15949-1995 GB16787-1997 GB16788-1997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辐射抗扰度特性 允许值和测量方法(替代GB6114-85和GB7236-87)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辐射抗扰度特性 CISPR20 允许值和测量方法 (90)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内部抗扰度允许 值和测量方法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性总论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要 求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辐射电磁场 要求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 瞬变脉冲要求 CISPR12 车辆、机动船和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装置无线 (90) 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 电子调光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抗 度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 统辐射测量方法和限值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 统辐射测量方法和限值
总规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的设备,适用于没有特有的产品系统标准或者没有 产品专用标准的。基础标准包含有关于干扰现象的说明和一般的测量方法。
中国电磁兼容标准的主要来源有: ① CISPR出版物 CISPR是国际无线电干扰标准化特别委员会的法文缩写,是IEC下设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它成立的初 衷是避免无线电业务中出现障碍,为此对各种用电设备的无线电骚扰提出了限值与测量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对用电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的限制大多取材于它。迄今几乎所有的CISPR出版物都已被转 换成我国的国家标准。 由于用电设备的无线电骚扰会影响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故从CISPR出版物转换过来的国家标准 大都定为强制标准,如GB4343、GB9254 、GB13837 GB14023等等。 ② IEC/TC77 制定的IEC61000系列标准 TC77 是IEC下设的一个技术委员会,其全称是电气设备(包括网络)的电磁兼容性技术委员会,它 是研究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的专业委员会。工作范围有:A)整个频率范围内的抗干扰度;B)低频范 围内(≤9kHz)的骚扰发射现象。 TC77的工作成果莫过于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IEC61000系列标准。它涉及电磁环境、发射、抗干 扰、试验程序和测量规范,其中IEC61000-4系列是比较完整的抗干扰度测试基础标准。我国的国家标 准,如GB/17624、 GB17625 、GB/T17626 、GB/T17799等系列标准均由相应内容转化过来。这些标 准较少直接采用,往往变成条款但包含在各个产品标准中,一旦相应的产品被列为强制性检测产品, 则相应项目也就变成强制性标准检测项目,所以对这些标准的内容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③ 美国军用标准 我国军用标准主要取材于它,其中电磁兼容的标准号为GJB151和GJB152。 ④ 国外先进企业的内控标准 这部分标准数目甚少。、 ⑤ 部分根据国内自主科研成果而制定的标准 目前国内执行的一些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标准有一部分是国内自主编制的。 `
EN 50081-1 EN 50081-2 EN 50082-1 EN 50082-2
— —
EN 61000
EN 61000—4—1 EN 60555—2 EN 61000—4—2 EN 61000—4—3 EN 61000—4—4 EN 61000—4—5
IEC 1000 CISPR 16—1 CISPR 16—2 IEC 1000—4—1 IEC 1000—3—2 EN 1000—4—2 EN 1000—4—3 EN 1000—4—4 EN 1000—4—5
电磁兼容基础
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和规范(标准) 下列的标准和规范组成了用于认证——测试的框架:
表3
EMC—标准
德国
欧洲
世界
总规范 如果EMC—环境规定,设备应按照规定运行时 辐射 住宅区 DIN EN 50081-1 工业区 DIN EN 50081-2 干扰 住宅区 DIN EN 50082-1 工业区 DIN EN 50082-2 基础标准 包括物理的现象和测量方法 基本规则 DIN VDE 0843 测量设备 DIN VDE 0876 测量方法 发射 DIN VDE 0877 干扰 谐波 DIN VDE 0838 干扰因素 DIN VDE 0843-2 例如 静电放电(ESD) DIN VDE 0843-3 电磁场 DIN VDE 0843-4 快速瞬变(群脉冲) DIN VDE 0843-5 浪涌
学生姓名:蒋艳云 任课教师:刘述喜 学 号:50100804202
电磁兼容基础
一 电磁兼容性(EMC) 二 电磁兼容性的规定和规范(标准) 三 产品使用环境与电磁兼容测试限值 及项目
电磁兼容基础 电磁兼容性(EMC) 自从电子设备问世以来,就知道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国际 上自1928年起已经有抗无线电干扰(EMI-电磁干扰和RFI-射频干扰) 的法规。 随着电气的和电子的装备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不仅要重视抗无线 电干扰,而且要考虑到能使所有的设备在没有功能损害的情况下正 常运行。电磁兼容性是在电磁环境中电气设备满意地进行工作的能 力,同时这种环境也属于其他的设备共有,不允许被干扰。 自1996年1月1日,欧共体EMI(89/336/EWG)确定生效以来,欧盟 (EU)各成员国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法规。要遵守对于干扰发射和 抗扰度方面相应的欧洲标准(EN-Normen),此标准亦为其它各国 引用,其中包括中国。